糖尿病眼病
- 格式:ppt
- 大小:2.29 MB
- 文档页数:42
中医治疗糖尿病眼病效方3首糖尿病作为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可由早期的小血管受累,逐渐引起包括眼的大部分组织在内的全身许多组织器官的广泛损害,产生各种并发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等,是致盲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糖尿病患者年龄越大、病程越长,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越高。
处方一:六味地黄汤加味【药物组成】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泽泻9g,茯苓9g,牡丹皮9g。
【随症加减】口干舌燥、多饮、大便干结、舌红、脉细弱之阴虚火旺型治宜滋阴降火,加黄柏20g,知母15g;口干乏力、心悸气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胖色暗、脉细涩无力之气阴两虚型治宜益气养阴,加太子参20g,麦冬15g;腰酸乏力、倦怠、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之脾肾两虚型治宜脾肾双补,加党参15g,黄芪15g,白术15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头煎每晚睡前服,第2煎早晨服,20日为1个疗程。
【功效】益气滋阴,补气健脾,凉血止血。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42例75只眼,经2~4个疗程的治疗与调养,显效38只眼、占51%,有效23只眼、占30%,无效14只眼、占19%,总有效率为81%。
【经验心得】作者根据患者体征与病机相结合,将本病分为阴虚火旺型、气阴两虚型及脾肾两虚型。
而六味地黄汤是治疗肾阴虚的名方,方中以熟地黄配泽泻、牡丹皮配山茱萸、茯苓配山药之三补三泻为特点。
结合患者的证候辨证加减,其中阴虚火旺型加滋阴降火的知母、黄柏;气阴两虚型加益气滋阴的太子参、麦冬;脾肾两虚型加补气健脾的黄芪、党参、白术。
同时在治疗本病的过程中特别注重患者全身的体征及变化。
若患者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可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选加羚羊角、钩藤、石决明、菊花、玄参、山楂、何首乌、黄精、玉竹等;眼底若有新鲜出血可加凉血止血的大蓟、小蓟、槐花、白茅根、仙鹤草、蒲黄炭等;出血停止后可选加止血化瘀的三七、生蒲黄、茜草、花蕊石等;若出血久不吸收及玻璃体积血可加用活血化瘀的赤芍、川芎、郁金、丹参、红花、牛膝、桃仁等;若出血久不吸收而机化可加软坚散结的海藻、昆布、煅牡蛎等。
2010年内科主治辅导:糖尿病可能会引起哪些眼病
糖尿病可以引起各种各样的眼部疾病,如角膜溃疡、青光眼、玻璃体积血、视神经病病变,最常见的是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随糖尿病病程发展而有所不同。
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为21-36%,对视力影响最大。
在糖尿病并发眼病时,患者多了解糖尿病可以引起视网膜的病变。
其实,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对眼睛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除了常说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还有以下几种眼疾:
1、近视:表现为没有近视的人发生近视或已近视的人眼睛度数不断发生变化。
在更换眼镜的同时,应想到有无糖尿病的可能。
2、眼睑下垂:突然出现一侧眼睑下垂(上眼皮下垂,睁不开眼),老年患者起病较急,多为一侧发病,伴有面部疼痛,同时眼球运动受限,出现视物成双影,要及时找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治。
3、白内障:经常表现为视力逐渐下降。
4、麻痹性斜视:一般都是突然起病,表现为看东西成双影,眼球运动受限。
外观上看眼球向外或向内偏斜。
病人会感到头晕、走路不稳,严重者恶心、呕吐,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积极的治疗。
中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这些情况,要及时去医院检查,以预防糖尿病眼病的发生。
细胞生态护眼水(糖尿病眼疾专用型)1.糖尿病及并发症对眼睛的影响糖尿病是一种新陈代谢性疾病,会引起失明、心脑血管病变和免疫疾病。
并是一个进展性疾病,长期性血糖升高而并发眼睛病变,早期无症状,随着病变的发展而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视网膜中央静脉闭塞、视网膜中央动脉闭塞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尤为重要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导致失明。
糖尿病引起的双目失明要比非糖尿病高出25倍,世界上引起的双目失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从外到里可影响眼睛各组织结构。
比如糖尿病可使角膜溃疡、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出血发生机会的增多,造成不同程度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这些眼病中,对视力影响最大的是白内障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糖尿病性眼病的病因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因糖尿病病变,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近视,视力模糊,视力衰退、昏花,视网膜黄斑变性和白内障等眼疾病。
其原因它与胰岛素水平有关,其机理还是有害自由基损伤。
胰岛素分泌的阻抗,引起高血糖,使眼房水血糖水平升高,并弥散到晶状体,障碍眼细胞水通道,晶状体代谢紊乱,代谢质量水平大为降低,自身的抗氧化保护系统衰退,对有害自由基的抑制清除能力退化而大为减弱,加速有害自由基对视网膜和视神经的破坏。
自由基反应产生的灼热,使眼球内的蛋白质部分凝固,受自由基损害的晶体蛋白不能予以分解被清除,也不能以新生蛋白质来代替(由于晶状体不能合成蛋白质,代谢能力很低),进而引发晶状体浑浊、晶状体透明度减少、视像模糊、视力衰退、昏花、视网膜黄斑变性、白内障等诸多眼疾病。
对于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晶状体浑浊、晶状体透明度减少、视像模糊、视力衰退、昏花、视网膜黄斑变性、白内障等慢性眼疾病。
只有降低和减少机能消耗脱水性过氧化产生的有害自由基对眼损伤,才能使其疾病症状得以本质上的控制和治理。
通过降低眼房水血糖水平,梳理眼细胞水通道,增强代谢动力,提高代谢质量,降低眼毛细血管硬化,减少氢可的松和肾上腺素分泌对眼睛的影响,增强自身的抗氧化保护系统能力,提高对有害自由基的抑制清除能力,减少有害自由基对视网膜和视神经的破坏。
糖尿病眼病分期症状
一、糖尿病眼病分期症状二、糖尿病眼底检查项目介绍三、血糖高眼底出血该怎么治疗
糖尿病眼病分期症状1、糖尿病眼病分期症状
Ⅰ~Ⅱ期:可根据眼底病变程度,选择具有活血化淤的药物,如复方丹参滴丸、丹七片和血塞通片等。
此类药物的主要成分是丹参和三七,中药味数较少,作用明确,不良反应轻易控制,可长期服用。
Ⅲ~Ⅳ期:假如出现黄斑水肿,则可在刚出现视力下降时,服用利湿消肿类药物,如五零胶囊、参苓白术散、温胆汤等。
如出现中重度黄斑水肿,则需借助激光治疗并应用激素类药物。
Ⅳ~Ⅵ期:此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经进进增殖期,多以激光治疗或手术治疗为主。
此时,机体往往出现多脏器的损伤,滋补肝肾等对于全身证候和视力的改善都有一定上风。
此时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用药,如:病程较短或较年轻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可以选用泻多于补的知柏地黄丸;合并有支气管系统疾病者可选用麦味地黄丸;已出现视力障碍者。
2、糖尿病眼病的简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主要的致盲疾病,然而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及时发现并且获得规范的治疗,多数可以摆脱失明的危险。
几乎所有的眼病都可能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
如眼底血管瘤、眼底出血、泪囊炎、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浑浊、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视网膜脱落。
而且糖尿病患者发生这些眼病的几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
3、糖尿病眼病预防。
什么是糖尿病眼病(一)引言概述:糖尿病眼病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是由慢性高血糖导致的眼部疾病。
它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和糖尿病性青光眼等眼部疾病。
本文将通过分析糖尿病眼病的定义、病因与发病机制、症状与诊断以及预防与治疗的方面,全面介绍什么是糖尿病眼病。
正文:1. 定义a. 糖尿病眼病是指由于慢性高血糖对视觉系统产生损害而引起的眼部疾病。
b. 它主要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和糖尿病性青光眼等。
2. 病因与发病机制a. 高血糖对眼部血管的损害:高血糖导致视网膜血管病变,包括微血管炎和视网膜缺血。
b. 高血糖对晶状体的损害:高血糖使晶状体蛋白糖基化和糖酮体积聚,导致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
c. 高血糖引起眼压升高:高血糖可导致房水排泄减少和房水生成增多,进而导致糖尿病性青光眼。
3. 症状与诊断a.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模糊、视力减退、眼中黑影等是常见症状,眼底检查是诊断的关键。
b. 糖尿病性白内障:视力减退、眩光感、色素沉积等是常见症状,眼底检查和白内障评估是诊断的关键。
c. 糖尿病性青光眼:视力模糊、眼痛、出现虹视等是常见症状,眼压测量和视野检查是诊断的关键。
4. 预防与治疗a. 控制血糖水平:早期确诊并进行紧密的血糖控制是预防和治疗的基础。
b. 定期眼科检查: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病变,及时治疗。
c. 药物治疗:包括注射抗VEGF药物、光凝治疗、激光治疗等。
d. 手术治疗:如白内障手术和青光眼手术等。
e. 生活方式改变:戒烟、饮食调理和合理运动等有助于预防和缓解糖尿病眼病。
总结:糖尿病眼病是一种由慢性高血糖引起的眼部疾病,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和糖尿病性青光眼等。
高血糖对眼部血管和晶状体的损害是其主要病因,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血糖的控制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定期眼科检查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对糖尿病眼病的预防和患者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糖尿病眼病良方4首糖尿病作为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可由早期的小血管受累,逐渐引起包括眼的大部分组织在内的全身许多组织器官的广泛损害,产生各种并发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等,是致盲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糖尿病患者年龄越大、病程越长,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越高。
处方一:复明散【药物组成】天花粉30g,山茱萸20g,鬼箭羽15g,红花5g,密蒙花10g,桑叶10g,菊花10g,蝉蜕5g,木贼5g。
【治疗方法】以上9味,混匀粉碎,收集药粉,包装。
规格为6g/包。
患者以饮食及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作为基础治疗。
每日2次,每次1包,口服。
8周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活血,通络明目。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60例111只眼,显效18例,好转50例,无效43例,总有效率61.26%。
【经验心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多是由于阴虚燥热,热灼络伤,或久病致血瘀,血行受阻,精血不能上注于目,邪阻目窍而致。
瘀血郁遏目内经络则变生眼底微血管瘤,热迫血行则血不循经,溢于络外而见视网膜出血,久则血行失其常道,导致新生血管形成。
瘀血郁而化热又可伤津,血热与瘀血相互作用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病理因素,故清热生津、活血通络、清肝明目为其治疗大法。
《证治要诀》指出:“三消久之,精血既亏,或目无所见。
”《审视瑶函》谓:“肝肾无邪,目决不病”。
复明散中天花粉与鬼箭羽相配,清热生津活血,共为君;桑叶、密蒙花、蝉蜕、木贼助天花粉清肝热明目,红花、菊花协鬼箭羽活血明目,山茱萸补益肝肾,以上各味共为臣佐;木贼引药入经兼作使药。
诸药合用,共同达到治病的目的。
清热活血通络,瘀血减轻,视网膜血流通畅,能消除或减轻视网膜毛细血管渗漏和水肿,促进出血和渗出的吸收,从而提高视力。
处方二:糖网方【药物组成】西洋参100g,生黄芪120g,黄精120g,丹参120g,天花粉60g,葛根120g,山茱萸120g,桑椹60g,牡丹皮60g,山楂60g,三七粉100g,川芎100g,大黄20g,菊花100g,木贼60g,枳壳100g。
糖尿病会导致眼睛失明,视力模糊是前期征兆!目前,糖尿病眼病已成为成年人第一位的致盲原因,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会严重损害视力健康。
专家提醒,有效控制血糖,及早、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可以有效预防、延缓糖尿病导致的视力损害。
常见的几类糖尿病眼病糖尿病对眼部的影响主要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及眼球运动麻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眼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现,且对视力的威胁最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此时检查眼底可能看到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渗出等。
以后,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病变的加重,逐渐出现视力下降,甚或视力骤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盲属于“难治盲”,一旦发生中度以上视力损伤,或者病变进入晚期,即使再通过手术治疗视力预后也很差。
但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盲仍属于“可避免盲”,早期采用合理及时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减少或延缓盲和严重视力损伤的发生。
糖尿病性白内障又称代谢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病因与晶状体的代谢有关,症状与老年性白内障相似。
其在糖尿病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多见于青少年糖尿病病人,且多为双眼发病,可能于数天、数周或数月内发展为完全混浊。
糖尿病性青光眼多属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常发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晚期,视网膜的缺血改变导致虹膜新生血管形成,继而引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糖尿病眼病的“信号”糖尿病眼病是有“信号”的,比如视力减退、视物不清,特别是夜间视力下降明显;看东西出现重影、有闪光感;眼前有点、片状发黑的物体漂浮;近视程度加重、老花眼的暂时性缓解等,这些都是常见的糖尿病眼病的症状。
此外,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眼涨、眼疼,视野缺损等也是糖尿病眼病的可能症状。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尽早到眼科就诊。
远离糖眼只需5招1.注意饮食调节:尽量少食脂肪类、糖类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常吃瘦肉、鱼类、蛋类、乳类和大豆制品来补充蛋白质。
糖尿病多久会引起眼病? 糖尿病是⼀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2017年IDF发布我国糖尿病⼈群已达1.14亿,居世界⾸位。
糖尿病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治疗达标率低,更严重的是糖尿病的诸多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与眼睛息息相关! 听起来糖尿病似乎与眼睛没有太⼤的关系,其实不然。
眼部病变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
⼏乎所有的眼病都可能发⽣在糖尿病患者⾝上,如眼底⾎管瘤、眼底出⾎、泪囊炎、青光眼、⽩内障、玻璃体浑浊、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视⽹膜脱落。
⽽且糖尿病患者发⽣这些眼病的⼏率明显⾼于⾮糖尿病⼈群。
糖尿病多久会引起眼病? 糖尿病眼病通常在患糖尿病5~10年后出现,尽管有失明风险,但好在糖尿病眼病是可以预防的,早期预防⽐后期治疗不仅效果更好,还能为患者省下不少开销。
糖尿病眼病并发眼部疾病跟三个因素有关: 第⼀个因素,糖尿病史的时间。
糖尿病的发病时间越长,得糖尿病眼病的可能性越⼤。
另外跟⾎糖也有关系。
⾎糖控制得越差,得糖尿病的时间越会提早。
⽐如,两个同时得糖尿病的⼈,⾎糖⾼的⽐⾎糖低的得眼病时间更早。
还有⼀个⾎糖的波动。
⾎糖有时控制好,有时控制差,波动⼤也容易诱发眼部并发症。
糖尿病眼病的早期症状⽐较少,患者不轻易发现,如果出现了以下症状,应及早去医院。
(1)有时近视,有时远视 (2)反复的发⽣睑腺炎、睑缘炎 (3)有⼲眼症 (4)有青光眼 (5)⽤眼后眼睛容易疲劳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眼睛! 通常情况下,糖尿病视⽹膜病变的发展较为隐匿,早期患者多⽆明显症状,但若不定期检查,发展到后期,会出现玻璃体出⾎、牵拉性视⽹膜脱离、新⽣⾎管性青光眼等,甚⾄严重者可能导致失明。
⽽⼀旦发⽣糖尿病眼病并发症,即使控制住了⾎糖,全⾝状态有所好转,也不能使眼部的病理过程逆转。
但是如果能及时发现并且获得规范的治疗,多数可以摆脱失明的危险。
糖尿病性眼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糖尿病性眼病(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引起的视网膜损伤,并可能导致失明的一种眼部并发症。
随着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于糖尿病性眼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日益重要。
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可以显著延缓或避免其进展,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眼部健康。
一、诊断1. 影像学检查:超声波生物显微镜(UBM)、光相干断层扫描(OCT)以及荧光素血管造影(FA)等影像学检查在DR诊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UBM可以提供更高分辨率和更准确的图像,在评估前房角和虹膜后面积时非常有用。
OCT则能够获取多层次、高分辨力的视网膜立体结构图像,帮助医生确定纤维化、水肿、黄斑变性等是否存在。
FA通过注射荧光素染料,观察其在视网膜血管中的分布情况和影像改变,来研究视网膜的血管病理变化。
2. 视力检查:视力检查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
患者需要通过视力表或其他适应性测量方法以评估其视力状态。
渐近点检查、散光检查、调节范围测定和眼底镜检查也是视力检查中常用的辅助手段。
3. 眼底镜检查:眼底镜检查可以明确DR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并观察其病变特点。
因此,作为一种可靠且直接的诊断手段,在DR的发现与监测中不可或缺。
常用眼底镜有间接眼底镜和直接眼底镜,并结合相关滤光片等工具以减少反光干扰和增强观察效果。
二、治疗1. 糖尿病控制:首先要控制好患者的血糖水平、血压和血脂等基本指标。
这对于减缓DR发展速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指示,合理安排饮食、适度运动,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2. 激光治疗:激光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DR的手段之一。
通过定向聚焦光线损伤异常新生血管和不正常区域,促使其闭塞、消退,从而阻断视网膜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这种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 抗血管增生药物(Anti-VEGF)治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的出现为DR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糖尿病眼底检查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可能对全身多个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眼部的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眼病主要指的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也称为“糖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视网膜供血不足、微循环障碍和血管通透性增高所引起的视网膜疾病。
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控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甚至失明。
因此,糖尿病患者每年都需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以及时发现和治疗糖尿病眼病的早期病变。
糖尿病眼底检查是通过观察和评估患者眼底的变化来进行的。
一般来说,糖尿病眼底检查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1. 静息视力检查:医生会要求患者闭眼休息片刻,然后使用视力表或其他测量工具来测试患者的视力。
这个步骤是为了评估患者的基本视力水平,以及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的因素。
2. 眼压测定:医生会使用专业的眼压计来测量患者眼压,这个过程一般比较简单快捷。
眼压测定是为了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青光眼等眼部疾病,因为这些疾病也会进一步加重糖尿病眼病的风险。
3. 瞳孔扩张:为了更好地观察眼底的变化,医生会使用一种特殊的眼药水或眼药膏来扩张患者的瞳孔。
这会使患者的视力在扩张药物作用期间暂时模糊,因此在进行瞳孔扩张时,患者可能需要有人陪同。
4. 眼底检查:待瞳孔扩张后,医生会使用专业的眼底镜来观察和评估患者的眼底情况。
眼底镜可以放大视网膜和眼底血管的细节,以便医生检测出眼底是否存在任何异常,如微血管扩张、渗漏、出血、黄斑水肿等变化。
5. 糖尿病眼病分级:根据眼底检查的结果,医生会根据国际统一的标准来对糖尿病眼病进行分级。
这些分级包括无糖尿病眼病、轻度非增生性糖尿病眼病、中度非增生性糖尿病眼病、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眼病和增生性糖尿病眼病。
通过准确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6. 医生建议和治疗方案: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医生会向患者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对于早期病变或轻度糖尿病眼病,医生可能只会建议加强血糖控制、注意眼部卫生和定期复查。
糖病与眼病如何保护视力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慢性代谢性疾病,长期患糖尿病容易发生眼部疾病,对眼睛造成伤害,最终导致视力丧失。
针对糖尿病与眼病如何保护视力的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控制血糖水平高血糖是引发眼部病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患者要定期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通过饮食控制、规律运动和药物治疗等方式,保持血糖稳定在安全范围内。
在控制血糖水平的同时,还需定期随访医生,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合理的药物调整。
二、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以及定期的视力检查。
眼科检查可以帮助早期发现眼部病变,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
检查结果可以提供及时的治疗方案,并减少发展到严重眼疾的风险。
三、合理饮食合理饮食对于控制血糖水平非常重要。
糖尿病患者应该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限制糖分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保证膳食营养的均衡。
饮食中富含的维生素C、维生素E、锌、硒等营养素对于眼部健康有益。
四、戒烟限酒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对眼睛有很大的损伤。
糖尿病患者应该坚决戒烟,避免长时间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
同时,酒精的摄入也应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过度饮酒对眼部健康有负面影响。
五、注意眼部卫生保持眼部卫生对于预防眼部病变至关重要。
糖尿病患者要勤洗手,避免用不洁净的手接触眼睛,以免引发感染。
同时,不要乱揉眼睛,以免刺激眼球和角膜。
使用双眼护目镜在室外活动时,避免过多接触紫外线和粉尘。
六、定期眼部保养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进行眼部保养,例如使用滴眼液,保持眼睛湿润。
此外,眼部按摩也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部疲劳。
但在进行眼部保养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产品,遵循医生的建议,切勿盲目使用药物或保健品。
七、积极治疗眼部疾病如果发现眼部疾病或症状,糖尿病患者应该积极就医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准时服药或接受治疗。
同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眼部护理,如眼药水的正确使用。
总结起来,保护视力需要从控制血糖、定期检查、合理饮食、戒烟限酒、注意眼部卫生、眼部保养以及积极治疗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
引发糖尿病眼病的并发症原因有哪些?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患上糖尿病,惹上糖尿病眼病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当中比较严重的并发症。
据专家统计,我国的盲人中有1/4是由糖尿病引起的。
我们要了解糖尿病眼病病因,这样才能及时治疗,避免失明。
那么,引发糖尿病眼病的并发症原因有哪些?1、上海港华医院糖尿病徐迎肃说:糖尿病眼部并发症还有反复发作的睑缘炎、麦粒肿、结膜小血管破裂引起结膜下出血、虹膜睫状体炎、继发性青光眼、眼外肌麻痹、复视、视神经炎、眼底出血等。
2、糖尿病性白内障也是糖尿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它是由于糖代谢紊乱,血糖增高,导致眼内晶状体混浊而致。
研究发现,血糖增高使晶状体内的葡萄糖含量增加,葡萄糖被转化为山梨醇,山梨醇在晶体内堆积,使渗透压增加;晶体吸收水分,形成纤维肿胀和变性,最后导致晶状体混浊。
这种病理改变早期是可逆的,如果血糖得到严格控制,可抑制晶状体混浊的发展或使其消失;如血糖控制不好,可使晶状体混浊增加,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3、暂时性屈光不正病因:由于血糖增高,影响眼内晶状体和玻璃体内的渗透压,使晶状体肿胀而致屈光不正,视物不清。
当血糖得到控制,屈光不正可以缓解,视力得到恢复。
短期内屈光度迅速变化,是糖尿病引起晶状体屈光度改变的特征。
4、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由于糖代谢紊乱,毛细血管的改变,以及血流瘀滞,引起视网膜循环障碍,视网膜缺血缺氧而发生的,其导致失明和视力减退的机会比非糖尿病人高25倍。
有人统计,患糖尿病10年,血糖控制不良者有50%以上可出现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多无症状,随着病变进展,可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晚期可并发视网膜脱离及失明。
根据临床观察,糖尿病人病程在3年以上,血糖控制不良者,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眼部并发症。
其中以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最多,发病率约50%~60%;其次是眼底出血和视网膜病变,发病率约45%~50%。
病程越长,发病率越高。
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一种非常严重的并发症,病情如果不及时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就很有可能导致失明。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糖尿病眼病有什么危险信号
导语: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又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病情进展可能加速。
除了眼底病变,糖尿病还会引起白内障、屈光异常、眼肌麻痹等眼部疾患,因此,出现下列7种症状应尽快就诊。
糖尿病眼病早期阶段可以毫无症状,患者自己很难在早期发现。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秦虹副主任医师介绍,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又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病情进展可能加速。
除了眼底病变,糖尿病还会引起白内障、屈光异常、眼肌麻痹等眼部疾患,因此,出现下列7种症状应尽快就诊。
1.眼前有发黑的物体漂浮,如小球、蝌蚪或蜘蛛网。
2.视物有闪光感。
3.视野缺损,即眼睛能看到的范围较以前明显缩小。
4.视物不清,如隔云烟。
5.视力减退,特别是夜间视力下降最明显,或近视程度加重。
百度搜索糖友网并发症频道
6.看东西出现重影。
7.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
视力的改变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临床表现,与视网膜病变的程度和部位有关。
早期可无症状,随着病变的发展,表现为视力逐渐减退或有闪光感,这是由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经常伴有视网膜水肿引起光散射所致。
视力突然丧失,往往意味着眼底出血的发生。
异常的代谢产物大量蓄积在晶状体内,就会降低其透明度、混浊不清,光线无法正常通过,引起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血糖的波动可能使晶状体肿胀变厚,使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而形成近视;反之,长期高血糖的患者,血糖突然降低则会出现远视。
生活中的小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