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责任护士知晓率)273病区QCC
- 格式:ppt
- 大小:13.58 MB
- 文档页数:21
QCC在提高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中的应用【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对QCC在提高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中实际的应用效果。
采取的方法是成立QCC活动小组,以提高护士对患者的病情知晓率为主要的活动进行开展,按照活动前护士对患者的病情知晓率比较低的具体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对比活动前后的护士在对患者病情知晓率的具体情况。
得出的结果是,完成活动之后,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掌握情况评分,都要没明显高于举办活动之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举办活动之后的护士在掌握患者病情时对内环境缺失、现存护理存在问题不知晓缺失、对术中的情况不掌握缺失项目等有非常明显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活动结束之后,护士对患者的病情知晓率达到了80.0%(8/10),要明显高于举办活动之前的病情知晓率60.0% (6/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4.713, P = 0.030)。
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合理应用QCC活动可以利于提升护士对患者病情的知晓率,非常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QCC;病情知晓率;护士;应用为了有效提升护士对住院患者的病情知晓率,本院就组织相关科室护士进行QCC活动,并且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下面就是详细的论述。
一、对象方法及方法(一)研究对象举办的活动时间是2017年3月到2017年9月,选择了总共10名护士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其中主管2名,护士8名;平均年龄是(32.1±1.4)岁,平均护龄为(8.9±1.4)年。
选择当月患者总共40例,平均住院时间是(10.5士0.4)d。
(二)选择方法①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遵循“自愿参加、上下结合”的原则,由护士长担任圈长,大外科护长担任辅导员。
②确定主题:应用头脑风暴法确定主题。
③活动计划拟订:按照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顺序,拟订相应步骤活动的时间,同时决定圈员的工作分配。
④现状把握:运用流程图及查检表收集客观真实的数据,运用柏拉图确定改善重点。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知晓率的应用发表时间:2018-12-21T12:27:57.26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10期作者:李衡李春燕郭琪[导读] 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知晓率的应用效果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南衡阳 421002 【摘要】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知晓率的应用效果。
方法:2015年3月我院开始开展品管圈活动,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以“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知晓率”为主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制订对策及措施,比较了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知晓率的对比,及活动前后团队成员能力变化。
结果:品管圈活动前责任护士对患者的未知率93.41%,明显低于活动后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知晓率为28.02%,达标率113%,进步率73.7%。
团队成员能力亦得到了明显提升。
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但能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知晓率,也是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士管理质量。
【关键词】品管圈;PDCA;责任护士;患者的知晓率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知晓率是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士管理质量,也是医院重点关注的内容,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知晓率是确保提高患者护理质量的前提。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小组,一般6人左右),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
品管圈活动可促使传统管理转变为现代质量管理,是使基层人员从被动接受管理转变为主动参与管理,它不但可以协助解决部门内的重要问题,还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基层员工自主积极参与科室管理的民主管理模式。
PDCA管理最早是由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的,其内容共包括以下 4 个项目: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 (行动),PDCA管理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不断循环,促进质量管理前进,阶梯式上升。
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者对责任护士知晓率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者对责任护士知晓率的应用。
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我科在职护士10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组成品管圈小组,并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实施前、后的责任护士知晓率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
结果实施后,患者对责任护士知晓率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较实施前有显著提高。
结论采取品管圈活动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还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住院患者;知晓率;责任护士责任护士是为患者提供服务的一类护理人员群体,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关键,可以拉近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信任感,同时,责任护士还可以加强专业素质,提高责任心,在临床上,她们穿着统一,例如:均佩戴口罩等,不利于患者的辨别,为此,本文为患者组建品管圈小组,以达到住院患者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研究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研究对象为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我科在职护士10名。
其中包括:3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以及2名护士。
辅导员由经验丰富的护士长担任,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取1名圈长,剩余圈成员需认真学习品管工具的使用方式以及品管圈活动的文化。
1.2方法(1)主题:利用开展主题的方式,促进责任护士的头脑运转,,通过优先次序矩阵法评价,从可行性、圈能力、迫切性3个维度进行评价,每项按5分、3分、1分评价,最终选定平均分最高的“提高住院患者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为本次品管圈活动主题(2)调查分析:以调查的形式,分析住院患者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内容主要从[1]:环境、方法、管理以及护士和患者出发找原因,选取的对象为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100例,例如:a.环境:周围环境没有涉及责任护士的信息栏;b.方法:缺乏宣传的工具或者宣传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c.管理:叮嘱检查的次数少,处罚力度不强;d.护士自身介绍的不详细或者老年人记忆力差(3)对策:a.由责任护士接待新患者,面对面交流,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的感受,并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设施、疾病的知识、治疗的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对于患者的问题给予及时的解答,拉近距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且及时的疏导患者的情绪,使其积极的配合护理工作,在建立对护士的信任感的同时,使患者有效的了解自己的责任护士;b.合理的安排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病情观察等,内容为:每天根据任务量合理的安排护理人员的排班情况,并且每天跟患者介绍自己负责的床位以及自己的姓名,利用查房车在病房内进行记录、书写[2]。
品管圈活动在责任护士掌握患儿病情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责任护士掌握患儿病情知晓率的作用。
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提高责任护士对患儿病情知晓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及对策实施。
结果:通过圈员参与该项活动,使责任护士对患儿的病情知晓率由61.47%提高到93.33%。
结论: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责任护士掌握患儿病情的知晓率效果显著。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应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2]。
来源于1950年Deming教授的统计方法课程,以及1954年Juran教授的质量管理课程[3]。
由日本石川专馨博士于1962年所创[4]。
2013年4-11月,本科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提高责任护士对患儿病情知晓率中,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统计本科活动前(2012年8月-2013年3月)及活动后(2013年4-11月)责任护士对患儿病情知晓率,分析品管圈活动的效果。
遵循品管圈“自愿参加、上下结合”的原则[5],科室9名护理人员以小组形式自愿组织,投票选出圈长(兼辅导员)。
对QCC成员进行培训,要求所有成员掌握QCC活动的原则、方法及所需资料等[6],并建立微信群,进行学习、交流。
1.2 方法1.2.1 主题选定全体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确定“圈名”:(畅通圈)和“圈徽”。
每位圈员根据工作体会提出需要改进的问题,依据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上级政策的原则,确定本次活动主题为“提高责任护士对患儿病情知晓率”。
1.2.2 计划拟定品管圈活动历时8个月(2013年4-11月),每两周活动1次,会议平均0.5~1 h。
品管圈活动如何提高责任护士对病情掌握的知晓率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责任护士对神经内科患者病情掌握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以”提高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率”为主题,调查神经内科自2015年4月~10月开展品管圈以来,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率的情况。
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以来效果显著,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率有了显著提高。
结论品管圈在提高神经内科责任护士对病情的掌握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
标签:品管圈;责任护士;病情掌握责任护士掌握主管患者病情是理所当然的,但往往在护理工作中,由于平时工作繁忙,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不是太好。
2015年4月~10月我院神经内科应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活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品管圈的组成品管圈小组成员由我科10名护士组成,圈员利用头脑风暴法,确定圈名与圈徽,选出圈长及秘书各1名。
经过全体圈员讨论及采取投票的方式确定本次圈活动主题为”提高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率”。
活动实施日期为:2015年4月~2015年10月。
1.2 发现问题2013月~2014年我院检查中关于提问责任护士对应主管患者病情”八知道”(①姓名;②诊断;③病情(症状、体征、睡眠、排泄等);④心理状况;⑤治疗(主要用药的名称、目的、注意事项);⑥饮食;⑦护理措施(护理要点,观察要点及康复要点);⑧潜在危险及预防措施)的合格率低[1]。
1.3 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应用头脑风暴法讨论我科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低的原因,从人、物、法等方面绘制鱼骨图,最后在用关联图找出问题的重点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1.4 针对原因提出整改方案针对问题的重点原因,全体圈员利用头脑风暴法并依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等指标进行对策选定,采取评分方式:优5分、可3分、差1分的评分方法,最后根据柏拉图的80/20法则选定了三个对策方案,并予以施行。
1.4.1 加强专科技能培训①对全科护士进行本科患者的系统评估法的培训,使护士掌握本科病患的评估方法。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中的应用黄亚;宋莉萍【摘要】目的: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保证患者的医疗护理安全,发挥责任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方法:通过组建"接力圈",运用PDCA循环方法,确立"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为活动主题,分析现存问题,找出影响"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低"的主要因素,制定对策,组织实施.结果:通过对策的实施,2016年10—11月2个月内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由60.29%提高到79.44%,效果明显.结论:成立QCC活动小组可以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准确地对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制定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8(031)015【总页数】3页(P2367-2369)【关键词】品管圈;责任护士;病情;知晓率【作者】黄亚;宋莉萍【作者单位】上海浦东新区公利医院重症医学科,上海市 200135;上海浦东新区公利医院重症医学科,上海市 2001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程率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安全和整个病区的护理质量,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是责任制整体护理[1],其宗旨是以护理对象为中心,作为一名责任护士能熟知患者的病情,在护理过程中能更准确地对患者进行评估,制定有效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及时而有效的护理,为医生诊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因此,运用品管圈这种全员参与的管理工具,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相互之间协力合作的能力, 增加管理意识,有利于发现和整改临床护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提高全体成员的主观能动性[2]。
我科于2016 年10—11 月应用QCC 活动进行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们在全院的范围内选择了2016年2—6月统计1~3级质控扣分项中责任护士对分管的100位患者病情的掌握情况为对照组(活动前),选择2016年10—11月责任护士对分管的40位患者病情的掌握情况为观察组(活动后),对开展QCC活动前后的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进行统计和分析。
品管圈方法在提高住院患者对责任护士知晓率中的应用
佚名
【期刊名称】《《饮食保健》》
【年(卷),期】2019(006)032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对责任护士知晓率中的效果。
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以"提高住院患者对责任护士知晓率"为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
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由92%提高至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品管圈方法不仅提高了住院患者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总页数】1页(P16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2.6
【相关文献】
1.品管圈在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中的应用 [J], 肖艳芳;周玮
2.品管圈方法在提高住院患者对责任护士知晓率中的应用 [J], 吴亚琴;任燕
3.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者对病区责任护士知晓率的应用 [J], 徐玉霞;李玲
4.品管圈在提高责任护士对管床患者病情知晓率中的应用 [J], 赖巧红;毛秀莲;王翠琴;全晓国;陈小梅;古兰英;黄雪辉
5.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中的应用 [J], 黄亚;宋莉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品管圈在提高病患及家属对责任护士知晓率的运用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对管床护士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方案,评价品管圈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
结果:通过品管圈的应用,患者对管床护士知晓率由42.2%升至97.1%。
结果:在随机抽查入院的300位患者,活动前知晓率53%上升至99.3%.结论:品管圈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患者对主管护士的知晓率。
关键词:品管圈;患者;管床护士;知晓率品管圈QCC(英语:QualityControlCircle)是通过全员参加的方式组成一个小团体,集思广益、相互启发,运用QC管理工具,针对问题逐步攻克,以达到改善现在的目的。
2014年2月-8月将QCC活动运用到提高患者对管床护士知晓率的调查中,知晓率明显增高,各位圈员也从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乐趣。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科室开放性床位53张,护理人员13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5人,护士7人。
调查对象:随机调查入院患者150名。
1.2QCC方法1.2.1活动实施时间为2014年2月—8月。
成立品管圈小组,圈名为优伴圈,以护士长为辅导员,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选出圈长一名,其余为品管圈小组成员。
由圈长组织召开会议,明确各成员的工作职责,展开工作。
1.2.2主题设定各品管圈成员在辅导员和圈长的组织下,利用头脑风暴,采取3、5、1投票方式选举出得票最高的主题为提高患者对管床护士的知晓率。
1.2.3现状把握与目标设定随机调查入院患者150名,通过问卷方式调查出其中80名患者不知晓管床护士,从而得出患者对主管护士的知晓率为53%。
从医院发放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出满意为132人,得出满意度为88%。
设定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圈能力×改善重点)=53%-(53%×1×85%)=8%。
得出改进目标知晓率上升至92%。
品管圈在提高责任护士对管床患者病情知晓率中的应用赖巧红;毛秀莲;王翠琴;全晓国;陈小梅;古兰英;黄雪辉【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8)011【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责任护士对管床患者病情的知晓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责任护士对管床患者病情的知晓率为活动主题,根据活动前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低的原因,制订相应对策,比较活动前后责任护士对管床患者病情知晓率的情况.结果活动后,责任护士对管床患者的病情掌握情况评分,均显著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活动后责任护士在掌握患者病情时对内环境缺失、对现存护理问题不知晓缺失、对术中情况不掌握缺失项目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患者病情知晓率80.0%(32/40),显著高于活动前病情知晓率57.5% (2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13,P=0.030).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责任护士对管床患者病情的知晓率.【总页数】2页(P1347-1348)【作者】赖巧红;毛秀莲;王翠琴;全晓国;陈小梅;古兰英;黄雪辉【作者单位】524002湛江市,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524002湛江市,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524002湛江市,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524002湛江市,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524002湛江市,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524002湛江市,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524002湛江市,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品管圈在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中的应用 [J], 肖艳芳;周玮2.品管圈活动在提高ICU护士对危重患者病情知晓率中的应用 [J], 王丽丽3.品管圈在提高精神科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中的应用 [J], 吴开文;陈小寒;胡晖晖;黄榕4.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中的应用 [J], 黄亚;宋莉萍5.品管圈在提高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基本病情知晓率中的应用 [J], 尹蓓;孙香美;柏红;邱慕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运用QCC活动提高护士对住院患者预防跌倒知识掌握率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提高护士对防跌倒知知晓掌握率的应用效果。
方法成立Qc小组,对100名护士进行调查,了解护士对防跌倒知识的掌握率,通过鱼骨图分析影响患者知晓率的末端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并组织实施,再进行效果检查,采取了有效的巩固措施。
结果护士对防跌倒知识的掌握率由80%提高到了98%。
结论 QC小组活动的开展能有效提高护士对防跌倒知识的掌握率。
【关键词】QCC;防跌倒知识;掌握率[中图分类号] R1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4-357-02QCC小组即质量控制小组,是广大员工参与组织质量改进的一种有效方式,致力于不断完善现有工作中的问题。
跌倒是指人体的任何部位失去平衡而意外地触及地面或其他低于平面的物体四。
为了提高护士对预防跌知识的掌握率,减少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我院成立QCC小组,按照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步骤进行质量管理,通过鱼骨图分析影响患者知晓率的末端原因,并找出相对应的护理对策,在预防患者跌倒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汇报如下。
1品管圈组成根据自愿参加上下结合及实事求是的品管圈组建原则,成员由9名主管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治医师共11人组成,设有圈长、秘书、组员。
小组每周召开1—2次例会。
由QC小组所有成员提出科室目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护理质量问题,采用5M选题法网,确定“提高护士对住院病人防跌倒知识的掌握率”为本次活动主题。
全球跌倒致死亡人数每年以12.7%的速度递增,>80岁跌倒发生率可达50%,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达1.5亿,每年约有30%--40%(约2,000万人次)发生跌倒一次或多次,约2,500万次跌倒需住院治疗,直接医疗费用超过50 亿元人民币。
住院老年患者是一般老年人2倍。
65岁以上的老人,有30%曾有跌倒的经历;80岁以上的老人,有40-50%曾有跌倒的经历;住院病人的跌倒率为社区人群的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