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责任护士知晓率)273病区QCC
- 格式:ppt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64
QCC在提高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中的应用【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对QCC在提高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中实际的应用效果。
采取的方法是成立QCC活动小组,以提高护士对患者的病情知晓率为主要的活动进行开展,按照活动前护士对患者的病情知晓率比较低的具体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对比活动前后的护士在对患者病情知晓率的具体情况。
得出的结果是,完成活动之后,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掌握情况评分,都要没明显高于举办活动之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举办活动之后的护士在掌握患者病情时对内环境缺失、现存护理存在问题不知晓缺失、对术中的情况不掌握缺失项目等有非常明显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活动结束之后,护士对患者的病情知晓率达到了80.0%(8/10),要明显高于举办活动之前的病情知晓率60.0% (6/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4.713, P = 0.030)。
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合理应用QCC活动可以利于提升护士对患者病情的知晓率,非常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QCC;病情知晓率;护士;应用为了有效提升护士对住院患者的病情知晓率,本院就组织相关科室护士进行QCC活动,并且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下面就是详细的论述。
一、对象方法及方法(一)研究对象举办的活动时间是2017年3月到2017年9月,选择了总共10名护士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其中主管2名,护士8名;平均年龄是(32.1±1.4)岁,平均护龄为(8.9±1.4)年。
选择当月患者总共40例,平均住院时间是(10.5士0.4)d。
(二)选择方法①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遵循“自愿参加、上下结合”的原则,由护士长担任圈长,大外科护长担任辅导员。
②确定主题:应用头脑风暴法确定主题。
③活动计划拟订:按照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顺序,拟订相应步骤活动的时间,同时决定圈员的工作分配。
④现状把握:运用流程图及查检表收集客观真实的数据,运用柏拉图确定改善重点。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知晓率的应用发表时间:2018-12-21T12:27:57.26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10期作者:李衡李春燕郭琪[导读] 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知晓率的应用效果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南衡阳 421002 【摘要】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知晓率的应用效果。
方法:2015年3月我院开始开展品管圈活动,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以“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知晓率”为主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制订对策及措施,比较了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知晓率的对比,及活动前后团队成员能力变化。
结果:品管圈活动前责任护士对患者的未知率93.41%,明显低于活动后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知晓率为28.02%,达标率113%,进步率73.7%。
团队成员能力亦得到了明显提升。
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但能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知晓率,也是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士管理质量。
【关键词】品管圈;PDCA;责任护士;患者的知晓率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知晓率是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士管理质量,也是医院重点关注的内容,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知晓率是确保提高患者护理质量的前提。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小组,一般6人左右),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
品管圈活动可促使传统管理转变为现代质量管理,是使基层人员从被动接受管理转变为主动参与管理,它不但可以协助解决部门内的重要问题,还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基层员工自主积极参与科室管理的民主管理模式。
PDCA管理最早是由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的,其内容共包括以下 4 个项目: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 (行动),PDCA管理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不断循环,促进质量管理前进,阶梯式上升。
品管圈活动如何提高责任护士对病情掌握的知晓率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责任护士对神经内科患者病情掌握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以”提高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率”为主题,调查神经内科自2015年4月~10月开展品管圈以来,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率的情况。
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以来效果显著,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率有了显著提高。
结论品管圈在提高神经内科责任护士对病情的掌握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
标签:品管圈;责任护士;病情掌握责任护士掌握主管患者病情是理所当然的,但往往在护理工作中,由于平时工作繁忙,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不是太好。
2015年4月~10月我院神经内科应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活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品管圈的组成品管圈小组成员由我科10名护士组成,圈员利用头脑风暴法,确定圈名与圈徽,选出圈长及秘书各1名。
经过全体圈员讨论及采取投票的方式确定本次圈活动主题为”提高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率”。
活动实施日期为:2015年4月~2015年10月。
1.2 发现问题2013月~2014年我院检查中关于提问责任护士对应主管患者病情”八知道”(①姓名;②诊断;③病情(症状、体征、睡眠、排泄等);④心理状况;⑤治疗(主要用药的名称、目的、注意事项);⑥饮食;⑦护理措施(护理要点,观察要点及康复要点);⑧潜在危险及预防措施)的合格率低[1]。
1.3 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应用头脑风暴法讨论我科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低的原因,从人、物、法等方面绘制鱼骨图,最后在用关联图找出问题的重点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1.4 针对原因提出整改方案针对问题的重点原因,全体圈员利用头脑风暴法并依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等指标进行对策选定,采取评分方式:优5分、可3分、差1分的评分方法,最后根据柏拉图的80/20法则选定了三个对策方案,并予以施行。
1.4.1 加强专科技能培训①对全科护士进行本科患者的系统评估法的培训,使护士掌握本科病患的评估方法。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中的应用黄亚;宋莉萍【摘要】目的: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保证患者的医疗护理安全,发挥责任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方法:通过组建"接力圈",运用PDCA循环方法,确立"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为活动主题,分析现存问题,找出影响"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低"的主要因素,制定对策,组织实施.结果:通过对策的实施,2016年10—11月2个月内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由60.29%提高到79.44%,效果明显.结论:成立QCC活动小组可以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准确地对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制定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8(031)015【总页数】3页(P2367-2369)【关键词】品管圈;责任护士;病情;知晓率【作者】黄亚;宋莉萍【作者单位】上海浦东新区公利医院重症医学科,上海市 200135;上海浦东新区公利医院重症医学科,上海市 2001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程率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安全和整个病区的护理质量,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是责任制整体护理[1],其宗旨是以护理对象为中心,作为一名责任护士能熟知患者的病情,在护理过程中能更准确地对患者进行评估,制定有效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及时而有效的护理,为医生诊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因此,运用品管圈这种全员参与的管理工具,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相互之间协力合作的能力, 增加管理意识,有利于发现和整改临床护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提高全体成员的主观能动性[2]。
我科于2016 年10—11 月应用QCC 活动进行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们在全院的范围内选择了2016年2—6月统计1~3级质控扣分项中责任护士对分管的100位患者病情的掌握情况为对照组(活动前),选择2016年10—11月责任护士对分管的40位患者病情的掌握情况为观察组(活动后),对开展QCC活动前后的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进行统计和分析。
PDCA循环在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为泌尿外科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00名患者,2022年3月-8月患者应用常规护理,2022年9月-2023年3月患者责任护士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护理,观察2组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改善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知晓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改善前(P<0.05)。
结论:PDCA循环在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中应用后,提高了护士对患者病情的知晓率,也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PDCA循环;责任护士;病情知晓率PDCA循环又被叫做戴明循环,这个方法是进行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包括四个阶段为: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
它在临床中应用,能够帮助护理人员对管理对策做出有效制定[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泌尿外科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00名患者,平均年龄为(59.32±3.65)岁,2022年3月-8月患者应用常规护理,2022年9月-2023年3月患者责任护士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护理,统计分析运用前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知晓率的情况。
1.2方法1.2.1计划1、建立PDCA小组。
选择责任护士参加PDCA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选取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做小组长。
将主题确定,分组并进行责任细化,让护理人员要承受起一定的责任,让年轻护士接受挑战,来提高掌握患者病情的知晓率。
将责任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把工作压力减轻,把自我的成就感提升,以此将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提供给患者,让患者能够减轻痛苦,达到早日康复,患者也会提供满意度,把医院的整体形象提升。
2、现状把握。
在改进前运用医院自拟的“责任护士对分管病人病情知晓率评价表”对科室责任护士做考核,考核内容有患者的基础信息、诊断结果、病情情况、身体状况等信息。
品管圈在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诊疗信息知晓率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利用品管圈活动提高神经外科责任护士对患者诊疗信息的知晓率。
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以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诊疗信息的知晓率作为主题,分析活动前责任护士对患者诊疗信息知晓率低的原因,针对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并实施对策,再对比实施前后责任护士对患者诊疗信息的知晓情况。
结果责任护士对患者诊疗信息的知晓率由67.56%提高到87.67%,增长了20.11%,,全体圈员对QCC手法的运用、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等较活动前有明显提升。
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诊疗信息的知晓率,能提高护士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品管圈;神经外科;责任护士;诊疗信息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1]是由工作性质相似或相关的人,共同组成一个圈,本着自动自发的精神,运用各种改善手法,启发个人潜能,通过团队力量,结合群体智慧,群策群力,持续的从事各种问题的改善,并使每一位成员有参与感、满足感、成就感并体会到工作的意义和目的。
为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诊疗信息的知晓率,本科室通过品管圈活动,收到满意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选题理由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全面掌握患者的诊疗信息,为护士落实护理措施提供可靠依据和重要参考,在神经外科,掌握患者的的诊疗信息,了解患者的的病情可以更准确的安排患者的治疗,保证患者一切治疗顺利进行,保证患者的安全,实现护理安全的目标。
《2010年“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方案》要求责任护士全面掌握患者诊疗信息,提供持续、全面的优质护理[2],《三甲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要求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护理人员全面掌握患者病情、诊疗信息,满足病人需求,进行个体化护理,提高病人的依从性,促进早日康复。
2、小组情况遵循品管圈“自愿参加,上下结合”的原则,本科室10名护士组成活动小组,投票选出组长及辅导员,小组平均年龄为28岁,学历:本科7人,大专3人,职称:主管护师5人,护师2人,护士3人,通过头脑风暴法,投票法确定圈名为弹簧圈,并确定的圈徽、圈呼,本次活动时间为2015年12月到2016年6月。
应用PDCA提高责任护士病情知晓率摘要目的:探讨PDCA质量改进在提高责任护士病情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应用PDCA质量改进对漳州市某三甲医院甲状腺血管外科责任护士病情知晓率情况进行整改,比较改进前后责任护士病情知晓率情况。
结果:运用PDCA质量改进后,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达到92.9%(39/42),明显高于应用PDCA前的76.2%(32/42) ,改进前后的各条目知晓率对比,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应用PDCA质量改进能够有效提高责任护士病情知晓率,提高分级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PDCA;责任护士;病情;知晓率PDCA循环理论又被称为戴明循环理论。
在1954年,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根据信息反馈原理首次提出该理论。
该理论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及处理(Action)四个部分,是一种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体系[1]。
PDCA循环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各个环节,每一次循环都会促使体系的持续改进,从而促进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2]。
2015年国家卫计委明确规定护士应按照有关要求定时巡视病人,及时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治疗、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发现问题及时与医师沟通,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3]。
因此保证责任护士对分管病人病情的知晓,能够使责任护士全面地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和护理,采取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更好地提高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质量。
我院甲状腺血管外科自 2019年4月至2019年月,将 PDCA质量改进方法运用到提高责任护士病情知晓率的质量控制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根据医院及科室分级护理和责任制整体护理检查,2019年第一季度责任护士病情知晓率合格率低,仅为76.2%。
2019年4月到9月,将PDCA循环应用到该项目中,进行整改追踪。
1.2 方法1.2.1计划阶段(P阶段)1.2.1.1 成立PDCA改进小组:小组由6名护士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