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醉诱导的护理体会
- 格式:docx
- 大小:26.89 KB
- 文档页数:2
麻醉护理的技能提升心得作为一名麻醉护士,我深知麻醉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也影响着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术后康复。
以下是我在麻醉护理技能提升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基石麻醉护理涉及到众多的医学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等。
只有深入理解这些基础知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应对自如。
在学习解剖学的时候,我会详细了解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与麻醉密切相关的结构,清楚地知道麻醉药物的作用部位和可能产生的影响。
生理学的知识让我明白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反应,以及麻醉如何改变这些生理过程。
药理学则帮助我掌握各种麻醉药物的药理特性、剂量、使用方法和副作用,从而能够准确地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预防和处理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
为了扎实掌握这些理论知识,我不仅认真学习专业教材,还积极参加各类学术讲座和培训课程。
同时,利用业余时间查阅相关的学术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我的理论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为实际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关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麻醉护理工作中,仅仅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让我们真正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麻醉护士。
记得刚开始参与麻醉护理工作时,我总是有些手忙脚乱。
在协助医生进行麻醉诱导时,对于药物的推注速度和剂量把握不够准确;在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时,有时不能及时发现异常变化。
但是,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我逐渐积累了经验。
在每一次的手术中,我都会认真观察医生的操作步骤和技巧,学习如何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麻醉方案。
同时,我也会仔细记录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便日后回顾和反思。
随着参与手术的次数增多,我逐渐变得熟练起来,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常见的麻醉护理操作,如建立静脉通道、准备麻醉设备和药品、协助患者进行体位摆放等。
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应用小儿麻醉的护理体会氯胺酮麻醉是惟一具有深度镇痛的静脉麻醉药,广泛应用于小儿麻醉的全麻药,具有诱导迅速,镇痛作用强,苏醒快等特点。
咪达唑仑具有抗焦虑、抗惊厥、松肌和顺利性遗忘等作用,对BZ受体的亲和力约为安定的2倍,其效价为安定的1.5~2倍[1]。
2009年1月~2010年l2月利用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行小儿麻醉50例,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6个月~12岁。
手术种类包括疝、鞘膜积液手术23例,四肢手术11例,包皮环切手术16例。
术前常规用阿托品0.02mg/kg肌肉注射,不合作小儿肌肉注射氯胺酮4~8mg/kg,待患儿安静后开放静脉通道,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2mg/kg,手术开始时缓慢静注氯胺酮1.5±0.5mg/kg。
手术时间30分钟~2小时,由于术中密切观察,合理监护,全部病例中无意外,术后访视无并发症。
麻醉前准备手术前访视,手术前充分了解患儿的全身情况,要耐心细致地告知家长紧张情绪对患儿的不良影响,消除患儿恐惧心理,以减少哭闹,从而减少胃肠胀气。
向家长介绍氯胺酮和咪达唑仑的作用,给药途径及不良反应,术前禁食8小时、禁水6小时的重要性,望家长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麻醉前常规准备心电监护仪,麻醉机,氧气,小儿插管器具,吸氧面罩,吸引器等所需器械及抢救药物。
准确测量体重、然后确定药物剂量。
详细检查患儿全身情况,特别是心肺功能,如有呼吸道感染,应延迟手术。
麻醉中护理认真进行查对,注意床号、姓名、年龄、体重和药名,认真计算用药量。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保护有效循环量,液体输入量和输液速度尽量准确,避免补液速度过快加重心肺负担,甚至发生肺水肿。
麻醉时患儿平卧,头宜偏向一侧,肩部垫一高约8~10cm软垫,使呼吸道呈水平位,以保证气道开放,以防舌后坠发生而引起窒息。
用约束带固定好患儿的四肢,注意不要太紧,以免影响肢体血液循环造成损伤。
使用监护仪,随时测心率和呼吸。
一、引言儿科麻醉是医学麻醉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专注于为儿童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服务。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可以帮助儿童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和情绪压力,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作为一名麻醉科实习生,我有幸参与了儿科麻醉的实训,现将实训过程及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二、实训过程1. 实训前准备在实训开始前,我们首先学习了儿科麻醉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儿童生理特点、麻醉药物的选择与使用、麻醉设备的操作等。
此外,我们还观看了相关视频资料,了解儿科麻醉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2. 实训过程(1)术前评估在手术前,我们跟随麻醉医生对患儿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重点关注患儿的年龄、体重、病情、过敏史、药物史等,以便为患儿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
(2)麻醉诱导在麻醉诱导过程中,我们协助麻醉医生为患儿建立静脉通路,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
在给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确保麻醉诱导平稳。
(3)麻醉维持麻醉维持阶段,我们负责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并根据需要调整麻醉药物剂量。
同时,协助麻醉医生进行呼吸管理,确保患儿在手术过程中呼吸平稳。
(4)术后镇痛术后镇痛是儿科麻醉的重要环节。
我们协助麻醉医生为患儿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法,如硬膜外镇痛、静脉镇痛等,减轻患儿术后疼痛。
(5)术后护理术后护理阶段,我们负责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向麻醉医生报告。
同时,协助麻醉医生进行术后镇痛管理,确保患儿术后舒适。
3. 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入了解了儿科麻醉的流程和注意事项,掌握了麻醉药物的选择与使用、麻醉设备的操作等基本技能。
同时,我们认识到儿科麻醉工作的重要性,体会到麻醉医生的责任和担当。
三、心得体会1. 儿科麻醉工作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游刃有余。
2. 儿科麻醉工作需要细致、耐心和责任心。
麻醉在儿童手术中的注意事项与管理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麻醉在儿童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在进行儿童手术时,麻醉是确保孩子手术过程安全和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然而,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状态使得麻醉在儿童手术中的注意事项和管理与成人有所不同。
本文将针对麻醉在儿童手术中的注意事项与管理进行探讨。
一、儿童生理特点与麻醉儿童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麻醉药物的反应有别于成人。
儿童的肝脏和肾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药物的代谢和消除能力较差。
此外,儿童的心血管系统也相对不稳定,易受药物影响。
因此,在儿童手术中,麻醉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儿童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较低,常需使用剂量较小的药物。
麻醉医生应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以确保麻醉效果的安全和有效。
2. 控制麻醉深度和持续时间:儿童对麻醉的恢复较慢,易出现意识障碍、运动能力下降等不良反应。
麻醉医生应根据手术的需要,精确控制麻醉深度和持续时间,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二、儿童心理状态与麻醉术前准备儿童手术前的紧张和恐惧可能会影响麻醉的效果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因此,麻醉医生在儿童手术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 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麻醉医生应与儿童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和解释,减轻他们的紧张和恐惧情绪。
2. 术前准备和家长陪同:在儿童手术前,麻醉医生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并让家长陪同孩子到手术室,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三、麻醉后的护理与恢复儿童在麻醉后的恢复过程中需要特殊的护理与关注。
以下是麻醉医生在儿童手术中需要注意的护理与管理事项:1. 正确监测指标:麻醉医生应密切监测儿童的心率、呼吸、体温等生理指标,及时掌握儿童的恢复情况,以便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
2. 保持孩子舒适:儿童在麻醉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等不适症状,麻醉医生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药物和治疗,确保孩子的舒适度。
3. 安全转运:麻醉结束后,儿童需要被安全地转运至恢复病房或监护室。
小儿麻醉诱导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确保患儿安全进入手术间,能更好地配合麻醉工作。
方法患儿进入手术间前先用咪唑安定(0.05mg一0.1mg/kg)IV进行镇静,待患儿入睡后,再
送入手术间。
结果镇静后患儿SPO2维持95%以上,呼吸平顺,躁动及哭闹明显
减少。
结论在家长陪同下患儿进行镇静后再送人手术间,确保术前各项工作能
有效地进行,能减少患儿恐惧感,同时能减轻家长的焦虑与情绪。
【关键词】诱导镇静护理
小儿手术在手术期间多选用全身麻醉以达到手术之要求,为确保患儿在进入
手术间前的诱导麻醉过程达到安全、有效,密切配合麻醉医生做好麻醉诱导期间
的护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
传统方法患儿进入手术室后未作麻醉诱导送入手术间,术后随访一小部分伴患儿有手术恐惧感,因此,为减少上述症状,我院自2006
年开始,对进入手术室的患儿采用选镇静入睡后[1],再送人手术间的方法,术后
随访患儿无手术恐惧感,方法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临床资料
2006年1月-2011年5月,我院行小儿腹腔镜下内环口结扎术260例,患
儿年龄1-4岁,体重:8-16kg,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接上SPO2监护仪后,直
接由护士将患儿送入手术间;B组:患儿在家长陪同下,在麻醉准备间静脉注射
咪唑安定(0.05mg-0.1mg/kg),接上SPO2监护仪后,观察患儿入睡后,再由护
士及麻醉师将患儿送入手术间。
其中A组100例,B组160例;手术时间、年龄、体重无统计学差异。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术前1天访视患儿,带上适合其年龄性别的玩具,能帮助尽
快消除陌生感,拉近与患儿及家属的距离。
向家长及小儿介绍有关手术及麻醉的
情况及注意事项,使家长了解小儿在手术准备间的镇静过程。
同时要了解清楚小
儿的既往史及各项术前准备是否充分。
1.2.2物品准备:SPO2监护仪,小儿呼吸囊,平车床,棉被;室间准备:吸
引机、吸引管、麻醉机、约束带,室内温度22-26℃,湿度55-60%。
1.2.3入室时护理:
A组:护士用约束带将患儿固定好及做好保暖措施,直接由护士送人手术间。
B组:患儿静注咪唑安定后未能完全入睡,护士需用手按压患儿下肢进行固定,上防护栏,做好保暖措施。
患儿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并保持输液通畅。
2 结果
见表1,表2
表1入手术间前SPO2值及呼吸的比较
SPO2值(%)呼吸(次/m)
A组(100例) 95%-100% 20-28
B组(160例) 95%-100% 19-26
表2入手术间前情绪变化的比较
躁动(人数)哭闹(人数)
A组(100例) 50 60
B组(160例) 7 4
由表1,表2可见,在家长陪同下对患儿进行镇静后再送入手术间,患儿SPO2维持95%以上,呼吸平顺,小剂量的咪唑安定对呼吸、SPO2无抑制影响;患儿躁动及哭闹明显减少,使诱导麻醉过程能安全、有效,并能密切配合麻醉医生进行各种操作。
3 讨论
(1)因患儿自身不能配合,在家长陪同下能接受静注咪唑安定。
(2)咪唑安定对静脉
刺激少,患儿在不知不觉中安静入睡,在家长怀抱中入睡对小孩来说是最舒服愉快的享受。
(3)小剂量的咪唑安定对呼吸、SPO2无抑制影响,对术后复苏无影响。
(4)咪唑安定为顺行性遗忘,对患儿的心理影响小,对心理健康发育有帮助。
4 护理体会
随着社会发展和护理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手术室的护理各工作不只是单纯配合手术,更应注重“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全程整体护理。
在倡导一孩化的社会制度下,要
求我们通过更加细致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护理,尽量满足患儿及家属生理、心理的要求。
而我们手术室让家长陪同小儿度过诱导镇静期,就是利用家长对小儿的支持与帮助,使小儿
减低恐惧,可以更顺利的度过麻醉诱导期,同时减低家长的焦虑,提高了手术满意度。
为确
保在进入手术间前的诱导麻醉过程达到安全、有效,密切配合麻醉医生做好麻醉诱导期间的
护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孟庆云,柳顺锁.小儿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