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高、开间、进深控制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优质】关于开间、进深及楼层净空高度超偏差的整改方案-精选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关于开间、进深及楼层净空高度超偏差的整改方案关于开间、进深及楼层净空高度超偏差的整改方案由我单位承建的XXXXXXXX工程已完成主体分部工程量,建设单位于XX年X月XX日组织施工、监理单位进行土建工程主体分部一户一验实测实量,X月X日X质量安全监督站按单位工程总户数的10%房间进行抽查复验,经自查和复查实测数值基本符合XXXXXX工程质量分户验收检查实施细则的要求,但也存在部分偏差超过实施细则的规定,实测净开间、净进深的偏差有六间房间(101室、102室、703室、704室、1006室、1602室)超过实施细则的允许偏差值,负差基本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超过允许偏差值的均为正差值。
房间净空高度没有出现实施细则规定的负偏差超过20mm房间,但有四间房间(102室、703室、1005室、1605室)的极差值超过30mm。
一、原因分析:1、对于开间、进深允许偏差值超过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检查实施细则规定的,我们进行整个室内尺寸的丈量,发现出现极差超过允许偏差值的一般都位于厨卫间,只有二间位于一个室内的客厅和与此相邻的卧室,经分析厨房、卫生间图纸上标注的轴线位置是里面细部尺寸线,而实际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员疏忽轴线的测量并非在控制线上量测,导致细部尺寸线存在相应误差而发生墙体砌筑后相邻房间开间、进深允许偏差超过极差值。
还有一间位于客厅间和相邻卧室的开间偏差是由于砌体落脚时未明确找准轴线就落脚砌筑所导致,两房间的总尺寸偏差并没有发生偏差。
2、对于层高超过允许偏差极差值的房间进行分析,首先在房间的墙体上用水准仪测出相对楼层高度+500线,弹出墨线,分别测量线上、线下高度发现极差超过允许偏差的房间均为现浇板表面不平整和楼板模板支模高度超过层高所引起。
关于开间进深及楼层净空高度超偏差的整改方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关于开间、进深及楼层净空高度超偏差的整改方案由我单位承建的xxxxxxxx工程已完成主体分部工程量,建设单位于xx年x月xx日组织施工、监理单位进行土建工程主体分部一户一验实测实量,x月x日x质量安全监督站按单位工程总户数的10%房间进行抽查复验,经自查和复查实测数值基本符合xxxxxx工程质量分户验收检查实施细则的要求,但也存在部分偏差超过实施细则的规定,实测净开间、净进深的偏差有六间房间(101室、102室、703室、704室、1006室、1602室)超过实施细则的允许偏差值,负差基本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超过允许偏差值的均为正差值。
房间净空高度没有出现实施细则规定的负偏差超过20mm房间,但有四间房间(102室、703室、1005室、1605室)的极差值超过30mm。
一、原因分析:1、对于开间、进深允许偏差值超过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检查实施细则规定的,我们进行整个室内尺寸的丈量,发现出现极差超过允许偏差值的一般都位于厨卫间,只有二间位于一个室内的客厅和与此相邻的卧室,经分析厨房、卫生间图纸上标注的轴线位置是里面细部尺寸线,而实际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员疏忽轴线的测量并非在控制线上量测,导致细部尺寸线存在相应误差而发生墙体砌筑后相邻房间开间、进深允许偏差超过极差值。
还有一间位于客厅间和相邻卧室的开间偏差是由于砌体落脚时未明确找准轴线就落脚砌筑所导致,两房间的总尺寸偏差并没有发生偏差。
2、对于层高超过允许偏差极差值的房间进行分析,首先在房间的墙体上用水准仪测出相对楼层高度+500线,弹出墨线,分别测量线上、线下高度发现极差超过允许偏差的房间均为现浇板表面不平整和楼板模板支模高度超过层高所引起。
二、整改方案:1、关于开间、进深允许偏差超过极差值的,1)、如只有一侧房间有偏差的在装饰装修阶段时应特别注意,在粉刷工灰饼制作时应密切关注,一侧灰饼制作后马上采用测距仪测出房间净空需多少计算还有一侧允许粉刷多少厚度,若粉刷层厚度有超过35mm的,采用钢丝网铺贴等补强措施;2)如两侧相邻房间极差值都超过30mm的,且相邻房间正好一正一负偏差相吻合的情况下,对已砌筑的墙体进行拆除,归正房间正确尺寸后重新进行墙体的砌筑。
关于开间进深及楼层净空高度超偏差的整改方案Ⅰ.问题描述在建筑工程中,开间进深及楼层净空高度是关键的设计参数。
然而,有时由于施工误差或设计不准确,这些参数可能出现超偏差的情况。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整改方案,确保开间进深及楼层净空高度符合设计要求。
Ⅱ.整改方案1.问题分析首先,需要对开间进深及楼层净空高度的超偏差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确定超出的具体数值及其原因。
只有充分了解问题的性质,才能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
2.调整设计方案根据问题分析的结果,进行对设计方案的调整。
若开间进深超过设计要求,可以通过增加墙体厚度或者减少房间数目来实现调整。
若楼层净空高度不符合要求,可以考虑调整楼层高度或者进行局部结构设计的修改。
3.施工工艺改进超偏差问题往往与施工工艺的不精确有关。
因此,改进施工工艺是确保设计要求达到的关键步骤。
施工方应加强对施工人员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工艺水平;同时,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进行操作,避免施工误差带来的超偏差问题。
4.质量监控措施为了实现对开间进深及楼层净空高度的严格控制,需要建立一套全面的质量监控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加强施工现场巡查,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要求;- 对施工土建及装修工序进行抽查,保证关键节点的质量;- 制定质量验收标准,对每道工序进行验收,确保质量合格;- 建立开间进深及楼层净空高度数据记录系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5.相关部门配合为了有效实施整改方案,需要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
施工方应与设计单位、建设监理等相关部门进行及时沟通,确保整改方案的执行。
相关部门也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对整改过程进行监督。
6.全面落实整改整改方案的实施需要全面的落实。
领导层应高度重视该问题,并对整改工作进行督导。
施工方应积极主动地配合整改工作,确保整改方案的有效落实。
同时,对整改过程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跟踪和检查,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Ⅲ.效果评估整改方案的有效性需要进行效果评估,以验证整改工作的实际效果。
网友提问:什么是住宅的开间、进深、层高和净高?专家回复:(1)住宅的开间住宅的开间就住宅的宽度。
在1987年颁布的《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中,对住宅的开间在设计上有严格的规定。
砖混结构住宅建筑的开间常采用下列参数:2.1米、2.4米、2.7米、3.0米、3.3米、3.6米、3.9米、4.2米。
(2)住宅的进深住宅的进深就是指住宅的实际长度。
在1987年实施的《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砖混结构住宅建筑的进深常用参数:3.0米、3.3米、3.6米、3.9米、4.2米、4.5米、4.8米、5.1米、5.4米、5.7米、6.0米。
为了保证住宅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进深不宜过长。
(3)住宅的层高住宅的层高是指下层地板面或楼板面到上层楼层面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一层房屋的高度。
在1987年发布的《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砖混结构住宅建筑层高采用的参数为:2.6米、2.7米、2.8米。
(4)住宅的净高住宅的净高是指下层地板面或楼板上表面到上层楼板下表面之间的距离。
净高和层高的关系可以用公式来表示:净高=层高-楼板厚度即层高和楼板厚度的差叫“净高”。
商品住宅的开间、进深和层高(即住宅的宽度、长度和高度),这三大指标是确定住宅价格的重要因素。
如果住宅的尺寸越大(即开间、进深、层高越大),建筑工艺相应就越复杂,建造的难度就越大,同时所消耗的建材也会越多,导致建造的成本也就越高。
当然人们居住的空间会有所增大,但要付出的房价就会更高。
因此,购房者在购买商品住宅时,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经济支付的能力来考虑,住宅的面积适宜即可。
关于建筑住宅层高控制的几点经验第一篇:关于建筑住宅层高控制的几点经验关于建筑住宅层高控制的几点经验1、在施工过程中,标高的控制至关重要,首先要将正负零标高记号标记在固定的建筑物上,不能出现较大的沉降,在在建建筑物出了正负零后,立即将正负零线标记于在建建筑物外墙上,不少于两处,以上的标高线均根据该点进行上引,虽然在建建筑物随着层高的增加,也在不断下沉,但由于基准点已经固定,故每层的层高不会有多少偏差。
2、为了保证以后的层高,除按照图纸设计的层高,每层另加10mm,因为模板为人为操作,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高低现象,特别对于工期较紧的,高低现象更加严重,增加此10mm,就是为在以后的地面浇筑时,以抵消模板出现的偏差。
此点很重要,但也不是有了这10mm,就对模板支设不检查,一旦天棚模板不平,对以后的层高影响很大,业主投诉很多,故在检查模板时,超过0.5mm以上时,即要求整改到位,因为在后期浇筑砼等时,还会有不同程度的下沉现象。
3、在进行地面浇筑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层高的保证,原则就是“宁可大,不可小”,因为业主一般在大了的情况下,不会投诉的,在住宅分户验收规范中,对层高的大也没有具体的规定。
第二篇:住宅地下室车位及层高建筑设计控制指引附件2 住宅地下室车位及层高建筑设计控制指引一、设计准则通过减少地下室面积,减少层高等措施来降低成本,加快工期的进度。
二、控制指标1、地下车位平均面积2、地下车库层高三、地下车位平均面积1、地下车库柱网(1)柱网的合理尺寸,关系到停车效率和经济性,应认真排布。
应根据最优化的车位布置结构柱网,柱网可不用完全对齐。
(2)根据柱距及梁高关系:地下室柱子截面大小通常取600mm*600mm,如果超过此截面,可以做成扁柱,或者放大柱距,通常按照车位净空尺寸控制柱距。
A、以三辆车排布最为经济,柱距为:7.8*7.8米(柱截面600mm*600mm,停车位净空尺寸控制在7200mm);B、五级人防排布两辆车最为经济,柱距为:5.4*5.4米(柱截面600mm*600mm,停车位净空尺寸控制在4800mm);;C、四辆车柱距为:10.4*10.4米(柱截面600mm*600mm,停车位净空尺寸控制在9800mm),不经济,不建议采用。
层高及开间进深偏差控制措施1.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应确保建筑物的层高及开间进深符合相关的建筑规范和设计要求。
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应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以确保层高及开间进深的设计是合理和可行的。
2.建筑施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通过质量控制措施来控制层高及开间进深的偏差。
例如,通过使用精确的测量工具和仪器来确保层高和开间进深的精确测量和控制。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和适用性,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和空间的准确性。
3.质量检测:建筑施工完成后,应进行质量检测来验证层高和开间进深的准确性。
这可以通过使用测量工具和技术,如激光测量仪和电子测量仪,来检测建筑物的层高和开间进深。
如果发现层高和开间进深有偏差,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调整。
4.建筑监理:建筑监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监督和管理作用。
监理人员应密切关注层高和开间进深的控制,并进行实地检查和核查。
如果发现层高和开间进深的偏差,监理人员应及时采取措施,要求施工方进行修复和调整。
5.法律规定:国家和地方政府通常有相关的建筑法规和规范,对建筑物的层高和开间进深有明确的要求和标准。
建筑设计和施工应符合这些法规和规范,以确保建筑物的层高和开间进深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标准。
层高及开间进深偏差的控制措施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关系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性。
只有通过合理的设计、有效的施工控制和严格的质量检测,才能实现建筑物层高及开间进深的精确控制。
建筑师、结构工程师、监理人员和施工方应密切合作,确保建筑物层高及开间进深的质量和准确性。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对建筑工程的监管,严格执行相关的建筑法规和规范。
室内标高与开间尺寸预防措施建筑施工中,外墙门窗洞口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质量通病,为了更好的减少外墙门窗洞口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控,现经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讨论分析,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1、存在问题(1)主体施工阶段现浇结构及二次结构轴线位移、垂直度、平整度、顶板水平度、楼层净高等偏差超过规范要求(2)装饰装修阶段:房间开间进深,房间净高、房间方正度等偏差超过规范要求。
2、存在问题分析(1)因施工放线不准确造成房间尺寸误差;(2)模板支撑体系选择及加固不符合要求;(3)各阶段施工过程检查控制不到位;3、预防措施(1)工程开工之初成立专门的测量放线小组,由专人进行测量,配备了齐全完整的全站仪、经纬仪、激光测距仪等测量器具,并保证定期校检合格。
(2)主体施工阶段及时弹出标高和轴线的控制线,准确测量、认真记录,并确保现场标识清楚。
(3)工程采用定型支撑体系,有效地提高了模板支撑的整体稳定性。
(4)加强质检管理,模板支设完成后在工人自检完成的基础上、质检人员进行全数检查,并详细记录检测数据,对于不合格部位必须要求班组全部整改完成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成后在初凝之前马上进行跟进检查调整,拆模后再次进行检查总结,并在后续施工楼层有针对性的改进和提升。
(5)工程墙体如出现较大位移、变形,应进行剔凿处理。
在抹灰过程中,重点加强抹灰质量和实测的检查,每天对完成的所有墙体,安排专职监理员进行验收,如发现超出规范要求的,一律进行返工,争取做到抹灰完成后,实测数据合格率100%。
(6)为确保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治措施的具体实施,首先现场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根据工程形象进度对将要施工的部位所要出现的质量通病要有预见性,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加强管理,实施责任到人,建立严格的奖罚制度,加强对施工单位、班组的技术交底,并严格检查验收,提高工人的责任心;其次坚持样板引路制度,通过样板户(间)的操作验收,统一操作要求,明确质量目标,提高工序的标准化,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程序文件。
住宅建筑室内开间及进深尺寸三线并控施工工法住宅建筑室内开间及进深尺寸三线并控施工工法一、前言住宅建筑的室内开间和进深尺寸是影响居住空间舒适性和功能性的重要因素。
为了满足不同居住需求,提高室内空间的适用性和灵活性,需要对开间和进深尺寸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施工。
本文将介绍一种名为“住宅建筑室内开间及进深尺寸三线并控施工工法”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规范施工过程,确保开间和进深尺寸的准确度和一致性。
二、工法特点该工法的主要特点是将室内开间和进深尺寸划分为三条线,并严格控制这三条线的位置,以实现开间和进深尺寸的一致性。
这三条线分别是中线、边线和外线,通过在墙体结构上进行标识,施工人员能够清晰地确定开间和进深尺寸的位置,进而进行准确的施工。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住宅建筑的室内空间施工,特别适用于大面积、多户型的住宅项目。
无论是公寓楼、别墅还是联排别墅,都可以采用该工法进行室内空间施工。
四、工艺原理在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方面,该工法基于以下原理:1. 系统性设计:通过对室内开间和进深尺寸进行系统性的设计和划分,确保施工过程的标准化和协调性。
2. 标识化施工:通过在墙体结构上进行标识,施工人员能够清晰地理解和遵循开间和进深尺寸要求。
3. 验收与调整:在施工过程中,通过不断的验收和调整,确保开间和进深尺寸的准确度和一致性。
五、施工工艺该工法的施工阶段包括基础准备、标识布置、墙体施工、验收调整等步骤。
在基础准备阶段,施工人员需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机械设备,并确保施工区域的平整度和水平度。
然后,在标识布置阶段,根据设计要求,在墙体结构上标识出中线、边线和外线。
接着,进行墙体施工,根据标识进行墙体砌筑或装修,确保开间和进深尺寸的准确度和一致性。
最后,在验收调整阶段,进行开间和进深尺寸的验收,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六、劳动组织为了保证施工工艺的顺利实施,需要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分工和协作。
主要的劳动组织包括施工队长、砌筑工、装修工、标识人员和质检人员等,他们各自负责不同的工作环节,并紧密协作,以确保施工工艺的成功实施。
控制层高、开间、进深的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我公司工程质量管理,增强工程主体的质量意识,提高工程质量水平,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措施。
出现室内净高尺寸偏差过大、不符设计要求的主要原因与检验方法:
(一)层高控制:
1、现浇楼层楼板结构的板底标高控制的准确性、可靠性存在过大偏差,影响模板工程板底模板标高不统一、不一致,水平度不水平、不达标,甚至出现不同程度倾斜现象。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5毫米,用2米靠尺和塞尺检查;对跨度不小于4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用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底模上表面标高允许偏差±5毫米,用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2、现浇楼板截面尺寸即厚度偏差过大(规范允许偏差为+8毫米,-5毫米,用钢尺检查),形成楼板板面高低不平,表面平整度差(规范允许偏差为8毫米,用2米靠尺和塞尺检查)。
3、现浇楼板的模板工程由于砼浇捣过程中承载能力和刚度较差,出现不同程度的轻微下沉现象,形成现浇楼板整体轻微下垂。
4、部分模板质量不好、周转次数多,容易变形、拼接不平,造成现浇楼板倾斜、弯曲、接口高低不平现象。
5、砌体施工周期短,灰缝沉实后出现室内净高尺寸偏差过大。
(二)开间、进深尺寸出现不同程度的一头大一头小现象:
1、现浇剪力墙结构的模板拉结不牢,出现涨模现象,墙面的垂直度、平整度控制的准确性、可靠性存在过大偏差,出现开间、进深尺寸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出现不同程度的一头大一头小现象。
现浇剪力墙结构的模板安装的截面内部尺寸允许偏差为+4毫米,-5毫米,用钢尺检查;现浇结构的层高垂直度层高大于5米时允许偏差为8毫米,层高不大于5米时允许偏差为6毫米,用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现浇结构的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为5毫米,用2米靠尺和塞尺检查。
2、砖砌体轴线位置偏移过大,墙面的垂直度、平整度控制的准确性、可靠性存在过大偏差,出现开间、进深尺寸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出现不同程度的一头大一头小现象。
砖砌体轴线位置偏移允许偏差为10毫米,用经纬仪和尺检查或用其他测量仪器检查;每层砖砌体垂直度允许偏差为5毫米,用2米托线板检查;砖砌体平整度允许偏差为8毫米,用2米靠尺和塞尺检查。
3、一般抹灰的墙面,由于立面垂直度、平整度、阴阳角的控制存在过大偏差,出现不同程度的开间、进深尺寸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出现一头大一头小现象。
普通抹灰的墙面立面垂直度允许偏差为4毫米,高级抹灰墙面立面垂直度允许偏差为3毫米,用2米垂直检测尺检查和检验方法;普通抹灰墙面的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为4毫米,高级抹灰墙面的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为3毫米,用2米靠尺和塞尺检查;普通抹灰墙面的阴阳角方正允许偏差为4毫米,高级抹灰墙面允许偏差为3毫米,用直角检测尺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