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讲_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2)
- 格式:doc
- 大小:505.50 KB
- 文档页数:3
成本控制与价值分析成本控制与价值分析是企业管理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成本控制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通过合理运用资源,减少成本支出,提高效率,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过程。
而价值分析是指通过对产品或服务的功能、特性、成本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确定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并为提高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提供决策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成本控制与价值分析的概念、方法和应用。
一、成本控制的概念和方法成本控制是指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项成本进行有效监控、分析和控制,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
成本控制的目标是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实现成本最小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成本控制方法:1.预算控制法:预算是对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进行估计和规划的工具。
通过制定预算,将企业的经济目标分解为各个部门和岗位目标,实现各层次部门对成本的预估和控制。
2.标准成本控制法:制定和应用标准成本可以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有一个明确的成本参照标准,通过与实际成本对比,及时发现和纠正成本偏差,实现最低成本。
3.差异分析法:通过对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引起成本偏差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控制。
4.成本价值分析:分析产品的成本组成和价值组成,并评估不同的成本对产品的价值贡献,通过减少低价值的成本项,提高高价值的成本项,实现最佳的成本利润组合。
二、价值分析的概念和方法价值分析是指对产品或服务的功能、特性、成本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并为提高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提供决策依据。
价值分析的核心在于参与者对产品或服务的功能和性能的认识和理解。
1.功能分析:通过对产品或服务的功能和使用环境进行分析,即找出产品或服务对用户的核心需求是什么,从而确定产品或服务的功能结构。
2.价值工程:价值工程是通过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设计与制造过程,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与性能,降低成本与风险的方法。
它包括功能评估、成本评估、性能评估和风险评估等环节。
第三节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本节框架知识点——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的相关概念【标准成本及其分类】标准成本,是指在正常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条件下,企业经过努力应达到的产品成本水平。
【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判断题】理想标准成本考虑了生产过程中不能避免的损失、故障和偏差,属于企业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标准。
()(2014年)【答案】×【解析】正常标准成本考虑了生产过程中不能避免的损失、故障和偏差,属于企业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标准。
理想标准成本是一种理论标准,一般很难达到。
知识点——标准成本的制定【标准成本的制定】产品标准成本通常由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和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构成。
每一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应分为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
【直接材料价格标准】直接材料标准成本=Σ(材料用量标准×材料价格标准)【例8-11】假定某企业A产品耗用甲、乙、丙三种直接材料,标准成本计算如下:项目标准甲材料乙材料丙材料标准单价①45元/千克15元/千克30元/千克标准②3千克/件6千克/件9千克/件标准成本③=②×①135元/件90元/件270元/件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标准成本④=∑③495元【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标准工资率=标准工资额/标准总工时(价格标准)直接人工标准成本=标准工资率×工时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例8-12】沿用8-11资料,A产品的直接标准人工成本计算如下:项目标准月标准总工时①15600小时月标准工资②468000元小时标准工资率③=②÷①30元/小时单位产品工时用量标准④ 1.5小时/件直接人工标准成本⑤=④×③45元/件【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标准制造费用总额/标准总工时(价格标准)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工时用量标准(用量标准)=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工时用量标准+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工时用量标准【例8-13】沿用[例8-11]中的资料,A产品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计算:月标准总工时=15600小时变动制造费用总额=56160(元)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56160/15600=3.6(元/小时)固定制造费用总额=187200(元)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187200/15600=12(元/小时)单位产品工时标准=1.5(元/小时)单位产品制造费用标准成本=(3.6+12)×1.5=23.4(元)。
经典题解【例题·单选题】使用三因素法分析固定制造费用差异时,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是()。
(2018年第Ⅰ套)A.实际工时偏离生产能量而形成的差异B.实际费用与预算费用之间的差异C.实际工时脱离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形成的差异D.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偏离生产能量形成的差异【答案】A【解析】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生产能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所以选项A正确;选项B是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选项C是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选项D是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易造成材料数量差异的情况有()。
(2018年第Ⅰ套)A.优化操作技术节约材料B.材料运输保险费提高C.工人操作疏忽导致废品增加D.机器或工具不合适多耗材料【答案】ACD【解析】材料数量差异是在材料耗用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生产部门的成本控制业绩。
材料数量差异形成的具体原因也有许多,譬如,工人操作疏忽造成废品和废料增加、操作技术改进而节省材料、新工人上岗造成用料增多、机器或工具不合适造成用料增加等。
【例题•单选题】甲企业采用标准成本法进行成本控制。
当月产品实际产量大于预算产量。
导致的成本差异是()。
(2017年第Ⅰ套)A.直接材料数量差异B.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C.直接人工效率差异D.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答案】D【解析】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均在实际产量前提下进行分析。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生产能量-实际产量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因此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分析涉及预算产量。
选项D正确。
【例题•单选题】甲公司生产销售乙产品,当月预算产量1200件,材料标准用量5千克/件,材料标准单价2元/千克,当月实际产量1100件,购买并耗用材料5050千克。
实际采购价格比标准价格低10%。
则当月直接材料成本数量差异是()元。
(2017年第Ⅱ套)A.-900B.-1100C.-1060D.-1900【答案】A【解析】直接材料成本数量差异=(5050-1100×5)×2=-900(元)。
成本控制技术与成本分析方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成本控制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还可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为了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企业需要运用成本控制技术和成本分析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成本控制技术和成本分析方法,并分析其适用范围。
一、标准成本控制技术标准成本控制技术是一种以标准成本为基准进行成本控制的方法。
它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对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及时纠正和调整产生的偏差,以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标准成本控制技术可以通过制定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制造费用等标准成本,并进行定期考核和分析,使企业能够掌握和把握成本的变化,及时采取调整措施。
二、过程成本控制技术过程成本控制技术是一种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成本控制的方法。
它将整个生产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环节,并对每个环节的成本进行详细分析。
通过追踪和监控每个环节的成本,并进行比较和分析,及时找出成本过高的环节,并进行调整和优化,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过程成本控制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全面了解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情况,找出成本高的环节,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改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三、差异成本控制技术差异成本控制技术是一种通过对成本差异的监控和分析来实现成本控制的方法。
它将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对比,找出成本差异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控制。
差异成本控制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成本差异,并通过分析差异的原因,找出问题所在,提出改进措施,实现成本的控制和降低。
成本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对成本的详细分析,找出成本的组成与构成,从而为成本控制提供参考和支持。
常用的成本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一、差异分析法差异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对成本差异的分析,找出成本差异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控制的方法。
差异分析法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成本差异,并通过分析差异的原因,找出问题所在,提出改进措施,实现成本的控制和降低。
第三节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一、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的相关概念(一)标准成本的含义与种类含义标准成本是指是指在正常的生产技术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条件下,企业经过努力应达到的产品成本水平。
种类理想标准成本这是一种理论标准,是指在现有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优成本水平,即在生产过程无浪费、机器无故障、人员无闲置、产品无废品等假设条件下制定的成本标准正常标准成本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企业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标准。
这一标准考虑了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失、故障和偏差等【提示】1.正常标准成本大于理想标准成本;2.理想标准成本要求异常严格,一般很难达到,而正常标准成本具有客观性、现实性和激励性等特点,所以正常标准成本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题•判断题】理想标准成本考虑了生产过程中不能避免的损失、故障和偏差,属于企业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标准。
()(2014年)【答案】×【解析】正常标准成本考虑了生产过程中不能避免的损失、故障和偏差,属于企业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标准。
(二)标准成本法的含义与目标标准成本法含义指企业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通过比较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揭示成本差异动因、实施成本控制、评价经济业绩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
主要目标揭示与分析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并按照例外管理的原则,对不利差异予以纠正,以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改善产品成本。
二、标准成本的制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用量标准×价格标准)成本项目用量标准价格标准直接材料材料用量标准(单位产品的材料标准用量)材料价格标准(材料的标准单价)直接人工工时用量标准(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小时标准工资率)制造费用工时用量标准(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或机器小时)标准制造费用分配率(小时标准制造费用分配率)【教材例8-11】假定某企业A产品耗用甲、乙、丙三种直接材料,其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计算如表8-9所示。
什么是成本控制的标准首先,成本控制的标准应该是合理的。
所谓合理,就是指成本控制的标准应当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不能脱离实际制定过高或过低的标准。
如果标准过高,会导致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难以达到,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如果标准过低,又会影响企业产品的质量和企业形象。
因此,成本控制的标准必须是基于企业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来制定的。
其次,成本控制的标准应该是可操作的。
这就要求成本控制的标准必须是具体、明确的,能够通过具体的管理措施和方法来实施和达到。
比如,对于生产成本,可以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成本等方式来控制;对于管理成本,可以通过精简管理层次、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等方式来控制。
只有将成本控制的标准具体化、可操作化,才能真正起到实际的控制作用。
再次,成本控制的标准应该是动态的。
随着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情况的变化,成本控制的标准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优化。
比如,随着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人工成本的上涨、市场需求的变化等,都需要对成本控制的标准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变更,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只有保持成本控制标准的动态性,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
最后,成本控制的标准应该是全面的。
成本控制不仅仅是对生产成本的控制,还包括对管理成本、财务成本、市场营销成本等各个方面的控制。
因此,成本控制的标准必须是全面的,不能片面地只注重某一方面的成本控制,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成本。
只有全面地控制各个方面的成本,才能真正实现企业整体成本的控制目标。
综上所述,成本控制的标准是企业为了达到成本控制的目标,所制定的具体标准和措施。
这些标准应该是合理的、可操作的、动态的和全面的,才能真正起到有效的成本控制作用,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提升。
因此,企业在制定成本控制的标准时,应当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将成本控制的标准具体化、可操作化、动态化和全面化,从而实现企业成本控制的最终目标。
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1)耗费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2)能量差异=预算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教材例8-17】沿用例8-13中的资料,A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为12元/小时,工时标准为1.5小时/件。
假定企业A产品预算产量为10400件,实际生产A产品8000件,用工10000小时。
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190000元。
其固定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计算如下:【解析】固定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190000-8000×1.5×12=46000(元)(超支)其中:耗费差异=190000-10400×1.5×12=2800(元)(超支)能量差异=(10400×1.5-8000×1.5)×12=43200(元)(超支)。
2.三差异分析法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1)耗费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2)产量差异=(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3)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例题•单选题】在两差异法下,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可以分解为()。
A.价格差异和产量差异B.耗费差异和效率差异C.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D.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答案】D【解析】在两差异法下,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可以分解为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和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例题•计算题】某企业甲产品单位工时标准为2小时/件,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为5元/小时,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为8元/小时。
本月预算产量为10000件,实际产量为12000件,实际工时为21600小时,实际变动制造费用与固定制造费用分别为110160元和250000元。
知识点·变动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及分析
【例8-16】沿用例8-13中的资料,A产品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为3.6元/小时,工时标准为1.5小时/件。
假定企业本月实际生产A产品8000件,用工10000小时,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40000元。
其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计算如下: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40000-8000×1.5×3.6=-3200(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0000-8000×1.5)×3.6=-7200(元)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40000÷10000-3.6)×10000=4000(元)。
知识点·成本差异原因分析
用量差异价格差异
材料用量差异人工效
率差异
变动制造
费用效率
差异
材料价格
差异
人工工资
率差异
变动制造费
用耗费差异
主要责任部门主要是生产部门的责任
【提示】但也不是绝对的(如采购材
料质量差导致材料数量差异或工作
效率慢是采购部门责任)
采购
部门
由人事劳动
部门管理
部门经
理负责
练习
【单选题】企业生产X产品,工时标准为2小时/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为24元/小时,当期实际产量为600件,实际变动制造费用为32400元,实际工时为1296小时,则在标准成本法下,当期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为()元。
(2017)
A.1200
B.2304
C.2400
D.1296
【答案】B
【解析】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1296-600×2)×24=2304(元)。
所以,选项B正确。
【计算题】(2014)乙公司生产M产品,采用标准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
月标准总工时为23400小时,月标准变动制造费用总额为84240元。
工时标准为2.2小时/件。
假定乙公司本月实际生产M产品7500件,实际耗用总工时15000小时,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57000元。
要求:
(1)计算M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2)计算M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
(3)计算M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4)计算M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5)计算M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答案】
(1)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84240/23400=3.6(元/小时)
(2)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57000/15000=3.8(元/小时)
(3)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57000-7500×2.2×3.6=-2400(元)
(4)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5000-7500×2.2)×3.6=-5400(元)
(5)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5000×(3.8-3.6)=3000(元)。
知识点·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及分析
知识点·固定成本差异分析口诀
【记忆口诀】
实实两条线
中间插预算
(先耗费后能量)
预和实之间
实际工时安
(先产量后效率)
【8-17】沿用之前资料,A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12元/小时,标准工时为1.5小时/件,假定企业A 产品预算产量为10400件,实际产量8000件,用工10000小时,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190000元。
其固定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计算如下: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190000-8000x1.5x12=46000(元)(超支)
耗费差异=190000-10400x1.5x12=2800(元)(超支)
能量差异=(10400x1.5-8000x1.5)x12=43200(元)(超支)
产量差异=(10400x1.5-10000)x12=67200(元)(超支)
效率差异=(10000-8000x1.5)x12=-24000(元)(节约)。
练习
【单选题】某产品的预算产量为10000件,实际产量为9000件,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180000万元,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为8元/小时,工时标准为1.5小时/件,则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为()。
(2018年)
A.超支72000元
B.节约60000元
C.超支60000元
D.节约72000元
【答案】A
【解析】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180000-9000×8×1.5=72000(超支)。
【判断题】在标准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是指固定制造费用实际金额与固定制造费用预算金额之间的差异。
()(2017)
【答案】×
【解析】在标准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是指固定制造费用实际金额与固定制造费用预算金额之间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