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 作 描 写 出 神 韵
- 格式:docx
- 大小:18.65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文学作品中的“神”和“神韵”.txt两个人吵架,先说对不起的人,并不是认输了,并不是原谅了。
他只是比对方更珍惜这份感情。
浅谈文学作品中的“神”和“神韵”描绘客观事物、塑造艺术形象讲究形神统一,讲究在形似的基础上传神,这是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这一观点,最初是作为绘画理论提出来的,后来逐渐地运用到文学创作领域中去,为大家普遍地接受,发展成为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观点。
它的提出对于提高我国的文学艺术的创作水平和鉴赏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强调神对形的决定作用,最早见于《淮南子》。
它说:“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说: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
”何谓“君形者”,就是能够决定人物外形是否具有活的生命力的内在的精神面貌,就是神。
不过在《淮南子》里这一点说得还不够明确,说得比较明确的影响又比较大的是东晋的大画家顾恺之。
《世说新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顾恺之画人,或数年不点睛。
人问其故。
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这就说明人们已经认识到文艺创作的一个重要规律,描绘人物必须准确表现他的内在的精神特点,不应只追求外形的近似和细部的真实,否则,作品将会失去它的艺术生命力。
在这样的基础上,南齐画家、画论家谢赫,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古代的绘画经验,在他的《古画品录》中提出了人物画绘画的“六法”,突出强调了人物的生动的气韵。
也就是说,他认为“气韵”是六法的核心,气韵以外的各法,都是达到气韵生动的必要条件。
他认为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充分表现人物的内在的精神面貌,是艺术创作的关键所在。
这与顾恺之的“传神”是一致的,这样“以形传神”论,不再是个别人物的只言片语,而是以理论纲领的形式出现。
在这样的基础上,后来的画家、画论家对于形和神的关系,不断深入研究,使得这一美学观点,不断丰富发展。
不仅人物有自己的精神状态,就是自然景物,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也都有自己的精神状态。
描绘人物肖像要以形传神,描绘自然景物也要以形传神,人们认识到这一点是以形神论的发展。
描写人的神韵的词语一唱三叹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
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
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
有血有肉比喻富有生命的活力和内容。
多用来形容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生动。
引人入胜胜:胜境。
引人进入佳境。
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
一倡三叹《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谓一人歌唱,三人相和。
后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
倡,亦作“唱”。
有声有色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跃然纸上跃然:跳跃。
活跃地呈现在纸上。
形容文学作品叙述描写真实生动。
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维妙维肖形容描写或模仿非常逼真传神。
天机云锦天机:天上的织机。
云锦:丝织物名,锦丝瑰丽如云彩。
天上织出的丝锦。
比喻诗文华美精妙,浑成自然。
神来之笔由神灵帮助而写出的作品。
形容作品文句精彩。
诗情画意像诗画里所描绘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形容美好的自然景观。
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细致生动,现在指丑态毕露。
敲金击石金、石:指钟磬一类的乐器。
演奏钟磬等乐器。
也形容声音铿锵。
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
敲金击玉见“敲金击石”。
清词丽句指清新美丽的词句。
情文并茂形容文章的思想感情和文字都很美。
妙趣横生洋溢着美妙的意趣(多指语言、文章或美术作品)。
精彩逼人形容人神采奕奕或文章言语精彩感人活龙活现形容神情生动逼真,好像就在眼前一样呼之欲出呼:叫,喊。
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
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闳中肆外闳:博大;肆:奔放,淋漓尽致。
指文章内容丰富,文笔又能尽量发挥。
活灵活现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象亲眼看到一般。
古色古香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沉郁顿挫郁:低沉郁积。
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籍,语势有停顿转折。
1、一群傣族少女姗姗走来,肩上扛着小纺车,手里提着小灯笼,紧身拖曳的筒裙在随风摇摆。
描写别人画国画的句子唯美(篇一)1. 他优雅地挥舞着毛笔,仿佛化身为国画的使者。
2. 视线投射在宣纸上,他开始构思,每一笔都是心灵的呼吸。
3. 山水画纵览间,仿佛看到了他凝神专注的眼神和那段岁月流转。
4. 每一道笔触都仿佛有灵性,在画面中跃动,勾勒出平添韵味的一幅幅作品。
5. 他的手指仿佛是国画的翅膀,每一次描绘都是在自然界中舞动。
6. 他的笔法静美而优雅,仿佛与传统绘画匠人心有灵犀。
7. 用色如梦如幻,凝固了物象的美丽瞬间,让人如痴如醉。
8. 国画之美,尽数在他的笔下得以抒发,宛如仙境般的笔触令人陶醉。
9. 他的每一抹墨痕都包含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10. 如同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用笔禅意地弹奏着心灵的旋律。
11. 他的笔下山水流动、鲜活,宛若画卷中的每一处风景都蕴藏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12. 纸上的山川河流仿佛具有灵性,勾勒出一片宛如仙境般的美景。
13. 他的作品里有一种超然的美感,没有肉眼可见的束缚,只有心灵的自由。
14. 他的笔下,江山大地恍如美人,悄然勾勒出绝美的年华。
15. 国画里的神韵,他握在手中,尽情展现,成为形与神一体的艺术之美。
16. 他仿佛能将自然界的美与人的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氛围。
17. 他的笔墨仿佛是一道心灵的轨迹,留下的每一笔都令人陶醉。
18. 他运笔处处精妙,色彩流淌间仿佛有一种魔力,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19. 山水画中的物象仿佛活了过来,在纸上展现出生命的悸动与躁动。
20. 他的笔下,花开画面里,仿佛可以闻到淡淡的芬芳和醉人的花香。
21. 他每次作画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笔墨里流淌着文人的情怀。
22. 用墨给山川赋予了灵动的生命,恰到好处的用色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
23. 他的国画融汇了诗与画的韵律,让人在欣赏之余仿佛触碰到了诗词的深意。
24. 每一次描绘都准确到位,精雕细刻的线条勾勒出每一个山体的轮廓。
25. 孤寂的山峰与流水相映成趣,仿佛一幅美丽的意境画面。
描写书法姿势的句子唯美(精选100名句)1. 默默挥洒,书写时光的痕迹。
2. 指尖舞动,扬起墨香的旋律。
3. 书法之美,由姿势而生。
4. 手臂起伏,书写情感的律动。
5. 安然坐姿,带来心灵的宁静。
6. 纤指轻抚,演绎书法的韵律。
7. 一副姿态,投射出书法家的气质。
8. 扭动纸笔,书写飘然的仙逸。
9. 举笔执墨,勾勒出书法的风骨。
10. 经过千般刻琢,才有了书法的姿势之美。
11. 手臂挺直,书写出心中的自信。
12. 指尖流动,赋予字画生命的动态。
13. 挥洒间的姿态,隐藏书法家的风度。
14. 纸本间的挥毫,勾勒出灵魂的飞翔。
15. 手腕柔韧,书写出细腻的笔触。
16. 书写人生,需要一种独特的姿态。
17. 书写的韵律,源于作者的心跳。
18. 文字跃然纸上,仰慕书法家的姿势之美。
19. 纸上墨香,舞动时空的诗意。
20. 挥笔舞动,写出书法的灵动之姿。
21. 持笔动作,透露书法家的思维与境界。
22. 传统之美,呈现在书法家的抬手之间。
23. 书写的坐姿,彰显着内心的沉稳。
24. 指风起伏,书写出字画的神奇之美。
25. 一笔一划,映射出书法姿势的独特魅力。
26. 握笔的手,承载着书法家的温度与情感。
27. 书写时的仪态,让人仿佛置身于艺术殿堂。
28. 笔触经过心心相印,映照出书法家的心路历程。
29. 执起毛笔,书写出人生的悲欢离合。
30. 书写的细节,透露着书法家的专注与用心。
31. 姿态高贵,与字画的精致和谐共舞。
32. 书法姿势如诗如画,仿佛展示了整个创作过程。
33. 执笔之时,体味书法家的灵感迸发与创作激情。
34. 书写的动作,见证着书法家的独特风采。
35. 手持毛笔,书写出梦想的蓝图。
36. 洪荒之年,见证书法姿势的传世之美。
37. 专注地书写,透露出书法家内心的从容淡定。
38. 执起毛笔的一瞬间,思绪如流水,便有了动人的篆刻。
39. 安静的姿势,演绎出书法家丰厚的内涵与人文情怀。
40. 书法姿势好似云游,寄魂于久远的文字之间。
一墨大千,一点尘劫,中国书法的形、神、气、韵、理、法中国书法可谓“一墨大千,一点尘劫”,具有自己的发展体系,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性,促使中国书法亘古不衰的基本思想,即“形”、“神”、“气”、“韵”、“理”、“法”等中国的哲学观。
“形神”是中国书法的核心范畴之一。
“形神论”具有丰富的哲理内涵,它是我国古代哲学中形神论的衍发。
“形”与“神”的关系,在古代哲学思想中是指人的形体和精神之间的关系。
其根本问题是形与神有无不可分离性和神对形有无依赖性,以至形神的同一性。
后人把他引申到审美中,沈括《梦溪笔谈》中说:“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以形器求也。
”这是说,书画要想达到妙境,不能仅仅从“形”的方面去寻求。
“神会”,就是“物”“我”两方面的统一、契合,达到“物我一如”的境界。
这样既能捕捉到“物”象的精神特征,而且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注入要表现的“物”中。
苏轼更是注重舍形求神。
他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前一首诗中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作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强调精神的重要,是受了道家的“形本生于精”,“唯神是守,…与神为一”,重“神”观念的影响。
从形神观来看,便是以“神”为质,以“形”为用。
“神”是存在于“形”的内在精神,它是要靠书法家去认识、感受和去捕捉的,所以要“熟于心”。
“熟”的过程也就是“练”的过程。
一、中国书法中的“形神论”作为哲学上的“形神论”的衍发。
在对形神关系的把握上,由于有不同的侧重,因而形成有的以形为质,以神为用,形神统一;有的以神为质,以形为用,重神轻形。
中国书法在形神的把握和表现方面,就是上述形神观的具体表现。
中国书法所以重“神”,因为“神”是主宰形貌的精神本质。
所谓“形无神不活,神无形不存”,所以把“写神”和表现“神韵”作为最高表现。
中国书法除重“神”之外,还更注重“气”与“韵”。
二、从中国书法的审美本质看,注重的是审美主体的内在精神,追求的是一种神与形,情与物的统一。
特别是对气与韵的理解是中国书法的核心。
动作描写出神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了解动作描写的作用
2、掌握动作描写的基本方法
3、能够运用动作描写刻画人物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写记叙文,通常只会做简略的叙述,而不会做细致生动的人物形象刻画。
为此,我设计了一系列的人物描写指导训练,包括: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进行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方面的训练,学生对于人物描写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还不能把人物动作写细致、写生动,难以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究其原因,就是观察不够仔细,表述不够准确,不善于修饰渲染。
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本节课,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和实际训练,使之掌握动作描写的基本技能。
三、重点难点
、重点:领悟动作描写的技巧,训练动作描写的技能。
、难点:在训练中实现知识迁移,形成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动作描写刻画人物
教学用具:课件
一、导入:
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个哑女卖刀,她不能说话,无法用富有诱惑力的广告宣传自己的产品。
于是她就在大庭广众中当场演示刀的锋利。
她把刀搁在铁丝上,一瞬间,细铁丝分为两截,而刀刃无损;她又手起刀落,面前的粗铁丝转眼间被分割成数截,但刀刃锋利如初。
哑女虽未说一句话,但她的摊位前排起长龙,人们争相购买她的菜刀。
顾客们众口一词:“好就好在她用动作来说话,令顾客信服。
”
哑女卖刀如此,我们写作文也是这样。
作文时我们把人物的举动细致描写,写出人物的具体动作,那么所写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活起来。
高尔基认为,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
老舍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
可见动作描写对塑造人物的重要性。
既然动作描写如此重要,那怎样才能写好动作描写?怎样才能让动作描写出神韵?这就是我们这堂作文指导课重点。
引出课题《动作描写出神韵》,齐读课题。
二、动作描写的概念及作用
所谓动作描写即通过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和状态的写作方法。
(学生齐读)
也就是说从动作上可以看出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和状态。
举例:葛朗台弥留时,当“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他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学生默读然后点评“抓”。
点评:这一“抓”,送了暴发户的老命,也使守财奴至死不改的贪婪本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动作描写能表现人物的性格。
那么如何才能让动作描写出神韵?下面老师来介绍几种方法。
三、动作描写的方法
方法一:把人物的动作细致入微地描摹出来(学生齐读)
有些同学认为人物动作难写,原因是人物的动作往往是一闪而过,既难观察又难描写。
其实,再复杂、连贯的动作,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在观察和描写时,如果把动作分解成若干步骤,一步一步仔细观察,并选择恰当的动词一步一步地描写,就不难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1、例如:《放学回家》,学生默读,然后请学生点评。
2,、学生写片段:放爆竹
把放爆竹过程中一系列的动作进行分解,细致入微地描摹出来。
要求:表现出胆小、谨慎的性格特点。
3出示学生描写的片段,学生点评.
他把爆竹放到地上,身子离得老远,伸长胳膊,一点儿一点儿地往前凑。
他手打着哆嗦,还没等点着爆竹芯,吓得扭头就跑
方法二:选用准确的动词描写(学生齐读)
1、锤炼恰当的动词填空,比比谁填得好!(所填动词不能重复)
天啊!要迟到了。
我()开被子,()下床来,()过衬衣,()上鞋子,几步()进洗手间,然后()下毛巾,在脸上()了几下,飞快()出屋子。
把纸给一名学生填,用投影仪出示,对同学所填的动词有不同意见,认为自己更准确的请举手,请大家辨优劣。
2、齐读
方法三:精选富于特征性、个性化的词语简洁传神地进行描写(学生齐读)
行动是受年龄、性别、文化修养、情绪、环境等制约的,忽视了这些差别,不看对象地胡乱描写,轻者会使人物形象模糊,严重的会破绽百出,甚至闹出笑话来。
1、举例:a弟弟从幼儿园回家后指名读后点评
b《节俭的张先生》学生默读,然后请学生点评
2、学生写片段:听着老师的批评
a、内向的女生
b、淘气的男生
c、倔强,不听管教的男生
温馨提示:了解动作描写的内容
头颈、眼耳、嘴巴、手肩、腰身、脚腿等动作都可以作为笔下的描写材料。
这些描写可以使描写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个性特征更加鲜明
3、出示学生描写片段,学生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
方法四:运用修辞法(学生齐读)
运用修辞对最精彩的动作作更形象的描绘,使人物形象、性格特征鲜明的表现出来。
举例:《麦黄黄,杏黄黄》,学生默读,然后先请学生点评比喻句,再点评整个片段。
四、总结
1、动作描写的方法(学生齐读)
(1)细致入微地描摹人物的动作。
(2)动作描写的关键——选择准确的动词。
(3)精选富于特征性、个性化的词语简洁传神地进行描写。
(4)、运用修辞法。
2、动作描写要注意的以下几点
(1)、不是人物的所有动作都有描写的必要。
(2)、要通过人物动作来刻画人物性格。
(3)、要抓住最能刻画人物性格和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动作进行概要的或者细致的描写。
(4)、动作描写的语言要精练准确。
(5)、动作描写不是孤立的,它常常和人物的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结合起来。
无论描写何种动作,其目的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作品主题服务。
要想描写好人物动作,就要做到:细心观察、用心感悟生活;多读书、多积累;勤写作。
五、小结
如果在我们的作文中能有一两处传神的动作描写,也许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实践中恰当地运用动作描写。
六、布置作业
作业:1、修改课堂上写的两个作文片段,抄在随笔本上。
2、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人的动作,每天描写一个片段。
天啊!要迟到了。
我()开被子,()下床来,()过衬衣,()上鞋子,几步()进洗手间,然后()下毛巾,在脸上()了几下,飞快()出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