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PDCA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21
儿童康复科案例中的PDCA管理儿童康复科案例中的PDCA管理1. 简介儿童康复科是一个重要的医疗领域,致力于帮助儿童克服各种身体或认知功能缺陷,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和康复计划。
在儿童康复科中,PDCA(Plan-Do-Check-Act)管理模式被广泛应用,旨在持续改进治疗方案,提高康复效果。
本文将深度探讨儿童康复科案例中的PDCA管理及其重要性。
2. PDCA管理模式的概念和原理PDCA管理模式是一种循环性管理方法,将工作划分为四个阶段: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
2.1 计划(Plan)在儿童康复科案例中,计划阶段是治疗的起点。
医护人员与患儿及其家庭成员合作制定康复目标、制定治疗计划和制定评估指标。
计划过程需要详细了解患儿的疾病状况、特殊需求和家庭环境,并结合领域内的最新研究和实践经验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2.2 执行(Do)执行阶段是将治疗计划付诸行动的阶段。
医护人员根据计划中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按照治疗计划的要求为患儿提供治疗服务。
这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职业治疗等一系列康复措施。
执行阶段需要医护人员密切关注患儿的状况,并及时记录和反馈治疗效果。
2.3 检查(Check)检查阶段是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的阶段。
医护人员会通过各种评估工具和方法,对患儿的康复进展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
这有助于医护人员了解治疗的效果,确认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发现潜在的改进点。
2.4 行动(Act)行动阶段是根据检查阶段的评估结果,采取进一步行动以改进治疗策略的阶段。
医护人员会根据评估结果的反馈,分析患儿的康复需求和进展,以便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这可能包括修改治疗方案、调整康复目标、加强家庭支持等。
行动阶段的关键在于有效地反馈和应对治疗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3. PDCA管理在儿童康复科案例中的应用在儿童康复科案例中,PDCA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治疗质量和改进康复效果。
3.1 持续改进治疗方案PDCA管理模式的循环性质使得医护人员能够对治疗方案进行持续改进。
针灸康复科利用PDCA循环缩短平均住院日方案针灸康复科所涉及的病种主要为中风恢复期和颈肩腰腿痛以及骨关节术后,神经损伤类如面瘫、截瘫,以及相关的一些老年性疾病。
其中中风恢复期康复,以及截瘫患者康复住院时间相对较长。
虽然于2017年对我科的优势病种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
特别是2019年后中风患者住院时长较前有了明显的缩短,但离中风病恢复期28天,还有很大距离,需要进一步优化。
一、数据统计:近三年(2017-2019)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平均住院日二、原因分析:1、主要是因为这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较重,残损严重,病情业相对较复杂,有的除了有肢体功能障碍外,还伴有言语、吞咽、认知等问题。
2、三级康复体系不健全,社区康复不完善。
很多恢复期患者经过一段时间康复后,完全可以转入社区康复,但因为我县没有社区康复机构,导致大批这类患者继续滞留在康复医院中。
3、康复患者或家属对康复治疗的认识不够,过分依赖康复治疗,即便已达到康复目标的患者仍然不愿出院,仍希望能达到更高的康复目标。
4、对患者的宣教和与患者的沟通欠佳,导致患者或家属对康复治疗认识不足,导致住院天数增加。
三、改进措施针对存在的原因制定以下改进措施:1、规范开展临床路径以及单病种工作,遵照国家路径版本制定路径表单,建立临床路径管理系统。
临床路径的入径率以及完成率达到二甲医院标准。
既入径率大于50%,完成率大于70%,对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更要加强路径管理。
对于脑梗死恢复期康复患者,退出路径患必须满足一下四点:(1)合并脑梗死后出血或其他严重疾病而影响第一诊断者需退出路径。
(2)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其他相关专业处理,或因此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其他相关专业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4)既往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脑梗死后可能导致既往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2、合理检查:(1)严格遵循临床检验、影像学检查、各种功能检项目的适应症,特殊检查要按照由低到高顺序,如先胸片,有问题进一步查CT,再核磁共振顺序。
分析在康复科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研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康复科患者护理管理也日益受到重视。
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康复科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护理工作效率,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际的角度结合,分析在康复科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并提出一些建议。
PDCA循环管理是指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改进(Act)四个环节。
在康复科患者护理中,PDCA循环管理能够帮助护理人员不断地完善护理服务过程,提高康复效果。
在计划阶段,护理人员需要明确康复治疗的目标、方法和时间,以及护理计划的具体细节。
在执行阶段,护理人员需要按照计划进行患者护理工作,保证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在检查阶段,护理人员需要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
在改进阶段,护理人员需要参照检查结果,改进护理工作的方法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康复科患者护理中,护理人员可以根据PDCA循环管理的原则,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措施:1. 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
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需求,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护理计划。
计划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需求和家庭支持等因素,确保护理计划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
2. 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
护理人员应当在执行护理工作时,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保证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对于发现的异常情况,应当及时上报并进行处理,确保护理过程的顺利进行。
3. 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
护理人员应当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
评估的内容可以包括患者的康复情况、护理服务的效果和护理人员的工作表现等。
4. 不断改进护理工作的方法和流程。
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检查结果,不断改进护理工作的方法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护理人员应当注重护理经验的总结和分享,不断完善护理工作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点。
pdca护理持续改进案例PDCA(Plan-Do-Check-Act)是一种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护理。
下面列举了一些以PDCA为基础的护理持续改进案例:1. 降低跌倒率在某医院的老年护理部门,跌倒率较高,为了降低跌倒风险,护理团队使用PDCA方法进行持续改进。
首先,他们制定了计划,如对高风险患者进行跌倒评估、提供安全教育等。
然后,他们实施了计划,通过加强护理监护、提供辅助器具等方式减少跌倒。
接着,他们进行了检查,通过数据分析和患者反馈评估改进效果。
最后,他们根据检查结果采取行动,如调整护理计划、改进培训等,以进一步降低跌倒率。
2. 提高疼痛管理质量某医院的疼痛管理团队使用PDCA方法改进疼痛管理质量。
他们首先制定了计划,如制定疼痛评估标准、制定疼痛管理指南等。
然后,他们实施计划,通过提供及时的药物和非药物疼痛缓解措施,改善病人的疼痛感受。
接着,他们进行了检查,通过收集病人反馈和评估数据,检查改进效果。
最后,他们根据检查结果采取行动,如调整疼痛管理流程、提供更多培训等,以进一步提高疼痛管理质量。
3. 提高手卫生合规率在某医院的感染控制团队中,手卫生合规率较低,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团队使用PDCA方法进行持续改进。
首先,他们制定了计划,如制定手卫生操作指南、提供培训等。
然后,他们实施计划,通过提供充足的洗手设备、加强监督等方式促进手卫生行为。
接着,他们进行了检查,通过观察和数据收集,评估改进效果。
最后,他们根据检查结果采取行动,如加强宣传教育、改进设备配置等,以进一步提高手卫生合规率。
4. 减少药物错误某医院的药学团队使用PDCA方法改进药物管理,以减少药物错误。
他们首先制定了计划,如制定药物管理标准、改进药物配送流程等。
然后,他们实施计划,通过加强药物核对、提供培训等方式减少药物错误。
接着,他们进行了检查,通过药物错误报告和数据分析,评估改进效果。
最后,他们根据检查结果采取行动,如完善药物管理流程、改进培训内容等,以进一步减少药物错误。
疼痛康复科PDCA项目:留置胃管患者胃管滑脱改进一、(F阶段)问题聚焦:留置胃管在我科一般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胃管滑脱事件发生的机率较大,针对此问题,科室护理质控小组对2014年9-10月份留置胃管患者进行了统计分析:二、(O阶段)成立CQI小组针对上述问题,科室成立“预防胃管滑脱”CQI小组。
组长:匡小荣护士长,成员包括:护理科秘书黄爱珍、护理安全质控员李滋滋及科室各责任护士。
三、(C阶段)明确现行流程和规范;查找最新知识和有用信息图3-1 科室质控讨论会改进前我科留置胃管及护理流程:医生开出留置胃管医嘱护士核对医嘱评估患者,留置胃管妥善固定,交代注意事项指导定时鼻饲严格交接班四、(U阶段)根本原因分析:组织科室护理质控人员召开讨论会,针对留置胃管滑脱事件进行了根本原因分析,并提出了整改措施,制定改进工作计划。
五、(S阶段)选择流程改进方案1、加强宣教,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防范意识。
2、对全科护士进行导管固定方法、导管脱落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分级护理等核心制度,按时巡视病房,检查留置胃管在位情况。
4、制定科室发生不良事件的奖惩措施。
5、六、(P阶段)计划阶段1、科室制定改进计划,计划见表6-1。
表6-12、改进后流程图(图6-1):七、(D阶段)实施阶段1、组织全科护士进行导管固定方法、导管脱落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等知识培训;图5-1-1 科室护士培训图5-1-2胃管固定方法,必要时加寸带固定2、责任护士反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留置胃管相关知识宣教;图5-2 护士在进行宣教3、责任护士按时巡视病房,仔细检查管道留置情况;图5-3 护士在巡视病房4、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图5-4 护士在进行交接班5、护士长随机监管,科室护理安全质控员每周检查管道护理落实情况。
图5-5-1 质控员在检查留置胃管护理落实情况图5-5-2 护士长在病房督查八、(C阶段)检查阶段经过整改后,将2014.11--2015.01科室留置胃管情况统计如下:由上述图标可以看出,经过监督整改后,科室留置胃管患者意外滑脱率明显下降,但仍存在胃管滑脱情况,针对2014.11-2014.12月份的3例胃管滑脱事件,科室及时进行了调查,其调查结果如下:1、1例是由于护士操作不够熟练,在更换固定寸带时被患者拔出;2、2例是由于患者自身不配合,且约束不到位,在夜间自行拔出。
PDCA循环法在康复医学科提高患者防跌倒、坠床依从性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观察PDCA循环法对提高康复医学科病区患者防跌倒、坠床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将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00例病人作为常规护理组,另外100例病人作为使用PDCA循环法及鱼骨图分析法管理组,观察两组病人遵循防跌倒、坠床护理措施的依从性及发生跌倒、坠床的概率。
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跌倒、坠床。
其中常规护理组中患者防跌倒、坠床依从率为82.9%,PDCA循环管理组患者依从率为96.4%,两组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DCA循环法可明显提高康复医学科病区患者遵循防跌倒、坠床护理措施的依从性,有助于保持患者康复治疗的连续性。
【关键词】PDCA循环法;鱼骨图;防跌倒、坠床;依从性【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8-0387-02PDCA循环即管理循环,在20世纪50年代初由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eming)博士提出,故又称“戴明循环”或“戴明环”[1]。
PDCA为英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的缩写,是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所进行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总结)等工作的循环过程[2]。
在这四个阶段环环相扣,每个循环周而复始,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鱼骨图(Cause&Efect/Fishbone Diagram)是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所发展出来的,鱼骨图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是质量控制常用的保证手法之一[3],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引起问题潜在的根本原因,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被广泛应用于技术和管理领域。
康复医学科病区与其他病区有所不同,这里收治的大多为脑损伤后的偏瘫患者及脊髓损伤的截瘫患者,患者本身存在较多发生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
病区内环境也有一些不可避免的高危因素,如各种大、小理疗仪器的摆放、推移;各种导联线、电源线的连接等。
利用PDCA循环保障康复治疗时间2012年11月30日,在我院的院周会上报告了康复科出院患者反馈情况。
反馈内容提到“康复科康复项目全,但治疗时间却不能保证”,在全院造成不良影响。
为此,科主任及时召开了有关如何保障康复治疗时间的质控会,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力求杜绝治疗时间不足的事情再次发生。
一、原因分析通过自查和内省发现导致治疗时间不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个别治疗师责任心不强,没有集体观念;2、个别治疗师治疗技术不过关,没有按规定执行;3、治疗师长监管不力;4、有时医师和治疗师的沟通不够,医嘱治疗项目不够明确,导致治疗部位减少,治疗时间缩短。
5、部分患者配合度不够,不能顺利完成康复治疗项目,降低了治疗师信心和责任心;6、已达预期康复治疗目标,治疗师给予维持治疗,治疗时间有所缩短;二、改进措施针对存在的原因制定以下改进措施:1、对待患者要有五心:责任心、爱心、耐心、关心、细心;2、要有过硬的康复治疗技术;3、加强对治疗师的管理,由科主任督导,治疗师长监督,并定期对治疗师进行岗位和业务培训,以增强其责任心和自信心;4、加强康复医师和治疗师的沟通,明确治疗部位和数量,防止因治疗部位或数量减少导致的治疗时间缩短。
三、执行情况在科主任亲自督导下,加强了对治疗师的管理,提高了治疗师的责任心;通过外请专家的不定期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师的技术。
同时,加强了医师和治疗师的对康复治疗的沟通,也进一步加强了医患沟通。
四、效果评价通过改进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康复治疗时间,但是,随着康复科的不断发展,治疗时间不能保障的问题仍然还会出现,因此,保障康复治疗时间要与时具进,将改进进行到底。
五、持续改进加强医患沟通,让患者明确康复治疗目标,发挥患者及家属的监督作用:制定康复治疗时间表,写明治疗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患者签字确认治疗时间;进一步加强科主任的督导作用,防止治疗师出现责任心松懈;加大对疑难病的讨论,增强治疗师的自信心;每月一次满意度调查,经调查核实,对不合格的医生、治疗师进行批评教育,并扣除全月绩效考核奖金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