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疼痛的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300.50 KB
- 文档页数:15
一、病因
癌症疼痛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癌症自身所引起的疼痛;二
是治疗所产生的副作用所带来的疼痛。
具体可能有下列原因:1)癌细胞
侵袭或压迫器官、血管、神经,导致放射性疼痛;2)癌细胞增殖、生长
伴有肿块的压迫性疼痛;3)肿瘤引起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导致机体炎症
反应,产生疼痛;4)肿瘤引起的液体聚集,形成血栓,使血管受压,导
致血管疼痛;5)治疗过程中,有些抗癌药物、放射疗法及外科手术均能
产生疼痛;6)患者免疫力下降,导致感染,产生疼痛;7)患者情绪障碍,如抑郁症,亦能引起疼痛。
二、诊断
癌症疼痛的诊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确定疼痛病因,二是诊断疼痛
的性质。
1、确定病因
确定癌症疼痛的病因,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
检查以及免疫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做出正确的诊断。
2、诊断疼痛性质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症状,把疼痛类型分为“放射性疼痛”、“压迫性
疼痛”、“炎症性疼痛”、“血管性疼痛”以及“抗癌治疗所致疼痛”等。
三、治疗。
一、引言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
因此,有效地缓解癌症疼痛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静脉治疗方案作为一种有效的疼痛管理方法,在癌症疼痛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癌症疼痛静脉治疗方案。
二、癌症疼痛的评估1. 疼痛程度评估:采用数字评分法(NR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为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无法忍受的疼痛。
2. 疼痛性质评估:根据疼痛的性质,可分为钝痛、锐痛、放射性疼痛等。
3. 疼痛伴随症状评估:观察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失眠、抑郁等症状。
4. 疼痛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评估:评估疼痛对患者睡眠、饮食、活动等方面的影响。
三、癌症疼痛静脉治疗方案1. 静脉镇痛药物的选择(1)阿片类药物:阿片类药物是治疗癌症疼痛的首选药物,具有强大的镇痛作用。
常用药物包括吗啡、芬太尼、羟考酮等。
(1.1)吗啡:吗啡是阿片类药物的代表,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常用剂量为10-30mg/24h,可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调整。
(1.2)芬太尼:芬太尼的镇痛作用比吗啡更强,适用于重度疼痛患者。
常用剂量为0.1-0.2mg/24h。
(1.3)羟考酮:羟考酮的镇痛作用与吗啡相似,但具有更长的半衰期。
常用剂量为10-40mg/24h。
(2)非阿片类药物:非阿片类药物常与阿片类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强镇痛效果。
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抗抑郁药等。
(2.1)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具有镇痛、解热、抗炎作用。
常用药物包括布洛芬、萘普生等。
(2.2)抗抑郁药:抗抑郁药可减轻疼痛,改善患者情绪。
常用药物包括阿米替林、文拉法辛等。
2. 静脉给药方式(1)持续静脉输注:适用于疼痛程度较重、需要长期镇痛的患者。
常用药物为吗啡、芬太尼等。
(2)间断静脉注射:适用于疼痛程度较轻、需要短期镇痛的患者。
常用药物为吗啡、羟考酮等。
癌症疼痛的治疗癌症疼痛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有计划地综合应用有效止痛治疗手段,最大限度缓解癌症患者的疼痛症状,持续、有效地消除或减轻疼痛,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将疼痛及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
世界卫生组织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导原则是癌症疼痛治疗的基本共识,然而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癌症疼痛治疗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对疼痛程度的三级划分法,因此,合理止痛治疗需要个体化综合治疗。
一、癌痛治疗方法癌症疼痛的治疗方法分为四大类:病因治疗;镇痛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神经阻滞疗法及神经外科治疗。
(一)病因治疗癌症疼痛主要由癌症本身及合并症引起。
针对引起癌症疼痛的病因进行抗癌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疗或化疗等。
1. 抗癌治疗:(1) 手术治疗:根治性手术治疗是癌症治疗的主要方法。
晚期及终末期癌症疼痛患者,大多为姑息性抗癌治疗。
(2) 放射治疗:放疗是抗癌治疗的有效手段,约 70 %的癌症患者在肿瘤病变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放疗,可有效迅速缓解疼痛,控制肿瘤生长,降低病理性骨折发生率。
姑息性放疗对患者的损伤相对较小,适于一般情况较差的晚期癌症患者。
(3) 化疗:化疗是癌症治疗的重要方法,也是癌症姑息治疗的有效方法。
但对化疗敏感性差尤其是终末期癌症患者,试图通过化疗缓解疼痛是不恰当的。
2. 有效治疗引起癌症患者疼痛的合并症或伴发症。
感染是癌症患者的常见合并症。
(二)止痛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癌症疼痛治疗的主要方法。
详见下文。
(三)非药物治疗1. 心理治疗:伴随癌症疼痛的常见心理行为包括焦虑、抑郁、害怕、失眠、恐惧、绝望和孤独感等,因而心理治疗是非药物治疗癌痛的重要部分,必要时可考虑给予抗焦虑、抗抑郁药物。
2. 物理治疗:有助于辅助缓解疼痛。
(四)神经阻滞疗法及神经外科治疗对于止痛药难以奏效或无法耐受止痛药不良反应、癌痛部位相对局限的顽固性重度癌痛患者,可以选择脊神经或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神经破坏疗法,神经阻断术等。
癌症疼痛的护理
癌症疼痛的护理主要是通过综合治疗来缓解患者的疼痛,并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关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护理方法和策略: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控制癌症疼痛的主要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和抗癫痫药物等。
根据疼痛程度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药物给予患者,以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
2.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可以有效地缓解癌症疼痛。
常用的物理疗法包括热敷、冷敷、按摩和针灸等。
这些疗法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肌肉放松和释放内啡肽等方式减轻疼痛。
3. 心理支持:癌症疼痛不仅对患者的身体造成痛苦,还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减轻疼痛,患者需要得到良好的心理支持。
心理咨询和支持小组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和焦虑,从而改善疼痛的感受。
4. 饮食调理:饮食对缓解癌症疼痛也有重要作用。
患者应遵循健康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素和水分。
有些特定的食物例如辣椒、姜和蓝莓等被认为具有减轻疼痛的效果,可以适量地食用。
5. 日常生活护理:在癌症疼痛的护理中,日常生活的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需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休息充足,并避免剧烈的身体活动。
合理的时间安排和身体活动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总结起来,癌症疼痛的护理需要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心理支持、饮食调理和日常生活护理。
通过综合治疗,患者的疼痛可以得到有效地缓解,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团队合作和全面关怀也对患者的康复和病情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引言癌症晚期疼痛是癌症患者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疼痛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还可能对心理和生理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癌症晚期疼痛的治疗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疼痛的评估、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心理支持等方面,探讨癌症晚期疼痛的治疗方案。
二、疼痛评估1. 评估方法(1)疼痛程度评估: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等评估疼痛程度。
(2)疼痛性质评估:根据疼痛的性质,如钝痛、锐痛、放射性疼痛等,进行分类。
(3)疼痛部位评估:了解疼痛发生的具体部位,如头痛、胸痛、腰痛等。
(4)疼痛持续时间评估:了解疼痛发生的时间、频率和持续时间。
2. 评估频率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一般建议每周评估1-2次,必要时可增加评估频率。
三、药物治疗1. 镇痛药物(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适用于轻度至中度疼痛的治疗,如布洛芬、萘普生等。
(2)弱阿片类药物:适用于中度至重度疼痛的治疗,如可待因、曲马多等。
(3)强阿片类药物:适用于重度疼痛的治疗,如吗啡、芬太尼等。
2. 镇痛药物的使用原则(1)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至有效剂量。
(2)根据疼痛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和剂量。
(3)避免药物滥用和依赖,定期评估治疗效果。
(4)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便秘、恶心、呕吐等。
四、非药物治疗1. 物理治疗(1)冷热敷:根据疼痛部位和性质,选择冷敷或热敷。
(2)电刺激:通过电刺激,缓解疼痛。
(3)按摩: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
2. 心理治疗(1)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疼痛。
(2)放松训练:通过深呼吸、肌肉放松等方法,缓解疼痛。
(3)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关爱、鼓励和支持,增强患者战胜病痛的信心。
3. 康复治疗(1)康复训练:通过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疼痛管理:教授患者疼痛管理技巧,减轻疼痛。
五、心理支持1. 心理咨询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
2. 社会支持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志愿者等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增强患者战胜病痛的信心。
癌症疼痛的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一、癌症疼痛评估按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1.轻度疼痛: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
2.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睡眠受干扰。
3.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镇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二、三阶梯止痛原则1. 口服给药2. 按阶梯用药(1)轻度疼痛: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并可合用辅助药。
常用药有布洛芬、双氯酚酸、吲哚美辛、塞来昔布等。
对乙酰氨基酚为解热镇痛药,不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但用法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相似。
日限剂量:布洛芬2400mg/d,塞来昔布400mg/d,对乙酰氨基酚2000mg/d。
(2)中度疼痛: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及辅助药。
常用有曲马多、可待因。
日限量:曲马多400mg/d,可待因240mg/d。
(3)重度疼痛:选用强阿片类药,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及辅助药。
常用短效的有吗啡即释片,长效有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
3. 按时给药对于暴发痛,可给即释阿片类药。
4. 个体化给药三、阿片类药物应注意的问题1. 强阿片类药物的维持用药在应用长效阿片类药物期间,应当备用短效阿片了止痛药。
当患者因病情变化、长效止痛药剂量不足,或发生暴发性疼痛时,立即给予短效阿片类药物,用于解救治疗。
1.阿片类药物的减量赢逐渐减量,先减30%,两天后再减少25%,直到每天剂量相当于30mg口服吗啡的药量,继续服用两天后即可停药。
2. 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1)恶心呕吐:轻度可选用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氯丙嗪、氟哌啶醇;重度时选用昂丹司琼、格拉司琼等5-HT3拮抗剂。
(2)便秘:选用缓泻剂,如比沙可啶、番泻叶。
(3)嗜睡、镇静:必要时给予兴奋剂,如咖啡因、哌醋甲酯、右旋苯丙胺。
其他不良反应还有瘙痒、头晕、尿潴留、谵妄、认知障碍和呼吸抑制等。
长期规范化用药,尤其是口服和透皮贴剂发生,发生成瘾的危险性极小。
癌症疼痛止痛方案1. 引言癌症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扰。
为了提供有效的止痛措施,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癌症疼痛止痛方案,帮助患者和医疗工作者更好地管理和缓解疼痛。
2. 癌症疼痛类型癌症疼痛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深部疼痛:常常由癌细胞直接侵犯深部组织或神经引起,常伴有钻痛、刺痛等感觉。
•骨质疼痛:由癌细胞转移到骨骼引起,常伴有持续性疼痛、酸痛等感觉。
•神经痛:由癌细胞侵犯或压迫神经引起,常伴有刺痛、电击样的痛感等。
•术后疼痛:在手术后出现的疼痛,可能由手术创伤、癌细胞残留等因素引起。
不同类型的疼痛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止痛方案。
3. 癌症疼痛止痛方案3.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癌症疼痛管理的基础,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药物:•阿片类药物:如吗啡、氢化可待因等,是常用的强力止痛药物,适用于中重度疼痛的控制。
•非阿片类药物:如非处方的扑热息痛、布洛芬等,适用于轻度疼痛的缓解,也可与阿片类药物联合使用。
•局部麻醉剂:如利多卡因贴片、局部麻醉药膏等,可用于局部疼痛的缓解。
•抗抑郁药物:如曲普坦、舍曲林等,不仅可以缓解癌症疼痛,还可改善患者的情绪和睡眠。
3.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辅助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热敷:可通过热敷绷带、热水袋等方式,缓解疼痛部位的肌肉紧张和炎症反应。
•冷敷:适用于急性疼痛,可通过冷敷毛巾、冰袋等方式,减少组织肿胀和炎症反应。
•理疗:如针灸、按摩、理疗仪等,可以通过改善气血流通、舒缓肌肉紧张等方式,缓解疼痛。
3.3 心理治疗癌症疼痛不仅对身体造成伤害,也会给患者的心理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心理治疗在癌症疼痛的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以下几种方式:•心理咨询:通过与心理咨询师的交谈,帮助患者理解和应对疼痛带来的心理困扰,减轻焦虑和抑郁。
•放松训练:如渐进性肌肉松弛、呼吸训练等,可以通过放松身心来减轻疼痛感。
•心理干预: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注意力调控等,帮助患者改变不良心理状态,提升对疼痛的应对能力。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癌症疼痛,是癌症患者常常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它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巨大痛苦,还会对其心理和精神状态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癌症疼痛诊疗流程至关重要。
一、癌症疼痛的评估准确的疼痛评估是有效治疗癌症疼痛的基础。
评估应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加重和缓解因素等。
常用的评估方法有数字评分法(NRS)、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和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等。
对于新诊断的癌症患者,在开始治疗前应进行全面的疼痛评估。
对于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疼痛评估应定期进行,至少每天一次,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因为疼痛常常会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癌症疼痛的治疗原则1、综合治疗癌症疼痛的治疗应采取综合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心理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控制疼痛的主要手段,但非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也能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2、个体化治疗每个患者的疼痛情况都不同,因此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
包括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疼痛类型和程度、对药物的耐受性以及治疗意愿等因素都应考虑在内。
3、按时给药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规律性地给予镇痛药,而不是在患者疼痛发作时才给药。
这样可以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有效地控制疼痛。
4、按阶梯给药根据疼痛的程度,选择不同强度的镇痛药。
轻度疼痛可选择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中度疼痛选择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可联合非甾体抗炎药;重度疼痛选择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羟考酮等),也可联合非甾体抗炎药。
三、癌症疼痛的药物治疗1、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镇痛作用,适用于轻度疼痛。
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如出血、溃疡等,还可能影响肾功能。
2、阿片类药物(1)弱阿片类药物:可待因是常用的弱阿片类药物,适用于中度疼痛。
(2)强阿片类药物:吗啡是经典的强阿片类药物,羟考酮、芬太尼等也是常用的强阿片类镇痛药。
摘要:晚期癌症患者由于肿瘤的扩散和侵袭,常常伴随剧烈的疼痛。
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还可能加重心理负担。
本文旨在探讨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持,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引言癌症是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晚期癌症患者往往面临痛苦的治疗过程。
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因此,制定有效的疼痛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药物治疗1.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NSAIDs是治疗轻至中度疼痛的首选药物,如布洛芬、萘普生等。
这些药物具有镇痛、解热和抗炎作用。
2. 弱阿片类药物对于中度至重度疼痛,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曲马多等可以减轻疼痛。
这些药物适用于疼痛难以通过NSAIDs控制的病例。
3. 强阿片类药物对于重度疼痛,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是首选。
这些药物具有更强的镇痛效果,但容易产生依赖性和副作用。
4. 皮肤贴剂皮肤贴剂如芬太尼贴剂、二氢可待因贴剂等,可以提供持续的镇痛效果,适用于慢性疼痛患者。
5. 口服缓释剂口服缓释剂如吗啡缓释片、芬太尼缓释片等,可以提供稳定的镇痛效果,减少疼痛发作次数。
三、非药物治疗1. 冷热疗法冷热疗法通过调节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冷敷适用于急性疼痛,热敷适用于慢性疼痛。
2. 电刺激疗法电刺激疗法通过电流刺激神经,干扰疼痛信号传递,减轻疼痛。
包括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和经颅磁刺激(TMS)等。
3.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如按摩、推拿、牵引等,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作业治疗作业治疗通过训练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减轻疼痛带来的心理负担。
四、心理支持1. 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患者应对癌症带来的心理压力,调整心态,减轻疼痛带来的心理负担。
2. 支持小组支持小组可以让患者与经历相似的人分享经验,相互鼓励,减轻孤独感和无助感。
癌症患者止痛的三阶梯治疗癌症疼痛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有效的止痛治疗是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综合规划四项重臾之一。
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为实现“到2000年让癌症患者不痛,并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标,在全球推行癌痛治疗计划。
卫生部于1991年下达了关于我国开展“癌症患者三级止痛阶梯治疗方案”工作的通知,以及镇痛药临床应用的五项基本原则。
所谓癌痛治疗的三阶梯方法就是在对癌痛的性质和原因做出正确的评估后,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原因适当地选择不同作用强度的镇痛药。
第一阶梯的药物为非留体抗炎药,代表药物为阿司匹林, 其他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高鸟甲素、蔡普生以及口引躲美辛栓(肛内)等(见骨骼肌和风湿免疫疾病用药)。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轻、中度疼痛的患者,也可作为第二、第三阶梯的辅助用药。
第二阶梯的药物为弱阿片类镇痛药,代表药物为可待因, 其他药物有双氢可待因、氨酚待因、氢可酮、羟考酮、布桂嗪、曲马多等。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中度疼痛的患者或第一阶梯用药后仍有疼痛的患者。
第三阶梯的药物为强效阿片类镇痛药,代表药物为吗啡, 其他药物有氢吗啡酮、羟吗啡酮、左啡诺、二氢埃托啡、美沙酮、芬太尼等。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重度疼痛的患者或应用了第二阶梯的药物后疼痛仍不能缓解的患者。
1、癌症疼痛药物治疗的主要原则(1) 口服给药:首选口服给药,口服给药经济、方便,尤其对强效阿片类镇痛药不易产生依赖性,这样便于患者长期用药。
若不适合口服给药或达不到止痛效果,可采用透皮贴剂、肛门给药和输液泵连续皮下用药。
(2)按时给药:按照药物的有效作用时间有规律地按时给药,而不是按需给药,这样才能使患者维持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以达到使癌症患者不痛的目的。
(3)按阶梯给药。
(4)个体化用药:所用药物剂量是应以能使患者达到有效镇痛为准,不应以各种镇痛药物推荐的常规剂量为标准, 也不受药典中规定的“极量”的限制。
一方面因为药物作用存在个体差异;另外,在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的过程中,每个人的耐受情况不同,调整剂量也会有区别。
癌症疼痛的治疗一、癌症疼痛的药物治疗在现有疼痛治疗手段中,药物治疗是基础。
严格规范按照WHO推荐的癌症疼痛病人三阶梯止痛方案,可以使90%癌症疼痛病人的疼痛得到缓解。
(一)W HO的三阶梯治疗原则1、按阶梯给药止痛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疼痛程度由弱到强按顺序提高,除非是重度疼痛。
一般首选非阿片类药物,属于三级阶梯的第一级,用于轻至中度疼痛。
如疼痛继续加剧,则升高到第二级,在非阿片类药物的基础上加上弱阿片类药物。
若疼痛仍未控制或继续加剧,则进入第三级,以用于中度到重度疼痛的强阿片类药物替换,也可同时加用非阿片类药,后者既能增加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又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
此外辅助药物主要用于增强止痛效果,治疗疼痛加剧的并发症,在治疗特殊疼痛时辅助药物可产生独立止痛作用,因此可用于任何阶梯中。
需要注意的是三阶梯应用不要过于教条,因为病人的情况复杂多变,应根据病情灵活掌握和使用镇痛药物,更多现象是需要不同药物的配伍,以求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
2、口服给药在尽可能情况下力争口服给药。
因为口服给药方便、经济,无创伤性,不良反应小又能增加病人独立性。
血药浓度稳定,与静脉注射用药相比同样有效,免除创伤性给药的不适,在家或医院均可使用。
另外口服给药时吸收缓慢,峰值较低,不易产生药物依赖性和耐受性,从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所以口服给药是一种最简单、最科学的给药方式。
3、按时给药止痛治疗应根据所用药物药代动力学的规律按时给药,而不是当疼痛达到不能忍受时才给镇痛药物(即按需给药)。
因为,镇痛药物需要达到有效浓度时才具有镇痛效能,为保持止痛的连续性,需要在药物浓度下降时,及时给予药物维持有效血药浓度。
按时给药可以获得稳定的镇痛效果,减少血药波动而出现的反复疼痛,推迟了药物耐受的出现,是镇痛治疗观念上的进步。
4、个体化给药个体化原则是根据不同个体对麻醉药品敏感度的差异,既往使用止痛药的情况,及药物的药理特点确定给予药物剂量。
对麻醉药品敏感度个体差异很大,所以阿片类药物没有标准量。
应该说凡是能使疼痛得到缓解的剂量都是正确剂量。
个体化给药的原则可以避免用药量的不足或过量,使镇痛治疗更符合病人自身的需求。
5、注意具体细节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要注意监护,密切观察其反应,目的是使病人获得最佳疗效,而发生的不良反应却最小。
对于出现的不良反应要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二)常用镇痛药物及使用1、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也叫非阿片类止痛药物,NSAIDs)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在癌症疼痛治疗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使用中需要强调的是,应重视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与阿片类药物的联合使用,尤其对阿片类药物半敏感的癌痛如骨转移、神经源性疼痛等,在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同时加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以增加止痛效果。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镇痛作用是有限度的(即有天花板效应),当剂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虽然进一步增加药量,而镇痛效果不能得到相应提高,但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1)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表1)表1 用于轻至中度疼痛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2)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使用注意事项a.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中的各种药物虽然化学结构不同,镇痛机制和药理特点是基本相同的,不同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有一定差异,使用时在考虑镇痛效果的同时,应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合理用药。
b.对于病人年龄在60岁以上有溃疡病史和过度酒精饮用史、吸烟史,以及病人肾功能低下、患有糖尿病或与其他肾毒性药物联用者,慎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c.如同时服用糖皮质激素、抗凝剂可增加胃肠道损伤的风险。
d.为减少不良反应,选择反应较轻的药物,尽量使用肠溶片,缩短使用时间,使用所需药物的最小有效剂量。
e.注意对病人肝肾功能进行监测,包括尿素氮、尿酸、肌酐、血常规,每3个月复查,保证用药安全。
f.如出现胃肠道反应,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或换用同类其它药物,给予H2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剂对症处理。
出现肾脏不良反应如高血压进展恶化,尿素氮、尿酸、肌酐数值成倍增加,停用此药。
g.如应用两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或糖皮质激素治疗疼痛无效,应考虑其它的止痛药物。
2、阿片类镇痛药物(1)弱阿片类止痛药物(表2)表2 用于中度疼痛的弱阿片类止痛药物(2)强阿片类止痛药物(表3)表3 用于中至重度疼痛的强阿片类止痛药物*其中还有控释、缓释剂的药物如美施康定、美菲康等。
3、辅助药物辅助药物主要用于增加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治疗各种难治性的疼痛综合征,对于某些特殊的疼痛具有独立的镇痛效果。
此类药物可以用于疼痛三阶梯治疗的任何一个阶段。
如果诊断正确,阿片类药物用量已经最佳化,而患者仍具有重度疼痛,则需要考虑采取针对癌痛病因的治疗。
(1)对于炎性疼痛可以应用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或糖皮质激素。
(2)无肿瘤危象的骨痛可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
(3)神经压迫可以应用糖皮质激素。
(4)神经病性疼痛,联合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或抗惊厥药物治疗。
(5)对抗肿瘤治疗有效的病人建议应用放疗、激素或化疗来控制疼痛。
(三)常用止痛药物给药途径1、口服给药口服给药是首选的镇痛药给药途径,病人可以自己服用,方便、安全。
口服途径给药主要用于可以口服用药,不需要即刻止痛,及需要长期用药的慢性疼痛患者。
在使用阿片类控释、缓释剂型时,不要嚼碎、捣碎或掰开服用,以免影响药物内部缓释作用的正常发挥。
2、舌下含服给药口腔黏膜有丰富的淋巴管和血管,药物吸收后直接进入体循环,因此避免了药物的首过代谢,对生物利用差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舌下给药方法适合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不宜用于需要大剂量止痛剂的病人。
3、直肠给药可以用于不能口服用药的病人,效能与口服基本相同或更好,是替代口服用药的途径之一。
给药时先进行直肠指检,确保药物贴在直肠粘膜上,而不是进入粪便。
4、皮下注射给药可不经过肠道,无药物的首过效应,摄入吸收的时间较口服用药方式明显缩短,止痛作用产生快,生物利用度高,是病人自控镇痛(PCA)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
5、肌肉注射目前多用于急性疼痛时临时止痛治疗,长期使用肌肉注射治疗疼痛存在血药浓度波动大,加快阿片类药物的耐受性,病人注射局部疼痛,临床不推荐用于癌症疼痛的长期治疗。
6、静脉途径给药是最迅速有效和精确的给药方式,国内外多采用中心静脉插管或预埋硅胶注药泵,以连续滴注或间断推注的方式控制疼痛,其优点是药物血浆浓度稳定,镇痛效果可靠,可用于其它给药方式效果不佳或不良反应过大的疼痛病人。
7、经皮吸收给药是使止痛药物透过皮肤,通过扩散作用进入皮下的微血管发挥止痛效应。
目前国内外仅有芬太尼透皮贴剂供临床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并不是哪疼贴哪,而是选择在平坦、毛细血管丰富的部位上使用,常选择在前胸上贴用。
要使贴剂牢牢附在皮肤上,以确保药物持续释放。
8、硬膜外或椎管给药,可注入微量吗啡达到止痛效果,采用病人自控泵或持续注药泵技术,在硬膜外腔内埋管注药,提高镇痛效果,病人可以在家使用,为顽固性癌症疼痛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四)癌症疼痛治疗需要注意的问题1、癌痛治疗不宜使用哌替啶,哌替啶的镇痛作用欠佳,镇痛作用仅为吗啡的1/8-1/10,其作用时间短,仅可维持2.5-3.5h,持续使用哌替啶治疗慢性疼痛会产生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因为哌替啶的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止痛作用很弱,但不良反应却增加一倍。
而且在体内的半衰期长,约3-18h才从体内清除1/2。
其毒性反应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激惹毒性,可致精神异常、震颤、神志不清、惊厥等,反复注射可在注射局部发生炎性反应,并产生耐药,使镇痛作用下降。
因此哌替啶不适合用于慢性癌痛治疗,应避免在癌痛病人中使用。
2、止痛要彻底,癌性疼痛控制需要长期持续的治疗过程,按照WHO的治疗原则,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开展个体化治疗。
使用镇痛药要逐步升级,对重度疼痛的病人要淡化第二阶梯用药,尽快进入第三阶梯治疗,注意止痛效果。
未曾使用过阿片类药物的患者要从低剂量开始滴定,达到剂量调整。
阿片类药物个体差异较大,尤其长期使用吗啡的病人,已有耐受,不受剂量限制,吗啡无极量,国内目前吗啡日极量有达7g的病人。
3、快速滴定,所谓快速滴定是指大多数病人经由正确滴定方式可以在3d之内将疼痛控制在轻度以下。
通过快速滴定治疗可以迅速控制病人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4、常备速释阿片类药物解决病人的爆发痛,在定时定量给予阿片类控释、缓释药物的同时,应备用速释阿片类药物,用于控制可能出现的爆发痛。
5、不良反应的处理很关键,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初期,3-7d内耐受缓解。
吗啡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便秘等,通过对症用药均能缓解。
二、癌症疼痛的其它治疗方法(一)放射治疗放疗能缓解转移性疼痛,直接作用于引起疼痛的原因,且能提高治疗效果。
(二)姑息手术疗法可用于减少肿瘤体积,从而减轻梗阻和压迫症状。
(三)神经阻滞术指用局部麻醉药,神经破坏药等暂时或持久地阻滞神经传导,从而达到无痛的目的。
癌症疼痛病人神经阻滞多选择采用破坏神经的方法。
(四)神经毁损术是指使用现代手术的手段毁损神经组织达到永久性止痛的目的。
采用方法包括:冷冻、激光,高频热凝固法,手术切断神经传导路,X-刀等。
(五)电刺激疗法利用电刺激缓解疼痛,刺激部位包括:外周经皮电刺激,椎管内电刺激,中枢性电刺激。
经皮电刺激通过刺激病人穴位,调动病人体内的镇痛物质达到止痛作用,可以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
(六)生物细胞用于癌症疼痛治疗将具有分泌神经活性物质的细胞植入受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持续分泌神经活性物质而缓解疼痛,或提高痛阈。
(七)心理治疗针对重度癌症疼痛病人的心理问题,给予必要的心理治疗,是进一步提高癌症疼痛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应熟知抗忧郁药物、抗焦虑药物的使用。
(八)中医治疗中医药对癌症疼痛治疗有着广泛的前景,有很多中药有镇痛作用,曾有学者提出癌症疼痛治疗的四阶梯方案,其中一个阶梯是中医药。
中医药是有很多优势,首先中药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具有提高病人抵抗力的作用,并且可以调整病人的功能紊乱,提高生活质量。
癌症的“三阶梯”止痛在临床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科刘端祺一、我国癌痛治疗工作回顾“三阶梯”止痛上世纪80年代初由WHO提出,并逐渐得到推广。
我国的几项重大举措有:(一)临床培训及相关项目的实施■第一届WHO和卫生部癌症疼痛和姑息治疗会议在广州召开1990■“癌症病人三阶梯止痛疗法的指导原则”发布 1990-96■翻译出版美国癌症疼痛治疗指导原则 1997■第二次全国性癌症疼痛调查 1996-97■开展各种癌症止痛培训班 1996-97■在医学院校和医院的医护人员中普及癌症止痛治疗知识(二)政策逐渐放宽■实行“限量供应”制管理(1995年之前)■实行“计划供应”制管理(1995-1999年)■实行“备案供应”制管理(2000年)二、我国癌痛止痛有所进步,但仍显落后我国疼痛治疗工作虽有所进步,但其水平仍亟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