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三原组织
- 格式:pdf
- 大小:3.63 MB
- 文档页数:47
《织物结构与设计》习题第一章织物与织物组织的概念1、试分别说明织物、织物结构、织物组织的含义。
3、试分别说明组织点(浮点)、经组织点(经浮点)、纬组织点(纬浮点)的含义。
4、试说明组织循环(完全组织)、经纱循环数R j、纬纱循环数R w的含义。
5、试分别说明同面组织、经面组织、纬面组织、异面组织的含义。
第二章机织物三原组织1、什么是飞数?什么是经向飞数S j、纬向飞数S w?2、什么是三原组织?构成三原组织的条件是什么?3、说明平纹组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应用织物。
4、平纹隐条、隐格织物是怎样形成条格的?5、机织泡泡纱织物一般采用什么组织?形成泡泡的原理是什么?6、如何区分平布和府绸织物?7、平纹组织常用什么穿综方法?为什么?8、举例说明几种特殊效应的平纹织物及形成原因。
9、原组织的斜纹组织织物主要有哪些品种?试写出它们的表达式。
10、简述织物的经、纬密对斜纹倾斜角度的影响。
11、举例说明如何选择斜纹组织的斜向,使斜纹织物清晰?12、构成原组织的缎纹组织的必要条件是什么?13、作出下列组织图及其反面组织图,并画出第一根经、纬纱的剖面图。
(1)1/4↗斜纹(2)3/1↖斜纹(3)7/2j (4)7/3w14、写出R=8的三原缎纹组织表达式,并说明哪些互为正、反面?15、试设计五枚缎纹织物:(1)经面缎纹采用S捻股线作经纱;(2)纬面缎纹采用Z捻单纱作纬纱。
16、举例说明如何配置缎纹织物纱线的捻向,使缎纹织物光泽良好?17、试比较平纹、2/1斜纹、五枚缎纹的平均浮长。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条件下,说明它们的松紧程度。
18、用分式表示法写出下列织物的组织:府绸、细纺、平布、巴里纱、塔夫绸、单面卡其、横贡缎、直贡呢、派立司、乔其纱、单面华达呢、凡立丁。
为什么有些斜纹组织和缎纹组织的织物要用反织法?19、试比较三原组织的特性差异。
第三章织物上机图与织物分析1、试述上机图的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穿综的原则是什么?各穿综方法分别适用于什么织物?3、综框的作用是什么?什么叫复列式综框?为什么要采用复列式综框?4、钢筘的作用是什么?筘号的含义是什么?5、试作平纹组织的高支府绸织物的上机图,用综数分别为:(1)4片;(2)6片;(3)8片。
德州学院《织物组织》习题第1章织物概述1. 什么是织物、织物结构、织物组织?2. 什么是组织点、经组织点、纬组织点?3. 什么是组织点飞数?经向飞数?纬向飞数?4. 什么是组织循环、组织循环经纱数、组织循环纬纱数?5. 什么是同面组织、异面组织、经面组织和纬面组织?第一章习题答案1.织物:是由某种纤维纺成具有一定细度的纱线(或长丝)以一定的紧密度和交织规律交织而成的。
它具有某种使用性能和外观风格,能适应某种用途的需要。
织物结构:指经纬纱在织物中的几何形态,即织物内经纬纱的配合关系。
织物组织:在织物中,经纬纱相互交错或彼此沉浮的规律。
2.组织点:织物中,经纱和纬纱由于相互沉浮而重叠之处,称为组织点。
经组织点:织物中,经纱浮在纬纱之上的组织点。
纬组织点:织物中,纬纱浮在经纱之上的组织点。
3.组织循环(完全组织):当经组织点和纬组织点的浮沉规律达到循环时的组织称为组织循环(或称完全组织)。
经纱循环数:构成一个组织循环的经纱根数。
纬纱循环数:构成一个组织循环的纬纱根数。
4.同面组织:织物组织中,正面和反面的经组织点数等于纬组织点数的组织称为同面组织。
异面组织:织物组织中,正面和反面的经组织点数不等于纬组织点数的组织称为异面组织。
经面组织:织物组织中,正面的经组织点数多于纬组织点数的组织称为经面组织。
纬面组织:织物组织中,正面的纬组织点数多于经组织点数的组织称为纬面组织。
第2章三原组织1. 原组织包括哪几种?原组织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平纹组织的结构特点是什么?3.斜纹组织的结构特点是什么?4.缎纹组织的结构特点是什么?5.简述斜纹组织的斜向与纱线捻向的关系?6.画出3斜纹的组织图。
1斜纹织物的上机图(要求采用反织法)。
7.试画出采用S捻股线制织318.构成原组织段纹的必要条件是什么?9. 试作8枚缎纹可能构成的所有缎纹的组织图。
10.试设计5枚缎纹组织织物,并希望织物表面光洁平整,不显斜纹效应。
条件如下:(1)经面缎纹采用S捻股线做经纱;(2)纬面缎纹采用Z捻单纱做纬纱。
《织物组织与结构》教学大纲1、课程代码:011004202、课程中文名称:织物组织与结构3、课程英文名称:fabric weaves and structures4、课程适用层次:本科5、总学时:52学时6、理论学时:44学时7、实验学时:8学时8、学分:3学分9、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纺织工程专业及相关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全面掌握织物组织结构方面的知识,了解织物外观与织物有关性能的关系,具有一定的识别、分析织物样品的能力,同时具有设计与制织机织物织物小样的能力。
10、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机织物上机图、各类织物组织与结构的特征及其在常见织物中的应用,同时对织物分析的方法及内容作了简单的介绍。
11、教学大纲第一章织物的基本知识及上机图本章有两个要点,即织物的基本知识和上机图。
第一节织物的基本知识主要介绍织物及织物结构的概念、织物的分类、织物的量度及织物的发展动向。
第二节上机图本节内容主要有上机图及其相关概念。
包括组织图、穿综图、穿筘图、纹板图等。
第二章织物基本组织及织物本章主要介绍三原组织及其织物方面的知识。
包括三原组织的定义、作图方法、上机要点、组织应用等。
同时还介绍平均浮长的概念。
最后介绍织物分析的方法及步骤。
第一节平纹组织及其织物第二节斜纹组织及其织物第三节缎纹组织及其织物第四节平均浮长第五节织物分析第三章变化组织及其织物主要介绍平纹、斜纹及缎纹组织的变化组织的定义、特点、组织作图法和上机要点;组织的应用范围即对应织物品种。
另外介绍简单组织织物小样的设计与试织的方法及其要点。
第一节平纹变化组织包括经重平、纬重平和方平组织及其织物。
第二节斜纹变化组织包括加强斜纹、复合斜纹、角度斜纹、曲线斜纹、山形斜纹、破斜纹、菱形斜纹、锯齿形斜纹、芦席斜纹。
第三节缎纹变化组织包括加强缎纹斜纹、变则缎纹和重缎纹。
第四节简单组织织物小样的设计与试织第四章联合组织及其织物本节主要介绍几类具有一定外观特征的联合组织的特征、作图方法、上机要点及其应用。
织物的概念一、织物的概念广义的织物包括1) 机织物:在织机上由经纬纱按一定的浮沉规律交织而成的织物。
2)针织物:由单独一组纱线编织而成的织物。
3)非织造布:又称无纺布,是将松散的纤维用粘合法、针刺法、水刺法等将纤维粘合或缝结而成,如服装粘合衬、人造毛皮、地毯、蓬盖布、土工布、包装料等。
狭义的织物指前两类。
(一)织物具有的量度织物具有长、宽、厚、重量等几个量度指标。
1)织物的长度(匹长):以米(或码)为单位。
生产中按规定长度分匹,俗称匹长。
主要根据织物的用途、织物的重量、织物的厚度、机械的卷装量等因素而定。
在没有约定时,匹长越长越好。
2)织物的幅宽:以厘米(或英寸)为单位。
幅宽主要根据织物的用途以及设备的情况而定。
织物的发展方向越来越宽。
3)织物的厚度:以毫米为单位。
织物的厚度指在一定压力下织物的绝对厚度,该指标在实际生产中运用较少。
常以织物的重量来间接表示。
4)织物的重量:以每平方米无浆干燥重量的克数为单位。
( g/m2)5)织物的厚度与织物纱线的线密度、织物的经纬密度、织物的组织结构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织物的耐磨性和保暖性随着厚度的增加而提高。
(二)织物具有一定的外观效应影响织物外观的因素:织物组织、纱线原料、线密度、经纬纱捻度与捻向、经纬纱密度、色纱配合、染色印花及其他化学、机械加工方法等。
(三)织物具有一定的结构织物结构是指经纬纱在织物中的机何形态,受织物组织、纱线原料、线密度、经纬纱捻度和织物密度等影响。
(四)织物具有一定的物理机械性能主要包括强力、伸长、断裂功、透气性、吸湿性、导热性、透水性、折皱性、耐磨性、悬垂性等。
二、织物的分类(一)、按原料组成成分分1.纯纺织物:用同一种纤维纺纱织成的织物。
天然纤维织物:棉织物、毛织物、丝织物、麻织物、玻璃纤维织物、金属纤维织物等。
化学纤维织物:涤纶织物、锦纶织物、腈纶织物、丙纶织物粘胶织物等。
2.混纺织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纤维混纺织成的织物。
纺织品设计基础知识大全纺织品设计目录绪论-----------------------------------------------------------------------------1第一章织物分析与上机图-------------------------------------------------------------8 第一节上机图--------------------------------------------------------------------8一、织物组织的概述--------------------------------------------------------8二、上机图------------------------------------------------------------------9第二节织物分析---------------------------------------------------------------23一、取样--------------------------------------------------------------------23二、确定织物的正反面----------------------------------------------------24三、确定织物的经纬向---------------------------------------------------25四、测定织物的经纬纱密度----------------------------------------------26五、测定经纬纱缩率------------------------------------------------------27六、测算经纬纱特数------------------------------------------------------28七、鉴定经纬纱原料------------------------------------------------------30八、概算织物重量--------------------------------------------------------30九、分析织物的组织及色纱的配合--------------------------------------31第二章织物组织与结构-------------------------------------------------------35第一节三原组织及其织物-------------------------------------------------37一、原组织的定义及基本特征-----------------------------------------37二、三原组织----------------------------------------------------------37三、平均浮长------------------------------------------------------46第二节变化组织及其织物------------------------------------------------47一、平纹变化组织--------------------------------------------------48二、斜纹变化组织--------------------------------------------------53三、缎纹变化组织--------------------------------------------------67第三节联合组织及其织物------------------------------------------------69一、条格组织-----------------------------------------------------70二、绉组织-------------------------------------------------------75三、透孔组织-----------------------------------------------------82四、蜂巢组织-----------------------------------------------------83五、凸条组织-----------------------------------------------------86六、网目组织-----------------------------------------------------90七、平纹地小提花织物------------------------------------------92八、色纱与组织的配合------------------------------------------95第四节复杂组织及其织物------------------------------------------------105一、复杂组织的概念和分类-----------------------------------------105二、二重组织-----------------------------------------------------106三、双层组织-----------------------------------------------------122四、纬起毛组织--------------------------------------------------141五、经起毛组织--------------------------------------------------153六、毛巾组织-----------------------------------------------------159七、纱罗组织-----------------------------------------------------165第三章纹织物的装造与设计-------------------------------------------174 第一节概述----------------------------------------------------------174一、纹织物-------------------------------------------------------174二、提花龙头及其规格--------------------------------------------175三、提花机编号--------------------------------------------------175第二节普通穿吊装置-------------------------------------------------179一、通丝的计算和准备--------------------------------------------179二、目板及目板的计算--------------------------------------------180三、通丝穿入目板的方式------------------------------------------182四、目板挑列-----------------------------------------------------187五、挂综---------------------------------------------------------187六、穿经过筘-----------------------------------------------------189第三节纹样和意匠----------------------------------------------------189一、纹样--------------------------------------------------------189二、纹样的构成------------------------------------------------191三、意匠纸的选择---------------------------------------------192四、小样放大及意匠图的描绘方法-----------------------------195第四节纹板的轧孔-------------------------------------------------198一、轧孔的方法-------------------------------------------------199二、编花--------------------------------------------------------199第五节纹织物实例-------------------------------------------------200一、单层纹织物--------------------------------------------200二、毛巾织物----------------------------------------------204第四章织物几何结构的概述-----------------------------------209第一节织物几何结构概述-------------------------------------209一、织物内纱线的几何形态-----------------------------------209二、织物厚度的概念----------------------------------------211三、织物的几何结构相--------------------------------------214第二节织物紧度与织物几何结构相的关系----------------------216一、织物的紧度-------------------------------------------------216二、常见棉织物的风格特征--------------------------------------220三、织物的紧度与织物几何结构相的关系-------------------------226第五章织物设计----------------------------------------------------228第一节织物的使用性能以及织物组织和原料的选择----------------228一、服装用织物---------------------------------------------228二、卫生用织物---------------------------------------------231三、装饰用织物---------------------------------------------231第二节织物设计-----------------------------------------233一、仿制设计--------------------------------------------234二、改进设计--------------------------------------------235三、创新设计--------------------------------------------237四、白坯织物的设计------------------------------------253五、色织物的设计--------------------------------------265附录一部分坯织物规格和技术条件-----------------------------309附录二有关本色棉布、色织物、中长纤维织物的染整-------------332绪论一、纺织品的历史渊源1、葛麻织物的起源我国历史上利用最早的纺织纤维是一种藤本植物——葛,从江苏吴县出土的葛布残片中表明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葛织物;从诗经“东门之池,可以沤麻,”中可知,在商周时期苎麻的纺织技术已广泛使用,沤麻就是一种自然脱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