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 格式:ppt
- 大小:424.00 KB
- 文档页数:49
◆用1ml注射器抽打10次,15~30。
c水浴孵育5min,加O.2ml三氯甲烷,用力振荡15sec,15qooc水浴静置3miIl;◆4。
c120009离心15min;◆离心后液体分为上中下三层,仔细将上层上清移入另一1.5ml离心管中(注意勿混杂中间层),加与上清等体积的异丙醇;◆轻轻颠倒离心管混匀,1540。
c水浴孵育10mh,40c120009离心15min;◆离心后可见离心管底部的白色RNA块,弃去上清,加lmlDEPc水配制的75%乙醇,颠倒离心管3~5次清洗I蝌A块,4。
c75009离心5min;◆弃去上清,重复清洗一次;◆弃去上清,空气干燥5min至白色RNA块转为透明,加入lO~15u1去鼢n酶水溶解眦~;◆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融妊.浓度,根据RNA样品在波长260nm和280m的紫外吸收值的比值(oD26加D280)判断RNA样品的纯度,比值在18~2.o视为鼢JA纯度优良。
2.引物设计从GcneBⅫk中检索大鼠D_actin、c啪tl、cR腿2、GR、sGK基因序列号分别为NM—031144、NM一030999、NM—022714、NM—012576、NM_019232,应用PmerPreIⅡier5。
0软件设计引物。
(1)p—actin引物序列上游:5’.ATGGTGGGTATGGGTCAGAAGG.3’下游:5’.TGGcTGGGGTGTTGAAGGTc-3’用该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265bp的特异性产物条带,与理论值相符(图1)。
600300200265bp100图l大鼠B-aotin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Fi91.E1ec廿0phoresisofp-ac廿npcRproduct17(2)cⅪIRl引物序列上游:5’.ccGcTAcAAcAcGAcAAAcA-3’下游:5’.AGGATGAAAGccGAGA:rGAG-3’用该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267bp的特异性产物条带,与理论值相符(图2)。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调节方法调节身体方法比较多,在对身体进行调节的时候,需要选择适当方法,这样对身体才没有损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调节方法都有什么呢,在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调节上,方法也是比较多,下面就详细介绍下,使得对这类问题有一些了解,做的时候也都知道该如何做。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调节方法:
CRH与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的膜上CRH受体结合,通过增加细胞内cAMP与Ca2+促进ACTH的释放。
为神经垂体及下丘脑中含有的能刺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
放的物质。
在垂体门脉血液中,末梢血中发现也有此类因子。
其合成部位尚不太清楚。
由于其不太稳定,影响了纯化过程。
主要作用于促垂体的促肾上腺皮质细胞受体,通过cAMP系统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与释放。
其活性以下丘脑正中隆起最高。
电刺激杏仁核区下丘脑结节部、乳头部,可引起促肾上腺皮质激
素释放。
各种传入性影响主要以改变下丘脑CRH的合成和释放,来改变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功能。
组成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
皮质轴(HPAA)。
电刺激杏仁核,可引起CRH释放,而刺激海马则抑制CRH释放。
调节CRH的兴奋性递质主要有乙酰胆碱和5-羟
色胺,抑制性递质为儿茶酚胺和γ-氨基丁酸。
在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调节方法认识后,进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调节的时候,都是可以按照以上方法进行,不过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调节的时候,饮食上也是要合理安排,这样对身体才不会有影响。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肾上腺的皮质功能受脑下垂体制约。
脑下垂体前叶分泌一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按机体对皮质激素的需求随时调控皮质激素的产生。
生理状态下,人体每24h约需可的松25mg及去氢皮质醇1~2mg,若机体遇到感染、物理化学损伤、心理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应激状态下则各系统对皮质激素的需求增加,可的松的分泌量可以增加至每日100mg以上。
其功能受视丘下垂体肾上腺系统(HPA轴)的调节。
同时肾上腺皮质功能亦受肾上腺髓质的调节,当各种不良刺激到达应激区时,机体通过周围神经,反应到肾上腺髓质,使血内肾上腺素水平上升,肾上腺素经血液至视丘下核,刺激垂体前叶释放ACTH,使肾上腺产生更多的皮质激素。
若长期应用皮质激素,尤其较大剂量,使患儿血中皮质激素持续增高,反馈地抑制 ACTH 及HPA轴,导致患儿自身分泌皮质激素低下,最后对外源性皮质激素产生依赖。
2皮质激素代谢和药理学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皮质激素进入体组织后,与靶细胞接触,并弥散入细胞浆内,和皮质激素受体结合成大分子复合物,然后被运送入细胞核,激活DNA转录,通过mRNA的作用,最后合成具有皮质激素性能的新型特殊蛋白称为脂皮质素。
脂皮质素是否能发挥皮质素的全部功能,迄今尚未明确。
皮质激素进入机体后到脂皮质素的产生过程,需经数小时(约6h)才能完成,故临床应用皮质激素产生功效的时间也需数小时,但皮质激素亦能迅速地直接作用于钙通道,减少钙离子内流,抑制磷脂酶A2,从而减少花生四烯酸的形成,导致减弱或阻止哮喘的发作。
有人推测这一作用机制可能不通过脂皮质素而由早已合成的贮存于细胞内的脂皮质素发挥作用。
吸入皮质激素以丙酸倍氯松(BDP)为例,70年代初期发现BDP的局部抗炎作用异常强大,较氢化可的松强5 000倍(近认为300倍),难溶于水不易被吸收,80年代又发现BDP吸入后即被气道粘膜上的酶降解灭活。
喷入口腔的大部分气雾颗粒堆积于口咽部,经咽下进入消化道,很快被肝脏所代谢,在血液中几乎测不到BDP。
高中生物知识点:动物激素分类解读一、各内分泌腺及分泌的主要激素1.下丘脑:合成下丘脑调节性多肽(HRP),包括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RH)。
2.垂体:由垂体合成并分泌的激素有四类:一是促激素,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SH)、促性腺激素(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二是生长激素(GH);三是催乳素(PRL);四是黑素细胞激素(MSH);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激素有催产素和加压素两种。
3.甲状腺:甲状腺激素(T4或T3)。
4.肾上腺:分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髓质激素,其中皮质激素包括:性激素类(包括雌激素和雄激素)、盐皮质激素(醛固酮、去氧皮质酮)、糖皮质激素(可的松、皮质酮、氢化可的松);髓质激素包括: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两种。
5.胰岛:包括胰岛素(胰岛B细胞分泌)和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分泌)。
6.性腺:睾丸分泌雄激素,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
二、主要激素的功能及异常症1.促(甲状腺、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与分泌相应的促(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时表现为对应腺体分泌的激素缺乏症。
2.促(甲状腺、性腺等)激素:促进相应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相应腺体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缺乏时表现为对应腺体分泌的激素缺乏症。
3.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幼年时分泌不足会导致侏儒症,幼年时分泌过多导致巨人症,成年时分泌过多导致肢端肥大症。
4.催乳素:促进乳腺腺泡的发育,乳腺的合成与分泌。
缺乏时导致乳汁缺乏。
5.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异常症包括:甲亢(分泌过多)、呆小症(胎儿分泌不足)、粘液性水肿(成年时分泌不足)、大脖子病(饮食缺碘→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地方性甲状腺肿)。
6.胰岛素: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合成为糖元,促进糖类的氧化分解,抑制非糖尿病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serum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简称ACTH)是一种由垂体腺分泌的激素,在机体内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ACTH通过刺激肾上腺皮质合成和释放肾上腺皮质激素(cortisol等),参与调节机体的应激反应、免疫反应以及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本文将对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检测方法以及相关疾病作一简要介绍。
一、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为内分泌系统的重要成分之一,参与了多种生理过程。
首先,它能够刺激肾上腺皮质合成和分泌皮质激素。
皮质激素可以调节脂质代谢、糖代谢以及抗炎反应,对机体的应激反应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此外,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还能够通过影响脑下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参与维持机体的内分泌平衡。
它的分泌受到垂体腺释放的皮质释放激素(CRH)和下丘脑-垂体轴的调节。
二、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检测方法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检测一般通过血液检验进行。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检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来反映其分泌水平。
检测时需要注意,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在一天中的分泌呈循环性变化,通常在清晨达到峰值,晚间最低。
因此,为了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一般要在早晨8点左右进行检测。
三、与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相关的疾病1. 皮质醇皮质激素功能过度:皮质醇(cortisol)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一种,由ACTH的刺激下合成和分泌。
当机体受到应激刺激时,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从而刺激皮质醇的合成释放。
过多的皮质醇可能导致库欣综合征(Cushing syndrome),表现为中心性肥胖、肌肉萎缩、紫纹、骨质疏松等症状。
2.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当垂体腺或肾上腺本身发生异常时,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减少,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adrenal insufficiency)。
肾上腺激素分泌与调节对身体调整要全面的进行,有很多人在身体调整的时候,都是比较随意的进行,这样对身体没有任何帮助,身体调整不好,很容易有疾病出现,使得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肾上腺激素分泌与调节都有什么呢,也是很多很多人不清楚的,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使得对这类问题有一些认识。
肾上腺激素分泌与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人体的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甾体类激素,称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简称“皮质激素”主要功能是调节动物体内的水盐代谢和糖代谢。
在各种脊椎动物中普遍存在。
从肾上腺皮质中可提取出数十种甾醇类结晶。
皮质激素进入血液循环后,一般与血中特异的蛋白质——皮质激素运载蛋白形成可逆的非共价键复合物,使激素免受破坏,并可调节血中游离甾体的浓度,从而调控作用于靶细胞的激素的有效浓度。
根据目前通行的假说,进入细胞的皮质激素也如其他甾体激素一样,与细胞内特异受体相结合,经激活后结合细胞核,影响染色质的转录作用,诱导新的蛋白质合成,表现为细胞功能的变化。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切去肾上腺皮质的动物或患严重肾上腺皮质功能障碍性疾病(如阿迪森氏症)的患者均会出现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迅速消瘦、无力、低代谢率、低体温、低血压、血液变浓、肾功能衰竭,如不加治疗,可危及生命。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主要受下丘脑和腺垂体调节。
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进腺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而后者又以肾上腺皮质为靶腺,促使肾上腺皮质特别是糖皮质激素的分泌。
同时血中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浓度过高,又可反馈性抑制其合成及释放,并减低腺垂体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反应性。
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根据其生理功能可分为三类:包括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少量性激素三大类。
都是在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作用下,由胆固醇转化为孕烯醇酮,再经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的,因此统称为类固醇(甾体)激素。
皮质激素在临床应用①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②自身免疫性疾病。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一、概述
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对维持生命有重大意义,不仅能调节机体水、盐代谢和维持电解质平衡,还与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和生长发育等有关。
2、ACTH的分泌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的调节,并受血清皮质醇浓度的反馈调节。
另外,ACTH分泌具有昼夜节律性变化,上午6~8时为分泌高峰,午夜22~24时为分泌低谷。
二、适应症
1、鉴别诊断皮质醇增多症。
2、鉴别诊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3、疑有异位ACTH分泌。
三、临床意义
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增高:常见于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异源性ACTH综合征、异源性CRH肿瘤等。
ACTH还可作为异源性ACTH综合征的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及转归的指标。
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减低:常见于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医源性皮质醇增多症等。
ACTH以及结合其他指标可用于鉴别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和减退症。
总的来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于鉴别诊断肾上腺功能减退和分泌亢进很有价值。
在原发性肾上腺功能不全中,典型表现是ACTH水平升高,而低水平的ACTH通常见于垂体功能障碍继发的肾上腺功能不全。
ACTH检测还能帮助鉴别cushing 综合征中皮质醇分泌过多的原因,当皮质醇分泌过多是由肾上腺皮质病变或增生引起时,ACTH水平特征性地降低,而如果是由垂体异位生成ACTH或ACTH分泌过多引起时,ACTH水平是升高的。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是什么文章导读\n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总是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疾病困扰着我们。
有些疾病被我们所熟知,但是有些疾病我们连听都没听说过,更别提是否了解了。
有些疾病我们凭字意可以看出来它是出现在什么地方的,但是并不明白它的危害有多大,该疾病就是不常见的,那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是什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缩写为ACTH。
是由脑垂前叶分泌的激素。
它具有刺激肾上腺皮质发育和机能的作用。
主要作用于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刺激糖皮质类固醇的分泌。
简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是脊椎动物脑垂体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它能促进肾上腺皮质的组织增生以及皮质激素的生成和分泌。
ACTH的生成和分泌受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的直接调控。
分泌过盛的皮质激素反过来也能影响垂体和下丘脑,减弱它们的活动。
它具有刺激肾上腺皮质发育和机能的作用。
主要作用于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刺激糖皮质类固醇的分泌。
由体外注射过量的皮质激素时,ACTH的分泌会受到抑制,肾上腺皮质发生萎缩。
这被认为是引起“应激”状态所不可缺少的。
ACTH还具有通过肾上腺皮质来调节抗体生成作用。
与生长素起相反的作用。
结构从鲨、蛙、鸵鸟、哺乳动物垂体中制取的ACTH均为三十九肽。
明显的结构差异反映在分子的羧端区(25~33位)。
其氨端部分(1~24位)的氨基酸排列顺序较为一致,且为生物活性的中心区域。
已能人工合成ACTH与其氨端区的二十四肽,后者已呈现充分的ACTH活性。
ACTH除分布于垂体外,尚发现于下丘脑、肾上腺髓质、肠道与胎盘等组织。
在其生物合成过程中,是从鸦片样肽-促黑激素-促皮质激素原(简称POMC)转变而来,ACTH本身又可作为α-促黑激素(α-MSH)的前体(见图)。
甚至在低等无脊椎动物中亦有ACTH的类似肽。
功能。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规范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确保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测定的结果准确有效。
二、适用范围:在AutoLumo A20化学发光检测仪上定量测定人血清中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三、临床意义ACTH是脊椎动物脑垂体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含39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5.它能促进肾上腺皮质的组织增生以及皮质激素的生成和分泌。
它的生成和分泌受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的直接调控。
分泌过盛的皮质激素反过来也能影响垂体和下丘脑,减弱它们的活动[1]。
ACTH的分泌呈现日节律波动,入睡后ACTH分泌逐渐减少,午夜最低,随后又逐渐增多,至觉醒起床前进入分泌高峰,白天维持在较低水平,入睡时再减少。
由于ACTH分泌的日节律波动,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也出现相应的波动[4]。
ACTH增高可见于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异位ACTH综合征、库欣病、Nelson综合征、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遗传性肾上腺皮质对ACTH不反应综合征、周期性ACTH、ADH分泌增多综合征、其他(如手术、创伤、休克、低血搪、使用SU4885等均可使ACTH分泌增多)⑶。
ACTH降低可见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腺瘤或癌、单纯性ACTH缺乏综合征、医源性ACTH减少等⑵。
四、方法原理本试剂盒采用夹心法原理进行检测。
用ACTH抗体包被磁微粒,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ACTH抗体制备酶结合物。
通过免疫反应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该复合物催化发光底物发出光子,发光强度与ACTH的含量成正比。
五、标本的采集与处理5.1.应用正确医用技术采集患者上午7:10: EDTA血浆样本用于测定。
5.2.样本中的沉淀物和悬浮物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应离心除去。
5.3.严重溶血、脂血或浑浊的样本不能用于测定。
5.4.样本收集后如果不能在1小时内检测,需将样本放置在28C的冰箱中;若需24小时以上保存或运输,则应冻存于-20C以下,避免反复冻融。
激素:为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
具有作用强大、活性高、用量小,具有广泛的生理调节作用。
①调节机体的主要物质代谢;②调控机体器官的发育和功能;③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细胞分泌的一类具有甾体母核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总称。
促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下丘脑肾上腺 应激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结构及功能:球状带—(盐皮质激素)(醛固酮;去氧皮质酮等)束状带—(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等)网状带—(性激素)(雄激素;少量雌激素)[目的要求]✹掌握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主要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熟悉糖皮质激素生理效应。
熟悉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比较。
特 点:基本结构为类固醇 (甾体,Steroids), 由三个六元环与一个五元环组成,分别称为A 、B 、C 、D 环。
C 3的酮基, C 4~5的双键, C 20的羰基是肾上腺皮 质激素维持生理功能必需基团。
糖 皮 质 激 素(Glucocorticosteroids) 一、构效关系:化 构:肾上腺皮质激素基本结构盐皮质激素化学结构C 17上无-OH,C11上无O或有O与C18相联糖皮质激素化学结构C17上有-OH,C11上有= O或-OH, C 1-2的为双键抗炎作用增强、水盐代谢作用减弱盐代谢作用更弱二、药代动力学特点:吸收:P.O 、注射均有效,P.O 作用可维持 8-12小时。
分布:90%与血浆蛋白结合代谢:肝 可的松 氢化可的松 泼尼松 泼尼松龙与酶诱导剂合用时需加大GCS 用量。
80%与皮质激素运载蛋白(CBG )结合 10%与白蛋白结合 肝、肾功能↓ 游离型↑ 易致不良反应肝起效 排泄:肾外用无效 严重肝功能不全糖皮质激素作用:临床常用的皮质激素即指糖皮质激素。
作用广泛而复杂,且随剂量的不同而异。
生理情况:影响物质代谢过程糖、脂肪、蛋白质及水与电解质代谢超生理剂量:具有抗炎、抗内毒素、抗免疫和抗休克、以及影响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作用。
激素的分泌。
已知腺垂体分泌的激素有七种:生长素(GH )、催乳素(PRL )、促黑素(MSH )、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性腺激素(GTH (包括FSH和LH ))。
TSH作用在甲状腺,ACTH作用在肾上腺皮质,GTH作用在男、女性腺(睾丸和卵巢)神经垂体神经垂体不含腺体细胞,不能合成激素。
所谓的神经垂体激素是指在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产生而贮存于神经垂体的升压素(抗利尿激素)与催产素,在适宜的刺激作用下,这两种激素由抗利尿激素)神经垂体释放进入血液循环。
(二)催乳素催乳素(PRL ))PRL是含有199个氨基酸的肽,是一种作用广泛的激素,现仅简述其主要作用。
PRL能促进乳腺生长发育,引起并维持乳腺分泌。
在女性青春期,乳腺的发育主要是性激素和其它激素的协同作用。
妊娠时PRL与绒毛膜生长素、雌激素以及孕激素等进一步促进乳腺发育,使泌乳条件逐渐成熟,但并不泌乳,待分娩后,PRL才发挥始动和维持乳腺分泌的作用。
研究还表明,PRL对猪、猴,人的卵巢也有作用,可直接影响黄体功能。
它通过对LH受体的作用,增加孕酮的合成,降低孕酮的分解,从而加强了黄体的功能。
PRL也受下丘脑双重控制。
催乳素释放因子促进其分泌;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抑制其分泌,认为后者经常占优势。
婴儿吸吮母亲乳头时刺激乳头感觉神经末梢,冲动传到下丘脑促使催乳素释放因子分泌,再引起PRL分泌。
刺激停止后PRL的分泌减少或停止。
这是一种典型的神经内分泌反射。
现在研究还发现,在应激状态下,PRL往往与ACTH、GH分泌增加同时出现,应激刺激停止后,三者都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PRL在应激时的功能尚不清楚。
编辑本段神经垂体及其分泌激素神经垂体释放的激素神经垂体释放两种激素即升压素(VP )或称抗利尿素(ADH )与催产素(OXT )两者都是9肽,分子结构有相似之处。
它们的生理作用也有交叉。
升压素()(一)升压素(VP )VP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已在本书血液循环系统及泌尿系统有关章段中介绍过,这里不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