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轴承的配合的要求和作用
- 格式:pptx
- 大小:59.21 KB
- 文档页数:12
滚动轴承用于支承轴及轴上零件,保持轴的旋转精度,减少转轴与支承之间的摩擦和磨损。
那么滚动轴承公差配合的要求有哪些规定?接下来小编简单的带大家了解一下。
一、组成1外圈,2 内圈,3 滚动体,4保持架如图6-1、6-26-16-2滚动轴承的精度包括:1 尺寸公差:指内圈的内径、外圈的外径和宽度尺寸的公差。
2 旋转精度:指内、外圈的径向跳动及端面跳动。
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选尽可能低的精度等级选择依据:1)机器功能对轴承部件的旋转精度要求;2)机器工作转速的要求。
滚动轴承精度等级的选择0级: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最广,称为普通级,用于旋转精度要求不高的一般机构。
如减速器、水泵、压缩机等旋转机构。
6(6X)、5、4级:用于旋转精度和转速要求较高的旋转机构,如普通机床、磨床的主轴轴承;普通车床主轴的前轴承采用5级轴承,后轴承采用6级轴承。
2级:用于旋转精度和转速要求特别高的旋转机构。
如精密坐标镗床、高精度仪器主轴等轴承。
基准制内圈与轴径:基孔制外圈与壳体孔:基轴制壳体孔的尺寸公差带轴的尺寸公差带1.当轴承的旋转精度要求较高时,应选用较高精度等级的轴承以及较高等级的轴颈、壳体孔公差;2.对负荷较大而且旋转精度要求较高的轴承,为消除弹性变形和振动的影响,旋转套圈应避免采用间隙配合,但也不宜太紧;3.对负荷较小,用于精密机床的高精度轴承,为避免相配孔、轴形状误差对旋转精度的影响,无论旋转套圈或非旋转套圈,与轴或孔的配合都希望有较小间隙4.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轴承的旋转精度愈高,转速愈高,选用配合也应愈紧。
扩展资料:轴承配合公差:从公差带看,采用了过盈配合,轴承外圈必须压装或加热工件等方法才能装配。
一般过盈配合选用N7、P7即可。
但:查阅表格,居然用到了N5以上查不到数据了(φ80N5是-0.015、0.028)v极大地提高了加工难度,完全没有必要,是典型的浪费。
视工作场合与精度需要、满足使用要求即可,我们输送机械通常采用间隙配合也耐用、加工经济、客户更换方便等优势。
轴承装配作业标准目的(一)为提高轴承在装配中的品质, 使轴承在机床使用中运动灵活可靠, 顾制定本标准。
在轴承装配中因为轴承本身精度的高低, 并不能直接说明它在机械上旋转精度的高低。
当精密机械的旋转精度要求很高时, 除应选用高精度的轴承外, 轴承的装配精度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二)滚动轴承的装配要求1、轴承的固定装置必须完好可靠, 紧定层度适中, 防松止退装置可靠。
2、油封等密封装置必须严密, 对采用油脂润滑的轴承, 装配后一般加入1/2空腔容积的符合规定的润滑脂。
3、在轴承装配过程中, 应严格保持清洁, 防止杂物进入轴承内,4、装配后, 轴承应运转灵活, 无噪音, 工作温升一般不超过50º5、轴承内圈端面一般应靠紧轴肩, 其最大间隙对圆锥滚子轴承和向心推力轴承应不大于0.05mm其他轴承应不大于0.1mm6、当采用冷冻或加热装配时冷却温度不低于-80℃;加热温度不超过100℃.7、装配可拆卸的(内外圈可分离的轴承)轴承时, 必须按内外圈对位标记安装, 不得装反或与其它轴承内外圈混装。
8、可调头安装的轴承, 在装配时应将有编号的一端向外, 以便识别。
9、轴承外圈装配后其定位端的轴承盖与外圈火丁维权的接触应均匀。
在轴的两端装配径向间隙不可调的向心轴承, 并且轴向定位是两端端盖限定时, 只能一端轴承靠近端盖, 另一端必须留有轴向间隙C, C值的确定可按公式计算/(式中C轴承外圈端面与端盖的轴向间隙mm;I为两轴承中心距mm;a为轴的材料线性膨胀系数℃;/为最高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0.15为轴热涨后应乘余的间隙mm)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1- 1表1-3二、滚动轴承的配合和游隙1 .轴承的配合滚动轴承是专一厂家大量生产的标准部件, 其内圈与轴的配合, 取基孔制, 外圈与轴承孔的配合, 取基轴制。
轴承装入轴颈、壳孔时的过盈量将使轴承的径向间隙减小, 其减小量可按下列式计算:当内圈压入轴上时△=(0.55—0.6)H当外圈压入孔中时△= (0.65—0.7)H(上式中△为安装后的径向间隙减小量;H为轴承安装时的过盈量)。
滚动轴承与轴径及外壳孔的配合应采用什么公差原则一、引言在工程制造领域,滚动轴承是一种常用的零部件,用于支撑和旋转机械设备中的轴。
为了确保滚动轴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轴径与外壳孔之间的配合公差原则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滚动轴承与轴径及外壳孔的配合公差原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
二、滚动轴承与轴径配合公差原则1. 基本原理滚动轴承与轴径的配合公差原则需遵循ISO和GB标准,以确保轴承能够正确安装在轴上并具有良好的旋转性能。
根据ISO286-2和GB1800.1-1996标准,通常采用制轴径基准尺寸和制孔基准尺寸的形式进行配合。
制轴系列分为加置制轴系列、基准轴系列和负偏差制轴系列,制孔系列也分为加置制孔系列、基准孔系列和负偏差制孔系列。
在配合过程中,需根据具体要求选择适当的基准尺寸和公差等级。
2. 公差等级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轴径与滚动轴承的配合公差可分为一般配合、紧配合和松配合。
一般配合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轴承安装,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安装性。
紧配合适用于要求较高的工况,具有较小的间隙,能够提高轴承的刚性和传动精度。
松配合适用于对中心位置要求不高的场合,具有较大的间隙,可以减小装配难度和提高装配效率。
三、滚动轴承与外壳孔的配合公差原则1. 基本原理滚动轴承与外壳孔的配合公差原则同样需遵循ISO和GB标准,以确保轴承能够正确安装在外壳孔中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H7制孔和h7轴的配合,其中H7代表基准孔系列,h7代表基准轴系列。
还需根据具体要求选择适当的公差等级和配合类型。
2. 公差等级与轴径配合类似,外壳孔与滚动轴承的配合公差也可分为一般配合、紧配合和松配合三种类型。
一般配合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孔安装,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安装性。
紧配合适用于要求较高的工况,具有较小的间隙,能够提高外壳孔的刚性和稳定性。
松配合适用于对几何要求不高的场合,具有较大的间隙,可以减小装配难度和提高装配效率。
四、总结及个人观点通过以上对滚动轴承与轴径及外壳孔的配合公差原则的探讨,我们不难发现,配合公差原则的选择对于轴承的安装和使用至关重要。
仅供个人参考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孔的配合及选用3 滚动轴承内、外径公差带特点1、滚动轴承外圈和外壳孔的配合,采用基轴制;内圈与轴颈的配合采用基孔制。
2、轴承内圈通常与轴一起旋转。
为防止内圈和轴颈的配合相对滑动而产生磨损,影响轴承的工作性能,要求配合面间具有一定的过盈,但过盈量不能太大。
因此国标GB/T 307.1-2005规定:内圈基准孔公差带位于以公称内径d为零线的下方。
即上偏差为零,下偏差为负值。
3、轴承外圈安装在外壳孔中,通常不旋转,考虑到工作时温度升高会使轴膨胀,两端轴承中有一端应是游动支承,可把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稍松一点,使之能补偿轴的热胀伸长量,不然轴弯曲,轴承内部就有可能卡死。
因此国标GB/T 307.1-2005规定:轴承外圈的公差带位于公称尺寸D为零线的下方。
它与具有基本偏差h的公差带相类似,但公差值不同。
轴承内外径公差带图:+第四节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孔的配合及选用GB/T 275-1993规定了与轴承内、外径相配合的轴和壳体孔的尺寸公差带、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以及配合选用的基本原则。
一、轴和外壳的尺寸公差带由于轴承内径和外径公差带在制造时已确定,因此它们分别与外壳孔、轴颈的配合,要由外壳孔和轴颈的公差带决定。
故选择轴承的配合也就是确定轴颈和外壳孔的公差带。
国家标准所规定的轴颈和外壳孔的公差带。
如表6-5所示:1、轴承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与GB/T 1801-1999中基轴制的同名配合相比较,虽然尺寸公差的代号相同,但配合性质有所不同2、轴承内圈与轴颈的配合比GB/T 1801-1999中基孔制同名配合紧一些:g5、g6、h5、h6轴颈与轴承内圈的配合已变成过渡配合,k5、k6,m5、m6已变成过盈配合,其余也都有所变紧滚动轴承与轴和壳体孔的配合及其选择6)按表7-11选择形位公差值,轴颈圆柱度0.005 mm;外壳孔圆柱度0.010 mm,外壳孔肩端面圆跳动0.015 mm。
(7)按表7-12选择轴颈和外壳孔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
滚动轴承装配的技术要求有哪些一、滚动轴承装配技术要求的基础1. 装配环境要求滚动轴承装配的环境可不能马虎呀。
环境得干净整洁,要是有太多灰尘或者杂质,就像调皮的小捣蛋鬼,可能会钻进轴承里,让轴承在工作的时候不舒服。
比如说,在一个机械加工车间里,如果周围到处是铁屑,那在装配滚动轴承的时候,铁屑就可能趁虚而入。
所以呢,装配的场地要打扫得干干净净,最好还能有一定的防尘措施,就像给轴承装配创造一个干净的小窝。
温度和湿度也很重要哦。
如果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就像给轴承穿了不合适的衣服。
温度过高,轴承可能会膨胀过度;温度过低,又可能会变得太僵硬。
湿度也不能太大,不然轴承可能会生锈,就像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里长了斑斑锈迹一样难看又影响使用。
2. 零件清洁要求装配滚动轴承之前,相关的零件都得洗得干干净净的。
那些轴呀、座孔呀,就像要参加一场重要的舞会,得把自己打扮得清清爽爽的。
如果有油污、铁屑或者其他脏东西留在上面,就会影响轴承和它们的配合。
比如说,轴上有一点油污没擦干净,轴承安装上去后,就可能会滑动不畅,就像穿着沾满泥巴的鞋子走路一样别扭。
二、滚动轴承装配中的配合要求1. 轴与轴承内圈的配合轴和轴承内圈的配合可是很有讲究的。
一般来说,要保证有适当的过盈量。
这个过盈量就像两个人之间恰到好处的拥抱力度,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
如果过盈量太小,轴承在轴上就会晃动,工作的时候就不稳定,就像一个小孩穿着不合脚的鞋子,走路一歪一扭的。
要是过盈量太大呢,安装的时候就会很困难,甚至可能会损坏轴承或者轴。
2. 座孔与轴承外圈的配合座孔和轴承外圈的配合也是类似的道理。
也需要合适的配合间隙或者过盈量。
如果间隙太大,轴承外圈在座孔里就会晃荡,影响整个轴承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而如果过盈量太大,安装的时候可能会让座孔或者轴承外圈变形,这就像把一个圆的东西硬塞进一个太小的洞里,肯定会出问题的。
三、滚动轴承装配中的安装要求1. 安装方法安装滚动轴承有好几种方法呢。
2配合2.1配合的选择滚动轴承的内径尺寸和外径尺寸是按标准公差制造的,轴承内圈与轴,外圈与座孔的配合松紧程度只能通过控制轴颈的公差和座孔的公差来实现。
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采用基孔制,轴承外圈与座孔的配合采用机轴制。
正确选择配合,必须知道轴承的实际负荷条件,工作温度及其他要求,而实际上是很困难的。
因此,多数情况是根据使用精研选择配合的。
2.2负荷性质选择配合首先应考虑负荷向量相对套圈的旋转情况。
按照合成径向负荷向量相对于套圈的旋转情况,套圈所承受的复合可分为:固定负荷、旋转负荷和摆动负荷。
a. 固定负荷作用于套圈上的合成径向负荷,由套圈滚道的局部区域所承受,并传至轴或轴承座的相应局部区域,这种负荷称为固定负荷。
其特点是合成径向负荷向量与套圈相对静止。
承受定向负荷的套圈可选用较松的配合。
b.旋转负荷作用于套圈上的合成径向负荷沿滚道圆周方向旋转,顺次由各个部位所承受,这种负荷称为旋转负荷,其特点是合成径向负荷向量相对于套圈旋转。
承受旋转负荷的套圈应选紧配合,在特殊情况下,如负荷很轻,或在重负荷作用下套圈仅偶尔低速转动,轴承选用较硬材料和表面粗糙较高时,承受旋转负荷的套圈也可选用较松的配合。
c.摆动负荷作用于套圈上的合成径向负荷方向不定,这种负荷情况称为摆动负荷或不定向负荷,其特点是作用套圈上的合成径向负荷向量在套圈滚道的一定区域内摆动,为滚道一定区域所承受,或作用于轴承上的负荷是冲击负荷,振动负荷,其方向,数值经常变动的负荷。
承受摆动负荷得轴承内、外套{HotTag}圈与州、轴承座孔的配合都应采用紧配合。
2.3负荷大小套圈与轴或外壳间的过赢量取决于负荷的大小,较重的负荷采用较大的过赢量,较轻的负荷采用较小的过赢量。
通常将当量径向负荷p分成“轻”、“正常”、“重”负荷三种情况,其与轴承的额定动负荷c的关系,供选择轴和座孔公差带时参考。
2.4轴和外壳孔公差带的选择根据负荷的大小和性质,对轴和委可控的公差带规定。
滚动轴承的配合选择选择配合的依据根据作用于轴承上的载荷相对于套圈的旋转情况,轴承套圈所承受的载荷有三种:局部载荷、循环载荷、摆动载荷。
通常循环载荷(旋转载荷)、摆动载荷采用紧配合;局部载荷除使用上有特殊要求外,一般不宜采用紧配合。
当轴承套圈承受持动载荷而且是重负荷时,内、外圈均应采用过盈配合,但有时外圈可稍松一点,应能在轴承座壳体孔内作轴向游动;当轴承套圈承受摆动载荷且载荷较轻时,可采用比紧配合稍松一些的配合。
载荷大小轴承套圈与轴或壳体孔之间的过盈量取决于载荷的大小,载荷较重时,采用较大过盈量配合;载荷较轻时,采用较小过盈量配合。
一般径向载荷P小于0.07C 时为轻载荷,P大于0.07C而等于或小于0。
15C时为正常载荷,P大于0。
15C 时为重载荷(C为轴承的额定动载荷)。
工作温度轴承在运转时,套圈的温度经常高于相邻零件的温度,因此,轴承内圈可能因热膨胀而与轴产生松动,外圈可能因热膨胀而影响轴承在壳体孔内轴向游动。
帮选择配合时,对轴承装置部分的温度差、胀缩量应考虑进去,温度差大时,选择轴与内圈的配合过盈量应大些。
旋转精度对轴承有较高旋转精度要求时,为消除弹性变形和振动影响,应避免采用间隙配合。
轴承壳体孔的结构与材料对形式壳体孔,与轴承外圈配合时不宜采用过盈配合,也不应使外圈在壳体孔内转动。
对于安装在薄壁壳体孔、轻金属壳体孔或空心轴上的轴承,应采用比厚壁壳体孔、铸铁壳体孔或实心轴更紧的配合。
安装与拆卸方便对于重型机械,轴承宜采用松配合。
当需要采用紧配合时,可选用分离型轴承、内圈带锥孔和带紧定套或退卸套轴承。
轴承的轴向位移配合中,当要求轴承的一个套圈在运转中能轴向游动时,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壳体孔应采用松配合。
配合的选择轴承与轴的配合采用基孔制,而与外壳的配合则采用基轴制。
轴承与轴的配合与机器制造业中所采用的公差配合制度不同,轴承内径的公差带多处于零钱以下,因此,在采用相同配合的条件下,轴承内径与轴的配合比通常的配合较为紧密。
滚动轴承配合间隙
滚动轴承配合间隙是指轴承内、外环与滚动体之间的间隙大小。
适当的配合间隙可以保证滚动轴承正常运转和寿命的延长。
滚动轴承的配合间隙通常分为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
1. 径向间隙:径向间隙是指滚动体在径向方向上与内、外环之间的间隙,通常由外环径向间隙和内环径向间隙两部分组成。
径向间隙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滚动轴承的径向载荷能力和转速限制。
过小的径向间隙可能导致加工和装配不易,甚至使得滚动轴承无法正常运行;过大的径向间隙则容易导致轴承过早失效或产生过大的摩擦和振动。
2. 轴向间隙:轴向间隙是指滚动轴承在轴向方向上的间隙大小。
轴向间隙的大小影响着滚动轴承承载能力和轴线的位置。
过小的轴向间隙可能引起滚动轴承“咬死”现象,导致摩擦和损坏;过大的轴向间隙则会导致滚动体不稳定,提高滚动阻力和振动。
滚动轴承的配合间隙一般在制造时会按照标准规定进行设计和加工。
在实际使用中,根据轴承工作条件和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控制。
不同的滚动轴承类型和用途,其配合间隙的要求和范围也会有所不同。
滚动轴承与轴和壳孔的配合特点和标注方法一、引言滚动轴承是机械设备中常见的一种零部件,它在传统轴承的基础上通过滚动元件来减小摩擦,承受较大负载并实现高速旋转。
而滚动轴承与轴和壳孔的配合特点和标注方法,是确保轴承正常运行的关键,下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二、滚动轴承与轴和壳孔的配合特点1. 轴与滚动轴承的配合特点在滚动轴承中,轴与内圈之间的配合要求通常非常严格。
轴应具有足够的硬度和表面粗糙度,以确保与内圈的配合密封性和耐磨性。
轴的圆度和直线度也需要达到一定标准,以保证轴承在高速旋转时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轴上的加工凸台和槽孔等结构也需要根据具体使用要求进行精密设计和加工,以确保与滚动元件能够良好配合,实现顺利的滚动运动。
2. 壳孔与滚动轴承的配合特点在壳孔的设计与加工中,也有一些特殊的配合要求。
相比于传统轴承的固定球和滚柱,滚动轴承通常需要比较精密的壳孔设计。
壳孔的尺寸应该与外圈的配合要求相匹配,从而确保外圈能够在壳孔内自由旋转。
壳孔的几何形状需要精确控制,以确保轴承的安装和拆卸时便利、快捷。
在壳孔的加工表面上,也有苛刻的表面粗糙度和硬度要求,以确保壳孔与外圈的密封性和耐磨性。
三、滚动轴承与轴和壳孔的标注方法1. 轴和壳孔的尺寸标注在滚动轴承的设计图纸上,通常会标注轴和壳孔的尺寸要求。
轴的标注通常包括直径、圆度和长度等信息,而壳孔的标注则包括直径、圆度、倾斜度和深度等信息。
这些标注信息对于生产加工和安装调试都非常关键。
2. 轴和壳孔的配合标注除了尺寸要求之外,滚动轴承的设计图纸上也会标注轴和壳孔的配合要求。
对于轴的配合,会标注其与内圈的配合等级,包括过盈配合、中等配合和紧配合等。
对于壳孔的配合,也会具体标注其与外圈的配合等级,保证轴承能够在高速旋转时不产生异常摩擦和振动。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滚动轴承与轴和壳孔的配合特点和标注方法是确保轴承顺利运行的基础,它涉及到材料学、力学、加工工艺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只有在严格执行标注要求的基础上,才能够保证轴承在高负载、高速旋转条件下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