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常见天气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5.25 MB
- 文档页数:61
高一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试题答案及解析1.右图为锋面气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该锋面系统表示的是()A.北半球的冷锋B.北半球的暖锋C.南半球的冷锋D.南半球的暖锋【答案】C【解析】根据图中风向向左偏转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由图中锋面符号,且是有南面吹来的风,可知该锋面系统为冷锋。
【2】锋面过境后,M地的天气状况是()A.天气转晴,气温升高B.天气转晴,气温下降C.天气转雨,气温下降D.天气转雨,气温升高【答案】C【解析】根据上题可知,该锋面为冷锋,冷锋过境后,M地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考点】该题考查冷锋。
2.自然环境中,要产生降水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是大气有①足够的水汽②充足的凝结核③下沉运动④上升运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降水形成必须有水汽凝结,而水汽凝结首先要有充足水汽,然后有充足的凝结核,在气温降低时,才能凝结,而气流上升运动,气温下降,下沉运动,气温上升。
故选B。
【考点】大气降水3.有关下图中四地说法正确的()A.①图是南半球的反气旋B.②图是北半球的反气旋C.③图是北半球的气旋D.④图是南半球的气旋【答案】C【解析】①图气流顺时针向外辐散,为北半球的反气旋;②图气流时顺针向里辐合,为南半球的气旋;④图气流逆时针向外辐散,为南半球的反气旋;而③图气流逆时针向里辐合,为北半球的气旋。
故选C。
【考点】天气系统4. 2013年凤凰网综合媒体报道12月23日,由于遭受暴风雪的持续侵袭,欧洲许多国家数以千计的飞机航班和火车车次被取消,使许多人无法出行。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形成欧洲暴风雪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答案】A【解析】读图,图A是冷空气主动前进,是冷锋。
欧洲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冷锋是造成欧洲冬季暴风雪的主要天气系统,A对。
图B是暖空气主动爬升,是暖锋,冬季暖空气势力弱,不是主要天气系统,B错。
冬季没有台风活动,C错。
高一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试题答案及解析1.右图为锋面气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该锋面系统表示的是()A.北半球的冷锋B.北半球的暖锋C.南半球的冷锋D.南半球的暖锋【答案】C【解析】根据图中风向向左偏转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由图中锋面符号,且是有南面吹来的风,可知该锋面系统为冷锋。
【2】锋面过境后,M地的天气状况是()A.天气转晴,气温升高B.天气转晴,气温下降C.天气转雨,气温下降D.天气转雨,气温升高【答案】C【解析】根据上题可知,该锋面为冷锋,冷锋过境后,M地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考点】该题考查冷锋。
2.据长沙市2010年11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A.反气旋造成B.气旋造成C.冷锋造成D.暖锋造成【答案】C【解析】图中信息显示,此次天气变化表现在有降水过程,气温明显下降,气压明显升高,最有可能是由冷锋过境造成的。
选C。
【2】此天气系统易造成()A.我国南方春季阴雨绵绵的天气B.我国北方地区的夏季暴雨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答案】B【解析】我国南方春季阴雨绵绵的天气是由于暖锋过境造成的,A错。
我国北方地区的夏季暴雨是由于冷锋过境造成的,B对。
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是气旋强烈发展的产物,C错。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是在反气旋控制下形成的,D错。
【考点】该题考查天气系统的判定。
3.冷锋和暖锋的共同点有()A.过境时天气常有风云雨雪等B.过境时气压升高C.暖空气均位于锋面以下D.降水都发生在锋前【答案】A【解析】冷锋、暖锋过境时,天气常有风云雨雪等,A对。
冷锋过境时气压升高,暖锋过境时气压降低,B错。
暖空气均位于锋面以上,C错。
暖锋降水发生在锋前,冷锋降水在锋后,D错。
【考点】冷锋、暖锋过境的天气特征。
4.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问题。
【1】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A.反气旋造成B.气旋造成C.冷锋造成D.暖锋造成【答案】C【解析】根据图中资料可以看出,该地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应该是冷锋过境。
高一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板书设计高一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板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的特点。
2.掌握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过程与方法】1.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每天电视台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
2.掌握各天气系统活动规律和处在不同天气系统及其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利用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分析预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天气系统的影响作用,树立人地和谐、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
2.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难点:1.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低压系统、高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由于地理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对于地理常识的了解很少,所以学习水平不太,但是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理解能力和一定的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对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问题,他们理解起来不是很困难,在学习了宏观上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后,从微观上了解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就显得并不是那么难理解了。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使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课标要求的原则,将传统教学法和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法相结合;采用情景教学法、读图分析法、对比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启发学生,并达到知识的累积和能力的提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选择】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形式,用Flash动态演示冷锋系统、暖锋系统、低压(气旋)系统、高压(反气旋)系统,帮助学生理解常见天气系统的天气状况,播放一些关于台风、寒潮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形成过程和理论基础,以及给我国带来的灾害性天气。
●教学设计过程(1个课时)天气是时刻变化的,而天气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每天都要播放多次天气预报。
在每天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里,除城市天气预报外,还有天气形势预报。
常见天气系统说课稿(通用12篇)常见天气系统说课稿(通用12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常见天气系统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常见天气系统说课稿篇1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常见天气系统》,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自我评价等六个方面来说。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常见天气系统》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它是在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阐述常见的天气现象的成因,又为后面气象灾害的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
是本单元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以及面临学考的具体形式,我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①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②通过阅读锋面类型图,提高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①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②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欲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说教学重、难点根据高一《常见天气系统》新课程标准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及其天气特征。
确定的依据:是因为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
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
另外,掌握了冷、暖锋的形成以及与天气的关系可以“学以致用”,解释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
(二)难点: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确定的依据:原因有四:1、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2、要抓住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3、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有明显差异;4、要懂得什么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它们分别被什么天气系统控制。
苏版高一地理一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天气系统(锋面)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气团的概念、锋面及锋面的分类。
2.描述三种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天气现象。
利用锋面示意图,依照冷气团移动方向、锋面符号或降水部位等差异判定锋面类型。
3.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三种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及相应的天气状况。
4.了解寒潮的危害,认识其发生的机制和规律。
5.从生活实际需要动身,指导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显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明白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
6.使学生能联系当地的天气变化,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爱好,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认识观与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锋面系统的分类;在锋面通过的不同时段某地区天气变化规律;锋面系统对生活的阻碍。
难点:冷锋和暖锋的对比区分;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锋及其天气变化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实验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播放2010年9月26日的《天气预报》片段[问题引领]1.天气预报要紧预报的是哪些天气要素?2.天气预报图中有哪些要紧图例?[问题引申]1.在天气预报中,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将会有哪些天气现象?(视频中天气图)2.我国西南地区连续阴雨的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视频中天气简易图)教师小结:因为受不同天气系统的阻碍或处于天气系统的不同部位,阴晴、冷暖、风雨等天气现象就会有不同的变化。
依照收看天气预报的经历回答回忆摸索、读图回答直观的视频使学生身临其境。
关注气象要素如气温、冷气团、暖湿气流、气压等,关注图例。
了解要紧天气现象,摸索天气现象的形成缘故。
过渡,引出气团一、气团1.气团概念:2.气团分PPT展现天气预报图,引出气团回答问题。
(1)什么是气团?按性质如何划分?(2)阻碍气团性质的要紧因素是什么?教师小结给出正确的概念。
读图,分析图让学生自主认识气团的概念依照学过的物理类:3.对天气的阻碍: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畴空气,叫做气团。
高一地理知识点天气系统天气系统是地球大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气候现象。
它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各种能量交换所产生的。
天气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交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从气象要素、大气循环和天气现象三个方面介绍高一地理的知识点——天气系统。
一、气象要素1. 温度:天气系统中的温度是指空气的热度,是衡量热能大小的指标。
温度的变化会影响空气的密度、压强和湿度等。
2. 湿度:湿度是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通常用相对湿度表示。
湿度的高低会影响降水和云的形成。
3. 气压:气压是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是衡量大气稳定与否的指标。
气压的变化会导致风的产生和气候变化。
二、大气循环1. 对流层循环:大气的循环在对流层中进行,包括北半球和南半球的两个循环。
它们是由于太阳辐射照射地面,使空气受热膨胀而上升,形成低气压带,然后向高气压带流动,最后下沉形成高气压带。
2. 移动带:在大气循环中,有三个重要的移动带,即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
它们的位置会随着太阳的直射位置的变化而移动。
3. 高压带和低压带:高压带多为蓝天白云的晴朗天气,低压带多为多云、降水的天气。
它们的产生和移动会对地面的天气产生重要影响。
三、天气现象1. 风:风是空气由高压向低压流动的现象,是天气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的产生与气压差异和地球自转有关,风向和风速会对天气产生明显的影响。
2. 降水:降水是指空气中水汽凝结成液态或固态,从云层下降到地面的过程。
常见的降水形式有雨、雪、雾和露等,不同的降水形式会出现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
3. 云:云是由水汽凝结形成的气团,是天气系统中常见的现象。
云的种类、高度和形状有助于判断天气的变化和气候的类型。
总结天气系统是地球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温度、湿度和气压是天气系统中的重要要素,它们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天气的形成和变化。
大气循环是天气系统的基础,对流层循环、移动带和高压带、低压带都是天气变化的重要原因。
第三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设计:刘学玲 审核:李厚国 日期:2013-10-28学习目标:1、掌握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2、掌握气旋、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特点。
3、掌握锋面气旋的特点,并在等压线图上准确判断出锋面气旋【主干知识梳理】一、 锋与天气1、气团: ,叫气团。
按冷暖性质分类2、锋的特征①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上界为 气团,下界为 气团; 锋面向 气团一侧倾斜。
②锋线:锋面与地面的交线。
③锋的类型: 、 、 。
3、锋面系统的比较及对天气的影响1、气旋:中心气压 、四周气压 的大气水平涡旋。
从低气压延伸 出来的【课前预习案】2、反气旋:中心气压 、四周气压 的大气水平涡旋。
从高气压延伸出来一、成果展示 资源共享 二、深化理解 知识升华 锋面气旋(1) 概念: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我们称之为锋面气旋。
它是我国北方中高纬度地区常见的天气系统。
如右图:(2) 形成:右图表示北半球低气压,由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的区 域叫做低压槽。
在低压槽附近,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分别形成冷锋和暖锋,如在低压槽AB 附近形成冷锋,在低压槽CD 附近形成暖锋。
(3)产生的天气现象:锋面气旋前方是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后方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4)锋面气旋的判读(北半球)①.确定锋面位置:在低气压(气旋)中, 低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
气流在低压槽处相遇辐合上升,形成锋面。
②.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F,G 处为偏北风,E, H 处为偏南风。
③.确定气流(气团)的性质:图中F,G 点都在锋面的北侧,风从北方吹来,来自高纬度地区,而E, H 正好相反,故F, G 处气温比南面的E, H 处气温低,确定F,G 为冷气团,E, H 为暖气团。
④.确定锋面性质与移动方向:根据图中E, F, G , H 各点的风向及冷暖气团的性质,可确定AB 为冷锋,CD 为暖锋。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一、教材分析《常见的天气系统》是高一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5节(1课时)。
本单元紧紧扣住大气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关系这一主线,第5节在讲述大气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密切联系实际,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指导学生学会识读天气预报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天气形势预报。
将“锋面气旋”概念的理解,作为本节课知识点掌握程度的验证途径,使教材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锋面系统、气压系统的概念。
2.掌握锋面系统、气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3.了解锋面气旋的形成特点。
4.通过阅读有关示意图(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和天气图(锋面气旋),训练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意识”。
(二)创新与实践1.通过对44页“锋面气旋”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整合运用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会识读天气预报中常见的简易天气图。
3.利用图文表等材料分析天气系统,或通过天气变化状况来推断天气系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深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快乐,使学生乐学、会学。
2.培养学生勇于发现、敢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规律的自然美。
(四)教研目标以问题情境的设计为基础,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线,充分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通过教学系统诸要素的优化组合,实现培养学生迁移整合能力和创新实践精神的教学目标。
三、教法与学法指导教法:采用“问题·探究·导创”教学模式教师:定向导趣——设问导疑——点拨导思——拓展导创学生:自学生疑——探究质疑——合作释疑——实践创新学法指导: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下,引导学生采用观察法、对比法、分析法、探究法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自学和合作研讨法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宏观不可视模拟转变为中观可视,形成具体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