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实例JGJ
- 格式:docx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8
jgj55-2016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一、背景介绍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重要性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而配合比则是混凝土施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制定科学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对于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提高混凝土使用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 jgj55-2016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制定背景jgj55-2016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旨在规范混凝土设计和使用,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效率。
二、jgj55-2016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主要内容2.1 适用范围该规程适用于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普通混凝土,但不包括特殊混凝土和特殊性能混凝土。
2.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 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确定- 矿物掺合料的使用- 骨料的选用- 掺合料的选用- 水灰比的确定-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2.3 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 混凝土各组分的计算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法2.4 配合比实施前的试配- 配合比实施前的试验对象- 试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三、jgj55-2016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应用3.1 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根据该规程的要求,建筑单位应当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工作中严格执行规程要求,确保混凝土配合比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2 在相关领域的推广该规程的制定不仅对建筑工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混凝土生产企业、建筑材料研究机构、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等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结语jgj55-2016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出台,对于规范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使用,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各建筑单位和相关行业应当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该规程,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也希望在今后的实践中,可以通过不断的完善和更新,进一步提升这一规程的适用性和指导性,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书混凝土标号:C50 使用部位:墩身、横梁1.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fcu,k=fcu,o+1.645*σ=50+1.645*6=59.872.计算水灰比:w/c=αa*fce/( fcu,k+αa*αb* fce)=0.46*45/( 59.87+0.46*0.07*45) =0.34αa,αb为回归系数,中砂取αa为0.46,αb为0.073.计算水泥用量:取用水量为Wo= 170 kg/m3Co /′=Wo/( w/c)= 170/0.34=500Co = Co/ *(1-0.15)=425Ko= Co/-Co = 500-425=754.计算混凝土砂、石用量:Co+So+Go+Wo+Xo+Ko=CpSo/( So+ Go)*100%= Sp假定混凝土容重为2430 kg/m3 选取混凝土砂率为40%Co+So+Go+Wo+Fo=2430 ①So/( So+ Go)*100%=40% ②由①、②两式求得So=701,Go=1051式中C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kg);C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S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细骨料用量(kg);G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粗骨料用量(kg);W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用量(kg);X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kg);K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矿粉用量(kg);Cp ………每立方米混凝土假定重量(kg)Sp ………砂率(%)5.计算理论配合比:Co:So :Go :Wo :Xo :Ko=425:701:1051:170:8.5:75=1.00:1.65:2.47:0.40:0.02:0.18 6.确定施工配合比:经试拌,实际用水量为170kg,混凝土实测容重为2431 kg/ m3Co1:So1:Go1:Wo1:Xo1:Ko1=425:701:1051:170:8.5:75=1.00:1.65:2.47:0.40:0.02:0.18依据标准:JGJ55-2000批准:审核:计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书混凝土标号:C40 使用部位:墩身7.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fcu,k=fcu,o+1.645*σ=40+1.645*6=49.878.计算水灰比:w/c=αa*fce/( fcu,k+αa*αb* fce)=0.46*42.5/( 49.87+0.46*0.07*42.5) =0.38αa,αb为回归系数,中砂取αa为0.46,αb为0.079.计算水泥用量:取用水量为Wo= 180 kg/m3Co /′=Wo/( w/c)= 180/0.38=474Co = Co/ *(1-0.15)=403Fo= Co/-Co =474-403=7110.计算混凝土砂、石用量:Co+So+Go+Wo+Xo+Fo=CpSo/( So+ Go)*100%= Sp假定混凝土容重为2410 kg/m3 选取混凝土砂率为45%Co+So+Go+Wo+Fo=2410 ①So/( So+ Go)*100%=40% ②由①、②两式求得So=790,Go=964式中C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kg);C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S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细骨料用量(kg);G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粗骨料用量(kg);W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用量(kg);X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kg);F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粉煤灰用量(kg);Cp ………每立方米混凝土假定重量(kg)Sp ………砂率(%)11.计算理论配合比:Co:So :Go :Wo :Xo :Fo=403:790:964:180:8.06:71=1.00:1.96:2.39:0.45:0.02:0.18 12.确定施工配合比:经试拌,实际用水量为170kg,混凝土实测容重为2408 kg/ m3Co1:So1:Go1:Wo1:Xo1:Fo1=403:790:964:170:8.06:71=1.00:1.96:2.39:0.42:0.02:0.18依据标准:JGJ55-2000批准:审核:计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书混凝土标号:C30 使用部位:承台13.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fcu,k=fcu,o+1.645*σ=30+1.645*5=38.214.计算水灰比:w/c=αa*fce/( fcu,k+αa*αb* fce)=0.45*42.5/( 38.2+0.45*0.12*42.5) =0.472αa,αb为回归系数,混合砂取αa为0.45,αb为0.12 15.计算水泥用量:取用水量为Wo= 195 kg/m3Co /′=Wo/( w/c)= 195/0.47=416Co = Co/ *(1-0.23)=320Fo= Co/-Co = 416-320=96膨胀剂用量Uo=320*0.08=25.616.计算混凝土砂、石用量:Co+So+Go+Wo+Fo+Uo=CpSo/( So+ Go)*100%= Sp假定混凝土容重为2370 kg/m3 选取混凝土砂率为38%Co+So+Go+Wo+Fo+ Uo =2370 ①So/( So+ Go)*100%=38% ②由①、②两式求得So=659,Go=1075式中C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kg);C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S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细骨料用量(kg);G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粗骨料用量(kg);W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用量(kg);X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kg);F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粉煤灰用量(kg);Uo………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膨胀剂用量(kg)Cp ………每立方米混凝土假定重量(kg)Sp ………砂率(%)17.计算理论配合比:Co:So :Go :Wo :Xo :Fo:Uo =320:659:1077:195:5.44:96:25.6=1.00:2.06:3.36:0.61:0.017:0.30:0.08 18.确定施工配合比:经试拌,实际用水量为180kg,混凝土实测容重为2370kg/ m3Co1:So1:Go1:Wo1:Xo1:Fo1:Uo 1=320:659:1077:180:5.44:96:25.6=1.00:2.06:3.36:0.56:0.017:0.30:0.08依据标准:JGJ55-2000 DB50/5030-2004批准:审核:计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书混凝土标号:C30 使用部位:桩基(水下)19.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fcu,k=fcu,o+1.645*σ=30+1.645*5=38.220.计算水灰比:w/c=αa*fce/( fcu,k+αa*αb* fce)=0.45*42.5/( 38.2+0.45*0.12*42.5) =0.472αa,αb为回归系数,混合砂取αa为0.45,αb为0.1221.计算水泥用量:取用水量为Wo= 189kg/m3Co /′=Wo/( w/c)= 189/0.472=401Co = Co/ *(1-0.18)=340Fo= Co/-Co = 401-340=6122.计算混凝土砂、石用量:Co+So+Go+Wo+ Fo=CpSo/( So+ Go)*100%= Sp假定混凝土容重为2380 kg/m3 选取混凝土砂率为40%Co+So+Go+Wo+Fo=2380 ①So/( So+ Go)*100%=40% ②由①、②两式求得So=716,Go=1065式中C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kg);C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S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细骨料用量(kg);G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粗骨料用量(kg);W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用量(kg);X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kg);F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粉煤灰用量(kg);Cp ………每立方米混凝土假定重量(kg)Sp ………砂率(%)23.计算理论配合比:Co:So :Go :Wo :Xo :Fo=340:716:1065:189:5.78:61=1.00:2.11:3.13:0.56:0.017:0.18 实测容重为24.确定施工配合比:经试拌,实际用水量为189kg,混凝土实测容重为2379 kg/ m3Co1:So1:Go1:Wo1:Xo1:Fo1=340:716:1065:189:5.78:61=1.00:2.11:3.13:0.56:0.017:0.18依据标准:JGJ55-2000 DB50/5030-2004批准:审核:计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书混凝土标号:C30 使用部位:桩基(干施工)25.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fcu,k=fcu,o+1.645*σ=30+1.645*5=38.226.计算水灰比:w/c=αa*fce/( fcu,k+αa*αb* fce)=0.45*42.5/( 38.2+0.45*0.12*42.5) =0.472αa,αb为回归系数,混合砂取αa为0.45,αb为0.12 27.计算水泥用量:取用水量为Wo= 185kg/m3Co /′=Wo/( w/c)= 185/0.472=392Co = Co/ *(1-0.15)=319Fo= Co/-Co = 500-425=7328.计算混凝土砂、石用量:Co+So+Go+Wo+Xo+Fo=CpSo/( So+ Go)*100%= Sp假定混凝土容重为2375 kg/m3 选取混凝土砂率为42% Co+So+Go+Wo+Fo=2375 ①So/( So+ Go)*100%=42% ②由①、②两式求得So=755,Go=1042式中C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kg);C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S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细骨料用量(kg);G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粗骨料用量(kg);W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用量(kg);X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kg);F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粉煤灰用量(kg);Cp ………每立方米混凝土假定重量(kg)Sp ………砂率(%)29.计算理论配合比:Co:So :Go :Wo :Xo :Fo=319:755:1042:185:5.42:73=1.00:2.36:3.26:0.58:0.017:0.23 30.确定施工配合比:经试拌,实际用水量为179kg,混凝土实测容重为2375 kg/ m3Co1:So1:Go1:Wo1:Xo1:Fo1=319:755:1042:179:5.42:73=1.00:2.36:3.26:0.56:0.017:0.23依据标准:JGJ55-2000 DB50/5030-2004批准:审核:计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书混凝土标号:C30 使用部位:承台1. 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fcu,k=fcu,o+1.645*σ=30+1.645*5=38.22. 计算水灰比:w/c=αa*fce/( fcu,k+αa*αb* fce)=0.45*42.5/( 38.2+0.45*0.12*42.5) =0.472αa,αb为回归系数,混合砂取αa为0.45,αb为0.123. 计算水泥用量:取用水量为Wo= 195 kg/m3Co /′=Wo/( w/c)= 195/0.47=416Co = Co/ *(1-0.23)=320Fo= Co/-Co = 416-320=964. 计算混凝土砂、石用量:Co+So+Go+Wo+Fo =CpSo/( So+ Go)*100%= Sp假定混凝土容重为2355 kg/m3 选取混凝土砂率为40%Co+So+Go+Wo+Fo+ Uo =2355 ①So/( So+ Go)*100%=40% ②由①、②两式求得So=698,Go=1047式中C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kg);C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S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细骨料用量(kg);G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粗骨料用量(kg);W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用量(kg);X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kg);F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粉煤灰用量(kg);Cp ………每立方米混凝土假定重量(kg)Sp ………砂率(%)5. 计算理论配合比:Co:So :Go :Wo :Xo :Fo =320:698:1047:195:5.44:96=1.00:2.18:3.27:0.60:0.017:0.30 6.确定施工配合比:经试拌,实际用水量为192kg,混凝土实测容重为2358kg/ m3Co1:So1:Go1:Wo1:Xo1:Fo1 =320:698:1047:192:5.44:96=1.00:2.18:3.27:0.60:0.017:0.30依据标准:JGJ55-2000 DB50/5030-2004批准:审核:计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书混凝土标号:C50 使用部位:墩身1.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fcu,k=fcu,o+1.645*σ=50+1.645*6=59.872.计算水灰比:w/c=αa*fce/( fcu,k+αa*αb* fce)=0.46*48/( 59.87+0.46*0.07*48) =0.36αa,αb为回归系数,中砂取αa为0.46,αb为0.073.计算水泥用量:取用水量为Wo= 170 kg/m3Co /′=Wo/( w/c)= 170/0.36=472Co = Co/ *(1+0.15)=410Ko= Co/-Co = 472-410=624.计算混凝土砂、石用量:Co+So+Go+Wo+Xo+ Fo =CpSo/( So+ Go)*100%= Sp假定混凝土容重为2440 kg/m3 选取混凝土砂率为42%Co+So+Go+Wo+Fo=2440 ①So/( So+ Go)*100%=42% ②由①、②两式求得So=752,Go=1038式中C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kg);C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S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细骨料用量(kg);G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粗骨料用量(kg);W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用量(kg);X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kg);F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粉煤灰用量(kg);Cp ………每立方米混凝土假定重量(kg)Sp ………砂率(%)5.计算理论配合比:Co:So :Go :Wo :Xo :Ko=410:752:1038:170:4.72:62=1.00:1.83:2.53:0.41:0.0116:0.156.确定施工配合比:经试拌,实际用水量为170kg,混凝土实测容重为2441 kg/ m3Co1:So1:Go1:Wo1:Xo1:Ko1=410:752:1038:170:4.72:62=1.00:1.83:2.53:0.41:0.0116:0.15依据标准:JGJ55-2000批准:审核:计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书混凝土标号:C40 使用部位:墩身1.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fcu,k=fcu,o+1.645*σ=40+1.645*6=49.872.计算水灰比:w/c=αa*fce/( fcu,k+αa*αb* fce)=0.46*45/( 49.87+0.46*0.07*45) =0.40αa,αb为回归系数,中砂取αa为0.46,αb为0.073.计算水泥用量:取用水量为Wo= 170kg/m3Co /′=Wo/( w/c)= 170/0.40=425Co = Co/ *(1+0.15)=370Fo= Co/-Co =425-370=554.计算混凝土砂、石用量:Co+So+Go+Wo+Xo+Fo=CpSo/( So+ Go)*100%= Sp假定混凝土容重为2430 kg/m3 选取混凝土砂率为43%Co+So+Go+Wo+Xo+Fo=2430 ①So/( So+ Go)*100%=43% ②由①、②两式求得So=784,Go=1043式中C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kg);C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S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细骨料用量(kg);G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粗骨料用量(kg);W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用量(kg);X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kg);F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粉煤灰用量(kg);Cp ………每立方米混凝土假定重量(kg)Sp ………砂率(%)5.计算理论配合比:Co:So :Go :Wo :Xo :Fo=370:784:1043:170:4.25:55=1.00:2.12:2.82:0.46:0.0115:0.15 6.确定施工配合比:经试拌,实际用水量为170kg,混凝土实测容重为2428 kg/ m3Co1:So1:Go1:Wo1:Xo1:Fo1=370:784:1043:170:4.25:55=1.00:2.12:2.82:0.46:0.0115:0.15依据标准:JGJ55-2000批准:审核:计算:。
一、设计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二、设计目的和要求(1)设计坍落度180±20mm;(2)混凝土设计强度为30MPa°三、材料(1)水泥:P.042.5,28d胶砂抗压强度48.6MPa,安定性合格;(2)砂:II区中砂,细度模数2.6;(3)碎石:最大粒径25mm,连续级配;(4)外加剂:聚竣酸高性能减水剂,固含量12%,掺量1.8%,减水率25%;(5)粉煤灰:F-H级粉煤灰,细度18.3%,需水量比99%;(6)粒化高炉矿渣粉:S95级,流动度比98%,28d活性指数101%;(7)拌和水:饮用水。
四、配合比设计计算(一)计算配制强度(fbu,O)由于缺乏强度标准差统计资料,因此根据《规程》表4.0.2选择强度标准差O为5.0MPa o表4.0.2C25-C45C5O-C55Σ 4.0 5.0 6.0根据公式fcu,02fcu,k+1.645B式中:fcu,0——混凝土试配强度(MPa)fcu,k ----- 设计强度(MPa)6 ----- 标准差,取5试配强度:fcu,0=fcu,k+l∙645σ230+1.645X5238.2(MPa)(二)混凝土水胶比(W/B)(1)确定矿物掺合料掺量应根据《规程》中表3.0.5-1的规定,并考虑混凝土原材料、应用部位和施工工艺等因素来确定矿物掺合料掺量。
表最大掺量(%)采用硅酸盐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0.404535粉煤灰>0.404030粒化高炉矿渣≤0.406555粉>0.405545钢渣粉—3020磷渣粉—3020硅灰—1010≤0.406555复合掺合料>0.405545注:1采用其它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宜将水泥混合材掺量20%以上的混合材量计入矿物掺合料;2复合掺合料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单掺时的最大掺量;3在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掺合料时,矿物掺合料总掺量应符合表中复合掺合料的规定。
精心整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实例(JGJ/T55-2011)一、已知:某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0,施工要求坍落度为75~90mm ,使用环境为室内正常环境使用。
施工单位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取5.0MPa 。
所用的原材料情况如下: 1.水泥:42.5级普通水泥,实测28d 抗压强度f ce 为46.0MPa ,密度ρc=3100kg /m3; 2.砂:级配合格,μf=2.7的中砂,表观密度ρs=2650kg /m3;砂率βs 取33%; )=0.55为了使混凝土耐久性符合要求,按强度要求计的水灰比值不得超过规查表用水量取m w0=195Kg /m 34.计算胶凝材料用量m c0=195/0.55=355Kg5.选定砂率(查表或给定) 砂率βs 取33;6.计算砂、石用量(据已知采用体积法)a ba b bf f αα355/3100+m s0/2650+m g0/2720+195/1000+0.11×1=1 33%=(m s0/m s0+m g0)×100%根据上面二式解得砂、石用量:m s0为603Kg ,m g0为1232Kg7.确定实验室初步配合比,水胶比为0.55时,配合比见下表:f cu,0=f cuk+1.645σ=30+1.645×5=38.2MPa2.计算水胶比:f b =?f ?s f ce =1×1×46=46MPa W/B=0.49×46/(38.2+0.49×0.13×46)=0.55a bcu,0a b b/f W B f f ααα=+求出水胶比以后复核耐久性(为了使混凝土耐久性符合要求,按强度要求计的水灰比值不得超过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否则混凝土耐久性不合格,此时取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作为混凝土的水灰比值。
)0.55小于0.60,此配合比W/B采用计算值0.55;3、计算用水量(查表选用)m w0=205(1-20%)=164Kg、确定胶凝材料用量.计算胶凝材料用量m c0=164/0.55=298Kg取最小用量外加剂用量300×0.8%=2.4Kg5.选定砂率(查表或给定)砂率βs取36%;6.计算砂、石用量(据已知采用质量法,本例假定m cp为2400Kg/m3)则300+164+m s0+m g0=240036%=(m s0/m s0+m g0)×100%根据上面二式解得砂、石用量:m s0为Kg,m g0为Kg7.确定实验室初步配合比,水胶比为0.55时,配合比见下表:用料名称 水泥 粉煤灰 砂石水 外加剂 每m 3材料用量300 01642.4配合比1.00理论密度:ρ= 案例2某混凝土构件设计强度等级为C40,处于室外寒冷露天环境,施工要求混凝土坍落度为160~200㎜,根据施工单位历史资料统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6MPa 。
号<C20C20~C35>C35取值:kg/m3kg/m30委托单位水泥品种、标号、厂家报告编号第工程名称及部位粉煤灰品种、规格、厂家设计坍落度石子品种、规格、厂家矿粉品种、规格、厂家砂品种、规格、厂家其他性能要求设计强度等级试配日期 6.03、计算混凝土等效水胶比W/B=W/(C+K z *Z+F/K)=0.53*f b /(f cu,0+0.53*0.20*f b )=1、确定试配强度f cu,0=f cu,k +1.645σ=Mpaσ(MPa)4.0σ计算:(n ≥25):或按下表选取σ:5.0σ==MPa砼强度等级2、胶凝材料28天实际强度f b =Mpa按JGJ55-2011表3.0.4、表7.1.2校核耐久性要求或抗渗砼要求允许的最大水胶比。
注1:式中W为水用量;B为胶凝材料用量;C为水泥用量;Z为矿粉用量;F为粉煤灰用量;注2:根据JGJ55-2011表3.0.4(注2)说明,配制C15及其以下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本表限制。
4、按GB8076-2008(5.5.1条)测定外加剂減水率W R =%5、按JGJ55-2011并考虑外加剂减水率及矿物掺合料性能,计算、确定单位用水量W=8、按JGJ55-2011(3.0.5-1条3.0.5-2条)选择矿粉掺量(z):z=%7、按JGJ55-2011(3.0.5-1条3.0.5-2条)选择粉煤灰掺量(f):f=%6、则胶凝材料Mbo =mwo/(W/B)=9、粉煤灰影响系数(f )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s)f 取值s 取值0 1.00 1.00种类掺量(%)粉煤灰影响系数粒化高炉矿渣微粉影响系数100.85~0.95 1.00200.75~0.850.95~1.00300.65~0.750.90~1.0050—0.70~0.85400.55~0.650.80~0.90委托编号第号。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例例题】某框架结构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为C25,施工要求坍落度为50~70mm(混凝土由机械搅拌,机械振捣),根据施工单位历史统计资料,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4.8MPa。
采用的原材料:325号普通水泥(实测28天强度35.8MPa),密度ρc=3100kg/m3;中砂,表观密度ρs=2650 kg/m3;碎石,表观密度ρg=2700 kg/m3,最大粒径Dmax=31.5mm;自来水。
要求:1、试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按干燥材料计算)。
2、施工现场砂含水率1%,碎石含水率0.5%,求施工配合比。
初步计算配合比的计算⑴、确定配制强度(fcu,o)fcu,o =fcu,k+1.645σ=25+1.645×4.8=32.9 MPa⑵、确定水灰比(W/C)碎石A=0.46 B=0.07W/C=Afce/(fcu,o+ABfce)=0.46×35.8/(32.9+0.46×0.07×35.8)=0.48由于框架结构梁处于干燥环境,查表,(W/C)max=0.65,故可取w/c=0.48⑶、确定单位用水量(Wo)查表取Wo=195 kg⑷、计算水泥用量(co)Co =Wo/(W/C)=195/0.48=406(kg)查表最小水泥用量为260 kg/,故可取Co =406 kg 。
⑸、 确定合理砂率值( Sp )根据骨料及水灰比情况,查表取Sp =33%⑹、 计算粗、细骨料用量(Go )及(So )用质量法计算:B 、 用体积法计算方程略解得:Go =1205.3 kg , So =593.7kg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近。
1、按初步计算配合比试拌15 L ,其材料用量为水泥 0.015×406=6.09kg水 0.015×195=2.93 kg砂 0.015×593.7=8.91 kg石子 0.015×1205.3=18.08 kg%332400195406=+=+++o o oo o G S S S G搅拌均匀后做和易性试验,测得的坍落度为20mm,不符合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J64-2000)以及《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一、混凝土配制强度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式中: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N/mm2).取σ = 5.00(N/mm2)f cu,0----混凝土配制强度(N/mm2)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m2),取fcu,k = 40.00经过计算得:f cu,0 = 40.00 + 1.645 × 5.00 = 48.23(N/mm2)。
二、水灰比计算:混凝土水灰比按下式计算:式中:αa,αb──回归系数,由于粗骨料为碎石,根据规程查表取αa= 0.46,αb = 0.07;f ce──水泥28d 抗压强度实测值(MPa),取36.73(N/mm2)。
经过计算得:W/C=0.46 × 36.73/(48.23 + 0.46 × 0.07 × 36.73) = 0.34。
实际取水灰比:W/C=0.34.三、用水量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1) 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按下两表选取:2) 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 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骤计算:1) 按上表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2) 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式中:m wa──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m w0──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kg);β──外加剂的减水率,取β=0.00%。
3) 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试验确定。
混凝土水灰比计算值m wa=0.34×(1-0.00)=0.34由于混凝土水灰比计算值小于0.40,所以用水量取试验数据m w0=225.00kg。
C2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设计说明:设计混凝土拟定使用部位:混凝土路(无减水剂,掺合料)坍落度选择90-130 mm。
二、设计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三、原材料选定:1、大田红狮水泥 P.O42.5R2、大田吴山砂场河砂(中砂)3、大田梨子坑碎石场4.75-31.5碎石4、饮用水四、配合比设计:1、配制强度Fcu,0=20.0+1.645×4.0=26.6Mpa2.计算基准水胶比:W/B=(a a×f b)/ (f cu,o+ a a×a b×f b) =(a a×f ce)/ (f cu,o+ a a×a b×f ce) 根据碎石施工工艺a a和a b的回归系数为:a a=0.53 a b=0.20 水泥富余系数为:r c=1.16 f ce,g—水泥强度等级值为:42.5水泥28天抗压强度实测值f ce = r c×f ce,g=1.16×42.5=49.3 MpaW/C=(0.53×49.3)/(26.6+0.53×0.20×49.3)=0.823、水用量①75-90mm坍落度取205Kg,以90mm坍落度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205+(130-90)×5/20=215 Kg4、水胶比及水泥用量按照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为满足混凝土耐久性以及施工和易性,选用水胶比0.63水泥用量Mc0=215/0.63=341 Kg5、砂率取38%7、粗集料和细集料用量的确定按照重量法,假定拌和物表观密度为2400Kg/m3混凝土拌和物计算:341+ Ms0+ Mg0+215=2400Kg(Ms0-细集料质量,Mg0-粗集料质量)Ms0/( Ms0+ Mg0)*100%=38%Ms0=701KgMg0=1143Kg8、初步配合比材料名称水泥细集料粗集料水1m3混凝土材料3417011143215用量(Kg)配合比 1.00 2.06 3.350.63通过试配坍落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水胶比不变增加水和水泥用量:材料名称水泥细集料粗集料水1m3混凝土材料3446991140217用量(Kg)配合比 1.00 2.03 3.310.63通过适配坍落度达到105mm,黏聚性良好遂得出基准配合比:材料名称水泥细集料粗集料水1m3混凝土材料3446991140217用量(Kg)配合比 1.00 2.03 3.310.639、配合比调整①、水胶比增加0.05 ,取0.68;砂率增加1%,取39%材料名称水泥细集料粗集料水1m3混凝土材料用量(Kg)3197271137217配合比 1.00 2.28 3.560.68②、水胶比减少0.05 ,取0.58;砂率减少1%,取37%材料名称水泥细集料粗集料水1m3混凝土材料3746691140217用量(Kg)配合比 1.00 1.79 3.050.5810、试验室配合比以上三个不同配合比进行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如下:①水胶比0.63,砂率38%,7d砼抗压强度22.9Mpa,28d砼抗压强度27.5 Mpa。
6.1.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欧阳光明(2021.03.07)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就是根据工程要求、结构形式和施工条件来确定各组成材料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1m3混凝土中各项材料的质量表示,如某配合比:水泥240kg,水180kg,砂630kg,石子1280kg,矿物掺合料160kg,该混凝土1m3总质量为2490kg;另一种是以各项材料相互间的质量比来表示(以水泥质量为1),将上例换算成质量比为:水泥∶砂∶石∶掺合料=1∶2.63∶5.33∶0.67,水胶比=0.45。
1.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基本要求市政工程中所使用的混凝土须满足以下五项基本要求:(1)满足施工规定所需的和易性要求;(2)满足设计的强度要求;(3)满足与使用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要求;(4)满足业主或施工单位渴望的经济性要求;(5)满足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生态性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参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质上就是确定胶凝材料、水、砂和石子这四种组成材料用量之间的三个比例关系:(1)水与胶凝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水胶比表示;(2)砂与石子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砂率表示;(3)胶凝材料与集料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单位用水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来表示。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包括配合比计算、试配和调整、施工配合比的确定等。
(1)初步配合比计算1)计算配制强度(f cu,o)。
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规定,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①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f cu,o≥f cu,k+1.645σ式中f 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值,MPa;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②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不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f cu,o≥1.15f cu,k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应根据同类混凝土统计资料计算确定,其计算公式如下:式中f cu,i——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第i组试件的强度值,MPa;mf cu——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n组试件的强度平均值,MPa;n——统计周期内同品种混凝土试件的总组数。
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工区项目部工地试验室C2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编号:A5-B-HNT-一、设计依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2006二、原材料:1.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 建材有限公司2. 碎石:4.75-9.5mm、9.5-19mm、19-31.5mm 砂石料场掺配比例4.75-9.5mm:9.5-19mm:19-31.5mm=10%:60%:30%3. 砂:机制砂中砂砂石料场4.水:普通饮用水三、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1. f cu,0≥f cu,k+1.645σ=25+1.645×5=33.2 MPa取水泥强度的富余系数r c=1.0f ce=r c f ce,g=1.0×42.5=42.5 MPa2. 混凝土水胶比:W/ B=a a f b=0.53×42.5=0.60 f cu,0+a a ab f b33.2+0.53×0.20×42.5为保证强度,水灰比降低0.05,水灰比取值0.553. 用水量的确定:设计该配合比坍落度为135-160mm根据碎石最大粒径为31.5mm,查表每立方砼用水量取210 kg/m3 4. 胶凝材料用量:m b0= m wo=210=382kg/m3 W/B0.55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最小水泥用量不低于280 kg/m3,该配合比水泥用量满足要求。
5. 砂率确定:查表(根据碎石最大粒径为31.5mm选择砂率),确定砂率为43%。
6. 粗、细骨料用量:假设C25普通砼配合比表观密度为2430kg/m3;按公式计算:m c0+m g0+m s0+m w0+m a0=2430 kg/m3βs=m s0×100%=43% m g0+m s0m s0=793 kg/m3m g0=1052 kg/m3m c0:m g0:m s0:m wo:m a0=375:1052:793:210=1:2.81:2.11:0.56(碎石掺配比例4.75-9.5mm:9.5-19mm:19-31.5mm=10%:60%:30%) 每盘试拌30Lm c0=11.25 kg m g0=31.56 kg m s0=23.79 kg m wo=6.30 kg1# C2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1#配合比按基准配合比水胶比增加0.05,砂率增加1%,水不变进行配合比设计W/B=0.61 βs=44 % m wo=210 kg/m3二、胶凝材料(水泥)用量:m b0= m wo=210=344kg/m3 W/B0.61三、粗、细骨料用量确定:假设普通C25砼配合比表观密度为2430kg/m3;按公式计算:m c0+m g0+m s0+m w0+m a0=2430 kg/m3βs=m s0×100%=44% m g0+m s0m s0=825 kg/m3m g0=1050 kg/m3m c0:m g0:m s0:m wo:m a0=344:1051:825:210=1:4.33:2.40:0.61(碎石掺配比例4.75-9.5mm:9.5-19mm:19-31.5mm=10%:60%:30%)每盘试拌30Lm c0=10.32 kg m g0=31.53 kg m s0=24.75 kg m wo=6.30 kg3# C2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3#配合比按基准配合比水胶比递减0.05,砂率递减1%,水不变进行配合比设计:W/B=0.51 βs=42% m wo=210 kg/m3二、胶凝材料(水泥)用量:m b0= m wo=210=412kg/m3 W/B0.51三、粗、细骨料确定:假设普通C25砼配合比表观密度为2430kg/m3;按公式计算:m c0+m g0+m s0+m w0+m a0=2430 kg/m3βs=m s0×100%=42% m g0+m s0m s0=759 kg/m3m g0=1049 kg/m3m c0:m g0:m s0:m w0:m a0=412:1049:759:210=1:2.54:1.84:0.51(碎石掺配比例4.75-9.5mm:9.5-19mm:19-31.5mm=10%:60%:30%) 每盘试拌30Lm c0=12.36 kg m g0=31.47 kg m s0=22.77 kg m wo=6.30 kgC25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一. 设计要素1.设计依据(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2)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3) 《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15);(4) 《设计施工图》;2.设计技术指标要求(1)设计强度等级C25;(2)设计坍落度120-160mm;3.配合比使用材料(1)水泥: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P·O42.5;(2)砂:宕昌县兴昌石料厂,细度模数宜大于2.5;(3)碎石:宕昌县兴昌石料厂,5-10mm,粒径不宜大于15mm;(4)速凝剂:广东红墙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速凝剂;(5)水:拌和水。
路面用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设计依据1、《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二、设计资料设计弯拉强度f r=4.5Mpa,要求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30~60mm。
1、水泥:河南省太阳石水泥集团有限公司28d抗折强度为7.2Mpa、28d抗压强度为55.3Mpa2、细集料:南阳白河砂场河砂表观密度ρs=2.524g/cm3细度模数M X=2.90含泥量1.4%3、粗集料:荥阳福存石料厂4、水:饮用水三、配合比的设计与计算:1、计算配置28天弯拉强度值:据规范JTGF30-2003路面砼配合比设计规程,弯拉强度样本标准偏差s取0.675Mpa,保证率系数t取值0.56,变异系数c v取0.15。
f c=f r/(1-1.04c v)+ts=4.5/(1—1.04*0.15)+0.56*0.675=5.7Mpaf c—配置28d弯拉强度的均值f r—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差2、计算适配强度f cu,o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取δ=5则f cu,o=f cu,k+1.645*δ=30+1.645*5=38.23Mpaf cu,o—混凝土配置强度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δ—混凝土强度标准差3、计算水灰比W/C:W/C=1.5684/(f c+1.0097-0.3595*f s)=0.38f s为水泥实测抗折强度,f c为配置28d弯拉强度的均值4、根据集料种类和适宜坍落度,计算单位用水量:Wo=104.97+0.309S L+11.27C/W+0.61S P≈174选用坍落度SL为50mm;选用砂率S P为39%Wo—不掺外加剂与掺和料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掺入外加剂的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为:Wow=Wo(1-β/100)≈125Wow—掺外加剂与掺和料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5、计算水泥用量:Co=(C/W)*Wow≈329Co—单位水泥用量C/W—灰水比6、计算每立方米砼集料用量:[采用重量法计算,假定容重为2274kg/m3(不加减水剂)]Co+Wo+Mg+Ms=2274Mg+Ms=2274-329-125=1820Ms=1820*39%=710Mg1=(1820-710)*15%=266Mg2=(1820-710)*60%=666Mg3=(1820-710)*25%=278Co—单位水泥用量Wo—不掺外加剂与掺和料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Ms—单位砂用量Mg1—单位5-10mm石子用量Mg2—单位10-20mm石子用量Mg3—单位16-31.5mm石子用量外加剂掺量为1%,每立方米用量为3.29kg/m37、确定基准配合比为:水泥:砂:碎石:水:外加剂=329:710:1110:125:3.29 8、试验记录详见配合比设计报告表,强度数据如下表9、基准配合比符合要求,采用配合比即为:水泥:砂:碎石:水:外加剂=329:710:1110:125:3.29四、每立方米混凝土碱含量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对由外加剂带入混凝土的碱含量应进行控制。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实例(JGJ/T55-2011)一、已知:某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0,施工要求坍落度为75~90mm,使用环境为室内正常环境使用。
施工单位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取5.0MPa。
所用的原材料情况如下:1.水泥:42.5级普通水泥,实测28d抗压强度f ce为46.0MPa,密度ρc=3100kg/m3;2.砂:级配合格,μf=2.7的中砂,表观密度ρs=2650kg/m3;砂率βs取33%;3.石子:5~20mm的卵石,表观密度ρg=2720 kg/m3;回归系数αa取0.49、αb取0.13;4. 拌合及养护用水:饮用水;试求:(一)该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试验室配合比)。
(二)如果此砼采用泵送施工,施工要求坍落度为120~150mm,砂率βs取36%,外加剂选用UNF-FK高效减水剂,掺量0.8%,实测减水率20%,试确定该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假定砼容重2400 kg/m3)。
解:(一)1、确定砼配制强度f cu , 0 =f cuk+1.645σ=30+1.645×5 = 38.2MPa2.计算水胶比:f b = γf γs f ce =1×1×46=46 MPaW/B = 0.49×46/(38.2+0.49×0.13×46)= 0.55求出水胶比以后复核耐久性(为了使混凝土耐久性符合要求,按强度要求计的水灰比值不得超过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否则混凝土耐久性不合格,此时取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作为混凝土的水灰比值。
)0.55小于0.60,此配合比W/B 采用计算值0.55;3、计算用水量(查表选用)查表用水量取m w0 =195Kg /m 34.计算胶凝材料用量m c0 = 195 / 0.55 =355Kg5.选定砂率(查表或给定)砂率 βs 取33;6. 计算砂、石用量(据已知采用体积法)355/3100+ m s0/2650+ m g0/2720+195/1000+0.11×1=1101.0=++++αρρρρwwoggossoccom m m m %100⨯+=goso sos m m m βa bcu,0a b b/f W B f f ααα=+33%=(m s0/ m s0+ m g0)×100%根据上面二式解得砂、石用量:m s0为603 Kg,m g0为1232 Kg7.确定实验室初步配合比,水胶比为0.55时,配合比见下表:理论密度:ρ = 355+603+1232+195= 2385 Kg/m36.1.计算砂、石用量(据已知采用质量法,本例假定m cp为2400 Kg/m3)则355+195+ m s0+ m g0=240033%=(m s0/ m s0+ m g0)×100%根据上面二式解得砂、石用量:m s0为608 Kg,m g0为1242 Kg7.1.确定实验室初步配合比,水胶比为0.55时,配合比见下表:理论密度:ρ = 355+608+1242+195= 2400 Kg/m3(二)1、确定砼配制强度f cu , 0 =f cuk+1.645σ=30+1.645×5 = 38.2MPa2.计算水胶比:f b = γf γs f ce =1×1×46=46 MPaW/B = 0.49×46/(38.2+0.49×0.13×46)= 0.55求出水胶比以后复核耐久性(为了使混凝土耐久性符合要求,按强度要求计的水灰比值不得超过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否则混凝土耐久性不合格,此时取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作为混凝土的水灰比值。
通C25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设计依据:《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二、设计说明:普通混凝土设计强度C25,要求坍落度(80-180mm)所用材料如下:1)水泥:冀东海德堡(扶风)水泥有限公司生产P.O42.5R冀东水泥。
2)细集料:灞河中砂。
3)粗集料:泾阳县云阳镇 4.75mm~31.5mm合成级配碎石,掺配比例 4.75~16:16~31.5=50%:50%。
4)水:饮用水。
5)外加剂:山西黄腾化工有限公司:HZ-4 泵送剂,又减水、缓凝引气等复合而成。
6)粉煤灰:渭河电厂生产Ⅱ及粉煤灰(掺量20%)三、设计计算步骤:1)确定试配强度:已知设计强度ƒcu.k =25MPa采用标准差δ=5MPa、配制强度ƒcu.0=ƒcu.k+1.645δ=25+1.645×5=33.2MPa2)确定水灰比(W/C)为:0.583)确定单位用水量:mw0碎石最大粒径31.5mm,采用中砂细度模数2.65,确定单位用水量为210Kg,减水剂的减水率为18%,由此用水量为210×(1-18%)=176Kg.4)计算水泥用量:mc0mc0= mw0/W/C=176÷0.58=3035)确定砂率:βs碎石最大粒径31.5mm,水灰比0.58砂率为46%确定βs为46%。
6)计算砂石用量:采用质量法:混凝土拌合物(mcp)假定容量为2350Kg/m3.砂石混合重ms+mg0=mcp-mc0-mw0=2350-303-176=1871Kg砂重mg0=(ms0=mg0) ×βs=1871 ×46%=861Kg碎石重mg0=(ms0+mg0)-ms0=1871-861=1011 Kg7)初步配合比:水泥:砂:碎石:水:粉煤灰:外加剂=303:861:1011:176:60.6:6.06 27L水灰比0.58 砂率46% 水泥:砂:碎石:水:粉煤灰:外加剂=11:31.24:36.74:6.38:2.2:0.228)调整水灰比0.61 水泥:砂:碎石:水:粉煤灰:外加剂=289:895:1051:176:57.8:5.7827L水灰比0.61 砂率46% 水泥:砂:碎石:水:粉煤灰:外加剂=9:27.9:32.76:5.49:1.8:0.189)调整水灰比0.55 水泥:砂:碎石:水:粉煤灰:外加剂=320:830:974:64:6.427L 水灰比0.55 砂率46% 水泥:砂:水:粉煤灰:外加剂=9:23.31:27.36:4.95:1.8:0.18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高速公路N1工地试验室2007年1月10日普通C3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设计依据:《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二、设计说明:普通混凝土设计强度C30,要求坍落度(80-180mm)所用材料如下:1)水泥:冀东海德堡(扶风)水泥有限公司生产P.O42.5R冀东水泥。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中铁二院咨询监理公司刘蓉一、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J64-20111、计算出配制强度2、计算出水胶比3、选择合适的用水量4、计算出水泥用量5、选择合适的砂率6、计算出砂和石子的用量到这里基本配合比已经算出来了,如果有掺粉煤灰、矿粉和减水剂,7、根据掺和料选择掺法与掺量8、根据外加掺量及减少率计算。
水泥强度等级42.5MPa,水泥的富余系数 1.06×42.5=45,碎石混凝土设计强度30MPa,aa=0.46, ab=0.07,σ=5.01、fcu,0=fcu+1.645σ=30+1.645×5.0=38.2Mpa。
2、w/c=aa×fce/(fcu,o+aa×ab×fce)=0.46×45.0/(38.2+0.46×0.07×45.0)=0.52。
3、根据施工要求,混凝土设计坍落度为120mm~160mm,取单位用水量为215kg,掺加1.7%的缓凝高效减水剂,减水率δ=22%,则混凝土单位用水量:mW0= mW(1-δ)=215×(1-22%)=168kg。
4、单位水泥用量:mc=mwo/w/c=168/0.52=323kg。
5、用粉煤灰取代16.5%的水泥,取代系数为λ=1.3, 则有:水泥用量:mc0=323×(1-16.5%)=270 kg。
粉煤灰用量:mf0=323×16.5%×1.3=69.3kg。
减水剂用量:mFDN0=(270+69.3)×1.7%=5.77 kg。
6、假设混凝土单位容重mcp=2400kg/m,砂率βs=40%,则有:mc0+ mf0+ ms0+ mg0+ mW0= mcpmso/(mso+mgo) ×100%=βs细骨料ms0=2400-(270+168+69.3+5.77)×0.40=755kg,粗骨料mg0=2400-(270+168+69.3+5.77+755)=1132kg。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实例(JGJ/T55-2011)
一、已知:某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0,施工要求坍落度为75~90mm,
使用环境为室内正常环境使用。
施工单位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取。
所用的原材料情况如下:
1.水泥:级普通水泥,实测28d抗压强度f ce为,密度ρc=3100kg/m3;
2.砂:级配合格,μf=的中砂,表观密度ρs=2650kg/m3;砂率βs取33%;
3.石子:5~20mm的卵石,表观密度ρg=2720 kg/m3;回归系数?a取、?b取;
4. 拌合及养护用水:饮用水;
试求:(一)该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试验室配合比)。
(二)如果此砼采用泵送施工,施工要求坍落度为120~150mm,砂率βs取36%,外加剂选用UNF-FK高效减水剂,掺量%,实测减水率20%,试确定该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假定砼容重2400 kg/m3)。
解:(一)
1、确定砼配制强度
f cu , 0
=f cuk+σ=30+×5 =
2.计算水胶比:
f b = ?f ?s f ce =1×1×46=46 MPa
W/B = ×46/(+××46)=
求出水胶比以后复核耐久性(为了使混凝土耐久性符合要求,按强度要求计的水灰比值不得超过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否则混凝土耐久性不合格,此时取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作为混凝土的水灰比值。
)
小于,此配合比W/B 采用计算值;
3、计算用水量(查表选用)
查表用水量取m w0 =195Kg /m 3
4.计算胶凝材料用量
m c0 = 195 / =355Kg
5.选定砂率(查表或给定)
砂率 βs 取33;
6. 计算砂、石用量(据已知采用体积法)
355/3100+ m s0/2650+ m g0/2720+195/1000+×1=1
1
01.0=++
+
+
αρρρρw
wo
g
go
s
so
c
co
m m m m %
100⨯+=
go
so so
s m m m βa b
cu,0a b b
/f W B f f ααα=
+g g g
33%=(m s0/ m s0+ m g0)×100%
根据上面二式解得砂、石用量:
m s0为603 Kg,m g0为1232 Kg
7.确定实验室初步配合比,水胶比为时,配合比见下表:
理论密度:ρ = 355+603+1232+195= 2385 Kg/m3
.计算砂、石用量(据已知采用质量法,本例假定m cp为2400 Kg/m3)
则
355+195+ m s0+ m g0=2400
33%=(m s0/ m s0+ m g0)×100%
根据上面二式解得砂、石用量:
m s0为608 Kg,m g0为1242 Kg
.确定实验室初步配合比,水胶比为时,配合比见下表:
理论密度:ρ = 355+608+1242+195= 2400 Kg/m3
(二)1、确定砼配制强度
f cu , 0 =f cuk+σ=30+×5 =
2.计算水胶比:
f b = ?f ?s f ce =1×1×46=46 MPa
W/B = ×46/(+××46)=
求出水胶比以后复核耐久性(为了使混凝土耐久性符合要求,按强度要求计的水灰比值不得超过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否则混凝土耐久性不合格,此时取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作为混凝土的水灰比值。
)
小于,此配合比W/B 采用计算值;
3、计算用水量(查表选用)
m w0 =205(1-20%)=164 Kg
a b
cu,0a b b
/f W B f f ααα=
+g g g
4、确定胶凝材料用量
4.计算胶凝材料用量
m c0 = 164 / =298Kg 取最小用量300Kg
外加剂用量
300×%= Kg
5.选定砂率(查表或给定)
砂率 βs 取36%;
6. 计算砂、石用量(据已知采用质量法,本例假定m cp 为2400 Kg /m 3)
则
300+164+ m s0+ m g0=2400
36%=(m s0/ m s0+ m g0)×100%
根据 上面二式解得砂、石用量:
m s0 为 Kg , m g0为 Kg
7. 确定实验室初步配合比,水胶比为时,配合比见下表:
用料名称 水泥 粉煤灰 砂 石 水 外加剂 每m 3材料用量
300
164
⎪⎩
⎪
⎨
⎧⨯+==+++%
100g0s0s0s cp 0s0w0c0m m m m m m m m g β
配合比
理论密度:ρ =
案例2
某混凝土构件设计强度等级为 C40,处于室外寒冷露天环境,施工要求混凝土坍落度为160~200㎜,根据施工单位历史资料统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6MPa 。
水泥: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标准值的富余系数为; 砂:中砂,级配合格,砂子表观密 度ρos=cm;5~20mm 卵石,表观密度ρog=cm3;20~40mm 卵石,表观密度ρog=cm3;HSP 高效减水剂:1%掺量,减水率:20%, I 级粉煤灰,掺量20%,密度2250,粉煤灰影响系数? f 取;基准用水量220kg 。
试求:粉煤灰混凝土计算配合比.(回归系数?a 取、 ?b 取;βs 取37%;假定每立方米砼质量m cp 为
2450 Kg /m 3)
1、确定砼配制强度
f cu , 0 =f cuk+σ=40+×6 =
2.计算水胶比:
f b = ?f ?s f ce =×1××= MPa
W/B = ×(+××)=
求出水胶比以后复核耐久性(为了使混凝土耐久性符合要求,按强度要求计的水灰比值不得超过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否则混凝土耐久性不合格,此时取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作为混凝土的水灰比值。
)
小于,此配合比W/B 采用计算值;
3、计算用水量(查表选用)
m w0 =220(1-20%)=176 Kg
4、确定胶凝材料用量
4.计算胶凝材料用量
a b
cu,0a b b
/f W B f f ααα=
+g g g
m b0 = 176 / 0. 37 =476Kg 取476Kg
外加剂用量
476×1%= Kg
粉煤灰用量
m f0=476×20%= Kg
水泥用量
m c0==381 Kg
5.选定砂率(查表或给定)
砂率 βs 取37%;
6. 计算砂、石用量(据已知采用质量法,本例假定m cp 为2450 Kg /m 3)
则
476+176+ m s0+ m g0=2450
37%=(m s0/ m s0+ m g0)×100%
根据 上面二式解得砂、石用量:
m s0 为 Kg , m g0为 Kg
7. 确定实验室初步配合比,水胶比为时,配合比见下表:
用料名称 水泥 粉煤灰 砂 石 水 外加剂 每m 3材料用量
381
95
176
⎪⎩
⎪
⎨
⎧⨯+==+++%
100g0s0s0s cp 0s0w0b0m m m m m m m m g 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