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生产技术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96.00 KB
- 文档页数:117
《中药制剂技术》课程-微教材教材、中药注射剂相关技术文献资料、生产工艺要求、工艺规程等专业知识,多媒体(大于反渗透膜,小于微孔滤膜),可除去水中的胶体微粒、细菌、病毒、热原、蛋白质等高分子有机物,但无除盐作用。
⑥纯化水生产系统的基本要求纯化水的制备、储存和分配应能防止微生物的滋生和污染。
用作溶剂、稀释剂或精洗用水,一般应临用前制备。
储罐和输送管道所用材料应无毒、耐腐蚀,如采用不低于316L不锈钢制作,内壁需经电抛光并钝化处理等。
管道的设计和安装应避免死角、盲管,应规定储罐和管道清洗、灭菌周期。
水处理及其配套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应能确保供水达到设定的质量标准。
应定期监测纯化水的水质,并有相应的检验记录。
按照书面规程定期清洗、灭菌纯化水储罐和输送管道,并有相应记录。
书面规程还应详细规定纯化水微生物污染的警戒限度、纠偏限度和应采取的措施。
⑦纯化水的质量要求《药典》二部中纯化水的质量标准是:氨≤%;硝酸盐≤%;亚硝酸盐≤%;重金属≤%;微生物限度: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100个/ml;氯化物、硫酸盐与钙盐、、二氧化碳、易氧化物、不挥发物应符合同版药典纯化水项下的有关规定。
(3)注射用水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应符合细菌内毒素的试验要求。
注射用水应符合《药典》二部注射用水项下的规定。
注射用水可作为配制注射剂和滴眼剂的溶剂或稀释剂,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剂的水相及用于注射用容器的精洗。
注射用水《药典》二部规定用蒸馏法制备,也有采用反渗透法和综合法制备。
①蒸馏法是目前常用的方法,制备的注射用水质量可靠,但制备过程耗能较多,设备不便移动。
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是将纯化水先加热至沸腾,使之气化为蒸汽,然后将蒸汽冷凝成液体。
气化过程中,水中含有的易挥发性物质挥发逸出,而含有的不挥发杂质及热原,仍然留在残液中,因此以饮用水为水源经蒸馏冷凝得到的水为蒸馏水,以纯化水为水源经蒸馏冷凝得到的水为注射用水。
蒸馏法的设备式样很多,构造各异。
?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一、课程信息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1 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掌握药品、药品质量概念;药品的特殊性,药品的质量特性;2 掌握药品实践活动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的管理方法及规定;3 熟悉药品不良反响,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管理;4 熟悉特殊药品的管理;熟悉国家对中药品种、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管理规定;5 熟悉药品说明书及标签、的管理;6 熟悉我国药品监督管理组织体系及职能;执业药师的管理;7 了解药学技术人员的道德要求。
〔2〕能力目标1 能够运用药品注册管理方法,标准从事药物研究开发,药品注册申报等工作;2 能够运用药品生产管理相关规定,标准从事药品生产、检验、管理等工作;3 能够运用药品经营管理相关规定,标准处理药品经营企业药品购、进、销、存、运中的质量管理问题;4 能够运用调剂处方管理相关规定,标准从事药品使用、管理等工作。
〔3〕素质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诚信、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2 能树立高度的质量、法制观念,以及自觉依法从业的职业素养;3 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课程教学内容〔含学时分配及进度安排〕三、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四、考核设计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过程考核终结考核评价模式。
过程考核=线上学习30%线下学习30%,将线上签到、任务完成、线上测试;线下纪律、任务汇报、小组学习报告和学生协作表现等作为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60%;理论考试作为终结考核,占总成绩的40%。
五、教学资源建设1 丰富网络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研制了一套高质量、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实用的?药事管理与法规?多媒体课件,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上取得显著成效。
网络资料库内容丰富,制作、收集各类图片库、工作过程图、教学案例等,热点案例回放,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强化感性认识,深化教学内容。
2教学条件校内硬件资源:为了提高上课质量以及效率,学校专门配备了理实一体化教室与标本室,还有电子阅览室、图书室,使学生充分利用资源进行学习,明显提高了学习效率。
初中制药技术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制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2. 使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制药技术,如提取、浓缩、干燥等。
3. 培养学生对制药技术的兴趣,提高其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制药技术的基本概念介绍制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分类。
2. 制药技术的应用领域介绍制药技术在中药、西药、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应用。
3. 常见制药技术介绍提取技术:如水提、醇提、超声波提取等;浓缩技术:如煎煮浓缩、薄膜蒸发、冷冻干燥等;干燥技术:如烘干、晒干、真空干燥等。
4. 实例分析以感冒药、抗生素等常见药物的制备过程为例,分析制药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制药技术吗?它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讲解制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简要介绍制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分类,让学生对制药技术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介绍制药技术的应用领域讲解制药技术在中药、西药、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制药技术的广泛性。
4. 讲解常见制药技术分别介绍提取、浓缩、干燥等常见制药技术,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5. 实例分析以感冒药、抗生素等常见药物的制备过程为例,分析制药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制药技术的重要性。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制药技术在医药领域的重要地位。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制药技术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实际药物制备过程为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制药技术。
3. 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结合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讨论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案专业教研组李海云片剂项目实训教学安排片剂理论课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同学们,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生病,所以中国大多数家庭都有备固体药和液体药的习惯,而固体药一般首选片剂,因为片剂的使用特点和效果注定了它的制备量第一的位置。
现在每组同学都在课前做了大量的预习工作,每位同组各自坐到各自的队伍里面去,然后把做好的资料拿在手里,我们拭目以待你们的劳动成果和表演才能。
概念:片剂(T ablets)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匀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固体制剂(图示)。
可供内服、外用,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
片剂的优点:①便于机械化生产,产量高、成本低;②质量稳定,分剂量准确、含量均匀;③体积小,携带、使用方便;④可适用于多种治疗用药的需要等。
片剂亦有不足之处:①幼儿及昏迷病人不易吞服;②贮存过程往往使片剂变硬,崩解时间延长;③有些片剂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相对较低等。
一、片剂的分类1.含片系指含于口腔中,药物缓慢溶解产生持久局部作用的片剂。
2.舌下片系指置于舌下能迅速溶化,药物经舌下黏膜吸收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
3.口腔贴片系指黏贴于口腔,经黏膜吸收后起局部或全身作用的片剂。
口腔贴片应进行溶出度或释放度检查。
4.咀嚼片系指于口腔中咀嚼或吮服使片剂溶化后吞服,在胃肠道中发挥作用或经胃肠道吸收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
5.分散片系指在水中能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
6.可溶片系指临用前能溶解于水的非包衣片或薄膜包衣片剂。
7.泡腾片系指含有碳酸氢钠和有机酸,遇水可产生气体而呈泡腾状的片剂。
泡腾片中的药物应是易溶性的,加水产生气泡后应能溶解。
有机酸一般用枸橼酸、酒石酸、富马酸等。
8.阴道片与阴道泡腾片系指置于阴道内应用的片剂。
9.缓释片系指在水中或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的片剂。
10.控释片系指在水中或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的片剂。
11.肠溶片系指用肠溶性包衣材料进行包衣的片剂。
制备方法主要有制粒压片法和直接压片法。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定义: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分,综合应用多门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药物。
广义的生物药物包括:1、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制取的各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
2、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
生物制药的重点研究方向:应用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及细胞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各类新型药物;应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制药工业。
生物药物的特点与要求—特点:在化学构成上十分接近于体内的正常生理物质,容易为机体吸收利用;在药理上具有更高的生化机制合理性和特异治疗有效性;在医疗上具有药理活性高、针对性强、毒性低、副作用小、疗效可靠;化学与生物学性质不稳定,对各种理化因素敏感,生物活性易受影响。
必须有严格的制造管理要求(GMP)质量管理要求;对制品的有效期、贮存条件、使用方法必须做出明确规定;对有效成分应拟定其生物活性检测方法;对制品的均一性、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等都有严格要求。
生物药物制备的不同阶段:第一代:利用生物材料加工制成的含有某些天然活性物质与混合成分的粗制剂。
第二代:根据生物化学和免疫学原理,应用近代生化分离纯化技术从生物体制取的具有针对性治疗作用的特异生化成分。
第三代: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质以及通过蛋白质工程原理设计制造的具有比天然物质更高活性的类似物或与天然品结构不同的全新的药理活性成分。
二、现代生物药物分5大类:天然生化药物(氨基酸类药物、多肽蛋白质类药物、酶类药物、核酸类药物、多糖类药物、脂类药物);微生物药物(抗生素、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基因工程药物;基因药物;生物制品(详见书本)细胞生长因子与组织制剂:细胞生长因子,是在体内对动物细胞的生长有调节作用,并在靶细胞上具有特异受体的一类物质,为多肽或蛋白质,如神经生长因子、血小板生长因子等。
组织制剂,指将动植物组织经过加工处理、制成符合药品标准并具有一定疗效的制剂。
这类制剂未经纯化,有效成分不完全清楚。
《中药制剂技术》课程-微教材一、中药丸剂认知(一)定义丸剂系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分为水丸、蜜丸、浓缩丸、水蜜丸、糊丸和蜡丸等类型。
(二)特点1、溶散、释放药物缓慢,可延长药效,缓解毒性、刺激性,减弱不良反应,多用于治疗慢性疾病或病后调和气血者;2、服用方便;3、制法简便,适用范围广,如固体、半固体、液体药物均可制成丸剂;4、可掩盖不良气味;5、可较多容纳黏稠性药物,贵重、芳香不宜久煎的药物宜制成丸剂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6、缺点:由原药材粉末加工而成的丸剂易污染微生物,成品较难符合我国药品卫生标准;剂量较大,儿童服用困难;丸剂生产操作不当易影响溶散。
(三)分类1、按制备方法分类:①塑制丸,如蜜丸、糊丸、浓缩丸、蜡丸等;②泛制丸,如水丸、水蜜丸、浓缩丸、糊丸等;③滴制丸(滴丸)。
2、按赋形剂分类水丸、蜜丸、水蜜丸、糊丸、蜡丸等。
二、水丸认知(一)定义水丸又称水泛丸,系指药材细粉以水或根据处方用黄酒、稀药汁、糖液等为赋形剂经泛制而成的丸剂。
(二)特点1、赋形剂为水或水性液体,易溶散吸收,显效快;2、不含其他固体赋形剂,实际含药量高;3、药物分层泛入,可掩盖不良气味,防止芳香挥发性成分损失(内层);或速效部分泛于外,缓释部分泛于内,达到长效目的。
4、丸粒小,表面光滑致密,易吞服,不易吸潮;5、生产设备简单,可大量生产。
但制备时间长,易污染,主药含量及溶散时间难控制(三)赋形剂作用:润湿细粉,产生粘性,增加有效成分溶解,具有一定疗效。
1、水——纯化水应用最广、最主要赋形剂;本身无黏性,可润湿溶解药物中的黏液质、糖、淀粉、胶质等,润湿后产生黏性;水泛丸泛成后应立即干燥,以防生霉变质。
2、酒——白酒、黄酒润湿药粉产生的黏性较水弱,当水泛丸黏性较强时,可用酒代替之。
酒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剂,有助于生物碱、挥发油等溶出,且制成的丸剂易于干燥、具有一定的防腐能力。
3、醋——米醋醋能增加药粉中生物碱的溶出,同时米醋能活血散瘀,消肿止痛,引药入肝,入肝经、活血、散瘀、止痛的药物制备水丸时常用醋作赋形剂。
药物化学教案2021~2021学年第学期院〔部〕食品药品学院教研室药品技术教师潍坊职业学院局部麻醉药案首局部麻醉药教学设计局部麻醉药局部麻醉药是指局部使用时能够可逆性阻断周围神经冲动从局部向大脑传递的药物。
使用局麻药时痛觉最先消失,然后依次为温觉、触觉和深部感觉,最后才是运动功能。
局麻药有普遍而重要的临床应用:可直接使用局麻药溶液或混悬液在鼻、口腔、喉、气管支气管、食道、生殖泌尿道的黏膜进行外表麻醉;或将局麻药注入皮下组织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注入手术部位周围进行区域阻滞;或注入臂丛或颈丛等进行神经干或丛阻滞;或将局麻药注入腰椎蛛网膜下腔而取得下半身某部位的麻醉,即脊麻或腰麻;或将局麻药注入脊神经根的硬脊膜外间隙产生相应节段面的阻滞。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肌细胞对局麻药特别敏感,因此局麻药使用中出现的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作用,以及过敏反响。
一、局部麻醉药的开展早在1532年人们就知道秘鲁人通过咀嚼南美洲的古柯树叶来镇痛。
1860年,Niemann从古柯树叶中提取到一种生物碱晶体,并命名为可卡因。
1884年,可卡因作为局麻药正式应用于临床。
虽然因其毒副反响严重,现在已被其它药物取代,但因其既有局麻作用又有缩血管作用,能减少手术创面的出血,顾还用于鼻、鼻咽部、口、喉和耳的外表麻醉。
当初由于可卡因具有成瘾性及其他一些毒副反响,如致变态反响性、组织刺激性及水溶液不稳定等,因此对其结构进行改造,寻找更好地局部麻醉药。
可卡因经水解得爱康宁、苯甲酸及甲醇,三者都不具备局部麻醉作用。
用其他羧酸代替苯甲酸与爱康宁成酯后,麻醉作用降低或完全消失。
说明苯甲酸酯在可卡因的局部麻醉作用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由莨菪酮复原再酯化生成的托哌可卡因具有局部麻醉活性,说明可卡因的甲氧羰基并非活性所必需的集团。
可卡因结构改造的第二方面是简化爱康宁的结构,合成了α-优卡因和β-优卡因,都具有局部麻醉作用。
其结构与可卡因和爱康宁的不同之处,主要是将后者结构中的四氢吡咯环翻开,并保存了可卡因的苯甲酸酯结构。
药品生产技术教案一、课程目标1. 了解药品生产的基本流程和技术要求。
2. 掌握药品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和操作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药品生产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药品生产概述:药品的定义、分类和生产过程。
2. 药品生产流程:药品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和生产环境。
3. 药品生产关键技术:配液、结晶、干燥、过滤、包装等关键技术。
4.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GMP概述、生产质量管理的要求和检查。
5. 药品生产安全:生产安全常识、事故预防和处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品生产的基本概念、流程和关键技术。
2. 实践操作法:安排学生参观药品生产车间,进行实际操作演练。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药品生产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药品生产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药品生产技术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药品生产车间视频:展示药品生产的真实场景,便于学生理解。
4. 实验设备:提供药品生产相关的实验设备,供学生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实践操作考核: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水平和操作规范。
3. 期末考试:设置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药品生产技术的掌握程度。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
六、教学安排1. 药品生产概述(2课时)1.1 药品的定义、分类和生产过程简介1.2 药品生产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的影响2. 药品生产流程(3课时)2.1 药品的生产工艺介绍2.1.1 合成工艺2.1.2 提取工艺2.1.3 制剂工艺2.2 生产设备和生产环境的要求2.2.1 设备的类型及功能2.2.2 生产环境的标准及控制七、教学内容3. 药品生产关键技术(4课时)3.1 配液技术的要点与操作规范3.2 结晶技术的原理与应用3.3 干燥技术的操作流程与质量控制3.4 过滤技术的选择与操作要点3.5 包装技术的类型与要求4.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3课时)4.1 GMP的概念与发展历程4.2 生产质量管理的要求与实施4.3 国内外药品生产监管政策及合规性八、教学方法5. 药品生产安全(2课时)5.1 生产安全常识的普及5.2 事故案例分析与预防措施5.3 应急处理与事故报告6. 实践教学环节(10课时)6.1 参观药品生产车间6.2 实验操作训练6.2.1 配液实验6.2.2 结晶实验6.2.3 干燥实验6.2.4 过滤实验6.2.5 包装实验九、教学资源7. 教材与参考资料(持续更新)7.1 推荐教材及阅读列表7.2 国内外药品生产技术最新研究动态8. 课件与教学辅助材料(持续更新)8.1 制作课件及教学视频8.2 提供药品生产相关的技术文章与案例分析十、教学评价9. 学生评价体系9.1 平时成绩评定标准9.2 实践操作考核评分准则9.3 期末考试内容及评分方法10. 教学反馈与改进10.1 学生反馈收集与分析10.2 教学效果评估与调整计划十一、教学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药品生产企业,让学生实地了解药品生产的全过程,增强学生对药品生产技术的认识。
课程简介?中药制药技术?是中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它不仅与本专业的各门根底课、专业根底课和其他专业课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与中药工业化生产和临床医疗密切相关,也是连接中医与中药的纽带,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局部。
本课程共计132学时,理论75学时,实验实训57学时。
该课程是在学习了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技术等课程根底上进行的,主要讲授中药的前处理如粉碎、筛析及混合、浸提技术;中药各类制剂的制备方法及质量要求等内容,在强调整剂型完整的同时,特别注重加强制剂的实用性应用,较多地关注各类剂型的特点及应用方法。
〔三〕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是为专业目标效劳的,也是将来为学生适应岗位要求效劳的。
课程设计的理念是以转变职业教育理念为切入点,以满足中药岗位群的任职需求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兼顾,校企合作,共同设计课程,“基于工作过程〞,针对行业生产特点,设计学习情境,实施“课堂与车间合一〞教学模式,以真实自动化工程为导向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等。
经过社会调研、校企合作,共同确定了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7个核心岗位。
针对中中药制剂员和中药质检员等岗位能力进行分析,重构了?中药制药技术?课程。
将中药制药技术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克服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脱节的弊端,实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
课程内容根据行业企业岗位需求进行选取,设计了①制药卫生;②中药前处理;③浸出制剂;④固体制剂;⑤液体制剂;⑥灭菌制剂;⑦外用制剂;⑧其他制剂及气雾剂;⑨新剂型新技术⑩制剂质量控制等10个模块。
?中药制药技术?课程按照课程级资源、模块级资源、积件级资源和碎片化资源等四个层级资源进行整理,其中课程级资源主要包括课程简介、课程标准、说课、授课方案、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考评方式与标准、学习指导、电子教材、实训指导书、试题等内容;模块级资源包括教学设计、学习指导、重点难点、考核评价等内容;碎片化资源包括学习指南、教学设计、电子教案、演示文稿、教学动画、微课、教学图片、习题与答案、教学案例、标准标准等内容,资源类型多样,数量丰富,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兴趣进行选择学习和组课,同时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视频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药制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一、课程信息二、课程教学设计1 课程教学目标设计〔1〕专业能力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从事中药制药的专业根底知识、根本方法,具备完成常用剂型的制备能力,具备根本的上岗能力。
〔2〕方法能力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热爱中药制药工作。
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3〕社会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并在学习和各种实践活动中,能分析和解决中药制药中的实际问题。
2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含学时分配及进度安排〕三、考核方式设计本课程的评价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做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与实践技能评价相结合,构建以知识、技能和素质为根底的职业能力评价考核体系。
总成绩以百分计。
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40%〕〔1〕理论知识考核:知识的认知程度,包括课堂问答、作业、阶段性闭卷、开卷、半开卷考核;〔占40%〕〔2〕实训考核:包括实训方案的制定〔讨论表现等〕、实训实施过程〔仪器标准使用等〕、实训结果实训报告等;〔占60%〕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60%〕〔1〕技能考核〔50%〕采用现场操作形式。
选取典型的操作工程,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程操作、数据处理和报告,同时注重操作过程的标准性和职业素质。
〔2〕理论考核〔50%〕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考核内容注重根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核,难易程度为:易30%、中等50%、难2021题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解释题、计算题。
评价途径包括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
四、教学条件与学习资源设计1.教学资源本课程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课程录像、视频、FLASH动画、电子教案、课件、检测标准、习题库等资源信息。
同时通过网上交流、QQ群、电子邮件等现代化交流技术,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多样化交流,同步或异步进行作业、答疑、讨论等教学活动。
配有教师和多媒体设备。
2.实训条件校内实训条件:本专业拥有中药药剂实验室、分析天平室、仿真实训室等,具有该课程教学和科研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能确保实践操作训练时学生能独立完成实训。
药物化学教案2021~2021学年第学期院〔部〕食品药品学院教研室药品技术教师潍坊职业学院维生素概述案首维生素概述教学设计维生素概述一、维生素的概念维生素,即维持生命之元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不可少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质。
二、维生素的特点维生素是维持人类机体正常代谢功能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物质,它不是构成人体组织的原料,也不是能量代谢调节。
由于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很少,须从食物中摄取;与体内微量元素不同,维生素都是有机化合物。
绝大多数维生素是酶的辅酶或是辅酶的组成局部,参与机体各种酶促反响。
因此,人类每天必需摄入一定的量,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生殖、劳动及长寿等生理功能。
维生素摄取量缺乏或过多都可能引起疾病,如缺乏维生素A,就会患干眼症、夜盲症等,缺乏维生素D,就会出现佝偻症或软骨化症等,缺乏维生素C,就会出现坏血病等。
所以,维生素既可以作为日常必需的营养物质,也是维生素缺乏所致疾病的治疗药物。
三、维生素的命名迄今为止,人类已发现的维生素达60余种,根据发现的先后,将其命名为维生素A、B、C、D、E等;假设根据它们的化学结构、视黄醇,维生素B1为盐酸硫胺,维生素B2为核黄素,维生素C为抗坏血酸等。
四、维生素的分类天然维生素最初是从一些食物中别离得到的,目前临床使用的维生素药物大都是化学合成及生物合成的代用品及衍生物。
由于维生素种类繁多,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各异,各维生素间又缺乏类缘关系,人们通常根据溶解性质将维生素分成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
〔一〕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的化学结构中通常含有一个较长的脂肪烃连,主要包括维生素A类、维生素D类、维生素E类、维生素K类,具有以下特点:〔1〕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及有机溶剂;〔2〕常与脂类共存,吸收与脂类相关;〔3〕不易排泄,摄入过多可造成积蓄,引起中毒;〔4〕主要储存于肝脏。
〔二〕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一般是指只溶于水而不溶于油脂的维生素,主要包括9种不同类型的维生素B以及维生素C,具有以下特点:〔1〕溶于水,易从尿中排出,一般无毒;〔2〕体内没有非功能性的储存形式;〔3〕较快出现缺乏病症。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课时教案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课时教案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课时教案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课时教案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课时教案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课时教案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课时教案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课时教案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课时教案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课时教案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课时教案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课时教案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课时教案。
药品生产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药品生产的基本流程和技术要求。
2. 掌握药品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如配方、生产、质量控制等。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药品生产概述药品的定义和分类药品生产的意义和重要性2. 药品生产流程配方设计原料采购和储存生产工艺和设备选择质量控制和检验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品生产的概述和流程。
2. 实践操作法:学生参与实际的生产操作,如配方设计、原料称量等。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药品生产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提供药品生产技术的教材或相关资料。
2. 实验设备:准备实验室或生产设备,供学生实际操作。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黑板等。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实际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和准确性。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分组讨论的积极性和提出的解决方案。
六、教学内容3. 药品生产设备常见的药品生产设备及其作用设备的选择和维护生产设备的清洗和消毒4. 药品质量控制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药品检验方法和仪器使用七、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展示药品生产设备和实验操作,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药品生产过程。
2. 案例分析法:提供药品质量控制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进行药品检验。
八、教学准备1. 教学视频或图片:准备药品生产设备和实验操作的视频或图片。
2. 案例材料:提供药品质量控制的案例材料。
3. 实验室安排:提前安排好实验室,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
1. 观察学生对药品生产设备的了解程度和操作技能。
2. 评估学生对药品质量控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实验室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准确性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十、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药品生产企业,深入了解药品生产的全过程。
中药行业工作中的中药药物生产与质量控制实验教案一、引言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在中药行业中,中药药物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中药行业工作中的中药药物生产与质量控制实验教案。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药药物生产的基本流程和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
三、实验内容1. 实验器材准备为了进行中药药物的生产与质量控制实验,需要准备以下实验器材:- 电子天平- 反应釜-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质量天平- 电子天平2. 实验步骤(1) 中药药物生产- 准备中药原料并进行质量鉴定。
使用质量天平测量中药原料的重量,并进行相关的理化性质测试。
- 进行制剂工艺研究,确定中药的炮制工艺和药品剂型。
- 进行中药的制剂操作,包括煎煮、浸泡、炮制等步骤。
- 对中成药进行质量控制,包括理化指标的检测和活性成分的含量分析。
(2) 中药药物质量控制- 使用HPLC分析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活性成分的含量。
- 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中药样品的吸光度,以评估其质量。
- 进行微生物学检测,检测中药样品中是否存在细菌或其他微生物污染。
- 进行理化指标的检测,包括溶解度、比重、外观、含水量等。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得到中药药物的生产和质量控制的实际操作经验,并对各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他们可以通过比较样品与标准的差异,评估中药药物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并提出改进方案。
五、实验总结中药行业工作中的中药药物生产与质量控制实验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药行业的工作流程和质量要求。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掌握中药药物的生产方法和质量控制技术,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对于培养优秀的中药行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六、参考文献1. 中国药典委员会. 中国药典(2015年版)[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2. 韩长颜. 中药药物质量控制方法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字数: 633字)。
教案(2008-2009 学年第二学期)
专业药学专业
科目药品生产技术1
班级2007级
任课教师
教研室领导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教案(首页)
备课笔记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教案(首页)
备课笔记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教案(首页)
备课笔记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教案(首页)
备课笔记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教案(首页)
备课笔记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教案(首页)
备课笔记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教案(首页)
备课笔记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教案(首页)
备课笔记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教案(首页)
备课笔记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教案(首页)
备课笔记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教案(首页)
备课笔记
•灌装、封口、上膜、塞胶塞、扎铝盖必须连续完成,严格控制洁净度;(录象演示)
•隔离膜位置要放端正,药液维持50度较好;
(四)输液的灭菌
目前国际上采用的灭菌方式有高压蒸汽灭菌和水浴式灭菌两种。
灭菌柜的形状通常为方形和圆筒形。
•输液从配制到灭菌以不超过4小时为好;
•一般预热20~30分钟,到温度为115度、压力为68.64Kpa 后灭菌30分钟;
•F0常用12分钟。
(五)输液的质量检查
•澄明度检查
•微粒检查
(每1ml中含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0粒,含25μm以上的不超过2粒)
•热源和无菌检查
•酸碱度和含量检查
自习部分:
自学“中药注射剂”,了解中药注射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输液在生产及使用中常出现的问题有哪些,采取哪些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教案(首页)
备课笔记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教案(首页)
备课笔记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教案(首页)
备课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