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发展概述(四)唐
- 格式:docx
- 大小:21.52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诗歌发展简史中国诗歌拥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诗歌。
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诗歌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风格的变迁。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概述中国诗歌发展的主要阶段和代表作品。
1. 古代诗歌时期(先秦至唐朝)古代诗歌时期是中国诗歌发展的起点,包括先秦时期、汉朝、魏晋南北朝和唐朝。
在这个时期,诗歌主要以古体诗为主,古体诗是以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为代表的。
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分别以五个字和七个字为一句,通过韵律和格律的规定,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在先秦时期,屈原的《离骚》被视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奠基之作,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在汉朝,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陈琳的《广陵散》等作品,展示了古代诗歌的高度艺术性和表达能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陆机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作品,以其自然和深情的表达方式,成为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杜甫、李白、王之涣、白居易等一大批诗人涌现出来,他们的作品以其雄浑豪放、婉约唯美的风格,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2. 宋诗时期宋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宋诗以其细腻、清新的风格而著称。
宋诗主要有两个流派:南宋的词和北宋的律诗。
南宋的词以其婉约、抒情的特点而闻名,代表作有苏轼的《水调歌头》和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北宋的律诗则以其严谨、工整的形式而著称,代表作有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
3. 元曲时期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一种形式,也是诗歌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元曲以其音乐性和舞蹈性的特点而受到广泛欢迎。
元曲主要包括杂剧、散曲和元曲三大类别。
杂剧是以对白为主,散曲是以歌唱为主,而元曲则是以诗歌为主。
元曲的代表作有郑光祖的《窦娥冤》和关汉卿的《汉宫秋》等。
4. 明清诗歌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诗歌发展的末期,这个时期的诗歌以其朴素、自然的特点而著称。
明代的诗人如杨基、杨慎、杨万里等,以其清新、朴素的诗风,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中国诗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发展和演变。
下面将为您介绍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重要阶段。
1. 古代诗歌(先秦时期至唐代)中国古代诗歌起源于先秦时期,最早的诗歌作品可以追溯到《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了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民间诗歌。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诗歌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学形式,尤其是在唐代。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王之涣等,他们的作品成为了中国诗歌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宋元词和诗(宋代至元代)宋代是中国词的黄金时期,词是一种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题的短诗体。
词在宋代达到了高峰,代表作家如苏轼、辛弃疾等,他们的作品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元代继承了宋代的词人传统,但也有所创新,以杨万里、郑光祖等为代表的元代词人注重自然描写和社会批判。
3. 明清诗词(明代至清代)明代的诗歌注重文人雅致和宫廷风格,代表作家有文徵明、于谦等。
清代的诗歌则更加注重现实生活和个人情感的表达,代表作家有袁枚、纳兰性德等。
明清时期的词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创作水平,代表作家有杨慎、纳兰性德等。
4. 近代诗歌(清末至民国时期)清末民初是中国现代诗歌的起点,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诗歌开始出现了现代主义的倾向。
代表诗人如鲁迅、郭沫若、徐志摩等,他们的作品探索了新的诗歌形式和主题,对中国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当代诗歌(1949年至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在新中国的建设过程中,诗人们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代表作家如毛泽东、艾青等。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诗歌迎来了多元化的发展,不仅有继续传承传统的作家,如北岛、余光中等,也有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的作家,如海子、杨炼等。
总体而言,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丰富多样,不断演变和创新。
从古代的诗经到现代的多元化创作,中国诗歌一直承载着诗人对社会、人生和情感的思考和表达,为中华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中国诗歌发展史概述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自古传承至今,而其历史发展也是十分丰富多彩的。
下文将概述中国诗歌的发展史,重点分析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以及对中国文学史的影响。
从先秦到汉朝,诗歌的发展主要处于古代诗歌阶段。
在这一阶段,诗歌还没有完全脱离音乐和歌唱的范畴,其主要体现了当时社会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优秀的诗人有屈原、左丘明、乘舆等人。
屈原的《离骚》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瑰宝,其意境深远,语言华丽。
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到来,诗歌进入了古代绝句阶段。
在这一时期,绝句开始成为诗歌的主体,诗人们更倾向于表达个人的心情和感受。
这时期的诗人有陶渊明、刘禹锡、王之涣等。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不仅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而且也充满人道主义思想,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唐代则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在这一时期,古体诗、近体诗和律诗成熟并存。
唐代的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诗人们不仅重视诗歌的表现形式,而且也充分表达社会和人民的声音。
这时期的优秀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
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将赴吴兴登乐游原》等作品被誉为中国诗歌的经典之作,其意境深远,语言华丽。
随着唐代的衰亡,宋代成为中国诗歌的新阶段。
其最大的变化就是开始注重诗歌的理论和技巧,特别是对词的研究。
在这一时期,诗人们对词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使得中国诗词创作的层次和技巧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这时期的优秀诗人有苏轼、辛弃疾、杨万里等人。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辛弃疾的《登飞来峰》等作品依旧受到人们的欣赏和喜爱。
明清时期则是中国诗歌发展的空白期。
在这一时期,整个国家的文化状况低迷,诗歌创作难以有所突破。
然而,在这段历史上,诗歌也经历了一些小型的变革。
例如,元曲的兴起,让诗歌与音乐相结合,而且在形式上更加短小精悍。
优秀的诗人有辛弃疾、杨基、查慎行等人。
辛弃疾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和查慎行的《天净沙·清明上河图》都是脍炙人口的代表作。
中国诗歌发展简史中国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形式。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简要介绍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
1.古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6世纪)古代中国诗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
最早的诗歌作品是《诗经》,是由当时的贵族精英创作的,记录了社会生活、政治事件和个人情感等方面的内容。
《诗经》被称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也奠定了中国诗歌的基本形式和风格。
在春秋战国时期,诗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繁荣的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如屈原、宋玉等。
他们的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表达社会现实和抒发对命运的思考为主题,形式上多以五言和七言诗为主。
2.唐宋诗歌的鼎盛时期(公元7世纪-公元13世纪)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期,被誉为“诗的盛世”。
唐代的诗人众多,有杜甫、李白、王维等一大批杰出的诗人。
他们的作品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题,形式上多以五言和七言诗为主。
他们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又一个高峰时期。
宋代的诗人注重细腻的表达和意境的构建,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风格。
代表性的诗人有苏轼、李清照等。
他们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描绘自然景色和反映社会现实为主题,形式上多以七言和九言诗为主。
3.现代诗歌的嬗变与创新(20世纪至今)20世纪以来,中国诗歌经历了一系列的嬗变和创新。
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现代诗歌开始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诗歌形式的突破。
代表性的诗人有徐志摩、胡适、艾青等。
1949年以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期,诗歌创作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然而,在这个时期,一些诗人仍然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如北岛、余光中等。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阶段。
诗人们在创作中更加关注个人的内心体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语言形式的探索。
唐诗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唐诗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唐朝的盛世时期,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唐诗的发展历程。
一、初唐时期(618年-713年)1.1 高宗时期的开创:唐初的诗歌以文人宫廷诗为主,表现了盛世的繁荣和文化的繁盛。
这一时期的诗歌以五言古体诗为主,形式简练,内容丰富。
1.2 王勃与杨炯的影响:王勃与杨炯是初唐时期的两位杰出诗人,他们的作品开创了新的诗歌风格,注重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对后来的唐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3 王之涣与杜牧的代表作品: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作品,展现了初唐时期诗人的豪放与感怀,成为了后人传诵的经典之作。
二、盛唐时期(713年-755年)2.1 杜甫与李白的崛起:盛唐时期,杜甫和李白被誉为“诗仙”,他们的作品充满了豪情壮志和社会关怀,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2 唐诗的艺术成熟:盛唐时期,唐诗的艺术达到了巅峰,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诗歌体裁,如长诗、小令、赋、曲等,创作技巧和表现手法更加成熟。
2.3 唐诗的题材拓展:盛唐时期,唐诗的题材不再局限于宫廷和政治,开始涉及社会民生、自然景观、个人情感等广泛领域,诗人们的创作思想更加开放。
三、中唐时期(755年-827年)3.1 安史之乱对唐诗的影响: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唐诗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许多诗人因此流亡或躲避战乱,创作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3.2 唐诗的政治色彩:中唐时期,由于政治动荡,一些诗人开始将个人的抒情与对社会政治的关切相结合,创作出一批具有政治色彩的作品。
3.3 唐诗的宗教意蕴:中唐时期,佛教与道教的影响逐渐增强,一些诗人开始创作具有宗教意蕴的作品,表达对信仰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思考。
四、晚唐时期(827年-907年)4.1 唐诗的衰落:晚唐时期,唐朝逐渐走向衰落,社会动荡不安,这对唐诗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许多诗人的创作活动受到限制。
中国诗歌发展史
中国诗歌发展史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上古时期:这个时期的诗歌以口头传承为主,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和原始宗教色彩。
代表作品如《诗经》中的《大雅》、《小雅》等。
2.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的诗歌以《诗经》为代表,主要形式为四言,内容多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生哲理。
同时,屈原等人也创作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3.汉代:汉乐府民歌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汉乐府民歌以五言为主,形式自由,语言朴素,表达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感。
4.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的诗歌以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为代表,风格清新自然,或雄浑豪放。
代表诗人有陶渊明、谢灵运等。
5.唐代:唐诗是中国诗歌的巅峰,代表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水平。
唐诗形式多样,题材广泛,风格各异,诗人辈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6.宋代:宋词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宋词以长短句为主,风格清新婉约,抒发了人们丰富的情感体验。
代表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7.元明清时期:这个时期的诗歌以戏曲和民歌为代表,形式自由多样,语言通俗易懂,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和情感。
代表作品如元曲《西厢记》、《牡丹亭》等。
以上是中国诗歌发展史的大致脉络,各个时期的诗歌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背景。
中国诗歌发展流变史概述
中国诗歌发展流变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古乐庙歌、风雅之辞、唐宋诗词等。
整个流变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古代诗歌:古代诗歌主要体现在古韵和音律上,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和仪式感。
屈原、陶渊明等人的作品代表了这个时期的诗歌。
2.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以诗词创作为中心,涌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
杜甫、白居易、李白、苏轼等人的作品影响深远,形成了唐诗和宋词的两大经典。
3.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的诗歌有着明显的变化,更加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如袁宏道、辛弃疾等人的作品,表现了对社会现实和个人遭遇的关注。
4. 近代诗歌:近代诗歌从庚子、辛亥革命时期开始,反映了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的浪潮。
郭沫若、徐志摩、胡适等人的作品体现了对自由民主和人道主义的追求。
5. 当代诗歌:20世纪后期以来,中国诗歌进入当代阶段,表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特点。
部分诗人以抒发内心情感为主,而另一部分诗人则回归传统诗歌形式,注重语言的游戏和图像的构建。
中国诗歌发展流变史表明,中国诗歌在不同时代和社会背景下
不断变革和发展,吸收了各种文化元素,并不断创新,为中国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数说中国唐诗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唐代(公元618年至90 7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
以下是关于唐诗的一些数字概述。
1.诗人数量:唐代涌现出大量著名的诗人,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可考的唐代诗人有数千人之多。
2.诗歌总量:唐代的诗歌创作非常丰富,流传至今的诗歌数量约为5万首左右。
3.诗体发展:唐诗的发展推动了古代诗歌形式的成熟,包括五言诗、七言诗、律诗、绝句、古体诗等多种体裁。
4.诗歌流派:唐代诗歌形成了多个流派,如初唐四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中唐韩孟诗派、晚唐李商隐、杜牧等。
5.文学成就:唐诗以其丰富的内容、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远的思想内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文化影响:唐诗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东亚国家的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传世经典:《唐诗三百首》是流传最广的唐诗选本,收录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8.诗人之最:唐代最著名的诗人包括李白、杜甫、王维、
白居易、李商隐等,他们的诗歌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9.诗歌主题:唐诗的主题涵盖了自然风光、历史事件、哲理思考、个人情感等多个方面,展现了唐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0.诗歌艺术:唐诗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对仗工整、韵律和谐、意境深远等方面,被认为是汉语诗歌的典范。
唐诗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想内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中国诗歌发展概述(四)唐(四)唐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各体诗歌全面成熟。
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诗才辈出,作品繁多,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诗坛上万紫千红,百花争艳。
留下了近五万首诗歌,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大约有五、六十人。
可以说是诗体完备,流派各异,名家辈出,成就卓著。
1. 初唐——准备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这四杰分别是:王勃(649--676)、杨炯(650--693)、卢照邻(637--689)、骆宾王(646--684)。
他们的诗虽然因袭了齐、梁风气,但诗歌题材在他们手中得以扩大,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开始初步定型。
此外还有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等。
唐代建国初的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性发展,柔靡纤弱,毫无生气。
“四杰”的出现开始转变了这种风气。
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情和壮烈的怀抱,拓宽了诗歌题材。
“四杰”之后,陈子昂(661--702)明确提出反对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感遇诗》38首即是他具有鲜明革新精神的代表之作。
“初唐四杰”和稍后的陈子昂,上承汉魏风骨,力扫齐梁宫体颓靡诗风,发出清新健康的歌唱,为唐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2. 盛唐——顶峰期到公元8世纪初,唐王朝出现了“开元盛世”,经济、文化发展到鼎盛。
诗歌创作领域也出现大批优秀诗人,写下内容异常丰富的诗歌,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
他们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在他们的笔下,无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古风歌行皆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洒》;杜甫的《三吏》、《三别》等等。
盛唐时期首先出现两大诗歌流派:一是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多摩山范水,抒写闲情逸致,风格清新自然;田园山水诗最有名的作者首推王维。
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习惯上又称他王右丞。
他受佛教思想影响,厌倦官僚生活,长期隐居于辋川别业,热爱自然,熟悉农村,诗写得恬静闲适,具有一种静态美。
二是在唐代的对外战争中,许多文人参与进去,对边塞和军旅生活有亲身体验,从戎而不投笔,写诗描绘苍凉的边塞风光,赞颂将士们的勇武精神,或诅咒战争带来的灾难,于是有了边塞诗派。
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
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思念家乡、立功求胜的心情,他的《从军行》、《出塞》历来被推为边塞诗的名作。
李颀的边塞诗数量不多,成就却很突出,《古意》一首、《古从军行》是他的代表作。
王之焕是年辈较老的边塞诗人,一首《凉州词》写尽了远征人思家的哀怨,另一首《登鹤雀楼》诗意高远,富于启示性。
接着李白、杜甫横空出世,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雄视古今的“双子星座”。
“诗仙”李白继承和发扬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歌颂祖国大好河山,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情奔放炽烈,风格豪放飘逸。
“诗圣”杜甫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现实主义精神,其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风貌,被誉为“诗史”,感情内在深沉,风格沉郁顿挫。
李、杜分别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成就而成为泽被百代、彪炳千秋的伟大诗人。
李白自觉地继承了屈原以来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加上他的天才和勤奋,创造出独特的李白风格。
他的诗歌,第一个特点是具有浓烈的激情。
他心地纯洁,胸怀开阔,憎爱分明,高兴时美酒清歌,仰天大笑;悲愤时要“捶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江夏赠韦南陵冰》),歌哭笑骂,无所避忌。
第二个特点是无比丰富的想象力。
诗思来如迅电,去如疾风,纵横变幻,大起大落,随着他抒情的需要,上下古今人物,天文地理知识,真实的历史,虚幻的神话随时来到他的笔下,注入诗句,为他服务。
第三个特点是常用夸张的语言抒发激情;如“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一风三日吹倒山”之类极度夸张的诗句,在他的诗中所在皆是。
唯其夸张,所以传神,极不准确的语言却极准确地表达了他的感情。
李、杜齐名,但他们的性格和诗风却很不相同。
李白像狂放不羁的骏马,杜甫像忍苦载重的犍牛,各具风范,各有价值。
杜甫诗风老成稳健,倾向现实主义。
他的全部诗作,一方面反映了一个诚实的知识分子一生的遭际,同时也是唐帝国由盛转衰那段历史的真实写照。
杜诗又被后人称为“诗史”,即本于此。
在成都杜甫草堂里挂着郭沫若写的一副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16个字是对杜诗很好的概括。
杜甫的诗歌体现了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的良心。
立身群众中,与百姓同忧乐,替人民呼号,为黎庶请命,在这方面他是中国知识分子永久的楷模。
他一生心血都用在写诗上,其诗具有坚实的内容,纯真的热情,深沉的激愤,凝重的格调,从这方面说他又是诗人学习的榜样。
他“读书破万卷”,善于学习和继承传统;“语不惊人死不休”,写诗态度严肃认真,无论古体诗和近体诗,都臻于妙境和化境。
所谓“诗圣”,就是诗歌领域的圣人,中国3000多年诗歌史上得此殊荣的只有杜甫一人。
3. 中唐——发展与成熟期安史之乱后,进人中唐时期,经过短期的过渡,唐诗呈现第二次繁荣。
中唐诗歌是盛唐诗歌的延续。
这时期的作品以表现社会动荡、人民痛苦为主流。
以白居易、元稹、王建为代表,倡导了一场新乐府运动。
他们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了《新乐府》、《秦中吟》等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并亲自参加领导“新乐府运动”,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的高潮,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是古代长篇歌行名篇,扣人心弦,传诵至今。
元稹(779--831)的主要作品是乐府古题19首和新乐府12首。
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来说,元诗都非常接近白居易的诗,语言通俗易懂是他们共同的特色,这是源于他们文学观点的一致。
张籍和王建虽无明确的文学主张,但他们以丰富的创作成为新乐府运动的中坚。
同情农民疾苦是张籍乐府诗的主题,以《野老歌》最为著名。
风格与上述几人十分相近的李绅诗作虽不多,但《悯农》诗二首却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读者。
与新乐府运动的元白诗派追求平易通俗不同,这一时期还另有一派诗人,这就是韩愈、孟郊、李贺等人。
韩孟诗派崇尚险怪,以散文手法作诗。
韩愈(768--824)是著名的散文家,他善以文入诗,把新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带入了诗坛,扩大了诗的表现领域,但同时也带来以文为诗,讲才学,追求险怪的风气。
孟郊(751--814)与贾岛(779--843)都以“苦吟”而著名,追求奇险,苦思锤炼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此外各具艺术个性的诗人还有刘禹锡、柳宗元等。
刘禹锡(772--842)是一位有意创作民歌的诗人,他的许多《竹枝词》描写真实,很受人们喜爱。
此外,他的律诗和绝句也很有名。
柳宗元(773--819)的诗如他的散文一样,多抒发个人的悲愤和抑郁。
他的山水诗情致婉转,描绘简洁,处处显示出他清峻高洁的个性,如《江雪》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中晚唐之交出现的“诗鬼”李贺(790--816),在诗歌的形象、意境、比喻上不走前人之路,拥有中唐独树一帜之风格,其诗冷艳深幽,恢奇诡谲,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开辟了奇崛幽峭、浓丽凄清的浪漫主义新天地。
《苏小小墓》、《梦天》等都是充分体现他的独特风格之作。
4. 晚唐晚唐之世,诗风趋于卑弱,感伤色彩较浓,代表诗人是杜牧、李商隐,有“小李杜”之誉。
杜牧(803--852)的诗以七言绝句见长,咏史怀古、抒情写景,无不清新俊逸,风姿绝代。
《江南春》、《山行》、《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是他的代表作,这些诗于清丽的辞采、鲜明的画面中见俊朗的才思。
李商隐(813--858)以爱情诗见长。
他的七律学杜甫,用典精巧,对偶工整,风格深情绵邈,绮丽婉曲,尤其是“无题”诗,更是意蕴隽永,兴寄深微,沉博绝丽,独擅胜场。
如《马嵬》就很有代表性;他的七言绝句也十分有功力,《夜雨寄北》、《嫦娥》等是其中的名作。
晚唐后期,出现了一批继承中唐新乐府精神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是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
他们的诗锋芒毕露,直指时弊。
唐帝国长时期的政治稳定,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取得空前繁荣,整个国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好形势,为诗歌写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唐代的科举考试重视诗赋,知识分子要中进士当官,就要会做诗,这也是对诗歌创作的促进。
就诗歌本身说,唐代的五、七言古诗和乐府歌行进一步成熟,讲求声调韵律的五、七言律诗和绝句最后形成,诗歌形式也百花齐放。
到盛唐时代,众多的诗人把诗歌创作推向高峰,壮阔的山河,优美的田园,繁华的都市,苍凉的边塞,惨烈的战争,都在诗歌中得到充分表现。
特别是李白的充满狂放激情、猛力抨击现实的浪漫主义诗篇和杜甫关注国家命运、悲悯民生疾苦的现实主义诗篇,代表了盛唐诗歌的最高成就。
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化中的一宗瑰宝。
清代康熙年间编辑的《全唐诗》收入2200多位作者的48900多首诗(佚失的不知其数)。
在不到300年的时间,留下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其中相当多的优秀诗篇,以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历代读者,代代相传,历久不衰。
词是配合燕乐演唱的新诗体,起源于民间,敦煌曲子词是现存最早的民间词。
中唐之后文人填词者渐多,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在作诗之余间或作词。
晚唐温庭筠是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作词的人,他确立了词体规范,开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鼻祖”。
五代时,西蜀和南唐成为词的创作中心,第一部文人词集《花间集》问世。
西蜀韦庄名列花间,词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以清丽疏朗见长。
南唐冯延巳注重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抒写个人生活感受,“开北宋一代风气”(王国维语)。
五代词人中成就最高的是南唐后主李煜,他以词写自己的人生际遇和真实性情,写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不事雕饰,缘情而行,语言朴素自然而又流转如珠,王国维评云:“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土大夫之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