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270.00 KB
- 文档页数:28
全唐诗的简介全唐诗的简介《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汪士、汪绎、俞梅、徐树本、车鼎晋、潘从律、查嗣等10人奉编校,“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1] 共计900卷,目录12卷。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奉旨刊刻《全唐诗》,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始编,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
全书架构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和清代季振宜《唐诗》的基础上,旁采残碑、断、史、杂书,遗补缺,巨细遗。
全书以〈帝王〉、〈后妃〉作品列首,〈乐章〉、〈乐府〉次之,又以年代为限﹐列出唐代诗人,附以作者小传。
接着是〈联句〉、〈逸句〉、〈名媛〉、〈僧〉、〈道士〉、〈仙〉、〈神〉、〈鬼〉、〈怪〉、〈梦〉、〈谐谑〉、〈判〉、〈歌〉、〈记〉、〈语〉、〈谚谜〉、〈谣〉、〈酒令〉、〈占辞〉、〈蒙求〉,最后为〈补遗〉、〈词缀〉。
中华书局编《全唐诗外编》,收集了日本人上毛河世宁(市河宽斋)的《全唐诗逸》3卷,王重民辑《补全唐诗》,收诗104首,孙望《全唐诗补逸》20卷、童养年《全唐诗续补遗》21卷等4种。
另外,刘师培有《全唐诗发微》,岑仲勉有《读全唐诗札记》。
张忱石编《全唐诗作者索引》。
编修过程安排编《全唐诗》的康熙全唐诗的编修过程是这样的: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圣祖玄烨即考虑编此书,至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他第五次南巡至苏州时,将主持修书的任务交给江宁织造曹寅,并将内府所藏季振宜《唐诗》一部发下,作为校刊底本。
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扬州开局修书,参加校刊编修的有赋闲江南的在籍翰林官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俞梅等十人。
至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
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计900卷,目录12卷。
编基础这部卷浩的大书,能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编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季振宜编《唐诗》和胡震亨编《唐音统签》的成果。
季振宜(1630—1674),字兮,号沧苇,扬州泰兴人,为清初著名藏书家,藏书之富,甲于江南。
《唐诗三百首》知识点归纳及中考链接
(附答案)
1. 《唐诗三百首》简介
- 《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收录了唐代诗人
们的佳作。
- 这些作品涵盖了各种题材,包括山水田园、爱情离别、社会
风俗等。
- 《唐诗三百首》以其深刻的意境、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
表现力而闻名于世。
2. 《唐诗三百首》常见题材
- 山水田园:描绘自然景色,如《登鹳雀楼》、《静夜思》等。
- 爱情离别:表达爱情之苦闷与离愁,如《长恨歌》、《相思》等。
- 社会风俗:反映唐代社会生活,如《观沧海》、《行宫》等。
- 儿童咏怀:描写儿童天真可爱,如《咏鹅》、《游园不值》等。
1. 以下哪首诗出自《唐诗三百首》?
A. 《望岳》
B. 《静夜思》
C. 《竹石》
D.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答案:B
2. 下面诗句是《唐诗三百首》中的哪首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A. 《古朗月行》
B. 《登鹳雀楼》
C. 《悯农》
D. 《早发白帝城》
答案:B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 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是什么?
答案:山和河流
2. 作者有何感悟?
答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追求进步、超越自我的意愿。
总结: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精选的唐代诗歌集,包含了丰富的题材和深刻的意境。
了解其中的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古代诗作。
参加相关的中考考试可以进一步检验我们对于《唐诗三百首》的了解程度。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期,宋代则是词的鼎盛时期。
唐诗宋词代表了中国文学的高峰,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被誉为“诗骨铮铮、词华流芳”。
唐诗是指唐代(618年-907年)时期创作的诗歌,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唐诗的特点是以五言、七言为主,诗歌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唐诗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之涣等。
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风格奔放豪放,情感真挚,具有超凡的艺术天赋。
杜甫则被誉为“诗史之王”,他的诗歌描绘了唐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和人民的苦难。
白居易的诗歌则以平易近人、清新自然、诙谐幽默的风格著称,他的《琵琶行》、《长恨歌》等诗篇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
宋词是指宋代(960年-1279年)时期创作的词歌,其特点是语言精练,意境深远,表现手法多样,包含了大量的社会生活、爱情、自然景观、历史典故等内容。
宋词的代表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欧阳修等。
苏轼被誉为“词中之龙”,他的词歌以多样的题材、丰富的表达手法、深邃的思想感情而著称。
李清照则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之一,她的词歌情感深沉,意境隽永,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辛弃疾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爱国词人之一,他的词歌中融入了对祖国的深情厚爱和对民族大义的忠诚。
欧阳修的词歌则以雄奇豪放、遒劲有力的风格著称,他的代表作品有《生查子》、《蝶恋花》等。
总的来说,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欣赏。
唐诗三百首一、什么是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精华,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之作。
它是一部由文学家杜牧于晚唐时期编选而成的诗集,收录了唐代各个时期的名篇佳作,共300首。
这些诗歌在形式、内容和艺术价值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唐诗三百首的历史背景2.1 唐诗的鼎盛时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文化时期之一,被誉为”唐人无才莫非诗”。
在这个时期,文人墨客们以诗歌为媒介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形成了一股独特的文化浪潮。
唐代的诗人以李白、杜甫、王之涣等为代表,他们的作品描绘了壮丽的山河、生活的苦乐和社会的动荡,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情感。
2.2 杜牧编选唐诗三百首在唐代之后的五代十国时期,文化沉寂,文人无法得到应有的赏识和机会。
而到了晚唐时期,文学艺术复兴,杜牧作为当时的重要文化人物,意识到唐代诗歌的重要性和独特价值,决心将唐代的优秀诗作进行整理,呈现给后世。
于是,他选出了从盛唐到中唐时期之间的优秀作品,编选成《唐诗三百首》。
这部诗集有着良好的编排,包括了宴会、怀古、山水、田园、爱情、离别等多个主题,表现了唐代社会各个方面的风貌。
杜牧借此编选,不仅是对唐代诗歌的珍视,也是对后世文人的鞭策和启迪。
三、唐诗三百首的特点3.1 小而精悍的艺术表达唐诗三百首的每一首诗篇都十分简短,篇幅通常只有四行,以及七言、五言等形式。
然而,尽管字数有限,诗人们却能以极高的艺术水平表达出深邃的思想和感情。
他们运用鲜明的意象、明快的节奏以及含蓄的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3.2 丰富的主题内容唐诗三百首涵盖了多样的主题内容,其中包括社会现实、人生哲理、山水田园、爱情离别等丰富的内容。
这些主题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诗人的思想感悟,使诗歌更具生活情趣和思想深度。
3.3 尊崇自然与回归现实唐代的诗人们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美,他们以大自然为背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他们通过描绘山河、描写花草树木等自然景观,引发人们对大自然的喜爱和欣赏。
《唐诗三百首》简介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是唐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为您介绍《唐诗三百首》的背景、特点以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一、背景介绍唐诗三百首是指唐代(618年-907年)时期创作的300首优秀诗歌作品的总称。
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与此同时,唐诗也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这300首诗歌作品中,既有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也有杜甫的壮丽抒怀,还有白居易的细腻婉约,涵盖了各种各样的主题和风格,展示了唐代诗歌的繁荣与多样性。
二、特点概述1. 文学质量高超:《唐诗三百首》所选的诗歌作品在文学价值上无可置疑,每一首作品都体现了诗人的才华和创作功力。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则描绘了壮丽的景色和壮丽的意境。
2. 体裁丰富多样:《唐诗三百首》中除了主要是以五言绝句为主的唐诗外,还包括了律诗、七言绝句等多种体裁。
这些不同的体裁展示了唐代诗歌的变化和创新,给读者带来了不同的审美体验。
3. 主题多元化:唐诗以其广泛的主题涵盖面而闻名。
从山水田园景色到政治社会时事,从爱情离别到哲理境界,无不成为了唐代诗人笔下的题材。
这些丰富多彩的主题使《唐诗三百首》在叙事与抒情上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4. 表现形式多样:唐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脱颖而出。
五言绝句以及其他形式的唐诗均倾向于精炼的语言风格,具有紧凑、优美的韵律。
这种精练的表达方式一方面展示了作者独特的才华,另一方面也便于读者理解和领会。
三、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唐诗三百首》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基石。
1. 文学借鉴:后世的文人学士们常常借鉴《唐诗三百首》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
他们通过学习和模仿唐代诗人,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文化传承:《唐诗三百首》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被广泛传播于世。
唐诗三百首简介早在唐代,流传的唐诗选本就已有了不少品种,宋元明清各代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和版本的唐诗选本。
清蘅塘退士依照以简去繁的原则,从中选取了脍炙人口的唐诗名篇,辑录而成《唐诗三百首》。
清代康熙年间编订的《全唐诗》,收录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常人难以全读;此后沈德潜以《全唐诗》为蓝本,编选《唐诗别裁》,收录诗一千九百二十八首,普通人也难以全读。
于是,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以《唐诗别裁》为蓝本,编选《唐诗三百首》收录诗三百一十首,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唐诗普及读本。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
他自幼家贫,性敏好学,寒冬腊月读书时,常握一木,谓木能生火可敌寒。
乾隆九年(1745)他考中顺天举人,授景山官学教习,出任上元县教谕。
乾隆十六年(1751)他得中进士,历任卢龙、大城知县。
后遭人谗陷罢官,平复后任山东邹平知县。
乾隆二十五年(1761)、二十七年(1763)两次主持乡试,推掖名士。
他为官清廉如水,爱民如子,又勤勉好学,书似欧阳询,诗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
乾隆二十八年春,孙洙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相互商榷,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
编选这本书是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
他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
既好又易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
《唐诗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编辑完成,书的题目有的说脱胎于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作诗也会吟”,有的说取自“诗三百”,说法各不相同。
《唐诗三百首》被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流传最广的诗词选集。
诗歌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诗经》产生后不久,南方的楚地又出现了“楚辞”这一新的诗体。
之后,楚辞逐渐向接近散文的赋体演变,魏汉诗坛上出现了另一种新的诗体———“乐府”,乐府民歌清新刚健,带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这对后世的“乐府古题”和唐代的“新乐府运动”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唐诗常识简介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段辉煌的历史时期,唐代诗人们创作了大量经典之作,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以下是唐诗常识的简介:
1. 唐诗始于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终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
这一时期被称为“盛唐”。
2. 唐诗分为“初唐”、“盛唐”和“晚唐”三个时期。
其中“盛唐”时期是唐诗的鼎盛时期,众多名家辈出,诗歌风格多样化。
3. 唐代诗人的创作主题广泛,包括山水田园、爱情、战争、政治、宗教等,其中以山水田园和爱情题材最为典型。
4. 唐诗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格律”、“押韵”和“意境”三个方面。
唐诗的格律严谨,押韵优美,形成了独特的音韵美;唐诗还注重表达情感和抒发感悟,创造出深刻的意境。
5. 唐诗的流传和影响非常广泛,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极大影响。
唐诗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诗的王国”。
以上是《唐诗常识简介》的内容。
了解唐诗,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欣赏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1 -。
唐诗五首课堂笔记
一、导入
唐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穿越千年,仍然被人们传颂不已。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五首唐诗,感受那时的文化气息,领略那时的诗意生活。
二、学习目标
1. 了解唐诗的基本特点。
2. 掌握五首唐诗的主题、意境和艺术手法。
3. 培养对唐诗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唐诗简介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的诗篇。
唐诗在形式上讲究平仄和韵律,注重意境的创造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唐诗以其内容广泛、风格多样、语言精练、意境深远而著称,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四、学习内容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2.《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3.《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4.《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5.《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五、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五首唐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难点:深入体会唐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培养对唐诗的鉴赏能力。
唐诗三百首简介“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的诗。
唐朝( 618年~ 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
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
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0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
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中秋节古诗大全选录,同时选诗主要以唐代为主,也兼顾到各个时期。
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
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中秋节古诗词栏目收录了关于中秋节的古诗,以及诗句的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
包括:禁中秋宿、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湘中秋怀迁客等经典诗词曲赏析。
中秋节古诗词栏目是您了解中秋节诗词的好帮手。
选录的三百首诗歌,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诗人地位等角度,多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评点。
注释主要引自全唐诗,兼采各家选本。
在这三百首诗中,有不少诗歌是传诵已久的名作,千百年来,为人们所反复吟诵。
中国文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就斐然。
特别是唐宋诗歌,宛如天上的群星,璀璨夺目。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定都长安,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即唐朝盛世。
同时,这也是一个诗的时代,以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为代表的伟大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源头。
在《诗经》三百零五篇作品中,最优秀的诗篇,如《离骚》、《九歌》、《天保》、《九章》、《周南》、《周颂》、《大雅》、《小雅》等,不仅是汉族文学的珍贵遗产,也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经典唐诗50首
摘要:
1.唐诗的发展与特点
2.经典唐诗50 首的选编背景
3.50 首经典唐诗的作者及作品简介
4.唐诗对后世的影响和价值
正文: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以其优美的诗句、丰富的意蕴和独特的韵味,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唐诗的发展,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代表性的诗人。
初唐时期,唐诗还带有南北朝的遗风,诗风较为华丽,注重形式美。
盛唐时期,是唐诗的黄金时期,诗风雄浑豪放,诗人们把诗歌艺术推向了高峰。
中唐时期,诗风开始由豪放转向婉约,注重表达个人情感。
晚唐时期,社会动荡,诗风也变得凄凉悲壮。
“经典唐诗50 首”的选编,旨在挑选出唐诗中最具代表性、艺术价值最高的作品,让读者能够在短时间内领略唐诗的魅力。
这50 首诗中,既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的作品,也有不少出自无名氏的佳作。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以豪放磊落的气概展示了诗人的个性,杜甫的《春望》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乱中的春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则以悠扬的诗句表达了离别之情。
这些诗歌,无论在题材、形式还是意蕴上,都体现了唐诗的精髓。
唐诗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它不仅影响了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的发展,还
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
时至今日,唐诗仍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值得我们反复品味。
总的来说,经典唐诗50 首是我们了解唐诗、领略唐诗魅力的重要途径。
中国古代文学:《唐诗三百首》简介中国古代文学:《唐诗三百首》简介读后感中国古代文学:《唐诗三百首》简介简介文学古代《唐诗三百首》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峰巅,是一代文学的标志。
清人彭定求等所编《全唐诗》共收集有唐一代2200余位诗人的48900多首诗歌。
唐诗的作家上有帝王将相、下有渔夫樵人、僧道伶工;唐代诗坛上不仅涌现了初唐四杰、陈此文来源于文秘昂、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孟郊、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等璀灿的群星,而且升起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两位光照千秋的诗坛巨星。
唐诗在诗体上日臻完善,以五七言为主,四言、杂言的古体诗、乐府诗乃至律诗、绝句无不具备,许多诗人对近体诗体制的掌握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唐代诗歌流派众多,风格多样。
著名诗派有山水田园派、边塞派、韩孟派、元白派等,风格上呈出雄浑、冲淡、纤禾农、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疏野、清奇、飘逸、旷达等多姿多态之景象,唐诗意象的选择、摄取极为广泛,举凡社会生活、人物内心世界无不涉及,真实记录了有唐一代的社会史实,表达了不同阶层人物的情感和愿望。
唐诗以其意象的组合、意境的开拓,创造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审美境界,取得了后人难以逾越的艺术成就。
唐诗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动态的流变过程。
明人高木秉的《唐诗品汇》把唐诗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是大体符合唐诗发展历程的。
从唐王朝建立到睿宗延和元年618712是初唐时期,这一段也可称作唐诗的徘徊时期。
本期诗歌大抵沿袭了齐梁余风,题材狭窄,格调纤弱。
到唐初四杰出,诗风始有所振起。
稍后陈此文来源于文秘昂力倡汉魏风骨,诗风为之一变;从玄宗开元元年到代宗永泰元年713一765为盛唐时代。
本期名家比肩接踵,诗歌创作如日中天,形成了令后人追慕不已的“盛唐气象”。
4年级唐诗300首大全
摘要:
一、前言
二、唐诗概述
三、四年级唐诗学习的重要性
四、300 首唐诗推荐及简介
1.山水田园诗
2.边塞诗
3.咏史诗
4.送别诗
5.写景诗
6.哲理诗
7.其他题材诗
五、学习方法和技巧
六、结语
正文:
【前言】
唐诗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之一。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唐诗不仅能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观念。
因此,本文将向大家推荐一份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的唐诗300 首大全,希望能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唐诗概述】
唐诗是继先秦诗歌、汉魏乐府之后的又一座高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唐诗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共有两千多位诗人,作品丰富多样。
【四年级唐诗学习的重要性】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对文学充满好奇和向往的阶段,此时引导他们学习唐诗,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
唐诗三百首简介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广为流传的唐诗选集,成书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全书共收录310首唐诗,来自77位诗人的创作。
此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
该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包含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及乐府等多种诗体。
在所有的诗作中,古体诗占三分之一,近体诗占三分之二。
尽管全书收录的诗作仅占全唐诗的一百六十分之一,但其中不乏唐诗的传世佳作。
书中收录了唐代各个阶层、各种身份的诗人的作品,如帝王、士大夫、僧人、歌女以及无名氏等,其中杜甫、王维、李白和李商隐的诗作分别被选中39首、29首、29首和24首,孟浩然、韦应物和杜牧等人的诗作也有被多篇选入。
《唐诗三百首》的影响力十分广泛,它对于研究和欣赏唐诗有着重大的价值。
无论是学者还是普通读者,都可以从这部诗集中领略到唐代诗人的风采和唐朝文化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