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
- 格式:pdf
- 大小:208.76 KB
- 文档页数:18
第一单元本单元包括两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版块。
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有描写小学生欢乐幸福的校园生活的《大青树下的小学》;有讲述自己用童心感受的自然和学校的《花的学校》;还有讲述孙中山小时候不懂就问的《不懂就要问》。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大意。
课题内容简说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表达了作者的自豪、赞美之情。
花的学校这首诗写的是当东风吹过,雷响雨降的时候,一群一群的花开始盛开,他们就像放假后的孩子们一样,在狂风大雨中游戏,他们扬起双臂朝着天空呼唤着妈妈,因为他们的家是在天上星星住的地方。
诗歌充分展示了作者大胆的想象力,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发现不懂的问题勇敢向先生请教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和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正确读写“服装、鲜艳、打扮、安静、荒野、碰触、灰雀、诚实”等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和重点词语。
2.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间的团结友爱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1.《大青树下的小学》……………………………………………………………… 2~3课时2.《花的学校》……………………………………………………………………… 2~3课时3*.《不懂就要问》……………………………………………………………………1~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4~5课时学习本组课文,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民族团结和大自然的神奇壮美。
课题:1 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时:第一课时
课题:2 金色的草地课时:第一课时
课题:爬天都峰课时:第一课时
课题:槐乡的孩子课时:第一课时
课题:灰雀课时:第一课时
课题:小摄影师课时:第一课时
课题:奇怪的大石头课时:第一课时
课题:我不能失信课时:第一课时
课题:9古诗两首课时:第一课时
课题:10 风筝课时:第一课时
课题:11 秋天的雨课时:第一课时
课题:11 秋天的雨课时:第二课时
课题:12 听听,秋的声音课时:第一课时
课题:13 花鈡课时:第一课时
课题:1 4蜜蜂课时:第一课时
课题:15 玩出了名堂课时:第一课时
课题:15 玩出了名堂课时:第一课时
课题:17 孔子拜师课时:第一课时
课题:18 盘古开天地课时:第一课时
课题:19 赵州桥课时:第一课时
课题: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时:第一课时
课题:23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时:第一课时。
[最新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整套导学案1、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教学目标1.认识“坝、傣”等。
会写“坪、坝”等12个字。
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二、预习学案1.请你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
2.请你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3.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请你用语言描述: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4.早晨的校园多美啊,你喜欢这时的校园吗?那么就把你的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吧。
第二、三自然段1.你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吗?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2.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理解“窗外十分安静”一句,体会正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所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
3.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
朗读有关句子。
4.同学们读得可真好,如果你能和民族小学的小朋友一起游戏,你想和他们一起玩什么?第四自然段11.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令人难以忘怀)2.在这所民族小学学习的同学们是什么感受?(自豪、骄傲)小结: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在学校、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四、课堂练习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pīngbàchuāndàibōwěnzhì怒暮燥雅昆播吻致2.这些生字宝宝脱了帽子你认识吗?(去掉拼音)小组开火车读。
3.这些生字宝宝回家了,你还能认出它吗?分组开火车读。
(课件演示,结合课文组词)凌晨蔷薇绽开欣然怒放暮色昙花干燥灼伤淡雅花蕾昆虫传播吻合花圃大致4.小组互动,“我说你找”,小组中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其他成员迅速在文中找出来。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大青树下的小学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美丽校园、小资料:、在()里填上合适的词语、摔跤、喜欢这些词句。
坛边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
__附送: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1新人教版这篇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国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这是一所充满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孩子们课上认真地读书、课下尽情地玩耍。
三年级是中学段的起始段,要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学习过渡,让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语文积累,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
这是三年级语文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教师要引领学生步入阅读课堂,指导他们阅读的方法。
1.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比如,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
2.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应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
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析句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由文本迁移到现实生活,能根据提示选择自己学校中的一个场景进行说话训练。
【过程与方法】1.用生词卡、图片等多种媒介和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导学案第1篇】详细介绍:教学目标:1.学会2个生字及2个部首“小字头、门字框”,理解“小小、弯弯、闪闪的、只”等词语。
2.朗读并背诵课文。
3.学习课文,初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与欣赏能力。
4.完成课后练习1、3。
A层: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能体会夜空的美景,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及背诵全文。
B层:完成教学目标1-4,能正确朗读课文,并且能流利的朗读及背诵全文。
C层:完成教学目标1-4,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不破句,不漏字,不加字地朗读与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同教学目标教学难点:1.为什么月儿象小船。
2.“只”在课文中的意思。
教具:生字卡片(6套),填空板(6套)投影片,磁带(《一闪一闪亮晶晶》《小小的船》)手电筒(6个)教时:1教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创设情景,引入新知:1.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6课(出示课题并齐读)小小的船的部分生字词语和带读字,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出示:1)只(手持字卡)见:这个字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整体认读音节)儿:这个字怎么读。
2)里:“里”字的第五笔是什么?(强调先横后竖)坐:你是怎么记住的?2.创情景:小朋友们的记性真是不错,上节课学的知识都牢牢记住了,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听一听,歌里唱的是什么?(指名C层回答)漫天都是小星星多美啊,你们想不想也上天去看看?好,老师带你们和小女孩一起上天去旅行。
二、整体感知课文1.请小朋友边听边看边想:小女孩乘着小小的船看见了什么?2.请小朋友在组内轻轻地把儿歌读一读,要求做到:1)将两个生字的读音读正确。
(读一读)(2号做组长)2)数一数有几句话,编上号码。
3)议一议:小小的船儿指什么?3.交流:1)出示“闪,尖”,请小老师指导读音。
(B层)闪:注意翘舌音,前鼻音。
尖:三拼音,介母是i连读词儿:闪闪的两头尖(齐读)2)指名小组读课文——A层评价,交流:小小的船儿指什么?(C层答)(月儿)3)儿歌有几句话?(C层答)请两个小朋友分句读(B层)想:每句话各说了什么?(A层)第一句话:月儿像小船。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第1-4单元复习课》学习任务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朗读词语,复习多音字,能够在具体语境中读准多音字的读音。
2.用钢笔或签字笔在田字格中书写词语,书写时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3.能够给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起一个有创意的名字。
4.读成语,发现成语的特点,能够仿照例子拓展积累更多类似的成语。
5.背诵关于“理”的谚语和“团结合作”的俗语,理解含义,并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恰当地运用。
6.看图想诗句,复习学过的三首古诗《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默写《山行》,学习古诗《所见》。
【课前学习任务】1.背诵关于“理”的谚语和关于“团结合作”的俗语。
2.背诵古诗《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字词将正确的读音填到相应的括号里。
挣:zhèng zhēng 挑:tiāo tiǎo1.小壁虎挣()扎了一会儿,最后,挣()断尾巴逃走了。
2.对于瘦弱的她来说,挑()起满满两大桶水是个巨大的挑()战。
学习任务二:书写认真拼读,准确书写。
学习任务三:名字创意我为喜欢的兴趣小组取的名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取这个名字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任务四:成语我还知道类似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任务五:谚语、俗语选择合适的谚语或俗语填空。
1.正所谓()。
通过辩论赛,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了电子产品的利与弊。
3*《不懂就要问》导学案第二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依次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三首》中的三首诗都与秋天有关.《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张秋生写的一篇优美散文,主要写一个孩子在一场秋风秋雨后见到落叶铺满水泥道时的美景。
《秋天的雨》把秋雨作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勾画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听听,秋的声音》一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本单元习作的主题是“写日记”,意在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语文园地共设有四个板块。
1.正确认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部分课文段落,默写古诗《山行》。
3.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4.能留心观察生活,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写出自己看到的景色。
5.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积累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6.学习使用钢笔,注意写钢笔字时要“横平竖直”。
7.在朗读、理解、背诵中,积累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8.学习写日记,能用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
重点1.正确认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部分课文段落,默写古诗《山行》。
3.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难点学习写日记,能用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古诗三首》3课时《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2课时《秋天的雨》2课时《听听,秋的声音》1课时习作:写日记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活动分析本单元习作要求写一个身边有特点的人,重点是要求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并能给习作拟一个恰当的题目.本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写作内容提示,呈现了一系列表现人物特点的词语,这些词语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活泼俏皮,富有生活气息.还利用问题设计来启发学生交流思考:看到这些词语会想起谁?为什么会想起他?从而引导学生思考还能想到哪些表现人物特点的词语,拓宽了学生思维;第二部分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人物来写,学生既可以通过一件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也可以通过人物的一系列行为来体写这个人。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导学案第1篇】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重点)2、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描写景物,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难点)【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课件出示:2、问题激趣:谁能用简单的语言说说图片上的内容?也可以发挥想象说说自己的和猜测。
(学生观察图片,自由发言。
)3、西沙群岛真美!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板书:富饶的西沙群岛)学生齐读课题。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4、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本文描述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1)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作者围绕“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这句话来写的。
)(板书:总起美丽富饶)2、“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样的句子叫什么句子?(1)小组讨论,交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方法指导:边读边想象画面①概念:中心句是指作者在文章中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说明自己的态度,抒发自己情感的句子。
②位置:中心句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是在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③运用:本文再第一自然段概括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文章的中心句,只要抓住这句话,就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
3、为什么说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让我们走进课文看一看。
4、再读课文,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的,把它圈出来。
(1)指名发言。
(2)教师评议并小结:课文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从海水、海底和海岛三方面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分述:海水海底海岛)三、品读释疑(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小组交流:本段共有几句话?各是什么意思?(第一自然段共有两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