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盛唐的社会景象
- 格式:ppt
- 大小:3.91 MB
- 文档页数:26
第3课盛唐的社会景象导学提纲一、经济的繁荣1.农业:积极兴修水利,改进工具,创制出和等新式农具,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唐朝的粮食生产,北方以、为主,冬小麦栽培日渐重要。
南方以为主。
、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得到很大发展。
2.手工业:唐代手工业分工细致,部门众多。
业和业最为重要。
二、开放的社会景象1.条件:开明的政治、发达的经济、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活跃的思想,促使盛唐社会形成开放的特征。
2.表现: 不但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开放的国际性大都会。
少数民族和外国人被统称为。
他们中有不少人在长安经商。
城内有拜火教、景教寺庙。
设在长安的唐朝最高学府,招有少数民族生员和外国留学生。
外国留学生可以参加唐朝的考试,担任官员。
在社会上和家庭中,妇女们显示出较大的主动性。
比之前朝后代,盛唐妇女的地位相对要高一些。
三、诗歌的繁荣1.原因:唐朝科举制的发展,读书人的增多带动了诗歌创作的繁荣。
2.代表:(1)山水诗人:和王维。
(2)边塞诗人:和岑参。
(3)“诗仙”:,深受道家思想影响,作诗无拘无束,出神入化。
他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诗人。
(4)“诗圣”:杜甫,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忧国忧民。
他的诗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历史,被称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随堂演练1.我国是茶的故乡,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2.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
下列工具由唐代农民改进而成的是A.铁农具B.水排C.耧车D.曲辕犁3.唐朝时发明的农具有①耧车②曲辕犁③翻车④筒车A.①③B.②③C.①②D.②④4.唐朝气象万千,博大开放,自信包容,形成这样的社会景象的原因是A.政治开明,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思想活跃B.大运河的开通,唐玄宗的个人努力C.妇女社会地位较高D.唐朝诗歌兴盛5.游走于这座古城,我仿佛回到了唐朝那个盛世时代,这里作为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展现着国际大都市的风范,舒展着开放豁达的胸怀。
东汉画像石牛耕图唐代曲辕犁示意图
1.观察图片,说说直辕犁与曲辕犁有什么不同?曲辕犁进步在什么地方?
三国脚踏翻车唐朝筒车
结合上面文字材料和图片,思考回答:筒车的用途是什么?它是怎样工作的?与翻车相比,使用的动力有什么变化?
盛唐时的胡姬酒肆唐朝长安人流行穿“胡服”来到长安的少数民族使者1.展开想象,假如你是一名长安市民,怎样安排一天的休闲生活?
唐代戴帷帽骑马的女俑唐朝女性服饰唐代妇女打马球说一说:唐代妇女的服饰和日常生活有哪些新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的社会景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课《盛唐的社会景象》。
本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的社会景象,包括、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
教材通过生动的叙述和丰富的插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唐朝的繁荣和开放。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唐朝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但学生对唐朝社会景象的细节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丰富他们的知识。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广泛,对历史故事和人物较为感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图片观察、文字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来深入理解唐朝的社会景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唐朝的、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特点,认识到唐朝的繁荣和开放。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字、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观察力、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唐朝社会的繁荣和开放,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对历史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的、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特点。
2.教学难点:唐朝社会景象的具体表现和背后的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图片观察、文字阅读、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
通过观察图片,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唐朝的社会景象;通过阅读文字,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唐朝的、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特点;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培养合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能够巩固知识,解决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唐朝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唐朝的社会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唐朝的、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特点,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唐朝社会景象的具体表现和背后的原因,教师参与并引导讨论。
4.教师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巩固知识。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的社会景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盛唐的社会景象》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唐朝盛世的社会状况。
内容主要包括:唐朝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教育发展,社会风气开放等。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学生感受唐朝盛世的氛围,从而理解唐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唐朝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对唐朝盛世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唐朝盛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盛世的社会景象,掌握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唐朝盛世的氛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盛世的社会景象。
2.教学难点:唐朝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具体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营造唐朝盛世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唐朝盛世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图片、音乐、视频等教学资源。
3.学具: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朝盛世的相关图片,如唐诗、绘画、建筑等,引导学生感受唐朝盛世的氛围。
同时,提问学生对唐朝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盛世的社会景象。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的关键信息,如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教育发展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唐朝盛世的特点。
例如:唐朝的政治稳定表现在哪些方面?唐朝的经济繁荣体现在哪些产业?唐朝的文化教育发展有哪些成就?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让学生进行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