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 三年级三数集体备课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41.20 KB
- 文档页数:14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曹清华参与研讨老师:熊芳、丘雄英、李改第一单元时、分、秒总课时4课时单元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知识点包括:秒的认识、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计算经过的时间等。
二、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2、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估计意识,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习惯。
三、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是在认识了时、分这两个时间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了解1分=60秒,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时、分、秒这三个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再认识计量工具;接着,体验时间的长短,建立时间观念并掌握一定的估计方法;最后,解决与时间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包括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及计算经过时间和到达时刻或出发时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的长短进行度量。
2、教学难点:解决与时间有关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建议:1、关注学生认识需求,切实开展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2、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直观教具的作用,突破难点。
3、注意课内外结合,适当挖掘和拓展教材资源。
六、单元课时安排:(共4课时)1、秒的认识———————————— 1课时2、时、分、秒之间的进率————————————1课时3、计算经过的时间————————————1课时4、练习课————————————1课时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1 主备老师:曹清华参与研讨老师:熊芳、丘雄英、李改课题秒的认识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习惯。
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一、课堂要点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使学生能够:1. 认识数字7、8、9;2. 会念、会写数字7、8、9;3. 能说出7、8、9中的任意一个数比另外两个数大或小。
2. 教学重点1. 能够正确念、写数字7、8、9;2. 了解7、8、9的大小关系。
3. 教学难点能说出7、8、9中的任意一个数比另外两个数大或小。
二、课堂教学1. 导入新知识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入新知识,例如“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数字?”“数字7、8、9长什么样?”“我们今天的课程是关于这三个数字的。
”2. 新知识展示通过数字卡片、数线等教具展示数字7、8、9的读音、书写、大小比较等内容,让学生感性认知。
3. 合作探究教师分小组,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探究7、8、9的大小关系,并将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加深对数字大小关系的理解。
4. 拓展运用老师出示“比较两个数字大小”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运算练。
三、板书设计1. 数字7、8、9的书写;2. 数字7、8、9的大小比较。
四、课后作业1. 回家后找出自己环境中的数字7、8、9,写下来;2. 完成《进一步探究》的练。
五、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教学,学生们对数字7、8、9的认知更加清晰了,学生们也更加熟练地念写数字7、8、9,并能正确说出数字7、8、9中的任意一个数比另外两个数大或小。
在合作探究环节中,学生们积极参与,互相交流,使得思路更加开阔,想法更加丰富。
不足之处是某些孩子对数字大小的概念还没有完全掌握,需要下一步继续加强巩固和复习。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通用20篇)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单元分析和课时备课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利用旧知,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能根据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正确、灵活地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法则,会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引入:热身小游戏。
二、复习旧知: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想一想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35+34=48+29=。
230+540=360+240=。
三、新课导入: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湿地吗?(学生自由回答)那么今天徐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领略一下湿地的美。
(出示湿地图片)。
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动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吧!(课件出示四种野生动物)。
2、下面是关于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有用的数学问题吗?(课件出示:第36页表格)学生自由回答。
四、新课教学。
1、教学例1。
师: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该怎样计算呢?生:就是把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的种数相加:271+122=。
师:这两个数有点大,而且不是整十整百数,不容易口算,那我们该怎么办呢?生:用竖式计算。
师:想一想竖式应该怎样写呢?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师: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与之前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吗?生: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教学例2。
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算式:271+31=。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
指名学生展示竖式的计算方法,重点说清楚十位上3+7=10,只要在十位下面写0,同时向百位进1.师:想一想,271+903=?该怎样计算呢?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并说一说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当百位上相加满十,不知道怎么办了?想:十位上相加满十,向百位上进一;那么百位上相加满十,就要向千位上进一。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我校三年级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三年级数学集体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经验交流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优化教学设计。
2.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3. 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4.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确定课题: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为“分数的初步认识”。
(2)分工合作: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负责备课的一部分内容。
(3)讨论交流:各位教师就备课内容进行讨论,分享教学经验,提出改进意见。
2. 教学研讨(1)说课:各位教师就自己负责的备课内容进行说课,阐述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
(2)评课:其他教师对说课内容进行点评,提出优点和不足,共同探讨改进措施。
3. 经验交流(1)优秀教学案例分享:邀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案例,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2)教师成长感悟:邀请部分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成长感悟,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
四、活动过程1. 集体备课(1)确定课题:各位教师共同讨论,确定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为“分数的初步认识”。
(2)分工合作:根据各位教师的教学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将备课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认识分数、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应用题、分数的意义。
(3)讨论交流:各位教师就备课内容进行讨论,分享教学经验,提出改进意见。
如: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等。
2. 教学研讨(1)说课:各位教师就自己负责的备课内容进行说课,阐述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
(2)评课:其他教师对说课内容进行点评,提出优点和不足,共同探讨改进措施。
如: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
3. 经验交流(1)优秀教学案例分享:邀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案例,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认识分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能够将整数转化为分数,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数比较。
1.2 教学内容分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整数与分数的关系分数的比较1.3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具,如实物、图片等,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对分数的理解。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利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一个物品的一部分。
1.4.2 新课导入介绍分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解释整数与分数的关系。
1.4.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如何将整数转化为分数,并进行分数的比较。
1.4.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互相交流和分享对分数的理解。
1.4.5 总结与作业布置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第二章:分数的加减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能够正确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2 教学内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步骤2.3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利用数学工具,如计算器,帮助学生进行分数的运算。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4.2 新课导入介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解释运算步骤。
2.4.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如何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4.4 实际操作学生利用数学工具,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4.5 总结与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第三章:分数的乘除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分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则。
能够正确进行分数的乘除法运算。
3.2 教学内容分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则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步骤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则。
利用数学工具,如计算器,帮助学生进行分数的运算。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万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万以内的加减法运算2.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万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解决问题的策略。
2.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的加法,那么两位数加两位数,如果相加的结果大于等于10,我们应该怎么办呢?2.探索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例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尝试解决例题,教师巡回指导。
3.练习巩固(1)课堂练习:教材P25第1、2题。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关键是要掌握好进位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回家后,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二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的减法,那么两位数减两位数,如果相减的结果小于10,我们应该怎么办呢?2.探索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例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尝试解决例题,教师巡回指导。
3.练习巩固(1)课堂练习:教材P27第1、2题。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关键是要掌握好退位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回家后,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三课时:解决实际问题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的加减法,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呢?2.探索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实际问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练习巩固(1)课堂练习:教材P29第1、2题。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运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注意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检查结果。
下面请大家回家后,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8篇)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结合电影院的座位问题,经受自主探究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3.在自主探究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难点:在自主探究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念。
课前预备:把电影院的2个问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师生谈话由学生最近看过什么电影,在哪个电影院看的,电影院每排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引出电影院座位问题。
师:同学们,教师知道你们都喜爱看电影,哪个同学说一说你最近看过什么电影?是在哪个电影院看的?请几个同学介绍。
师:谁认真观看过,你去的电影院每排大约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生发言,教师对留意观看电影院座位的学生赐予表扬。
师:同学真不错,到电影院不光是看电影,还特殊留意观看电影院的座位状况。
今日我们就来解决一个电影院的座位问题。
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
2.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让学生读题,了解其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题,说说从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说电影院原来的座位状况和问题。
二、解决问题1.提出问题(1),师生共同列出算式,鼓舞学生自主计算。
师: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呢?学生说,教师板书:36×30=师:36×30,这个算式你们都会计算,用自己的方法试着算一算吧!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察,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2.沟通学生共性化的计算方法,鼓舞学生大胆介绍自己的想法和计算过程。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计算的?学生可能会有以下方法(1)先算10排共有多少个座位。
36×10=360(个)360×3=1080(个)(2)把30看成3个十,36乘3个十等于108个十,也就是1080。
三年级数学《认识千米》集体备课教案
通西教学协作区五接小学主备人:张小燕执教日期:月日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集体备课教案通西教学协作区五接小学主备人:张小燕执教日期:3月8日
三年级数学《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集体备课教案通西教学协作区五接小学主备人:陆倩颖执教日期:月日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集体备课教案
通西教学协作区五接小学主备人:张小燕执教日期:月日
三年级数学《认识面积》集体备课教案
通西教学协作区五接小学主备人:陆倩颖执教日期: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