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政司概述
- 格式:pdf
- 大小:665.39 KB
- 文档页数:4
港澳台地区司法制度简介根据基本法和香港有关法律的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司法机关主要由行使审判职能的各级法院和行使检控职能的以律政司为代表的其他机关构成。
1、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院组织体系(1) 基层法院组织,由区域法院、裁判署法庭和其他专门法庭组成。
(2) 高等法院。
高等法院设上诉法庭和原诉法庭。
(3) 终审法院。
区域法院原称地方法院,全港按地区设4所,管辖一定范围的民、刑案件。
裁判署法庭原称裁判司署,全港设9所,是初级刑事法院,一切刑事案件都必须先经此法庭受理,作初级审讯。
高级法院原称"最高法院",设上诉法庭和原诉法庭,对民事、刑事案件行使审判权。
终审法院行使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终审权,是特别行政区最高审级,即香港的诉讼案件以终审法院的判决和裁定为最终的判决和裁定。
2、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检察机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63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律政司主管刑事检察工作,不受任何干涉。
"可见,律政司是香港的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
律政司原称律政司或律政署,是香港最大的法律机构,是一个地位特殊,角色复杂而多样化的法律部门。
其职权涉及到立法、司法行政、检控、民事代理、法律政策制定与改革以及律师等多项职能。
从其性质和任务来看,近似于美国的司法部。
律政司作为检察机关,除了要全权负责香港刑事案件的检控之外,在所有起诉政府的民事诉讼(含行政诉讼)中均以被告身份参与诉讼,在法庭上代表政府。
作为公众利益的维护者,它可以申请司法审查,以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它还可代表公众利益出庭参与审理涉及重大公益的案件。
它还将涉嫌藐视法庭的情况告知法庭,协助法庭工作。
律政司长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的法律顾问。
总之,律政司除无审判权之外,几乎肩负所有重要的法律事宜。
(二) 澳门特别行政区司法制度简介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
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享有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这是对澳门特别行政区司法制度的原则性规定。
【从寒战浅谈香港政治法律体系】●相信我,没有剧透●相信最近不少港产片影迷都是奔着《寒战2》进影院我已不例外,作为寒战系列的忠实影迷,对第一部的研究不下十遍很多人都以为寒战是警匪枪战大片,但其实是一部香港警察宫廷大戏正如第一部李文彬(梁家辉)说:警察最大的公敌从来都是自己人而且寒战的原名为COLD WAR ,即“冷战”指无硝烟的战争最近网络上已有不少关于寒战在剧情和构思上的影评,我在这方面也不展开过多的阐述这次主要是想结合自己在香港相关部门工作的一些经验和对电影作品的小小浅显的研究,从电影情节中向大家浅谈香港的政治法律体系。
●●●作为一名从事研究社会学科出身的公职人员,习惯性地先向大家谈谈香港的社会背景(包括政治背景、法律背景等)。
在寒战1中,大家是否还记得保安局局长陆明华(刘德华)在记者面前说过:香港是践行普通法的先进城市。
那么什么是普通法,跟基本法又是不是同一回事呢?简单来讲:普通法(common law),即习惯法,最早是指英国12世纪左右开始形成的一种以判例形式出现的适用于全国的法律。
目前世界上通行的法律体系主要有普通法体系和大陆法(civil code)体系两种。
中国(大陆)、法国、德国等国实行的是大陆法体系,而英美等国则属于普通法体系。
普通法体系与大陆法体系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作为案例法,普通法是以案例为判决依据的;而作为成文法的大陆法系,则是以法律条文为判决依据。
由于案例法(即普通法)是自下而上的,由陪审团做出最终裁决,因此一旦出现新的法律问题,经过判决以后,后人就可以以这个案例为依据。
最浅显易懂的说法就是,中国大陆的司法体制没有陪审员制度,而香港的有。
说到陪审员制度,可以推荐大家看一下电影《十二公民》。
基本法(Basic Law)则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
它的含义与宪法实际上相同,所以在港澳地区也有人称基本法为小宪法。
所以大家现在知道为什么那么多英美电影和香港电视剧里面的法官都会对陪审团大概说这么一番话:我有义务要提醒各位陪审员,你们每位的决定都会影响今后的判决。
司法考试宪法学国家结构形式重点提炼在司法考试的宪法学一科中,国家结构形式是比较容易出题的一个点。
这个知识点虽然说内容简单,但是如果不做准确记忆,得分率还是不高的。
以下就是国家结构形式这个知识点要掌握的重点内容:一、国家结构形式概述(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和种类1、单一制2、联邦制(二)决定国家结构形式的要素最主要并起决定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其他因素主要包括民族因素和历史因素。
二、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一)中国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1、历史原因;具有长期实行单一制的历史传统。
2、民族原因:大杂居、小杂居的民族分布以及融合的民族关系。
(二)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决民族问题。
2、实行特别行政区制度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三、行政区划有权机关权限全国人大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国务院批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的建置和区域划分决定乡、民族乡、镇的建置和区域划分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审批县、市、市辖区部分行政区域界限的变更司法考试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重点内容在司法考试宪法学的考查范围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个传统考点,需要考生关注的考点如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一)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
民族乡不是民族自治地方。
(二)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不包括民族自治地方的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
(三)自治机关任职人员的民族特色1、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中,应当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
2、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的正职领导必须由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一)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1、有权根据本民族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香港的法律制度概述一、序言二、法系(一)普通法系[system of common law;common-law system]1、普通法系2、普通法(common law)(1)普通法的定义(2)普通法的特点3、衡平法(Equity)(1)衡平法的定义本科04年7月名词解释,专科05年7月、06年1月、07年1月名词解释衡平法:由英国原来的衡平法法院的大法官在处理专门的申诉案件时,为避免过分重视令状和程序方面的技术性问题,而集中考虑案情的理据得失,由此而发展出的有别于普通法的法律规范。
(2)衡平法的特点本科06年7月判断题衡平法作为普通法的补充,虽然已撤销了衡平法法院,但衡平法的许多原则,却被保留了下来,时至今日,英美法系国家仍在沿用。
(√)(3)衡平法与普通法的区别(二)大陆法系[continental law system;continental legal system;civil law system](三)社会主义法系[family of socialist laws;system of socialist laws]三、法律渊源[source of law](一)来自香港外的法律渊源1、《英皇制诰》(Letters Patent)和《皇室训令》(Royal Instructions)本科04年7月、05年7月、06年1月、07年1月判断题,专科05年7月、06年7月、07年7月判断题1997年7月1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取代了《英皇制诰》和《皇室训令》,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法性法律。
(√)2、英国国会法例专科05年7月、06年7月、07年7月填空题自1985年起,港英政府通过的工程,最后决定采用保留150多条英国国会法例,并以的形式重新制定。
3、全国人大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二)来自香港本地的法律渊源1、成文法 (legislation)专科05年7月、07年7月填空题成文法是指由立法机关经法定程序制定出来的法律。
第1篇一、引言特别行政区(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简称SAR)是指在一个国家内部,根据宪法或基本法设立具有高度自治权的行政区域。
特别行政区法律规定是指在特别行政区范围内,依据宪法或基本法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旨在保障特别行政区的长期繁荣稳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本文将从特别行政区法律制度的起源、特点、主要内容以及法律适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特别行政区法律制度的起源特别行政区法律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
当时,面对香港、澳门等地区的历史遗留问题,中国政府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提下,采取“一国两制”的方针,设立了特别行政区。
这一方针的核心是保持香港、澳门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同时享有高度自治权。
在此基础上,特别行政区法律制度应运而生。
三、特别行政区法律制度的特点1. 依法治区:特别行政区法律制度以宪法或基本法为依据,依法治区,保障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
2. 独立立法:特别行政区享有独立的立法权,可以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
3. 独立司法:特别行政区设立独立的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4. 高度自治:特别行政区在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享有高度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等。
5. 民主制度:特别行政区实行民主制度,保障居民的民主权利和自由。
四、特别行政区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1. 宪法或基本法:宪法或基本法是特别行政区法律制度的基石,规定了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行政管理、立法、司法、外交、国防等基本制度。
2. 立法法:立法法规定了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的组织、职权、立法程序等。
3.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特别行政区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具有普遍约束力。
4. 司法法规:司法法规是特别行政区司法机关在司法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5. 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根据宪法或基本法制定的具有地方性特点的规范性文件。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一、公共政策的概述(一)公共政策的涵义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当局(党和政府)在选择、综合、分配和实施社会公共利益的过程中,根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和任务,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或满足公众需求而制定和发布的行为准则或指南,规范和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的行为。
这一定义强调了四点:(1)公共政策是党和政府的政策,是党和政府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一种政治措施或政治工具;(2)公共政策是党和政府规范和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为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3)公共政策的核心是解决社会利益分配问题。
一切公共政策最终都体现在对社会利益关系的处理上。
因此,公共政策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者。
(4)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的分配,服从于政府的整体目标需要,服从于政府对利益的追求,如社会稳定、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等。
(二)公共政策的类型元政策:指在政策过程中,规范和指导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价行为的规范或指南。
总政策:是指政策体系中处于统帅地位的、对一个国家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全局产生决定性作用的政策。
也常常被人们称为\战略决策\。
基本方针:指执政党和政府为维护和协调关系国家全局和整体利益的基本方针、任务和行动纲领,为社会某一领域和方面的发展而制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和行动纲领。
具体政策:一般是指中下层公共管理部门在特定时期、特定范围,为解决特定问题所规定的行动目标、任务和准则。
(三)公共政策的功能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
2.协调功能:公共政策对公众行为和社会发展具有调节、调适功能。
3.控制功能:政府运用公共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种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与控制。
4.分配功能:政府的公共政策具有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功能。
1能够从公共政策中受益的社会公众通常包括以下几类:(1)符合政府主观偏好的公众。
(2)能够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公众。
(3)社会上的大多数公众。
5.推动功能:政府的公共政策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20
21
律政司司長的角色
律
政司司長是律政司的首長,職責繁重,既是行政長官、政府、政府各決策局、
部門及機構的首席法律顧問,也是行政會議成
員。
檢控刑事罪行與否,完全由律政司司長決定,律政司司長在這方面的工作完全獨立,不受任何干涉。
在所有控告政府的民事訴訟中,律政司司長以被告人身分與訟,並在法庭上代表政府及公眾利益。
律政司司長有責任維護更廣義的公眾利益,他可申請司法覆核,以強制執行公法方面的權利,也有權介入涉及重大公眾利益的案件。
在審裁研訊中,他代表公眾利益而以律師身分提供法律意見。
律政司司長也是慈善事務的守護人,在所有為使慈善信託或公眾信託得以執行而進行的訴訟中,律政司司長必須為與訟一方。
此外,為一般公眾利益,律政司司長有責任作為“法庭之友”(協助法庭解決問題的人),其中最重要的事例是把涉嫌藐視法庭的個
案通知法院。
在眾多其他職能之中,律政司司長擔任法律改革委員會主席,以及撲滅罪行委員會副主席。
他亦是政務司司長領導的政策委員會的成員,以及司法人員推薦委員會和廉政公署審查貪污舉報諮詢委員會的成員。
律政司司長辦公室
律政司司長辦公室就律政司司長的各項職務提供法律和行政輔助。
辦公室的主要職能包括協助律政司司長處理行政會議和立法會事宜,不論是關於法例的推動,抑或是回答立法會議員的提問。
辦公室人員須確保律政司司長對各項有關問題掌握充分資料,並協助司長分析這些問題,擬備演詞和答覆。
新聞和公共關係
律政司一向致力促進市民大眾對香港法律制度的認識。
為此,律政司司長辦公室轄下的公共關係及新聞組,負責發送新聞稿件、舉行記者招待會,以及透過安排律師接受傳媒訪問和出席電視或電台的公共事務節目,向市民及傳媒發布有關律政司工作的資料。
該組也安排司內律師就各項法律問題在報章發表文章。
此外,該組又負責統籌教育刊物及其他有關資訊的編製工作,介紹香港的法律制度和加強市民對法治的支持。
法律科別
律政司有五個不同的法律科別,司內法律專業人員獲調配在其中一科工作。
五個科別計為民事法律科、國際法律科、法律草擬科、法律政策科和刑事檢控科。
由律政司政務專員主管的
律政司司長會見傳媒闡釋本司的新措施。
22
政務及發展科,則負責向這些科別提供一般 輔助。
每個法律科別均由一位律政專員掌管,律政專員除領導所屬科別的工作外,也協助律政司司長處理部門的整體管理工作。
各律政專員分別是民事法律專員(掌管民事法律科)、國際法律專員(掌管國際法律科)、法律草擬專員(掌管法律草擬科)、法律政策專員(掌管法律政策科)和刑事檢控專員(掌管刑事檢控科)。
各法律科別雖然各司其職,但很多問題都需要由多個科別或由科內多個專家組別合力解決。
遇上這種情況,有關組別的律師會共同努力,確保所服務的政府部門或決策局得到周全而且
能完全切合他們所需的法律意見。
律政司司長及各科別主管。
前排左起:民事法律專員賴應虒;律政司司長黃仁龍資深大律師;法律政策專員溫法德。
後排左起:刑事檢控專員
麥偉德資深大律師;法律草擬專員文偉彥;國際法律專員陸少冰;及律政司政務專員何淑兒。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