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传染与免疫
- 格式:ppt
- 大小:4.60 MB
- 文档页数:83
第九章传染与免疫一、名词解释补体:存在于正常人体或高等动物血清中的一组非特异性血清中的一组非特异性血清蛋白。
不完全抗原(半抗原):缺乏免疫原性而有免疫反应性的抗原物质。
完全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抗原。
传染:又称感染或侵染,指外源或内源性病原体在突破其宿主的三道防线(机械屏障、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后,在宿主的特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产生特殊酶和毒素,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性反应的过程。
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保护性功能,在正常条件下,它对机体有利,在异常条件下,也可损害机体。
非特异免疫:凡在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属于先天既有,相对稳定,无特殊针对性的对付病原体的天然抵抗能力。
抗体:是高等动物体在抗原物质的刺激下,由浆细胞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在体内外发生特异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抗原:是一类能诱惑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抗体或T淋巴细胞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大分子物质。
抗原决定簇(抗原表位):位于抗原表面可决定抗原性的特异性的特定化学基团,亦即指构成抗原的免疫原性所必需的最少亚单位数。
抗原结合价:凡能与抗体相结合的抗原决定簇的总数。
类毒素:若用0.3%~0.4%甲醛溶液对外毒素进行脱毒处理,可获得失去毒性但仍保留其原有免疫原性(抗原性)的生物品。
免疫反应性:反应原性,指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发生特异反应的特性。
免疫应答:一类发生在活生物体内的特异性免疫的系列反应过程。
免疫原性:又称抗原性,指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能力的特性。
内毒素:是G-细菌细胞壁外层的组分之一,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外毒素:一般都是抗原性很强的蛋白质。
侵袭力:病原体所具有的突破宿主繁防御功能,并在其中进行生长繁殖和实现蔓延扩散的能力。
毒力:又称致病力,表示病原体致病能力的强弱。
特异性免疫:也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指机体接受抗原性物质刺激后产生的免疫。
体液免疫:指机体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进行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由它合成抗体并释放到体液中以发挥其免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