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练习:课时作业8兰亭集序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16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8课《兰亭集序》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群贤毕.至(全) 茂林修.竹(修整)B.畅叙幽.情(幽深内藏) 人之相与..(交好)C.感慨系.之(附着) 修短随化.(变化)D.喻.之于怀(比喻) 其致.一也(情趣)2.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或取诸.怀抱A.亮身率诸.军攻祁山B.投诸.渤海之尾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D.告诸.往而知来者3.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引以.为流觞曲水②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③犹不能不以.之兴怀④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4.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岂不痛哉②死生亦大矣③当其欣于所遇④则与斗卮酒A.①感叹句②感叹句③宾语前置句④陈述句B.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C .①反问句 ②判断句③陈述句 ④宾语前置句D .①感叹句 ②反问句③介宾结构后置 ④省略句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束地生活。
B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
C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译文:原先所得到的欢欣,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
D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译文: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二、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第三单元第8课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毕:全部B.足以极视听之.娱之:结构助词,的C.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导致D.俯仰之间,已为陈.迹陈:陈旧【答案】C【解析】致:情趣。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是()A.岁在癸丑,暮春..之初B.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答案】C【解析】A.古今义都指春季的末期,农历的三月。
B.古今义都指高而险峻的山岭。
C.古义:两个词,“夫”是发语词;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D.古今义都指感慨的心情联系着某件事,指对某件事有所感触而不禁慨叹。
3.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B.未尝不临文嗟悼C.齐彭殇为妄作D.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答案】D【解析】“悟”通“晤”。
其余没有通假字。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C.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D.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答案】B【解析】B项与例句均为名词作状语。
A.形容词作名词。
C.使动用法。
D.名词作动词。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羲之他们在风景幽绝的兰亭宴饮,含有这么一个游戏:用酒杯盛酒放在溪水之中,让它随水漂流。
杯子停下来时,坐在近处的人就应取杯饮酒。
B.全文前半部分叙兰亭宴集情景,是实写,以“乐”字为基调;后半部分抒发宴集之后的感触,是虚写,以一个“悲”字为基调。
C.文中作者批判了庄子死生一体的虚幻世界观,认为生是生,死是死,不能等同看待。
D.作者谈对人生的感触,从宴集发端,由今人及于古人,再及于后人。
在深沉的慨叹之中,暗含着对人生的厌倦和冷漠。
【答案】D【解析】应为“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
6.用课文原句填空。
兰亭集序同步练习1一、基础部分(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序”也作“叙”,是介绍评述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
后也用作赠序体文章的名称,如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
还有一类宴集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B.曹操三父子、陶渊明、陈寿、班固、范晔等,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
C.《陈情表》《史记》《橘颂》和《愚公移山》的作者分别是晋朝的李密、西汉的司马迁、战国的宋玉和列子(列御寇)。
D.“村舍俨然,笑渔人迷不得路;水源宛在,携太守常来问津”和“湖光山色入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两联,分别写的是陶渊明和杜甫。
2.下列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癸丑(kuǐ)会稽(kuài)修禊(xì)巳日(sì)B.峻岭(lǐn)激湍(tuān)流觞(shānɡ)骋怀(chěnɡ)C.娱乐(yú)会晤(wù)形骸(hái)国殇(shānɡ)D.虚诞(xián)酣畅(hān)玄理(xián)清冽(liè)3.下列句中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毕:全部B.仰观宇宙之大。
之:指示代词,这样C.曾不知老之将至曾:曾经D.俯仰之间,以为陈迹陈:陈旧4.与“玉汝以成”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犹不能不以之兴怀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乐琴书以消忧D.云无心以出岫5.下列各句中,加粗词古今异义的两项是()A.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B.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E.何不委心任去留。
F.悦亲戚以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7.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兰亭集序一、夯实基础1.下列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癸.丑(kuǐ)会.稽(kuài)修禊.(xì)巳.日(sì)B.峻岭.(lǐn)激湍.(tuān)流觞.(shānɡ)骋.怀(chěnɡ)C.娱.乐(yú)会晤.(wù)形骸.(hái)国殇.(shānɡ)D.虚诞.(xián)酣.畅(hān)玄.理(xián)清冽.(liè)2.下列句中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毕:全部B.仰观宇宙之.大。
之:指示代词,这样C.曾.不知老之将至曾:曾经D.俯仰之间,以为陈.迹陈:陈旧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②所以.游目骋怀(用来)B.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②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C.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②或取诸..怀抱(从……中取得)D.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②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4.与“玉汝以成”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犹不能不以之兴怀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乐琴书以消忧D.云无心以出岫5.下列句子中“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A.①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B.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②悟言一室之内C.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D.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6.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A.吾其还也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7.指出下面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B.未尝不临文嗟悼C.齐彭殇为妄作 D.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8.下列各句中,加粗词古今异义的两项是()A.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第三单元DISANDANYUAN8兰亭集序课后篇稳固提高随堂操练一、课文精读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第 1~4 题。
永和九年 ,岁在癸丑 ,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引认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 ,悟言一室以内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以外。
虽趣舍万殊 ,静躁不一样 ,当其欣于所遇 ,暂得于己 ,快然自足 ,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 ,事过境迁 ,感触.系之矣。
向之所欣 ,俯仰之间 ,已为遗迹 ,犹不可以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先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古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何尝不临文嗟悼,不可以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 ! 故列叙时人 ,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 ,所以兴怀 ,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文雅。
1.对以下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岁 :时间。
.B.足以极视听之娱极 :穷尽。
.C.暂得于己 ,快然自足.D.每览古人兴感之由.分析 D 项 ,“由”,原由。
答案 D 暂 :一时。
由 :经过。
2.以下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 “癸丑”,是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之一,次序为第 50 个。
前一位是壬子 ,后一位是甲寅。
B. “暮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 ,即农历三月 ,也是先人所说的“孟春”“仲春”“季春”中的“季春”。
C. “修禊”,古代农历三月下旬的巳日,在水滨聚会宴饮 ,以祈福消灾。
后泛指在水边宴集。
D. “彭殇”,“彭”即彭祖 ,活了八百岁 ,是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之人;“殇”,未成年而逝世的人。
兰亭集序第一课时一、预习检测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汉语拼音:①岁在癸.()丑②会稽..()()山阴③修禊.()事也④流觞曲.()水⑤放浪形骸.()⑥若合一契.()⑦临文嗟悼..()()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列坐其次()③信可乐也()④曾不知老之将至()⑤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⑥每览昔人兴感之由()⑦不能喻之于怀()⑧固知一死生为虚诞()⑨齐彭殇为妄作()3.下列加点字意思不同于其他两项的是()┏ A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之┫ B 仰观宇宙之.大┗ C 放浪形骸之.外┏ A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向┫ B沛公北向.坐┗ C望洋向.若而叹4.默写:(1)是日也,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可乐也。
(2)写出文中谈“人之相与”的两种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段欣赏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第一课时基础巩固一、积累运用1.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B )A.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B.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解析:A项,古义,胸怀抱负;今义,胸前,抱在怀里。
C项,古义,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
D项,古义,是两个词,“其”,代词,“次”,旁边;今义,指示代词,次第较后。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C )A.趣舍万殊,静躁不同B.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C.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D.失其所与,不知解析:A项,“趣”通“趋”,趋向,取向。
B项,“悟”通“晤”,面对面。
D项,“知”通“智”,明智。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C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②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③足以极视听..之娱④齐.彭殇为妄作⑤足以极.视听之娱⑥所以游.目骋.怀⑦足以极.视听之娱⑧一觞.一咏A.①⑧/②/③/④⑦/⑤⑥B.①⑥/②/③⑤/④⑦/⑧C.①/②⑧/③/④/⑤⑦/⑥D.①⑥/②⑧/③/⑦/④⑤解析:①形容词用作名词,②⑧名词用作动词,③动词用作名词,④形容词用作动词,⑤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⑥动词的使动用法。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映带:映衬、围绕 B .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列坐:排列而坐 C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惠风:很好的风 D .所以游目骋怀..骋怀:开畅胸怀 解析:C 项,惠风:和风。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A.⎩⎪⎨⎪⎧ ①舞幽.壑之潜蛟②亦足以畅叙幽.情B.⎩⎪⎨⎪⎧ ①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 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D.⎩⎪⎨⎪⎧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②次.北固山下 解析:A 项,①②均有“深”的意思。
课时作业8 兰亭集序[基础演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癸.丑(kuǐ) 会.稽(kuài) 修禊.(xì)巳.日(sì)B.峻岭.(lǐnɡ) 激湍.(tuān) 流觞.(shānɡ) 觥.筹(guāng)C.娱.乐(yú) 会晤.(wù) 形骸.(hái) 国殇.(shānɡ)D.虚诞.(xián) 酣.畅(hān) 玄.理(xián) 清冽.(liè)解析:A项中的“癸”应读ɡuǐ;B项中的“觥”应读gōng;D项中的“诞”应读dàn,“玄”应读xuán。
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群贤毕至B.清流激湍天朗气晴流觞曲水C.游目骋怀畅叙幽情趣舍万殊D.放浪形骸情随事迁世殊事异解析:B项中“晴”应为“清”。
答案:B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修造)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修理)B.①尝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C.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趣,情致)②听妇前致.词(说)D.①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用来……)②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的原因)解析:A项中“修短随化”的“修”应解释为“长”。
答案:A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C.河曲智叟亡以应。
D.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解析:A项中“悟”通“晤”,面对面;B项中“趣”通“取”,往、取;C项中“亡”通“无”。
答案:D5.比较以下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
②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③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④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解析:①中的“以”是介词,“把”。
第8课兰亭集序一、语言建构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C.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解析A项,“趣”通“趋”,趋向,取向;B项,“悟”通“晤”,面对面;D项,“畔”通“叛”,背叛。
★★答案★★ C2.下面句中的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B.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解析A项,古义,胸怀,抱负;今义,胸前,抱在怀里。
C项,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
D项,古义,是两个词,“其”,代词,“次”,旁边;今义,次一等的。
★★答案★★ B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未尝不临.文嗟悼东临.碣石,以观沧海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非利足也,而致.千里C.列坐其次.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D.以五年为期.死期.至矣解析D项,均为名词,期限;A项,分别为动词,面对,引申为阅读/动词,靠近;B项,分别为名词,情致/动词,到达;C项,分别为名词,旁边/名词,次序。
★★答案★★ D4.下列各句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群贤.毕至A.清流激湍,映带.左右B.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C.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D.齐.彭殇为妄作解析B项与例句皆为形容词作名词。
A项,名词作动词。
C项,使动用法。
D 项,意动用法。
★★答案★★ B5.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当其欣于所遇B.仰观宇宙之大C.不能喻之于怀D.亦将有感于斯文解析B项,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是状语后置句。
★★答案★★ B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文:(2)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课时分层作业(八) 兰亭集序[基础运用层]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C.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C[A项,“趣”通“趋”,趋向,取向;B项,“悟”通“晤”,面对面;D项,“畔”通“叛”,背叛。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B.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B[A项,古义,胸怀,抱负;今义,胸前,抱在怀里。
C项,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
D项,古义,是两个词,“其”,代词,“次”,旁边;今义,次一等的。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未尝不临.文嗟悼东临.碣石,以观沧海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非利足也,而致.千里C.列坐其次.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D.以五年为期.死期.至矣D[D项,均为名词,期限;A项,分别为动词,面对,引申为阅读/动词,靠近;B项,分别为名词,情致/动词,到达;C项,分别为名词,旁边/名词,次序。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群贤.毕至A.清流激湍,映带.左右B.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C.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D.齐.彭殇为妄作B[B项与例句皆为形容词作名词;A项,名词作动词;C项,使动用法;D项,意动用法。
]5.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当其欣于所遇B.仰观宇宙之大C.不能喻之于怀D.亦将有感于斯文B[B项,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是状语后置句。
]6.下列各句中,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
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
C.魏晋时期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课时作业8 兰亭集序[基础演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癸.丑(kuǐ) 会.稽(kuài) 修禊.(xì)巳.日(sì)B.峻岭.(lǐnɡ) 激湍.(tuān) 流觞.(shānɡ) 觥.筹(guāng)C.娱.乐(yú) 会晤.(wù) 形骸.(hái) 国殇.(shānɡ)D.虚诞.(xián) 酣.畅(hān) 玄.理(xián) 清冽.(liè)解析:A项中的“癸”应读ɡuǐ;B项中的“觥”应读gōng;D项中的“诞”应读dàn,“玄”应读xuán。
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群贤毕至B.清流激湍天朗气晴流觞曲水C.游目骋怀畅叙幽情趣舍万殊D.放浪形骸情随事迁世殊事异解析:B项中“晴”应为“清”。
答案:B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修造)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修理)B.①尝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C.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趣,情致)②听妇前致.词(说)D.①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用来……)②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的原因)解析:A项中“修短随化”的“修”应解释为“长”。
答案:A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C.河曲智叟亡以应。
D.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解析:A项中“悟”通“晤”,面对面;B项中“趣”通“取”,往、取;C项中“亡”通“无”。
答案:D5.比较以下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引以.为流觞曲水。
②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③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④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解析:①中的“以”是介词,“把”。
②中的“以”是连词,“用来”。
③中的“以”是介词,表示原因,“因为”。
④中的“以”是介词,“按照”。
答案:D6.比较以下句子中“于”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当其欣于.所遇。
③不能喻之于.怀。
④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解析:①中的“于”是介词,“在”;②中的“于”是介词,“对”;③中的“于”是介词,“在”;④中的“于”是介词,“到”。
答案:D7.对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古义:全、都。
今义:盐味太重。
B.是.日也,天朗气清。
古义:指示代词,这。
今义:判断动词。
C.所以..游目骋怀古义:用来。
今义:因果连词。
D.列坐其次.古义:名词,附近。
今义:量词或形容词。
解析:D项中“次”的古义是“旁边,水边”。
答案:D8.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和例句不相同的是()例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A.当其欣于所遇B.亦将有感于斯文C.亦自缢于庭树D.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解析:例句是状语后置句,而D项是被动句。
答案:D阅读文章的前三段,完成后面各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9.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聚会B.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信:确实,实在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化:造化D.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列:排列解析:列:一一列举。
答案:D10.以下各组句子,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B.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夫人之相与.玉斗一双,欲与.亚父D.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若属皆且为.所虏解析:B项都是结构助词,的。
A项分别为“指示代词,那;人称代词,他”。
C分别为“结交;送给”。
D项分别为“成为;表被动”。
答案:B11.下列各句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语段节选自《兰亭集序》,是一篇赠序。
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
本语段内容突出了赠序的特点。
B.第三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但这并不显得突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的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
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
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一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
D.“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解析:本语段属于书序。
答案:A12.根据课文填空。
这在玄谈之风盛行的东晋时代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
14.翻译下列句子。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文:(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译文:解析:(1)要注意“所以”的用法,“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是定语后置句,要调整语序。
(2)要注意长句的特点,要译出“犹”“况”的意义。
答案:(1)向上看广阔无边的天空,俯瞰地上如此繁多的事物,借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极尽视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2)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阅读迁移]15.请翻译下列文中的画线句。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①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②。
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吾人咏歌,独惭康乐③。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注释:①逆旅:旅馆。
②大块:指天地。
文章:指文采焕发的自然景物。
③惠连:南朝诗人谢灵运的族弟谢惠连。
康乐:谢灵运袭封康乐公。
(1)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译文:(2)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译文:答案:(1)于是相会于美丽的桃李园内,叙说兄弟团聚的快乐。
(2)铺开盛席,坐在花间;行酒如飞,醉于月下。
不作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参考译文】天地是万事万物的旅舍,光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
而人生浮荡,如梦一般,能有几多欢乐?古人持烛夜游,确实有道理啊。
况且温煦的春天用艳丽的景色召唤我们,大自然将美好的文章提供给我们。
于是相会于美丽的桃李园内,叙说兄弟团聚的快乐。
诸位弟弟英俊秀发,个个好比谢惠连;而我作诗吟咏,却惭愧不如谢康乐。
正以幽雅情趣欣赏着美景,高远的谈吐已更为清妙。
铺开盛席,坐在花间;行酒如飞,醉于月下。
不作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如赋诗不成,须依金谷园宴客先例,罚酒三杯。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愚溪诗序①柳宗元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②,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河流屈曲而南,为愚沟。
遂负土垒石,塞其隘,为愚池。
愚池之东,为愚堂。
其南为愚亭。
池之中,为愚岛。
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
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
今余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余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
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于是作《八愚》诗,记于溪石上。
注释:①本文写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
②争论不休的样子。
16.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得其尤绝者家.焉家:安家B.不可以不更.也更:更改C.遂负土垒石,塞.其隘,为愚池塞:堵住D.今是溪独见.辱于愚见:观察,看见解析:这里是表被动。
答案:D17.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名之以.其能予以.愚触罪B.故更之.为愚溪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C.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桑之未落,其叶沃若.D.其南为.愚亭河流屈曲而南,为.愚沟解析:D项都是表判断,是。
A项分别为表凭借,用;表原因,因为。
B项分别为代词,它,代指小溪;结构助词,的。
C 项分别为比得上;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答案:D18.下列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A.则天下莫能争是溪B.寂寥而莫我知也C.溪虽莫利于世D.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解析:和例句都属于宾语前置句。
答案:B19.下列对原文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段中“余以愚触罪”,意思是说,我因糊涂而得了罪过;言外之意是说,聪明人是不会去干那种所谓的犯罪的傻事,这表达了作者对当时黑暗政治的讽刺和不满。
B.在作者看来,宁武子、颜回等都是些大愚若智的人,而自己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的人。
C.文章最后一段首句描摹出了一个恬静、闲适、幽美、和谐的自然世界,目的就是要和现实生活中的黑暗政治形成对比,传达自己对黑暗社会的厌恶之情。
D.作者通过“愚”字把自己和愚溪及其环境联系在一起,溪、丘、泉、亭、岛等仿佛全是作者苦难的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