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中国近代建筑师及建筑
- 格式:ppt
- 大小:2.13 MB
- 文档页数:53
中国近代建筑史知识点总结中国近代建筑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个时期是中国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中国建筑风格和形式发生了巨大变革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建筑不仅受到了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而且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因此,了解中国近代建筑史是了解中国建筑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近代建筑史的主要特点包括:一、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侵占,中国开始接触到西方建筑风格,特别是欧洲建筑风格。
这种西方建筑风格包括了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等多种风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这些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使得中国建筑在形式和结构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使得中国近代建筑呈现出了与传统建筑极为不同的特点。
二、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的融合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融合是一个显著的特点。
从建筑的形式和结构来看,中国近代建筑继续了传统建筑的风格和特点,同时又吸收了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使得新的建筑形式呈现出了独特的中国风格。
这种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的融合不仅在建筑形式上有所体现,而且在建筑设计和装饰上也有很多的发展。
三、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
这些变革不仅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而且也对建筑文化和建筑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近代建筑在这一时期既承载了政治和社会变革的历史痕迹,又反映出了社会发展的新风貌。
因此,理解中国近代建筑史也需要了解这些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中国近代建筑史的了解,可以认识到中国近代建筑的丰富多样性和独特魅力。
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是一个充满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历史,是一个承载着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一个反映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历史。
因此,通过对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和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建筑文化,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的建筑传统和艺术精髓。
中国近代建筑特点及当代著名建筑举要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近代建筑特点及当代著名建筑概览一、引言近代中国建筑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中国建筑史近代建筑中国的建筑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经历了不同朝代的影响和演变。
在近代时期,中国建筑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近代建筑的特点、代表性建筑以及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近代中国建筑的特点之一是中西结合。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面临巨大的变革,西方的文化和思想开始传入中国。
这也对中国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中国建筑形式与西方建筑元素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风格。
例如,西式的方形和拱券在中国传统的屋顶和梁柱上得到了运用。
这种中西结合的风格在中国近代建筑中十分常见。
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批代表性的近代建筑。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和故宫博物院。
天安门广场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广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之一。
广场以其庄严肃穆的建筑风格而闻名,其中最著名的是天安门城楼和人民英雄纪念碑。
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
故宫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精美的园林和珍贵的艺术品而享有盛誉。
此外,近代中国建筑还受到了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影响。
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政治运动和革命,这对建筑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例如,创建于上海的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近代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这座建筑体现了当时革命浪潮和社会变革的精神。
同样,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一些高楼大厦的建设也成为近代中国建筑的标志。
北京的中国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和上海的环球金融中心等高层建筑都代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迅猛步伐。
近代中国建筑不仅在本国产生了影响,也对世界建筑发展做出了贡献。
例如,中国建筑师贝聿铭设计了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国家美术馆,展现了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相结合的独特风格。
此外,一些传统中国建筑元素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被运用,为现代建筑增添了东方的魅力。
综上所述,中国建筑史近代建筑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
中西结合的风格、代表性建筑的兴起以及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影响,都为近代中国建筑增添了独特而丰富的色彩。
1吕彦直,(1894—1929),我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个人概况中文名:吕彦直别名:吕仲宜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安徽滁县出生日期:1894逝世日期:1929个人背景职业:建筑师毕业院校:美国康奈尔大学个人贡献主要成就:担任美国建筑师墨菲助手代表作品:广州中山纪念堂,南京中山陵2刘鸿典先生,字烈武,1904年生于辽宁省宽甸县。
1932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
后在上海市中心建设委员会建筑师办事处任技术员,在此期间曾获实业部颁发的建筑师证书。
1936~1939年在上海交通银行任建筑师。
1939~1941年在上海浙江兴业银行总行任建筑师。
1941年在上海创办宗美建筑专科学校,兼营建筑师业务。
1947~1949年成立鼎川营造工程司,执行建筑师业务。
新中国成立后任东北工学院建筑系二级教授,兼教研室和建校设计室主任。
1956年任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系首任系主任。
历任中国建筑学会第一、二、五届理事会理事,建工部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国家建委科学研究审查委员会委员,是国家有特殊贡献专家津贴获得者,他还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进、《美术辞林》、《陕西省地方志》等大型辞书的编撰工作.他的主要建筑作品有上海市中心游泳池、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福州交通银行、南通交通银行、杭州交通银行、上海南京西路美琪大厦。
上海虹口中国医院、上海淮海中路上方花园风格各异的独立别墅群。
东北工学院校园总平面设计、东北工学院冶金馆、长春分院教学楼。
沈阳工学院采矿馆、淮南矿区火力发电厂等他还主持了华山风景区及多个城市规划的评议会。
参加了兵马涌二、三号坑、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临潼贵妃池重建,广州市游乐园。
西安火车站、西安市南大街拓宽工程等多项设计方案的评议。
刘鸿典先生于1995年在西安病逝。
3陆谦受(1904~1992)广东省新会人。
幼年随父赴英,1930年毕业于伦敦英国建筑学会建筑学院(Dip.A.A),为英国皇家建筑学会会员(A.R.I.B.A)。
近代中国建筑中的建筑师与作品近代中国建筑史上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建筑师和精彩的作品,他们开创了中国现代建筑的新风貌,为中国建筑界留下了不朽的贡献。
以下将介绍一些近代中国建筑中的著名建筑师及其代表作品。
首先要提到的是现代中国建筑的奠基人——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
梁思成是中国第一位留学建筑的学者,他致力于将中国古典建筑美学与现代国际建筑风格相结合,创造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风格。
而林徽因则是著名的女建筑师、诗人和作家,她擅长设计现代中式建筑,作品充满了禅意和古典气息。
二人合作设计的夫子庙聚星楼便是他们的代表作之一,融合了古典建筑风格和现代设计理念,展现了中国建筑独特的魅力。
除了梁思成和林徽因,近代中国建筑界还有许多值得一提的建筑师,如贝聿铭和易卜生。
贝聿铭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建筑大师,他设计了许多标志性建筑,如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馆、美国国家艺术博物馆等。
他的设计风格简约大气,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为中国现代建筑树立了典范。
而易卜生则是一位瑞典建筑师,他在中国留下了许多杰出的作品,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新中国科技馆等。
他的设计注重功能性与实用性,同时融入了现代主义的创新思想,为中国建筑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还有一些年轻的建筑师在近代中国建筑界崭露头角,如王澍和马岩松等。
王澍是中国建筑界的新锐代表,他擅长运用自然材料和传统工艺,打造出独具韵味的现代建筑。
他设计的农家院、杨家村等项目展现了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而马岩松则是一位敢于突破传统的设计师,他的作品充满了未来科技感,如鸟巢、水立方等建筑堪称现代建筑的代表之作。
近代中国建筑中的建筑师与作品众多,每一位建筑师都为中国建筑界带来了新的想法和变革。
他们在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间不断探索,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建筑杰作,为中国建筑界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创意。
期待在未来能看到更多杰出建筑师和作品的诞生,为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近代建筑师近代中国是一个经历了许多重大变革和尖锐冲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众多中国建筑师凭借才华和努力成为了国家建筑史上的重要角色。
他们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卓越的设计理念,为中国的建筑界带来了新的风貌。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中国近代建筑师的代表作品。
一.梁思成梁思成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
他以其对中国古建筑研究的热情和深入,为中国的建筑风格注入了新的活力。
梁思成将对古代传统建筑的理解与现代西方建筑的理念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现代建筑的新篇章。
梁思成的代表作之一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修缮工程。
在20世纪50年代,由于长时间的战乱和年久失修,故宫博物院的建筑面临着严重的破损和破坏。
梁思成作为修缮工程的主持人,利用其对古代建筑的深入研究和保护意识,成功地修复了故宫博物院,并使其恢复了以往的辉煌和壮丽。
二.贝聿铭贝聿铭是中国近代建筑界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
他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而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成为了他设计作品的独特卖点。
贝聿铭的代表作之一是北京国家大剧院,这座建筑成为了中国现代建筑的标志之一。
设计师巧妙地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以其流线形外观包容了大剧院内部的各种功能。
这座建筑的圆形结构引起了全球建筑界的瞩目,贝聿铭因此成为了国际建筑界的重要人物。
三.张学良张学良是中国近代建筑师中备受瞩目的一位。
他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有着深厚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他的作品注重人文关怀和可持续发展,为中国的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学良的代表作之一是上海金茂大厦。
这座摩天大楼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卓越的设计成为了上海地标性建筑。
张学良在设计金茂大厦时注重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为城市的发展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四.李越崎李越崎是中国首位女性建筑师,她将自己的设计理念注入到中国建筑界中。
她的作品强调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为中国的建筑带来了新的思考和观念。
李越崎的代表作之一是深圳乌篷船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以其别具一格的设计和独特的创意吸引了全球的注目。
卢毓骏(1904~1975)卢毓骏先生1904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后入巴黎国立公共工程大学学习,1925年在巴黎大学都市规划学院任研究员.1929年回国,在南京考试院工作.1949年到台湾,并于1961年创办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建筑与都市设计系.他地主要建筑设计作品有南京考试院.考选委员会.大考场及铨叙部,汤山望云别墅,南京高等法院,台湾科学馆,交通大学电子研究所.教职员宿舍,“中国文化大学”校园规划及华冈校舍.大仁馆.大义馆.大伦馆.菲华楼.大恩塔,“司法行政部”大法庭及法官训练所,台中日月潭玄及慈思塔.考试院等.他地专著有《防空建筑工程学》.《防空都市计划学》.《新时代都市计划学》.《现代建筑》.《中国建筑史与营造法》.他发表地论文主要有《建筑艺术新论》.《三十年来中国之建筑工程》.《新时代工业化之应有认识》.(明堂新考——个中国建筑师想像中地中国古代明堂》.《反映有机文明地中国建筑》.《都市计划及造园》.《以柔克刚——防御原子弹建筑地若干构想》等.他认为,一个好地建筑设计必须与都市计划有良好地配合.在教学中,他强调学生要尽力多涉猎艺术.工学.设备等方面地专业知识,并多接触文学.哲学,只有如此才能加强设计地深度.卢毓骏先生于1975年在台湾病逝.南京考试院刘鸿典(1904~1995)刘鸿典先生,字烈武,1904年生于辽宁省宽甸县.1932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后在上海市中心建设委员会建筑师办事处任技术员,在此期间曾获实业部颁发地建筑师证书.1936~1939年在上海交通银行任建筑师.1939~1941年在上海浙江兴业银行总行任建筑师.1941年在上海创办宗美建筑专科学校,兼营建筑师业务.1947~1949年成立鼎川营造工程司,执行建筑师业务.新中国成立后任东北工学院建筑系二级教授,兼教研室和建校设计室主任.1956年任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系首任系主任.历任中国建筑学会第一.二.五届理事会理事,建工部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国家建委科学研究审查委员会委员,是国家有特殊贡献专家津贴获得者,他还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进.《美术辞林》.《陕西省地方志》等大型辞书地编撰工作.他地主要建筑作品有上海市中心游泳池.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福州交通银行.南通交通银行.杭州交通银行.上海南京西路美琪大厦.上海虹口中国医院.上海淮海中路上方花园风格各异地独立别墅群.东北工学院校园总平面设计.东北工学院冶金馆.长春分院教学楼.沈阳工学院采矿馆.淮南矿区火力发电厂等他还主持了华山风景区及多个城市规划地评议会.参加了兵马涌二.三号坑.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临潼贵妃池重建,广州市游乐园.西安火车站.西安市南大街拓宽工程等多项设计方案地评议.刘鸿典先生于1995年在西安病逝.陆谦受(1904~1992)陆谦受先生是广东省新会人.幼年随父赴英,1930年毕业于伦敦英国建筑学会建筑学院(Dip.A.A),为英国皇家建筑学会会员(A.R.I.B.A).1930年回国,任上海中国银行建筑科科长.1935年当选为中国建筑师学会副会长.1949年联合留英归来地王大同.陈占祥.郑观宣等组成“五联建筑师事务所”.1949年后赴香港.50年代曾以自己地事务所与甘铭.周耀年及李礼元等建筑师事务所合作参与香港大型村屋——苏屋村地部分设计. 他地建筑设计作品主要有上海中国银行总行.上海中国银行西区分行.汉口路华商证券交易所.中国银行行员宿舍.南京珠宝廊中国银行.青岛中国银行行员宿舍.苏州中国银行.南京金城银行等.其中,上海中国银行总行位于上海外滩,是该地众多高层建筑中唯一由中国建筑师设计地(由英商公和洋行担任顾问工程师).他倡导地建筑主张是,一件成功地建筑作品,第一不能离开实用地需要;第二不能离开时代地背景;第三不能离开美术地原理;第四不能离开文化地精神.王华彬(1907~1988)王华彬先生是福建省福州市人,1907年11月15日生.1927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庚款留学生预备班,后留学美国欧柏林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院,获硕士学位.1933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市中心建设委员会建筑师.上海沪江大学教授.之江大学建筑学系主任.教授.1949年后历任上海市房管局总工程师.建筑工程部华东工业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等.曾当选为上海市第一届人大代表,全国第三届人大代表,历任中国建筑学会第二.三.四.五.六.七届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先后当选为北京市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50多年来,王先生在建筑教育.建筑设计.科学研究与学术理论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中青年时期主持设计过很多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及居住区地规划设计,主持过全国性居住建筑.办公楼建筑及食堂建筑地整体标准设计等,他在建筑风格.建筑历史.建筑标准.建筑科技等方面都发表过重要文章.他参加编制地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中地《汉语主题词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他在中国建筑学会和键筑学报》工作期间,为促进建筑学科地发展作了大量地工作,有力地推动了综合性学术活动地开展和学术水平地提高.王华彬先生于1988年8月22日在北京病逝.刘致评(1909~1995)刘致平先生字果道,辽宁铁岭人,1909年生,1928年考入东北大学,是建筑系第一班学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逃亡关内,入中央大学建筑系插班借读,1932年毕业.1933年入上海华盖建筑师事务所.1934年到浙江省风景整理委员会任建筑师.1935年经梁思成推荐,到北京中国营造学社任法式助理,1943年起担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1946年以后担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从1934年到1945年,他地研究成果主要有:测绘杭州六和塔并做修复设计,协助梁思成绘制《清工部工程做法》补图并撰写文字说明,协助梁思成编辑《中国建筑设计参考图辑》(共10辑),调查研究河北沧州古建筑,做河北正定隆兴寺及赵州大石桥修复设计,调查研究北京北海静心斋和恭王府,云南和四川民居,撰写四川广汉县志中有关城市建设和建筑地篇章.刘致平地主要著作有《中国建筑设计参考图辑》.《云南一颗印》.《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中国居住建筑简史——城市.住宅.园林》.《中国伊斯兰教建筑》等.刘致平先生于1995年11月14日病逝于北京.张镈(1911~1999)张镈先生祖籍山东省无棣县,1911年4月12日生于广州.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后在北平.天津.南京.重庆.广州等地和香港基泰工程司从事建筑设计工作.1941~1944年,曾在北京故宫进行大量古建筑测绘工作.1940~1946年兼任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教授.1951年3月从香港回京,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1995年退休,聘为院顾问总建筑师.张镈先生生前主持和指导设计了百余项重大工程,设计工程数量之多,实践经验之丰富,造诣之深,设计水平之高在建筑界享有盛誉.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友谊宾馆.北京饭店东楼和贵宾楼等工程是其大量作品中地代表作.张镈先生是无党派知名人士,曾任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市第七.八.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他还是北京市政协第一.二.三.四届委员,并任第三.四届政协常委.张镈先生曾担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专业技术顾问.首都建筑艺术委员会顾问.曾兼任清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班导师.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系顾问.张镈先生从事建筑设计工作65年,把毕生地精力全部献给了建筑事业.在他晚年之际,仍然笔耕不辍.著书立说,一生为祖国建筑事业地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994年出版张镈先生所著地《我地建筑创作道路》一书,是当代中国建筑师完成地第一本自传.张镈先生于1999年7月1日在北京逝世.人民大会堂安东尼奥·高迪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i Cornet,1852-1926),西班牙建筑师,塑性建筑流派地代表人物,属于新艺术建筑风格.高迪是一位天才而富有个性地建筑师.高迪最早接受地主要委托项目是完成巴塞罗那地圣家族教堂,这是一座极有个性和感染力地建筑物(高迪去世时仅完成一个耳堂和四个塔楼之一).其后有米拉公寓.巴特罗公寓(又称巴特罗之家).吉埃尔礼拜堂和古埃尔公园.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1869-1959),是20世纪美国一位最重要地建筑师,享有世界盛誉.他设计地许多建筑受到普通地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地瑰宝.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地影响,但是他地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地代表人物有明显地差别,他走地是一条独特地道路.主要作品有:流水别墅.约翰逊蜡烛公司总部.西塔里埃森.古根海姆美术馆.普赖斯大厦.唯一教堂.佛罗里达南方学院教堂等.瓦尔特·格罗皮乌斯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地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地创办人.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地学校,即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1928年同勒·柯布西耶等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主要作品:包豪斯校舍.丹默斯托克居住区.德国柏林西门子住宅区.格罗皮乌斯自用住宅密斯·凡·德·罗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1886-1969),20世纪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密斯坚持“少就是多”地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地新概念.他地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地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勒·柯布西耶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是20世纪最重要地建筑师之一,是现代建筑一座无法逾越地高峰.他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并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地主要代表. 从白色系列地别墅建筑.马赛公寓到朗香教堂,从巴黎改建规划到昌加尔新城,从《走向新建筑》到《模度》,丰富多变地作品和充满激情地建筑哲学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地城市面貌和当代人地生活方式.约恩·乌松约恩·乌松<或伍重>(Jorn Utzon,1918-2008),丹麦人,游历过中国.日本.墨西哥.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等.澳大利亚地悉尼歌剧院是他地经典作品.1957年,名不见经传地伍重地设计方案在来自30多个国家地230位参赛者作品中脱颖而出.这座建筑直到1973年才建成,历经14年之久.临水而建,有如巨大地白色贝壳群,又像是海上地船帆,成为悉尼地标志,伍重也因这件杰作跻身世界著名建筑师行列.弗兰克·盖里弗兰克·盖里(Frank Owen Gehry, 1929-),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17岁后移民美国加利福尼亚,成为当代著名地解构主义建筑师,以设计具有奇特不规则曲线造型雕塑般外观地建筑而著称.作品:沃特·迪斯尼音乐厅.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维特拉公司总部.诺顿住宅.欧洲迪斯尼娱乐中心.维特拉家具博物馆.辛辛那提大学分子研究中心等.丹下健三丹下健三(KenzoTange, 1913-),拥有日本当代建筑界第一人地赞誉.1949年在广岛原子弹爆炸地点原址建造和平中心地设计比赛中胜出,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丹下健三强调建筑地人性,创造力就是将科技与人性完美结合.1964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地顶峰之作,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美地建筑之一.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历史时期.黑川纪章黑川纪章(Kisho Kurokawa,1934-2007),日本著名建筑大师.黑川纪章重视日本民族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地结合,认为建筑地地方性多种多样,不同地地方性相互渗透,成为现代建筑不可缺少地内容.他提出了“灰空间”地建筑概念.代表作品:东京规划;螺旋体城市方案(1961).中银舱体楼(1972).福冈银行本店(1975).琦玉县立近代美术馆(1982).东京瓦科尔曲町大楼(1983)等.贝聿铭贝聿铭(Ieoh Ming Pei,1917-),著名美籍华人建筑师.他喜好地材料只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地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地划时代建筑.而真正使贝聿铭声名远扬,跻身于世界级建筑大师行列地是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地设计.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贝聿铭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地最优秀地建筑家”.1983年,获得建筑界地“诺贝尔奖”——普里茨克建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