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经营决策实务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3
管理会计4.1-经营决策(生产决策)第五章短期经营决策第一节短期经营决策常用的成本概念第二节短期经营决策方法第三节短期经营决策举例第四节经济订货量决策第一节经营决策常用的成本概念经营决策中,需要通过比较不同备选方案经济效益的大小进行最优化选择。
而影响经济效益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成本的高低,成本的高低决定了备选方案的优劣。
因此,必须熟悉经营决策中常用的成本概念。
一、机会成本:是指在使用资源的决策分析过程中,选取某个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丧失的“潜在收益”。
[例]:某公司现有一空闲的车间,既可以用于A产品的生产,也可以用于出租。
如果用来生产A产品,其收入为35000元,成本费用为18000元,可获净利17000元;用于出租则可获租金收入120 00元。
在决策中,如果选择用于生产A产品,则出租方案必然放弃,其本来可能获得的租金收入12000元应作为生产A产品的机会成本由生产A产品负担。
生产A产品将比出租多获净利5000元。
在决策分析中考虑机会成本,才能对该方案的经济效益做出全面的、合理的评价,最后正确判断被选用的方案是否真正最优。
二、广义的差量成本:是指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根据不同备选方案计算出来的成本差异。
亦称差别成本或差额成本。
[例]:某公司全年需要1200件甲零件,可以外购也可以自制。
如果外购,单价为5元;如果自制,则单位变动成本为3元,固定成本500元。
外购或自制决策的成本计算如表所示。
于外购总成本比自制总成本高1 900元,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应选择自制方案。
三、狭义的差量成本:是指由于生产能力利用程度的不同而形成的成本差异,亦称增量成本。
四、边际成本:就是指在企业的生产能量的相关范围内每增加或减少1个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成本变动数额。
从100增加到104件时,在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化而只是变动成本随产量变化;104—105超出了原来的相关范围,增加固定成本,边际成本又以固定数值2,在新的相关范围内随单位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管理学原理》课程学习资料继续教育学院《管理学》课程复习大纲一、考试要求本课程是一门专业课,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牢固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说明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据此,本课程的考试着重基本知识考查和应用能力考查两个方面,包括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
各层次含义如下:识记:指学习后应当记住的内容,包括概念、原则、方法的含义等。
这是最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并能表达其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能够分析和说明相关问题的区别与联系。
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指能够用学习过的知识分析、计算和处理涉及一两个知识点或多个知识点的管理问题,包括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
二、考试方式闭卷笔试,时间120分钟三、考试题型●选择题:20%●名词解释题:15%●简答题:30%●论述题:15%●案例分析题:20%四、考核的内容和要求(基本要求、重点、难点)第一章企业与管理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熟记组织、企业、管理基本概念与理论,掌握组织与企业、企业与管理两者的关系,明确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教学重点:组织及其要素、企业及其特征、企业管理的特征与内容、管理的原则与方法教学难点:组织与企业的关系、组织与管理的关系、企业与管理的关系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能够了解中外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特别要注意西方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与过程,熟识传统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理论、现在管理流派这几个阶段的起止时间、主要特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理论贡献。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传统管理思想阶段的代表人物及理论贡献、科学管理思想阶段的代表人物及理论贡献、霍桑实验的背景及过程、人际关系理论的内容及评价、现代管理流派的代表人物及理论贡献。
教学难点:传统管理思想阶段的代表人物及理论贡献、科学管理思想阶段的代表人物及理论贡献、霍桑实验的背景及过程、人际关系理论的内容及评价、现代管理流派的代表人物及理论贡献。
第五章经营决策实务
一、产品决策的任务:1、产品性质的确定2、产品质量的确定。
3、开发新产品与改造老产品
二、在决定研制成功的新产品是否投放市场时,要考虑的因素:
1、市场前景
2、收益性
3、竞争性
4、资源条件是否允许
5、与本企业目前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是相互替代,还是互为补充
6、销售可能性
三、根据不同类型的老产品的特点,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整顿方针:
1、积极发展
2、维持现状
3、改进或改造
4、撤退或淘汰
四、新产品开发要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1、如何开发
2、新产品开发在研制阶段的工作结束后,是否立即组织批量生产、投放市场?
3、如何投放市场?
4、何时投放
五、产品竞争战略:1、领先战略。
2、追随战略3、模仿战略
六、产品在寿命周期中通常要经历投入、成长、成熟、衰退等四个阶段
七、技术改造决策;是根据产品决策的要求,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企业原来落后的生产技术条件。
八、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手段的改造。
生产手段的技术改造主要有两种方式:①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用于改造和革新原有的设备,以延长其技术寿命或提高其效能②用更先进、更经济的生产手段取代陈、落后、过时的机器设备,以使企业生产建立在更加先进的物质技术基础上。
2、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的改造。
3、劳动环境的改造
九、比较不同方案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有:1、投资回收期(全部投资收回所需要的时间)2、投资回收率(投资项目在使用期限内每年获得的盈利与投资总额之比)3、投资利润总额(使用期内可以为企业带来的总利润数)
4、投资利润指数(利润总额与投资总额之比)等
十、技术改造项目的评价技术:P.131
1、贴现法的基本原理:贴现法就是为了解决不同时期同额资金实际购买力等不等的矛盾,把投资项目在目前以及未来各期的支出和收回折算成现在的价值,然后再分析比较不同方案的经济效果。
2、净现值法—贴现法应用之一。
运用贴现法分析不同技术改造方案的经济效果时,最常用的有三种:净现值法、内部投资回收率法、利润指数法。
3、利润指数法—贴现法应用之二。
是用单位投资的收益来衡量不同方案经济效果的一种方法。
4、内部投资回收率法—贴现法应用之二。
企业通常规定最低限度的投资回收率作为各项投资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并以此为标准与各方案的投资回收率进行比较,据此判断各方案的经济效果。
利用这种方法评价不同方案经济效果好坏,首先需要确定一个作为最低要求的标准回收率。
其次,要计算不同项目或方案的预期投资回收率。
各方案的预期投资回收率是指该方案净现值为零时的贴现率
十一、价格决策必须考虑下面三个方面的要求;
1、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2对市场有足够的吸引力3、正确反映产品的质量水平
十二、价格决策的影响因素:1、产品生产成本2、市场供求关系3、价格需求弹性P.136
十三、价格策略主要有以下三类:
1、成本定价策略:①总成本加成定价法②盈亏平衡定价法③变动费用定价法④边际贡献定价法
2、风险定价策略:①低价渗透策略。
主张在产品投放市场的初期以较低价格销售。
优点:有利于企业市场的迅速形成,因为低价可以吸引许多用户,为企业批量生产创造条件。
同时低价销售产品等于向同行发出无利可图的信息,从而可以缓和市场竞争,有利于企业市场的维持,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缺点:风险在于价廉利微,可能给企业造成短期的资金困难,一旦低价被消费者视为习惯则很难改变,一段时期后再提价可能使企业已形成的市场被竞争企业吸引过去。
②高价“撇油”策略。
指企业新产品上市时高价出售。
优点:在短期内获取较高利润,使企业投资迅速收回。
产品在投放市场初期定价偏高,以后可以不断降低价格,以维持市场和吸引新的用户。
缺点:由于价格高可能加速竞争者的出现,威胁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经营成功,也可能吓走潜在用户,不利于企业市场的迅速形成和生产规模的扩大。
3、其他定价策略:
①习惯定价策略。
是利用客户非常熟悉的,已养成固定习惯的价格
②尾数定价策略。
也称零数定价策略或非整数定价策略。
十四、促销工作的任务表现为:
1、通过促销活动引起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的注意,使之了解本企业产品的存在
2、诱发消费者的兴趣,使他们了解企业产品在质量和价格上的优势
3、激起购买欲望,促成占有动机,要使消费者产生对企业产品的占有欲,感觉到不拥有并使用这种产品便失
去什么,便有某种需要未获得满足。
4、强化购买动机,诱发购买行为
5、建立并维持消费者对企业的好感和忠诚,使其购买行为能反复发生,并对其他消费者产生积极的影响。
十五、企业可借助的促销手段有:广告和人员推销。
十六、广告的功能有:
1、信息传递功能
2、价值创造功能
十七、人员推销的特点:
1、可以直接寻找和发现顾客,扩大市场销售额
2、人员推销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3、推销人员易于携带实物,现场示范
4、易于收集情报资料
十八、分销决策:是指选择适当的销售渠道,把企业产品及时的传递给消费者。
企业选择的销售渠道主要有以下三种:1、通过批发商2、直接对零售商3直接对消费者
十九、1、财务决策:是企业重要财务活动的决策。
它规定着企业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生产经营的经济效果,正确地进行财务决策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
2、财务决策时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的管理。
它以企业资金运动规律为依据,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正确处理各种财务关系,并科学的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
3、财务管理就资金运动来看,包括资金的筹措,运用和分配等内容。
就管理的工作过程看,包括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监督,财务核算,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等内容。
财务决策时关于企业重要财务活动的决策,因此,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要以它为依据来进行。
二十、财务决策对其他经营决策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
1、评价和选择作用
2、综合平衡作用
3、资源分配作用
二十一、财务决策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筹资决策
2、投资决策
3、对已投入生产经营过程的资金如何使用和管理的决策
二十二、企业的筹资原则:
1、确保合理资金需要量原则
2、确保资金按时供应原则
3、筹资费用适当原则
4、根据资金用途决定筹资渠道
和方式原则5、企业盈利能力和安全性原则
二十三、筹资的渠道:主要限于财政和银行两个渠道
1、财政渠道
2、银行渠道
3、社会集资
4、利用外资
5、内部积累
二十四、评价一种筹资方式的优劣,主要考虑:
1、成本的高低
2、付息风险的大小3机动性的大小4筹资的方便程度5筹资期限的长短6投资者对资金使用方
向的限制等
二十五、投资:是一种对资金运用的经济活动,其目的在于用新投入的资金来建立各种生产经营条件和开展某种生产经营活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十六、企业的投资分类:
1、根据投资在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分:初创时的建设性投资,维持简单再生产的更新性投资,从事扩大再生
产的追加性投资,调整生产经营方向的转移性投资。
2、根据投资构成的性质分: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投资
3、根据投资回收时间的长短分:长期投资,中期投资,短期投资
4、根据投资发生作用范围分:企业内部投资和企业外部投资等
二十七、企业投资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遵循的原则:
1、正确处理局部经济效益和全局经济效益的关系
2、正确处理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关系
3、正确处理近期收益和远期收益的关系
4、正确处理生产性投资与非生产性投资的关系
5、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的关系
二十八、企业投资的主要目的:在于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投资决策的经济评价方法大多采用方案比较法:
1、核定对比方案,对投资经济效果按确定的对比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计算
2、然后进行分析比较,作出评价优选。
二十九、投资经济效果的计算分:P.147
1、静态法:又称非贴现法。
特点是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常用的方法有:投资回收期法、投资效果系数法、追加投资回收法等
3、动态法两大类:又称贴现的方法,特点: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在此基础上,要求投资取得最大的效益。
主要方法有:净现值法、利润指数法、内部投资回收率法等
三十、追加投资回收期:指不同方案的投资差额与成本差额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