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七个阶段营养来提高繁殖效率
- 格式:docx
- 大小:16.34 KB
- 文档页数:6
畜禽水产·养殖繁母猪七阶段循环饲喂法氢氧化钠、百毒杀等药剂(氢氧化钠应避免与羊体接触),消灭环境中的病原菌,减少疾病发生。
5.开展驱虫、免疫接种工作。
黑山羊抗病性强,一般很少患病,但在养殖中羊群仍需要及时防疫。
羊群中一旦出现病羊,要尽快进行隔离治疗,如果治疗无效死亡,尸体需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随意丢弃。
同时,要做好驱虫工作,因为黑山羊大部分疾病都是由体内外寄生虫引起,且若山羊已经确诊为寄生虫病,还会引发其他疾病,轻则影响羊只的生长发育速度,患消耗性疾病,重则会引发羊只死亡,造成养殖户经济损失。
因此,开展定期驱虫工作很重要,一般2~3个月要驱虫1次,每年都要打疫苗,尤其是传染性胸膜性肺炎苗。
免疫接种是羊群抵抗疾病的有效途径,提高抵抗力更有助于羊群的生长和繁殖。
6.注意季节性。
春季羊群多数处于膘情差、体力弱的状态,此时舍饲应是主要的养殖方式,可利用上年收贮的青干草和氨化饲草进行舍饲喂养。
夏秋季节草场生长茂盛,质量好,正是抓膘催肥的有利阶段,需要精心放牧。
值得注意的是,夏季温度较高,应选择山坡放牧,以防止羊群中暑。
同时需定期更换草场,使饲草得到充分利用。
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尤其注意对新生羔羊和老弱病残羊的护理。
(文章来源:中国养殖网)能繁母猪各个生理阶段的饲料饲喂量,直接影响非生产天数、产仔数、泌乳量。
因此,科学高效的饲喂方法对母猪提供年均健仔数关系极大。
通常情况下,我们把母猪的一个生殖周期划分为7个阶段来界定用料和饲喂量,即能繁母猪七阶段循环饲喂法。
第一阶段:待配期1.断奶待配母猪。
一般用哺乳母猪料加量饲喂,给予短期优饲,每日饲喂量3~3.5千克,促进发情排卵,喂到配种当天,然后转喂怀孕料。
2.后备母猪。
用后备母猪料饲喂,有利于生殖系统的发育。
60~70千克体重开始饲喂,前期自由采食,后期依据膘情适当控料,喂到配种当天,然后转喂怀孕料。
第二阶段:怀孕前期1.从配种第2天开始,到产前8天,全程饲喂怀孕料,有利于胎儿发育、保胎、防止便秘。
母猪的繁殖周期各阶段的营养需求?1、后备期后备母猪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优质、营养全面的饲料对母猪的体形发育、生殖系统发育至关重要。
后备母猪体重在30㎏前,每千克配合饲料应含消化能l3 MJ、粗蛋白l6%、赖氨酸O.8%、钙0.75%、磷0.65%。
体重达到45 ㎏以后,日粮中的钙、磷水平可以再提高0.1百分点。
5月龄体重达90㎏左右时开始限饲,以减少因过肥或体重过大导致的肢蹄问题,同时避免过肥引起的繁殖功能障碍。
6-7月龄时对收腹较明显的后备母猪,要求饲料粗纤维要高,饲喂且投料要足,并尽量多喂青饲料.使母猪腹线在短期内尽快发育,呈一定弧度,便于日后怀孕产仔,还可以延长母猪利用年限。
2、空怀期空怀期阶段饲料的选择和控制不当.会影响母猪的繁殖周期。
空怀母猪往往在断乳后1~3 d出现断乳应激,极易引起乳房炎、高烧等病症.此时,结合断乳母猪的肥瘦控制日喂饲料量相当重要。
因此,断乳期母猪饲喂量应为2餐/d,定量饲喂,绝不能任其自由采食,饲料亦不能突然更换.断乳后3d内,可将哺乳料逐步换成空怀料或大猪料。
同时增加轻泻性的麸皮和多汁嫩绿的青饲料。
3、怀孕前期怀孕前期阶段饲料的控制对配种、受胎增加产仔数可起到促进作用。
空怀母猪经配种后应继续限量饲喂,定时定餐,每日以饲喂2~2.5㎏饲料为宜,饲喂至20 d后,逐渐恢复母猪正常食料量。
4、怀孕后期怀孕后期胎儿发育迅速,钙质、营养需要迅速增加,饲料选择不好极易引起母猪瘫痪、仔猪弱小多病。
应逐渐换成哺乳料,饲喂方式还是采用定时定餐,定量采食,每日喂料量以2.5~2.8 kg为宜。
5、哺乳期哺乳母猪在整个养猪生产线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因为哺乳母猪饲喂管理得好。
母猪断乳后能更快发情,缩短整个繁殖周期并且保持良好的繁殖性能。
还可以保证仔猪在断乳后转到保育舍时易于饲养,为提高育成率打下坚实的基础;管理饲喂不当时,母猪过肥或过瘦都会影响下一次发情.延长了空怀期从而影响整个生产周期。
不同生理阶段母猪的营养需求及相应阶段的饲料配制技术饲料的营养水平对母猪的生产性能有着重的影响作用。
饲料的营养水平过高或者过低对母猪都不利,而不同生理阶段的母猪对营养的需求也不同,所以有必要了解不同生理阶段母猪的生理需求,科学的配制饲料,从而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达到高产的养殖目的。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不同生理阶段母猪的营养需求及相应阶段的饲料配制技术。
1、后备母猪营养需求。
后备母猪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不但要满足维持所需,还要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
后备母猪利用能量先维持生命所需,然后再满足生殖系统的需求,因此在配种前对后备母猪进行优饲可提高卵子的质量和数量;后备母猪蛋白质和氨基酸缺乏或不平衡会使初情期延迟。
另外,蛋白质的质量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后备母猪在饲养前期的蛋白质需求量控制在18%左右,后期控制在16%左右,并且要保证蛋白质饲料的质量;如果矿物质缺乏会影响到骨骼的生长,还易患有蹄病、腿部、软骨病等。
另外,还会影响到性器官的发育。
因此要保证后备母猪充足且配比均衡的矿物质。
一般饲料中钙的含量为0.9%、有效磷为0.4%、食盐为0.4%;一些维生素对于母猪的繁殖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如维生素E可防止卵巢萎缩,提高胎儿的活力。
维生素A可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保证后备母猪正常的发情排卵。
因此在饲料中要注意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添加量;纤维素的作用主要是调控后备母猪的采食量,从而控制后备母猪的体况,通常后备母猪日粮中的纤维素水平保持在7%~10%为宜。
饲料的配制。
在配制后备母猪饲料时要根据其营养的需求特点来科学配制。
后备母猪前期体重在20~60kg,饲喂目的是为了促进骨骼、卵巢的发育,每千克的饲料中应含有15MJ的消化能,6%的粗蛋白,0.8%的赖氨酸,0.75%的钙和0.65%的磷;在后期则是为了促进发情排卵,提高配种受胎率,但是要注意避免体况过肥,日粮中的钙磷水平要有所提高,可进行适当的限饲来控制体况。
后备母猪可选择正规饲料生产厂家生产的专用料,并按照要求加入适量的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以及一些含纤维素较高粗饲料,如麦麸等。
母猪七阶段饲喂技巧,敬请收藏!从断奶、配种、怀孕、到产仔阶段,母猪的饲喂至关重要,今天就来聊聊各位养猪人必须知道的母猪各个阶段的饲喂技巧!一、第一阶段:母猪断奶→配种饲喂哺乳期母猪料1 短期优饲:刺激母猪多排卵,排好卵;正常母猪排20个卵左右;断奶当天母猪注射VE10毫升可使母猪多产仔。
2 注意配种时间:上午发现下午配,第二天早上再配;下午发现第二天早上配,下午再配。
小母猪宜配晚(1-2胎);中母猪宜配中间(3-6胎);老母猪宜配早(6胎以上)。
配种最佳时间:呆立反射,两次最好使用两头不同的公猪。
二、第二阶段:配种→怀孕30天饲喂妊娠母猪料饲喂量要减少,八分饱;受精卵着床阶段,减少能量摄入。
三、第三阶段:怀孕30天—70天饲喂妊娠母猪料1、调整膘情;断奶时瘦,多加点料;断奶时胖,减点料;2、为胎儿死亡的第二高峰;此阶段需要安静的环境;不要打、吓等,不要多头母猪一栏。
四、第四阶段:怀孕70天—90天饲喂妊娠母猪料乳腺发育期;注意蛋白质等物质的供给,增加乳腺细胞,减少脂肪细胞;如母猪乳房硬,脂肪细胞多,奶不会好。
五、第五阶段:怀孕90天—110天饲喂哺乳期母猪料胎儿迅速发育期,2/3体重此阶段生长;如营养物质不足,产下胎儿可能大小不均;六、第六阶段:产前5天饲喂哺乳期母猪料1、饲喂量一天天的减少,每天减少1斤;2、产的当天喂1斤或不喂也可以;产的当天注意水的供给(温开水+麸皮);3、产后饲喂量要逐渐增加,产后7天自由采食。
七、第七阶段:分娩至断奶发情饲喂哺乳期母猪料1、救治假死仔猪:倒提,擦干黏液,捏住嘴,头尾往一起撅或用漏斗人工呼吸。
2、断脐:脐带血往小猪肚里撸,距小猪肚4-5厘米处用手撸断,抹上碘酒。
3、断牙:用剪牙钳平行牙床剪断。
4、断尾:用钳子距尾根1/3处夹一下,骨断皮不断,几天后自然脱落。
5、固定奶头:母猪前2、3对乳房奶最好,小的放到前面,大的在后利于断奶时个体均匀。
6、小猪产后第三天注射铁小壮补铁,15天再注射一次。
母猪繁育各阶段的保健措施
一、后备母猪保健
维生素E与繁殖关系密切,硒不仅参与免疫反应,还可促进生长。
后备母猪配种前7~15天,每头注射亚硒纳维生素E2.5毫升可提高母猪受胎率和分娩率。
二、产前母猪保健
(1) 母猪产前及产后各7天,在每吨饲料中添加80%支原净125克+强力霉素200克+阿莫西林200克,可切断肺炎支原体等病原由母猪传给仔猪,并能防止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
(2) 母猪产前24小时,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5毫升,能提高母猪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仔猪血浆中的免疫球蛋白,从而提高仔猪的抗病力。
三、产后母猪保健
(1) 母猪产完仔,注射30%氟苯尼考注射液10毫升可预防子宫内膜炎、阴道炎和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
(2) 母猪产完仔后48小时内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2毫升,能有效促进恶露排除和促使母猪泌乳,并可显著缩短断奶至发情间隔。
四、经产母猪保健
据德国专家研究,从仔猪断奶的第3天起,给母猪喂食时添加200毫克维生素E和400毫克胡萝卜素直到母猪发情时,将这两种添加剂的量各减一半,再喂至妊娠第21天。
采用这一保健方法,可使
母猪产仔数增加约22%,而且,母猪、仔猪的体况良好,成活率高。
高产母猪七阶段管理程序第一阶段:断奶~配种一,管理目标:1,促进发情;2,两年五窝猪;3,增加排卵数;4,多生一至两头小猪。
二,短期优饲:饲喂高蛋白、高能量母猪专用饲料。
三,管理程序:后备猪在配种前14天开始喂;经产猪从断奶到配种(断奶当天不喂)。
注备:1,对于不发情的母猪(尤其是后备母猪)用催情针和药物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只有饲喂提供优质的饲料,在配种前实行短期优饲,并供给充足的饮水、通风卫生搞好、夏天防止热应激、加强母猪运动等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屡配不孕的母猪多数是饲料中含有霉菌毒素,疫病的原因(主要是伪狂犬、猪瘟、蓝耳病、乙脑)造成的。
2,哺乳期母猪的体重通常下降很大,短期优饲可以增加猪的排卵数,宜28天断奶为宜,初产母猪宜25天断奶,这样就不会影响到以后的生产性能;夏天减少热应激,并让猪保持安静的环境。
第二阶段:妊娠0~30天一,管理目标:受精卵着床(坐胎)最大化二,限量饲喂:营养均衡的低能量母猪专用饲料三,用妊娠母猪前期饲料,配种当天不喂,前三天喂2.6~3.6斤饲料,以后每头每天4斤左右,不能多喂。
强调一点是配种后必须马上换料!饲料的能量水平此时最为关键,还要防止应激,这样既降低了成本,又能多坐胎2头以上。
注备:此时的能量水平过高、采食量过高,能引起肝脏血液流速加快、体内黄体酮清除加快、能导致子宫乳分泌减少,造成早期胚胎死亡20~45%(3~10头)。
必须引起重视!第三阶段:妊娠30~75天一,管理目标:调整母猪膘情,节约成本。
二,管理程序:可根据母猪的膘情调整饲喂的数量,用妊娠母猪前期营养均衡的低能量饲料每天3.8—5.2斤为宜。
第四阶段:妊娠75~95天一,管理目标:乳腺发育最大化二,喂料程序:每头适当减料,以4斤为宜,但能量摄入量需控制在28兆焦以内。
三,使用妊娠母猪前期饲料、营养均衡低能量饲料。
注解:1,若此阶段采食量过大,能量过高,能导致乳房发热、水肿,母猪易得产后热,能引起出生仔猪的黄白痢,并能导致乳房压在身底翻不出来等。
兽医不一定喜欢,更未必能看懂、感兴趣七阶段母猪饲养金方案母猪是一个猪场的沙漏。
只有养好母猪,才能实现一个猪场盈利模式。
饲养管理在母猪饲养发挥的作用远大于遗传因素。
因此,要实现母猪精细化管理,将母猪的繁殖阶段分七个阶段实施不同的管理制度,以提高生产成绩。
我们得知母猪至第四胎母猪应该停止生长,达到150-160kg。
大家要警觉母猪哺乳期惶恐失重,母猪失重是其二的,但是失重不得已经超过体重的5%。
失重越大,初生的天数就越长,非生产天数就越不多。
生产成绩就越低。
第一阶段断奶-配种,即空怀期,最重要的目标是不断提高排卵率。
空怀期,主要任务是让猪发情,通过能量和调节激素来得到更多的鸽子。
在哺乳期时,母猪泌乳越多,则回奶越麻烦。
可装配突然断奶法。
断奶当天不喂料、不喂水,可以把母猪群众运动赶至游泳池中进行运动,断奶第二天继续喂哺乳母猪第一天料,增加牛乳中的能量。
让母猪饥饿,给母猪一个强应激,刺激母猪回奶,这种某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治疾病的发生(乳房炎)。
断奶第二天,母猪要尽快恢复平安地哺乳期损失的体重。
要使用高能饲料,提高排卵率。
排卵数越多,则受精卵越多,胎儿越多,产仔数就会越多。
但高能饲料可能引起母猪不发情,这种情况在猪场经常发生。
一般初产母猪产下第一胎后经常发生,即二胎综合症。
究其原因,母猪第二胎不发情主要是因为未必后备小母猪缺乏调教。
当前鸡当前饲养猪的品种主要是杜长大,很容易导致体成熟和性成熟不同步。
缺乏维奈县的后备母猪,虽然第一胎能够正常配种并正常产仔,但第二胎则会不发情,因为第一次配种时尚未达到性成熟。
后备母猪调教数学方法60-70kg,换料。
使用专用的后备母猪料(若没有,则使用50%的后备母猪料+50%的怀孕母猪料),适当的限饲。
70kg,诱情。
用成年的性欲旺盛的暧昧公猪和后备猪亲昵接触,时间不限,最好能够让后备母猪去拱或添公猪口中的沫。
若没有公猪,则可以用精液和水以1:1的比例进行混合均匀,每天喷一次,也能达到和公猪亲密接触的效果。
母猪七阶段饲喂程序
母猪的七阶段饲喂程序表如下:
1. 第一阶段:断奶到配种。
母猪哺乳21~28天后断奶,断奶前三天对母猪进行严格的限饲。
断奶后继续饲喂哺乳期母猪料,并在断奶后三天进行短期优饲,促进母猪发情排卵。
2. 第二阶段:配种到怀孕30天。
这个阶段继续饲喂哺乳期母猪料。
3. 第三阶段至第六阶段:怀孕30天至产前5天。
饲喂程序可能因母猪的具体情况有所调整。
4. 第七阶段:产仔阶段。
在母猪产仔后,进行一系列护理措施,包括消毒、助产等。
同时,给母猪打消炎药并喂服“益母生化散”,每天一次,连喂3天,有效促进子宫复位,促进恶露排除,防控子宫炎发生。
请注意,上述饲喂程序可能因母猪的品种、体况和饲养环境等因素有所调整。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和兽医或营养师的建议进行调整。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分阶段营养配制很重要根据妊娠期的母猪体内生理规律及多年的研究证明,能量供给大致应保持在每日每头进食消化能范围为20-27MJ/kg,根据我国妊娠母猪能量需要标准可按公式“378W0.75+25.67×每猪日增重(g)”计算,由于前期能量过高会增加母猪体脂含量,降低母猪泌乳期的采食量,推迟断奶到发情的间隔时间,能量过低会减少窝产仔数,所以前期就在此公式的基础上增加10%的能量;而妊娠后期是胎儿快速发育及母猪合成代谢旺盛的时期,所以妊娠后期的能量就在前期的基础上再增加50%的消化能。
蛋白质需要由维持需要和妊娠需要两部分组成。
维持需要的蛋白质约为50-60g/d,由于妊娠合成代谢的强度不同,前期和后期的蛋白质需要量也有所不同,根据胎儿及母猪体内的生理规律可估算前期、后期的粗蛋白需要量分别为:159-179g/d,213-236g/d。
美国NRC 标准(1998)规定妊娠母猪粗蛋白需要量为218-253g/d,英国ARC 标准(1981)规定粗蛋白需要量为140g/d,而我国2004年标准规定,对于不同体重,即120-150kg、150-180kg、180kg以上的妊娠母猪粗蛋白需要量前期分别为:273、275和240g/d;妊娠后期分别为:364、364和360g/d。
粗纤维具有容积大,吸湿性强,使母猪有饱感。
另外,还有刺激消化道黏膜和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所以为了保持妊娠母猪正常的消化功能,日粮中含有少量(10%-20%)的粗纤维亦是必要的。
妊娠母猪由于人为限制了其活动,如果日粮粗纤维不足,则会使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时间延长,不利于消化。
Reese(1997)试验证明,妊娠母猪日粮中添加25%左右的优质草粉可保证良好的消化功能。
同时,高纤维日粮可提高窝产仔数、断奶仔猪数和断奶重。
Ramonet(2000)试验表明高纤维日粮对妊娠母猪的采食行为及营养摄入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Spoolder(1995)和Bergeron(2000)试验表明,高纤维日粮组(29%)能极显著地降低母猪的活动量(P<0.01)。
母猪的七个阶段饲养管理工作母猪的7个阶段:1.后备期母猪被选作后备猪之后就进入后备期,在后备期要进行隔离驯化,更换后备母猪料促进母猪性成熟。
2.空怀期头胎或者经产母猪断奶之后到下一次发情配种之前的阶段。
空怀期母猪采食情况直接影响发情的早晚。
3.妊娠早期从配种到妊娠30-35天,这个时期基本上受精卵的着床已经完成。
4.妊娠中期从妊娠35天到妊娠90天,这个时期是母猪比较稳定的怀孕期,是调节母猪体型的重要阶段。
5.妊娠后期从妊娠90天到妊娠109天,这个时期是胎儿快速生长的时期,也是大多数猪场攻胎的阶段。
6.围产期一般是指分娩前后各一个周的时间,是母猪泌乳的关键时期,也是母猪采食量最低的阶段。
7.哺乳期从母猪恢复采食开始,到仔猪断奶的整个阶段,是母猪体重流失最严重的阶段。
母猪的7个阶段的饲养有什么要求呢?第1阶段后备期目的:发育生殖系统,提高免疫水平猪场选出的后备母猪或者引种的后备母猪都要饲喂后备母猪料,除了促进母猪体重增加,还要促使后备母猪生殖系统的发育。
并且引进的后备母猪要有至少2个月的隔离检疫期,在这个阶段,一是要对后备母猪进行检疫看有无感染病原,二是通过免疫或者接触健康经产母猪的方式感染猪场的抗原,获得免疫。
保证后备母猪体重在140kg 以上,32周龄以上,出现3个以上发情周期之后才能进行第一次配种。
第2阶段空怀期目的:促进母猪尽早发情(5-7天以内),提高母猪排卵率。
①.促进母猪哺乳期体重下降的恢复;②.减少母猪断奶应激;③.保持合适的温度;④.保证充足的光照(12h以上,300-350勒克斯);⑤.增量饲喂2.6-3.6kg的全价饲料,使母猪雌激素分泌增加;⑥.断奶当天不要停料停水。
第3阶段妊娠早期目的:提高受精卵成活率,促进受精卵着床。
影响受精卵着床的因素包括饲料水平、温度、应激等。
饲料饲喂量在1.9-2.3kg之间,过多饲喂,会使受精卵着床率降低;母猪舍温度要保持在25℃左右,过高的温度会影响胚胎的存活率;受精卵着床期是较脆弱的时期,应当减少母猪应激,防止着床失败,形成空怀。
母猪七个阶段营养来提高繁殖效率?
养猪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猪的繁殖效率,而母猪的繁殖效率受遗传、环境、猪群健康、营养及饲养管理等因素的影响,由于遗传育种工作使得现代母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成年体重的变化、体组成的变化、泌乳能力的提高等,对有关营养、环境等的要求更高,同时母猪不同繁殖周期(胎次)之间以及同一繁殖周期内的不同阶段之间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因此应采用精细的阶段饲养方案以提高母猪的繁殖效率。
1、后备母猪(3月龄―初次配种)的饲养
要使母猪群具有一个良好而稳定的繁殖性能,后备母猪的饲养极其关键,科学合理的饲养方案应使后备母猪在220~240日龄体重达到130~140kg,P2点膘厚达18~20mm,有过2次正常的发情,从而在第3个发情期配种。
要实现此目标,建议采用如下的饲养方案:
45~75kg体重阶段饲喂生长育成猪饲粮,自由采食。
75~100kg体重阶段饲喂小母猪育成期饲粮,适当限制饲喂。
小母猪育成期专用饲粮的营养水平不同于妊娠母猪和泌乳母猪饲粮,其含有的适宜水平的钙、磷、氨基酸、生物素、叶酸等,对小母猪骨骼及生殖系统的发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胎的繁殖成绩,同时可延长母猪的繁殖利用年限。
100 kg―配种前2周继续饲喂小母猪专用饲粮,限制饲养,控制日喂量在2.5~3.0kg,防止后备母猪过肥,过度肥胖的母猪激素分泌出现失衡,卵巢会有较多的脂肪蓄积,影响后备母猪的发情和排卵数。
配种准备期(配种前2周)催情补饲可提高后备母猪的排卵数。
即在配种前10~14 d提高饲粮的能量浓度或提高日饲喂量,有助于雌激素、促卵泡素的分泌,从而提高排卵数。
建议此阶段的日饲喂量为3.0~3.5kg 或自由采食。
妊娠期母猪饲养的目标是产出一窝数量多、初生重大且均匀、活力强的仔猪,同时母猪健康且具有充分发育的乳腺和良好的机体养分储备。
从精子与卵子的结合、胚胎着床、胎儿发育直至分娩,这一时期对母猪称之为妊娠期,对新形成的生命个体来说称之为胚胎期。
为实现妊娠期母猪的饲养目标,应根据胚胎分生长发育规律、母猪乳腺发育和养分储备的需要,进行合理的限制饲养,建议将妊娠期分为妊娠初期、妊娠中期和妊娠后期,**地控制母猪的体增重并保证胎儿的生长发育,这样既可节约生产成本,又不影响母猪**繁殖效率的实现。
2、妊娠初期(配种―配种后28d)母猪的饲养
妊娠初期母猪饲养的目标是减少胚胎的死亡。
受精卵移动到子宫角大约需要11~12d时间,然后胚胎开始着床,大约在第24 d结束,胚胎如不能着床,胚胎就会死亡,导致胚胎存活率过低,**终导致产仔数减少。
妊娠初期是胚胎死亡的**个高峰,其主要原因是母猪摄入的营养物质浓度过高,会减少孕酮的分泌,因此妊娠初期应控制母猪的采食量,使其摄入的营养能够满足其自身需要(包括青年母猪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即可。
所以母猪一旦配种以后应立即改用妊娠母猪料,且控制日饲喂量为1.6~2.0kg。
3、妊娠中期(妊娠28~84d)母猪的饲养
妊娠中期母猪饲养的目标是保证胎儿发育的需要和母猪自身代谢的需要(包括青年母猪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正常情况下,此阶段饲喂量应控制在2.3~2.8kg。
对于偏瘦的母猪应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饲喂量,保证在此期间母猪的体况恢复至理想状态。
但对于体况极差的母猪不能过度饲喂,因为该阶段的过度饲喂会导致泌乳期的自由采食量降低。
对于断乳后体况过差的母猪,建议断奶后提高饲喂量,甚至自由采食,并延后一个情期配种。
初产青年母猪妊娠期间的体增重要比经产母猪多10%左右,所以在相同的体况条件下初产母猪的饲喂量应比经产母猪增加10%左右。
妊娠75 d以后是乳腺发育的关键时期,过量摄入能量会增加乳腺中脂肪的沉积从而减少乳腺分泌细胞的数量,结果会导致泌乳期内泌乳量的减少。
4、妊娠后期(妊娠84~112d)母猪的饲养
妊娠后期母猪的饲养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极为关键,在此期间胎儿的生长发育极为迅速,仔猪初生重的60%~70%来自产前1个月的快速生长,此阶段也是乳腺充分发育的时期,为保证胎儿快速生长及母猪乳腺发育的需要,建议日饲喂量为2.8~3.5kg。
5、围产期(产前3d―产后7d)母猪的饲养
围产期母猪的饲养目标是使母猪顺利分娩,减少便秘的发生,保证母猪产后食欲的恢复。
产前3 d开始逐渐减料,每日减少0.5~1.0kg。
一般情况下,分娩当天母猪不吃料,如母猪采食则应饲喂1.5~2.0kg的饲料。
母猪产后开始饲喂泌乳母猪料,并每天增加饲喂量0.5~1.0kg,至产后7d自由采食。
产后初期由于限制饲喂,母猪容易出现便秘问题,为防止便秘,饲粮中可适当添加纤维或倾泻性饲料,如小麦麸、甜菜渣等,添加硫酸镁、硫酸钾等化学通便剂也是一个较好的办法,同时必须保证母猪充足的饮
水。
保证母猪的饮水除了要保证具有方便母猪饮水用的饮水器和保证水的流速外,分娩时的体力消耗及产后嗜眠等使母猪喜卧,饲养人员要定时将母猪拍起促使其饮水。
6、泌乳旺期(产后7 d―断乳)母猪的饲养
泌乳旺期母猪饲养的目标是**限度地增加母猪的泌乳量,同时控制母猪的减重,保证母猪断奶后的体况适宜并顺利地进入下一个繁殖周期。
现代母猪由于体重大、产仔数多、泌乳量高,因此需要泌乳旺期母猪要有很高的采食量,但现代母猪的食欲往往较差,因此需要饲喂高能高蛋白饲粮且能量和蛋白质要平衡,且通过采用湿拌料、增加饲喂次数(日喂4次)等措施增加母猪的采食量。
哺乳母猪的营养摄入量和母猪的体重、产乳量、带仔数、仔猪生长速度及哺乳舍温度等有关,如果母猪摄入的营养不足(负营养平衡),母猪就会动用自身体组织中的氨基酸和脂肪用于合成乳汁,高产的泌乳母猪尤其如此,这样一方面会造成母猪体组织损失较大,体内激素失衡,导致断奶至再发情的间隔延长,下一胎的产仔数减少,长期的负营养平衡还会造成平均产仔数减少和繁殖利用年限缩短等问题。
另一方面动用自身体组织中的脂肪用于合成乳汁会使乳汁中的长链脂肪酸增加,进而导致仔猪因消化不良而腹泻。
负营养平衡的状况可通过提高采食量或提高饲粮营养水平来改善。
泌乳旺期母猪由于代谢和合成乳汁的需要,日饮水量达20~30L,必须保证母猪充足的饮水,否则影响采食量、泌乳量。
7、空怀待配种期(断奶―再配种)母猪的饲养
空怀待配种期母猪的饲养目标是母猪断奶后5~7d发情配种。
母猪断奶后继续饲喂营养丰富的泌乳母猪料,母猪断奶当天由于受到断奶应激的影响可能不吃料,但如果母猪吃料则不必特意减少母猪的采食量,而应尽快增加母猪的采食量。
整个空怀待配种期间的日饲喂量为3.0~4.0kg或自由采食状,这样有利于母猪体况的恢复,有利于促进卵泡的发育,并有助于雌激素、促卵泡素的分泌,**终有利于母猪的发情、排卵和受孕。
前述的母猪七阶段饲养方案中建议的饲喂量还应根据环境、饲养方式的变化而做相应的调整,如冬季舍温相对较低时应增加饲喂量,小群饲养时每头母猪的平均投料量应比个体限位饲养增加10%~15%。
重要的是,母猪饲养的一定要做到“因猪饲喂”,根据母猪个体的差异实行个性化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