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种母猪膘情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收稿日期:2020-05-14作者简介:杨菲菲(1979-),女,浙江义乌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家畜遗传育种。
摘要:为研究二元后备母猪配种日龄、情期、体重和P2背膘厚对初产母猪窝均产仔数、窝均产活仔数的影响,对284头加系二元后备母猪的配种指标和产仔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着P2背膘厚的增加,窝均产仔数和窝均产活仔数呈线性增加;初配体重在145~155kg 的后备母猪繁殖性能最佳;2个情期以上参与配种的后备母猪产子性能高于初情期配种的母猪,配种日龄在246~270d 范围内繁殖性能最佳。
关键词:配种日龄;情期;体重;背膘厚;产仔数中图分类号:S8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699(2020)06-0068-04DOI :10.3969/j.issn.1671-3699.2020.06.014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猪肉制品的需求也不断提升,这就直接促进了规模化、集约化生猪养殖产业的迅速发展。
养殖场除了要在较短时间内扩大养殖规模、增加每年生猪的出栏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猪的繁殖性能与繁殖效率来满足人们的需要[1]。
繁殖性能是养殖场选种和育种的主要性状。
母猪的繁殖性能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遗传性状、自然环境、营养因素和管理因素等。
初配母猪的配种体重、情期、母猪体况都会对母猪的繁殖性能造成影响[2-4],此外还与母猪的使用寿命及终身繁殖成绩密切关联[5]。
关于长大、大长二元母猪的配种日龄、情期、体重和背膘厚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不同研究者的研究结果有所差异。
许光锋等[6]的研究表明长大、大长二元初产母猪的最佳配种日龄为220~275d 、体重130~145kg 、P2背膘厚为18~23mm ;陈志林等[7]对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的研究结果表明初次配种日龄在225~285d 内,并有2次或以上情期经历为适宜;叶超等[8]试验表明纯种美系后备母猪初配日龄应控制在256~285d 内,初产日龄控制在374~403d 内;也有研究认为将丹系大白母猪初配背膘厚调整至17mm ,初配日龄控制在240~269d 为最佳[9]。
终测和初配时背膘厚对法系和美系大约克母猪头胎繁殖性能的影响田雅莉1,张鹏2,张巨成1,陈景民2,高亚飞2,郑先瑞1,丁月云1,殷宗俊1,张晓东1*(1.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合肥 230061;2.安徽禾丰浩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安徽亳州 236800)引言母猪的繁殖性能是影响猪场生产成绩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受品种、年龄、营养、环境及管理水平的影响。
背膘厚是反映母猪体况的重要指标,与繁殖性能密切相关。
在后备母猪培育过程中,检测和控制合适的背膘厚对母猪精细化管理非常重要。
鲁春刚等研究表明法系大约克母猪背膘厚为18~22 mm时配种,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均最高。
许栋等研究表明后备母猪在背膘厚10~13 mm时初配,繁殖性能最优。
目前,针对法系和美系大约克母猪,研究终测时(达100 kg体重日龄)背膘厚和初配背膘厚对其繁殖性能影响的报道尚不多见。
因此,本研究对500头美系和300头法系大约克后备母猪的终测背膘厚和初配背膘厚进行测定,并分析不同背膘厚与730窝头胎繁殖性能的关系,以期获得不同发育阶段的最佳背膘厚,为法系和美系大约克后备母猪的培育及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以安徽某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美系和法系大约克后备母猪为试验对象,美系500头、法系300头;测定仪器为深圳盛诺维兽用B超仪(SONO V5+)。
1.2 试验方法1.2.1 后备母猪饲养管理后备母猪饲喂全价配合饲料,配怀舍为单体限位栏,分娩舍为高床分娩栏;后备猪实施批次化管理,每周六、周日孕检,周一上产房,周五断奶(断奶日龄28 d);夏季猪舍采用湿帘风机降温,冬季采用暖风机、地暖等保温措施,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按常规进行。
1.2.2 背膘厚测定一般而言测定猪背膘厚的方法有很多,但是超声波仪器在测量猪背膘厚时具有一致性和准确性,可以更大程度地提高经济生产效率。
终测背膘厚在体重达100 kg左右测定,并矫正到标准达100 kg体重背膘厚;初配背膘厚在后备母猪第1次配种后3 d测定,测定位置为P2点,即最后肋骨距背中线5~6 cm处。
106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15年32卷第10期遗传改良GENETIC IMPROVEMENT哺乳期经产母猪背膘变化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胡闪耀1,郑雨剑1,荣 雷1,毛元良2,张子君2,毛慧敏2,王利通2,王国水2,左 波2,郑 嵘1*(1.农业部猪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武汉 430070;2.浙江天蓬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江山 324111)0 前言母猪繁殖性能是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猪场的整体生产管理水平。
膘情是一个衡量母猪体况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出母猪在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状况和能量储备,并且影响母猪繁殖性能。
母猪的膘情会受到生理阶段、饲料营养、生产管理、生产胎次、生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膘情变化进而又会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
背膘厚与母猪体内脂肪含量密切相关,可以有效反映母猪的营养储备情况,且测量也比较简便,是预测母猪繁殖性能的良好指标。
采用超声波技术测定猪背膘厚,分析其与母猪繁殖性能间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控制母猪膘情变化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从而为母猪的精细化饲养提供一个参考标准。
A 型超声波诊断仪具有能够在不损害机体的情况下,采集到活畜体内部的信息,因此在相关研究中被广泛的应用。
陈方琴的研究发现,后备母猪背膘在11.0~12.0 mm 之间时,母猪的初情期最早(P <0.05),且大白猪和长白猪的结果一致。
秦玉玲等的研究发现,在新加系大白和长白母猪群体中,分娩时背膘厚在15~16 mm 之间时总产仔数最高;并且妊娠期背膘变化对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出生窝重和出生均重都有影响。
也有研究表明,哺乳期背膘损失严重会显著延长发情间隔,这是因为哺乳期间母猪机体损耗过大会造成母猪在断奶后恢复时间延长,当断奶背膘厚在10~13 mm 之间时,发情间隔基金项目:本项目受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14BAD20B01)、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编号:2014C0201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编号:2014PY038;2662015PY160)资助。
130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19年36卷第12期养猪一点通EASY SKILL母猪的体况直接影响其繁殖性能,而繁殖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
母猪的体脂含量能够较好地反映其体况,其与背膘厚直接相关。
母猪背膘厚通常作为评估其营养状况是否良好的标准,也是进行种猪选留和决定营养供给的重要依据。
文章对母猪背膘厚与其繁殖性能的关系以及调控方法进行研究和阐述,希望为养猪生产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背膘厚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动物的脂肪组织不仅能够储存和释放能量物质,而且还有旺盛的内分泌功能,能够分泌瘦素、抵抗素、脂联素和内脂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它们广泛地参与到动物的生长发育、能量平衡、摄食和生殖等过程。
1.1 背膘厚对母猪发情的影响背膘厚对母猪的发情具有重要影响。
在哺乳期间背膘厚没有损失或者损失较少的母猪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也最短,背膘厚损失过大会显著延长母猪断奶后的发情时间。
在哺乳阶段通过加强营养,背膘厚降低较少的母猪断奶后的发情时间要比未进行干预的母猪提前。
有研究发现长大二元母猪断奶摘 要:母猪背膘厚对繁殖性能有重要的影响,与发情、产仔和泌乳都紧密相关。
在母猪不同的繁殖阶段根据其背膘厚,可以采取不同的饲养方法来调控其体况,以保证繁殖性能的正常发挥。
关键词:母猪;背膘厚;繁殖性能基金项目: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35)、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团队项目(2016-620-000-001-022)、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2017ABA134)作者简介:董斌科(1983- ),男,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方向,E-mail:dbk02@母猪背膘厚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以及调控方法董斌科,李良华,武华玉,孙 华,彭先文(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胚胎工程及分子育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0)时的背膘适中,发情快,而背膘厚低于适中范围(10~13 mm )的数值越多的母猪其发情越慢,高于此范围的同样也越困难[1]。
母猪妊娠期膘情适中可提高繁殖性能,增加
合格仔猪数和出生窝重
母猪妊娠期膘情适中有助于提高母猪繁殖性能,能显著增加合格仔猪数和出生窝重,而适当地增加上产床时的背膘厚有助于减少死胎的数量,因此在妊娠中期要控制饲喂量,而妊娠前期和后期要适当提高饲喂量,另外,母猪哺乳阶段要保证母猪达到足够的采食量,减少哺乳阶段的背膘下降,以达到更高效的生产性能。
上产床时的背膘越厚,总死仔猪数越小,因此可以在妊娠后期适当增加母猪饲喂量,以减少死仔猪数;
哺乳阶段背膘厚下降越多,下一胎次产合格仔猪数越少,弱仔数越多,出生窝重越小,背膘厚下降4~5mm尤为突出,因此母猪哺乳阶段要增加饲喂量,保证母猪在哺乳阶段的背膘厚下降值在3mm以内。
(产后母猪食欲尽快恢复到产前水平,十分重要,特别是母猪分娩后的3-5天内,产后食欲恢复状态对泌乳期膘情有绝对的影响,实验证明,母猪在泌乳期的第一周膘情变化最大。
)
配种时、妊娠60天以及上产床时母猪保持中等(15.5~20mm)背膘厚,有助于提高母猪的产合格仔猪数和出生窝重,而妊娠30天高背膘厚不仅可以提高产仔能力,而且还会降低死胎和木乃伊胎的数量,因此,在配种时和妊娠60天要保持背膘厚在中等水平,而要提高妊娠30天的背膘厚,以提高生产成绩。
种猪生产漏洞9——母猪过肥或过瘦,都不会有好成绩
过去对后备母猪配种的标准有体重、月龄、发情次数三项;近年来,学习欧洲养猪发达国家经验,他们会把配种时后备母猪的膘情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而且有大量的数据进行验证。
下表是从网上搜索到的首次配种时的体重与背膘厚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从这个表中看出两个问题,一是国外发达国家对母猪背膘厚的关注要优于我们国内的月龄与发情次数;二是大量的数据证明母猪配种最佳体重和背膘厚是在131-150公斤、17.7-21.7mm阶段。
我曾服务过一些猪场,他们就是依靠控制体重与膘情,使母猪繁殖性能大大提高,每胎产活仔数从原来的不足10头,提高到接近12头,而控制膘情的重点是后备母猪。
另外,控制膘情不要单纯凭肉眼观察,不同品种、不同阶段背膘厚度是有差别的,特别是许多猪场饲养多种品种,每个品种的差异性很大;而如果是一些猪场把商品猪当成种猪养,那差别就更大了。
所以,要以数据说话;当你把自己对母猪膘情用评分制与背膘测定仪对照一下,你会大吃一惊;因为引进品种与国内陆方品种不同,看似不瘦的母猪,其实背膘已经很薄了。
背膘测定非常简单,背膘测定仪的价格也并不高,稍有规模的猪场都可以承受得起;但其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不但可以用于后备母猪,对经产母猪同样有很大价值。
背膘测定的位置是母猪胸腰椎结合处,距离背中线一定距离的地方;对于经产母猪来说,大约是6-8厘米;对于后备母猪来说,是5-6厘米;而背膘仪的使用,借助说明书,很快就能掌握。
随着欧美养猪发达国家先进技术不断引入到我国,科学养猪的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如果我们不能早日学会科学养猪,那不但不会缩短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即使在国内,我们也会一天天落伍,被养猪同行甩到后面,再难在养猪行业立足。
50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19年36卷第9期主题策划F E A T U R E摘 要:母猪体况在现代养猪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反映母猪体况最为直接的指标就是背膘厚度。
因此,控制母猪适宜的背膘厚度便成为生产管理的重要目标。
猪只不同阶段的背膘厚度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
母猪不同生长或生产时期背膘厚度与其繁殖性能存在相关性。
文章重点分析了背膘厚度与母猪繁殖性状的相关性、不同时期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旨在为确立母猪不同生理生产时期的适宜背膘厚度提供依据。
关键词:背膘厚度;初情期;繁殖性能基金项目:南充市科技计划项目(18YFZJ0006)作者简介:王怀禹(1968—),男,汉族,四川阆中人,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联系电话:159********,E —mail :wanghuai_yu@ 。
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王怀禹(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南充 637131)猪的繁殖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人们试图通过决定猪繁殖性状的基因进行遗传标记,但这项工作有相当大的难度,而且进展缓慢。
因此,通过常规改良手段提高猪繁殖效率仍然是当前养猪生产的重要任务,其中对母猪体况调控就是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母猪在其一生的各繁殖周期内的不同繁殖阶段,体况存在差异性,依据各阶段繁殖目的和任务来保持适宜的体况,是保证其繁殖性能良好发挥的关键。
反映母猪体况最为直接的指标就是背膘厚度。
因此,控制母猪适宜的背膘厚度便成为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猪不同阶段的背膘厚度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
母猪不同生长或生产时期背膘厚度与其繁殖性能存在相关性,研究不同时期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能为确立不同生理生产时期的适宜背膘厚度提供依据,也为母猪生产中各阶段饲养规程和营养标准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1 背膘厚度与母猪繁殖性状的相关性母猪背膘厚度本身属于高遗传力性状,它与产仔数存在较强的正相关,但与下一胎的产仔数存在较强的负相关[1]。
107202239卷第5遗传改良GENETIC IMPROVEMENT母猪108 天孕龄背膘厚度、胎次对繁殖性能的影响陈 莹 1,孙艳梅 2,周 玉 1,赵云翔 1,2 *(1.广西贵港秀博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 贵港 537100;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近几年非洲猪瘟的入侵导致我国生猪存栏的大幅度减少,因此,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是养猪行业的大势所趋。
但母猪的繁殖性能受其背膘厚度、胎次等多种因素影响,母猪妊娠前期和中期是胚胎生长和乳腺分泌细胞增殖的关键时期,胎儿的迅速长大、体重的绝大部分增加以及产后的泌乳能力都是在妊娠后期完成的。
背膘厚度反映了母猪体内脂肪沉积的水平,在这个阶段不仅需要增加饲喂量,同时也要提高饲料中的能量和相应的蛋白质。
有研究表明,母猪合适的108 d 孕龄的背膘厚度,可以有效地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初生重,同时还可以提高母猪的泌乳量和仔猪的断奶重。
现阶段,大多数养殖企业可以通过调整饲料的营养水平、饲喂量、饲喂次数来人为干预母猪的背膘厚度,从而可以避免因膘情过肥或过瘦造成的母猪繁殖性能的下降。
本试验通过对丹系猪的分娩数据和相应的背膘厚度进行统计,分析丹系母猪的胎次、背膘厚度与繁殖性状之间的关系,为猪场高效生产提供数据支撑。
朱琳等(2015)在《妊娠105天背膘厚对大白母猪初产产仔性能基金项目: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作者简介:陈莹(1994-),女,硕士,研究方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E-mail :*通信作者:赵云翔(1981-),男,博士,研究方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E-mail :的影响》选用895头母猪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母猪背膘厚度和产仔数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其中背膘厚在12~16 mm 母猪繁殖能力最高。
李私丞等(2019)研究结果表明第3~4胎母猪产仔性能较高,第4胎产总仔数最多。
赵云翔等(2020)在《胎次和分娩季节对长白和陆川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白猪和长白猪在第2~6胎繁殖性能稳定,第4胎总仔数、活仔数最高,从第8胎开始产仔数明显下降。
母猪断奶时背膘厚度对配种间隔和下一胎繁殖性能的影响摘要为研究母猪断奶时背膘厚度对配种间隔和下一胎繁殖性能的关系,采用超声波测定母猪刚断奶时的背膘厚度并分析其对断奶至配种间隔和下一胎产仔数的影响。
结果表明,母猪断奶背膘厚与发情间隔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即发情间隔随背膘厚的增加而增加。
母猪断奶时背膘厚平均值为12.5~18.0 mm时母猪产仔数最高,平均可达11.92头。
说明母猪背膘厚度适中繁殖性能最好。
关键词背膘厚度;配种间隔;繁殖性能;母猪;影响目前,国内对断奶时母猪的体况研究少且限于粗略的体况评分,缺乏客观的测定[1-5]。
而应用超声波测定猪活体背膘厚度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猪遗传改良,效果良好[6-10]。
为此,笔者结合超声波测定猪活体背膘厚度的技术研究了母猪断奶时背膘厚度对配种间隔和下一胎繁殖性能的影响,为今后指导母猪生产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试验选用科盛种猪场饲养的大白纯种母猪共66头。
每头母猪用超声波背膘仪测定3次刚断奶时胸腰椎结合处、腰荐椎结合处左侧距背中线5 cm处的背膘厚度,取其平均值,记录数据。
同时收集试验母猪断奶日期、配种日期和配种后的窝产仔数等数据。
主要器材:超声波背膘仪,耦合液,温水,毛巾,剪刀等。
1.2 试验方法1.2.1 待测母猪的选择及剪毛。
仔猪断奶后,将母猪转移到配怀舍,立即测定背膘厚度,并记录断奶日期。
剪毛:于其胸腰结合处和腰荐结合处左侧距背中线约5 cm处剪毛(尽量剪干净,必要时用温水擦洗去痂)。
1.2.2 涂油及测定。
探头平面及猪背测量位置涂上耦合剂。
测定:将探头置于测量位置上,探头直线平面与猪背正中线纵轴面垂直,不可斜切,使探头与猪背密接,不要重压。
使探头与剪毛处充分接触,不留空隙。
1.2.3 读数记录。
调节好背膘仪,待背膘仪显示读读数稳定后,读出背膘厚度数据。
每头猪以同样的方法连续测定3次,取其平均值,记录数据。
1.2.4 推算配种间隔。
母猪发情配种时的膘情对母猪受胎率、产仔数、活产仔数等繁殖性能会产生很大影响。
为探寻其规律性,我们对370头母猪在配种时进行了膘情评定,记录受胎数、产仔数,采用有关统计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基本情况
1.1时间1996年8月18日一1997年3月31日。
1.2地点新疆博乐艾比湖肉联厂种猪场。
1.3饲养管理博乐艾比湖肉联厂种猪场是按工厂化猪场设计要求建造的年产万头商品猪的规模化猪场。
以新疆白猪为母本,加系长白猪为第一杂交父中,杜洛克为终端杂交父本,形成三元经济杂交生产模式。
同时进行新疆白猪和加系长白猪两个纯繁群的育种。
待配母猪每栏4—5头,种公猪单栏饲养,妊娠母猪采用单体限位栏饲养,产仔、哺乳、育幼均采用高床网栏词养。
现存栏基本母猪600余头,种公猪22头,各类生猪4000余头。
饲料均按各品种猪的词养标准加工配制,该场具备良好的饲养育种、生产条件。
2研究方法
母猪产仔后30天断奶,转入配种栏内饲养观察,发情后赶入公猪栏内配种。
采用两次重复配种,配种完成后记录配种日期、公母猪耳号。
此时对母猪进行膘情评定分组(分为A、B、C、D、E5组)oA组过肥猪,膘情明显过肥,双脊背,躯干半圆,肛门下部有明显脂肪,皱褶,腹部肥大。
B组偏肥组,膘情介于A组与C组中间,躯干半圆,双脊背与皱褶不明显,背部平宽,腹部丰满。
C组适中组,膘情适中.无B组与D组特征,躯干紧凑,但无脊椎骨和肋骨形迹,腹部紧凑,适中。
D组偏瘦组,膘情介干C组与E组之间。
躯干扁薄,有脊惟骨形迹,但不明显。
肋骨形状明显,腹部单。
E组过瘦组,膘情明显过瘦,躯干扁薄,全身骨形明显突出,腹部单薄。
配种后注意返情及妊娠变化,仔细进行妊娠鉴定.记录产仔日期、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将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用统计方法计算各组平均数,按每组实际产仔头数计算受胎率。
3结果与分析(见表l)
表l母猪膘情与繁殖性能
组别配种头数产仔头数产仔总数活产仔数受胎率(%)活产仔率(%)窝均产仔数窝均
活仔数
A251613913264.095.08.698.25
B746360255785.192.59.568.84
C1641451523142788.493.710.509.84
D786158954078.291.79.668.85
E292220818775.289.99.458.50
合计3703073016284383.092.99.979.26
由表l可见.随着母猪配种膘情的不同,受胳率、产仔数、活产仔率等指标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
受胎率指标,C组最高,与A、B、D、E组比较,分别高出24.4%、3.30%、0.2%、12.6%。
窝均产仔数,C组最高,与A、B、D、E组比较,分别高出1.81%(p<0.01)、0.94%(p <0.05)、0.84(p<O.05)、1.05%(p<0.Ol)。
窝均活仔数,C组最高,与A、B、D、E 组比较,分别高出1.59%(P<0.01)、1.0%(p<0.05)、O.99%(p<0.O5)、1.34%(P <O.01),活产仔率,除C组比A组低1.39%外,与B、D、E组比较,分别高出1.0%、O.99%、1.34%。
以上比较结果表明,随着母猪配种时膘情由适中向肥和瘦两个方向变化时,母猪的受胎率、产仔
数、活产仔数呈现出逐步降低的规律性。
以上5组中,C组即膘情适中组,无论在受胎率及窝均活仔数上都明显高于其它几组。
因此,规模化猪场在母猪管理中应重点放在母猪膘情控
制上。
周利平杜新形郭海江新疆博乐艾比湖肉联厂生产科(833400) 王国粱蒋立新新疆天康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