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第二讲现代汉语修辞学的定义对象和
- 格式:ppt
- 大小:267.00 KB
- 文档页数:8
现代汉语修辞学修辞是一种艺术,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技巧。
修辞,在古人那里,称为“文”,即写作;在今人眼里,则称为“语言表达技巧”。
我们现代汉语修辞学就是借鉴了前人的经验而建立起来的,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语言学为指导,遵循认识论、方法论和创作论三大原理,注重提高语言能力和表达效果,具有科学性、民族性和系统性的鲜明特点。
现代汉语修辞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揭示修辞的本质,二是研究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现代汉语修辞学主要研究什么是修辞?怎样运用修辞?一般说来,我们对修辞的基本定义是:“利用语言符号和人类普遍共同的生活知识,对语言进行选择或调整,使其所表达的意思更鲜明、更强烈、更生动,更完美。
”(黄伯荣《现代汉语》, 2002年第3版),这也可以说是汉语修辞学的全部内容。
现代汉语修辞学研究对象就是现实的口语表达活动中存在的各种语言现象,包括运用什么修辞格,怎样用这种修辞格等问题,目的是创造出好的语言表达效果。
从词义上讲,修辞是一种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增强语言艺术魅力的表达技巧。
汉语的修辞是研究在言语交际中如何选用词语,如何安排句子结构,怎样掌握语言节奏,如何处理停顿等技巧。
这里不但包含着语法修辞,还涉及到逻辑修辞。
言语交际活动中的各种形式都可以通过适当的修辞而得到充分的发挥。
所以修辞在汉语表达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
修辞手段的创造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感情色彩很浓的活动,是语言感情活动在语言交际中的反映。
因此修辞活动必然会与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状态密切相关。
为此,我们要从现代语言观出发,按照现代语言学的观点去考察修辞现象。
我们现代汉语修辞学的另一个研究对象就是修辞格。
1、标志性特征一,普遍性和可操作性。
它的根据是在长期的语言交际实践中,人们发现并总结出来的,同时又是广泛被人们承认的。
二,灵活性和简练性。
这是因为要想真正做到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就必须了解它们的规律和作用。
语言表达活动应该遵循这些规律,才能真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节修辞学的对象和范围一、修辞什么是修辞?“修辞”这个词,在我国古代出现的并不多,到了现代,使用的频率才逐步提高。
修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客观存在的那个事物:一是指人们对它的认识或描述,即关于它的知识。
前者是客观存在物;后者是带有主观色彩的。
我们把前者称之为“修辞”,而把后者称之为“修辞学”。
客观存在:修辞修辞主观认识:修辞学在给修辞下定义的时候,首先应当把这两者区分开来。
到底什么是修辞呢?修辞,就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所有方法、技巧,以及调整语言的一切活动。
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的科学。
修辞学是语言科学中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修”与“辞”本来是两个词。
它们何时开始连用的?从我们掌握的材料看,它们最早出现在《易》经的《乾·文言》中:子曰:“君子进德修业也。
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这儿“修辞”的含义,与今天理解的不同。
唐代孔颖达疏:“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者,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
”(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因此,“修辞立其诚”是从政治的要求出发,作为君子居业的条件提出的。
宋代王应麟解释说:“修辞立其诚,修其内则为诚,修其外则为巧言。
(《困学纪闻·易》)认为指的是既要求有内容、情感的真实,又要求言辞、文辞富有文采。
之后“修辞”两字连用,在古代是指修饰、整理争讼用辞的本领,最初主要指口语表达的技巧。
到了现代则既指调整和修饰书面语,又指调整和修饰口语。
“修辞”不能混同于“修词”。
“词”应指一个个具体的词儿;而“辞”指的是语辞,应包括词句和篇章,两者不能混用。
二、修辞现象(一)什么是修辞现象在修辞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具体的语文现象,都是修辞现象。
什么是修辞过程,一篇文章或一席演说的形成,大致要经过三个阶段:1.材料收集前提2.主题确定,材料取舍前提3.写说发表修辞过程前两个阶段虽与修辞的关系密切,是修辞的前提,但终究不是修辞本身,第三阶段写说发表的全过程,才是修辞过程。
修辞学资料一、定义:1、修辞:名词:为了更好地表达思想和情感,适应特定的语境,而采取的应用语言及语言风格的方法、技巧或规律。
动词:为了适应特定的语境,而应用语言及语言表达的方法、技巧或规律的活动。
2、修辞学:是研究修辞应用的科学,它研究如何依据语境,运用语文的各种材料、各种修辞手法以及表现方法和技巧。
3、语流义变:指词语在连续的语流中,因受到前后词语的影响或者在语流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因而发生语义变化。
4、情景义变:指词语因受到一定情景而产生意义上的变化。
5、准语言:指伴随着语言进行交际的眼神、身态动作、以及语速、声音等。
它包括:辅语言、副语言、体态语。
6、比喻:根据联想,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也叫譬喻。
7、比拟:基于想象,化物为人,或化人为物,或化此物为彼物的修辞方式叫比拟。
或者说用描写彼类事物动作形态的词描写此类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拟。
8、移就:把描写甲事物性质状态的词,用来修辞和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式叫移就。
9、通感;:在描写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把人们某个感官感觉到的移到另一感官上,从而启发联想,深化意境,体味韵味的修辞方式叫通感,又叫移觉。
10、夸张:为了表情达意,运用远远超过客观事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某事物,造成鲜明的形象和独特的意境的修辞方式叫夸张。
11、移情:为了抒发强烈的感情,作者使周围的物体染上一层与自己情感一致,但实际不存在的感情色彩的修辞方式叫移情。
12、借代:借此代彼,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借同要说的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他事物来代的修辞方式叫借代。
13、跳脱:在描写中,由于某种特殊的情景,中间断了语路,没有尽情地描写下去,而用省略号、破折号或其他符号来表示的修辞方式叫跳脱。
14、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言的音义关系,表面上说的是一种意义,实际上指另一种意义的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方式叫双关。
15、婉曲:有时碰到一些事,人们不便直说,不忍直说而闪烁其词,拐弯抹角,用委婉含蓄的语言暗示出来,用与本意相关或相类的话来代替的修辞方式叫婉曲,也叫委婉或婉言。
现代汉语修辞学考试复习参考题第一章修辞概说1.什么叫修辞、修辞活动以及修辞学?修辞学研究的对象指的是什么?修辞学:是研究在交际活动中如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的科学,具有主观性。
修辞:是在交际活动中那些同语言的表达效果有关的现象,具有客观性;修辞学研究对象:凡是出于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动机,而有效地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和调整的一切现象。
2.修辞学与语法学、语用学有什么联系?语法学与修辞学的联系:研究对象上:语法学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修辞学研究如何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任务上:任何话语都是按照语法的规则生成的,语法是修辞的基础。
语法学分析语言的语法结构的特点;修辞学反映语言诸要素的综合运用。
语用学与修辞学的区别:语用学研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如何运用和理解语言的问题;研究话语理解,即接受结果;研究制约语言使用的各种因素,注重规则阐释;修辞学一般只研究话语表达,主要从说(写)者的角度出发,研究表达效果;研究影响语言使用的条件,注重选择。
3.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理论、语体风格?修辞学需要完成什么任务,且在完成任务时如何贯彻这三方面的内容?(1)修辞手法:包括如何选词,如何炼句,如何使用特殊的修辞方式(2)修辞理论:重在探讨修辞学的对象、范围、性质、任务、原则和修辞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3)语体风格:一方面需要探讨各类语体的形成、特点、分类、功用,解决语体运用方面的不得体现象,并且研究语体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另一方面需要探讨风格同话语的表达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做到风格多样化,如何创造新的独特的风格。
(4)修辞学的任务,是在大量收集修辞现象的基础上,从修辞手法、修辞理论、语体风格三方面去探索规律。
4.举例说明修辞的原则是什么?答:①明确目标、看清对象②适用环境,注意场合③前后连贯,关照上下文④准确无误,清楚明白⑤生动形象,妥帖鲜明。
5.在锤炼词语、选择句式、及采用特殊的修辞手段等方面,如何增强表达的形象生动性,请举例说明。
现代汉语修辞学绪论一、什么叫“修辞”?修辞,就是表达者(写说者)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而应和题旨情境,对语言进行调配以期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有意识的,积极的语言活动。
二、现代汉语修辞学研究的对象任务是什么?对象:研究现代汉语运用中的诸种修辞现象。
范围:由于各民族语言的情况不尽相同,所以在利用“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方面就存在差异,比方说汉语中可以利用汉字的形、音、义等方面的一切可能性,而在世界其他民族语言中就未必都能做到。
同时,由于各民族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运用中产生的修辞现象也不尽相同,因此,各国修辞学都有自己的传统,修辞学研究的范围就不尽相同。
大致说来,古代汉语修辞学的研究一般着重于辞格、字句锻炼、篇章布局等几个方面;而现代汉语修辞学研究的范围,除了在中国传统修辞学研究的上述方面作进一步研究之外,还研究修辞与题旨情境的适应关系问题、修辞与语体风格的适应关系问题、修辞与社会心理与个性心理的关系问题、根据不同交际目标建构不同修辞文本的规律等等。
即如修辞文本(即传统所说的“辞格”)的分析,亦不仅仅局限于表达一个方面,而是从表达与接受两个方面来进行。
三、修辞学与语法学、逻辑学的关系如何?与语法学的关系:修辞学和语法学是一种既有密切关联又有显著区别的两个学科。
两者都以语言为研究对象,但在研究任务上有很大的不同。
修辞学是系统地研究如何适应语言活动中特定的题旨情境要求,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力图将语言的表达和接受效果提升到尽可能高的水平的种种规律的科学。
而语法学则是“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科学”。
与逻辑学的关系:修辞学与逻辑学也是一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
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诸种规律的科学。
而逻辑学则是一门“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研究概念、判断和推理及其相互联系的规律、规则,以帮助人们正确地思维和认识客观真理。
”“从说话写文章的内容上考察思维符合不符合逻辑规则及规律,也就是反映、认识客观现实的方法正确不正确,这是逻辑的事。
初探修辞学习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初探修辞学:学习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修辞学自古以来就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分支,它探究了语言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
修辞手法作为修辞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作者在创作中运用的技巧和艺术手段。
本文将对修辞学的基本概念与修辞手法进行初步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
一、修辞学的基本概念修辞学是研究语言中的表达手段和艺术效果的学科。
它强调通过言语的魅力,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感受。
修辞学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用最精炼和准确的方式传达思想感情,如何用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段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1. 修辞的定义修辞最初指的是辩论和演说中的辩证手法,后来逐渐延伸到文学创作中。
通俗地说,修辞就是运用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达到增强说服力和艺术效果的目的。
2. 修辞学的研究对象修辞学主要研究的对象是语言、文字和文学作品中的修辞现象,包括各种修辞手法的使用和效果分析。
3. 修辞学的作用修辞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为写作和演讲提供了高效的技巧和方法。
二、修辞手法的分类与应用修辞手法是作者在创作中运用的技巧、艺术手段,有助于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应用:1. 比喻比喻是通过将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来达到表达的目的。
它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受力。
例句:他像一只乌鸦一样黑暗,让人寒心。
2. 比较比较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照,以突出其共同之处或不同之处。
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作品所传达的意义。
例句:他的声音如同天使般的优美。
3. 倍数修辞倍数修辞是通过使用数字来对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它可以增强感受力和表现力。
例句:这个小孩跑得快得像闪电一样。
4. 排比排比是通过一系列并列的修辞手法来强调事物的重要性或对比不同的情感或观点。
例句:他勇敢、聪明、善良,是一个完美的人。
5. 反问反问是通过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对问题的肯定或否定,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第六章修辞第一节修辞概说一、修辞和修辞的原则(一)“修辞”的含义“修辞”有三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指修辞行为,即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对语言进行的修饰、调整、选择、创新等修辞活动;第二个含义是指修辞规律,即人们适应交际需要、运用语言形式、增强交际效果的规律;第三个含义是指修辞理论,即人们对修辞规律进行研究和探寻的理论成果。
这第三个含义就是修辞学,修辞学是研究修辞规律的科学,它一般表现为研究和揭示修辞规律的论文、著作和教科书等。
前两个含义的“修辞”和第三个含义的“修辞学”有联系又有区别。
修辞学是在修辞的基础上产生的,首先有修辞,然后才有修辞学。
先是有了修辞行为,产生了修辞现象,才存在着种种修辞规律;客观上存在着修辞规律,人们才去作研究和探寻,产生修辞理论,建立修辞学。
修辞规律具有客观性,修辞学具有主观性。
修辞规律是人们的修辞行为所遵循的客观规律,修辞理论是人们主观上对客观的修辞规律的认识。
客观的修辞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人们的修辞理论却带有主观性,所以修辞学有不同的体系。
我们学习和研究修辞,就是要使我们的修辞行为尽可能遵循客观的修辞规律,使我们的修辞理论尽可能反映客观的修辞规律,不断实践、探寻,尽可能地使主观的修辞理论与客观的修辞规律相一致。
(二)修辞的原则1.辩证原则辩证原则是修辞的最基本的原则。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运用了唯物辩证法来指导修辞研究。
今天,我们学习和研究修辞,毫无疑问也要充分掌握辩证原则。
修辞是充满辩证的。
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用词的追求准确和讲究模糊;炼句追求整句的整齐有力和讲究散句的活泼多变;运用辞格,可以从正面发问,自问自答,也可以从反面发问,问而不答;就语言风格来说,一方面追求绚丽,另一方面又讲究平实等等。
交际效果的好坏是相对的,绝对的最佳效果是没有的。
2.得体原则修辞是综合运用语言各因素形成恰当的语言形式,以求得理想的交际效果。
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才能获得理想的交际效果,这取决于运用的语言形式是否得体。
(3)现代“修辞”的定义:“修辞”这个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理解:――它可以是指一种修辞现象,如“《芙蓉镇》在修辞方面很有特色。
”;――也可以指一种修辞活动,如“语言大师都善于修辞。
”;――还可以指修辞学,如“学点儿修辞能提高阅读和欣赏能力。
”在现代,“修辞”一词有三个含义:(1)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或规律;(2)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3)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和修辞著作。
一般情况下,总把“修辞”理解为对语言进行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
即: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有力。
二、修辞的性质和原则:1 、性质:修辞是一种以恰当地表达思想感情为目的的言语活动。
一切形式的言语活动都是离不开修辞。
2 、原则:(1)语言材料的规范性和变易的适度性。
(2)信息的真实、切题、适量。
三、修辞的途径人们通过对各种语言单位或者言语材料的选择、安排或加工,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表达效果,这种选择、安排、加工的过程就是修辞的途径。
四、修辞的目的和作用目的:是为了恰当地表现写说者写说的内容。
所谓恰当是指合度。
合度一是指形式与内容相统一、融洽,二是指信息量合度,三是指说话要符合一定的语言环境。
第二节词语锤炼一.什么叫词语的锤炼?(又叫“炼字”)二、原则:――切合题旨和语境1 、因文制宜:2 、因人制宜:3 、因地制宜:―因场所、地域的不同而有差异。
三、要求:1 、准确2 、得体――适合一定的语境。
3 、简炼(不用“烦字”)四、内容:一般从词语的内容(意义)和词语的形式(声音)两方面着手。
(一)词语意义的锤炼:A 、利用词语同义关系进行锤炼: 1、“同义词语”的内容(1)意义相近的词语(又叫近义词语)a 、语汇意义略有些不同。
b 、适用范围、对象不同。
c 、语法特点不同。
(2)同指词语:a 、临时性同指的词语b 、非临时性同指词语2 、同义词语锤炼的内容:(1)同义词语的选用a 、语体色彩不同的语境,选用不同的同义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