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标准化操作及质量保证手册
- 格式:doc
- 大小:675.00 KB
- 文档页数:64
痰检实验室操作规程一、检查程序(一)痰标本收集:在三个痰标本盒上注明病人的姓名、编号、检查日期和容器序号。
病人首次留痰前应指导病人,留取“即时痰”、“夜间痰”、“晨痰”合格的痰标本,对所送不合格痰标本除常规检查外,应要求患者重新送检,合格的痰标本包括干酪痰、血痰、粘液痰。
唾液或口水用于病人确诊时为不合格痰标本,标本量一般在3~5 ml。
(二)痰涂片制作:1、检查前对新的玻片用95%的乙醇擦拭脱脂,经干燥、清洁、检查无油污、无划痕后作为合格的玻片备用。
在已经准备的痰玻片背面左端的1/3处注明编号,挑取痰标本中可疑部分约0.05~0.1 ml,于玻片正面右侧2/3处,均匀涂抹成10×20 mm的卵圆形痰膜。
2、痰膜朝上静置自然干燥后(一般约需要30分钟)进行染色镜检。
当气温低,痰膜不易干燥时,严禁将玻片直接在火焰上烘拷,以防产生气溶胶或痰膜脱落。
一张载玻片上只能涂抹一份痰标本,一张载玻片只能使用一次,不得清洗后再次用于痰涂片染色检查。
3、涂抹完毕后的痰标本,在检查结果报告前,应暂时保留。
以备涂片、染色不合格影响镜检结果时,重新涂片和染色之用。
4、萋-尼氏染色油镜检查.(三)实验室登记:按照年度病人序号和痰标本序号在实验室登记本上进行登记,并以同样的号码在痰涂片检查单上进行标记。
检验单的病人姓名应与实验室登记本一致。
(四)痰涂片检查结果登记与报告:及时在登记本上登记痰涂片检查结果。
当病人的三次痰涂片检查完成后,发现有阳性痰涂片,应在规定时间内报医院防保科,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再对痰涂片进行确认。
(六)痰涂片的保存:每个查痰点镜检后的全部痰涂片应按实验室登记本序号连续排列,分别存放在各点固定的玻片盒中,供上级实验室复核确认。
(七)痰检质量控制:每个痰涂片检查点均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质量保证手册》的要求,作为一个独立的被质控单位接受室间质量评估和检查工作。
二、萋-尼氏染色1、涂片自然干燥后,放置在染色架上,玻片间距保持在10 mm以上的距离;火焰固定(在5秒钟内将玻片置于火焰上来回烘烤4次)。
SOP_15-16 结核杆菌涂片检查标准操作程序一、目的:统一项目操作规程,严格检验质量标准,为临床提供及时、可靠的结果报告。
二、适用范围:结核杆菌涂片检查三、操作人员:检验科授权工作人员四、操作步骤:1、原理抗酸染色的基本原理是抗酸菌具有耐受酸性介质脱色的生物性状。
此类细菌在石碳酸(苯酚)的协同作用下,被复红染色剂着色,能够耐受酸性乙醇脱色,显微镜观察时保持紫红色;而其它脱落细胞或标本中的非抗酸菌被酸性乙醇脱色后,可被复染剂亚甲蓝染为蓝色。
2、染色液的配制2.1碳酸复红染液:全省统一配送2.2 5%盐酸乙醇脱色液:35%浓盐酸5mL与95%乙醇混合2.3亚亚甲蓝染色液:全省统一配送3、载玻片的准备:用于AFB检查的载玻片要求:⑴一张载玻只能涂抹一份痰标本。
⑵每张载玻片只能使用一次,不得清洗后再次用于AFB涂片检查。
新的载玻片放入95%乙醇中浸泡2小时脱脂,用摄子夹出放干净纱布上阴干,放无尘容器(培养皿)中备用。
4、本的采集、运送及处理4.1初诊病人应送3份痰标本(夜间痰、晨痰和即时痰)。
如无夜间痰,在留晨痰后2-3小时再留取一份痰标本;或在送痰时,留取两份即时痰。
疗程中或复诊随访病人按期每次送检2份痰(晨痰和夜间痰)。
痰标本性质:干酪痰、血痰、粘液痰为合格标本;唾液或口水为不合格标本,除照常进行涂片检查外,应要求患者重新送检。
4.2收集标本的容器应采用WHO推荐的标准痰瓶,或采用直径4厘米、高2厘米的可密封塑料盒或蜡纸盒(我省统一采用蜡纸盒)。
★痰容器上就注明与检验单一致的病人姓名、编号(初诊病人门诊序号或随访病人登记号)、★检查项目和容器序号1、2、3(1为当日即时痰,2为夜间痰。
3为晨痰)。
5、涂片的制备5.1 编号:取经干燥、清洁、无油污、无划痕的新载玻片制备涂片,在玻片背面左端1/3处注明实验室序号(56001递增)及标本序号(按1递增)(如使用的载玻片一端无磨砂面,须用玻璃刻刀注明编号;如使用的载玻片一端有磨砂面,可用2B铅笔在磨砂面上直接书写)。
2.2.2.3滴加亚甲蓝复染液,染色30秒,流水从玻片一端轻缓冲洗,冲去复染液,沥去玻片上剩余的水,待玻片干燥后镜检。
2.2.3待检涂片检查2.2.3.1染色合格的涂片,由于被亚甲蓝染色而呈均匀亮蓝色,且无红色斑块;染色后的痰膜脱落部分应小于整个涂布面积的10%2.3镜检2.3.1油镜下观察300个视野以上或者连续观察5分钟2.3.2观察方法2.3.2.1使用10×目镜双目显微镜读片;2.3.2.2取染色完毕且已经干燥的玻片,痰膜向上放置在玻片台上并以卡尺固定;2.3.2.3首先使用40×物镜,转动卡尺移动玻片至痰膜左端,将光线调节至适当亮度,调节焦距至可见细胞形态;2.3.2.4移开40×物镜,在玻片上滴1-2滴镜油,使用100×油镜进行仔细观察。
但应注意避免油镜镜头直接接触玻片上的痰膜。
2.3.2.5读片时,首先应从左至右观察相邻的视野;当玻片移动至痰膜一端时,纵向向下转换一个视野,然后从右至左观察,以此类推;2.3.2.6在淡蓝色背景下,抗酸菌呈红色;其他细菌和细胞呈蓝色。
2.3.2.7仔细观察完300各视野,一般需要5分钟;每个工作日,一位镜检人员阅读玻片量不超过25张,且连续阅读10-12张玻片后应休息20分钟左右。
2.4结果判断2.4.1阴性:镜检300个视野以上或连续观察5分钟未发现抗酸杆菌2.4.2阳性:阳性(300个视野内有1~8条抗酸杆菌)阳性1+(100个视野内有3~9条抗酸杆菌)阳性2+(10个视野内有1~9条抗酸杆菌)阳性3+(每个视野内有1~9条抗酸杆菌)阳性4+(每个视野内有9条以上抗酸杆菌)2.5结果报告与记录2.5.1将检测结果填写入申请单报告栏,报告格式如下:涂片1:阴性(-)镜检结果:涂片2:阴性(-)涂片3:阴性(-)2.5.2将检测结果记录于结合门诊检测登记册中:涂片号标本性状检测结果例: 1: D 阴性(-)2: D 阴性(-)3: D 阴性(-)2.6痰涂片的保存2.6.1阅读完毕后的涂片,应及时用擦镜纸轻轻在涂片上揭取数次,彻底去除玻片上的镜油。
痰涂片镜检标准化操作及质量保证手册一、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痰涂片镜检之前,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
包括整理工作台、准备所需试剂和材料、带好个人防护用具等。
确保环境整洁,避免外界污染。
2. 采集标本需要采集患者的痰液标本。
在采集时,要注意不要污染标本,并且采集的标本应该足够用于镜检。
3. 制作涂片将采集的痰液标本滴于载玻片上,用另一块载玻片将其涂开,制作成薄膜。
这一步需要技术娴熟,避免产生气泡或过厚的制片。
4. 干燥固定将制作好的涂片进行干燥固定,以保证镜检时的清晰度和稳定性。
通常可以用自然风干或特殊设备进行干燥。
5. 着色染色将干燥固定的涂片进行染色处理,使细胞和微生物更易于观察和分辨。
6. 镜检操作进行镜检操作。
在显微镜下观察涂片,分析痰液中的细胞、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结构和形态,及时记录观察结果。
二、质量保证手册1. 质量控制制定痰涂片镜检的质量控制标准,包括操作流程、质量评价标准、设备维护等方面,确保每一项操作都符合标准要求。
2. 培训与考核对进行痰涂片镜检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包括操作技巧、细胞和微生物识别能力提升培训等,并定期进行考核,确保技能和认识的稳定性。
3. 质量评价建立定期的内部质量评价机制,对镜检结果进行复核、比对等,在发现问题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4. 设备维护对显微镜等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观察质量。
三、个人观点痰涂片镜检在临床诊断和疾病监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标准化操作和质量保证手册则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基础。
通过规范的操作流程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减少操作误差和结果偏差,提高痰涂片镜检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培训检验人员和定期的质量评价不仅可以提升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还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实验室检测的质量和可靠性。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对痰涂片镜检标准化操作及质量保证手册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良好的操作流程和质量保证手册是保证痰涂片镜检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对于临床诊断和疾病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痰检实验室督导程序1.目的结核病细菌学检查是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区县结核病细菌学实验室质量控制的督导工作,制定本程序。
2. 依据《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标准化操作及质量保证手册》3.适用范围适用于微生物检验科每季度对区县结核病细菌学实验室进行督导工作的工作人员。
4.职责4.1 进行督导工作的工作人员须认真执行该程序4.2 监督人员负责规程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
5.工作程序5.1 进入实验室后,首先观察实验室的设计是否达到生物安全二级的要求;其次观察实验室是否整洁,实验物品的摆放是否规范,实验室所用设施、设备(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锅、生物显微镜等)和材料(痰盒、抗酸染液等)是否是上级单位配发或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5.2 查看受检单位结核病细菌学实验室登记本登记是否规范、数据是否齐全(格式见附件1)5.3 查看受检单位痰涂片镜检室内质量控制登记表是否正确(格式见附件2);5.3 查看受检单位所制备痰涂片是否标准(标准见附件3),总量是否准确(与登记本比对)。
5.4 每年至少对受检实验室进行2次现场评价,评价内容见附件4,进行督导时,应核对以前的督导报告和被评估实验室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
5.5 对受检单位进行现场抽片,具体方法见附件5、6、7、8。
5.6 进行盲法复检,具体见附件9、10、11。
5.7 复检结果评价,具体见附件12。
5.8 盲法复检抽片后2周内将最终结果(填写完毕的附件11)反馈至受检实验室,并同时反馈给第一复检者。
对盲法复检中出现定性偏差的实验室,在反馈结果的同时,应及时进行现场督导,协助查找原因、解决问题。
5.9 书写督导报告,报告模式见附件135.10 督导报告书写完毕后,将所有数据汇总(见附件14、15)连同督导报告发送至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科。
5.11 将所有督导过程中产生的原始数据及督导报告进行归档处理。
肺结核病患者痰涂片镜检结果分析分析南充市2023年肺结核登记病例痰涂片状况,为保证痰检质量供应借鉴。
方法按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标准化操作及质量保证手册》进行痰涂片镜检。
结果2023年南充市初诊肺结核患者6439人,其中检出涂阳患者2382人,涂阳检出率为37%,不同性质的痰标本中干酪痰检出率最高62.9%。
不同留样时间痰标本中晨痰检出率最高为35.6%。
结论不同性质、不同留样时间的痰标本阳性检出率不同,应指导患者留取正确的痰标本,提高阳性检出率。
肺结核是种古老的全球流行的慢性传染病。
在我们国家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各类传染病的首位,并且农村疫情高于城市。
痰涂片镜检是世界卫生组织推举的全球结核病掌握策略中的五大要素之一,痰涂片镜检在结核病掌握工作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通过痰涂片检查是发觉传染源的重要手段,是确诊结核病、选择治疗方案、考核疗效的主要依据[1]。
现将2023年南充市肺结核病患者痰涂片镜检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标原来源2023-01-01/12-30,南充市各县疾病预防掌握中心结防所初次就诊的可疑肺结核患者送检的准时痰、夜间痰、晨痰共3份痰标本。
标本量为3~5m1°1.2资料来源2023年各县结防所的月报表、季报表、《肺结核病人登记本》、《细菌试验室登记本》及相关资料。
1.3方法采纳痰直接涂片抗酸染色后镜检,用新竹签挑取痰标本约0.05~0.10m1涂片。
固定、染色(抗酸染液在有效期内使用)、镜检均按《痰涂片镜检标准化操作及质量保证手册》⑵进行,每个患者3份痰中有1份及以上查出抗酸杆菌者为涂阳肺结核患者。
1.4结果推断按中国结核病防治规《痰涂片镜检标准化操作及质量保证手册》(1)报告抗酸杆菌阴性:连续观看300个视野、未发觉抗酸杆菌。
(2)报告抗酸杆菌数是:1~8条抗酸杆菌/300视野。
(3)抗酸杆菌阳性(1+):3~9条抗酸杆菌/100个视野,连续观看300个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