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 第七章 萃取
- 格式:ppt
- 大小:4.07 MB
- 文档页数:79
化工原理实验—萃取液液萃取塔的操作一、实验目的(1)了解液液萃取设备的结构和特点;(2)掌握液液萃取塔的操作;(3)掌握传质单元高度的测定方法,并分析外加能量对液液萃取塔传质单元高度和通量的影响。
二、基本原理1.液液萃取设备的特点液液相传质和气液相传质均属于相间传质过程。
因此这两类传质过程具有相似之处,但也有相当差别。
在液液系统中,两相间的重度差较小,界面张力也不大,所以从过程进行的流体力学条件看,在液液相的接触过程中,能用于强化过程的惯性力不大,同时已分散的两相,分层分离能力也不高。
因此,对于气液接触效率较高的设备,用于液液接触就显得效率不高。
为了提高液液相传质设备的效率,常常补给能量,如搅拌、脉动、振动等。
为使两相逆流和两相分离,需要分层段,以保证有足够的停留时间,让分散的液相凝聚,实现两相的分离。
2.液液萃取塔的操作(1)分散相的选择在萃取设备中,为了使两相密切接触,其中一相充满设备中的主要空间,并呈连续流动,称为连续相;另一相以液滴的形式,分散在连续相中,称为分散相。
哪一相作为分散相对设备的操作性能、传质效果有显著的影响。
分散相的选择可通过小试或中试确定,也可根据以下几方面综合考虑:1)为了增加相际接触面积,一般将流量大的一相作为分散相;但如果两相的流量相差很大,并且所选用的萃取设备具有较大的轴向混合现象,此时应将流量小的一相作为分散相,以减小轴向混合。
2)应充分考虑界面张力变化对传质面积的影响,对于dx d>0的系统,即系统的界面张力随溶质浓度增加而增加的系统;当溶质从液滴向连续相传递时,液滴的稳定性较差,容易破碎,而液膜的稳定性较好,液滴不易合并,所以形成的液滴平均直径较小,相际接触表面较大,当溶质从连续相向液滴传递时,情况刚好相反。
在设计液液传质设备时,根据系统性质正确选择作为分散相的液体,可在同样条件下获得较大的相际传质表面积,强化传质过程。
3)对于某些萃取设备,如填料塔和筛板塔等,连续相优先润湿填料或筛板是相当重要的。
化工原理萃取
化工原理中的一种常用技术是萃取。
萃取是一种通过在两个不相溶的相中转移物质的过程。
该过程常用于分离和提取化合物,以及从溶液或混合物中去除杂质。
在萃取中,通常会使用两种相,即有机相和水相。
有机相通常是有机溶剂,可以与待提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
而水相则是用于分离提取物质的溶剂,通常是水或酸碱溶液。
萃取过程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有机相和水相,以及调节温度、酸碱度等条件,使得待提取物质能够在两相间分配达到最大程度。
常用的有机相包括醚类、醇类、酮类等,而常用的水相则是酸碱溶液或水。
萃取操作一般分为简单萃取和多级萃取两种方式。
简单萃取是指一次性使用一种有机溶剂进行提取,适用于提取量较少的情况。
而多级萃取则是指使用多种有机相进行多次提取,以提高提取效率和纯度。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各种条件,如溶剂的选择、溶解度、温度、pH值等。
此外,还需要注意操作的安全性,如通风、
避免火源等。
萃取操作还需要进行后续的分离、过滤、干燥等步骤,以获得纯净的提取物质。
综上所述,萃取是一种常用的化工原理技术,通过在两个不相溶的相中转移物质,实现分离和提取化合物的目的。
在进行萃
取操作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溶剂、控制条件,并进行后续的分离和处理步骤。
第1篇一、前言萃取操作是化工生产中常见的一种分离方法,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
为了确保萃取操作的安全、高效和稳定,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所有进行萃取操作的岗位,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实验室、技术部门等。
三、操作前的准备1. 确认设备状态操作前,应对萃取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运行正常,无泄漏、损坏等情况。
2. 准备原料根据工艺要求,准备好萃取原料和萃取剂。
确保原料和萃取剂的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3. 检查安全设施确认安全设施(如防护眼镜、手套、防毒面具等)齐全、完好,并正确佩戴。
4. 熟悉操作流程操作人员应熟悉萃取操作流程,了解各个步骤的注意事项。
四、操作步骤1. 萃取剂准备将萃取剂倒入萃取器中,确保萃取剂体积符合工艺要求。
2. 原料加入将萃取原料倒入萃取器中,注意不要超过萃取器容积的70%。
3. 萃取器密封确保萃取器密封良好,避免泄漏。
4. 加热根据工艺要求,对萃取器进行加热,使原料和萃取剂达到一定温度。
5. 搅拌开启搅拌器,使原料和萃取剂充分混合,提高萃取效率。
6. 静置分层关闭搅拌器,待混合液静置分层,上层为萃取剂,下层为萃取物。
7. 分离打开萃取器下口旋塞,将萃取物排出,注意收集过程应避免污染。
8. 洗涤向萃取器中加入适量的洗涤剂,关闭旋塞,开启搅拌器,使洗涤剂与萃取物充分混合,然后静置分层,将洗涤剂排出。
9. 稀释根据工艺要求,对萃取物进行稀释,确保浓度符合规定标准。
10. 检查结果检查萃取物质量,确保符合规定标准。
五、操作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本规程,确保萃取操作安全、高效。
2. 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设备运行状态,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机检查。
3. 萃取剂和原料应严格按照规定比例加入,避免影响萃取效果。
4. 操作过程中,注意避免交叉污染,确保产品质量。
5. 操作完毕后,关闭电源、水源,清理现场,保持工作环境整洁。
六、异常处理1. 设备故障设备故障时,应立即停机,切断电源,防止事故扩大。
化工原理下萃取过程的流程与计算化工原理中的萃取过程是指利用溶剂将目标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操作过程。
该过程适用于从可溶液中获得目标物质,或者将两相液体或气体中的目标物质转移至另一相中。
萃取过程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合适的溶剂:根据目标物质的物化性质,选择适合的溶剂。
该溶剂应与混合物中其他成分相互不溶或溶度低。
同时,溶剂的选择还要考虑到需求的目标物质浓度、产率和分离度等因素。
2.混合物预处理:将待萃取的混合物进行预处理,以提高目标物质的相对浓度。
预处理手段可以包括调整溶剂酸碱性、溶剂萃取剂的加入以及混合物的预处理等。
3.萃取过程: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将混合物与溶剂充分接触并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目标物质会从混合物中转移到溶剂中,得到所需的提取液。
4.分离过程:对提取液进行分离,获得目标物质。
分离过程可以采用各类分离工艺,如蒸馏、结晶、过滤等。
萃取过程的计算主要涉及到平衡和热力学方面的内容。
其中,平衡计算主要包括挥发分离计算、浸出平衡计算和溶剂选择计算等。
而热力学计算主要包括传热和传质方面的内容,例如浸出塔传质速率的估算、提取液的热力学性质计算等。
以浸出平衡计算为例,其步骤如下:1.确定混合物的成分:通过实验或其他手段,获得混合物的成分组分,包括所需的目标物质。
2.根据热力学平衡关系,建立分离物质在混合物与溶剂中的分配系数。
该系数表示分离物质在两相中的相对分配情况。
3.在给定温度和溶剂比例下,根据分配系数计算提取液中目标物质浓度。
4.根据计算结果,可以调整溶剂比例、反应温度或溶剂浓度等参数,以提高目标物质的回收率和分离度。
需要注意的是,萃取过程的最终计算结果可能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反应速率、传质速率、传质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浓差极化等。
因此,在进行计算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和优化。
综上所述,化工原理中的萃取过程是一种分离技术,其流程包括溶剂选择、混合物预处理、萃取过程和分离过程。
化工原理实验—萃取萃取是化工工程中常见的分离纯化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混合物中的目标化合物转移至另一种不相混溶的可溶剂中,从而实现分离纯化。
萃取广泛应用于化工、生物工程、食品行业等领域,具有操作简便、分离效率高、纯度可控等优点。
本实验旨在通过萃取实验,加深学生对萃取原理及操作技巧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一:两相萃取分离苯和甲苯实验原理:苯和甲苯是两种不同的有机物,可以用两相萃取法进行分离。
两相萃取法是指两种可相互溶解的液体用分液漏斗分离,其中一种液体通常为水,称为水相,另一种液体为无水溶液,称为有机相。
以苯和甲苯为例,实验原理如下:苯和甲苯对水不溶,可以用水作为萃取剂,使其溶于水相中,从而完成两相分离。
实验步骤:1. 将5 mL苯和5 mL甲苯混合在干净干燥的锥形瓶中,摇匀后记录混合物体积。
2. 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加入等体积的水。
3. 将分液漏斗盖住并轻轻摇动,使两相充分混合。
4. 等两相分离后,打开分液漏斗的滴嘴,放出有机相,记录体积。
5. 重复取两组数据。
6.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苯和甲苯在水中的分配系数。
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混合物体积/mL 有机相体积/mL10 5.5计算分配系数:由于苯和甲苯对水不溶,可以假设二者在水相中的浓度非常接近于0,因此可以利用分配定律(分配系数=有机相中溶质的摩尔浓度/水相中溶质的摩尔浓度)计算分配系数。
在实验中,混合物体积相同,有机相中苯和甲苯的摩尔浓度分别为:由于苯和甲苯的分子量相似,可将它们的平均摩尔浓度作为计算结果(C=(0.043+0.043)/2=0.043 mol/L)。
水相中溶质的摩尔浓度非常接近于0,可认为不对分配系数产生影响。
Kd = (5.5 mL/10 mL)/(4.5 mL/10 mL) ≈ 1.22实验二:萃取纯化对乙酰氨基酚实验原理: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亲水性较强的化合物,可以通过萃取纯化的方法提高其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