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铁性材料
- 格式:pptx
- 大小:126.45 KB
- 文档页数:9
龙源期刊网
我国多铁性材料及原型研究取得新进展
作者:Mary
来源:《今日电子》2013年第06期
多铁性材料同时具有铁电、(反)铁磁等多种铁性有序,由于其独特的磁电耦合效应,在新型磁电传感、高性能信息存储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日,中国科大李晓光教授研究组成员董思宁博士后研究员、殷月伟助理研究员在相关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多铁性新材料探索方面,董思宁博士与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李建奇研究员研究组合作,设计并合成出一种具有室温多铁性的Bi4.2K0.8Fe2O9+6单晶纳米带新材料,该材料同构于高温超导体材料Bi2Sr2CaCu2O8+6,具有不同于过去已知多铁性材料的结构特点。
该晶体在c轴方向上由结构上类似铁酸铋的钙钛矿层和绝缘性好的盐岩层交替排列而成,所以具有天然的磁电介电超品格结构,并在室温下表现出显著的磁电耦合效应。
这种新型结构的多铁性纳米材料可能有助于构建微型磁电器件。
在多铁性原型器件研发方面,殷月伟博士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与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的李奇教授研究组、纳布拉斯卡大学的E.Y.Tsymbal教授研究组等合作,设计并制备了基于多铁性界面磁电耦合的La0.7SF0.3MnO3/La0.5Ca0.5MnO3/BaTiO3/La0.7Sr0.3MnO3隧道结,通过改变BaTiO3
势垒层的铁电极化方向,可以调控处于铁磁金属反铁磁绝缘相界处的La0.5Ca0.5MnO3的空穴浓度,使其发生金属绝缘体转变,从而显著调控铁电隧道结的隧穿参数,使得隧穿磁电阻效应提高近两个数量级。
同时,该器件由于铁磁、铁电的共存而表现出四重阻态特征,能够极大地提高非易失的存储密度。
此工作可能有助于非硅基电子器件性能的增强和改善。
《Bi5Ti3FeO15基薄膜的多铁性与铁电光伏效应》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铁性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和潜在的应用前景,已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Bi5Ti3FeO15基薄膜作为一种典型的多铁性材料,具有丰富的物理性质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重点探讨Bi5Ti3FeO15基薄膜的多铁性和铁电光伏效应,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Bi5Ti3FeO15基薄膜的结构与性质Bi5Ti3FeO15基薄膜是一种具有钙钛矿结构的复合氧化物薄膜。
其晶体结构由Bi、Ti和Fe等元素组成,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良好的稳定性。
该薄膜具有多铁性,即同时具有铁电、铁磁和铁弹性质,使得其在多场耦合、磁电耦合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三、多铁性研究多铁性是指材料同时具有多种铁性性质,如铁电、铁磁等。
Bi5Ti3FeO15基薄膜的多铁性源于其特殊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
在电场作用下,该薄膜的铁电性质表现为电偶极矩的可逆变化;在磁场作用下,其铁磁性质表现为磁化强度的变化。
此外,该薄膜还具有铁弹性质,即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晶格畸变。
这些性质使得Bi5Ti3FeO15基薄膜在多场耦合、磁电耦合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铁电光伏效应铁电光伏效应是指铁电材料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的光生电压效应。
Bi5Ti3FeO15基薄膜具有较高的铁电性能和光响应性能,因此具有显著的铁电光伏效应。
当光照射到该薄膜表面时,光生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分离和迁移,从而产生光生电压。
这一现象在太阳能电池、光电传感器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五、实验研究为了深入研究Bi5Ti3FeO15基薄膜的多铁性和铁电光伏效应,我们开展了系列实验。
首先,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Bi5Ti3FeO15基薄膜,并对其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其次,利用铁电测试仪和光伏测试系统,研究了该薄膜的铁电性能和光伏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Bi5Ti3FeO15基薄膜具有较高的剩余极化强度和良好的光响应性能,其铁电光伏效应显著。
多铁材料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多铁材料作为一种具有磁性和铁电性的特殊功能材料,在电子器件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多铁材料具备同时具备磁性和铁电性的特点,其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潜力。
本文将探讨多铁材料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首先,多铁材料在存储器件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传统的存储器件通常采用磁性或电性材料进行存储,而多铁材料具备同时具备磁性和铁电性的特点,可以实现同时存储磁性和电性信息。
通过调控材料的磁性和铁电性能,可以实现存储器件的高密度、高速度和低功耗等优势。
多铁存储器件的应用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如材料的稳定性和可控性问题。
未来的研究将侧重于材料的设计和制备工艺的优化,以实现多铁存储器件的商业化应用。
其次,多铁材料在传感器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多铁材料可以通过磁场、电场或应变等外界刺激来改变其物理特性,从而实现对环境变化的感知和响应。
以磁性传感器为例,通过引入磁性多铁材料,可以实现对磁场变化的灵敏检测和高精度测量。
同时,多铁材料还可以应用于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领域,以实现对压力、温度等参数的高灵敏度检测。
多铁材料在传感器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材料性能的优化、器件结构的设计和测量系统的完善等。
另外,多铁材料也在能源器件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例如,多铁材料可以应用于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等领域,以实现能量存储和转化的高效率和高性能。
多铁材料具备良好的电化学、光电化学和热电性能,可以通过调控材料的能带结构和界面性质来提高能源器件的性能。
目前,多铁材料在能源器件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材料的合成和表征,未来的工作将侧重于多铁材料在器件中的应用性能和稳定性的研究。
最后,多铁材料在电子器件中还有其他一些应用,如天线、超频元件、声波传感器等方面。
多铁材料的独特特性使其具备优异的电磁、声学和光学性能,可以应用于无线通信、雷达、声学器件等领域。
Bifeo3极化结构1. 引言Bifeo3(化学式:BiFeO3)是一种具有多铁性质的材料,具有较高的极化性能。
其极化结构的研究对于了解多铁材料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Bifeo3的极化结构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介绍。
2. Bifeo3的基本信息Bifeo3是一种钙钛矿结构的材料,由铋(Bi)和铁(Fe)元素组成。
其晶体结构为立方晶系,空间群为R3c。
Bifeo3的晶格参数为a=b=c=3.96Å,α=β=γ=90°。
该材料具有较高的居里温度,约为1100K。
3. Bifeo3的极化性质Bifeo3具有多铁性质,即同时具有铁电性和铁磁性。
其铁电性质使其具有自发极化,可在外电场作用下产生极化。
而铁磁性质使其具有自发磁化,可在外磁场作用下产生磁化。
Bifeo3的极化主要来源于铁离子(Fe3+)的离子配位。
在Bifeo3的晶体结构中,铁离子被八个氧离子(O2-)包围,形成八面体的配位结构。
由于铁离子的不对称分布,导致晶体整体具有极化性。
4. Bifeo3的极化结构Bifeo3的极化结构可以通过极化矢量来描述。
极化矢量是一个矢量量,表示极化的方向和大小。
在Bifeo3中,极化矢量的方向与晶体的对称性有关。
具体而言,Bifeo3的极化矢量沿着[111]方向,即晶体的对角线方向。
Bifeo3的极化结构还可以通过极化强度来描述。
极化强度是一个标量量,表示极化的强度大小。
在Bifeo3中,极化强度的大小与极化矢量的大小成正比。
通过实验测量,可以得到Bifeo3的极化强度为0.9C/m2。
5. Bifeo3的极化机制Bifeo3的极化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其中,离子配位、晶格畸变和电子自旋耦合是影响Bifeo3极化的重要因素。
首先,离子配位是Bifeo3极化的基础。
铁离子的不对称分布导致晶体具有极化性。
其次,晶格畸变也对Bifeo3的极化起到重要作用。
晶格畸变可以调控铁离子的位置和配位,影响极化强度和方向。
多铁材料的应用多铁材料是指同时具有铁电性和磁性的功能材料。
由于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多铁材料在能源存储与转换、信息技术、传感器、医疗成像与治疗、国防与安全、环保与能源、智能器件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详细介绍多铁材料在这些领域中的应用。
一、能源存储与转换多铁材料在能源存储与转换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中,压电材料是一种典型的多铁材料,其具有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声呐、传感器、换能器等设备中。
此外,多铁材料在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和热电转换等新能源技术中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二、信息技术多铁材料在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涉及计算机存储和逻辑运算等方面。
利用多铁材料的磁电耦合效应,可以实现高效的磁电转换,为新一代计算机存储器件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此外,多铁材料在电磁屏蔽、微波吸收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传感器多铁材料在传感器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涉及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磁场传感器等。
由于多铁材料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因此在智能传感器、物联网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医疗成像与治疗多铁材料在医疗成像与治疗领域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利用多铁材料的磁电性质,可以实现无损的医学成像技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此外,多铁材料还可应用于肿瘤治疗、疼痛管理等方面。
五、国防与安全多铁材料在国防与安全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利用多铁材料的磁电性质,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探测和定位技术,为军事侦察和反恐行动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多铁材料还可应用于电磁防护、电子战等方面。
六、环保与能源多铁材料在环保与能源领域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利用多铁材料的磁电性质,可以实现高效的环境监测和污染物治理。
此外,多铁材料还可应用于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领域中。
七、智能器件多铁材料在智能器件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利用多铁材料的磁电性质,可以实现高效的信号传输和处理,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等智能器件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铁酸铋颜色铁酸铋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BiFeO3。
它是一种多铁性材料,具有磁性和铁电性质。
铁酸铋的磁性和铁电性质使得它在电子器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存储器、传感器等。
而铁酸铋的颜色也是其独特的性质之一。
铁酸铋的颜色是多样的,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色调和亮度。
大多数铁酸铋的颜色是浅黄色或棕色,但是在某些条件下,铁酸铋可以表现出其他颜色,如蓝色、绿色、紫色等。
这些颜色的变化与铁酸铋的晶体结构和化学环境密切相关。
铁酸铋的晶体结构是一种钙钛矿结构,其中铁和铋离子交替排列,形成了一个三维的网络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铁酸铋具有不同的晶向性和晶体形态,从而影响了其颜色的表现。
当铁酸铋的晶体结构发生变化时,其颜色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在某些条件下,铁酸铋可以表现出蓝色的颜色。
这种蓝色通常出现在铁酸铋的薄膜中,其颜色与薄膜的厚度和制备条件有关。
当薄膜较薄时,其颜色会呈现出蓝色,而当薄膜较厚时,其颜色则会呈现出棕色或其他颜色。
这种蓝色的表现与铁酸铋的晶向性和晶体形态密切相关。
除了蓝色外,铁酸铋还可以表现出其他颜色,如绿色和紫色。
这些颜色的表现与铁酸铋的化学环境有关。
在一些化学反应中,铁酸铋的颜色会发生变化,从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例如,在一些还原反应中,铁酸铋会呈现出绿色或紫色的颜色,这是由于还原反应导致铁酸铋的氧化态发生变化所致。
总的来说,铁酸铋的颜色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领域。
通过研究铁酸铋的颜色变化机制,可以深入了解其晶体结构和化学性质,从而为其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同时,铁酸铋的颜色也可以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艺术表现,为人们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和视觉享受。
多铁材料中耦合效应多铁材料是指同时具有磁性和电性的材料,其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而其中的一个重要性质就是耦合效应,即磁-电耦合效应。
磁-电耦合效应是指材料中磁性和电性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磁场对电性的影响或电场对磁性的影响,实现磁性和电性之间的转换,这种相互作用对于电子器件和存储器件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多铁材料中的耦合效应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实现,其中最常见的是磁致电效应和电致磁效应。
磁致电效应是指当材料受到磁场作用时,会产生电极化效应。
电极化是指材料在外电场作用下发生正负电荷分离的现象,表现为材料中出现极化矢量。
而电致磁效应则是指当材料受到电场作用时,会发生磁性的变化。
通过调控外加电场,在材料中诱发磁性的出现或者改变已有磁性的取向和强度。
这两种效应的耦合作用使得多铁材料在磁-电转换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多铁材料中的耦合效应在多个领域都有着重要应用。
在电子器件领域,多铁材料的磁-电耦合效应可以用于实现非易失性存储器件。
传统的存储器件需要外加电流或者磁场来进行读写操作,而多铁材料中的磁-电耦合效应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磁性状态来实现信息的存储,从而具有更低的功耗和更快的响应速度。
此外,多铁材料还可以用于传感器领域,通过磁-电转换实现对于磁场或电场的敏感测量。
除了在电子器件领域的应用外,多铁材料中的耦合效应在能源转换和储存领域也有着重要意义。
磁-电耦合效应可以用于实现高效率的能量转换和储存装置。
例如,通过外界磁场或电场的调控,可以实现磁性能量到电能的转换,从而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此外,多铁材料还可以用于磁性储能器件的制备,通过改变材料中磁性的状态来实现能量的存储和释放。
在材料研究领域,多铁材料中的耦合效应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多铁材料的磁-电耦合效应在原子尺度上涉及到磁矩、电荷和晶格的相互作用,对于揭示材料的物理机制和发展新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和探索多铁材料中的耦合效应,可以进一步理解和预测材料的物性行为,从而推动新型功能材料的设计和合成。
《Bi5Ti3FeO15基薄膜的多铁性与铁电光伏效应》篇一一、引言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多铁性材料因其同时具有多种铁性而备受关注。
其中,Bi5Ti3FeO15基薄膜因其优异的铁电、铁磁和铁弹性等特性,在微电子、传感器和记忆存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详细探讨Bi5Ti3FeO15基薄膜的多铁性及其铁电光伏效应,旨在深入理解其物理性质及潜在应用。
二、Bi5Ti3FeO15基薄膜的制备与结构特性Bi5Ti3FeO15基薄膜的制备通常采用溶胶-凝胶法、脉冲激光沉积法或磁控溅射法等方法。
制备过程中,通过控制温度、压力、气氛等参数,可获得具有特定晶体结构和电学性能的薄膜。
该类薄膜具有复杂的晶体结构,包括钙钛矿结构和双钙钛矿结构等,这些结构决定了其多铁性的产生。
三、Bi5Ti3FeO15基薄膜的多铁性Bi5Ti3FeO15基薄膜具有铁电性、铁磁性和铁弹性等多种铁性。
其中,铁电性源于其内部电荷分布的不对称性,使得薄膜在电场作用下发生极化;铁磁性则与薄膜中的磁性离子有关,使其具有磁化强度;铁弹性则与薄膜的晶格结构有关,使得薄膜在应力作用下发生形变。
这些特性的共同作用,使得Bi5Ti3FeO15基薄膜成为一种多铁性材料。
四、Bi5Ti3FeO15基薄膜的铁电光伏效应铁电光伏效应是Bi5Ti3FeO15基薄膜的重要特性之一。
当薄膜受到光照时,光生载流子在铁电畴内分离并产生光电压。
这一过程涉及光吸收、电荷分离和传输等多个物理过程。
此外,薄膜的铁电畴结构也会影响光电压的产生和分布。
通过对薄膜的铁电畴结构进行调控,可以实现对其光电压的优化和提高。
五、实验与讨论为了研究Bi5Ti3FeO15基薄膜的多铁性和铁电光伏效应,我们采用了一系列实验方法。
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我们观察了薄膜的晶体结构和形貌;通过铁电测试和磁性测试,我们分析了薄膜的铁电性和铁磁性;通过光伏测试系统,我们测量了薄膜的光电压。
实验结果表明,Bi5Ti3FeO15基薄膜具有优异的多铁性和铁电光伏效应。
二维磁电多铁材料
二维磁电多铁材料是一种复合材料,其中包含了铁电(或压电)材料与铁磁性材料。
这种材料的特点在于其磁电耦合系数可以被大大提高,这是通过利用第三方序参量如应变参与耦合,并通过复合界面实现的。
在交变外场驱动下,这种材料的磁电耦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此外,这种复合材料对于尺寸维度上的响应,有利于人工设计和裁剪。
根据铁电性来源和磁电耦合机制的不同,多铁性材料又可以分为第I类多铁性材料和第Ⅱ类多铁性材料。
第一类多铁性材料的铁电性是本征的,其铁电机制和常规铁电体相同,这类多铁性材料有望实现电场控制磁性。
而第二类多铁性材料的铁电性是非本征的,其铁电性来自于与自旋、轨道或电荷序的耦合效应,其中以磁致多铁性材料为主,这类多铁性材料可实现磁场调控电极化。
二维MnB材料是一种MBene的代表,由锰和硼原子组成的六方对称的平面结构,属于P6/mmm空间群。
它是一种铁磁体,其铁磁性主要来源于锰原子的d轨道。
它还是一种金属导体,其费米能级附近的态密度主要由锰原子的d轨道和硼原子的p轨道贡献。
这种材料具有非常高的居里温度,也就是它失去铁磁性的临界温度。
据计算,它的居里温度为338 K,也就是65°C。
这意味着,在这个温度以下,它都可以保持强烈的铁磁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相关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