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盛唐诗歌发展的高峰
- 格式:pdf
- 大小:2.01 MB
- 文档页数:52
杜甫杜甫与李白一向被视为唐诗世界中两座并峙的高峰,同时,他们也构成了唐诗的分野。
尽管李、杜的年龄只相差十一岁,他们也都经历过唐王朝的全盛时代和由盛入衰的安史之乱,但他们的创作,却存在某些根本的不同。
李白诗歌的主导风格,形成于大唐帝国最为辉煌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的渴望与追求,成为其显著特征。
而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却是在安史之乱的前夕开始形成,而滋长于其后数十年天下瓦解、遍地哀号的苦难之中。
因此,流响于刚刚过去的年代中的充满自信、富于浪漫色彩的诗歌情调,到了杜甫这里便戛然而止。
在飘零的旅途上,杜甫背负着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沉重责任感,凝视着流血流泪的大地,忠实地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
这种深入社会、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的创作倾向,和由此带来的语言表现形式方面的一系列变化,不仅标志了唐诗内容与风格的重大转折,也对中唐以后直至宋代诗歌的发展,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但是,盛唐诗歌的一些重要特征,在杜甫的诗歌创作中仍然有所体现。
激情虽然在他的诗中受到抑制,却仍然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雄伟壮大之美,也仍然是诗人的爱好。
他的那些关于时事政治的诗篇,大抵是真诚情感的流露和结晶,而并非以预定的社会功利目的为首要的出发点。
从这些方面来说,杜甫与盛唐文化终究有很深的关联。
一、杜甫的生平和个性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巩县(今属河南)。
他出身于一个具有悠久传统的官僚世家,自十三世祖杜预以下,几乎每一代都有人出任不同的官职,所以杜甫自豪地称为“奉儒守官,未坠素业”(《进雕赋表》)。
其母系为唐代士族中门第最高的清河崔氏。
只是杜甫的父亲杜闲只做到奉天县令,这个家庭已呈衰落之象。
家庭给予杜甫正统的儒家文化教养,和务必要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雄心。
所以,终其一生,高蹈出世的念头很少占据他的头脑。
另外,唐代是重视诗歌的时代,而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正是武后朝中最著名的诗人,这更加深了杜甫对诗歌的兴趣。
李白对前代诗歌的继承与发展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也是诗歌空前繁荣的时代,两千多诗人的五万多首诗歌,众体咸备,名家辈出,把诗歌这种文学形式推到了顶峰,而在这如众星灿烂般的名家名作之中,李白的诗歌则如同北极星一般,高踞天顶,代表了盛唐一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落笔成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是与李白齐名的杜甫给与他的高度评价,而且也可以作为后人对他的最高评价。
李白,首先是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在浪漫主义诗歌发展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的创作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作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扩大了浪漫主义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促进了浪漫主义的极大发展。
其次,李白对唐代诗歌的革新也有杰出的贡献,他继承了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使诗歌革新取得了最后的成功,一方面,他指出了“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古风》其一),以自豪的精神肯定了唐诗力扫齐梁颓风,恢复风雅传统的道路,一方面批评了忽视思想内容,追求雕饰的形式主义诗风,认为是,“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古风》其三十五)。
此外,他努力学习乐府民歌,大力开拓七言诗与乐府歌行和山水诗, 取得了巨大成就。
这一切,奠定了他在诗歌史上的崇高地位,下面,从浪漫主义的诗歌思想特色,山水诗,乐府诗几个方面来看他对前代诗歌的继承与发展。
一、浪漫主义诗歌的集大成者。
盛世喜李白,乱世怀杜甫,李白以他那盛唐时代的开放胸怀,气盖一世的宏大气魄,赢得了人们的推崇和喜爱[1]p86。
可以说,李白诗盛唐时期时代精神和艺术风格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一方面继承了我国自远古时代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一方面又开拓进取,融入了盛唐的时代精神。
远古时期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神话中,便已蕴含着积极浪漫主义的萌芽。
到了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更是在吸收前代文化与文学的成就的基础上,在与黑暗现实的斗争中,创造了《离骚》为代表的一系列光辉诗篇,以其宏富博大的内容,奇情壮采的形式,为浪漫主义传统创造了第一个高峰。
唐朝诗歌史上的三座高峰一.昊天之音天上之音——李白此曲只应天上有说李白诗句是昊天天上之音时我对他的评价,也是我对他人生态度的解析。
李白的一生可以说起起伏伏,荣华间有着愁苦,寂寞中又带感悟。
我想李白这位“谪仙人”永远不会死,他是带着那潇洒而超凡脱俗的气质“羽化登仙”了。
杜甫写李白恃才傲物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那么,我想用李白的《月下独酌》讲讲这“酒中之仙”。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以前我读到李白的诗,都是豪气纵横、天人合一一泻千里的,我觉得李白是不会有哀愁的,有的话也会举杯“与尔同消万古愁”,可看到那“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时,我看到了他的寂寞,那是琼楼玉宇间的孤独,执觞而无人对饮,举樽而无可倾诉的寥落,在这《月下独酌》中,完美的展现了。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这句中两个意象,花和孤独。
李白在这花好月圆夜,在盛放的花丛中感到了孤独,未免有些矛盾。
因为他是自负的,他感觉到青春的短暂,感觉到美丽的飘渺,感觉到荣华的虚无,感觉到光阴的流逝。
他不屑与世俗对话,宁在这繁华中自斟独醉孤独。
于是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是皎洁的、高贵的,他忽然有种“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之感。
而月终是寄托,它无言地倾听,却无法唱和,“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偌大的人世间找不到一个可以一起把酒言欢喝酒的对象,良辰美景找不到知己的绝望,更为凄凉。
行至此,也得苦中作乐,“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既然光阴易逝,人生苦短,无再少年。
生命璀璨能有几何只有一次,为何不珍惜青春呢?人生总要追求快乐的,今朝有酒,快意潇洒,月朗春宵,暂且行乐,这样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是我所钦佩的,他的精神将儒、仙、侠的灵气特点浑然合一合而为一。
一、先秦时期:1.《诗经》: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 305 篇,也被称为“诗三百”。
《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2.《楚辞》:在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
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
楚辞的特点: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
“骚”还常与《诗经》中的“风”并称为“风骚”,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
《离骚》是其代表作。
《离骚》是现存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也是一首浪漫主义的杰作。
其作品还有《九歌》(九为虚数,共十一篇)《天问》《九章》(九为实指)等。
二、两汉时期:1.汉乐府诗歌:代表两汉诗歌的最高成就为乐府诗。
乐府,最先是指汉朝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
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
汉乐府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
代表作《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现存古代最早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
它与北朝的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木兰辞》选自宋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
2.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的姓名。
《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萧统编纂的《文选》卷二十九,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标志着五言诗由产生发展到最终的成熟,它以怨而不怒的态度、形象的语言、比兴手法形成独特的含蓄的风格,对后世的抒情诗有直接的影响。
唐诗宋词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丰碑,它们创造了鲜明的时代风貌和卓越的艺术成就。
唐诗宋词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阶段。
一、唐诗唐朝是中国文化最繁荣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时期。
唐诗的发展可以分为盛唐、中唐和晚唐三个阶段。
1.盛唐(618—755年):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黄金时代,创作高峰期达到了极致。
这个时期的唐诗以王之涣、杜甫、李白、王昌龄等大量优秀作家的作品为代表,以其浑厚雄浑、豪放激昂、唯美盛丽的风格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2.中唐(755—827年):中唐时期发生了安禄山起义,李白、杜甫等大批作家死亡或流亡。
此时,唐诗的艺术风格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转入严谨稳健的风格。
代表人物有刘禹锡、白居易、元稹等。
3.晚唐(828—907年):晚唐时期唐诗较之前更加纯熟,达到了新的高峰,诗风多为婉约清新。
代表人物有杜牧、韦应物、白居易、李商隐等。
二、宋词1.早期(960—1060年):早期的宋词以丰子恺、李清照、晏殊、欧阳修等创作人物为代表。
这个时期的宋词以婉约清新、语言流畅优美、情感温婉细腻为特点,也被称为豪放派和婉约派的分界点。
2.中期(1060—1140年):中期宋词风格以宋祁、辛弃疾、晁端礼、杨万里等为代表。
这个时期的宋词主题更广泛,描写对象更丰富,诗歌风格愈加明快和生动,是宋词的高峰期。
3.晚期(1140—1270年):晚期的宋词以陆游、张先、杨万里、辛弃疾等为代表。
这个时期的宋词具有真实感、自然感、含蓄与抒情并重的特点,彰显出了宋词的成熟与精华。
总之,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两条流传最广的艺术瑰宝,它们的艺术成就与历史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为世人所敬仰。
李白的艺术成就
李白的艺术成就
李白为盛唐浪漫诗派的代表,把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推向高峰。
正是如此,他取得了“诗仙”之誉。
再者,李白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有创作性的发展。
他的作品内涵丰富,想像超绝而且取材宏富。
李白曾批评诗歌:“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因此,他的作品明朗自然,一扫六朝以来的浮诗风。
李白的思想和诗歌具有典型的盛唐时代的特征,即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追求自由理想的思想意识。
李白广泛吸取了历史文化遗产,融合百家之说,形成了他复杂独特的思想面貌。
儒家仁民爱物的思想,使他的诗歌充满了热爱人民关心百姓的高尚情感。
如《丁都护歌》、《秋浦歌》等。
道家的批判意识和变化观,使他透过社会盛的.外表看出了大唐盛世由盛变衰的种种迹象和隐藏的弊病。
在长安的一系列诗歌都体现了他的这种忧虑。
墨家任侠的博爱精神,使他仗义疏财,乐于助人,他的《侠客行》、《少年行》就是李白自己任侠精神的写照。
杜甫对李白评价甚高,称赞他的诗“惊风雨”、“泣鬼神”[5],而且无敌于世、卓然不群。
韩愈对李白极为推崇;在《调张籍》有言“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在《石鼓歌》又叹“少陵无人谪仙死”。
盛唐对李白诗歌的影响
盛唐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而李白则是盛唐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盛唐对李白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盛唐诗歌风格的影响
盛唐时期,诗歌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歌风格。
李白在盛唐时期成长和创作,深受盛唐诗歌风格的影响。
他的诗歌具有豪放、奔放、气势磅礴的特点,这与盛唐诗歌风格的张扬豪放是一致的。
二、盛唐诗人的启发
盛唐时期有许多杰出的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王之涣等。
他们的诗歌不仅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独特的风格,而且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李白在盛唐时期接受了这些诗人的启发,得到了创作上的帮助和指导。
三、盛唐文化的熏陶
盛唐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在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下,李白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和文化思想,这些都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总之,盛唐时期对李白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的诗歌更加奔放、自由和富有创造力。
同时,李白也通过自己的创作,为盛唐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1 -。
李白是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的伟大诗人。
他在诗歌创作上,为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国诗坛第一人。
本文《论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通过对李白诗歌的阅读和思考,并汲取许多学者专家的成果意见,结合本人的阅历,着重从诗人李白的诗歌自然明快的特点、俊逸飘逸的个性和如酒如醉的浓烈情感来阐述其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以及其性格对诗歌的影响和他的诗歌的内涵,从而引起我们今人对优秀古人的学习以及对其优秀品质的传承,努力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先进文化。
盛唐文化,孕育出无数杰出诗人,李白是其中最具神韵的天才诗人,他把盛唐诗歌的气、情、神等发挥地淋漓尽致。
阅读他的诗歌,我们既能看到那种澎湃激情的胸怀抒发,又能领略到那种神奇宏大的美丽想象;既有浩瀚壮观的瑰丽奇景,又有标举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既有“济苍生”、“安社稷”的宏伟理想,又有非凡奇特的浪漫主义色彩。
他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地运用夸张的比喻,对眼前所见进行艺术的描绘,使形象具有扣人心弦的强大艺术感染力。
他的想象奇特而丰富,他把自己的形象思维驰骋于悠远的时间和旷邈的空间之中,而无所拘束。
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还运用各种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创造出特异惊人的艺术形象。
更值得注意的是,他总是在强烈感情的驱使下,把夸张的比喻、丰富的想象等表现手法和神话传说巧妙地结合起来,使他的许多诗篇具有豪迈的气势、昂扬的情调、奇特的形象和非凡的意境,从而形成了浪漫主义色彩,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加之他那生动、明净、华美而自然清新的语言,更使他光彩耀人,名垂千古。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是继承并发展了庄子、屈原所开拓的浪漫主义传统,创造了典型的浪漫主义诗风,把积极浪漫主义诗歌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是李白对古典诗歌发展的一个重大贡献。
李白成为一个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决不是偶然的。
盛唐时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富庶和在时代精神孕育下形成了他的豪迈性格,炽烈感情,对自己才能的高度自负,和对政治和生活理想的热烈追求,是他诗歌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思想基础。
《唐诗发展历史》中国唐代诗歌的称谓。
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
唐代诗歌创作繁荣,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流派众多、体制齐备,作家作品量多质高,据《全唐诗》存录,诗有4.89万余首,有姓名可考的作者2200多人。
唐诗成就卓著,是在封建政治、经济进一步发展、变革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思想比较开放,艺术文化普遍高涨的推动下,诗人们继承和发扬《诗经》、《楚辞》以来的优良传统,广泛总结前人的创作经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结果。
它显示出中国古典诗歌已发展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发展过程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个阶段。
一、初唐诗歌初唐诗歌仍处于陈隋时期余光返照中。
太宗李世民及周围的文人诗作浮艳柔丽。
上官体绮错婉媚。
只有魏徵、王绩、王梵志等少数人能自拔于流俗。
直到初唐四杰,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
但他们仍未摆脱六朝后期“采丽竞繁”的影响。
真正廓清梁陈诗风影响的,是武后时期的陈子昂。
他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抵制浮靡诗风。
与他略同时而不同流派的,有沈佺期、宋之问和文章四友(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他们的作品多是奉和应制、点缀升平,但他们其他题材诗中,也有一些佳作。
尤其是杜审言的诗。
但他们的主要贡献在律体完成方面。
沈、宋、杜三人被后世称为五、七言律诗定型的奠基人。
二、盛唐诗歌盛唐诗人在陈子昂和沈、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正确的方向和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
玄宗开元、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
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
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
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其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
田园山水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最知名,他们的诗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情绪,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用五言律绝和五言古体。
这派诗人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比六朝人前进了一大步。
其中以王维成就最高。
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
唐朝的文学和诗歌达到了怎样的高峰?
唐朝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黄金时期,尤其是诗歌创作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以下是一些有关唐朝文学和诗歌发展的概述:
1. 诗歌繁荣:唐朝诗歌非常活跃,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他们的作品风格各异,题材广泛,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也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时代的精神。
2. 诗歌形式:唐朝的诗歌形式多样,包括五言诗、七言诗、律诗、绝句等,其中律诗和绝句在唐朝达到了极高的成就。
3. 诗歌理论唐朝的诗歌理论也得到了发展,出现了许多重要的诗歌评论和理论著作,如《唐诗三百首》、《诗品》等,对后世文学和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文化传承:唐朝的文学和诗歌不仅在当时具有广泛的影响,也对后世文学和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学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唐朝的文学和诗歌达到了非常高的峰。
唐代诗人别称1.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3.诗狂—-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
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4.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5.诗仙——李白: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6.诗圣—-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
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7.诗囚-—孟郊: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8.诗奴—-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9.诗豪—-刘禹锡: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10.诗佛—-王维:王维不少诗歌中有浓厚佛教禅宗意味,以禅入诗。
11.诗魔——白居易:其作诗非常刻苦,“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人称“诗魔”。
12.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3.诗鬼-—李贺: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唐代诗歌流派1.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刘长卿、韦应物特点: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五绝、五律、五古. 代表作:王维:《山居秋瞑》、《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孟浩然:《过故人庄》2.边塞诗派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卢纶、王之涣、李颀.特点: 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代表作:高适:《别董大》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浪漫诗派代表人物李白。
特点: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先秦文学考点一《诗经》一、成书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毛亨传下来的也叫“毛诗”,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2.标录311篇,实际留存305篇,国风160篇,雅诗105篇(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诗40篇(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另外6篇有目无辞,称为“苼诗”3.代表篇目:《蒹葭》《关雎》《七月》《硕鼠》《氓》《生民》《君子子役》《载驰》《伐檀》《黍离》二、体质六义:风雅颂赋比兴(一)风、雅、颂——音乐曲调1.《风》即《国风》民间诗歌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包括十五国风,共160篇,《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2.《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
朝廷正乐,贵族官吏的诗歌,《小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3.《颂》共40篇,宗庙祭祀之乐,全部都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二)赋、比、兴——表现手法1.“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即铺陈直叙。
如《七月》2.“比”是以此物言彼物,即比方。
如《卫风·硕人》中“手如柔夷,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3.“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如《郑风·野有蔓草》中“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三、内容(一)祭祀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二)农事诗《七月》《臣工》《丰年》(三)燕飨诗《小雅·鹿鸣》(四)怨刺诗国风中《魏风·伐檀》(不劳而获)《魏风·硕鼠》(控诉剥削者)大雅中《民劳》《板》小雅中《节南山》《正月》(五)战争诗《小雅·采薇》(戍卒、返乡)(六)婚恋诗主要在国风中《周南·关雎》《邶风·静女》(男女约会)《郑风·子衿》(对男人思念)《周南·桃夭》(婚嫁)《卫风·氓》(弃妇诗)考点二※《楚辞》一、编纂(单)1.始见于西汉武帝时,这时“楚辞”已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屈宋诸骚,皆书楚语,做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
唐朝诗歌的发展脉络摘要:每次我们提到诗歌必会想到唐诗,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不仅名家辈出、群星璀璨,而且内容广阔、形式丰富,是中华民族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文化的珍品。
唐朝立国后,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明,百姓生活安居乐业。
在这一情况下文学艺术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唐代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刻意创新的独创精神,缔造出中华文明史上光彩夺目的高峰。
以下即是唐朝诗歌不同的发展阶段。
正文:初唐诗歌唐代建国伊始,统治集团接受了杨隋速亡的严重教训,把巩固王朝政权作为一切政策措施的出发点,不可避免的催发了文学的变化。
相较于隋朝,它明显表现为:理论上阐述了对南北文学传统的清醒认识;实践上无论创作题材还是形式技巧均有改观,这在初唐贞观年间的文坛上体现的较为清楚。
唐太宗是此际文坛的核心,虞世南、魏征等宫廷文人则是他的羽翼,他们的文学主张和作品产生了很大的导向作用。
而归隐田园的王绩却自弹心曲,为贞观诗苑培植了一簇引人注目的奇葩。
但初唐时期,诗坛基本上还是笼罩在南朝颓靡浮艳的宫体诗风之下,由于这个时期的诗人大多都是朝廷重臣,如上官仪、“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沈佺期、宋之问。
他们明显受到南朝诗风的影响,大都离不开应制、奉和、闺阁艳情及游宴生活,形式上追求辞采华艳、绮错婉媚,而内容空洞、感情贫弱。
然而,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也在感召着诗人的创作灵感,清新刚健的新诗风开始显露出来。
这一时期,真正能反映时代精神和创作追求的,是被称为“唐初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是新兴的一代诗人,年辈不一,诗歌创作各具特色,“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
”然而他们也有很多共同点:“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出身庶族,活动于宫廷之外,社会阅历丰富。
在国运昌隆、充满希望的时代氛围里,他们怀有饱满的政治热情和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积极性。
在进仕之路上,他们的理想与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而行为浪漫,狂放狷介、恃才傲物的禀性气质又颇受时人谤议,始终蹉跎官场,屡遭打击,竟致潦倒终生,空怀报国之志,结局相当悲惨。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内容摘要如果说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那么盛唐诗歌则是这个诗歌国度的最高峰。
确实,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盛唐,更是诗歌的巅峰时期。
而李白更是一位盛唐诗坛里不得不看的风景,其诗豪放飘逸,想象瑰丽,代表着诗坛里的一座高峰------浪漫主义。
其诗句风华绮丽而又巧妙的熔铸为高大古雅。
其人桀骜不驯,放任却又不随波逐流,一身追逐自由却又有安邦定国的宏愿······,同时在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封建社会空前鼎盛的时期,大唐国威远扬,辐射周边,但同时又隐藏着没落与衰败的暗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与自身宏愿碰撞之下,孕育了李白独特的浪漫主义诗歌气息,这里,我仅以个人对李白的了解,从他所处的时代,身平。
经历,思想,诗歌作品等来阐述自己对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理解。
关键词:李白;浪漫主义;豪放飘逸一、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表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诗风包括对现实的反抗,对理想的追求;塑造抒情主人公形象,表达了强烈的思想感情;丰富奇特的想象力,超越现实的意境;独特的语言风格······,同时,在此基础上,李白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不断创造,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在诗歌中的体现首推他所塑造的人物想象。
诗歌中他采用雄奇的想象,强烈的表现自我,突出个性,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的抒发感情,他固然善于写景,然更善于抒情,在强烈的抒情气氛中,写出鲜明的自我形象,他不仅善于抓住客观事物的特征,用夸张的手法使其特点更突出,更典型,而且善于借景抒情,使诗人情绪得到痛快淋漓的发挥,在写法上,多从自我入手,抒主观之情,以丰富的想象与夸张的语言,表现极强烈的情感,使诗具有词显而情深的特点。
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支菊,调笑二千石。
”(《醉后寄崔侍御》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动时,他“心催泪如雨”;与朋友千杯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诗仙李白飞扬的诗情中国人几乎没人不知道李白的,因为李白是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的为大诗人,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堪称中国诗坛第一人。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祖于隋末战乱逃至碎叶(今吉而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
李白少年时代就「观奇书」,「游神仙」,「好剑术」,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兴趣,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举家迁居四川绵州,曾任翰林供奉。
因称「李翰林」。
贺之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李谪仙」。
然而唐玄宗只让李白待诏翰林,作文学侍从之臣,李白的大志无法实现。
李白性格傲岸不,也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
三年后李白因遭谗毁,自请还山,离开长安。
他只能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
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建立伟业,成为非凡人物的理想。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曾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又以为获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咏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豪迈诗句。
永王军队为唐肃宗消灭后,李白也受牵连入狱,后来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
直到六十一岁时,李白还请求从军入幕,希望能有「一割之用」,却因病在途中折回,未能如愿,六十二岁时在他的族叔当涂县(安徽马鞍山)令的李阳冰家。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
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
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
但李白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再受到现实的冲撞时,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李白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
《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与这种豪放奔涌,无所掩抑的感情气势相适应,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着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
《中国文学史》简答论述题整理(四)——隋唐五代文学部分(1)展开全文1.简述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答: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首先,从客观条件来说,唐代多样多彩的生活,为文学的发展准备了丰富的土壤。
唐代曾经是我同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一百多年的开拓发展,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思想的兼容并包,文化上的中外融合,创造了对文化发展极为有利的环境,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创造力,也给文学带来了昂扬的精神风貌,创造了被后代一再称道的盛唐气象。
同时,它也经历过安史之乱这样一场空前战祸,在士人面前展开了杀戮破坏、颠沛流离、灾难深重的生活。
这样丰富的生活并不是每一个朝代都有的,这为文学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题材,扩大了他们的视野。
其次,从文学发展自身说,唐文学的繁荣乃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已经朝着独立成科的道路迅速发展,骈体文把散文美的形式推向极致,同时也暴露了它的弱点。
诗歌的声律形式已具雏形,将要影响我国千余年的一种新的诗歌体式已经呼之欲出。
原有的多种文体的写作目的与写作规范正在发生变化,新的文体不断出现。
这些都说明,魏晋南北朝文学已经为我国文学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做好了一切准备。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唐人创造了全面繁荣的一代文学。
唐代文学的繁荣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表现在诗、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上。
诗的发展最早,在唐文学中也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
当诗发展到它的高峰时,散文开始了它的文体文风改革,就文体文风改革的规模和影响说,前此还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它相比。
小说也开始走向繁荣,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作为一种文体的成熟。
而当散文、小说、诗相继进入低潮时,诗的另一种体式——词,又登上文坛,焕发光彩。
终有唐一代,几乎找不到一个文学沉寂的时期。
其次,唐文学的繁荣,还表现在作者众多而大师辈出上。
《全唐文》收作者三千余人,《全唐诗》收作者二千二百多人,据不完全统计,唐人小说今天可以找到的还有二百二三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