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盛唐诗仙李白(高二选修)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走进唐代诗人李白的作文走进唐代诗人李白的作文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走进唐代诗人李白的作文,我们来看看。
作文一:走进唐代诗人李白的作文当异国的明月高悬天际,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是谁在窗边黯然销魂,思念远方的故乡?当平羌江上的半轮秋月,倒影在流动不停的江水中,是谁在小船上恋恋不舍,怀着惆怅的心情去了渝洲?当黄鹤楼旁阳春三月,杨柳如烟繁花似锦,是谁仍徘徊于滚滚流逝的长江旁,望那一叶小舟,久伫不肯离去?拥有一身才华,本可在官场上展现他的智慧,然而他却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不屑混于那黑暗的官场,目睹帝王权贵荒淫奢侈,难以容忍社会的腐败。
一洒衣袖,毅然带着他满腹的才华与世隔绝,归隐山林,字号青莲居士。
他,"天生我才必有用, "那是对自信的不羁。
他,"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那是对寂寞的自得其乐。
他,"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是对自然的无限向往。
漫漫红尘外,飘飘天地间。
身为诗仙的他,如那闲云野鹤,遁手山水之中。
念人间无情,唯愿与山水为伴。
他,浪漫,潇洒,孤傲。
却有一腔报国热情。
长年颠沛于异国他乡,痴念故乡的.一草一木。
江水依旧东逝水,池鱼依旧念故渊。
而唯有他———李白,久怀爱国之心,在迷茫的世间清醒地走了一回!作文二:走进唐代诗人李白的作文岁月悠悠,弹指一挥,触摸那盛唐的尘土,在诗的世界里走进李白,走进那月色缠绕的低头思故乡;走进那影像叠重的对影成三人;走进那放浪江面的直挂云帆寄沧海的李白的心灵深处。
叩响他的灵魂之门,感受他的心中丘壑在浮华与金钱交织的霓虹灯的世界里,尔虞我诈之风吹得我们迷茫在生命不名一钱的彷徨世界。
然而,凝望盛唐之雨,掷地之音让我发现了生命的价值,生命的重量,生命的长存。
他扬帆出海,他凝望烟雨庐山,他荡舟湍流之处。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瀑布之壮美把他的心凝结于瀑布自由迸裂的一刹那,镶嵌在心的最深处。
•••••••••••••••••李白专题(高二选修)李白专题(人教版高二选修)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位伟人,他孤傲,他清高,他不同流俗。
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位诗人,他豪迈,他浪漫,他富有激情。
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位朋友,他单纯,他真诚,他有赤子之心。
一千二百多年前,有一位自负能够出将入相的人,得知皇上召见,自己的理想抱负即将实现的时候,他唱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但是,当他受到权奸的排斥、打击的时候,他又金刚怒目式的喊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个人,面对黑暗势力,决不低下他高昂的头,但对待朋友、对待穷苦大众,他却如此真诚、谦恭:他曾经在长江边上送别朋友:“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他也曾在黄鹤楼上对别人写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自认不能超越崔颢,于是搁笔而去。
他曾经为运河上拖船的纤夫而痛哭:“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他曾经为五松山下穷苦老太的贫困而忧伤:“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他还曾为一位农民朋友的情谊而高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个人痛苦时,可以仰天长叹:“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迷茫时,可以“停杯投箸”,呜呜咽咽:“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个人率性时,可以--“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诗)这个人终生爱酒,曾发表过“饮酒有理”的高论:“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
年轻时仗剑任侠,《与韩荆州书》云:“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魏颢说他“眸子炯然,哆如饿虎……少任侠,手刃数人”他还很早就向往游仙问道的生活:“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感兴八首》之五)李白的理想:作侠客--“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高三作文】走进李白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璀璨夺目的诗人。
他的诗作浑厚豪迈,意境独特,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感悟。
走进李白的诗世界,如同踏入了一座幻境,感受着那古老而又伟大的文化的底蕴。
李白的诗作中,凝小山大川、宇宙星辰之气势,融壮丽辽阔、精细生动之意象,通常使人感叹其奇思妙想。
比如《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短短四句,通过写床前明月的光影与自己思故乡之情,表达了诗人的无边思乡之情以及对故乡的缅怀之情。
将如此深情浓郁而又具有思考意义的诗句表达出来,可见李白的诗歌功底与文化造诣。
李白的诗句往往以豪放洒脱的笔法、丰富多样的色彩,展示他的奋斗、热情和无畏精神。
在《将进酒》中,他以千古绝唱的方式,以酒喻人生,既表达出自己对人生的豪情壮志,又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和欢乐的态度。
他的诗歌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激发了无数青年人的斗志和梦想。
李白的写作风格多样化,既有豪放洒脱的,也有温润如水的。
有时他写自己的人生感悟,有时写他看到的美景,有时写出自然界的神奇色彩。
其中《蜀道难》将世上最险恶的山路与人生道路对应,表达了人生中面对艰难险阻时应有的勇气和乐观态度,使人们更加深入地领悟了人生的真谛。
李白的诗句中,经常出现许多美好的意境,如《望庐山瀑布》诗中的“巨石冲天而起,骤雨过时,苍白的瀑布将林木推下万年深谷”。
画面仿佛栩栩如生,给人以一种夺目的美感。
李白的诗世界不仅让人驻足沉思,也能够给人以温馨和感动。
走进李白的世界,我们能够感受到他深邃的思想、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
他以壮丽的诗句、飞扬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自己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也给予了我们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好幻想。
李白的诗虽然已历经千年,但他的情感,他的思想在时间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古代文化的遗产,更是一种生动而又可感的精神财富。
走进李白,我们能够感受到他的狂放豪情、激情壮志,也能够更深刻地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价值。
李白优秀高二学生作文大全800字7篇李白,飘然而来,忽然而去,认真而又天真一生的他,大笔横空,给历史画上了最为瑰丽的一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李白优秀高二学生作文800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李白优秀高二学生作文800字1一位老者,在俗世深处,用人生舞着一曲淡泊,却在进退中留万年芬芳。
是谁,立于如梦盛唐,却只求一醉冷月轻王侯?是谁,玉碗频换,酒兴正酣?又是谁,花前月下清影里,举杯开怀对婵娟?梦中扑朔迷离的人影正演绎着一个时代,一个朝廷经历的种种巨变沧桑,留下一串叹息感慨。
一匹青驴,一袭青衣,这人到底是谁?李白?你说这人是李白?印象中好酒贪闲的一介农夫竟会如此诗意洒脱,豪迈奔放?我不信。
然而,当梦境再一次临来,那袭青衣越靠越拢,还来不及看清,就被他一把入他的世界。
我看见他在山边亭中与友对饮,同论当下王朝是兴是衰。
我听见醉人拉住他的手,大声呼着的名字,竟是——李白!没错儿,正是李白,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他见证了盛唐繁华的景象,也见证了朝廷黑暗的一面。
他放荡不羁,对官场的腐败深恶痛疾。
他洁身自好,保持自己的豪迈与潇洒。
他将一切见证铭记在心,深深思索自己的人生道路,终于,他放下包袱,放下官场名利。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五岳巡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秀才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飞扬的船桨打破江面的平静,激起的浪花淹没了我对你无知的踪影,土地鲜花的芬芳,和着柔柔的风,弥漫,飘散,浸入我心,深入你远望的眸子里……正是李白,拥有一颗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无时无刻不用真情拥抱生活。
酒醉凝望敬亭山,悠然吟诵”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带一身花香,集一身雨露,九曲回肠。
正是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行。
”恃才无羁的性格,消融了曾经有过的无奈,痛苦与彷徨。
天马行空訾意汪洋地在大自然中穿行驰聘,接受阳光风雨的洗礼,吸纳着山川大泽的灵气和魂魄,任凭气势不凡的诗作在山水怡情中喷涌而出。
高二必修三苏教版第2单元作文800字:走进李白"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这就是李白."一身傲骨",一个"谪仙人"不由得人不去想李白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于是,我试着去走进李白.‘要走进李白,就须倚仗他和前人所留下的那些千百年来为人所传颂的诗词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这些童妪能诵的诗句无不将李白的形象映射到我们的脑海中.他是一位感情丰富的诗人.无论是对故乡的还是对故人的感情都不经意地从诗句里流露出来.沁人心脾,撩人心弦,让后人也融入这浓浓的情感之中.于是,我知道了李白是一个性情中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位谪仙人似乎要带我们畅流这大千世界.只见他的拂尘挥向处,在灵光闪动之后,我们便发现了一处奇景.那是前人从未能描绘出的.飘飘洒洒,大开大合,而又如无缝天衣,"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这奔流之天水中,我又看到了谪仙人的另一面:洒脱.也许是因为洒脱,所以他也是傲岸的."长安市上酒家眠,醉后敢将天子傲."举目天下,何人安敢如此唯李翰林一人而已!而对万物的傲视正来自于他胸中的雄才,"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如此笑傲天下,又能得几人欤于是乎"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这是一个傲岸的李白.傲岸的人,必定不被俗世所容.李白也不例外."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一个在仕途上失意的奇才便活脱脱地立于眼前.失望得他不禁感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不禁对镜自怜"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又不由让人感慨:一个俗世所不容的太白星精.这,也许是李白得又一面.不过,李白最终却未被时运不济所击垮."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翰林愤不过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青莲居士飘不过去,寄情于山水得他似乎明白了他自己悲哀得缘由.于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他还是那个洒脱,傲岸得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此时的他已经真正地成为了一个谪仙人,一个太白星精.此时得我应该走进李白了吧!但每次念到那些奇丽的绝唱,便马上又有了另一种新奇的感觉.他是那么吸引人.也许,我能够走得更近些……。
【记叙文】走进李白优秀记叙文700字李白,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有“诗仙”之称。
在中国文学历史上,他的诗歌作品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堪称瑰宝。
今天,我有幸走进了李白的世界,了解了这位诗仙的生平和作品。
走进李白的世界,我首先看到的是他丰富多彩的经历。
李白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但他却有着志在文坛的雄心。
他年少时就读过《诗经》和《楚辞》,饥渴的心灵得到了滋养。
后来,他又游历了大江南北,经历了悲欢离合,这些丰富多彩的经历成为他诗歌创作的源泉。
走进李白的世界,我又被他那深刻的诗歌所震撼。
他的诗歌充满了豪放洒脱和感性的情感。
他写下的《将进酒》、《庐山谣》、《南陵别儿童入京》等名作,妙语连珠,气势磅礴,堪称唐诗之冠。
其中,《将进酒》这首代表作堪称李白诗歌艺术的巅峰之作,既写出了诗人豪迈开阔的胸怀,又深刻揭示出人生哲理,更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走进李白的世界,我还看到了一个不断追求自由的诗人形象。
李白一生中不止一次地因为政治、官场等原因遭受过挫折。
但是,他始终保持着自由的思想和气魄,不为功名富贵所动,不为权势名利所束缚。
他倡导“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观念,坚持“不拘一格,降人夷下”的创作风格,创造了不少独具风格的佳作。
走进李白的世界,我感受到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他的诗歌影响。
李白的诗歌成为了中国文学史的代表,不少后辈文学家对他的诗歌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唐朝时期,杜甫、白居易等诗人都受到了李白诗歌的启迪;在宋代时期,苏轼、李清照等诗人也对李白的诗歌推崇备至。
实际上,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李白的诗歌都被广泛传诵和欣赏,成为中华诗歌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走进李白的世界,我深深被这位诗人所感动。
在李白的诗歌中,我看到了一个追求自由、不断超越自我的人生追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白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越来越稳固,成为名垂青史的文化符号。
他的故事和诗歌,让我们感受到文化底蕴之深厚、精神力量之巨大。
细細品读李白的诗歌,我感受到了人生的无限可能和价值。
走进李白作文600字篇一:走进李白《走近李白》活动设计方案指导思想: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的奇葩,是前人留下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诗词不仅给我们艺术的熏陶,而且更能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所以背诵古诗词,继承先人的宝贵遗产很是重要。
李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伟大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作现存三百多首。
古人云:诗以言志。
只有对李白的为人和诗歌风格有了较系统和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准确的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所以通过回忆和欣赏李白的一些诗歌,从中感受李白的为人和诗歌风格,从而引领学生走近李白,培养他们对李白诗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古诗欣赏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古诗词文化。
活动目标:1、通过搜集交流李白生平资料了解李白生平。
2、感知古诗是诗人言志、言情的方式,通过诵读李白经典古诗了解李白一生的心路历程3、通过诵读李白与酒和月有关的古诗感知李白豪放浪漫的个性4、通过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活动准备:通过课前搜集整理资料,理解古诗,欣赏古诗。
配乐吟诵或吟唱古诗。
制作ppt。
活动形式:搜集整理资料、讨论、交流、欣赏、诗歌背诵比赛、。
活动过程:开课导语设计: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一首首诵传千古的经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我校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也非常重视古诗词的积累,同学们背诵的古诗词已远远超过《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在诵读古诗的同时,我们结识了许多诗人:贺知章,王维、杜甫、苏轼、孟浩然等等,在众多的诗人中李白的名字格外显眼。
我们用了两周的课余时间查阅李白资料诵读李白古诗,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很大的收获早就跃跃欲试了!是不是?下面就请同学们准备展示你的积累,让我们一起走近李白。
主持人致辞:女:他有横绝千古的艺术才华,男:他有潇洒放达的绝代风流,女:他有啸傲天地的撼人气魄。
男:他就是李白——灿若星辰的中国诗坛上极具个性的一个。
女:千百年来,他以其独特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让后世倾慕不已。
走近盛唐诗仙李白(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大量积累、吟诵李白的诗歌,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浓厚兴趣。
2、了解李白豪放、狂傲、自由的性格, 学会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3、通过交流, 了解更多的搜集信息的渠道, 掌握更多更好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课件播放古老蜀地风光图片及《高山流水》乐曲。
)四川, 是著名的文化之邦, 地灵人杰, 从这里走出了一位光耀千古的伟大诗人李白。
他从秀美的巴山蜀水起步, 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诗坛, 唱响了盛唐诗歌的最强音。
走进盛唐诗仙李白( 字幕)(二)、汇报研究成果1、李白生平及创作简介第一小组两位发言人发言 ( 李白故里、墓园及诗集的图片, 相关字幕) , 再结合其他同学的补充, 全面了解李白。
2、李白前期诗风简介第二小组中心发言人简介前期创作 ( 屏幕显示作品并配以同类意境的图片) , 概括特点: 清新自然, 仙姿倜傥。
3、李白后期诗作简介第三小组两位发言人①简析转变的原因②列举后期作品并结合对《月下独酌》的赏析, 了解其后期诗作的风格: 高傲狂放、深沉强烈、瑰丽浪漫。
( 相关图片及字幕)③集体朗读《月下独酌》, 加深体会。
4、朗诵欣赏精彩的朗读或朗诵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会让听众沉浸其中, 深受感染。
欣赏第四小组同学的表演:①朗诵《将进酒》( 字幕!画面!音乐)②朗诵完毕, 师提问: 为什么要选择这首诗来朗诵?学生简析③小结: 这首诗全篇大起大落,情感如狂飙突进, 变化似江河百曲, 力能扛鼎。
特别是它的结句写出了一种豪情万丈的愁, 愁中自有一股浩然之气, 愁中自有一段唐人风流。
( 齐读结束句, 一起感受)5、长安之行李白的一生在诗歌上是一个辉煌的顶点, 然而在仕途上, 李白却痛苦万分。
一心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李白, 在长安并没有得到唐玄宗的重视, 李白离开长安之后, 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猜测和疑问, 让喜欢李白的人们久久不能释怀。
走进李白高二话题作文走进李白高二话题作文1他,年少有为,饱读诗书。
积极入世,关心国家,是他一生思想的主流,他,以酒为伴,游遍祖国的大江南北,留下千古诗篇,他,满腹才华的诗仙,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他,藐视权贵,即使重病,也要参军,平息战乱,他,执着于理想,追求着自由,他,李白,一个无可复制的经典,一个不可超越的传奇!幼时,我们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最简单的思乡,少时,我们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感受到庐山瀑布的壮阔,现时,我们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流露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长时,我们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感受到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读李白的诗,读出了诗仙的豪气!我心中的李白博学多才,狂草写就吓蛮书。
“天心取米”改“未必敢来”,让大唐扬眉吐气,使外番不敢再行侵犯,李白的博学急智立现眼前。
我心中的李白淡泊名利,其实,说李白淡泊名利有些被动。
起先,李白想要做君主的辅弼大臣,但不改其桀骜不驯的性格,得罪了满朝文武。
但唐玄宗的“赐金放还”成了李白政治道路上的分水岭。
我心中的李白重情重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汪伦,交情深厚,没有李白的重情重义,汪伦怎会在李白将要离开的时候赠歌相别。
我喜欢李白,喜欢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乐观,喜欢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的惆怅,喜欢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感情深挚,喜欢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的旷达胸襟,喜欢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余光中对李白的评价,李白的一生以酒为伴,一个酒葫芦,一身衣裳,游遍四方。
他就像浮云,一缕缕,在天空中尽情挥毫泼墨。
我心中的李白是一个无可复制的经典,一个不可超越的传奇!走进李白高二话题作文2从我第一次接触诗歌起,口中就经常吟唱那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走进李白作文800篇一:走进李白《走近李白》活动设计方案指导思想: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的奇葩,是前人留下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诗词不仅给我们艺术的熏陶,而且更能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所以背诵古诗词,继承先人的宝贵遗产很是重要。
李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伟大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作现存三百多首。
古人云:诗以言志。
只有对李白的为人和诗歌风格有了较系统和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准确的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所以通过回忆和欣赏李白的一些诗歌,从中感受李白的为人和诗歌风格,从而引领学生走近李白,培养他们对李白诗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古诗欣赏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古诗词文化。
活动目标:1、通过搜集交流李白生平资料了解李白生平。
2、感知古诗是诗人言志、言情的方式,通过诵读李白经典古诗了解李白一生的心路历程3、通过诵读李白与酒和月有关的古诗感知李白豪放浪漫的个性4、通过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活动准备:通过课前搜集整理资料,理解古诗,欣赏古诗。
配乐吟诵或吟唱古诗。
制作ppt。
活动形式:搜集整理资料、讨论、交流、欣赏、诗歌背诵比赛、。
活动过程:开课导语设计: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一首首诵传千古的经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我校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也非常重视古诗词的积累,同学们背诵的古诗词已远远超过《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在诵读古诗的同时,我们结识了许多诗人:贺知章,王维、杜甫、苏轼、孟浩然等等,在众多的诗人中李白的名字格外显眼。
我们用了两周的课余时间查阅李白资料诵读李白古诗,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很大的收获早就跃跃欲试了!是不是?下面就请同学们准备展示你的积累,让我们一起走近李白。
主持人致辞:女:他有横绝千古的艺术才华,男:他有潇洒放达的绝代风流,女:他有啸傲天地的撼人气魄。
男:他就是李白——灿若星辰的中国诗坛上极具个性的一个。
女:千百年来,他以其独特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让后世倾慕不已。
《走近李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李白的诗歌;(2)能够分析李白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3)能够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和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李白的诗歌;(2)通过比较、联想等方法,感受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敬畏之心;(2)培养学生对李白的景仰之情,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李白的生平事迹和文学地位;2. 李白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3. 李白的诗歌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李白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的深入理解;2. 培养学生对李白诗歌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李白的生平事迹和诗歌作品的相关资料;2. 学生准备李白的诗歌作品,提前阅读并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事迹和文学地位;(2)引导学生对李白产生兴趣和景仰之情。
2. 诗歌阅读与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李白的诗歌作品,理解诗歌内容;(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4)学生通过比较、联想等方式感受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
3. 诗歌欣赏与评价:(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李白的诗歌,理解其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欣赏和评价;(3)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李白的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李白诗歌的特点和价值;(2)学生展示对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如背诵诗歌、分享感悟等;(3)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李白诗歌的短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分析和欣赏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李白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诗歌背诵:检查学生对李白诗歌的背诵情况,评估他们对诗歌的记忆和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李白诗歌的短文,了解他们对李白诗歌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走进李白作文(通用3篇)走进李白作文一、李白——文学巨匠李白,唐代著名诗人。
他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
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更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
他的诗歌艺术独具匠心,充满了感情和想象力。
走进李白,我们可以认识一个文学巨匠,领略他的诗歌之美。
二、李白的诗歌风格李白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他的诗歌充满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
他以诗歌来表达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他的诗歌中常用象征、比喻、对偶等手法来表达他对大自然的感悟。
他的诗歌非常流畅,节奏感强,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李白的诗歌思想李白的诗歌思想深刻而丰富。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歌反映了他对人生的领悟和思考。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由的追求,他的诗歌反映了他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爱情的描写,他的诗歌反映了他对爱情的热爱和追求。
走进李白,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思想深邃的诗人。
四、李白的诗歌对现代人的启示李白的诗歌对现代人的启示很大。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他的诗歌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由的追求,他的诗歌反映了他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爱情的描写,他的诗歌反映了他对爱情的热爱和追求。
走进李白,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拥有自由、创造、爱情的美好生活。
五、结语李白的诗歌是一幅幅绘制在我们心灵深处的画卷。
走进李白,我们能看到诗人的温馨,也能看到诗人的豪迈;我们能看到诗人的感性,也能看到诗人的理性。
走进李白,我们能领略到他的诗歌之美,同时也能汲取他的诗歌思想,让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我最喜欢的诗人李白高二作文在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长河中,有着数不清的杰出人物。
我最崇拜的的历史人物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李白。
一起来看看关于我最喜欢的诗人李白高二作文,欢迎大家查阅!我最喜欢的诗人李白高二范文1我最崇拜他的才华。
不论是《将进酒》还是《静夜思》,都将他的才气展露无疑。
他笔下的长江浩渺无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他手中的黄河奔腾咆哮、一泻千里:“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他诗中的庐山瀑布飞湍喷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他写的峨眉山月夜瑰丽:“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常相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他的才,使他名垂史册,万古流芳。
我爱他的才华,希望和他一样能写出不朽的名篇,在简单中明白真理。
而他的狂放不羁,在封建社会里更显鲜明。
他对封建圣贤倨傲不恭的态度,以及他蔑视封建统治权势、追求个人自由的愿望,使我震撼。
醉酒后,一双高贵的靴子还留在愤怒的高力士手里,而人却不见了……他不堪忍受朝中昏暗,挥一挥衣袖离朝而去。
何等洒脱!何等清高!他的作为令许多人为之汗颜。
他的所做作为正好印证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提到李白,就不得不提到酒。
众所周知,李白喝酒可是无人能敌。
这点在他的许多诗歌中就显露无疑,“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能把马和衣服都拿去换酒的人,其爱酒的程度自然一目了然。
正因为有了酒,才有了李白流传千古的绝唱《将进酒》。
是酒造就了他的文章,是酒让他留下百千名篇。
还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气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的大度;“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的狂放不羁;“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迈……一切的一切,都令我着迷。
他独特的人格魅力,造就了古诗文史上的一个辉煌!我喜爱李白,喜爱他的才、他的豪迈、他的洒脱……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诗、他身上的的闪光点,将会越来越亮,成为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最喜欢的诗人李白高二范文2从小在父母的引导下,我爱在浩瀚的书海中畅游。
走进李白作文走进李白作文(通用6篇)走进李白作文篇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莱人。
——题记他,是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继屈原以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留给后世九百多首优秀诗作,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就是他一生的心路历程。
他就是“诗仙”李白,也是我最喜欢的诗人!走进年幼的李白,一个贪玩的小孩,整天不务正业。
一次,他逃课去河边玩,见到一位老奶奶想把铁杵磨成细小的绣花针,深深的震撼了他。
从此以后,他下定决心读书,他本就天资聪颖,又努力学习,这才造就了日后的“诗仙”。
他本可以考取功名,进朝做官,但他偏不,他就是要与众不同,他决心游历祖国大地,扬名四海,风风光光的的去做官。
“可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也许就是他离开故乡时的依依不舍。
在庐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气势磅礴,读来让我的心为之一振。
远离故乡,难免会思念家乡,一首《静夜思》,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道出了无数人的思乡之情。
皇帝终于发现了李白这块儿“美玉”,宣他进朝做官,专门写诗,记录宫中大事。
这无异于是把他当人们娱乐的工具,而李白这么一个天才,怎么能受得了这般轻视,把自己的才学都为别人取乐?于是,他毅然辞官,又跑去“游山玩水”。
可是他想报效祖国的心却丝毫不减。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他是多么渴望为国效力啊!李白爱酒,他有很多诗都与酒有关,一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道出了他的豪情壮志。
台湾诗人余光中评价李白“酒入豪肠,七分化作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李白一生放荡不羁,性格豪爽,他的诗已经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境界。
而他也为大唐画上了最炫丽的一笔。
走进李白,走进他的豪情,才情,仿佛走进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走进李白作文篇2中华文明五千年,渊远流长,博大精深,才子佳人数不胜数。
若把文化比做一条浩瀚的银河,才子们就是一颗颗璀璨的明星,而其中最闪耀的,非李白莫属了。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5 Aspose Pty Ltd.预习导读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清李白诗歌中跌宕起伏的情感脉络,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及其艺术魅力。
二、关于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
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
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
《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
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
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
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
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
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
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
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走近盛唐诗仙李白(高二选修)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大量积累、吟诵李白的
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浓厚兴趣。
2、了解李白豪放、狂傲、自由的
性格,学会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引
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3、通过交流,了解更多的搜集
信息的渠道,掌握更多更好的阅读
方法。
二、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课件播放古老蜀地风光图片
及《高山流水》乐曲。
)
四川,是著名的文化之邦,地灵
人杰,从这里走出了一位光耀千古
的伟大诗人李白。
他从秀美的巴山
蜀水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
诗坛,唱响了盛唐诗歌的最强音。
走进盛唐诗仙李白(字幕)
(二)、汇报研究成果
1、李白生平及创作简介
第一小组两位发言人发言(李
白故里、墓园及诗集的图片,相关字幕),再结合其他同学的补充,全面
了解李白。
2、李白前期诗风简介
第二小组中心发言人简介前期
创作(屏幕显示作品并配以同类意境的图片),概括特点:清新自然,仙
姿倜傥。
3、李白后期诗作简介
第三小组两位发言人
①简析转变的原因
②列举后期作品并结合对《月
下独酌》的赏析,了解其后期诗作的风格:高傲狂放、深沉强烈、瑰丽浪漫。
(相关图片及字幕)
③集体朗读《月下独酌》,加深
体会。
4、朗诵欣赏
精彩的朗读或朗诵是对作品的
再创造,会让听众沉浸其中,深受感染。
欣赏第四小组同学的表演:
①朗诵《将进酒》(字幕!画面!音乐)
②朗诵完毕,师提问:为什么要
选择这首诗来朗诵?
学生简析
③小结:这首诗全篇大起大落,
情感如狂飙突进,变化似江河百曲, 力能扛鼎。
特别是它的结句写出了一种豪情万丈的愁,愁中自有一股浩然之气,愁中自有一段唐人风流。
(齐读结束句,一起感受)
5、长安之行
李白的一生在诗歌上是一个辉
煌的顶点,然而在仕途上,李白却痛苦万分。
一心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李白,在长安并没有得到唐玄宗的重视,李白离开长安之后,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猜测和疑问,让喜欢李白的人们久久不能释怀。
在长安,他受到了什么样的待遇?李白为什么
要离开长安?
第五小组发言
①李白与贺知章。
(诗才服人)
②李白与唐玄宗。
(御用文人)
(相关图片、字幕)
(三)、质疑!研讨
①讨论交流
②小结
四、总结:
五、阅读指导:
一、博约结合,粗精结合。
(培养
阅读能力)
二、循序渐进,熟读深思。
(发展
思维能力)
三、读审相连,化读为写。
(提高
鉴赏能力)
常言道“工夫在诗外”,要学好
语文,一定要加强课外阅读,多阅读,多思考,不仅阅读书籍,还要阅
读人生、阅读社会,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
六、教学反思: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
人的阅读史,但对于刚刚开智的青少年来说,阅读的兴趣是需要激发和引导的。
尤其是当今社会,不良诱惑太多,学业负担太重。
如果老师和家长不能有意识地激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很多人可能从此就会远离书本,厌恶读书。
这节课我是把阅读当作一门独
立的课程来设计的,但由于过去我们在教学中强加给阅读的负荷太多,期待太多,目标太多,所以同学
们的阅读与交流显得不是很轻松。
其实,真正愉悦而有兴趣的阅
读,应该是在宽松、自由、宁静状态下的阅读。
作为教师,我还要努力为学生争取这样的读书空间,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更加注重从知识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化,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保证。
“风物长宜放眼量”,对于阅读教学我认为要作一个超越急功近利的长
远打算,通过阅读课的精心设计和
引导,把追求学问变成学生自觉自
愿的行动,教学生把书读活,读出韵
味,进而审视社会人生,去读世间这
本无字的书。
(邮编:064400)
走进盛唐诗仙李白
(教学简案及反思,课堂实录文献见光盘) ?课堂实录
49
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