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诗配画22张
- 格式:ppt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22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古风其一-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元间田,农夫犹饿死。
古风其二-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士。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江南曲-李益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金缕衣-杜秋娘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客中作-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遣悲怀三首之一-元稹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葱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霍,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二年级必背古诗词配画二年级的同学们,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背诵古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些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古诗词,并为它们配上美丽的图画,让诗词更加生动形象。
1. 《静夜思》- 作者:李白- 内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配画建议:画中可以有一轮明亮的月亮,月光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霜白。
一个小孩躺在床上,抬头望着月亮,脸上带着淡淡的忧伤,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
2. 《春晓》- 作者:孟浩然- 内容: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配画建议:画面可以描绘一个春天的早晨,阳光透过窗帘照进房间,窗外是一片鸟语花香的景象。
地面上散落着一些花瓣,表明昨夜有风雨。
3.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内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配画建议:画面可以展现一座高耸的楼台,楼台背后是连绵的山脉,山脚下是蜿蜒的黄河。
楼台之上,一个人物正眺望着远方,表现出一种远大的志向。
4. 《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内容: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配画建议:画中可以有一座高耸的山峰,山峰上烟雾缭绕,仿佛香炉中的香烟。
瀑布从山顶倾泻而下,气势磅礴,如同银河从天而降。
5. 《绝句》- 作者:杜甫- 内容: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配画建议:画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翠绿的柳树间,两只黄鹂在欢快地鸣叫;另一部分是天空中,一行白鹭展翅高飞。
远处的山峦上覆盖着积雪,门前停泊着来自远方的船只。
通过背诵这些古诗词,并为它们配上相应的图画,不仅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诗词,还能培养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喜欢这些古诗词,并在背诵的过程中感受到诗词的魅力。
诗配画二年级可打印二年级诗配画学习资料。
一、二年级课本中的古诗(人教版)-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解析:这首诗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姿态。
前两句把柳树比作一位经过精心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女,“碧玉”突出了柳树的嫩绿清新,“万条”写出了柳枝的繁茂。
后两句通过巧妙的设问和回答,把春风比作剪刀,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创造力。
- 诗配画思路:- 画面主体是一棵高大的柳树,树干用棕色画,树枝细长且弯曲,垂下来很多。
- 用绿色彩笔把柳叶画得细长,体现“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感觉。
- 在画面的空白处,可以画一些像剪刀形状的春风线条,暗示是春风剪出了细叶。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解析: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春天乡村的美丽景色,绿草生长,黄莺飞舞,杨柳轻拂堤岸,烟雾朦胧。
后两句写孩子们放学后急忙放风筝的情景,表现了儿童的天真活泼和对春天的喜爱。
- 诗配画思路:- 画面下方画一片嫩绿的草地,草地上有一些黄色的小鸟(莺)在飞。
- 中间画一条长长的河堤,堤上有柳树,柳枝随风飘动,柳树周围可以用淡淡的蓝色或灰色画出像烟雾一样的春烟。
- 在画面的上方画几个孩子在放风筝,风筝可以画成各种形状,如蝴蝶、燕子等。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解析: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景色的诗。
前两句点明时间和地点,强调六月西湖的独特风光。
后两句通过描写莲叶的无边无际和荷花在阳光映照下的艳丽色彩,展现了西湖夏日的壮美景色。
- 诗配画思路:- 画面主体是一片西湖的湖面,湖水可以用蓝色简单表示。
- 在湖面上画很多绿色的荷叶,荷叶要画得层层叠叠,几乎铺满整个湖面,表现“接天莲叶无穷碧”。
- 在荷叶中间画一些红色的荷花,荷花的花瓣要画得饱满,颜色鲜艳,体现“映日荷花别样红”。
- 在画面的一角可以画两个人(诗人和林子方)站在岸边,作送别状。
小学生背诵古诗75 首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在江南可以采莲的季节,莲叶是多么的劲秀挺拔。
鱼儿们在莲叶之间嬉戏,一会儿嬉戏在莲叶东面,一会儿嬉戏在莲叶西面,一会儿嬉戏在莲叶南面,一会儿嬉戏在莲叶北面。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的秋草中,小虫在窃窃私语,山村的周围行人绝迹。
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田野,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4.《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浆一样。
5.《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风吹落了很多的秋叶,催开了早春二月的鲜花,吹过江,卷起千层高的大浪,吹入竹林,吹歪了万竿的竹子。
6.《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7.《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青年时离乡老年才归还,口音未变却已鬓发疏落容颜衰老。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配画稿子一: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三年级上册语文里那些超级有趣的古诗配画哟!你们还记得《所见》不?“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想象一下那个画面,一个可爱的小牧童骑着老牛,嘴里还欢快地唱着歌,那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多有意思呀!咱们要是来配画,肯定得把小牧童画得活泼机灵,老牛也要画得憨厚老实。
再加上那郁郁葱葱的树林,仿佛都能听到歌声啦!还有《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哇哦,这画面多美!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通向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
那傍晚的枫林,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
配画的时候,那山上的小路可得画得有点曲折,白云要画得飘飘悠悠的,枫林更是重点,要用最鲜艳的红色来表现枫叶的美。
《赠刘景文》也很棒呢!“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荷花凋谢了,荷叶也没了,只有那菊花还在傲霜斗寒。
画里的荷花要画出那种残败的感觉,菊花则要画出它的坚韧。
还有那满树的橙子和橘子,黄的橙,绿的橘,多丰富的色彩呀!这些古诗配画,是不是让古诗变得更生动、更好玩啦?稿子二:嗨呀,朋友们!咱们来聊聊三年级上册语文的古诗配画,可有意思啦!比如说《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那萧萧的梧桐叶,呼呼的秋风,是不是感觉有点凉凉的?咱们配画的时候,可以把梧桐叶画得纷纷飘落,江面上的水波也要画得一浪一浪的。
还有那几个小孩子,蹲在篱笆旁边,挑着促织,旁边一盏小灯,多温馨的画面呀!《望天门山》也很壮观哟!“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想象一下,天门山被长江水劈开,江水奔腾流淌,两岸的青山对峙而立,一艘小船从太阳那边缓缓驶来。
配画的时候,山要画得高大雄伟,江水要画得汹涌澎湃,小船要画得小巧可爱。
《饮湖上初晴后雨》更是美极啦!“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016新版小学语文教材收录110首古诗词配百张中国风插图展开全文从9月1日起,小学一年级的新生们将使用2016年新修订的人教版语文教材,而其中具有浓郁中国风的插图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韵味。
《咏鹅》“小学1至6年级,12册教材,110首古诗词,100张插画”,这些数字背后的“功臣”是一名叫黄国想的温州籍画家。
黄国想说:“过去古诗的插图是用钢笔加水彩,这与中国古诗想要表达的意境相去甚远。
我觉得还是水墨画的墨韵更能表达诗词的意境。
”《江南》由于旧版教材使用了十几年,人们的审美品味在不断地变化,所以语文教材的插画也需要与时俱进。
黄国想黄国想称:“去年9月,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一位编辑给我打电话,问我有没有兴趣为新版语文教材画插图。
作为笔试,对方让我为三首古诗配图,分别是《咏鹅》、《悯农》和《春晓》。
我花了两周时间完成,大约过了20天之后出版社通知我要为1至6年的12册教材画插图。
”为了画好插图,黄国想特意把儿子的旧课本拿出来做参考。
他称:“以前的配图基本上是钢笔加水彩,钢笔线条不够柔美。
我觉得还是水墨画的墨韵更能表达诗词的意境。
”值得一提的是,黄国想在创作前充分考虑到了受众的特点。
他表示,传统中国画着墨很浓,比较粗犷,可能会让孩子们比较难以接受,所以他最后选择用小写意的手法与中国传统水墨浪漫主义的风格相结合的办法。
比如说,他在创作《咏鹅》时刻意凸显出鹅的动作。
在岸上的鹅要“曲颈向天歌”,水中的鹅要“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说道创作的难点时,他表示:“为一首诗画插图并不难,难的是有时三首诗同时出现在同一画卷里,诗要表达的内容完全不同,而我却要大所有意境全表达出来。
我脑中不得不呈现出一个更大的画卷,让所有的创作都融为一体。
”他还说:“画每一首诗的时候,我都先去了解这个诗人的人生事迹和风格,他们的造像和传纪等。
这能帮我更好地了解这首诗背后的故事,以达到准确配图。
”。
儿童古诗配画图片《清明》⑴清明时节雨纷纷⑵,路上行人欲断魂⑶。
借问酒家何处有⑷?牧童遥指杏花村⑸。
清明词句注释⑴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⑵纷纷:形容多。
⑶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⑷借问:请问。
⑸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一说在今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清明白话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清明创作背景清明作品鉴赏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
诗人杜牧,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
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
“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
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
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
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
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
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