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希亚德的后现代社会理论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后现代社会学理论与社会学理论【摘要】本文将探讨后现代社会学理论与传统社会学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在将介绍后现代社会学理论与社会学理论的定义以及研究背景。
接着在将分析后现代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历程,探讨其对传统社会学理论的反思,解析后现代社会学理论的核心观点,并介绍社会学理论的主要流派。
最后将讨论后现代社会学理论在解决当代社会挑战中的作用。
在将总结后现代社会学理论的意义,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后现代社会学理论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后现代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理论、定义、研究背景、发展历程、反思传统社会学理论、核心观点、主要流派、当代社会挑战、意义、展望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后现代社会学理论与社会学理论的定义后现代社会学理论与社会学理论的定义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解释。
在社会学领域中,后现代社会学理论是指一种对传统社会学理论的批判和超越,强调社会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变动性。
后现代社会学理论认为传统社会学理论对于描绘社会现实和解释社会问题的能力受到了局限,无法完全把握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
后现代社会学理论试图提供一种全新的理论框架,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后现代社会学理论是一种对传统社会学理论的超越和发展,强调社会的后现代性和复杂性,提出全新的理论框架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对后现代社会学理论的探讨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社会现象和面对社会挑战。
1.2 研究背景后现代社会学理论与社会学理论的研究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后半叶。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传统的社会学理论往往无法完全解释这些新兴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因此学者们开始寻求新的理论框架来理解当代社会的变化。
在这个背景下,后现代社会学理论应运而生。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和扩展为社会学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后现代社会学理论试图挑战传统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强调个体的多元性和相对性,重视文化、符号和权力的作用,对现代性和现代主义进行批判性反思。
布希亚的后现代身份是如何可能的李秀杰内容摘要:从20世纪6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发生了日益剧烈的变化,媒体、电脑以及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全新的空间和时间经验,让人们更强烈的感觉到社会文化的矛盾,甚至是根本性的断裂。
西方社会进入了所谓的“后现代社会”。
法国著名的思想家、社会学家——布希亚凭借其对当今社会的独特的、深刻的、另类的、富有哲思的认知,被称为“世界超级理论家”、“现时代最重要和最具煽动性的作者”。
然而布希亚同时也是一个十分富有争议的人物,人们称他为后现代理论大师,但他却又与后现代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
本文从布希亚所处的社会大背景、本人的品性、学术场域中的位置和理论发展脉络等角度来说明布希亚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大师身份是如何可能的。
关键词:后现代;消费社会;符号价值;超真实;内爆20世纪下半叶的西方社会的发展步伐是史无前例的。
由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作机制,加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西方社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
从20世纪6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发生了日益剧烈的变化,媒体、电脑以及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全新的空间和时间经验,让人们更强烈的感觉到社会文化的矛盾,甚至是根本性的断裂。
西方社会进入了所谓的“后现代社会”、“后工业社会”或者“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时期。
“后现代时刻已经来临,并使知识分子、艺术家和文化经营者大为困惑,他们不知道是该积极地加入到这场嘉年华会呢,还是冷眼旁观,直到这场新狂热消失在文化时尚的漩涡之中”。
[1]这种迥异于以往的社会形态,为建筑、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领域内的思想浪潮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平台。
理论界的“后时代”(后工业主义、后结构主义、后人道主义、后历史和后现代主义)也来临了。
在上述的社会大背景下活跃着一位富有争议的理论家,这便是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布希亚(Jean Baudrillard)。
布希亚被认为是法国旗帜最为鲜明、著作最为晦涩、创作力最为丰富的后现代理论家。
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及其派别引言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是二十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新兴社会学理论,该理论反思了现代社会学的局限性,并试图超越传统理论的范式。
本文将介绍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的基本概念、核心观点及其派别。
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是一种以后现代主义思想为基础的社会学理论体系。
后现代主义强调人类存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质疑单一而普遍适用的真理和结构,强调相对主义和多元主义。
这一理论批判了现代主义社会学在研究中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并认为社会现象是由多种经验、立场和观念的复杂互动所构成的。
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的核心观点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主要包含以下核心观点:1. 反抗主导话语:后现代主义社会学批判了传统社会学中的主导话语,并主张对不同的经验和观点给予同等的重视。
它不再认为唯一的正确观点是存在的,而是强调存在多种合理的解释和理解。
2. 去中心化:后现代主义社会学拒绝了物质或心灵的中心性观念,并认为权力和知识是多元化和相对的。
它拒绝了中心化的社会结构和单一的解释框架,强调人类存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 解构现代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社会学批判了现代社会学的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并倡导从更具批判性和反思性的角度看待社会现象。
它认为社会现象存在于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之中,不可简单地被归纳或解释。
4. 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社会学强调语言和符号的作用,认为社会是由各种符号和意义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
它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角色,并主张个体的主观性和独特性。
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的派别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的派别众多,其中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派别:1. 结构主义后现代社会学派:这个派别强调符号和意义的作用,关注社会结构的符号性解读。
代表人物有让-弗朗索瓦·里奇特等。
2. 反结构主义后现代社会学派:这个派别批判了结构主义的观点,强调个体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代表人物有米歇尔·费柏等。
3. 批判性后现代社会学派:这个派别关注社会的权力关系和社会不平等,强调社会变革和社会正义。
概论一、社会学理论概述1、古典社会学时间:自社会学的创立到20世纪初期主要内容:各种经典取向的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形成时期代表人物: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齐美尔、韦伯、马克思2、现代西方社会学时间:20世纪初期到70年代末主要内容:帕森斯时代(综合)和反帕森斯理论的形成(重新分裂)理论流派:社会功能主义、社会冲突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现象学社会学、常人方法学3、当代西方社会学时间:20世纪中后期迄今研究内容:(1)新综合理论(2)围绕“现代性”和“后现代性”而形成的理论理论流派:(1)新功能主义、理性选择理论、哈贝马斯“沟通行动理论”、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布迪厄的实践理论等(2)福柯、吉登斯、鲍曼、贝克等人关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理论观点(三)当代社会学理论发展的背景1、理论意识将得到强化。
2、学科基础将更加宽厚,社会学理论与其他学科理论之间的僵硬界限将被打破。
3、社会学理论的批判性和人文性的价值向度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4、思想主题:对现代性的反思与重构。
5、方法论取向:超越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的二元对立。
第二章新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一、学术背景及其研究思路1、兴起︰新理论运动的出现(1)二战结束至60年代中期:帕森斯时代(2)60年代中后期起:反帕森斯时代微观社会学理论:抨击帕森斯理论侧重对社会结构分析的方面,强调对个体行动和行为的分析,要求恢复个体的创造性和自由。
宏观社会学理论(冲突理论):指责帕森斯过于重视秩序、和谐和稳定,忽视冲突、强制和变迁,要求社会学更加注意社会变迁中的暴力、革命、权力等物质结构。
帕森斯理论中强烈的综合意识又重新引起社会学界的兴趣,各种理论内部开始出现试图进行新的综合的种种尝试。
此即亚历山大所认为的“新的理论运动”。
2、新功能主义的特点(1)对帕森斯理论传统持批判继承态度既强调与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的承续关系,又强调从内部批判帕森斯理论的必要性。
(2)对70年代的各种反帕森斯理论流派持开放态度,力图在继承基础上整合上述理论打破了帕森斯曾为社会学划定的只研究社会系统问题的界限,力图在功能主义框架内解决文化与社会及人格系统的关系问题。
后现代社会理论和当代社会学理论G.瑞泽尔尽管本书讨论过的所有思想家都推动过社会理论(或与这类理论相关的思想)的发展,但他们中却几乎没有社会学家,或更准确地说是没有社会学理论家。
实际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对社会学理论(甚至社会理论)持明显批评态度,并且由于其后现代倾向,其中大部分人会摈弃“理论”这个概念,更不用说那些由于某些原因被归于社会学领域的“理论”。
然而,本书的首要读者是社会学(或相关专业)的学生,他们中许多人阅读本书的目的在于,寻找一本与后现代理论相关的完全外来化思想体系的入门书。
于是,无论那些后现代主义者们怎样看待这样一个任务,本章及下一章都将致力于阐明贯穿本书的那些观点对于一般社会理论(尤其是社会学理论)来说所具有的涵义。
显然,那些涵义相当宽泛,其中一些实际上已超出了本书讨论的视域。
例如,如果我们接受布希亚关于“社会死亡”(the death of the social)的观点,那么很明显,社会学和社会学理论至少在我们所知的范围内是失效的,因为他们的研究对象是(现在已经死亡的)社会。
1另外一些思想则太激进、太空泛,以至于几乎不可能用任何有意义的方式把它们同社会学理论联系起来。
然而,绝大部分与后现代主义相关的思想对于社会学理论来说却的确具有许多重要的涵义;事实上,其中许多观点传统上都可能被认为是社会学理论的一部分。
拨云见日,我们发现有一系列理论观点,其中包括许多很重要的理论观点,社会学理论家们必须严肃认真地加以思考。
从第一个层次上看,后现代社会理论提出的论题在本质上是认识论的。
也就是说,按照后现代社会理论,社会学理论的实践——如果确实存在的话——应该以何种方式发生变化呢?很明显,许多与后现代社会理论相关的认识论思想对社会学理论都有强烈启示作用。
我们无法预期社会学理论将会由于后现代社会理论(的出现)而被束之高阁,或经历一场彻底变革,但我们可以预见,社会学理论必将发生显著的变化。
我相信鲍曼对非理性后现代社会学和社会学理论的批判是正确的。
大写的形式出现。
4个客体系统:A、功能性的客体系统;B、非功能性的客体系统;C、变态功能性的或病态功能性的客体系统;D、社会——意识形态的客体系统。
A、功能性的客体系统,称为“客观话语”。
通过“室内设计的结构”和“室内环境的结构”两个方面分析:室内设计的结构:传统的是父权制的,倾向于积累、填充和关闭,它突出了单一的功能性、不可移动性、庄严的表现和等级性的标志;室内与室外的对立使室内结构成为私有财产和家庭稳定的心理符号,成了某种封闭的超越存在。
当代的是较自由和开放的结构意味着较多的流动性、灵活性和方便。
家具的安排不再有象征意义,而是纯粹的功能性的。
室内环境的结构(指室内的颜色、材料、形式和风格的配置):超越对立,现代室内环境的结构成为一个新的符号体系。
总结:室内的整个系统是建立在功能性概念上的。
特征(在系统中客体及其特性已不具有自身的价值,它们作为抽象的符号只具有系统所规定的普遍价值;自然因素在系统中的出现为系统提供了某种与自然的联系,但系统又是对自然的否定—相对与自然而言它是一个拒斥、缺失和伪装的系统。
)B、非功能性的客体系统,又称“主观话语”它们不符合功能计算的原则,而满足别的要求——证据、记忆、怀旧或逃避等。
任何客体都有两种功能(被使用,对应于世界的实用总体性领域;被占有,对应于主体的抽象总体性领域)。
这两种功能是成反比的:在极端情况下,纯实用的客体获得社会地位;在相反的极端情形下,缺乏任何功能或脱离其实用性的客体获得纯主观的地位。
C、变态功能性或病态功能性的客体系统,是人将功能绝对化——沉迷于自动化的结果道德滞后将技术进步理想化,使之成为唯一确定的价值、成为社会的最终权威;与此同时,以技术进步为特征的生产系统也被免除任何道德责任。
D、社会——意识形态性的客体系统:客体的样式和系列;信用;广告现代社会的客体系统的内部差异取决于客体的不同的样式和系列。
客体被个人化了。
“个人化”是现代社会中一个根本的意识形态概念,社会把客体个人化的意图仅在于更有效地将个人整合到社会中。
1、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两大主潮是什么?2、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研究重点的两次转移是什么?3、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最重要的两个转向是什么?4、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所呈现的多元发展态势有何具体表现?5、保尔·瓦莱里的象征主义诗论是什么?6、亚瑟·西蒙斯的象征主义诗论是什么?7、威廉·巴特勒·叶芝的象征主义诗论是什么?8、艾兹拉·庞德的意象主义诗论是什么?9、托马斯·欧内斯特·休姆的意象主义诗论是什么?10、如何评价20世纪初期的象征主义和意象派诗论?11、贝尼蒂托·克罗齐的表现主义诗论是什么?12、罗宾·乔治·科林伍德的表现主义诗论是什么?13、如何评价“直觉—表现”的表现主义诗论?14、俄国形式主义是什么?15、布拉格学派是什么?16、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的研究方法有何特点?17、维克托·鲍里索维奇·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是什么?18、罗曼·奥西波维奇·雅各布森的文学性理论是什么?19、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艾亨鲍姆的科学实证主义文论是什么?20、精神分析批评是什么?2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文论是什么?22、诺曼·霍兰德的读者反应精神分析批评是什么?23、雅克·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是什么?24、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思想是什么?25、威廉·詹姆斯的意识流理论是什么?26、詹姆斯·乔伊斯的美学观是什么?27、弗吉尼亚·沃尔夫的创作思想是什么?28、语义学批评是什么?29、新批评是什么?30、I·A·瑞恰兹的语义学批评是什么?31、T·S·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是什么?32、约翰·克娄·兰色姆的本体论批评是什么?33、克林思·布鲁克斯的“细读法”是什么?34、威廉·燕卜荪的复义理论是什么?35、威廉·维姆萨特的新批评理论是什么?36、雷奈·韦勒克的作品结构理论是什么?37、艾伦·退特的张力论是什么?38、R·P·布拉克默尔的姿势论是什么?39、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是什么?40、现象学文论是什么?41、米盖尔·杜夫海纳的审美经验现象学是什么?42、乔治·布莱的现象学批评是什么?43、日内瓦学派是什么?44、存在主义是什么?45、荒诞派是什么?46、罗曼·英伽登的现象学文论是什么?47、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文论是什么?48、萨特的存在主义文论是什么?49、尤奈斯库的荒诞派戏剧理论是什么?50、原型批评是什么?51、詹姆斯·弗雷泽的人类学理论是什么?52、荣格的原型理论是什么?53、弗莱的原型批评是什么?54、原型批评的整体性文化批评倾向是什么?55、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是什么?56、卢卡奇的现实主义文论是什么?57、葛兰西的“民族—人民的文学”论是什么?58、皮埃尔·马舍雷的结构主义文论是什么?59、吕西安·戈德曼的“发生结构主义”文论是什么?60、特里·伊格尔顿的新马思主义文论是什么?61、法兰克福学派是什么?62、恩斯特·布洛赫的乌托邦式幻想艺术论是什么?63、贝托尔特·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是什么?64、30年代关于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之争是什么?65、30年代卢卡奇和布莱希特关于现实主义的论争是什么?66、瓦尔特·本雅明的技术主义艺术理论是什么?67、西奥多·阿多诺的否定性文论是什么?68、赫伯特·马尔库塞的新感性文论是什么?69、埃里希·弗洛姆的新精神分析文论是什么?70、于尔根·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化理论是什么?71、结构主义文论是什么?72、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理论是什么?73、路易斯·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论是什么?74、罗兰·巴尔特的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文论是什么?75、茨维坦·托多洛夫的叙事理论是什么?76、文学符号学是什么?77、恩斯特·卡西尔的符号学是什么?78、苏珊·朗格的符号学是什么?79、艾柯的文学符号学是什么?80、塔尔图—莫斯科符号学派是什么?81、洛特曼的文学符号学是什么?82、A·J·格雷马斯的文学符号学是什么?83、叙事学是什么?84、海德格尔的解释学理论是什么?85、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是什么?86、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是什么?87、俄罗斯历史诗学批评是什么?88、俄罗斯宗教批评是什么?89、解释学是什么?90、利科的解释学文论是什么?91、接受美学是什么?92、康士坦茨学派是什么?93、斯丹利·费希的感受文体学是什么?94、乔纳森·卡勒的读者反应批评接受文论是什么?95、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文论是什么?96、赫施对伽达默尔解释学的批判有哪些?97、汉斯·罗伯特·姚斯的接受美学是什么?98、W·伊瑟尔的阅读理论是什么?99、如何评价解释学文论?100、解构主义是什么?101、雅克·德里达的结构理论是什么?102、耶鲁学派是什么?103、保尔·德·曼的修辞学阅读理论是什么?104、哈罗德·布鲁姆的“影响即误读”理论是什么?105、希利斯·米勒的解构批评是什么?106、杰弗里·哈特曼的解构主义理论是什么?107、解构批评是什么?108、伯纳德·哈里生与乔纳森·卡勒等人分别是如何评价德里达解构主义的?109、丹尼斯·道诺霍及霍华德·费尔珀林的解构主义批评是什么?110、艾布拉姆斯对解构主义的质疑是什么?111、米歇尔·福柯的后结构主义文论是什么?112、女权主义批评是什么?113、凯特·米勒特的女权主义批评是什么?114、锡德妮·简尼特·卡普兰的女权主义批评是什么?115、艾伦·莫尔斯的女权主义批评是什么?116、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格巴的女权主义批评是什么?117、伊莱恩·肖瓦尔特的女权主义批评是什么?118、茱莉亚·克莉丝蒂娃的女权主义批评是什么?119、埃莱娜·西苏的女权主义批评是什么?120、露丝·伊瑞格瑞的女权主义批评是什么?121、芭芭拉·史密斯的女权主义批评是什么?122、苏珊·威利斯的女权主义批评是什么?123、迈克多威尔的女权主义批评是什么?124、弗吉尼亚·沃尔夫的女权主义理论是什么?125、西蒙·德·波伏娃的女权主义理论是什么?126、后现代主义是什么?127、丹尼尔·贝尔的后现代社会文化矛盾理论是什么?128、哈贝马斯与后现代主义的论战是什么?129、利奥塔德的后现代主义文论是什么?130、弗·杰姆逊的后现代文化逻辑理论是什么?131、哈桑的后现代主义审美特征理论是什么?132、威廉·斯潘诺斯的后现代主义诗论是什么?133、让—布希亚德的后现代大众传媒理论是什么?134、新历史主义是什么?135、斯蒂芬·格林布拉特的文化诗学是什么?136、海登·怀特的元历史构架是什么?137、后殖民主义是什么?138、爱德华·赛义德的后殖民主义理论是什么?139、盖娅特丽·斯皮瓦克对殖民地权力话语的批判是什么?140、文化研究是什么?141、文化主义是什么?142、马修·阿诺德的文化与无政府论是什么?143、F·R·利维斯的利维斯主义是什么?144、理查·霍加特的文化研究理论是什么?145、雷蒙·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是什么?146、结构主义对文化研究的影响有哪些?147、罗兰·巴尔特的大众文化理论是什么?148、安东尼奥·葛兰西的霸权理论是什么?149、阿多诺如何论电视与大众文化模式?150、雷蒙·威廉斯如何论两种电视?151、斯图亚特·霍尔的电视意义生产论是什么?152、洪美恩的电视文化研究理论是什么?153、约翰·费斯克的两种电视经济理论是什么?154、赛义德的文化批评理论是什么?155、希利斯·米勒的文化研究理论是什么?156、空间理论是什么?157、米歇尔·福柯的空间理论是什么?158、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是什么?159、爱德华·索雅的第三空间理论是什么?160、麦克·克朗的文学空间理论是什么?161、如何总体评价当代西方文艺理论?162、为什么会产生两大主潮与两次转向?163、燕卜荪的复义理论和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之间有何关联?164、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与克罗齐的直觉主义之间有何关联?165、注重读者阅读接受的文学理论有哪些?166、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方法影响了哪些文学理论?167、将文学活动与生产活动相联系的文学理论有哪些?168、受精神分析学影响的文学理论有哪些?169、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关联是什么?170、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史上有哪些理论本身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影响了其它流派?171、显示出“去中心化”的文学理论有哪些?172、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史上的几次重要论战是什么?173、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史上的“整体”与“碎片”之间的关联是什么?174、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中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如何?175、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涉及大众文化的理论有哪些?如何评价?176、关于文学创作的发生机制的动因有哪些理论?177、有哪些文论家提出并应用了细读法?178、新批评派是如何论玄学诗的?179、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的区别是什么?180、文学有机整体观是什么?181、关于艺术家与普通人的差别有哪些论述?182、在艺术作品和审美对象的区分方面,杜夫海纳和英伽登有何区别?183、尤奈斯库是如何反对传统戏剧的?184、如何比较尤奈斯库和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185、结构主义和文化主义的关系是什么?。
布希亚德的后现代社会理论
【作者】王兴祥
【作者简介】王兴祥山西雁北师范学院037000
布希亚德(Baudillard)的著作,在80年代初期并不被重视,在国外论及当代法国哲学的一批著作中,很少提及和讨论布希亚德的理论。
但到了80年代中后期,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壮大,布希亚德的著作开始引起广泛的重视。
他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声名鹊起,在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出现了一批布希亚德的追随者,及许多研究布希亚德的论文和专著。
布希亚德的著作主要有:The System of Objects(1968),Consumer Society (1970),The Mirror of Production(1975),On Seduction(1979)。
布希亚德在早期著作中,试图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展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70年代后期,布希亚德开始转向后现代主义,并反过来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与解构。
1
布希亚德把社会历史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并描述了从现代性向后现代性的转变过程。
他认为世界最是由类像(Simulacra )或模式构成的,这些类像存在的根据在于自身,并不以任何现实性为基础。
布希亚德认为,早期现代性是类像的第一阶段,现代性是社会的第二阶段,后现代性是第三阶段。
早期现代性,是指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开始这一阶段。
在文艺复兴前的封建社会,任何事物都是确定的,任何人都有自己确定的社会位置。
社会阶级的改变是不可能的,每个人在社会中确定无疑的位置,确保了总体性的清晰与明白。
同时配有一套严厉的罚惩措施以防止社会失序。
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这套确定的社会等级制度开始崩溃。
现代性,是指工业革命的出现把社会推进到了类像的第二阶段。
现代性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时代,是一个工业生产占首要地位的时代。
随后在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做为社会组织化原则的
生产又被社会再生产取代了。
第一阶段居支配地位的想象与剧院,被第二阶段的摄影术和电影院取代了。
后现代性,现在社会已进入了类像的第三阶段,这就是后现代性,它是在二战后形成的。
后现代的权力系统的理论基础,已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转移到了结构主义的符号学之上了。
马克思认为的那些资本的非本质的东西,如广告、传媒、信息、交往网络变成了本质的东西。
商品的使用价值,至关重要的社会生产,被模式、代码、类像、模仿取代了。
在大众传媒与消费社会里,人们被模仿与类像所支配,越来越远离外部世界,和现实性失去了联系。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类像的时代,想像与模仿取代了经验与知识。
布希亚德指出,这个后现代社会把每一件东西都转变成了类像,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所拥有的只是模仿,没有实质的客观性,没有被复制的原本,只有模仿的模仿。
模仿是后现代性的别名。
2
后现代社会是一个被大众传媒符号化了的新时代,旧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已让位于新的传媒世界,它立足于信息反馈和传媒网络。
人们生活在对传媒的沉迷之中,这种心醉神迷是一种庸俗化的文化现象。
广告是大众传媒的动力,广告驱动着传媒侵入了一切领域,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同时消失了。
大众传媒操纵和重组着人们的社会意识,真实性已同外部世界失去了直接的联系,而由大众传媒所生产。
传媒构成了世界,世界构成了传媒、传媒溶进了生活、生活溶进了传媒。
真实的变成了虚假的,虚假的变成了真实的。
布希亚德指出,在后现代性社会,信息越来越多、而意义却越来越少。
信息爆炸引起了意义的丧失,人们生活的每时每刻都被丰富的信息所包围,人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复制。
以电视新闻为例,它只是一种表面想像的继续,人们回忆不起昨天晚上的电视新闻,因为就没有什么东西需要回忆,它们仅仅是一些想象,想像是一种类像,一种没有原版的完美复制,这就是超现实(hyperreality)。
什么是超现实呢?超现实是这样一种新的社会境况,现实和虚假、真实和想像的界线都消失了。
用布希亚德的话说,hyper 就是超过自身,就是意味着,取消,消除旧的对立,消除不是对对立的超越和解决,而是取消。
当真实与想像的界线被取消后,真实性就不再检验和判断自身了,当它仅仅变成一种存在时,它就变得比真实还真实。
(more real than real)。
3
布希亚德提出的后现代社会文化理论并不是要批判资本主义,而是以这种理论为基础,来证明批判理论已经过时,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过时。
研究布希亚德的克罗克指出:反马克思主义正是布希亚德著作中最重要的部分。
英国学者诺尔斯指出:布希亚德的著作,提供了我们目前后现代情形最显著的特征: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混乱,已经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我们已不能回到旧的元语言叙述和启蒙神话上了,我们已经丧失了区分真理与谬误、进步与倒退、知识与伪知识的能力和立足点。
当然其他思想家如罗蒂和利奥塔德也指出了相同的后果,但是他们当中没有那一个像布希亚德那样走向了极端,拒斥启蒙批判思想的一切方面和关于真理的每一个论断。
利奥塔德在《后现代境况》一书中也认为启蒙价值是错误的,但他在最近的著作中已涉及到谈康德、谈历史问题、谈政治问题。
但布希亚德的立场是急进的,从马克思主义到批判概念本身都被怀疑,包括一些后现代主义的信息,如关于真理的观点,有效的方式、正确的理性等,都被布希亚德拒斥。
波斯特是一个布希亚德的追随着,在《布希亚德选集》的英译本的序言中,他指出布希亚德著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粉碎了社会批判理论存在的基础。
波斯特进一步指出: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不可思议的)后现代进化阶段,旧的范式,无论是康德的、马克思主义的、结构主义的,或者是其它的、都不可能把握这个新出现的阶段,我们最好是放弃理论反抗,以帮助促进这个过程。
布希亚德从哲学上否定二元对立的深度理论模式,力求把它平面化。
他认为从柏拉图到康德、到马克思;一切哲学思想和政治理论都是建立在真理与谬误、现象与本质、想像与现实等一系列二元对立的区分之上。
在后现代这个新时代,二元对立的区分消失了,建立在二元对立基础之上的一切哲学思想、批判理论都陈旧过时了,都变成了形而上学的虚幻论断了。
布希亚德在其主要著作《生产之镜》一书尽全力攻击马克思主义,解构价值与使用价值、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基本范畴,以否定马克思主义。
布希亚德认为,马克思关于现实性的术语,劳动力、价值、需要等是一些本质主义的产物,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张,只是18世纪政治经济学复述的产物,也就是说,他们仍然受到人类学的假定。
人使用生产工具使他们和动物区别开来,这是马克思主义出发的理论前提。
在这种社会情形下,需要通过以使用价值为基础的系统得到满足,或在人类个体能力之上,创造和享受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
只有在交换价值出现以后,资本主义的市场力系统,使工人真实的存在方式发生了异化,成为各种不同形式的错误意识和观念的受害者和牺牲品。
布希亚德坚持拒绝马克思的这种论证方式,他把这种观点看成是另一种古典的柏拉图学说,具体的说,马克思发明的概念,像需要、劳动力、生产,一般性和普遍性的抽象价值的使用,已远远超出了问题的范围,已背离了自己的批判职责。
布希亚德的论证方式与立场和罗蒂是一致的,罗蒂在《哲学与自然之镜》一书中,解构了柏拉图至康德到分析哲学的一系列基础性的哲学范畴,罗蒂认为哲学不是发现本质与真理的思想活动,而是一种人类交流的文化性话语。
哲学不是自然之镜,人们的镜式本质必须破除。
布希亚德以同样的方式论证道,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概念和范畴是另一种陈旧过时的启蒙设计,
马克思认为这些观念能批判社会存在,是错误的认为拥有了真理、理性、科学方法,马克思合成这些错误,是基于一系列基础主义和人类学的假定性概念。
在这一意义上,马克思的生产之镜(Mirror of Production),取代了现代哲学思维统治性隐喻。
布希亚德说:马克思这面反映所有西方形而上学的生产之镜,必须被打碎。
他认为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头朝上倒过来时,是通过恢复物质生产力的第一性地位,把生产置于高于社会和文化领域的所有方面来实现的,马克思这样做是在旧的形而上学的体系中,提供了一个更加虚幻的变种。
马克思坚持认为,我们可以获得一种理论、有效的方法,把真理从貌似真实的观念中区分开来,这些理论在日后的应用中,问题更加严重。
布希亚德指出,所有这些思想的失败之处在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里没有这样的区别。
这里真理是共识价值(consensus values)的产物,这里科学本身是我们从事某种解释的名称而已。
马克思那些推测性的理论模式,或辩证性的最终原理、在后现代社会已经终结。
#p#分页标题#e#
由此可见,布希亚德的后现代性理论,是尼采哲学的一个变种,认识论上是怀疑主义,价值观上是虚无主义,反理性、反真理、反启蒙思想,反马克思主义、反历史、反进步、反意义。
【参考文献】
①Jean Bau drillard:selected Writings Polity press,1988.
②M Gane,Baudrillard:Critial and Fatal Theory London: R outledge,1991③
D.Kellner,Jean Baudrillard:From Marxism to Postmodernism and Beyond,Polity Press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