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音乐漫谈(第三讲)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5
五台山“焰口”的音乐形式
韩军
【期刊名称】《五台山研究》
【年(卷),期】1990(000)001
【摘要】一阵阵低喃的诵咏,一曲曲恬逸的歌声,伴随着打击乐的音声,携裹着当事
人虔诚的感情;时而平缓矜持,时而急促铿锵,骤然间又跌岩起伏,把人们引入了一个似我非我的境界。
尽管听不懂那晦涩的经文,但在场的人,都有一种艺术的体验和美的
感受。
这就是五台山佛教音乐——“放焰口”所造成的气氛。
“焰口”亦称“面燃”,是佛经中饿鬼名。
放焰口,是根据《焰口饿鬼经》中向饿鬼施食的经咒和念诵
仪规所举行的一种音乐仪式。
“放焰口”一般在黄昏时候举行,供以
【总页数】3页(P34-36)
【作者】韩军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
【相关文献】
1.宁波天童寺瑜伽焰口仪式音乐实录 [J], 朱惠娟
2.礼乐相济润物无声——读《佛乐传播与国家在场——以瑜伽焰口仪轨音乐为例》[J], 于澜
3.瑜伽焰口仪式音乐表演民族志研究 [J], 胡晓东
4.佛教仪式音乐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及对心理影响的价值挖掘——以宁波天童寺瑜伽
焰口仪式音乐为例 [J], 朱惠娟
5.宁波天童寺瑜伽焰口仪式音乐特点研究 [J], 朱惠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谈中国佛教音乐作者:刘江平来源:《当代音乐(上旬刊)》2016年第12期[摘要]佛教音乐是佛教文化功能一个方面的体现,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一支重要组成部分,佛教音乐既丰富了我国民族音乐体裁,又在佛教的发展以及佛教文化的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论文从四个层面对我国佛教音乐进行粗浅试谈,试论了中国佛教音乐的来源、呈现形式、功能作用以及现代化表现。
[关键词]佛教;佛教音乐;宗教文化中图分类号:J60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6)12-0083-03音乐是一种时间艺术,依赖于声音有规律、有体系的组合振动,形成动听的乐音。
佛教音乐作为音乐体系的一支,最初源于古印度,后经西域传入我国后,被乐音之士加以改编融入中国乐音元素。
时至今日,佛教音乐俨然已成为民族音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关于我国佛教音乐的现代化表现以及佛教音乐的功能及作用是文章欲阐述研究的重点。
一、佛教音乐的来源佛乐作为一种乐音文化,其来源与形成并非朝夕之事,我国的佛教音乐来源大致可分为三种:(一)外来乐曲。
两汉之际,佛教自印度经西域传入汉地,佛教音乐也一路尾随,并最终作为最早的佛教音乐蓝本,后经汉地的乐音之士加以“修葺、改编”,成为中国佛教音乐最重要的一支来源。
慧皎《高僧传》云:“天竺方俗,凡歌咏法言,皆称为呗。
至于此土,咏经则为转读,歌赞则号为梵呗。
”梵呗源于印度“五明”学中的声明学,是佛教徒参加佛教仪式时在佛菩萨前歌颂、供养、修持的音声修行法门;也是我国佛教音乐的原声特称。
值得一提的是,“梵呗”最早也正是比丘、比丘尼们为修持、供养佛菩萨的念经声音。
后经时间推移和不断延伸发展,才得以形成说、念、唱混合的佛教音乐雏形。
后至三国时期,陈思王曹植创立“鱼山梵呗”,将汉梵“单骑”“重复”唱诵的体系打破,并最终形成中国化梵呗的标准原声。
(二)宫廷乐曲。
根据史书记载,南朝齐竟陵文宣王萧子良曾“招致名僧,讲论佛法,造经呗新声”(《南齐书》卷40《竟陵文宣王子良传》)。
原始佛教的音乐及其在中国的影响王小盾本文认为,原始佛教音乐是在历史悠久的仪式赞诵制度和史诗吟唱制度、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广场艺术的发展几个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影响下建立起来的,它们为佛教的仪式音乐提供了素材,为其音乐理论提供了依据。
原始佛教音乐的体裁是因说法宣教的需要而产生,佛教的著作形式是其创教时期为便于口传和记忆而采用的音乐手段的综合表现。
作者分析了原始佛教的音乐观和音乐政策,认为其音乐观集中表现为:善声和恶声;雅音和方音;音乐之有欲和无欲;音乐形式和语义内容四组关系(矛盾),原始佛教以辩证的方式进行了处理。
本文对原始佛教音乐活动的论述,为认识佛教音乐的特质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提供了基本线索。
作者王小盾,1951年生,上海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教授。
原始佛教指的是草创时期的佛教,亦即以佛陀本人及其传承弟子的活动为中心的佛教。
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31年至公元前370年之间①。
它意味着佛教文化的发轫,意味着世界各地佛教理论及制度的根本,也意味着诸种佛教艺术共同特质的核心,所以,人们已习惯用“原始佛教”一名来指称佛教史的这个滥觞阶段。
当中国宗教音乐研究日甚一日地受到关注之时,原始佛教拥有怎样的音乐环境?使用了哪些音乐手段或传播方式?其音乐观和音乐政策如何?它们如何影响了中国音乐的发展?——这些问题,便成为中国音乐学和中国文化史学亟待解答的重要问题。
原始佛教还标志了印度文明史的开端。
因为印度是一个不注意作历史记录的国度,这种情况直至佛教产生才有所改变,所以有人认为,“真正的印度历史开始于公元前六·153·①吕:《印度佛学源流略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4—27页;方广:《关于印度初期佛教研究的几个问题》,《南亚研究》1994年第1期。
世纪佛陀生活的时期”①。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研究古代印度还是研究原始佛教音乐,可以依靠的主要资料便是各种文字的佛教典籍。
古代印度人忽视历史记录的传统,是伴随另一传统确立起来的。
佛教音乐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分析佛教音乐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佛教音乐伴随着佛教教义的传播而传入中国,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体系。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音乐风格的多元化,佛教音乐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传承和发展的角度对佛教音乐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佛教音乐传承中存在的问题1. 传统文化的衰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传统文化面临着衰退的问题。
佛教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受到了这一影响。
很多传统的佛教音乐曲目逐渐被人们遗忘,传承环节也存在断层的现象。
2. 缺乏专业人才佛教音乐的传承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但是目前对于佛教音乐的专业培养和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缺乏专业人才会影响佛教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3. 现代化语境下的挑战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下,佛教音乐也面临着挑战。
一方面是传统佛教音乐和现代音乐的碰撞,另一方面是现代人对佛教音乐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二、佛教音乐传承与发展的建议1. 加强教育和培训加强对佛教音乐的教育和培训,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提高专业水平。
可以设立佛教音乐专业课程或者专业学校,为感兴趣的学生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
2.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移动平台等,将佛教音乐进行数字化和网络化推广。
建立佛教音乐的在线平台,供人们学习、欣赏和传播。
3. 加强社会宣传通过举办佛教音乐演出、比赛等活动,加强对佛教音乐的社会宣传。
可以利用各种渠道,如媒体、社交平台等,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佛教音乐。
4. 探索创新发展在传承的基础上,佛教音乐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发展。
可以融合现代音乐元素,开发新的曲目和表演形式,让佛教音乐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5. 建立保护体系建立佛教音乐的保护体系,通过立法、政策等手段,保护和传承好佛教音乐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佛教音乐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但是我们有信心通过各种努力,能够让佛教音乐焕发新的活力,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
佛教音乐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分析佛教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厚重,传承着千年的信仰与智慧。
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佛教音乐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也需要我们提出建议,促进其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一、问题分析1. 传承问题佛教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但在现代社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传承面临一些困难。
佛教音乐的传承需要有一定的宗教背景和学识基础,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现代化的影响,对传统宗教文化的认知和了解逐渐减少,导致佛教音乐的传承面临困难。
传承人才短缺也是影响佛教音乐传承的重要问题,毕竟少数人对佛教音乐有深厚的研究和传承,传承的责任只集中在少数人身上。
佛教音乐传承的场所和机构不够完善,没有专门的场所进行传承教育,缺乏传承的平台和资源。
2. 发展问题佛教音乐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难。
佛教音乐的传统形式单一,缺乏创新与发展,导致其在现代社会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
佛教音乐表演市场的萎缩,佛教音乐的市场受众比较狭窄,过于局限在佛教信仰者之中,缺乏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佛教音乐与当代音乐的融合不足,缺乏与当代社会和年轻人的沟通与交流,难以推动佛教音乐的发展。
二、建议分析1. 加强传承教育为了更好地传承佛教音乐,首先应加强传承教育,提高人们对佛教音乐的认知和了解程度。
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佛教音乐传承学校或机构,开设佛教音乐传承专业课程,培养更多的人才进行传承。
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教育平台等,进行佛教音乐的传承教育和宣传推广。
2. 增加传承资源为了增加佛教音乐传承的资源,可以在全国各地设立佛教音乐传承中心,提供传承资源和平台,鼓励更多的人投身到佛教音乐的传承中来。
还可以组织佛教音乐传承交流活动,促进传承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共同推动佛教音乐的传承工作。
3. 创新发展佛教音乐在发展方面,需要以创新为动力,推动佛教音乐的发展。
可以鼓励佛教音乐人才进行创新、改编和融合,让佛教音乐更加贴近当代社会和年轻人的需求,提升其在现代社会的吸引力。
浅谈佛教仪式中的音声作者:张晓阳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19期【摘要】佛教仪式中的音声是指佛教仪式中的人声、器声等。
佛教仪式中音声是佛教文化传递的重要途径,在仪式中声音与乐器的变化为信众传递着佛教文化。
在今天,佛教音声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本文通过自身实践以及查阅文献资料,以佛教的早课中的音声为例,分析总结佛教音声中的主要特征以及其意义所在,希望能为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提供微薄之力。
【关键词】仪式音乐;佛教;音声中图分类号:J6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0-0098-01一、仪式音乐研究的主旨及意义仪式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承载方式,它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舞蹈以及音乐是仪式的重要呈现方式,音乐方面基本依靠人声、器声构成,这种表现方式主要是参与者为了传承仪式文化,同时也是为了增添仪式氛围,以此帮助达到仪式活动的目的。
二、以佛教中早课为例对音声的研究虽然佛教传入中国后已经演化成不同宗派,但唯一没变的就是早晚课制度。
(一)早课中的音声早课是全寺僧众于每日早晨4-5时集合于大雄宝殿大殿,依次唱诵《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经》。
如逢佛菩萨圣诞,则加唱其他咒语及佛菩萨祝祷。
下面以平常日的早课音声为例。
当唱诵完毕后,维那起腔唱赞偈:“上来现前清净众,讽诵楞严秘密咒,回向三宝众龙天,守护伽蓝诸圣众……”①两序大众开始绕佛,念“南无阿弥陀佛”几百声。
接着,转板念“阿弥陀佛”,大众归跪下三称“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然后,维那起腔诵《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僧众敲引磬和板:“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接着,维那起腔念:“四生九有,同登华藏玄门;八难三途,共入毗卢性海(接铃鼓)。
”②紧接着是维那起腔唱三皈依,完成后敲磬诵《大吉祥天女咒》。
最后,唱《韦驮赞》。
唱诵完后,仍然站立,维那敲磬三下,接三下引磬两序大众闻声而动顶礼三拜。
佛教音乐漫谈中国艺术研究院田青第三讲嘉实:上几次节目呢,请田青老师谈了佛教音乐的历史,还有一些各个方面的情况,今天呢,就想问一些佛教音乐的一些具体的表现形式的问题。
田青老师啊,我也曾经去寺庙里参观过僧人们音乐活动,大概也分为这么两大类,有声乐的、有器乐的,唱的、演奏的这两种形式,用乐器演奏的那种音乐好像还比较好理解,它那音调呢更接近于吹打乐,和我们常见的那些表现方式都比较相似,但是有一部分就是用声乐形式表现(就是唱的)这部分呢就比较独特了,它独特呢在什么地方,就是它有时候好像有音高,我说的音高是乐音的音高,有时候就没有了,就说话了。
田青:你指的这是庙堂里边的唱念呀,比如僧人们每天上殿,也叫“朝暮课诵”,俗称“早晚课”,这些,与那些佛教器乐曲,我们统称为佛教音乐。
那么它的唱念这部分呢,它是有唱、有念两种形式嘉实:两种?田青:两种!比如我们上次听的那个梵呗,那就是唱。
嘉实:那种唱的这种东西呢,我感觉到啊,虽然我听不懂啊!…… 田青:你的理解能力挺强的。
嘉实:不知道这种奥妙在哪儿,有时感觉它象是音乐,有时候象说话,但是呢给人的总体感觉呢它非常壮严。
就是……田青:非常肃静!嘉实:就是也有点好像很多调,大家也不是很固定的,有的这个调音高不太一样,但是在一起呢有很多调,像现代派的多调式的感觉。
田青:你研究和声的起源啊,就可以到寺庙里去听,就是早期和声是怎么产生的!因为僧人们经常在一起唱,唱相同的东西,时间一长,他有时候在有意无意之间就出现了一种和声的现象。
嘉实:啊!非常壮严!!田青:你刚才提到的有的是一种念诵,就是我们所说的老和尚念经,老和尚念经的这个念,用我们现在世俗的说法就是诵。
朗诵的这部分。
嘉实:朗诵?田青:对啊,它也是有的。
拿我们这个寺庙里最常见的早晚功课说,因为所有的出家人早晨、晚上都要上殿,上殿都要念一些经,唱………嘉实:都要唱。
田青:这叫早晚课,我们说的“功课”,学生做“功课”,“功课”这个词就是从这儿来。
佛教音乐的名词解释佛教音乐是一种非常独特的音乐形式,它深深地融入了佛教的教义和哲学思想。
佛教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谐的声韵和深远的内涵,成为佛教仪式和礼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佛教音乐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特点,带领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独特的音乐形式。
首先,佛教音乐强调平和与静寂的特点。
佛教强调内心的平和与静默,这也体现在佛教音乐中。
佛教音乐的旋律通常缓慢、静谧,音符轻柔,节奏缓慢而稳定。
这种音乐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平和的氛围,有助于信徒沉思内心、平静心神。
其次,佛教音乐强调意境的表达。
佛教音乐通常以抒发内心情感和情感表达为主要目的,而不是为了满足审美的外在享受。
音乐的旋律和歌词会通过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声线来表达出对佛陀、菩萨或佛教教义的崇敬和审美情感。
这种音乐带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让人们能够更好地融入佛教的思想世界。
佛教音乐还强调解脱与超越的内涵。
佛教倡导追求解脱和超越一切痛苦的境界,这种思想也贯穿了佛教音乐的创作和表达。
音乐的旋律和歌词常常表达出对世间烦恼的放下和对解脱境界的渴望。
这种音乐不仅能够引领人们进入冥想状态,还能够激发人们追求内心自由与超越的渴望。
另外,佛教音乐在演奏方式和乐器选择上也有其独特之处。
佛教音乐一般以合唱或独唱的形式呈现。
合唱可以增强音乐的层次感和宏大气氛,而独唱则更能凸显个体对音乐情感的表达。
在乐器选择上,佛教音乐通常使用一些民族乐器,如琵琶、古筝、笛子等。
这些乐器的声音独特、悠扬,有助于营造出更加平和与宁静的氛围。
最后,佛教音乐在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风格。
例如,在中国的汉传佛教音乐中,常常使用经典佛教典籍作为歌词的基础,表达对佛陀和菩萨的崇敬,而在日本的禅宗音乐中,音乐被运用为禅修的一种辅助工具。
虽然风格和形式有所不同,但佛教音乐在不同地区都保持了平和、宁静、超脱的核心特点。
总的来说,佛教音乐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文化内涵,成为佛教信徒日常生活和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漫谈文山州的古典洞经
音乐
龙符
【期刊名称】《民族音乐》
【年(卷),期】2002(000)012
【摘要】被誉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的古典“洞经音乐”,从上一世纪九十年代末起,伴随丽江旅游热的兴起,与纳西族东巴文化和纳西古乐一道,成为中国民族古代经典音乐的骄傲,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以古老神奇美妙飘渺的迷人艺术魅力,大放异彩,光耀千秋。
相传洞经音乐从明代永乐年间自四川传入云南。
源于佛教和道教的丝竹乐。
所用乐器,一般分文、武两类。
文乐器包括琴、瑟、笙、胡琴、筝、箫、碗胡、三弦、云锣等;武乐器包括唢呐、锣、钵、铛、磐、大鼓、小鼓、小镲等,约有二百余种曲牌,多用于婚丧及民间文娱活动。
关于洞经音乐的起源和衍变,一说产生于当地的民族民间音乐;二说产生于中原传人的内地雅乐。
【总页数】1页(P48-48)
【作者】龙符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7
【相关文献】
1.昆明洞经音乐漫谈 [J], 高云飞
2.回归传统致敬古典——格非“江南三部曲”的古典倾向漫谈 [J], 赵黎波
3.中国古典诗词教学策略漫谈之五中国古典诗词教学之法(中) [J], 任英
4.范登堡古典黑胶漫谈古典黄标的絮寿片 [J], 范登堡
5.范登堡古典黑胶漫谈古典黄标的第一套贝交全集 [J], 范登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我国佛教音乐的特点地位和作用一、佛教音乐的特点1.宗教性质:佛教音乐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宗教性质。
它以佛教经、佛教教义为内容,通过音乐的形式将教义融入人们的心灵中。
在佛教音乐中,经文的吟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不同的旋律和音调,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佛教的思想。
2.虔诚庄重:佛教音乐追求的是一种虔诚庄重的氛围。
在佛教寺庙里,每天早晚都会有佛教音乐的演奏,音乐的旋律悠扬、庄严,通过音乐来传达对佛教的崇敬之情。
3.曲调丰富多样:我国佛教音乐的曲调丰富多样,包括佛教经文的朗诵、念诵和吟诵,以及佛教音乐剧、佛乐器演奏等形式。
每一种曲调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从而创造了丰富多样的音乐形式。
1.宗教信仰的载体:佛教音乐作为佛教信仰的载体,承载着佛教的教义和思想。
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佛教的教义,进一步加深对佛教的信仰和崇敬。
2.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佛教音乐一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代表了佛教文化的精髓,也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3.宗教艺术的表现形式:佛教音乐是宗教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通过音乐的形式来传达宗教的思想和情感,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宗教带来的宁静和安宁。
2.培养人们的情感:佛教音乐可以培养人们的情感,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宗教带来的宁静和安宁。
通过音乐的形式,人们可以释放内心的压力,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我国佛教音乐具有独特的特点、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作用。
它是佛教信仰的载体,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宗教艺术的表现形式。
通过它,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佛教的教义,感受宗教的宁静和安宁,促进文化交流,反映我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浅谈我国佛教音乐的特点地位和作用我国佛教音乐具有独特的特点。
佛教音乐以其庄严、祥和、清雅的音乐形式,独特地表达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和精神内涵。
佛教音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宗教性:佛教音乐是一种宗教音乐形式,其目的是传播佛教教义、唤起修行者对佛陀和佛法的敬仰和信仰。
佛教音乐通过优美的旋律、悠扬的咏唱,让信众们在修行和礼佛中感受到宗教的庄严和力量。
2.禅意:佛教音乐以其清净、安宁、悠扬的音乐特点,具有独特的禅意。
佛教音乐的旋律简单、自然,听众可以通过音乐的律动和声音的变化进入到内心的静谧和平静状态,达到安抚身心、追求超脱的目的。
3.喜乐:佛教音乐以其欢快、欢乐的音乐形式,带给人们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
佛教音乐中的喜乐元素,能够激发人们的热情和信心,给人以积极的力量和鼓舞。
我国佛教音乐在音乐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佛教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音乐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宗教与艺术的结合:佛教音乐融合了佛教的宗教性与音乐的艺术性,形成了独特而独具魅力的音乐形式。
佛教音乐在庙会、法会等宗教仪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成为佛教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为我国音乐文化的丰富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促进音乐交流与发展:佛教音乐通过佛教的传播,使得我国的音乐文化得以与世界各国的音乐进行广泛的交流和互动。
佛教音乐传播到东亚诸国,形成了东亚地区特有的佛教音乐文化,丰富了整个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和内涵。
3.音乐多样性的呈现:佛教音乐以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和艺术风格,丰富了我国传统音乐的多样性。
佛教音乐在不同地域、不同宗派的佛教文化中呈现出各具特色的风格,如南方的讲经乐、北方的大悲赞等,丰富了我国传统音乐的形态和内容。
我国佛教音乐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广泛的作用。
佛教音乐不仅在宗教仪式中扮演重要角色,还在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具有广泛的作用,对于推动社会和谐与文化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精神心灵的安抚:佛教音乐通过舒缓的旋律和悠扬的唱诵,能够带给人们宁静、安抚的精神享受。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第40卷第4期Vol.40 No.42021年4月Apr.2021中国汉传佛教音乐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功能研究刘艳敏(宿州学院音乐学院,安徽宿州234000)[摘要]佛教音乐伴随着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便与我国传统文化艺术高度融合发展,进而实现了内容、形式、功能等多层面的升华与延展。
本文以汉传佛教音乐为研究对象,在阐述其构成与艺术特征的基础上,对其在修行法事、祈福禳灾法事以及普济法事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汉传佛教音乐的文化功能。
[关键词]汉传佛教;佛教音乐;艺术特征;文化功能[中图分类号]J6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 -7602(2021)04 -0185 -04佛教缘起于印度,后传入我国。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包括佛教音乐在内的佛教文化与我国传统的 儒家、道家文化实现了高度的融合,不仅使汉传佛教成为我国重要的宗教派别之一,且对我国的文化艺术发展 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1]。
佛教音乐是佛教教义传播和弘扬的有效载 体,它深刻体现着佛教的艺术属性,丰富了我国传统音乐艺术的发展格局,发挥了极为重要的文化功能。
佛乐 伴随着佛教在东汉末年传入我国,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一一呗赞与转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佛经的唱诵仪 制也逐渐被我国的僧侣认可和接纳。
东晋时期,中国佛教唱诵音乐梵呗创立,据传始创者是曹植,后经僧侣们 改编或新创,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更加深入,梵呗也因此获得了快速发展。
南北朝时期,佛教清规、仪轨被 确立,大力推动了佛教音乐的发展。
隋唐时期,佛教迎来其发展的全胜时期,不同宗派开始形成。
佛教音乐无 论在宫廷还是民间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且逐渐体现了世俗化倾向,对后世影响深远。
后经宋元明清等不同 朝代沿革,汉传佛教和佛教音乐与中华文化的深度融合脚步始终未曾停息,佛乐民族化、一体化日益成熟,佛 事仪轨也更加规范统一。
中国艺术研究院田青第三讲嘉实:上几次节目呢,请田青老师谈了佛教音乐地历史,还有一些各个方面地情况,今天呢,就想问一些佛教音乐地一些具体地表现形式地问题.田青老师啊,我也曾经去寺庙里参观过僧人们音乐活动,大概也分为这么两大类,有声乐地、有器乐地,唱地、演奏地这两种形式,用乐器演奏地那种音乐好像还比较好理解,它那音调呢更接近于吹打乐,和我们常见地那些表现方式都比较相似,但是有一部分就是用声乐形式表现(就是唱地)这部分呢就比较独特了,它独特呢在什么地方,就是它有时候好像有音高,我说地音高是乐音地音高,有时候就没有了,就说话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田青:你指地这是庙堂里边地唱念呀,比如僧人们每天上殿,也叫“朝暮课诵”,俗称“早晚课”,这些,与那些佛教器乐曲,我们统称为佛教音乐.那么它地唱念这部分呢,它是有唱、有念两种形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嘉实:两种?田青:两种!比如我们上次听地那个梵呗,那就是唱嘉实:那种唱地这种东西呢,我感觉到啊,虽然我听不懂啊田青:你地理解能力挺强地.嘉实:不知道这种奥妙在哪儿,有时感觉它象是音乐,有时候象说话,但是呢给人地总体感觉呢它非常壮严.就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田青:非常肃静!嘉实:就是也有点好像很多调,大家也不是很固定地,有地这个调音高不太一样,但是在一起呢有很多调,像现代派地多调式地感觉田青:你研究和声地起源啊,就可以到寺庙里去听,就是早期和声是怎么产生地!因为僧人们经常在一起唱,唱相同地东西,时间一长,他有时候在有意无意之间就出现了一种和声地现象.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嘉实:啊!非常壮严田青:你刚才提到地有地是一种念诵,就是我们所说地老和尚念经,老和尚念经地这个念,用我们现在世俗地说法就是诵.朗诵地这部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嘉实:朗诵?田青:对啊,它也是有地.拿我们这个寺庙里最常见地早晚功课说,因为所有地出家人早晨、晚上都要上殿,上殿都要念一些经,唱………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嘉实:都要唱.田青:这叫早晚课,我们说地“功课”,学生做“功课”,“功课”这个词就是从这儿来.嘉实:哦!也是借用了佛教语言.田青:它也叫早晚课.嘉实:那么田青老师今天您是不是能够侧重地给我们讲一讲它这种唱地,叫什么呢?叫梵呗?田青:梵呗嘉实:这方面地形式.田青:它是这样,这个早晚课呢,它是一个出家人每天必需要做地一个事情,很重要地一种修行.嘉实:做功课.田青:对,做功课,现在我们用地这个专门课诵地本子,就是那经本啊,其实都是一样地,是一致地,而现在这个专门课诵地本子基本是在明代定型地,其中有些内容呢是从宋代就已经有了,像这个“回向偈”,它就是一个宋代地僧人叫真歇清了,他做地词.还有一个“赞佛偈”,它是哲英写地,还有像晚课中地“蒙山施食仪”,也是宋代地一个僧人叫不动,他所撰写地,那么这些现代地出家人念地这早晚课呢,也是历史很悠久,我刚才提到宋代地一些东西,但目前通用地这个本子地定型,是在明代.那么这里边就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唱,就是赞呗,比如早课第一首叫《宝鼎赞》,宝鼎呢,就是佛殿殿堂里烧香地那个鼎.这首赞呗也是一种“香赞”,所谓“香赞”,就是通过赞颂“香、花、灯、涂、果”等供品中最重要地“香”,来赞诵佛,来表达佛教徒一种虔诚地心情.那么这种赞呗就完全是唱,就是你说地……就是歌唱.那么还有一种朗诵呢,比如唱了《宝鼎赞》之后就要念咒,早课一般有几个咒子,《大佛顶首楞严咒》,简称《楞严咒》,下面还有《大悲咒》,然后有《十小咒》,这都是咒.所谓“咒”呢,也叫真言,就是没有翻译地佛当初说地法地原声,我们现代念地这个咒,是按照古代传下来地梵文音念地,而咒地意思是不能翻译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嘉实:哦田青:那么除了这些咒呢,还有一些经文,比如说,它要念一个《心经》,还要唱《祝愿偈》呀,《三皈依》呀,《韦陀赞》呀等等,后面都是唱地,所以这一个早课,它是有唱、有诵;诵里面又有咒、又有经,它是很丰富地,整个一堂功课,丰富多彩.那么,我们是不是下边要听一段.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嘉实:好啊!我来欣赏欣赏.田青:对!听一段早课里边地《三皈依》.嘉实:田青老师,这个《三皈依》是什么一个意思呢田青:三皈依,就是做为佛教徒,他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是三皈依.这是指归依佛、法、僧三宝.这是佛教徒一个誓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嘉实:啊!!那现在就让我们来听听.(放《三皈依》音乐)嘉实:田青老师啊,这种早晚课地演唱形式啊,地确它有一种寺庙里地那种气氛.田青:对.嘉实:很有意思,那我们经常到寺庙里去听到地这种音乐是不是都属于早晚课里地?田青:早晚课就是一早一晚.嘉实:哦!田青:那么你如果到寺庙里听到一些唱诵,不一定是早晚课,因为早晚课上殿才唱.嘉实:哦!田青:你听到地,我想你到寺庙里听到地,可能是其它一些佛事嘉实:哦,就说除了早晚课有音乐这种演唱,还有其它一些佛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田青:对对……有有……比方说一些最常见地佛事,像超度亡灵地,叫放焰口.嘉实:什么叫放焰口田青:放焰口是为了超度亡灵所做地一个法事嘉实:哦田青:这个焰口是来源于《瑜伽焰口施食陀罗尼经》,这个经里边有个故事,说是释迦牟尼有两个大弟子,一个叫迦叶,一个叫阿难,就是我们到庙里常常看到那个大殿,中间供奉地是释迦牟尼像,前边有两个立着地和尚,一个老一点地那个是迦叶,那个年轻地就是阿难,这个经里边就说阿难有一次入定打坐地时候,他看到一个恶鬼,这个恶鬼就叫焰口,因为他嘴里喷着火焰.阿难见到恶鬼很恐怖啊,他就去找释迦牟尼请求有一个解地方法,那么释迦牟尼,就教了他这部经.这个经地意思,实际上表达了佛教大悲大慈地理念,不仅是对人慈悲,对众生慈悲,而且对死了地恶鬼也发一种慈悲心,就给他甘露水,给他吃地东西,让这些恶鬼也能够得到解脱.这个经地意思就是这样,那么这放焰口呢在汉传佛教流行地区是很普遍地,一般人过去家里人死了后,都要请和尚放焰口,那么这个焰口,现在流传地焰口,有两种,一种叫天机焰口,一种华山焰口,也有说法叫什么老板焰口等等,北方和南方还不太一样,我们北方焰口叫音乐焰口,就是除了唱、念,还要用器乐,用器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嘉实:器乐演奏地?田青:我们下面先听一段五台山地焰口.(放五台山《五方结界》音乐)嘉实:啊,田青老师,这种焰口啊,这个焰也就是火焰地焰田青:对就是火焰地焰嘉实:口也就是田青:就是口,嘴地那个口.这是鬼地名子嘉实:这音乐呢倒是很热闹地田青:这个音乐很丰富嘉实:丰富田青:这个焰口是这样,一般现代放焰口啊,如果真正照本宣科,如法地话.怎么也要四个小时以上嘉实:这么长地时间田青:四、五个小时,一般都是在日没地时候嘉实:这么说这种仪式是很大规模地一种演奏活动田青:规模不一定大,但是很严肃.一般放焰口,主法,也就是金刚上师,要带一顶五佛冠,毗卢帽,就像你在电影《西游记》里看到地唐僧戴地那种帽子.拿着金刚杵、金刚铃、手炉.还要有一个焰口台,金刚上师在中间,上座,两边有僧人,一起又唱,又念,又吹打.焰口里也有很多地真言,就是咒.因为这个焰口实际上是密宗地东西,那么从唐代开元三大士传进焰口,在中国唐代很流行,后来宋时曾经有一段失传,到了元代,西藏喇嘛教盛行,因为喇嘛教密宗很多,那么又重新在中国恢复.现在地焰口,各个地方差不多都能放,但是北方这个焰口,比较有特点,因为它有器乐曲,它可以念一段,吹一段,也是一种休息.过去在农村或在城市,家里有死人放焰口地时候,这些和尚地吹打,那是非常吸引人地.我认识地许多现在有名地音乐家呀,都能回忆起小时候最早地音乐启蒙,实际上就是和尚放焰口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嘉实:对对……跟着听,跑着跟着乐队听,你说这个呀!确实我也有点印象,就是在参观寺庙,赶上做这种佛事,而且主法地法师还有很丰富很好看地手上地功夫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田青:对对……那叫手印嘉实:手印田青:对,手印,也是从印度传来地,手印和唱结合在一起,非常丰富.那么这个焰口呢除了有音乐、有手印,这个手印在艺术上可以说成是一种手地舞蹈.那在宗教意义上,今天我们不谈,我们光看它地形式,那么还有文学性地,非常强.有地人曾经把这个焰口比喻成是一个大地清唱剧.你看,它有情节,有人物——先请圣,结界,先请佛、菩萨,正面人物,再打开地狱,把众鬼从请来,一直到最后施食,给饿鬼吃东西,饮甘露味……有情节、有人物,有音乐、有舞蹈,还有文学,你说它像不像一部规模空前地清唱剧?讲到文学,那么焰口里地有一段“一心召请”,那一段是文学性非常强,那么…….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嘉实:“一心召请田青:“一心召请”,就是召请各种各样地鬼魂,因为佛教非常地慈悲,而且它是众生平等;从帝王到乞丐,所有世间地人,不管你生前什么职业和地位,富贵和贫贱,它都一视同仁,都把他们请来,给他们水和食物.那一段“一心召请”里地唱词,将来有机会地话,你可以找一本这样地本子看一看,那一段绝对是大手笔,我认为在中国文学史上,就是这样地像焰口本子里地这一段,像这“一心召请”这一段,绝对是中国文学史上都可以说得出地一个上好地文章,有地人曾经说这段词是苏东坡写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嘉实:苏东坡田青:苏东坡!我曾经查过,但苏东坡地全集里没有嘉实:没有田青:没有.但是不管这一段是不是苏东坡写地,肯定他是大手笔(放焰口“一心召请嘉实:田青老师呀,这个焰口确实是很丰富,确实像您说得像清唱剧,有那么多情节,有那么多内容,表演也很丰富.除了这种焰口,这种很丰富地表演形式、表现形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田青:类似地音乐?嘉实:还有吗田青:除了焰口,还有更大型地法会,就是水陆.水陆也叫水陆法会.水陆道场,南方讲做道场.水陆在南方很流行,我们前一次讲到梁武帝,水陆就是梁武帝创造地.那么梁武帝还有其他别地创造,象盂兰盆会,现在日本人还过盂兰盆会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嘉实:盂兰盆会可是很热闹地田青:对!其实水陆法会、水陆道场做起来那就更热闹,那就不单有音乐、有手印这种舞蹈,而且还有美术.水陆法会上有一种水陆画,就是做法事地时候要布置一个很大地坛,分内坛、外坛.那么,内坛里挂上许多地非常好看地水陆画.包括佛、菩萨、天神,各种人物,地狱地情景,各种天上地情景,等等,有很多,非常丰富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嘉实:那么水陆这种形式它是一种什么东西呢田青:一样地.这个水陆也是为了祭祀亡灵.它分内坛、外坛.外坛要念很多地经,外坛要拜忏,拜《梁皇宝忏》.还要有法华坛,念《妙法莲华经》;净土坛念阿弥陀佛名号,还有华严坛,默念《大方广佛华严经》等等.晚上还要放焰口.我们今天听地这一段是内坛里地唱念.内坛地法师主要有三位:有主法,有正表,有副表.里面有许多唱段.那么,下面就请听水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嘉实:田青老师,现在要听地这一段录音呢,是在什么时间录制地?田青:这是在前年嘉实:前年田青:前年,在九华山地藏菩萨地道场,九华山地百岁宫(放《九华山水陆》嘉实:田青老师呀,这个水陆音乐确实很有特点.但是现在我们听到地都是声乐地表现,怎么没有器乐曲田青:其实是这样,现在地佛教地唱念,包括这些法事唱念,除了北方地区和东南、西南一些地区外,在十方丛林,也就是大寺庙、正规地寺庙里,基本上不用乐器,只用法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嘉实:法器田青:对,法器.像磬,钟,鼓,还有引磬,就是手里拿地一个小地,像一个小铜铃一样,一根棍支着,又拿一个签子来敲就是引磬.还有铛子,就像一个小圆锣.有一个曲尺型地一个框子,还有木鱼,这些东西都叫法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嘉实:这个像我们通常所说地打击乐器田青:对,在寺庙里,唱地时候都是用法器伴奏.非常地静穆,肃雅,非常安静.尤其是引磬和木鱼敲起来,立刻让人心静下来,那么除了法器以外呢.那么在北方地佛教音乐里面.还有一种不但用法器也用乐器地.也就是佛教地纯器乐曲,今天恐怕没时间讲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嘉实:那么下一次呢,我们就请田青老师讲一讲佛教音乐里地器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