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七大题材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657.50 KB
- 文档页数:28
七大类意象教你读懂古诗词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
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 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
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 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鉴赏(一)山水田园诗1.概念: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水,有限的田野,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
第一个全力来描绘壮丽河山的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盛唐时山水田园式的创作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宋代有范成大等。
2.思想内容:①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②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③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④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⑤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⑥揭露封建剥削。
3.艺术特色: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
盛唐山水田园诗总体特点:风格清新、韵致高远、神韵天成。
有两类风格:一是“清”,以王孟为代表。
孟浩然:清淡。
王维:追求“神似”,追求空灵的意境,寄寓佛理禅趣;追求画意,将绘画的技法运用到诗歌创作中。
二是“雄”,以李杜为代表。
李白的雄奇豪放与杜甫早年诗作的英气豪迈。
表现在描写对象高大、流动、充满阳刚美的自然山水。
艺术手法:大胆的夸张、丰富奇特的想象、神话传说的运用。
此类诗常见意象有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墟里、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4.考查重点:理解、分析山水田园诗(写景诗)中的艺术形象及思想感情;区辨及鉴赏诗中表达技巧及其作用;鉴赏诗作名家的语言风格。
(二)咏物言志诗1.概念: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借助于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2.思想内容: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愿望;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表达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苦闷;表明心迹,表达对某种节操的坚守;表达对时事难测,对某种丑陋现象的抨击。
古诗鉴赏题材分类解说一、送别诗1.常见意象:杨柳、青草、长亭、南浦、西风、夕阳、古道、美酒2.思想感情:依依难舍的留恋;殷勤相问的关切;渴望重逢的期盼。
3.常用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想象与联想、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①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②鸣。
【注】①孤蓬,飞蓬。
②班马,离群的马。
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二、思乡怀人诗1.常用意象:黄昏、寒秋、烟波、故园、明月、渔火、鸿雁、杜鹃、钟声、梦境2.思想感情:天各一方的怀念;天伦之乐的追忆;亲人团圆的渴望;归心似箭的急迫;四海飘零的孤独。
3.常用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细节描写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天末怀李白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三、咏史怀古诗1.常用意象:古人(李广、冯唐、屈原、诸葛亮……)、旧朝(六朝、汉魏、隋唐……)、故城(金陵、长安、洛阳、扬州……)、战场、楼台、丘墟、烟雨、荒草、燕子、夜月2.思想感情:推己及人的景仰;怀才不遇的感伤;昔盛今衰的感慨;针砭时弊的讥讽;勿蹈覆辙的告诫。
3.常用表现手法:借古讽今、用典、对比、衬托、抑扬咏史(其二)[晋]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②。
冯公③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①金张,是汉代两大权贵家族。
2020诗歌鉴赏七大题材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送别怀人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羁旅思乡诗、咏物言志诗、山水田园诗、爱情闺怨诗等七种类型。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看看吧!一、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内涵】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内容】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
【常见意象】1、时间意象:日暮、斜阳、暮雪、暮钟、月夜、清晨等表明时间的词语。
2、空间(地点)意象:长亭、短亭、劳劳亭、谢亭、南浦、阳关、古道、灞桥等。
3.具体物象:景物意象:落日、明月、西风、浮云、流水、杨柳、蓬草、春草、烟波、渡口等。
动物意象:鸿雁、杜鹃、哀猿、寒蝉等。
人文意象:孤帆、舟船、孤城、残笛等。
【常见手法】1、比喻、拟人、烘托、想象、虚实结合2、以景结情(情→景):在诗词的收尾处以饱含深情的写景句子收束全诗。
这类诗词的情先脱颖而出,尔后再以景衬情。
此情是由景所触,只是为了突出激情,在表述上打破了常规顺序,先情后景,含蓄、委婉、蕴藉。
注:以景结情在大类上仍属借景抒情。
3、直接抒情(直抒胸臆)4、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思想感情】1.依依不舍的留念。
《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2.情深意长的勉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坦陈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5.表达豪迈、洒脱之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6.分手之后的孤寂、凄凉、沉重、落寞。
例:《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课内诗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