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61 MB
- 文档页数:65
颈部肿块鉴别诊断与处理通过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可对颈部肿块有初步的诊断印象,如:①肿块所处的分区;②单发或多发;③实质性或囊性;④先天性或后天性;⑤原发性或转移性;⑥良性或恶性。
同时,为判明肿块与甲状腺的关系,应注意是否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标签:颈部肿块鉴别诊断处理一、随吞咽上下移动的肿块能随吞咽上下移动的肿块与甲状腺的关系有3种类型:①肿块在甲状腺内;②肿块在甲状腺表面,与甲状腺有直接的组织联系;③肿块在甲状腺表面无直接联系,但在甲状腺被膜内。
对于甲状腺内和其表面的肿块,临床体检难以鉴别,但与甲状腺有直接组织联系的表面肿块,可通过是否随伸舌运动而活动以区别。
1.随伸舌运动者(1)甲状舌管囊肿:为颈部先天性囊性疾病中最常见者,位于颈前舌骨以下,甲状腺峡部以上颈前正中线附近,有时稍偏左。
治疗:甲状舌管囊肿手术切除时应包括全部胚胎残留组织,否则囊肿会复发。
残留组织为一边界清楚的纤维束带,由囊肿向上延伸,常见的部位是在舌骨中央的背侧,与舌骨关系密切,故手术时要注意切除舌骨中段。
2.不随伸舌运动者多见于甲状腺病变。
二、不随吞咽上下移动的肿块在排除甲状腺肿块后,可按肿块所处的颈部分区,考虑其好发疾病。
1.颈前三角区肿块1)腮裂囊肿与腮裂瘘治疗:襄肿连同瘘管切除,因囊肿来源于腮裂残留,故在囊肿的深部常有一条纤维组织束在颈内、外动脉之间上行,直达扁桃体附近的咽管上。
应将这一纤维组织束完全切除,否则易复发。
2)咽食管憩室治疗:手术切除时先切断甲状腺下动脉和中静脉后游离甲状腺左叶,在甲状腺和气管后方追寻到憩室起点切除。
同时,必须切断环咽肌,该肌恰在咽和食管交界处,为咽下缩肌的最下缘,在吞咽时发生痉挛是憩室的发生原因之一。
3)颈淋巴结核及寒性脓肿治疗:手术前如诊断明确,可先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如链霉素、异烟肼和利福平等。
如果形成寒性脓肿,手术切开排脓后应将脓肿壁上的肉芽做刮片检查并做药敏试验,以后的治疗可参考药敏试验结果而作调整。
颈部肿块的诊断颈部肿块的诊断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项常见工作。
颈部肿块可以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炎症、感染等。
对于颈部肿块的诊断,医生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然后根据病史和体检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特殊检查和鉴别诊断。
首先,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颈部肿块的发生时间、症状的出现情况、肿块的大小、是否伴有疼痛、是否有全身不适等。
医生还会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包括是否有类似的肿块的疾病史、是否有肿瘤病史、是否有慢性炎症病史等。
接下来,医生会进行颈部的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肿块的外观、大小、形状、质地等特征。
肿块的质地可以给医生一些线索,例如柔软的肿块可能是脂肪瘤,而硬结的肿块可能是恶性肿瘤。
医生还会检查肿块是否可移动,有无压痛等。
此外,医生还会检查颈部周围的淋巴结是否肿大,以便判断颈部肿块是否与淋巴结肿大有关。
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的结果,医生可能会进一步进行一些特殊检查来确定颈部肿块的诊断。
常见的特殊检查包括血液检查、超声波检查、CT扫描、核磁共振成像(MRI)等。
血液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炎症指标、肝肾功能等,并且可以通过检查肿瘤标记物来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超声波检查可以提供肿块的形态学信息,如大小、质地、血流情况等,有助于鉴别良性和恶性肿瘤。
CT扫描和MRI可以进一步提供肿块的三维结构图像,有助于确定肿块的部位、大小和侵犯范围。
在特殊检查的基础上,医生可能还需要进行活检或穿刺吸引等操作来明确诊断。
活检是通过取出部分肿块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颈部肿块的良恶性。
穿刺吸引则是通过穿刺肿块并抽取细胞或组织样本,可以进一步确定肿块的性质和原因。
最后,根据病史、体检、特殊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的结果,医生可以确定颈部肿块的诊断。
常见的颈部肿块的诊断包括甲状腺肿瘤、淋巴结炎、囊肿、脂肪瘤、神经纤维瘤、颈部肿瘤等。
在得出诊断后,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可能是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并进行必要的随访和复查。
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方法1.超声检查因其简便、无创,且可重复进行,故而成为颈部肿块辅助检查的首选方法。
应用此项检查可以了解肿块的大小、部位、形态,其与周围组织,特别是邻近血管的关系;肿块为实质性还是液性;有无结节,结节边界是否规整等情况。
然而超声影像对肿瘤的诊断仍不够理想,尤其是良、恶性的鉴别尚有困难。
2.X线拍片颈、胸部的x线正侧位平片检查可以观察颈部软组织块影,及其内有无钙化影,如沙粒样钙化影较常见于甲状腺乳头状癌;还可了解气管有无受压移位、狭窄、肺部有无原发灶或转移灶等情况。
3.CT、MRI检查对颈部肿块的定位和鉴别,不仅具有诊断意义,更具有指导手术的意义。
可观察组织器官的解剖结构和密度改变,在周围组织与肿块密度对比尚小时,还可通过注射造影剂行增强扫描,提高对肿瘤的分辨率。
对于判断肿块的良、恶性,以及了解肿块与周围组织、颈部大血管的关系上,有独到的优越性。
4.核素扫描可用于甲状腺肿块的鉴别。
此外,对于颈前正中线肿块,有排除异位甲状腺的意义。
5.喉镜和鼻咽镜检查淋巴结转移性恶性肿瘤中,原发灶多来自鼻咽、口咽、喉咽、喉部等区域,应用喉镜和鼻咽镜含纤维或电子鼻咽镜、喉镜对上述部位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对寻找原发灶有重要意义。
发现可疑原发灶者,应行病理学活检以明确诊断。
6.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目前用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
穿刺后,针道种植性转移的机会极少。
可判断颈部肿块的组织来源和良、恶性,因其简便、安全,以及阳性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高等优点,目前临床被广泛应用。
7.肿块切除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肿块尽可能整块切除活检,非做楔形切除不可时,应妥善缝合被膜,防止肿瘤对创面的种植。
颈部炎症肿块病程多为7天,颈部肿瘤性肿块病程多为7个月,颈部先天性畸形肿块病程多为7年。
从年龄上来看,婴幼儿患者多为先天性肿块,如甲状舌管囊肿、鳃裂囊肿、囊性水瘤等;青少年患者多为炎性淋巴结肿大;青壮年和中年患者应警惕恶性肿瘤;老年者多为转移性恶性肿瘤。
颈部肿块颈部是人体***部分,既是人体美的征象,又可作为健康的标志。
尽管颈部的长短、粗细个体之间有明显差异,但对每个个体来说其比例恰到好处,仍不失健康之美。
颈部是淋巴组织的汇集区域,主要收集头部和全身各处的淋巴。
这些区域的炎症、肿瘤等疾病,以及全身各部的疾病,均可引起颈部淋巴结的肿大,因此颈部常出现肿块,这是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颈部本身也有许多疾病造成局部出现肿块,如甲状腺肿、甲状腺癌等。
1.自我观察颈部是人体外露部分,只要细心观察,颈部肿块比较容易发现。
其具体作法是选择光线充足的地方,取站位或坐位,解开衣领,充分显露出颈部,用镜子对照,首先应熟悉自己平素颈部特征:颈部两侧对称,粗细如常,颈部正中有喉结突起,两侧各有一条胸锁乳头肌自外上方斜向内下方,两侧对称,同时还有颈部静脉血管等。
如果局部出现异常,有肿块突出,或显露有不平之处,则表示有肿块;有时取正面观察,看不到有何异常,可将头部转向左侧或右侧,观察右侧或左侧颈后部情况。
或者用手拿一小镜子,对照后头部,观看颈后部情况,至此颈部的正面、左右侧及后颈部均可以看清,一定能够及时发现颈部异常。
2.触摸检查上述方法是视诊检查,确切地说,能用肉眼看到的肿块是比较大的肿块,发现已经不是早期,因此提倡用手触摸进行检查。
其方法是用手指掌面(单手或双手),自上而下,自前至后,自左至右的顺序摸颈部的一个区域,注意发现异常。
一旦触到有肿块,先不要紧张,再细心体会一下自己发现肿块长在什么部位和深浅,进一步了解肿块来自甲状腺,还是颈部淋巴结。
还应注意肿块的硬度,大小和数量。
肿瘤类肿块硬韧,表面有时不平,活动性差,一般数目少,其大小随病程长短而定。
一般有继续增大的趋势;而炎症类肿块,一般伴有局部红肿,有时有触压痛,质地较软;如果是淋巴结肿块,其数目偏多。
了解这些情况对进一步就医非常方便。
颈部肿块种类很多,现介绍四种最常见的病症:①淋巴结炎症性肿块。
最为常见的一种炎症性肿块,其特点是:位于颌下、颏下和颈两侧部、一般呈圆形,单个或多个,表面光滑,有移动性,触摸时有疼痛感,肿块有时增大,有时又很快缩小,这种可变性,大部分是炎症肿块的特征,同时也能发现炎症病灶(病原),如扁桃体炎、咽喉炎、牙齿及牙周炎症等。
颈部肿块的诊断和处理颈部肿块是指颈部任何区域出现正常所不应有的有形肿物,包括淋巴结异常。
不论病史长短、肿块大小、形状和性质,凡具有临床意义者均属此范畴。
确诊颈部肿物首先要有应用解剖学的概念。
在诊断方面双侧胸锁乳突肌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胸锁乳突肌前内方为颈前三角,包括颏下、两颌下和甲状腺区。
其后外方为两个颈后三角,分为上下两个部分,锁骨上窝属于后者,淋巴结、先天性疾患和转移性病灶均好发于此处。
熟悉各三角区内正常的解剖结构对诊断有很大的帮助,了解各区好发何种病变,同时不要把正常结构误认为肿块,例如将颈椎横突、舌骨角、舌骨茎突误认为坚硬腺体或新生物,将颈前增厚脂肪误认为甲状腺肿等。
其次将肿物分为甲状腺和非甲状腺肿物是非常有用的。
非甲状腺肿物按病因分为先天性、肿瘤性和炎症性。
1 甲状腺舌管囊肿和瘘甲状腺舌骨囊肿和瘘是未完全退化的甲状腺舌管或上皮所引起。
甲状腺舌管再在胎儿发育至第三周时出现,其上端在原口腔底部,其下端发生在甲状腺,至胎儿第五周时退化,其上端残留为舌根部的盲孔。
甲状腺舌管囊肿通常位于颈中线,舌骨下,呈圆形,直径约2~3cm,表面光滑,无压痛,检查时囊肿固定,不能向上或左右推移,但吞咽或伸舌时肿块向上移动为其特征。
大而浅表的囊肿透光试验阳性,较小的囊肿可扪及一条索带连接舌骨。
在青春期,由于囊内分泌物潴留或并发感染,囊肿可破溃而形成瘘管,瘘管可向上延伸,紧贴舌骨前后或穿过舌骨,直达盲孔。
由瘘管经常排出半透明黏液,经过一段时间后,瘘管可暂时愈合而结痂,不久又因分泌物潴留而重新溃破,这样时发时愈,在瘘管上方可扪及一条向舌骨方向潜行的索带组织。
这是甲状舌管囊肿的特征性表现。
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将囊肿或瘘管全部切除,必须将囊肿或瘘管连同舌骨中段完整切除,并切除舌骨上方与其相邻的肌肉,直达舌根盲孔,才能保证不再复发。
手术前可在瘘管内注入造影剂后行X线片拍摄以确定瘘管的长度和走向,或在手术时注射美蓝以指引切除瘘管的方向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