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一章:导论
- 格式:ppt
- 大小:17.96 MB
- 文档页数:134
中国考古学通论教案中国考古学通论第一章导论第一节考古学及其研究对象一。
考古学的定义。
1(“考古”一词的来源。
“考古”这一名词,在汉语中出现很早,如北宋时期的学者吕大临就曾著《考古图》(1092)一书,但当时所谓“考古”,仅限于对一些传世的青铜器和石刻等物的搜集和整理,与近代意义上的考古学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2(“考古学”一词的来源。
中国近代“考古学”一词,可能是从西文Archaeology一次翻译而来的。
Archaeology一词源于希腊语,义为“研究古代之学”,在17和18世纪,一般是指对含有美术价值的古物和古迹的研究,到了19世纪,才泛指对一切古物的研究。
3(考古学的定义。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主演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1( 遗物。
2( 遗迹。
3( 遗址。
4( 考古学文化三、考古学年代与分期。
年代的基本概念相对年代:绝对年代:分期方法。
二分法:三分法:六分法考古学研究方法考古地层学。
考古地层学的基本概念。
(1)、叠压关系。
(2)、打破关系(3)、共存关系。
二、考古类型学考古类型学的基本概念。
借用生物进化论和生物分类的原理,对考古发掘出土的遗物、遗迹。
进行科学地整理、分类分析、比较研究的方法。
“标型学”或“器物形态学”。
考古类型学的原理。
器物的类、型、式的划分。
(1)、器物的分类。
(2)、器物的分型。
(3)、器物的分式。
4(器物组合与分期三、考古区系类型论。
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论。
区系类型的研究是建立在考古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宏观地进行遗址间、文化间、文化系统间比较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目的在于建立史前文化发展的基本时空框架体系。
1(文化区。
2(文化系统3(文化类型。
第三节、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年代测定技术的应用。
年代测定方法表:断代技术样品物质测年范围放射性碳素(碳-14) 含碳物质(动植物遗5万年以内体)古地磁粘土 3万年以内热释光(TL) 陶器、烧土 100万年以内含氟量(F) 骨、牙等数百万年以内钾-氩(k-Ar) 火成岩 10万年以上裂变径迹(FT) 火山灰、玻璃、石器、数千年至数百万年陶器树木年轮木 1万年以内氨基酸外消旋骨数年至数百万年黑曜石水含黑曜岩制品几十万年以内铀系碳酸岩、骨、牙、贝数千年至45万年壳二、;勘测技术的应用空中摄影:遥感技术。
《考古通论》——张之恒第一章概论
考古是一门以发现、研究古代历史文化遗存为对象的学科,也是考据
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以实践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以发现古
代历史文化遗存的方式记录古代历史的一种学科。
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提供了大量对古代文明早期历史的信息,为了更加完整地记录古代历史,考古学家们依靠古代人类行为得出的见解,为历史学家们提供了可靠的史料。
正是由于考古学家们的努力,人类社会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与理解古代
文明,从而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经验和参考。
考古学根据考古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考古历史学、地理考古学、民
族考古学和文物考古学等学科。
考古历史学主要用于古代历史文化遗存,
地理考古学主要关注古代地理环境特征,民族考古学主要关注古代文明的
消失和再见,文物考古学关注古代文物,考古科学及相关学科关注各种古
代文明的研究方法。
考古活动是一项博大精深的知识活动,包括发掘、辨认、鉴定、保护、修复、记录等活动。
它以发掘为主体,涉及人文历史,地理环境,化学物理,生物学,考古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它是一种实践性活动,它不仅要
求考古学家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还要求他们具有科学发掘、科学研究、科
学保护的能力。
《考古学通论》教案导言一、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有时候被看作是一门浪漫的富有传奇色彩的科学。
许多人将考古学与搜寻地下埋藏的珍宝和探索伟大的历史之谜联系在一起。
比如:打开金字塔,开辟帝王的陵墓,寻找远古失落的文明等。
其实,早期的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的目的确实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和搜寻地下的珍宝。
但,考古学是一门严谨的有着自身规律的科学。
现在,考古学家搜寻的并不都是稀世珍宝,而是古代人类所遗弃的实物资料,是古人类的垃圾。
所以,英国考古学家皮戈特戏称,“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垃圾的学科”。
许多考古学家毕生都在研究古代人类的垃圾,他们像侦探一样寻觅着遗留在这些垃圾中的远古社会的信息。
那么,什么是考古学呢?简单地说,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地一门科学。
我们著名地考古学家夏鼐指出,“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地实物来研究人类古代情况地一门学科”。
考古学与“狭义历史学”一样,都属于历史科学的范畴,所不同地是,考古学研究地是实物资料,狭义历史学研究地对象是文献资料。
这里要注意的是,考古学只研究古代人类的文化遗存,近现代文化遗存则不属于考古学研究的范围。
作为考古学研究的对象的实物资料,是通过考古调查和发掘而获得的。
考古调查、考古发掘的资料要经过室内整理,再编写成报告,才能成为研究资料。
所有非考古调查,考古发掘所获得的资料,都不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也不是真正的考古学,而只能称为“金石学”和“古器物学”。
考古学所研究的人类古代历史包括史前时代、原史时代(即文字刚出现的时代)和历史时代,不包括近代和现代。
史前时代没有文献资料,必须而且只能靠实物资料来了解当时的社会信息。
所以对史前时代来说,考古学的地位和作用是其它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文化遗存作为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物资料包括遗迹和遗物两大部分。
遗迹和遗物又统称为文化遗存。
1、遗迹:遗迹是古代人类获得所遗留下来的、不可移动的文化遗存。
它包括房屋、村落、道路、运河、墓葬等古代人类建筑和设施。
中国考古学通论(摘要讲义)中国考古学通论(摘要)第一章考古学概论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任务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文化遗存,以研究古代历史。
第一节考古学的基本涵义一.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
考古学研究的中国古代历史包括史前时代和王朝时代。
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
考古学研究的中国古代历史包括史前时代和王朝时代。
二,考古学研究的对象作为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物资料包括遗迹和遗物两大部分。
遗迹和遗物又统称为文化遗存。
遗迹通常分为房屋、村落、道路、运河、墓葬等人工建筑和设施。
遗物按其用途可分为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艺术品和礼器等。
按其质料可分为石器、玉器、铜器、铁器、金银器、陶器、瓷器、骨器、角器、牙器、贝器、竹器、木器、漆器和丝棉织物等。
三、考古学研究的作用对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文字未出现的史前时代的研究,完全依靠考古资料。
对于文字出现后的王朝时代,考古资料既可补充文献资料的不足,又可纠正文献资料中的错误。
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历史,文献资料少有记载,更需依赖考古资料。
第二节考古学文化一.考古学文化的基本涵义考古学文化是指代表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具有一群特征性明显的文化遗存。
二.考古学文化的命名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地的地名(乡镇名、村名)作为考古学文化的名称,是考古学文化命名中最常见的做法。
三.考古学文化的研究考古学文化研究的内容,包括考古学文化的分布范围、文化面貌及特征;文化的渊源和发展演化;文化时代和分期;相邻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化内涵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形态等。
第三节考古时代的划分考古学根据生产工具的变革将人类古代社会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
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中国的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基本上是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原始社会(史前时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相并行的。
《中国考古学通论(上)》一、课程名称:《中国考古学通论(上)》二、课程类型:必修课三、适用对象:(专业、年级)文化遗产学院文物与博物馆专业二年级本科生四、打算课时:72五、学分:4六、任课教师:陈洪海、郭梦、豆海锋七、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
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考古学的性质、特点、内容,中国考古学的发生进展历史。
着重讲述中国旧石器时期考古、新石器时期考古、夏商周考古三个时期的古代物质文化及人类文明进展的特点,为进一步学习秦汉及以后的考古学内容打下基础。
八、课程的要紧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四章。
第一章导论要紧论述考古学的概念、学科性质、研究方式、进展历史等大体内容。
第二章中国旧石器时期考古,从人类体制特点和人类文化的演进两个线索来讲述,并要求学生把握各中国范围内各地域旧石器时期的人类文化特点。
第三章中国新石器时期考古,新石器时期从早到晚进展的时期性特点和区域范围内新石器时期的重要考古学文化。
第四章夏商周考古,重点是以城址和墓葬为代表的遗址、遗迹特点,现在期重要的遗存代表青铜器的特点,和中原之外地域的考古学文化。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考古学及其研究对象与分期一、考古学的概念二、考古学年代与分期第二节考古学研究方式一、考古地层学二、考古类型学三、考古区系类型论第三节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一、测定年代技术的应用二、勘测技术的应用三、分析鉴定技术的应用四、运算机技术的应用第四节中国考古学简史一、中国古代的金石学二、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兴起三、现代考古学的进展第二章旧石器时期考古第一节旧石器与旧石器时期考古分期一、旧石器的制作方式与辨别二、旧石器时期的遗址和地址三、旧石器时期考古分期第二节中国发觉的前人类化石一、何谓化石二、中国发觉的古猿类化石三、中国发觉的前人类化石第三节中国的旧石器文化的区系散布一、东北区二、西北区三、华北区四、华中区五、华南区六、西南区第三章新石器时期考古第一节新石器时期的要紧特点一、磨制石器二、陶器三、农业四、家畜饲养第二节新石器时期考古分期一、初期二、初期三、中期四、晚期第三节新石器时期文化的区系散布一、东北区二、西北区三、华北区四、华中区五、华南区六、西南区第四章夏商周考古第一节夏商周考古分期一、关于夏商周断代工程二、夏文华的探讨三、商文化分期与散布四、西周文化分期与散布五、东周文化分期与散布第二节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一、铜器的显现二、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第三节夏商周城址一、夏代城址的探讨二、商朝城址三、西周城址第四节夏商周墓葬一、墓葬形制分类二、墓上建筑及封土三、夏商周时期的埋葬制度第五节周边地域文化一、东北地域青铜文化二、西北地域青铜文化三、东南地域青铜文化四、西南地域青铜文化九、学时分派十、参考教材王幼平:《旧石器时期考古》,文物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