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溶液的依数性
- 格式:ppt
- 大小:1.88 MB
- 文档页数:44
首页第二章基本要求稀溶液的依数性重点难点讲授学时内容提要1 基本要求 [TOP] 1.1 掌握稀溶液渗透压力的概念、渗透现象发生的条件和方向、van’t Hoff 方程式。
1.2 熟悉稀溶液下列依数性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溶液的沸点升高、溶液的凝固点下降,熟悉稀溶液几 种依数性之间的换算,会利用稀溶液依数性计算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1.3 了解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明确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渗透浓度、等渗、高渗和低渗等概念。
2 重点难点 2.1 重点[TOP]渗透压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2.2 难点 拉乌尔定律;凝固点下降.3 讲授学时 [TOP] 建议 4 学时4 内容提要 [TOP]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4.1 第一节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4.1.1 蒸气压 在物理化学中将研究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同的均匀部分称为“相”, 相与相之间有界面,同一物质不同相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即发生相变。
在一定温度下,将水放进密闭容器,一部分水分子将逸出表面成为水蒸气分子,称为蒸发;同时,也有一部分水蒸气分子撞击水面而成为液态的水分子,称为凝结。
当蒸发速度与凝结速度相等时,气相和液相处于平衡状态:H2O (l)H2O (g)式中 l 代表液相,g 代表气相。
与液相处于平衡的蒸气所具有的压力称为水的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单位为 kPa。
蒸气压与物质本性有关。
在同一温度下,蒸气压大的物质称为易挥发物质。
本章述及的溶质都视为 难挥发性物质,即忽略其蒸气压。
蒸气压与温度有关,同一种物质,温度愈高,蒸气压也就愈大。
相变的方向是由蒸气压大的向小的转变。
0℃时液相水与固相水(冰)的蒸气压均为 0.610 6kPa,所 以两相共存。
若为-5℃,冰的蒸气压为 0.401 3kPa,小于液相水的蒸气压(0.421 3 kPa),水就自发转变 为冰。
4.1.2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若在水中加入一种难挥发的非电解质溶质,使成稀溶液(≤0.2mol·Kg-1),此时,原来表面为纯水分 子所占据的部分液面被溶质分子所占据,而溶质分子几乎不会挥发,故单位时间内从表面逸出的水分子 数减少。
基础化学第02章稀溶液的依数性第二章稀溶溶解是一个物理化学过程。
溶解作用的结果不仅使溶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也使溶剂的一些性质发生改变,如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以及渗透现象等。
这些性质只与溶质、溶剂微粒数的比值有关,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物理化学之父—德国的Ostwald F W把这些性质称为依数性(colligative properties)。
稀溶液的依数性有明显的规律。
稀溶液的依数性,尤其是溶液的渗透压力对生命科学极为重要。
本章主要介绍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以及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
第一节溶液的蒸气压下降一、蒸气压在密闭容器中注入纯水,在一定温度下,一部分动能较高的水分子将自水面逸出,扩散到水面上部的空间,形成气相(研究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相同的组成部分成为一相),这一过程称为蒸发(evaporation)。
同时,气相的水分子也会接触到水面并被吸引到液相中,这一过程称为凝结(condensation)。
开始阶段,蒸发过程占优势,但随着水蒸气密度的增加,凝结的速率增大,最后蒸发速率与凝结速率相等,气相和液相达到平衡:H 2O(l ) H 2O (g)(2.1)式中l代表液相(liquid phase),g代表气相(gas phase)。
这时水蒸气的密度不再改变,它具有的压力也不再改变。
我们将与液相处于平衡时的蒸气所具有的压力称为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vapor pressure),用符号p表示,单位是Pa(帕)或kPa(千帕)。
蒸气压与液体的本性有关,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蒸气压。
如在20℃,水的蒸气压为2.34 kPa,而乙醚却高达57.6 kPa。
蒸气压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液体的蒸发是吸热过程,因此当温度升高时,式(2.1)表示的液相与气相间的平衡将向右移动,即蒸气压将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水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见表2-1。
表2-1 不同温度下水的蒸气压Ch.21T / K 273 278 283 293 303 313 323p / kPa 0.610 6 0.871 9 1.227 9 2.338 5 4.242 3 7.375 412.333 6T / K 333 343 353 363 373 423p / kPa 19.918 3 35.157 4 47.342 6 70.100 1 101.324 7 476.026 2图2-1反映了乙醚、乙醇、水、聚乙二醇等液体的蒸气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