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道异常的诊疗
- 格式:docx
- 大小:27.12 KB
- 文档页数:2
/
产道异常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得了产道异常该怎么办
产道异常最有效的西医治疗方法
一、西医
1、软产道异常除器质性病变及疾病引起的改变外尚有孕足月宫颈不成熟时临产后同样致产程延长,产妇痛苦,最后致成难产、新生儿窒息等故软产道异常根据其种类程度的不同,处理方法也不一致如单纯瘢痕者切除即可,对于宫颈不成熟者可先促宫颈成熟,然后催产、引产,对于宫颈坚硬者已经临产只做适当试产,产程进展缓慢者可做剖宫产,如在观察产程时,出现影响母子健康者可早期结束分娩。
2、宫颈坚硬者不能勉强试用剥膜引产或以小水囊引产对于出现缩窄环者可用镇静麻醉剂解除痉挛,如胎儿存活,早做剖宫产,否则给深麻醉下做内倒转术、碎胎术,结束分娩。
3、对于胎膜粘连者多有羊水过少,在胎儿存活情况下,早做剖宫产,如宫颈水肿虽可刺破放出液体促其分娩,但只许观察2h无效者剖宫产为宜。
4、对于会阴、外阴异常狭窄,肯定是骨盆出口小,可做剖宫产。
产道异常最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
文章来自:39疾病百科 /cdyc/yyzl/。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产道异常的诊断步骤有哪些
产道异常的诊断步骤有哪些:
1.病史询问孕妇既往是否患佝偻病、骨结核、脊随灰质炎及骨外伤等,经产妇更应详细询问既往分娩史,如有无难产及其原因等。
2.全身检查测量身高、脊柱及下肢残疾情况以及米氏菱形窝是否对称等医学|教育网整理。
若骨骼粗壮、颈部较粗者易伴漏斗形骨盆。
米氏菱形窝对称但过扁者易合并扁平骨盆、过窄者易合并中骨盆狭窄,两髂后上棘对称突出且狭窄者往往是类人猿型骨盆特征,米氏菱形窝不对称、一侧髂后上棘突出者则偏斜骨盆可能性大。
3.腹部检查:
(1)腹部形态:注意观察腹型,尺测耻上子宫长度及腹围,B 型超声观察胎先露与骨盆的关系,还可测量胎头双顶径、胸径、腹径、股骨长度,预测胎儿体重,判断能否顺利通过骨产道。
(2)胎位异常:如臀先露、肩先露,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等。
(3)估计头盆关系。
4.骨盆测量进行骨盆内外测量,以便充分预测骨盆各平面的狭窄程度。
5.胎位及产程动态监测初产妇临床后抬头尚未衔接或呈臀先露、肩先露等异常胎先露,或头先露呈不均倾位衔接,或胎头内旋转受阻以及产力、胎位正常而产程进展缓慢时,均提示有狭窄骨盆可能,应及时行相应检查,做出准确的狭窄骨盆的定位诊断,并根据头盆相称程度选择分娩方式。
软产道异常患者的临床处理软产道由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骨盆底的软组织构成,软产道异常同样可致异常分娩,但少见。
软产道异常可由先天发育异常及后天疾病因素(如阴道内的感染)引起,近年因软产道异常而实行剖宫产分娩的几率有升高趋势。
1 诊断要点1.1 病史常见初产妇腹型呈尖腹、经产妇呈悬垂腹。
在头先露胎位中,常见已临产初产妇的胎头高浮不入盆,检查胎头跨耻征阳性。
产程早期胎头常呈不均倾位或仰伸位入盆。
产程进展缓慢或停滞。
1.2 临床表现(1)全身检查注意身高、脊柱及下肢残疾情况以及米氏菱形窝是否对称等。
身高<145cm者易合并均小骨盆,脊柱侧突或跛行者可伴偏斜骨盆畸形。
体格粗壮、颈部较短者易伴漏斗型骨盆狭窄,米氏菱形窝对称但过扁者易合并扁平骨盆、过窄者易合并中骨盆狭窄,两个髂后上棘对称突出且狭窄者往往是类人猿型骨盆特征,米氏菱形窝不对称、一侧髂后上棘突出者偏斜骨盆可能性大。
(2)腹部检查初产妇呈尖腹、经产妇呈悬垂腹者,往往提示可能有骨盆狭窄。
临产后还应充分估计头盆关系,了解是否有盆骨相对或绝对狭窄可能,但头盆是否相称还与盆骨倾斜度和胎方位相关,不能单凭一次检查就武断地做出临床诊断,必要时可动态观察并参考产程进展等做出最终诊断。
(3)骨盆测量有关骨测量证实相关径线值异常。
除测量髂棘间径、髂嵴间径、骶耻外径和坐骨结节间径外,还应注意检查耻骨弓角度、对角径、坐骨切迹宽度、坐骨棘内突程度、骶凹曲度及骶尾关节活动度等,以便充分预测骨盆各平面的狭窄程度。
1.3 辅助检查通过产程图动态监测可以发现潜伏期及活跃期早期产程延长,胎头下降延缓与停滞,第二产程延长。
2软产道异常的处理2.1 阴道横隔若横隔厚、直接阻碍胎先露部下降使产程停滞,需剖宫产结束分娩;若横隔薄、随胎先露部下降被进一步撑薄,通过该孔查及逐渐开大的宫口,在确认为横隔后,可在直视下以小孔为中心将横隔“X”形切开,待胎盘娩出后用肠线间断或连续锁边缝合残端。
产道异常知识点总结产道异常种类繁多,临床上主要包括子痫、产钳分娩和产钳产伤等。
在孕产妇科的临床工作中,了解产道异常的知识对于及时发现、有效处置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产道异常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希望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一、子痫1、子痫的定义子痫是一种妊娠期特有的产科疾病,指产后72小时内,有血压≥140/90mmHg,伴有大量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性≥2+)或无蛋白尿且伴有肝肾功能损害、视力模糊、癫痫发作等症状的一种高血压综合症。
2、子痫的分类子痫可分为先兆子痫、子痫大发作和子痫前症。
先兆子痫:仅有高血压和蛋白尿,无临床症状。
子痫前症:除高血压和蛋白尿外,还有头痛、上腹痛、肝肾功能损害、视力模糊等症状。
子痫大发作:伴有全身性症状,如抽搐、昏迷等。
3、子痫的诊断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可做出诊断。
先兆子痫:持续持有高血压和蛋白尿。
子痫前症:持续持有高血压和蛋白尿外,出现头痛、上腹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等并发症。
子痫大发作:除持有的先兆子痫和子痫前症的表现外,患者出现抽搐或昏迷等。
4、子痫的处理首先应当给予患者充分的休息,保持环境的安静。
在处理过程中应提醒患者注意进食,以便维持体力。
若患者出现抽搐,应及时解开患者的衣领和腰带,为患者做好安全保护。
在医生指导下给予患者口服或静脉输入抗癫痫药物。
如果患者抽搐或意识障碍,应尽快送医院急救治疗。
二、产钳分娩1、产钳分娩的定义产钳分娩是指在胎儿娩出至胎头处,由于产程进展迟缓,胎儿窒息、无力进入产道或其他原因而进行的产钳助产术。
2、适应症胎儿出现窒息、呼吸不规则、心率降低、产程过长等情况。
产程过长:指自规律宫缩开始到宫颈扩张完全超过12小时的产程。
3、禁忌症先兆子痫、子痫前症、胎儿异常等情况。
4、产钳分娩的操作流程产妇取侧臣位,产道做好外部清洁。
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及涂抹溶液。
产钳分娩主要包括产钳的放置、轴位、挤出分娩等步骤。
术后应给予产妇适当的休息和护理。
产道异常患者的治疗体会摘要】目的讨论产道异常的治疗。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结论狭窄骨盆分娩时处理原则是:全面检查,明确判定狭窄骨盆的类别、程度,了解胎儿大小、胎心、产力强弱、宫颈扩张程度、胎膜是否已破,结合年龄、产次综合分析,决定分娩方式。
【关键词】产道异常治疗一病情观察1.产程进展观察宫口扩张及胎头下降情况。
狭窄骨盆可使产程延长及停滞。
由于骨盆狭窄的平面及狭窄程度不同、影响胎方位及产力的时限不同,以及胎儿大小不同,产程受阻的阶段也就不相同。
骨盆入口狭窄可使潜伏期及活跃期均延长或停滞;中骨盆狭窄可使胎头下降延缓、胎头下降停滞、活跃期及第二产程延长;骨盆出口狭窄可使第二产程延长及胎头下降停滞。
2.观察子宫收缩情况记录子宫收缩的频率、强度。
胎先露部下降受阻多导致继发性宫缩乏力;个别情况下伴宫缩过强形成病理缩复环,严重时可致子宫破裂。
3.注意胎位阴道检查时注意胎方位,因骨盆人口平面狭窄使异常胎先露发生率增加,中骨盆平面狭窄易致胎方位异常。
4.注意孕妇一般情况狭窄骨盆可使产程延长及停滞,产妇常常出现疲劳、情绪烦躁、呕吐、脱水、解尿困难等,故应及时对症处理。
二治疗(一)狭窄骨盆分娩时处理狭窄骨盆分娩时处理原则是:全面检查,明确判定狭窄骨盆的类别、程度,了解胎儿大小、胎心、产力强弱、宫颈扩张程度、胎膜是否已破,结合年龄、产次综合分析,决定分娩方式。
1.骨盆入口平面狭窄的处理若骶耻外径(16cm,入口前后径<8.5cm(绝对性骨盆狭窄),足月活胎多不能经阴道分娩,应行剖宫产术。
若可疑头盆不称,可在严密监护下,让产妇取半卧位,两腿尽量向腹壁屈曲,使骨盆倾斜度减小,有助胎头入盆,试产2~4小时,产力正常,胎头仍不能入盆或胎儿窘迫,应行剖宫产术。
若轻度头盆不称,骶耻外径16~18cm,骨盆入口前后径8.5~9.5cm,足月活胎体重<3000g,胎心率正常,应于严密监护下试产。
扁平骨盆的孕妇,于妊娠末期或临产后,胎头矢状缝只能衔接于骨盆入口横径上。
医院产道异常患者护理常规产道异常包括骨产道(骨盆)及软产道(子宫下段、宫颈、阴道、会阴)的异常,其中以骨产道异常多见。
一、骨产道异常骨盆的形态异常或径线过短可影响胎儿通过产道,阻碍产程进展,造成梗阻性难产。
骨盆狭窄可以是一个径线过短或多个径线过短,也可以是一个平面狭窄或多个平面狭窄,临床上需要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狭窄骨盆的类型】1扁平骨盆有两种类型(1)单纯扁平骨盆:做骨岬向前下突出,使骨盆入口的前后径缩短而横径正常。
(2)佝偻病性扁平骨盆:童年患佝偻病致骨盆变形,舐骨岬向前突出严重,舐骨末端直向后方平仲,失去正常的弯曲度,骨盆入口的前后径明显缩短。
骼骨外翻,骼棘间径常等于或大于骼崎间径。
坐骨结节外翻,耻骨弓角度增大,骨盆出口的横径变宽大。
2,漏斗型骨盆骨盆入口平面的各径线均正常,骨盆壁向内倾斜呈漏斗状,中骨盆及出口平面均明显狭窄,坐骨棘间径V1OCn1,坐骨结节间径V8cm,耻骨弓角度<90。
,出口横径加后矢状径之和V15cm3.横径狭窄型骨盆与类人猿型骨盆相似,骨盆各平面的横径均短,前后径稍长,能耻外径值可正常,舐棘间径及骼崎间径均缩短。
4.均小骨盆保持正常女性的骨盆形态,各径线均小于正常值2cm或更多。
5.畸形骨盆骨盆失去正常的形态和对称性。
【分类、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一)骨盆入口平面狭窄见于扁平骨盆、均小骨盆、横径狭窄型骨盆,撕耻外径<18cm,前后径V1oCm,对角径VII.5cm。
胎头高浮不能如期衔接,胎头跨耻征阳性或胎头呈不均倾入盆。
因前羊水囊受力不均,易发生胎膜早破。
因胎头不能入盆,先露部不能紧贴子宫下段及官颈,可出现继发性宫缩乏力,潜伏期或活跃早期延长。
1.明显头盆不称舐耻外径V16cm,入口前后径V8.5cm,应在接近预产期或临产后行剖宫产结束分娩。
2.轻度头盆不称能耻外径为16~18cm,骨盆入口的前后径为8.5〜9.5cm,足月活胎的体重小于3000g,胎心音正常,应在严密监护下试产。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波的干涉》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概述本教材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的《波的干涉》单元。
该单元主要介绍了波的干涉现象及其相关原理,并通过实验和例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波的干涉的概念、表达方式以及应用。
1.2 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理解什么是波的干涉、干涉条纹以及相干光的概念;•能够分析干涉现象的成因及其数学表达方式;•掌握波的相位差的计算方法;•理解干涉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
1.3 学情分析高中物理是学生接触波的干涉概念的重要阶段,学生在初中物理阶段已经学习了波的基本知识,如波的传播性质和波的特征。
因此,学生对波的基本概念具备一定的了解。
然而,由于干涉现象较为复杂,涉及到波的超前和滞后相位等概念,学生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根据学生的学情分析,我们需要通过形象生动的案例、实验以及数学推导,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波的干涉相关内容。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2.1 波的干涉的概念2.1.1 干涉现象的引入在黑板上绘制两个圆,通过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两个波源发出的波在空间中的叠加。
引导学生思考叠加后波纹的变化情况。
2.1.2 干涉的定义和分类介绍波的干涉的定义,即两个或多个波源发出的波在空间中叠加形成干涉现象。
根据干涉波源是否相干,将干涉分为相干干涉和非相干干涉。
2.2 干涉条纹形成的条件和推导2.2.1 光的干涉条件介绍光的干涉条件:相干光和光程差的稳定性。
2.2.2 条纹的推导通过实验或演示,将两个波源发出的光在屏幕上形成的干涉条纹进行观察。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推导出干涉条纹的产生条件和数学表达。
2.3 干涉现象的应用2.3.1 波的干涉在光的成像中的应用介绍干涉现象在光的成像中的应用:例如菲涅尔双缝干涉、杨氏双缝干涉等。
2.3.2 波的干涉在工程中的应用介绍干涉现象在工程中的应用:例如干涉测量、干涉光栅等。
2.4 拓展应用——声波干涉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将干涉现象拓展到声波领域,介绍声波干涉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浅析孕产妇软产道异常处理方法软产道包括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外阴。
软产道本身的病变可引起难产,生殖道其他部分及其周围病变也可影响软产道使分娩发生困难,软产道异常所致难产比骨产道少见,易被忽略,故于妊娠早期应常规做阴道检查,了解生殖道有无异常。
标签:软产道;异常;处理方法1 病因(1)体质发育异常:子宫发育不良,会阴短、小,阴道狭窄,盆腔浅,宫颈管长、小、硬、弹性差,分娩时宫口难于开大。
(2)高龄初产妇:35岁以上的产妇为高年初产妇,分娩困难多。
(3)产道各部异常:①外阴异常;②阴道异常;③宫颈病变;④子宫异常;⑤盆腔肿瘤。
2 临床特点(1)外阴异常:①会阴坚韧:多见于初产妇,尤以高龄产妇多见,由于组织坚韧,缺乏弹性,会阴伸展差,在第二产程中常使胎先露下降受阻,且可胎头娩出时造成会阴严重的裂伤,分娩时应作预防性会阴侧切。
②会阴水肿:会阴水肿常见于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严重贫血、心脏病及肾病综合征的孕妇。
有全身性水肿时,同时可有外阴水肿,分娩时可造成会阴的损伤、感染。
处理时,可局部应用50%硫酸镁湿热敷,可在消毒下用针多点穿刺放液,分娩时行会阴切开,加强局部扩理严防感染。
③外阴病变或瘢痕:外阴硬萎或白色病变;外伤或炎症的后遗症性瘢痕挛缩,可影响胎头下降及分娩,如瘢痕不大,可行较大侧切,阴道分娩;若范围较大,则应考虑剖宫产。
(2)阴道异常:①不全阴道闭锁:阴道不全闭锁往往由于先天性阴道发育不良、产伤、腐蚀药、手术或感染而形成的瘢痕狭窄,根据阴道的情况决定分娩方式。
②先天性阴道隔:先天性阴道隔可因其发生来源不同分为阴道纵隔和阴道横隔。
阴道纵隔又分为完全纵隔和不全纵隔。
阴道纵隔常伴有子宫畸形,但一般不影响分娩。
如发现先露下降为纵隔受阻,可将其切断,待胎儿娩出后可用肠线锁边或连续或间断缝合残端。
完全性横隔不易受孕。
③阴道肿物:阴道壁囊肿较大时可阻碍先露部下降,此时,可行囊肿穿刺吸出其内容物,待分娩后进一步处理。
西医治疗产道异常方法产道是胎儿经“阴”“道”分娩的必经通道。
它分为骨产道及软产道,二者中以骨产道异常多见。
骨产道异常骨盆的任一径线较正常短时即为骨盆狭窄(可同时伴有或不伴有骨盆形态异常),可影响产妇临产后的产力及胎位,是引起足月胎儿分娩异常的重要因素。
一、诊断要点1.病史:产妇常有佝偻病、骨软化症、血吸虫病、骨结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故而影响骨骼的发育。
如为经产妇,多有难产史。
2.一般检查:(1)身材矮小(矮于150cm)的孕妇,悬垂腹者,跛足,背柱弯曲侧凸,米氏菱形窝歪斜或其上三角消失者,亦应特别注意有无骨盆异常。
(2)妊娠末期胎位异常或多次变换,应注意有无骨盆异常。
初产妇近产期胎头仍高浮者应检查有无胎头骑跨征。
阳性者表示很可能头盆不称。
3.骨盆测量:(1)外测量:测量髂棘间径IS(正常值为23~26cm)、髂嵴间径IC(正常值为25~28cm)、骶耻外径EC(正常值为18~20cm)、坐骨结节间径TO或称下口横径(正常值≥8cm,<8cm时应加测下口后矢状径,两径之和大于15cm为正常)、耻骨弓角度(正常在80。
~90。
之间)。
①均小骨盆:各外测量径线均按比例缩短2cm以上时。
②扁平骨盆:骶耻外径<18cm,而其他径线正常者,表示有扁平骨盆的可疑。
若其髂前上棘间径和髂嵴间径的数值相等或相差<2cm者,表示有佝偻性扁平骨盆的可能。
③漏斗骨盆:坐骨结节间径<8cm,表示可能为漏斗形骨盆,往往伴有中骨盆狭窄,此径特别长时可能为佝偻性扁平骨盆。
④畸形骨盆:如怀疑骨盆不对称时,应测量左右斜径,即由一侧髂前上棘至对侧髂后上棘间的距离;以及侧直径,即由髂前上棘至同侧髂后上棘间的距离。
若两侧斜径和侧直径相差在2cm以上,为骨盆不对称。
(2)内测量:宜在28~36孕周之间或临产时进行。
测量骶耻内径DC,即对角径(正常值为12.5~13cm,此值减去1.5~2.0cm,即为骨盆上口前后径的长度,又称真结合径),坐骨棘间径(正常值为10cm),坐骨切迹宽度为三横指宽(正常为5~5.5cm)。
产道异常的诊疗
摘要】骨产道异常系指骨盆结构、形态异常或径线较正常短小,包括:骨盆入口平面、中骨盆及出口平面狭窄,以及因发育或疾病、损伤所致的畸形骨盆等。
软产道异常包括:外阴异常,阴道异常,宫颈异常,子宫下段异常。
【关键词】产道异常临床观察治疗分析
1 骨产道异常
1.1临床表现
骨盆入口平面狭窄:(1)初产妇近预产期或已临产胎头仍未衔接,可有胎位异常悬垂腹,临产后可出现潜伏期及活跃早期延长。
(2)常伴有胎膜早破或继发性宫缩乏力。
头盆不称时可发生先兆子宫破裂或子宫破裂。
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狭窄:(1)中骨盆平面狭窄与骨盆出口平面狭窄常同时存在。
(2)活跃期后期及第二产程延长,甚至第二产程停滞。
(3)多有继发性宫缩乏力。
(4)可有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
(5)狭窄程度严重宫缩又较强时。
均小骨盆孕妇身材矮小、体形匀称。
1.2畸形骨盆
(1)孕妇可有脊髓灰质炎、脊柱和髋关节结核史或外伤史。
(2)孕妇可有跛足、脊柱及髋关节畸形。
1.2.1骨盆测量
(1)腹部检查:胎头跨耻征可疑阳性或阳性。
可能存在骨盆人口平面狭窄。
(2)骨盆测量:
1)骶耻外径<18cm,对角径<11.5cm,为骨盆入口平面狭窄。
2)坐骨棘间径<10cm,坐骨切迹宽度<2横指,为中骨盆平面狭窄。
3)坐骨结节间径<8cm,坐骨结节间径+出口后矢状径<15cm,为骨盆出口平面狭窄。
4)三个平面各径线均小于正常值2cm或更多,为均小骨盆。
5)米氏菱形窝不对称:骨盆两侧斜径及同侧直径(同侧髂前上棘与髂后上棘间径)相差>1cm,为畸形骨盆。
1.3产程表现
(1)入口平面狭窄:产程中可以出现原发性宫缩乏力,潜伏期延长,儿头下降受阻在人口平面。
(2)中骨盆平面狭窄:产程中可以出现继发性宫缩乏力,活跃期异常,常伴持续性枕横(后)位。
(3)出口平面狭窄:常表现为活跃后期异常或第二产程停滞。
2 治疗方案及原则
2.1.骨盆入口平面狭窄
(1)骶耻外径≤16.0cm,骨盆人口前后径≤8.5cm,胎头跨耻征阳性者,足月活胎不能经阴道分娩,必须行剖宫产术。
(2)骶耻外径16.5~17.5cm,骨盆入口前后径8.5~9.5cm,胎头跨耻征可疑阳性,足月活胎估计体重<3000g,可在严密监护下试产2~4小时,如胎头仍不能人盆,应行剖宫产术。
胎膜已破者应适当缩短试产时间。
2.2.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狭窄
(1)如宫口开全,胎头双顶径达坐骨棘水平或更低,无明显儿头塑型,可经阴道分娩。
(2)如宫口开全,胎头双顶径未达坐骨棘水平,应行剖宫产术。
(3)骨盆出口平面狭窄根据胎儿大小,慎重试产。
2.3.均小骨盆应根据胎儿大小、母体合并症选择适宜的分娩方式。
2.4.畸形骨盆
(1)根据畸形骨盆的种类、狭窄程度、胎儿大小、产力等情况具体分析。
(2)骨盆畸形严重,明显头盆不称,应行剖宫产术。
3 软产道异常
3.1 临床表现
外阴异常包括会阴坚韧、外阴水肿、外阴瘢痕、会阴伸展性差,影响胎先露
拨露。
阴道异常包括阴道横隔、阴道纵隔、阴道狭窄、阴道肿瘤,影响胎先露下降。
宫颈异常多见于宫颈外口粘合、宫颈水肿、宫颈坚韧、宫颈瘢痕、宫颈癌、
宫颈肌瘤,导致宫颈难产。
3.2 治疗方案及原则
3.2.1外阴异常
会阴坚韧:分娩时,应行预防性会阴侧切开。
外阴水肿:分娩前,局部应用50 9/6硫酸镁湿热敷。
临产后,严重水肿可在
严格消毒下进行多点针刺皮肤放液。
分娩时,可行会阴侧切开。
外阴瘢痕:瘢痕范围不大,分娩时可行会阴侧切开。
瘢痕过大,应行剖宫产术。
3.2.2阴道异常
阴道横隔:产程中当横隔阻碍儿头下降时,可在直视下切开。
分娩后再切除
并缝合残端。
如横隔高且坚厚,应行剖宫产术。
阴道纵隔:临产后,当纵隔阻挡儿头下降,可行切开,产后修剪并缝合残端。
阴道狭窄:根据部位、程度决定分娩方式。
阴道肿瘤:阴道壁囊肿较大时,行囊肿穿刺抽出其内容物,待产后再选择时
机进行处理。
阴道内肿瘤阻碍胎先露下降又不能经阴道处理者,应行剖宫产术。
宫颈外口粘合:产程中影响宫颈扩张或儿头下降时应行剖宫产。
宫颈水肿:地西泮静脉推注或宫颈注射,或利多卡因+阿托品宫颈多点注射。
宫口近开全时,可用手指将水肿的宫颈前唇上推。
如无效,宫口不能继续扩张,
应行剖宫产术。
宫颈坚韧:宫颈瘢痕,宫口仍不扩张,应行剖宫产术。
宫颈癌:必须行剖宫
产术。
宫颈肌瘤:影响胎先露衔接,应行剖宫产术。
参考文献
[1]魏运芳.临床路径护理在胎位、产道异常剖宫产中的应用《当代护士(综合版)》2008年03期.
[2]张长春.双子宫畸形,伴发妊娠子宫扭转坏死1例报道[J];江西医药;1980年04期.
[3]陈锟远.软产道梗阻性难产致败血症1例[J];陕西医学杂志;1989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