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混合料
- 格式:pdf
- 大小:315.78 KB
- 文档页数:14
无机结合料根据无机结合料不同,可将半刚性基层或底基层分为哪些类型?请举例说明根据无机结合料不同,半刚性基层或底基层包括:(1)水泥稳定类,如水泥稳定碎石。
(2)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类,如石灰粉煤灰土。
(3)石灰稳定类,如石灰稳定土。
(4)综合稳定类,如水泥粉煤灰综合稳定土。
水泥稳定土含水量测试与普通土含水量测试有何不同?由于水泥与水发生水化作用,在较高温度下水化作用加快。
如果将水泥稳定土放在烘箱升温,则在升温过程中水泥与水水化比较快,烘干又不能除去已与水泥发生水化作用的水,这样得出含水量会偏小。
因此,应提前将烘箱升温到110℃,使放入的水泥土一开始就能在105~110℃的环境中烘干。
某工地采用EDTA方法滴定石灰稳定土中的石灰剂量,为了制作标准曲线需要配臵300g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的石灰土,请叙述该混合料组成的计算过程计算过程如下:(1)干混合料质量=300g/(1+最佳含水量)。
(2)干土质量=干混合料质量/(1+石灰剂量)。
(3)干石灰质量=干混合料质量-干土质量。
(4)湿土质量=干土质量×(1+土的风干含水量)。
(5)湿石灰质量=干石灰×(1+石灰的风干含水量)。
(6)石灰土中应加入的水=300g-湿土质量-湿石灰质量。
简述无机结合料的击实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1)本办法适用于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土(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土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土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土的含水量一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密度。
(2)试验集料的最大粒径宜控制在25mm以内,最大不得超过40mm(圆孔筛)。
(3)试验方法分为三种。
某基层水泥稳定中土的设计强度为3.0MPa,请简要写曙该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步骤(1)首先进行原材料试验。
(2)按3%、4%、5%、6%、7%五种水泥剂量配制同一种样品不同水泥剂量的混合料。
(3)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至少进行3个不同剂量混合料的击实试验,即最小、中间、最大剂量,其他用内插法确定。
道路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标准一、引言本标准规定了道路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的相关要求,包括原料要求、再生骨料制备、无机混合料比例、混合料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施工工艺、环保要求和安全要求等方面。
本标准的制定旨在提高道路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的质量和性能,促进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二、原料要求1.建筑垃圾:应符合相关规定,来源清晰,成分稳定。
2.再生骨料:应由建筑垃圾经过破碎、筛分等处理工艺得到,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
3.无机混合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如水泥、石灰等。
三、再生骨料制备1.破碎:采用合适的破碎设备对建筑垃圾进行破碎处理,得到粒径适宜的再生骨料。
2.筛分:采用筛分设备对破碎后的再生骨料进行筛分处理,得到不同粒径的再生骨料。
3.清洗:对筛分后的再生骨料进行清洗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
4.干燥:对清洗后的再生骨料进行干燥处理,以便后续的无机混合料制备。
四、无机混合料比例根据不同的道路工程需求,确定适宜的无机混合料比例。
例如,水泥与再生骨料的比例可以根据工程要求进行调整。
五、混合料性能要求1.抗压强度: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确保道路的承载能力。
2.抗折强度: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确保道路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3.耐磨性: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确保道路的使用寿命。
4.耐水性: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确保道路在潮湿环境下的稳定性。
5.耐候性: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确保道路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稳定性。
六、试验方法1.抗压强度试验:采用标准试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测定混合料的抗压强度。
2.抗折强度试验:采用标准试件进行抗折强度试验,测定混合料的抗折强度。
3.耐磨性试验:采用耐磨试验机进行耐磨性试验,测定混合料的耐磨性能。
4.耐水性试验:采用浸水试验法进行耐水性试验,测定混合料的耐水性能。
5.耐候性试验:采用气候变化试验法进行耐候性试验,测定混合料的耐候性能。
七、施工工艺1.配料:按照规定的比例将无机混合料和再生骨料进行配料。
石灰稳定土石灰稳定土将消石灰粉或生石灰粉掺人各种粉碎或原来松散的土中,经拌合、压实及养护后得到的混合料,称为石灰稳定土。
它包括石灰土、石灰稳定砂砾土、石灰碎石土等。
石灰稳定土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水性。
广泛用作建筑物的基础、地面的垫层及道路的路面基层。
水泥稳定土水泥稳定土是用水泥做结合料所得的混合料的一个广义的名称,它既包括用水泥稳定各种细粒土,也包括用水泥稳定各种中粒土和粗粒土。
在经过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中,掺入足量的水泥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和养生后,当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的要求时,称为水泥稳定土。
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得到的强度符合要求的混合料,视所用的土类而定,可简称为水泥土、水泥砂或水泥石屑等。
用水泥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得到的强度符合要求的混合料,视所用原材料而定,可简称为水泥碎石、水泥砂砾等。
在稳定各种土时,时常根据设计强度和耐久性等要求,以及地方材料的供应情况,同时用水泥和石灰、水泥和粉煤灰稳定某种土得到的混合料,简称综合稳定土。
另外,仅使用少量水泥改善各种土的塑性指数或提高其强度(如cDR值)而达不到水泥稳定土规定的强度要求时,这种材料可称为水泥改善土。
水泥稳定土的适用围:水泥稳定土可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层,但水泥土不得用做二级和二级以上公路高级路面的基层。
水泥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用做基层时,水泥剂量不宜超过6%。
必要时,应首先改善集料的级配,然后用水泥稳定。
在只能使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做基层时或水泥稳定集料的强度要求明显大于规定时,水泥剂量不受此限制。
水泥稳定土对土的要求:对土的一般要易于破碎,满足一定的级配,便于碾压成型。
高速公路工程上用于水泥稳定层的土,通常按照土中组成颗粒(包括碎石、砾石、砂颗粒,不包括土块和土团)的粒径大小和组成,将土分为下列三种:细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9.5mm,且其中小于2.36mm的颗粒含量不小于90%(如塑性指数不同的各种粘性土、粉性土、砂性土、砂和石屑等)。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施工一、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分类及适用范围(1)水泥稳定集料类、石灰粉煤灰稳定集料类材料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底基层。
冰冻地区、多雨潮湿地区,石灰粉煤灰集料类材料宜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下基层或底基层。
(2)石灰稳定类材料宜用于各级公路的底基层以及三、四级公路的基层。
(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基层或上基层宜选用骨架密实型混合料。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和各级公路底基层可采用悬浮密实型骨架混合料。
均匀密实型混合料适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底基层,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
骨架空隙型混合料具有较高的空隙率,适用于需要考虑路面内部排水要求的基层。
【例题单选】不宜用于高速公路基层的材料是OA水泥稳定集料类B石灰粉煤灰稳定集料类C石灰稳定类D骨架密实型混合料【参考答案】C二、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的混合料组成设计图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设计流程图目标配合比设计应包括下列技术内容:①选择级配范围。
②确定结合料类型及掺配比例O③验证混合料相关的设计及施工技术指标。
生产配合比设计应包括下列技术内容:①确定料仓供料比例。
②确定水泥稳定材料的容许延迟时间。
③确定结合料剂量的标定曲线。
C4;确定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施工参数确定时,除了确定结合料剂量、合理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外,还要验证混合料强度技术指标。
【例题案例节选】图3-2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配合比设计流程图【参考答案】C设计是生产配合比设计,D是结合料剂量。
三、混合料生产、摊铺及碾压1、一般规定施工工艺选择表(1)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层宽在11米至12米之间时,每一流水作业段长度以500m为宜;无机结合类稳定材料层宽大于12米时,作业段宜相应缩短。
确定每日施工作业段长度,考虑因素:①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生产效率和数量。
②施工人员数量和操作熟练程度。
③施工季节和气候条件。
④水泥的初凝时间和延迟时间。
⑤减少施工接缝的数量。
(2)对水泥稳定材料或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宜在2h之内完成碾压成型,应取混合料的初凝时间与容许延迟时间较短的时间作为施工控制时间。
无机结合料12有效钙镁含量的测定步骤:迅速称取石灰试样0.8-1.0g置于300ml三角瓶中,加入150ml新煮沸并已冷却的蒸馏水和10颗玻璃珠。
瓶口插一短颈漏斗,加热5min但勿使沸腾迅速冷却。
滴入酚酞指示剂2滴,在不断摇动下以盐酸标准滴定,控制速度为2-3滴/s,至粉红色完全消失,稍停,又出现红色,继续滴入盐酸。
如此重复几次,直至5min内部出现红色为止。
如滴定过程持续半小时以上,表明为高锰石灰,则结果只能作为参考。
计算:(CaO+MgO)%=V×N×0.028/G×100%.13水泥稳定类混合料设计步骤(1)按5种水泥剂量配置同一种土样、不同水泥剂量的混合料。
(2)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感密度,至少应做3个不同水泥剂量混合料的击实试验,即最小剂量、中间剂量和最大剂量。
其他2个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用内插法确定。
(3)按规定压实度分别计算不同水泥剂量的试件应有的干密度。
(4)按最佳含水量和计算得到的干密度制备试件。
进行强度试验时,作为平行试验的最少试件数量应不少于规定数量。
如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大于规定值,则应重做试验,并找出原因加以解决。
如不能降低偏差系数,则应增加试件数量。
(5)试件在规定温度下保湿养生温度6d,浸水24h后,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教程》(JTJ057-94)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6)计算试验结果的平均只和偏差系数。
(7)根据强度标准,选定合适的水泥剂量,此剂量试件室内试验结果的平均抗压强R应符合式的要求R≥Rd(1-ZaCv)。
(8)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应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0.3%-1.0%。
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时可只增加0.3-0.5%,采用路拌法施工时,宜增加1%。
(9)水泥的最小剂量应符合规定。
(10)水泥改善土的塑性指数应不大于6,承载比应不小于240。
综合稳定类材料的组合设计与上述步骤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