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结合料水泥剂量1
- 格式:xls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47
最大干密度T0804-1994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 E51-2009〕1适用围1.1 本方法适用于在规定的试筒,对水泥稳定材料〔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材料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进展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材料的含水量——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正确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1.2 试验集料的最大公称粒径宜控制在37.5mm以〔方孔筛〕。
1.3 试验方法类别。
本实验方法分三类,各类击实方法的主要参数列于表T0804-1。
2 仪器设备2.1 击实筒:小型,径100mm、高127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底座;大型,径152mm、高170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直径151mm 和高50mm的筒垫块,底座。
2.2 多功能自控电动击实仪:击锤的底面直径50mm,总质量4.5kg。
击锤在导管的总行程为450mm。
可设置击实次数,并保证击锤自由垂直落下,落高应为450mm,锤迹均匀分布于试样面。
2.3 电子天平:量程4000g,感量0.01g。
2.4 电子天平:量程15kg,感量0.1g。
2.5方孔筛:孔径53mm、37.5mm、26.5mm、19mm、4.75mm、2.36mm 的筛各1个。
2.6 量筒:50ml、100ml、和500ml的量筒各1个。
2.7 直刮刀:长200~250mm、宽30mm和厚3mm,一侧开口的直刮刀,用以刮平和修饰粒料大试件的外表。
2.8 刮土刀:长150~200mm、宽约20mm的刮刀,用以刮平和修饰小试件的外表。
2.9 工字型刮平刀:30mm×50mm×310mm,上下两面和侧面均刨平。
2.10 拌和工具:约400mm×600mm×70mm的长方形金属盘、拌和用平头小铲等。
2.11 脱模器2.12 测定含水量用得吕盒、烘箱等其他用具。
2.13 游标卡尺3试验准备3.1 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也可以试在50℃烘箱烘干〕用木锤捣碎或用木碾碾碎。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一、分类: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土、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级配碎石、级配砾石和填隙碎石;二、材料组成设计2、配制剂量:(1)做基层用:中粒土和粗粒土:3%、4%、5%、6%、7%。
砂土:6%、8%、9%、10%、12%。
其他细粒土:8%、10%、12%、14%、16%。
(2)做底基层用:中粒土和粗粒土:2%、3%、4%、5%、6%。
砂土:4%、6%、7%、8%、10%。
其他细粒土:6%、8%、9%、10%、12%。
3、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至少做三组不同结合料剂量的混合料击实试验,即最小剂量、中间剂量和最大剂量。
其他两个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用内插法确定。
4、按最佳含水量和计算得到的干密度(按规定的现场压实度计算)制备试件进行强度试验时,作为平行试验的试件数量应符合规定。
最少的试验数量5、试件在规定温度(北方20±2℃,南方25±2℃)下保湿养生6d ,浸水1d ,然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并计算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和偏差系数。
水泥稳定土的强度标准表6、根据强度标准,选定合适的结合料剂量。
此剂量的试件室内试验结果的平均抗压强度7R (7d )应符合:()v a d C Z R R -≥1/7或()d v a R C Z R ≥-17d R ——设计抗压强度;v C ——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计);a Z —-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而变的系数,重交通道路上应取保证率95%,此时a Z =1.645;其他道路上应取保证率90%,此时a Z =1.282。
7、考虑到室内试验和现场条件的差别,工地实际采用的结合料剂量应较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0.5%~1.0%。
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时,可只增加0。
5%,采用路拌法施工时,宜增加1。
0%。
四、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示例:1、原材料选定(1)水泥;(2)碎石:碎石集料级配规定范围2、确定水泥剂量的掺配范围水泥剂量按4%、5%、6%、7%四种比例配制混合料,即水泥:碎石为4:100,5:100,6:100,7:100.3、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详见表1)(1)击实试验方法按丙法;A、将已过筛的试料用四分法逐次分小,至最后取约33kg试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一、分类: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土、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级配碎石、级配砾石和填隙碎石; 二、材料组成设计三、水泥稳定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步骤 1、备样:水、砂、石; 2、配制剂量:(1)做基层用:中粒土和粗粒土:3%、4%、5%、6%、7%。
砂土:6%、8%、9%、10%、12%。
其他细粒土:8%、10%、12%、14%、16%。
(2)做底基层用:中粒土和粗粒土:2%、3%、4%、5%、6%。
砂土:4%、6%、7%、8%、10%。
其他细粒土:6%、8%、9%、10%、12%。
3、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至少做三组不同结合料剂量的混合料击实试验,即最小剂量、中间剂量和最大剂量。
其他两个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用内插法确定。
4、按最佳含水量和计算得到的干密度(按规定的现场压实度计算)制备试件进行强度试验时,作为平行试验的试件数量应符合规定。
最少的试验数量5、试件在规定温度(北方20±2℃,南方25±2℃)下保湿养生6d ,浸水1d ,然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并计算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和偏差系数。
水泥稳定土的强度标准表6、根据强度标准,选定合适的结合料剂量。
此剂量的试件室内试验结果的平均抗压强度7R (7d )应符合:()v a d C Z R R -≥1/7或()d v a R C Z R ≥-17d R ——设计抗压强度;v C ——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计);a Z ——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而变的系数,重交通道路上应取保证率95%,此时a Z =1.645;其他道路上应取保证率90%,此时a Z =1.282。
7、考虑到室内试验和现场条件的差别,工地实际采用的结合料剂量应较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0.5%~1.0%。
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时,可只增加0.5%,采用路拌法施工时,宜增加1.0%。
四、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示例:1、原材料选定(1)水泥;(2)碎石:碎石集料级配规定范围2、确定水泥剂量的掺配范围水泥剂量按4%、5%、6%、7%四种比例配制混合料,即水泥:碎石为4:100,5:100,6:100,7:100。
187-⽆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泥或⽯灰剂量测定实施细则TNJC/SSXZ/187-02/07⽆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泥或⽯灰稳定⼟中⽔泥或⽯灰剂量的测定实施细则1.适⽤范围1.1本试验⽅法适⽤于在⼯地快速测定⽔泥和⽯灰稳定⼟中⽔泥和⽯灰的剂量,并可⽤于检查现场拌和和摊铺的均匀性。
1.2本试验⽅法适⽤于在⽔泥终凝之前的⽔泥含量测定,现场⼟样的⽯灰剂量应在路拌后尽快测试,否则需要⽤相应岭期的EDTA⼆钠标准溶液消耗量的标准曲线确定。
1.3本试验⽅法也适⽤于测定⽔泥和⽯灰综合稳定⼟中结合料的剂量。
2.检验依据《公路⼯程⽆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3.检测仪器和设备见《公路⼯程⽆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T0809-2009/24.试剂见《公路⼯程⽆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T0809-2009/35.制备标准曲线5.1样品准备取⼯地⽤⽯灰或⽔泥、⼟,打碎风⼲后分别过2.0mm或2.5mm筛,⽤烘⼲法测其含⽔量(具体试验操作见《公路⼯程⽆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的T0801-2009烘⼲法)。
5.2剂量确定根据⽔泥或⽯灰稳定⼟样品中⽔泥和⽯灰的⼤概含量,确定5种不同剂量⽔泥或⽯灰稳定⼟中⽔泥或⽯灰的含量,使待测样品中所含⽔泥或⽯灰剂量位于制备标准曲线所⽤⽔泥或⽯灰剂量的中间。
⼟的含⽔量应等于⼯地预期达到的最佳含⽔量,⼟中所加的⽔应与⼯地所⽤的⽔相同。
5.3 混合料组成的计算计算公式见《公路⼯程⽆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T0809-2009/4.2。
5.4溶液配制根据混合料组成的计算结果分别称取⽔泥或⽯灰、⽔、⼟,每种剂量的⽔泥或⽯灰稳定⼟2个样品。
如为细粒⼟则取300g,如为中、粗粒⼟则取1000g,记录读数,读⾄0.1g。
将称好的⽔泥或⽯灰、⽔、⼟放⼊搪瓷杯中,加600mL(料为1000g,则加2000mL)10%氯化铵溶液,⽤玻璃棒充分搅拌3min(料为1000g,则搅拌5min),放置沉淀10min,然后将上部清夜转移到300mL烧杯中,摇匀,加盖表⾯⽫待测。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外掺料)检测实施细则一、检测项目无机结合料含水量、击实、无侧限抗压强度、水泥或石灰剂量、石灰化学分析、粉煤灰细度、粉煤灰需水量比、粉煤灰含水量、粉煤灰安定性、粉煤灰烧失量、粉煤灰比表面积、石灰粉煤灰密度。
二、检测依据《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2005《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G/TJ 08-230-2006《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1346-2001三、检测方法1.无机结合料含水量(T 0801-2009烘干法)1.1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法是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含水量的标准方法。
在105℃~110℃的条件下烘干到恒重的稳定土称为干稳定土的质量之比的百分率称为稳定土的含水量。
1.2仪器设备电热鼓风干燥箱(编号TG-05);电子天平(编号TG-03);电子天平(编号SH-06)。
1.3试验步骤1.3.1在开始试验前后应记录试验室的环境条件和仪器设备使用台帐。
1.3.2细粒土,称铝盒质量并精确至0.01g(m1),试样约50g放入铝盒中,称其质量并精确至0.01g(m2)。
中粒土,称铝盒质量精确至0.1g(m1)试样至少500g放入铝盒中称其质量并精确至0.1g(m2)。
粗粒土,称铝盒质量并精确至0.1g(m1),试样至少2000g放入铝盒中,称其质量并精确至0.1g(m2)。
1.3.3将其称好的试样与铝盒一起放到已达110℃的烘箱内进行烘干,需要的烘干时间随土类和试样数量而变。
当冷却试样连续两次称量的差(每次间隔4h)不超过原试样质量的0.1%时,即认为已经烘干。
1.3.4烘干后,从烘箱中取出盛有试样的铝盒,放置冷却。
1.3.5将铝盒和烘干的试样称其质量并精确至细粒土0.01g、中粒土0.1g、粗粒土0.1g(m3)。
1.4计算用下式计算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含水量W(%)W=( m2- m3)×100/( m3- m1)式中:m1—铝盒的质量(g);m2—铝盒和湿稳定土的合计质量(g);m3—铝盒和干稳定土的合计质量(g);1.5结果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含水量W两次平均值,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3441-2024新旧规范对比一、主要修订内容本规程本着可行、可靠、兼收并蓄的原则,在总结和汲取近年来先进的国内外工程试验检测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公路工程建设、科研的需要和新技术发展的需求,修改、增补了一些试验方法,并对原规程中的部分名词术语进行修订、完善。
本规程的章节结构与原规程保持一致,仍分为5章(40个试验方法)和2个附录。
本规程修订要点有:1.调整了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粗、中、细粒土等术语名称,并对术语涉及的相应的试验方法进行修改。
2.将“含水量”术语统一修订为“含水率”。
同时调整了T 0801、T 0802、T 0803试验方法名称,试验方法年号保持不变。
3.修订了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干缩试验方法(T 0854)、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温缩试验方法(T 0855)和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T0805) 3个试验方法。
4. 增补了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密度测试方法(真空塑封法)(T0861)、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动态弯拉回弹模量试验方法(T0862)、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拉伸试验方法(T 0863)、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单轴压缩模量试验方法(T0864)和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疲劳试验方法(B 法)(T0865)5个试验方法。
5.修订了原规程中部分试验方法的“适用范围”、“条文说明”等内容。
二、新旧规范对比(一)T 0801—2009 含水率试验方法(烘干法)1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水泥、石灰、粉煤灰等原材料及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含水率。
(2009:含水量)2 仪器设备2.1 水泥、粉煤灰、生石灰粉、消石灰和消石灰粉、稳定细粒材料。
(2009:稳定细粒土)2.1.1 烘箱:量程不小于110℃,控温精度为±1℃。
(2009:控温精度为±2℃)2.1.2 铝盒:直径约50mm,高25~30mm。
2.1.3 电子天平:量程不小子150g, 感量0.01g。
无机结合料根据无机结合料不同,可将半刚性基层或底基层分为哪些类型?请举例说明根据无机结合料不同,半刚性基层或底基层包括:(1)水泥稳定类,如水泥稳定碎石。
(2)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类,如石灰粉煤灰土。
(3)石灰稳定类,如石灰稳定土。
(4)综合稳定类,如水泥粉煤灰综合稳定土。
水泥稳定土含水量测试与普通土含水量测试有何不同?由于水泥与水发生水化作用,在较高温度下水化作用加快。
如果将水泥稳定土放在烘箱升温,则在升温过程中水泥与水水化比较快,烘干又不能除去已与水泥发生水化作用的水,这样得出含水量会偏小。
因此,应提前将烘箱升温到110℃,使放入的水泥土一开始就能在105~110℃的环境中烘干。
某工地采用EDTA方法滴定石灰稳定土中的石灰剂量,为了制作标准曲线需要配臵300g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的石灰土,请叙述该混合料组成的计算过程计算过程如下:(1)干混合料质量=300g/(1+最佳含水量)。
(2)干土质量=干混合料质量/(1+石灰剂量)。
(3)干石灰质量=干混合料质量-干土质量。
(4)湿土质量=干土质量×(1+土的风干含水量)。
(5)湿石灰质量=干石灰×(1+石灰的风干含水量)。
(6)石灰土中应加入的水=300g-湿土质量-湿石灰质量。
简述无机结合料的击实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1)本办法适用于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土(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土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土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土的含水量一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密度。
(2)试验集料的最大粒径宜控制在25mm以内,最大不得超过40mm(圆孔筛)。
(3)试验方法分为三种。
某基层水泥稳定中土的设计强度为3.0MPa,请简要写曙该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步骤(1)首先进行原材料试验。
(2)按3%、4%、5%、6%、7%五种水泥剂量配制同一种样品不同水泥剂量的混合料。
(3)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至少进行3个不同剂量混合料的击实试验,即最小、中间、最大剂量,其他用内插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