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结合料水泥剂量1
- 格式:xls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47
最大干密度T0804-1994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 E51-2009〕1适用围1.1 本方法适用于在规定的试筒,对水泥稳定材料〔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材料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进展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材料的含水量——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正确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1.2 试验集料的最大公称粒径宜控制在37.5mm以〔方孔筛〕。
1.3 试验方法类别。
本实验方法分三类,各类击实方法的主要参数列于表T0804-1。
2 仪器设备2.1 击实筒:小型,径100mm、高127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底座;大型,径152mm、高170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直径151mm 和高50mm的筒垫块,底座。
2.2 多功能自控电动击实仪:击锤的底面直径50mm,总质量4.5kg。
击锤在导管的总行程为450mm。
可设置击实次数,并保证击锤自由垂直落下,落高应为450mm,锤迹均匀分布于试样面。
2.3 电子天平:量程4000g,感量0.01g。
2.4 电子天平:量程15kg,感量0.1g。
2.5方孔筛:孔径53mm、37.5mm、26.5mm、19mm、4.75mm、2.36mm 的筛各1个。
2.6 量筒:50ml、100ml、和500ml的量筒各1个。
2.7 直刮刀:长200~250mm、宽30mm和厚3mm,一侧开口的直刮刀,用以刮平和修饰粒料大试件的外表。
2.8 刮土刀:长150~200mm、宽约20mm的刮刀,用以刮平和修饰小试件的外表。
2.9 工字型刮平刀:30mm×50mm×310mm,上下两面和侧面均刨平。
2.10 拌和工具:约400mm×600mm×70mm的长方形金属盘、拌和用平头小铲等。
2.11 脱模器2.12 测定含水量用得吕盒、烘箱等其他用具。
2.13 游标卡尺3试验准备3.1 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也可以试在50℃烘箱烘干〕用木锤捣碎或用木碾碾碎。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一、分类: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土、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级配碎石、级配砾石和填隙碎石;二、材料组成设计2、配制剂量:(1)做基层用:中粒土和粗粒土:3%、4%、5%、6%、7%。
砂土:6%、8%、9%、10%、12%。
其他细粒土:8%、10%、12%、14%、16%。
(2)做底基层用:中粒土和粗粒土:2%、3%、4%、5%、6%。
砂土:4%、6%、7%、8%、10%。
其他细粒土:6%、8%、9%、10%、12%。
3、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至少做三组不同结合料剂量的混合料击实试验,即最小剂量、中间剂量和最大剂量。
其他两个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用内插法确定。
4、按最佳含水量和计算得到的干密度(按规定的现场压实度计算)制备试件进行强度试验时,作为平行试验的试件数量应符合规定。
最少的试验数量5、试件在规定温度(北方20±2℃,南方25±2℃)下保湿养生6d ,浸水1d ,然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并计算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和偏差系数。
水泥稳定土的强度标准表6、根据强度标准,选定合适的结合料剂量。
此剂量的试件室内试验结果的平均抗压强度7R (7d )应符合:()v a d C Z R R -≥1/7或()d v a R C Z R ≥-17d R ——设计抗压强度;v C ——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计);a Z —-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而变的系数,重交通道路上应取保证率95%,此时a Z =1.645;其他道路上应取保证率90%,此时a Z =1.282。
7、考虑到室内试验和现场条件的差别,工地实际采用的结合料剂量应较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0.5%~1.0%。
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时,可只增加0。
5%,采用路拌法施工时,宜增加1。
0%。
四、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示例:1、原材料选定(1)水泥;(2)碎石:碎石集料级配规定范围2、确定水泥剂量的掺配范围水泥剂量按4%、5%、6%、7%四种比例配制混合料,即水泥:碎石为4:100,5:100,6:100,7:100.3、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详见表1)(1)击实试验方法按丙法;A、将已过筛的试料用四分法逐次分小,至最后取约33kg试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一、分类: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土、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级配碎石、级配砾石和填隙碎石; 二、材料组成设计三、水泥稳定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步骤 1、备样:水、砂、石; 2、配制剂量:(1)做基层用:中粒土和粗粒土:3%、4%、5%、6%、7%。
砂土:6%、8%、9%、10%、12%。
其他细粒土:8%、10%、12%、14%、16%。
(2)做底基层用:中粒土和粗粒土:2%、3%、4%、5%、6%。
砂土:4%、6%、7%、8%、10%。
其他细粒土:6%、8%、9%、10%、12%。
3、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至少做三组不同结合料剂量的混合料击实试验,即最小剂量、中间剂量和最大剂量。
其他两个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用内插法确定。
4、按最佳含水量和计算得到的干密度(按规定的现场压实度计算)制备试件进行强度试验时,作为平行试验的试件数量应符合规定。
最少的试验数量5、试件在规定温度(北方20±2℃,南方25±2℃)下保湿养生6d ,浸水1d ,然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并计算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和偏差系数。
水泥稳定土的强度标准表6、根据强度标准,选定合适的结合料剂量。
此剂量的试件室内试验结果的平均抗压强度7R (7d )应符合:()v a d C Z R R -≥1/7或()d v a R C Z R ≥-17d R ——设计抗压强度;v C ——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计);a Z ——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而变的系数,重交通道路上应取保证率95%,此时a Z =1.645;其他道路上应取保证率90%,此时a Z =1.282。
7、考虑到室内试验和现场条件的差别,工地实际采用的结合料剂量应较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0.5%~1.0%。
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时,可只增加0.5%,采用路拌法施工时,宜增加1.0%。
四、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示例:1、原材料选定(1)水泥;(2)碎石:碎石集料级配规定范围2、确定水泥剂量的掺配范围水泥剂量按4%、5%、6%、7%四种比例配制混合料,即水泥:碎石为4:100,5:100,6:100,7:100。
187-⽆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泥或⽯灰剂量测定实施细则TNJC/SSXZ/187-02/07⽆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泥或⽯灰稳定⼟中⽔泥或⽯灰剂量的测定实施细则1.适⽤范围1.1本试验⽅法适⽤于在⼯地快速测定⽔泥和⽯灰稳定⼟中⽔泥和⽯灰的剂量,并可⽤于检查现场拌和和摊铺的均匀性。
1.2本试验⽅法适⽤于在⽔泥终凝之前的⽔泥含量测定,现场⼟样的⽯灰剂量应在路拌后尽快测试,否则需要⽤相应岭期的EDTA⼆钠标准溶液消耗量的标准曲线确定。
1.3本试验⽅法也适⽤于测定⽔泥和⽯灰综合稳定⼟中结合料的剂量。
2.检验依据《公路⼯程⽆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3.检测仪器和设备见《公路⼯程⽆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T0809-2009/24.试剂见《公路⼯程⽆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T0809-2009/35.制备标准曲线5.1样品准备取⼯地⽤⽯灰或⽔泥、⼟,打碎风⼲后分别过2.0mm或2.5mm筛,⽤烘⼲法测其含⽔量(具体试验操作见《公路⼯程⽆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的T0801-2009烘⼲法)。
5.2剂量确定根据⽔泥或⽯灰稳定⼟样品中⽔泥和⽯灰的⼤概含量,确定5种不同剂量⽔泥或⽯灰稳定⼟中⽔泥或⽯灰的含量,使待测样品中所含⽔泥或⽯灰剂量位于制备标准曲线所⽤⽔泥或⽯灰剂量的中间。
⼟的含⽔量应等于⼯地预期达到的最佳含⽔量,⼟中所加的⽔应与⼯地所⽤的⽔相同。
5.3 混合料组成的计算计算公式见《公路⼯程⽆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T0809-2009/4.2。
5.4溶液配制根据混合料组成的计算结果分别称取⽔泥或⽯灰、⽔、⼟,每种剂量的⽔泥或⽯灰稳定⼟2个样品。
如为细粒⼟则取300g,如为中、粗粒⼟则取1000g,记录读数,读⾄0.1g。
将称好的⽔泥或⽯灰、⽔、⼟放⼊搪瓷杯中,加600mL(料为1000g,则加2000mL)10%氯化铵溶液,⽤玻璃棒充分搅拌3min(料为1000g,则搅拌5min),放置沉淀10min,然后将上部清夜转移到300mL烧杯中,摇匀,加盖表⾯⽫待测。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外掺料)检测实施细则一、检测项目无机结合料含水量、击实、无侧限抗压强度、水泥或石灰剂量、石灰化学分析、粉煤灰细度、粉煤灰需水量比、粉煤灰含水量、粉煤灰安定性、粉煤灰烧失量、粉煤灰比表面积、石灰粉煤灰密度。
二、检测依据《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2005《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G/TJ 08-230-2006《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1346-2001三、检测方法1.无机结合料含水量(T 0801-2009烘干法)1.1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法是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含水量的标准方法。
在105℃~110℃的条件下烘干到恒重的稳定土称为干稳定土的质量之比的百分率称为稳定土的含水量。
1.2仪器设备电热鼓风干燥箱(编号TG-05);电子天平(编号TG-03);电子天平(编号SH-06)。
1.3试验步骤1.3.1在开始试验前后应记录试验室的环境条件和仪器设备使用台帐。
1.3.2细粒土,称铝盒质量并精确至0.01g(m1),试样约50g放入铝盒中,称其质量并精确至0.01g(m2)。
中粒土,称铝盒质量精确至0.1g(m1)试样至少500g放入铝盒中称其质量并精确至0.1g(m2)。
粗粒土,称铝盒质量并精确至0.1g(m1),试样至少2000g放入铝盒中,称其质量并精确至0.1g(m2)。
1.3.3将其称好的试样与铝盒一起放到已达110℃的烘箱内进行烘干,需要的烘干时间随土类和试样数量而变。
当冷却试样连续两次称量的差(每次间隔4h)不超过原试样质量的0.1%时,即认为已经烘干。
1.3.4烘干后,从烘箱中取出盛有试样的铝盒,放置冷却。
1.3.5将铝盒和烘干的试样称其质量并精确至细粒土0.01g、中粒土0.1g、粗粒土0.1g(m3)。
1.4计算用下式计算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含水量W(%)W=( m2- m3)×100/( m3- m1)式中:m1—铝盒的质量(g);m2—铝盒和湿稳定土的合计质量(g);m3—铝盒和干稳定土的合计质量(g);1.5结果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含水量W两次平均值,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3441-2024新旧规范对比一、主要修订内容本规程本着可行、可靠、兼收并蓄的原则,在总结和汲取近年来先进的国内外工程试验检测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公路工程建设、科研的需要和新技术发展的需求,修改、增补了一些试验方法,并对原规程中的部分名词术语进行修订、完善。
本规程的章节结构与原规程保持一致,仍分为5章(40个试验方法)和2个附录。
本规程修订要点有:1.调整了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粗、中、细粒土等术语名称,并对术语涉及的相应的试验方法进行修改。
2.将“含水量”术语统一修订为“含水率”。
同时调整了T 0801、T 0802、T 0803试验方法名称,试验方法年号保持不变。
3.修订了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干缩试验方法(T 0854)、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温缩试验方法(T 0855)和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T0805) 3个试验方法。
4. 增补了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密度测试方法(真空塑封法)(T0861)、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动态弯拉回弹模量试验方法(T0862)、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拉伸试验方法(T 0863)、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单轴压缩模量试验方法(T0864)和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疲劳试验方法(B 法)(T0865)5个试验方法。
5.修订了原规程中部分试验方法的“适用范围”、“条文说明”等内容。
二、新旧规范对比(一)T 0801—2009 含水率试验方法(烘干法)1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水泥、石灰、粉煤灰等原材料及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含水率。
(2009:含水量)2 仪器设备2.1 水泥、粉煤灰、生石灰粉、消石灰和消石灰粉、稳定细粒材料。
(2009:稳定细粒土)2.1.1 烘箱:量程不小于110℃,控温精度为±1℃。
(2009:控温精度为±2℃)2.1.2 铝盒:直径约50mm,高25~30mm。
2.1.3 电子天平:量程不小子150g, 感量0.01g。
无机结合料根据无机结合料不同,可将半刚性基层或底基层分为哪些类型?请举例说明根据无机结合料不同,半刚性基层或底基层包括:(1)水泥稳定类,如水泥稳定碎石。
(2)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类,如石灰粉煤灰土。
(3)石灰稳定类,如石灰稳定土。
(4)综合稳定类,如水泥粉煤灰综合稳定土。
水泥稳定土含水量测试与普通土含水量测试有何不同?由于水泥与水发生水化作用,在较高温度下水化作用加快。
如果将水泥稳定土放在烘箱升温,则在升温过程中水泥与水水化比较快,烘干又不能除去已与水泥发生水化作用的水,这样得出含水量会偏小。
因此,应提前将烘箱升温到110℃,使放入的水泥土一开始就能在105~110℃的环境中烘干。
某工地采用EDTA方法滴定石灰稳定土中的石灰剂量,为了制作标准曲线需要配臵300g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的石灰土,请叙述该混合料组成的计算过程计算过程如下:(1)干混合料质量=300g/(1+最佳含水量)。
(2)干土质量=干混合料质量/(1+石灰剂量)。
(3)干石灰质量=干混合料质量-干土质量。
(4)湿土质量=干土质量×(1+土的风干含水量)。
(5)湿石灰质量=干石灰×(1+石灰的风干含水量)。
(6)石灰土中应加入的水=300g-湿土质量-湿石灰质量。
简述无机结合料的击实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1)本办法适用于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土(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土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土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土的含水量一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密度。
(2)试验集料的最大粒径宜控制在25mm以内,最大不得超过40mm(圆孔筛)。
(3)试验方法分为三种。
某基层水泥稳定中土的设计强度为3.0MPa,请简要写曙该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步骤(1)首先进行原材料试验。
(2)按3%、4%、5%、6%、7%五种水泥剂量配制同一种样品不同水泥剂量的混合料。
(3)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至少进行3个不同剂量混合料的击实试验,即最小、中间、最大剂量,其他用内插法确定。
无机结合料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1 目的为提高公路路面基层、底基层的施工技术水平,保证施工质量。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等级公路新建和改扩建工程的基层、底基层施工。
3 依据《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 E51-2009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4 原材料要求4.1 一般规定4.1.1 在原材料试验评定中,应随机选取具有足够数量的样本进行材料试验。
4.2 水泥及添加剂4.2.1 强度等级为32.5或42.5,且满足要求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等均可使用。
4.2.2 所用水泥初凝时间应大于3h,终凝时间应大于6h,且小于10h。
4.2.3 在水泥稳定材料中掺加缓凝剂或早强剂时,应对混合料进行试验验证。
缓凝剂和早强剂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的规定。
4.3 石灰4.3.1 石灰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表3.3.1-1和表3.3.1-2的规定。
4.3.2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用石灰应不低于Ⅱ级技术要求,二级公路用石灰应不低于Ⅲ级技术要求,二级以下公路宜不低于Ⅲ级技术要求。
4.3.3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基层,宜采用磨细消石灰。
4.3.4 二级以下公路使用等外石灰时,有效氧化钙含量应该在20%以上,且混合料强度应满足要求。
4.4粉煤灰等工业废渣4.4.1 干排或湿排的硅铝粉煤灰和高钙粉煤灰等均可用于作基层或底基层的结合料。
粉煤灰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表3.4.1的规定。
4.4.2各等级公路的底基层、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使用粉煤灰,通过率指标不满足表3.4.1要求时,应进行混合料强度试验,达到相关要求的强度指标时,方可使用。
4.4.3 煤矸石、煤渣、高炉矿渣、钢渣及其他冶金矿渣等工业废渣可用于修筑基层或底基层,使用前应崩解稳定,且宜通过不同龄期条件下的强度和模量试验以及温度收缩和干湿收缩试验等评价混合料性能。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2)、《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5)、(6)、“关于《关于进一步明确路面材料规格的函》的回函"[2015年12月21日](7)、“关于《关于路面基层、底基层技术参数的函》的回函”[2015年12月10日]二、技术标准1、材料的技术要求(1)、碎石:采用产地夹江龙湾石料场的破碎砾石,压碎值不大于30%,针片状含量不大于20%。
0.075mm通过率不大于15%,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3)、水泥:采用峨胜水泥厂生产的P.O42.5(缓凝)水泥,其初凝时间大于4h ,终凝时间宜大于6h,且小于10h.2、底基层混合料中集料颗粒组成3、混合料技术要求三、配合比设计过程:1、 根据混合料的级配要求,结合各种材料的级配情况,经试验确定各种材料的比例为:(%)31。
526.5199.5 4.75 2.360.60。
0750-31510010010010099.891。
546.29。
53-51510010010010097。
168.826.4 2.85-101610010010099.736。
8 4.60。
30.310-202710010010027.00。
40。
10.10。
120—302710095.422.30。
40。
20.20。
20.2合成值10098.879.053.435。
624。
911。
0 2.0范围要求下限100907247291780上限100100895739271532、根据图纸要求,同时结合材料情况,初步按照水泥剂量为:(a)3.5%,(b)3.0%,(c)2。
5%,做配合比试验。
3、用3种不同水泥用量的混合料分别作振动击实试验,得到各自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试验结果列入下表:项次数最大干密度(g/cm³)次数最佳含水量(%)干密度,底基层采用97%压实度,分别制备φ150mm×150mm 圆柱形标准试件,每组制备13个。
水泥稳定类基层混合料中水泥剂量EDTA滴定法试验步骤摘要:在试验室分别做出集料过2.5mm和9.5mm筛孔的EDTA标准滴定曲线,将预先计算好的五种剂量的水泥加入到集料中充分搅拌,分别过2.5mm 和9.5mm筛孔后取有代表性的试样进行水泥剂量检测;比较两种滴定结果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两种滴定曲线测出的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因此,在工期较紧且施工较快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将混合料过9.5mm筛孔的滴定方法。
0 引言对于水泥稳定类基层或底基层的混合料来说,水泥剂量的控制是设计配合比和施工中的关键,水泥剂量的检测已成为工程施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目前工程中普遍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中的EDTA滴定法来检测水泥剂量,但是其标准滴定曲线的确定以及现场检测时都需要将集料过2.5mm的筛孔,然而,施工中的混合料带有一定的含水量不易通过2.5mm 的筛孔,特别在含水量较大的情况下更是困难,而且在施工较快的情况下,此方法往往难以保证检测的频繁。
为此本文将2.5mm的筛孔增加到了9.5mm,然后做EDTA滴定曲线,并进行取样检测,将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通过两种筛孔的检测结果基本吻合。
1 级配的采用本文采用如图1所示级配曲线来确定两种方式的EDTA标准滴定曲线。
图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级配曲线2 两种方式EDTA滴定标准曲线的确定采用上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级配曲线,拌制五份混合料,每份中的含水量为击实试验所确定的最佳含水量,分别按剂量:0%、2%、4%、6%、8%加入水泥,充分拌匀后分别过2.5mm和9.5mm的筛孔。
取过筛后的每份试样300g,按照《公路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中的规定进行试验。
试验结果如表1、表2、图2、图3所示.表1 过2.5mm筛孔的EDTA消耗量水泥剂量(%)0 2 4 6 8EDTA消耗量(ml)0.7 11.2 18.6 24.6 29.8 0.7 11.6 18.3 24.4 30.1 0.6 11.4 18.8 24.3 29.7EDTA消耗量平均值0.7 11.4 18.6 24.4 29.9 图2 过2.5mm筛孔的EDTA标准滴定曲线表2 过9.5mm筛孔的EDTA消耗量水泥剂量(%)0 2 4 6 8EDTA消耗量(ml)0.7 10.9 17.1 23.4 27.7 0.7 10.6 17.3 23.2 27.5 0.8 10.5 17.4 23.1 27.6EDTA消耗量平均值0.7 10.7 17.3 23.2 27.6 图3 过9.5mm筛孔的EDTA标准滴定曲线3 采用两种标准滴定曲线试验的结果将预先设计好的水泥剂量4%、4.5%、5%分别加入到配制好的三份混合料中,搅拌均匀后分别过2.5mm和9.5mm筛孔,取过筛后的试样300g,采用EDTA 方法进行滴定,其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1.⽔泥:普通硅酸盐⽔泥、矿渣硅酸盐⽔泥和⽕⼭灰质硅酸盐⽔泥均可做结合料,但应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的⽔泥。
2.⽯灰:⽯灰质量应符合相关规定的Ⅲ级以上消⽯灰或⽣⽯灰的技术指标。
应检验⽯灰的有效钙和氧化镁含量。
3.粉煤灰:粉煤灰中Si02、Al2O3和Fe2O3的总含量应⼤于70%,烧失量不宜⼤于20%,⽐表⾯积宜⼤于2500cm2/g(或90%通过0.3mm筛孔,70%通过0.075mm筛孔)。
4.集料:集料压碎值除应符合表2B312012-1压碎值要求,还要满⾜级配要求的规定。
5.⽆机结合料稳定细粒⼟时,细粒⼟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要求。
6.⽔泥稳定类材料的压实度(按重型击实标准)及7d(在⾮冰冻区25℃、冰冻区20℃条件下湿养6d、浸⽔1d)龄期的⽆侧限抗压强度应满⾜要求。
7.⽔泥剂量:
⽔泥剂量应通过配合⽐设计试验确定,但设计⽔泥剂量宜按配合试验确定的剂量增加0.5%~1%,对集中⼚拌法宜增加0.5%,对路拌法宜增加1%。
当⽔泥稳定中、粗粒⼟做基层时,应控制⽔泥剂量不超过6%。
8.采⽤⽔泥稳定碎⽯⼟、砾⽯⼟或含泥重⼤的砂、砂砾时,宜掺⼊⼀定剂量⽯灰进⾏综合稳定,当⽔泥⽤量占结合料总量的30%以上时,应按⽔泥稳定类进⾏设计,否则按⽯灰稳定类设计。
9.⽔泥稳定粒径均匀且不含或细料很少的砂砾、碎⽯以及不含⼟的砂时,宜在集料中添加20%~40%的粉煤灰,或添加剂量为10%~12%的⽯灰⼟进⾏综合稳定。
10.⽯灰粉煤灰稳定类材料的压实度(按重型击实标准)及7d(在⾮冰冻区25℃、冰冻区20℃条件下湿养6d、浸⽔1d)龄期的⽆侧限抗压强度应满⾜要求。
1K422072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的质量控制要点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1k422072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的质量控制要点(1)石灰稳定土基层本.文,来.源,于.贵,州.学,习.网,工程考试.注册建造师,①材料。
塑性指数为15~20的黏性土宜用石灰稳定。
用作基层时,土颗粒最大粒径不应超过(细粒土不大于15mm)。
应采用ⅲ级(含)以上的钙质或镁质生、消石灰。
②配合比应准确。
通过配合比试验确定最佳的石灰剂量和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城市道路石灰土基层只,强度要求≥。
③应在春末和夏季施工。
应严格控制基层厚度和高程,其路拱横坡应与地面一致。
拌合均匀,应在等于或略小于最佳含水量(1%~2%)时碾压,以满足压实度要求。
应用12t以上压路机碾压,先轻型后重型。
压实厚度与碾压机具相适应,最厚20cm,最薄10cm。
严禁用薄层贴补的办法找平。
石灰土应湿养,养生期不宜少于7天。
养生期应封闭交通。
特殊情况下,有覆盖措施的石灰土层上,应限制车速不超过30km/h,禁止重型卡车通过。
(2)水泥稳定土基层①材料。
用作城市一般道路基层时,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
用作主干路、快速路时,dmax≯。
集料中不宜含有塑性指数的土。
如水泥稳定的是碎(砾)石,则它们要先筛分成3~4个不同粒级,然后配合成规范要求的级配范围。
应选用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宜在6h以上的号或号水泥。
②配合比应准确。
通过配合比试验确定必须的水泥剂量和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使其7天浸水抗压强度达到3~5mpa(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基层)或~3mpa(城市一般道路基层)。
水泥稳定中粒土、粗粒土做基层时,水泥剂量不宜超过6%。
③宜在春末和气温较高季节施工。
施工最低气温为5℃。
雨季施工应防止水泥和混合料淋雨。
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已摊铺的应尽快碾压密实。
水泥稳定土应洒水拌和均匀。
应严格控制基层厚度和高程,使其路拱横坡与面层一致。
混合料应在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1%~2%)时碾压,以满足按重型击实标准确定的压实度要求。
摘要:通过郑州市西绕城公路改建工程六标段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剂量的检测,对EDTA滴定法测定水泥剂量的操作方法提出一些看法,用不同取样方法对水泥稳定碎石料进行滴定分析,确定出比较符合现场实际的水泥剂量取样滴定方法.以便及时、准确地确定出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水泥剂量,从而保证水泥稳定层的施工质量,指导施工。
关键词:EDTA滴定法;水泥剂量;检测;控制EDTA滴定法是目前检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剂量的主要方法,由于一些试验工作者对试验方法的理解程度和操作水平的差异,往往使水泥剂量的试验结果与实际存在较大的偏差,难以起到控制生产质量的目的。
水泥剂量太少,不能确保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而剂量太大,既不经济,还会使基层的裂缝增多,进而影响到路面面层投入使用后的水稳性,文中结合工程实例对EDTA滴定法测定水泥剂量的操作方法提出一些看法,并对其注意事项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以探讨更加准确地对水泥剂量进行检测,保证水泥稳定层的施工质量。
1、工程实例郑州市西绕城公路改建工程路面基层设计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设计厚度36cm,水泥剂量4.5%,碎石掺配比例为10-30mm碎石:10-20mm 碎石:5-10mm碎石:石屑=23:27:26:24。
合成级配满足其图纸设计要求,其中水泥为郑州金龙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PO32.5水泥,4.5%水泥的击实试验结果为:ρdmax=2.36g/cm3,ω0=5.4%.2、标准曲线标准曲线是工地检测水泥剂量的标准,如果标准曲线的绘制出现问题,将无法生产出合格的水泥稳定碎石。
为了更好的指导施工,六标段设计了两种不同情况集料的标准曲线,寻找它们之间的关系,得到更加合理的标准曲线。
表1 水泥剂量EDTA滴定(1)按施工配合比设计中的比例合成混合料,混合料不过筛,然后称取混合料加入水泥和水制成试样。
(2)按施工配合比设计中的比例合成混合料,加水泥和水后直接过4.75mm筛。
通过对两种不同方式配制而成的试样进行EDTA试验,试验时所用EDTA 溶液是一次配制而成,氯化氨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制多次,得到的结果如表1 ,由表1 ,可以得出以下初步结论:(1) 混合料不过筛,直接按照配合比取干混合料掺兑水泥绘制标准曲线,这种做法符合现场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