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的繁殖技术规范
- 格式:docx
- 大小:13.84 KB
- 文档页数:3
奶牛繁殖工作计划奶牛繁殖工作计划是一个重要的农场管理计划,旨在确保奶牛群的健康和繁殖效益。
这个计划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性成熟和配种:首先,需要确定奶牛群的性成熟期。
这可以通过监测奶牛的身体状况、月经周期和性行为来确定。
一般来说,奶牛的性成熟期在12个月到15个月之间。
随后,需要选择适合的种牛来进行配种。
种牛应该具备良好的遗传背景和健康状况,以确保后代具有良好的品质和生产力。
可以通过与专业兽医和奶牛买卖市场合作,来选择合适的种牛。
为了提高繁殖效益,可以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配种。
这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使用优质的冷冻精液和适当的设备进行操作。
授精的时机应该在奶牛的排卵期。
2. 妊娠和妊娠诊断:成功的配种后,需要确定奶牛是否怀孕。
可以使用超声波和血液检测等方法进行妊娠诊断。
一般来说,怀孕的奶牛在28天后可以检测到胚胎的存在。
对于未怀孕的奶牛,应在适当的时间间隔后再次配种。
这个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奶牛的排卵周期和繁殖历史进行调整。
3. 妊娠管理:一旦确定奶牛怀孕,就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管理和护理。
这包括提供足够的饲料和水,保持干净和舒适的栖息地,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
适当的营养补充也是重要的,尤其是钙和矿物质。
妊娠期通常为280天,但具体时间可能根据奶牛的品种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应根据奶牛的妊娠情况,调整饲养和管理方案。
4. 分娩和照顾新生牛犊:一旦奶牛进入分娩期,需要为其提供适当的分娩环境和护理。
这包括干净和舒适的分娩箱,适当的照明和温度控制,以及监测分娩过程的专业人员。
分娩后,新生牛犊需要适当的护理和饲养。
这包括及时的初乳喂养,适当的饲料和水供应,定期的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等。
新生牛犊的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应被密切监测和记录。
5. 繁殖管理和再生产:在奶牛的繁殖历史中,应记录和评估每次配种的效果和结果。
这包括怀孕率、流产率和新生牛犊的成活率等指标。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调整和改进繁殖策略,以提高繁殖效益。
奶牛场的繁殖管理技术奶牛繁殖是奶牛场的核心业务之一,繁殖质量、繁殖效率直接关系到奶牛场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奶牛场需要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繁殖管理,提高奶牛的繁殖效益,以实现奶牛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是影响奶牛繁殖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保证奶牛的饮食、卫生、生活等方面都得到良好的管理。
良好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奶牛的健康水平,增加其繁殖力。
1. 饲料控制奶牛在孕期、哺乳期和怀孕期的饲料有不同的需求,应按照需求适当调整饲料排量,保证奶牛的饲料均衡,避免饲料浪费,同时也避免因营养过剩、不足而影响奶牛的繁殖效果。
2. 排泄管理对于奶牛的排泄物也需要进行合理管理,以避免奶牛身体不适,降低其繁殖效益。
建议采用科学合理的露天排泄地、收集器等方法,及时清理排泄物,保持卫生环境。
3. 驱虫灭蝇奶牛场需要定期进行驱虫灭蝇,以避免各类害虫对奶牛的干扰,同时也可以减少细菌感染可能性,从而提高奶牛的繁殖效益。
二、繁殖管理1. 牛群档案奶牛场应建立牛群档案,数据需要详细记录奶牛的个人信息、身体状况、饲养管理及繁殖情况。
通过对牛群记录、统计分析,可以更好地掌握牛群的繁殖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管理。
2. 公牛管理公牛的选用是指通过对个体性状、遗传基础、血缘关系、繁殖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而选取的优良公牛。
选择好的公牛可提高繁殖成果,从而影响奶牛场的经济效益。
公牛在进行繁殖管理时,还应注意其饲养管理、健康、力量等方面的保护和管理。
3. 繁殖科技与传统方法相比,现代奶牛繁殖科技大大提高了繁殖效益。
常见的繁殖科技包括人工授精、移植胚胎等技术。
选用适当的繁殖科技,可以达到更好的繁殖效果,提高奶牛的繁殖率。
三、疾病防控疾病在奶牛繁殖管理中是常见的问题,不仅给奶牛带来健康风险,还可能影响其繁殖成果。
因此,对疾病的防控工作非常重要。
1. 预防接种奶牛在出生后需要接种各种疫苗,这样可以建立免疫屏障,预防病毒感染,保障其健康。
奶牛繁殖管理技术奶牛繁殖管理是现代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是指在奶牛的繁殖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奶牛能够受精、怀孕、生产并健康成长的活动。
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奶牛繁殖管理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旨在介绍奶牛繁殖管理技术,以便更好地推动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发展。
第一,受精技术。
受精技术是指人工诱导或控制、帮助奶牛受精的技术。
受精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变奶牛的繁殖能力,使其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产出更多的牛奶,提高了牛奶产量。
此外,它还可以改变奶牛的性格,让它更加活跃,更加容易接受管理。
其次,饲养能力提高。
饲料技术是指为了保证奶牛生长健康,在指定时间内合理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恰当地提供谷物、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以保证牛的健康生长的技术和方法。
此外,还应采取适当的卫生措施,以免牛群感染及传播多种病毒和寄生虫病。
第三,传统技术。
一些传统技术如提高受精效率和预防乳房病等也是需要重视的。
受精效率是指奶牛能够怀孕的可能性,而有效的受精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受精效率,从而提高产犊的数量。
此外,还可以采取相应措施预防乳房病,以保护奶牛的健康。
最后,应用奶牛基因技术来提高牛的繁殖质量。
基因技术是指根据牛的基因组特征,采取不同的方法改造和改动其遗传特征,以提高繁殖质量的技术。
通过基因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加奶牛的繁殖能力,从而提高牛奶产量和质量。
综上所述,奶牛繁殖管理技术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奶牛繁殖管理技术包括受精技术、饲养技术、传统技术以及奶牛基因技术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奶牛的繁殖周期,提高牛奶产量和质量,进而促进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发展。
先将母牛的外阴部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清洗、擦干。
上海等有些奶牛场,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已不再用消毒水溶液清洗,而采用消毒卫生纸擦净外阴部。
为了使手臂深入直肠时润滑,应在手臂上擦一些肥皂,然后手握成楔形,插人肛门,将直肠内的粪便淘尽。
也可以在手刚伸入直肠时,将肛门撑开,放人少量的空气刺激直肠壁蠕动而自动排粪。
排粪后再将外阴部擦净,右手将阴门撑开,左手将吸有精液的输精器,从阴门先倾斜向上插人阴道约5~10cm 左右,再向前水平插入抵子宫颈外口,右手从肛门插入直肠,隔着直肠壁寻找子宫颈,将子宫颈半握在手中并注意握住子宫颈后端,不要把握过前,以免造成子宫颈口角度下垂,导致输精器不易插入。
正确操作时,两手协同合作,就能顺利地将输精器插入子宫颈内5~8cm,随即注入精液,如果精液在注射时感到有阻力,可将输精器稍退后,即可输精,然后退出输精器。
注意在输精时不能暴力,不可用力过猛,以防止损伤阴道壁和子宫颈。
同时注意在插入输精器时,以防止被粪便污染。
玻璃输精器要防止折断和伤害母牛。
直肠把握子宫颈输精法,竖着左手臂上涂抹润滑剂后,呈楔形插入母牛的直肠,触摸子宫、卵巢、子宫颈的位置,并令母牛排出粪便,然后消毒外阴部。
为了保护输精器在插入阴道前不受污染,可先使左手四指留在肛门后,向下压拉肛门下缘,同时用左手拇指压在阴唇上并向上提拉,使阴门张开,右手趁势将输精器插入阴道。
左手再进入直肠,摸清子宫颈后,左手心朝先右侧握住子宫颈,无名指平行握在子宫颈外口周围。
这是要把子宫颈外口握在手中,假如握的太靠前会颈口游离端下垂,造成输精器不易对上颈口。
右手持装有精液的输精器,向左手心中深插,输精器即可进入子宫颈外口。
然后,多处转换方向向前深插,同时用左手将子宫颈前端稍作抬高,并将输精器上套。
输精器通过宫颈管内的硬皱襞时,会有明显感觉。
当输精器一旦越过子宫颈皱襞,立即感到畅通无阻,这时即抵达子宫体处,应向后抽退一点,勿使子宫壁堵塞住输精器尖端出口处,然后缓慢地、顺利地将精液注入,再轻轻抽出输精器。
奶牛场繁育工作制度一、目的和原则1.1 目的为了提高奶牛场繁殖效率,提高奶牛产奶量和牛奶品质,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牧场经济效益,制定本繁育工作制度。
1.2 原则(1)科学饲养,规范管理,确保奶牛健康。
(2)加强繁殖技术研究,引进和推广先进繁殖技术。
(3)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繁殖效率,降低繁殖成本。
二、组织机构2.1 设立繁育部门,负责奶牛场的繁殖工作。
2.2 繁育部门设繁育经理、繁育员、兽医员、营养员、接产员、饲养员等岗位。
三、繁育工作内容3.1 繁育计划根据牧场实际情况,制定年度繁育计划,包括繁育目标、繁殖周期、配种方案等。
3.2 奶牛发情观察和配种(1)繁育员负责奶牛发情观察,记录奶牛发情时间和配种时间。
(2)繁育员负责配种工作,确保奶牛在适宜的繁殖周期内完成配种。
3.3 孕检和分娩管理(1)兽医员负责孕检工作,定期对奶牛进行孕检,确保奶牛的正常妊娠。
(2)接产员负责分娩管理,确保分娩过程的顺利进行,降低分娩并发症。
3.4 犊牛饲养和管理(1)饲养员负责0-6月龄犊牛的饲养工作,确保犊牛健康成长。
(2)饲养员负责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工作,确保奶牛在围产期内的营养需求。
3.5 繁殖记录和数据统计(1)繁育员负责繁殖记录工作,详细记录奶牛的繁殖情况,为繁殖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2)营养员负责数据统计工作,分析繁殖数据,为繁殖决策提供依据。
四、繁殖技术研究和推广4.1 繁育部门负责研究和推广先进的繁殖技术,提高繁殖效率。
4.2 定期组织繁殖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繁殖技术水平。
五、繁殖设备和设施管理5.1 繁育部门负责繁殖设备和设施的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5.2 定期对繁殖设备和设施进行维护和检修,保障繁殖工作顺利进行。
六、繁殖卫生和防疫6.1 繁育部门负责繁殖卫生和防疫工作,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6.2 定期对奶牛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奶牛免疫力。
七、繁殖目标和考核7.1 设立繁殖目标,包括繁殖率、产奶量、牛奶品质等指标。
教你奶牛场的繁殖技术奶牛的繁殖是奶牛场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繁殖策略和技术可以提高奶牛场的生产效益。
本文将介绍奶牛的繁殖周期、繁殖策略以及常用的繁殖技术。
奶牛的繁殖周期奶牛的生殖器官完全发育的时间与品种、年龄、季节等因素有关,一般为6个月至1年,正常生理周期为21天左右。
繁殖周期分为发情、受胎、妊娠和分娩四个阶段。
发情期奶牛的发情通常在接近季节交替(春季和秋季)时出现,也可能因为饲养、营养不良、寄生虫感染等原因而发生滞后或异常。
发情期为1-2天,奶牛会表现出行为异常、阴道分泌物增多、挑拨同伴等行为。
受胎期在发情期内,若未受孕,则周期结束后进入“空怀期”,紧接着便会再次进入发情期;如果受孕成功,则进入受胎期,受胎后奶牛将不再发情。
妊娠期受胎成功后,奶牛进入妊娠期,妊娠期为280天左右。
在妊娠期间,奶牛需要特别关注饮食、运动、保暖等方面的问题,以保证胎儿正常发育。
分娩期妊娠期结束后,奶牛即将进入分娩期。
分娩前6-8周,奶牛需要接受适当的饲养管理和疫苗注射,以确保母体和胎儿的健康状况。
分娩时,奶牛需要安静、温暖、干燥的环境,并由专业人员进行督导和辅助分娩。
繁殖策略奶牛场的繁殖策略通常包括选配、配种和废牛选育等方面。
选配在选配方面,奶牛场根据生产需要和市场需求,选择具有良好生产性能、强健体魄和适应力强的种公牛和种母牛,进行繁殖配对。
配种在配种方面,传统的人工配种已经逐渐被人工授精和人工受精所代替。
人工授精采用冷冻或液态精液进行,具有成本低、易操作、传染病传播风险小等优点;人工受精则可以进行胚胎移植和优生优育等深入操作。
废牛选育在废牛选育中,奶牛场要及时对出现不良繁殖状况、身体疾病或退产等情况的奶牛进行淘汰,以保证整个牧区的繁殖健康。
常用的繁殖技术除了上述繁殖策略,奶牛场还可以采用以下常用的繁殖技术。
冷冻精液技术冷冻精液技术是现代奶牛繁殖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技术。
通过先将精液冷冻保存,再运输到需要的地点进行人工授精或人工受精。
奶牛繁育实施方案奶牛繁育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奶牛产奶量、改善品质和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奶牛繁育的科学、规范和高效,制定一套科学的奶牛繁育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选择合适的奶牛品种至关重要。
不同品种的奶牛在产奶量、适应性、疾病抵抗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选择奶牛品种时,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饲养条件和市场需求来进行选择。
同时,要选择健康、生长良好、母本优良的奶牛,以确保后代具有良好的遗传基因。
其次,科学的饲养管理是奶牛繁育的关键。
奶牛的饲养管理包括饲料配制、饲养环境、疾病防控等方面。
合理的饲料配制能够满足奶牛生长、发育和产奶的需要,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品质。
良好的饲养环境可以减少奶牛的压力,改善奶牛的生长情况。
同时,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及时发现和治疗奶牛的疾病,保证奶牛的健康。
另外,科学的繁殖管理也是奶牛繁育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配种计划、良好的配种技术和科学的产犊管理能够提高奶牛的繁殖效率,缩短产犊间隔,增加产奶周期,从而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经济效益。
此外,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营养监测也是奶牛繁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定期的健康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奶牛的健康问题并进行治疗,保证奶牛的健康。
同时,营养监测能够及时了解奶牛的饲料摄入量和营养状况,调整饲料配制,保证奶牛的营养需求。
最后,建立健全的奶牛档案管理系统也是奶牛繁育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奶牛的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及时了解奶牛的生长发育情况、繁殖状况、健康状况等信息,为科学的繁育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总之,科学的奶牛繁育实施方案是提高奶牛产奶量、改善品质和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
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精心的照料,才能培育出更多高产、高效、高品质的奶牛,为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奶牛良种繁育方式一、引言奶牛良种繁育是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和增加奶产品品质的关键手段。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良种繁育已经成为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本文将详细介绍奶牛良种繁育的几种主要方式,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二、奶牛良种繁育方式1. 自然交配与人工授精自然交配是传统的繁殖方式,即公牛与母牛直接交配。
这种方式效率较低,容易传播疾病。
因此,目前大多数奶牛场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即利用优良公牛的精液,通过人工方法将其注入母牛的子宫内,使其受孕。
人工授精可以提高受胎率,减少疾病传播,加快品种改良。
2. 胚胎移植胚胎移植是将早期胚胎从优良母牛体内取出,移植到另一头相同或不同品种的母牛子宫内,使之妊娠并产下犊牛。
胚胎移植技术可以充分利用优良母牛的遗传资源,实现快速繁殖。
但该技术成本较高,操作复杂,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3. 基因编辑与克隆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可以精确地修改奶牛的基因,从而创造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奶牛品种。
克隆技术则可以通过复制具有优良性状的动物个体,实现快速扩繁。
但基因编辑和克隆技术均涉及伦理和安全问题,需谨慎使用。
4. 群体选育与表型选择群体选育是通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公母牛进行配种,以改善整个群体的遗传品质。
表型选择则是根据个体的表型表现来选择优良个体。
这两种方法成本较低,操作简单,适合广大奶牛养殖户使用。
三、奶牛良种繁育的关键因素1. 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种质资源是良种繁育的基础,要保护好各种类型的种质资源,并充分利用其优良基因。
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优良品种,丰富我国的奶牛种质资源。
2. 标准化养殖与管理标准化养殖与管理是良种繁育的重要保障。
要建立健全奶牛养殖标准体系,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奶牛养殖效益和生产水平。
同时,要加强环境治理和动物福利,确保奶牛健康生长。
3. 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是推动奶牛良种繁育的重要动力。
要加强奶牛良种繁育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推广先进的繁殖技术和遗传改良方法。
奶牛繁殖技术手册奶牛繁殖技术手册1、引言1.1 目的1.2 背景信息2、环境准备2.1 繁殖区域选择2.2 饲养设施建设2.3 饲料的准备与储存3、品种选择3.1 奶牛品种介绍3.2 品种的选择与比较4、繁殖策略4.1 自然交配4.2 人工授精4.3 受精胚胎移植5、繁殖管理5.1 配种时间的确定5.2 发情检测5.3 配种的准备工作5.4 全程监控与记录6、妊娠与分娩管理6.1 妊娠期的饲养管理6.2 分娩前的准备工作6.3 分娩后的护理与管理7、产后恢复与哺乳期管理7.1 哺乳期饲养管理7.2 乳牛行为与安全性管理8、健康与疾病管理8.1 繁殖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8.2 常见疾病的症状与处理9、产后配种与再生繁殖9.1 产后配种的管理策略9.2 再生繁殖的重要性与方法10、结论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奶牛繁殖区域选择的评估表格附件2:饲养设施建设规划图纸附件3:奶牛饲料配方表附件4:发情检测记录表附件5:繁殖疾病预防与控制手册附件6:再生繁殖实施方案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农业标准化:指按照国家发布的标准执行的农业生产管理方式。
2、饲料:指用于动物日常饲养的食物,包括饲草、粗饲料、浓缩饲料等。
3、分娩:牛类生育过程中从孕期到产后实际分娩。
4、自然交配:指在动物自然交合的情况下进行的配种方式。
5、人工授精:指通过冷冻或鲜活精液,由人工手段将精液直接注入母牛的生殖道内进行配种。
6、受精胚胎移植:指将精子和卵子体外受精后得到的受精卵移植到母牛子宫内进行发育。
奶牛的繁殖方法
1.制定牛群的繁殖指标
编制繁殖计划,首先要确定繁殖指标。
最理想的繁殖率应达100%,产犊间隔为12个月,但这是不易办到的。
所以,实际生产中繁殖率不低于85%,产犊间隔不超过13个月。
常用的衡量繁殖力的指标有:年总受胎率≥85%,计算公式:年总受胎率=年受胎母牛头数/年配种母牛头数×100%年情期受胎率≥50%,计算公式:年情期受胎率=年受胎母牛头数/年输精总情期数×100%年平均胎间距≤400天,计算公式:年平均胎间跑=∑胎间距/头数年繁殖率≤85%,计算公式:
年繁殖率=年产犊母牛数/年可繁母牛数×100%
2.制定繁殖、配种计划
繁殖是奶牛生产中联系各个环节的枢纽。
繁殖与产奶关系极为密切,为了增加产奶收入和增殖犊牛的收入,必须做好繁殖计划。
牛群繁殖计划是按预期要求,使母牛适时配种、分娩的一项措施,又是编制牛群周转计划的重要依据。
编制配种分娩计划,不能单从自然生产规律出发,配种多少就分娩多少;而应在全面研究牛群生产规律和经济要求的基础上,搞好选种选配,根据开始繁殖年龄、妊娠期、产犊间隔、生产方向、生产任务、饲料供应、畜舍设备以及饲养管理水平等条件,确定牛只的大批配种分娩时间和头数,才能编制配种分娩计划。
母牛的繁殖特点为全年散发性交配和分娩,季节性特点不明显。
所谓的按计划控制产犊,就是把母牛的分娩时间安排到最适宜产奶的
季节,有利于提高生产性能。
以上就是农村创业我带给您的关于奶牛的繁殖方法的介绍,让今天带给您的小知识能够对您有所助力哦。
奶牛的繁殖技术规范
2012-01-16 13:42:06 来源:牛业科技之光浏览:24次
内容提要:一、繁殖指标
(一)年总受胎率
(二)年情期受胎率
(三)年平均胎间距
一.繁殖指标
(一)年总受胎率
1.指标:≥85%
2.计算公式与统计方法
公式:年总受胎率=(年受胎母牛数÷年受配母牛头数)×100%
统计方法:
(1)统计日期由上年10月1日到本年9月31日
(2)年内受胎两次以上的母牛(包括正产受胎两次和流产后受胎的),受胎头数和受配头数应一起统计,即各计为两次以上
(3)配种后两个月耐出群的母牛,不能确定是否妊娠的不参与统计,配种两个月后出群的母牛一律参与统计。
(4)以受配后2-3个月的妊娠结果确认受胎头数
(二)年情期受胎率
1.指标:≥50%
2.计算公式与统计方法
公式:奶奶情期受胎率=(年受胎母牛头数÷年输精总情期数)×100%
统计方法:
(1)凡是经输精的情期均应统计在内。
年内出群的牛只,如果最后一次配种距出群不足
两个月时,该情期不参与统计,但此情期以前的受配情期必须参加统计。
(2)统计的起止日期与年总受胎率相同。
(三)年平均胎间距
1.指标:≤400天
2.计算公式与方法
公式年平均间距=(∑胎间距)/n
其中:
胎间距—本胎产犊日距上胎产犊日(不含)的间隔天数。
∑胎间距—胎间距之和。
n—统计头数。
统计方法:
(1)按自然年度统计。
(2)凡在年内繁殖的母牛均进行统计。
年内繁殖两次,其所形成的两个胎间距一起进行统计。
(3)流产也认为产一胎。
遇到流产情况时,不足270天的胎间距不参加统计,超过270天的胎间距一律参加统计。
(四)出产月龄
1.指标25-28个月。
2.计算公式与统计方法。
公式:出产月龄=初产日龄/30
统计方法:
(1)出产日龄指出生日(不含)到初产日的间隔天数。
(2)在需要时,可计算年平均初产月龄。
届时,统计对象限定为1月1日至12月31日之间初产的母牛。
(五)繁殖率
1.指标:≥85%
2.计算公式与统计方法
公式:年繁殖率=(年实繁母牛头数/年应繁母牛头数)×100%
统计方法:
(1)实繁母牛头数指自然年度(1-12月)内分娩的母牛头数。
年内分娩两次的以两头计,一产双胎的以一头计,妊七个月以上的早产计入实繁头数,妊七个月以下的流产不计入实繁头数。
(2)应繁母牛头数指年初(1月1日)18月龄以上母牛数,加上年初未满18月龄而在年内实繁的母牛数。
(3)年内出群的母牛,凡产犊后出群的一律计算,未产犊而出群的一律不计算。
(4)年内调入的母牛,在调入后产犊的,分子、分母各算一头,未产犊的,不统计
二、人工授精技术管理
(一)发情和发情鉴定
1.对逾15月龄未见初情的育成母牛,须进行母牛产科和营养学检查。
2.发情鉴定采用观察法,每天不少于3-4次,主要观察性欲、粘液量和粘液形状,必要时检查卵泡的发育情况。
(二)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