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盘计算器
- 格式:ppt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23
部编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10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和计算器教学内容: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教材第23~27页内容、教材第26页例1、例2,“做一做”)。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1.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2.能够自学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算盘、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计算工具的历史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学生发言。
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二、新课讲授1、计算工具的认识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
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
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
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
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
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
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
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
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强化训练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一、大数的认识4.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海选初战一、填空乐园1.你知道的计算工具有( )。
2.早在14世纪,中国就发明了算盘,至今仍在使用。
在使用算盘计数时,一个上珠代表( ),一个下珠代表( )。
3.在计算器上,ON/C是( )键及( )键;CE是( )键;0,1,2,…,9是( )键;+,-,×,÷是( )键。
二、判断快车1.在计算器上进行计算时,可用CE键清除,也可用ON/C键清除。
( )2.在计算器上计算4除124时,先输入4,接着输入÷,再输入124。
( )3.算盘只能用来计算加、减法,不能用来计算乘、除法。
( )三、连一连59043126087502453511260703四、先计算下面一组算式的前三题,然后找出规律直接写出后面算式的得数1.(1)1×8+1= ( )(2)12×8+2= ( )(3) 123×8+3= ( )(4) 1234×8+4= ( )(5) 12345×8+5= ( )(6) 123456×8+6= ( )(7) 1234567×8+7= ( )(8) 12345678×8+8= ( )(9) 123456789×8+9= ( )2.(1)1×1=( )(2) 11×11= ( )(3) 111×111= ( )(4) 1111×1111= ( )(5)11111×11111= ( )(6) 111111×111111= ( )(7) 1111111×1111111= ( )(8) 11111111×11111111= ( )(9)111111111×111111111= ( )五.利用计算器算一算1. 5328+14596=2. 30028+42765=3. 4679×13+2687=4. 810000÷54×69=5. 1756800-2532×5=6. 42368×76-12384=开放闯关1.如下图,从某一个数字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写出一个六位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和计算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和计算器)》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算盘和计算器这两种常见的计算工具。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算盘和计算器的工作原理,熟练操作算盘和计算器,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基本的数学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算盘和计算器这两种计算工具,大部分学生可能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认识,对于它们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算盘和计算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算盘和计算器的工作原理,熟练操作算盘和计算器,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算盘和计算器的工作原理,熟练操作算盘和计算器,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算盘和计算器的工作原理,并能够熟练操作算盘和计算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深入理解和掌握算盘和计算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算盘和计算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算盘和计算器的工作原理,并通过示范操作,让学生初步掌握算盘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算盘和计算器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和计算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和计算器)》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算盘和计算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让学生掌握计算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算盘和计算器的结构及使用方法;二是用算盘和计算器进行简单计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对数字敏感,好奇心强。
但他们使用算盘和计算器的经验不足,对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还需加强指导。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和操作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算盘和计算器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能熟练地使用算盘和计算器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算盘和计算器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
2.难点:算盘和计算器的操作技巧,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计算工具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示范教学法:教师演示算盘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模仿操作。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反馈评价法: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足够的算盘和计算器,以便学生实践操作。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本算盘和计算器的使用说明书,以便课后自主学习。
3.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算盘和计算器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算盘和计算器吗?它们有什么作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4.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和计算器》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中的《4.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和计算器》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计算工具,特别是算盘和计算器,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以及理解它们在数学计算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计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使用计算工具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计算工具,特别是算盘和计算器。
2.让学生掌握算盘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算盘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以及理解它们在数学计算中的应用。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算盘和计算器,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
2.准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以便进行课堂巩固和拓展。
3.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使用计算工具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计算工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介绍算盘和计算器的起源、发展,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历史背景。
展示算盘和计算器的结构,讲解它们的使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尝试使用算盘和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出示一组计算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工具进行解答。
计算器的发明计算器的发明:从算盘到电子计算器计算器,是一种能够进行数字计算的机器或设备,可被视为现代人生活中极为常见的工具之一。
它的发明和演化历史,与人类提高数字计算的需要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算盘到电子计算器的发明过程中,总结出几个关键性的历程,以及其在科技进步中所起的推动作用。
1. 算盘:人类最早的计算器算盘,是由珠子、算框和木架组成的数字计算工具,其历史可追溯到数千年前的中国。
相传在汉朝(公元前206~公元220年)时,古代工匠用珠子、竹棍和木片制成算盘,初步实现了数字计算的便捷性。
从此,算盘成为了中国算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人提供了便利的计算手段。
然而,算盘在计算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比如操作速度慢、接近误差大等等。
因此,在20世纪初期,各国开始探索更新算盘的数字计算机械。
2. 机械计算器:提升数字计算速度机械计算器在算盘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创新,它结合了机械技术,采用齿轮、滑齿等技术,提高了计算速度和精度。
英国的Charles Babbage(1791-1871)就是机械计算器的先锋者之一,他发明的差分机和分析机是机械计算器的代表。
这种机械计算器给数字计算带来了巨大的创新,可以代替手工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精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 电子计算机:数字计算多样化与自动化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新型计算机,相比机械计算器,它具有更高的计算速度和多样性。
它利用电子元器件,可存储数据和编程,完成了数字计算的自动化。
最早的电子计算机Eniac于1946年问世,之后的电子计算机变革不断,功能越发完备,计算速度不断提升,数据处理能力也与时俱进。
现在,计算机和手机上的应用程序都不可缺少,其广泛应用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了现代人的精神伙伴。
考虑到各个时期的科技进步及其对数字计算过程的影响,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中,计算器发明也随之演变。
在20世纪初期,机械计算器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数字计算的发展;而电子计算器的问世,更是为数字计算带来了全新的提升,也开启了计算机领域的新篇章。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4.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和计算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中的《4.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和计算器》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掌握算盘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以及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计算工具。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计算工具的奥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计算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愿意主动探究;部分学生则可能对计算工具的使用存在恐惧心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掌握算盘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计算工具。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环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算盘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难点:算盘和计算器的原理,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计算工具。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计算工具的奥秘。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算盘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借助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古代计算工具——算盘,引发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引导学生观察算盘,了解算盘的构造和用法,探究算盘的计算原理。
3.拓展:介绍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对比算盘和计算器的异同,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
4.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练习,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计算工具。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算盘和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4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算盘、计算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介绍计算工具——算盘和计算器,并安排了有关计算工具发展历史和现状的阅读材料。
关于算盘,首先通过两种应用情景,说明了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记数。
接下来介绍了两种算盘,让学生认识算盘上每格代表的数以及如何用算盘表示数,并自己收集有关算盘的信息。
关于计算器的认识,利用生活情景引入计算器。
通过计算器的直观图来认识计算器各键的功能。
用计算器计算,学习一般四则计算。
加减法的运算把按键的顺序和屏幕结果对应起来,具体讲解。
乘除法的运算让学生自己完成。
1.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了解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能用算盘记数。
2.利用生活情景引入计算器。
认识计算器各键的功能。
会正确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数运算的规律。
3.在利用计算工具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体验转化思想方法。
4.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
【重点】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认识计算器各键的功能。
正确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难点】1.了解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
2.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数运算的规律。
【教师准备】PPT课件、算盘、计算器。
【学生准备】计算器、小棒。
1.师: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
2.师: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也就是春秋时期就出现了这样的计算工具。
(PPT 课件出示)师:你知道这叫什么吗?1.师:自从有了人类,人们与数字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但数目越来越大,人们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运算,聪明的人类会想到一些什么办法呢?2.引导学生初步知道古今中外的一些计算工具。
我们的祖国有着灿烂的文化和先进的科学,让学生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了解算筹计算的先进方法,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
认识计算器
问题导入你了解计算器吗?你会使用计算器吗?(教材25页)
过程讲解
l.了解计算器的产生及优点
计算器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计算工具。
它体积小,便于携带,计算迅速、准确,是目前人们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
2.说说计算器
(l)实物展示。
(2)常用键的功能。
①开关及清除屏键。
用于计算的开始和全部清除。
②清除键。
仅消去当前输入的数据,在计算过程中,不影响前面的数据及运算。
一般用于修改输错的数据。
③关机键。
用于关闭计算器的电源。
④数字键。
每按一下数字键,显示屏右端就会出现这个键上标注的数字,同时把前面输入的数字向左移动一位。
⑤运算符号键和等号键。
这些键可以分别完成加、减、乘、除运算并
得出计算结果。
例如:16÷4=,按键:,显示屏上就会出现得数4。
3.常见计算器的类型
(1)算术型计算器——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简单的四则运算,但不能自动识别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又称简单计算器。
(2)科学型计算器——可以进行乘方、开方、指数、对数、三角函数、统计等方面的运算,能够自动识别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又称函数计算器。
(3)程序计算器——可以编程序,把较复杂的运算步骤储存起来,进行多次重复的运算。
归纳总结
了解计算器各个功能键的作用是正确进行计算的前提。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和计算器)》教案一. 教材分析《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和计算器)》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算盘和计算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理解算盘和计算器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工具,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对于计算工具有一定的认知,但可能只停留在使用层面,对于其工作原理并不是很了解。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使用层面上升到原理层面,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计算工具。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算盘和计算器的工作原理。
2.让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算盘和计算器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工具的兴趣,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四. 教学重难点1.算盘和计算器的工作原理。
2.算盘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实践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算盘和计算器的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足够的算盘和计算器供学生实践操作。
2.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展示算盘和计算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算盘和计算器吗?它们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算盘和计算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每组一台计算器,让学生实际操作计算器,尝试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让学生观察计算器的工作过程。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算盘和计算器的使用实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算盘和计算器,还有哪些计算工具?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拓展知识面。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算盘和计算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并提醒学生要注意计算器的正确使用,以提高计算准确率。
《计算工具的认识》导学案
学习内容:
计算工具的认识(P23)
学习目标:
1.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
2.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学习关键:能够自学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学习准备:算盘、计算器。
学习流程:
一、课前准备: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把你所认识的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二、展示交流
(一)计算工具的历史
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
中国人发明算盘
计算机
(二)算盘和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
1.算盘。
(1)算盘各部分名称
(2)两种不同的算盘:
(3)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2.计算器。
(1)出示一个计算器,你能说说每个键的功能吗?
显示屏、时间键、日期键、清除键、开关及清除屏键、存储运算键、括号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等。
(2)看课本自学,边看自己的计算器边看书,然后小组交流。
(3)计算器的使用与算盘相比有什么优势?
三、总结
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通过使用计算器,你觉得计算器如果具备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们去找一找是否有具备这种功能的计算器,该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好的计算工具。
四、评价
五、作业:
1.继续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
(有兴趣的同学,如果能根据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将其罗列就更好了。
)
2.了解计算器的其他功能。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8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算盘、计算器(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起源和发展,认识算盘和计算器。
2. 使学生掌握算盘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工具的起源和发展2. 算盘的认识和使用3. 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算盘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计算速度和准确性的提高。
2. 教学难点:算盘的使用技巧,计算器功能键的认识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一个计算比赛,让学生认识到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 引出计算工具的话题,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
2. 计算工具的起源和发展- 向学生介绍计算工具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
-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计算工具的变迁。
3. 算盘的认识和使用- 向学生介绍算盘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 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算盘的使用方法。
-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算盘,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4. 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 向学生介绍计算器的种类和功能。
- 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器,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5. 小组合作与交流-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交流算盘和计算器的使用技巧。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6.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算盘和计算器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 提醒学生课后加强练习,熟练掌握算盘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课后练习使用算盘和计算器,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前了解计算工具的更多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算盘——流传至今的原始计算器
佚名
【期刊名称】《初中生》
【年(卷),期】2012(000)034
【摘要】算盘的发明,并不比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逊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算盘对世界的贡献要远大于四大发明。
——钱学森
【总页数】2页(P4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6.22
【相关文献】
1.新型会计计算工具--算盘式电子计算器原理及应用
2.算盘·计算器·电脑
3.算盘式太阳能卡片计算器
4.在电子计算器普及的今天算盘仍有生命力我国珠算事业近年又有新发展八月将举行我国首次珠算技术全国比赛大会
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次为官杭州:佳话轶事流传至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