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这样一个女人(外一篇)
- 格式:doc
- 大小:4.03 KB
- 文档页数:3
香港作家西西的短篇小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是一篇叙事方式独特的作品,作家在运用“自知观点”讲述故事的同时,对“自知观点”叙述本身予以潜在的“自我颠覆”,从而制造了小说的多意义结构,使小说获得了悲剧性与喜剧性的双重统一。
西西,原名张彦、张爱伦,广东中山人。
1938年生于上海,1950年随父母定居香港。
曾任小学教师、杂志编辑,后专门从事写作,著有小说、散文、诗歌等二十余种。
曾主持同人刊物《素叶》数十载。
1983年,短篇小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获联合报第八届小说奖之联副短篇小说推荐奖。
1999年,长篇小说《我城》被《亚洲周刊》评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2005年继王安忆、陈映真之后获“世界华文文学奖”。
2009年,《我的乔治亚》、《看房子》入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其实是不适宜和任何人恋爱的。
”小说以一个女子的内心独白开篇,而且文中多次出现这种叙述。
表面上看来,似乎是一个忧伤的女子的顾影自怜。
“其实”一词,带有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对命运的无能为力,甚至带有一点自责和懊悔。
文中还有很多关于“命运”的说法,如:“我想,我所以能陷入目前的不可自拔的处境,完全是由于命运对我做了残酷的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摆布。
”“对于命运,我是没有办法反击的。
”“也许,我毕竟是一个人,我是没有能力控制自己而终于一步一步走向命运所指引我走的道路上去的。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像我这样一个女子相关内容代序:造房子我的朋友说:你一定是喜欢密西西比河了。
我说:嗯。
我的朋友说:你一定是喜欢陕西西安了。
我说:嗯。
我的朋友说:你一定是喜欢西西里岛了。
我说:嗯。
我的朋友说:你一定是喜欢墨西哥和巴西了。
我说:嗯。
后来,我的朋友不再说什么你一定是喜欢圣弗朗西斯?阿西西了等等,我也不再“嗯”了。
我的朋友大概不知道我小时候喜欢玩一种叫做“造房子”又名“跳飞机”的游戏,拿一堆万字夹缠作一团,抛到地面上划好的一个个格子里,然后跳跳跳,跳到格子里,弯腰把万字夹拾起来,跳跳跳,又回到所有的格子外面来。
有时候,许多人一起轮流跳,那是一种热闹的游戏;有时候,自己一个人跳,那是一种寂寞的游戏。
我在学校里读书的时候,常常在校园里玩“跳飞机”,我在学校里教书的时候,也常常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在校园玩“跳飞机”,于是我就叫做西西了。
西是什么意思呢,有的人说是方向,有的人说是太阳沉落的地方,有的人说是地球的那一边。
我说:不过是一幅图画罢了。
不过是一个象形的文字。
“西”就是一个穿着裙子的女孩子两只脚站在地上的一个四方格子里。
如果把两个西字放在一起,就变成电影菲林的两格,成为简单的动画,一个穿裙子的女孩子在地面上玩跳飞机的游戏,从第一个格子跳到第二个格子,跳跳,跳跳,跳格子。
把字写在稿纸上,其实也是一种跳飞机的游戏,从这个格子开始跳下去,一个又一个格子,跳跳跳,跳下去,不同的是,儿童的游戏跳飞机用的是脚,写稿用手。
爬格子是痛苦的,跳格子是快乐的。
朋友之中只有阿赢一个人称我阿西,这时候,跳飞机的女孩就被她罚站在一个四方格子里不能动弹了。
有些刊物的文字是横排的,于是,跳飞机的女孩只好变作螃蟹了。
我的朋友说:你一定是喜欢西西弗斯了。
我说:嗯。
我的朋友说:你一定是喜欢西班牙和西印度群岛了。
我说:嗯。
经过任何学校的校园,我总要看看地面上有没有划上一个一个白线的格子,有没有人在玩跳飞机呢,那是一种热闹的游戏,也是一种寂寞的游戏。
西西——像我这样一个女子对西西的兴趣,最开始应该源于她如斯的笔名吧。
西西,好像儿时父母唤的乳名一般:传统、亲切。
好似很随意,却又真切地让我觉得特别。
西西本人也曾这样述说她的笔名:“像我这样的西西——为什么是西西呢?这和陕西西安,密西西比河、西西里岛、阿西西甚至圣法兰西斯科等都没有关系,西不过是一幅图画,一个象形文字。
我小时候喜欢玩一种叫做‘造房子’又名‘跳飞机’的游戏,拿一堆万字夹缠作一团,抛到地面上划好的一个个格子里,然后跳跳跳,跳到格子里,弯腰把万字夹拾起来,跳跳跳,又回到所有的格子外面来。
有时候,许多人一起轮流跳,那是一种热闹的游戏;有时候,自己一个人跳,那是一种寂寞的游戏。
我在学校里读书的时候,常常在校园里玩‘跳飞机’,我在学校里教书的时候,也常常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在校园玩‘跳飞机’,于是我就叫做西西了。
”为什么“于是……”?她说:“‘西’就是一个穿着裙子的女孩子两只脚站在地上的一个四方格子里。
如果把两个西字放在一起,就变成电影菲林(胶卷——引者)的两格,或为简单的动画,一个穿裙子的女孩子在地面上玩跳飞机游戏,从第一个格子跳到第二个格子,跳,跳跳,跳格子。
”第一次听到也是看到,一个女性作家竟是这样来为自己取笔名。
像个孩童一般,我想这也许也就注定了只有西西,像她这样童心的女子才能创造出“顽童体”。
西西,多年来一直以风格魔幻多变著称。
在她的作品中,她把写实和魔幻的手法、小说和童话的文体糅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新鲜的行文风格。
如:《我城》,采用了幻想的手法,和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不同,《我城》有幻而无魔。
有人说可以叫做幻想现实主义,西西说也许可以叫做童话现实主义。
不管什么主义,它总是现实的。
《我城》,也是西西“香港意识”的体现。
它描绘了中学生阿果眼中的70年代香港,我母亲秀秀、我姨悠悠、阿果(“我”)、我妹阿髮、阿傻、麦快乐等草根百姓逛街、郊游、搬家、求职、讨生活的香港,西西以“顽童体”的观察带着我们游走各地,刻画一带香港人的真实状态,记录当时诸多的历史瞬间,寄托着青年的开放与进取。
香港作家西西的短篇小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是一篇叙事方式独特的作品,作家在运用“自知观点”讲述故事的同时,对“自知观点”叙述本身予以潜在的“自我颠覆”,从而制造了小说的多意义结构,使小说获得了悲剧性与喜剧性的双重统一。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 编辑推荐1. 描写遗容化妆师内心独白的短篇小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甫一面世便获台湾《联合报》转载并获大奖,也因此成为西西的成名作。
2、王安忆、余华、梁文道、郑树森、许子东、陈村、艾晓明、张悦然等豪华阵容倾力推荐。
豆瓣网重点推荐位强力推广。
3. 著名学者陈子善说,西西也许是尚未被介绍的海外最后一位文学大家。
作为一位风格独特、视野广阔的多产作家,西西被认为是香港最有才华的女作家。
西西作品简体本首度引进出版,其余作品将相继面世。
[1]西西,原名张彦、张爱伦,广东中山人。
1938年生于上海,1950年随父母定居香港。
曾任小学教师、杂志编辑,后专门从事写作,著有小说、散文、诗歌等二十余种。
曾主持同人刊物《素叶》数十载。
1983年,短篇小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获联合报第八届小说奖之联副短篇小说推荐奖。
1999年,长篇小说《我城》被《亚洲周刊》评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2005年继王安忆、陈映真之后获“世界华文文学奖”。
2009年,《我的乔治亚》、《看房子》入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
本专集《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是西西重要代表作,收录了像“西西这样的一位香港小说家”的早期短篇小说,视野开阔,情感细腻,既描绘底层艰辛、刻画忧患体验,又有瑰丽想象书写现代寓言。
从描写遗容化妆师内心独白的《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到刻画香港底层家庭生活艰辛的《锅》,从现代寓言《抽屉》到充满奇幻的肥土镇故事《苹果》,西西用独特的风格诠释小说的新境界。
[2]《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 小说主题“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其实是不适宜和任何人恋爱的。
”小说以一个女子的内心独白开篇,而且文中多次出现这种叙述。
小说主题“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其实是不适宜和任何人恋爱的。
”小说以一个女子的内心独白开篇,而且文中多次出现这种叙述。
表面上看来,似乎是一个忧伤的女子的顾影自怜。
“其实”一词,带有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对命运的无能为力,甚至带有一点自责和懊悔。
文中还有很多关于“命运”的说法,如:“我想,我所以能陷入目前的不可自拔的处境,完全是由于命运对我做了残酷的摆布。
”“对于命运,我是没有办法反击的。
”“也许,我毕竟是一个人,我是没有能力控制自己而终于一步一步走向命运所指引我走的道路上去的。
”……是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命运的手把他们带到我们这里来,我们就是他们最终的安慰,……”“长长的一生为什么就对命运低头了呢?”……这是对他人命运或者普遍意义上的命运的思考。
她似乎在向读者传达一个观念:人在命运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你就认命吧!但从她的娓娓叙述中,我们似乎也感觉到了一种不可抵抗的信念所产生的冲击:不要在命运面前屈服!要做一个有感情有思想的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事情似乎是命中注定了的,包括爱情和死亡,爱情的劫数,死亡的来临都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我们是否就要轻易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呢?我们努力去争取、去奋斗,企图改变一些事情,而事实上一些时候也是成功的,有些时候,一个想法,一个举动就会使事情出现转机。
当我们达到了目的,似乎是改变了既定的命运,然而,不管结果怎样,一切都是命运的轨迹,所有事情都掉入了命运的泥淖,这样就陷入了一个悖论,但也证明了一句谚语: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爱情和死亡,都是命运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生活的状态,是人的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只要我们怀着一颗真诚、坦然的心去对待,爱情就会永恒,死亡来临时我们也会从容地面对。
人们总是执着地去追寻真爱,去探索爱的意义和永恒。
对于真正相爱的两个人来说,即使他们远隔千山万水,甚至是阴阳相隔,在彼此的心中也会存在着最纯洁、最忠贞的爱情,也会为对方保留一块最纯净的心灵圣地。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的反叛与突破作者:杨淑惠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9年第08期内容摘要:《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显示出女性主义叙事的反叛精神,作者西西将性别视角融入叙事,实现了叙事多方面的突破。
这种突破首先表现在自我赋权的话语体系中,通过命名权的夺取和叙述方式的改变,叙述者“我”获得了绝对的话语权。
其次表现在对“弃妇”叙事传统的突破,通过表现“我”对命运、爱情、职业、他人四个方面的态度,将“我”塑造成一个虽然极度自卑,但具有强烈操控欲的“非弃妇”形象。
最后表现在重构女性叙事文本的美学标准,小说通过书写生活政治,反观多重社会问题,表现多重人生主题。
关键词:《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女性主义叙事西西细读创作于1982年的短篇小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是香港西西的成名作。
在这篇小说中,西西作为女性作家,以其敏感的性别意识,关注被忽视遗忘的女性职业和被错误书写的女性议题。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篇小说中,西西将叙事和性别视角融为一体,从各个方面显示出了女性主义叙事的特点,即对传统叙事的反叛与突破。
一.自我赋权的话语体系小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以下简称《像》)中,“我”的职业是一位给死人化妆的入殓师,这里就存在一层隐喻,将“给死人化妆”隐喻为给“给死文字、死语言化妆”,进而操控语言、激活语言,运用语言的力量,建构女性自我賦权的话语和叙述声音,显示出了女性为了建构主体性话语而寻求独特叙述策略的努力。
(一)命名的自我赋权在《像》这篇小说中,“我”作为一名女性,具有独立的命名权,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命名,实际上是“我”精神世界的具象体现。
首先是对职业的命名。
“入殓师”在香港又被称为“殓仪师”,是一种为死者整修面容和身体,使其面容和身体尽可能完整还原的社会职业。
在小说创作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殓仪师”这一职业在香港地区已经发展成熟,并且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指称。
但是这篇小说通篇没有使用“殓仪师”这一专业称谓,在第一次引出“我”的职业时,“我”是这样为自己的职业下定义的,“我的工作是为那些已经没有了生命的人作最后的修饰,使他们在将离开人世的时刻显得心平气和与温柔”[1]。
与叶子的对话——读《像我这样的女生》有感做不了大树,就做小草。
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春风吹不尽,野火烧又生。
做不了红花,就做绿叶。
享受第一滴雨露的滋润,感受生活的美好。
做不了江河,就做溪流。
带着自由洒脱的个性,望黄昏日落,看悲欢离合。
做不了他人,就做自己。
无忧自在,真实独特的自己。
也许我和文中的叶子很像……无论怎么转换,至多也是刨冰的状态。
我们做不成流动的缎子一样柔滑的水。
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特点,当然,我们也无需为此改变。
我就是我,最独特的我。
“妹子的外表汉子的心”这也许是人们评价我们最多的一句。
由于我们的性格他们认为我们我们永远是个粗线条的生物,却忘了我们也有一颗柔软的心。
都说感谢上苍赐予我们一切,可我认为唯独这“性格”是在后天的磨合中慢慢生成的。
像我这样的女生,不求这,不求那。
只求拥有“朋友”。
当然,像我和叶子这类女生对朋友的要求必然很高,不过因人而异吧。
有时候也是很简单的。
仅仅要求“真心”二字。
只要是真心拿我们当朋友的我们必会真心与他相交。
叶子你曾经说过“好看有什么用,好看又不能换回兄弟。
”什么是“兄弟”?在我眼中不是什么“一生一世一起走,半个辈子不回头”的歌词。
可“兄弟,朋友”又哪是那么容易得到,你真心待他,他未必真心待你,甚至会以薄冰相挡。
可是我因为交友而改变自己的原则,那么,还是自己吗?不过叶子你比我幸运,或者说你比我会处事。
也许有人会明目张胆的说讨厌你,不过最后终是敌不过叶子你的笑容,,只要是看到你的笑容就会有一种像竹子一样爬节的感觉,有种任何困难都不在话下的天大勇气。
可我却没有叶子你的笑容,或者说在讨厌自己的人面前我根本笑不起来。
既然讨厌,我又何必要讨好他呢?如果不能做到让所有人都不讨厌自己,那么我会选择一种更安逸的方法。
跟随自己的内心,何须在意他人的目光。
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如果让我去学习那些比我会处事的人,相反,也许有会像邯郸学步那般不自在,更或是忘了最初的自己。
也是,像我这样的女生,又有几个愿意活在他人的影子中?与其唯唯诺诺,走一步退三步,不如走自己的路让他人说去吧!无需强求自己,只做那个最初的自己。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悖谬中的生命价值追问内容摘要:《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是一篇以从事遗容化妆师的女子适不适合恋爱为切入口,通过回忆“我”的过去、恋爱经历和情感态度,来展现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及命运主题的一篇现代小说。
香港作家西西巧妙地将主人公对生命价值的追问置于荒谬的处境中,让我们看到了一场看似压抑、无声,实则颇为激烈壮观的关于人和命运的拉锯战。
关键词:命运悖谬生命价值香港作家西西的短篇小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是一篇叙事方式独特的作品。
小说开篇就说“像我这样的女子,其实是不适宜和任何人谈恋爱的”,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有很强的悬念性和吸引力。
“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呢?“我”为何会认为自己不适和和任何人谈恋爱?文中告诉了我们答案:“我”是一名遗容化妆师,“我的工作是为那些已经没有了生命的人作最后的修饰,使他们在将离人世的最后时刻显得心平气和和温柔”,由于“我”所从事的职业的特殊性,人们误解、害怕、惊惧,使我失去了几乎所有的朋友。
然而,此时的“我”却坐在咖啡室里等着恋人夏,打算带他去工作的地方参观,坦白这一切。
关于接下来将会发生的一切,“我”无比担心忧郁,又觉得一切将会结束,因为这是命运,“我是没有办法反击的”。
悖谬通常是指一个事物逻辑的自相矛盾与互相抵消。
而悖谬的审美情趣就在于这种“似假还真”、似非而是,若即若离、若明若暗、若隐若现。
这是两条逻辑路线从两极到中心点的互相抵消,或是从中心点向两极的来回摆荡。
①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渴望爱情的女子,喜欢夏的阳光、温暖和快乐,希望和夏白头偕老。
可是,现实中的“我”因为从事的是遗容化妆师的职业,让周围的人退避三舍,拥有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于“我”而言,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种无爱的宿命感在“我”的心头安营扎寨,挥之不去。
对爱情的期待让“我”在无爱的宿命面前倍感无助,小说中的“我”最终只能将其“不可能”归结于“命运”……可是,“我”真的对命运妥协了吗?作者以此开始了一场人与命运的拉锯战。
哦,天,我这样健康的女人居然也来弄文字!我应该娇喘无力地躺在床上焚诗稿。
我也不应该有丈夫,而是要一份让人痛不欲生九曲回肠的爱情。
做母亲那就更要不得了,那尿布怎能与诗稿相提并论!
事实上我喜欢要一个丈夫,并十二分乐意地做一个母亲,没办法,就是在这样庸常的安稳生活里我“码着文字”,让别人难以忍受了。
这是一件让人遗憾的事!
还让人遗憾的是:我并不认为弄着文字或弄着别的门类艺术的人有什么了不起,有时候这些行为还不如老农种出一棵稻子、主妇做出一碗饭重要。
稻子做成米饭能充饥,你的艺术能做什么?
像我这样的女人,这个时候,四十岁,我更愿再养育一个孩子,因为我就是喜欢孩子,并有充足的养育经验。
然而......于万般无奈之下我才来弄这破文字,我将它如同老黄溜狗、老吴打牌、老李跳健美操,从不视它高雅,也不认为它更有用!
早上醒来,忽然发现自己对迷糊先生提的“粗、俗、散”竟是满心欢喜的,并淮备一直欢喜下去,另外还要加上“色、欲”,因为这样才算齐全了我们的庸常的、普通的、然而又是结实的生命!
一顿让人浮想联翩的早饭
早上我是不应该去吃饭的。
我,一个写作的女人,干嘛还要去吃饭呢?我应该喝一点晨风饮一点晨露就可以了,要么像小龙女也行。
啊!我早就想像小龙女一样啦,饿了吃一点蜂蜜,渴了喝一点山泉水(金庸先生没这样写,是我这样想的),困了就睡在一根绳子上,——多好啊!那样省多少事多少钱!有一天我差点和我老公离婚,因为我特别想去寻找小龙女,执意要和小龙女住一个山洞——活死人墓,而不是在这要花好多钱买的市井小屋里!
一个写字的女人,怎么能跑到这样一个小店里来吃饭呢?她应该在家里泡一杯牛奶,翘起兰花指,用大拇指和食指捏起一块饼干,然后放在嘴里细细地咬,慢慢地嚼,哦不对,不应该咬和嚼的,那样的皓齿应该配着明眸作善睐一笑,怎么能用来咬这样会掉渣的饼干呢,应该抿,真糟糕,抿的时候红唇又该如何处理?那红,坏掉沾到饼干上怎么办?生活真是不堪,有无尽的烦忧,干脆还是不吃的好!那身段窈窕轻摇如杨柳迎风,那小小蛮腰只盈手一握,那水眼悠悠地去漾他人,让他人心神恍惚,那手臂绵绵软得你不去扶都不行!美人的手啊,这样巧的手,是能写诗样文章的手,握着酥骨、销魂啊!那美人低眉了,万般风情收到了眼角,一束余光照到了我的脚,——哈,不是美人的,是饭店老板娘的,没睡醒的眼神,
疲劳的皱着的眉头,她让我将脚收到桌子底下去,免得人来去踢到。
地上丢满了废弃的卫生纸,和装一次性卫生筷的塑料袋!
“你要什么?”
“要一碗稀饭,一个茶叶蛋,一根油条。
”
那一个满身油腻的老板,正在炸油条:“你要油条啊,那要等一会。
”说完转过了身,他那背上“肥猪十三枪”印字还能看得清楚,显然是售猪饲料的店送的宣传工装。
肿胖的生过冻疮的发紫的手,将我的稀饭捧过来了,咦,怎么不是一双纤纤玉手呢?最起码不能这样胖和污糟,不讲簪花抓髻穿飘带裙装吧,也要穿一件像阿庆嫂那样的蓝印花布衣服,真是太不搭调太没品味了,真是不应该来这里吃饭,可是那些有扎着花头巾服务员的宾馆饭店自己能去得起吗?口袋里的钱真是太少了,要是嫁了一个大富翁就好了,有洋房,有花园,有许多佣人,自己清晨不用起来,近午时在白云朵一般松软的床上伸个懒腰,然后起床,在吴妈打来的洗脸水里洗个脸,从宋妈手上接过折成方形的白毛巾擦擦脸,梳好妆,轻移莲步,款摆细腰,款款地下楼,早有管家吩咐下人摆好了饭菜......
生活总难尽如人意。
稀饭很好喝,甜蜜蜜的。
老板娘说米是从老家带来的,户家米,自己家人种的。
茶叶蛋也好吃,煮得很透。
边上的一个老年民工将稀饭喝得稀哩糊噜的,腊黄的脸被稀饭的热汽蒸得有点发红,肮脏的头发纠结着,让人疑心有不好闻的气味会随稀饭的热汽飘过来。
哦,见鬼,那胖女人还叫他爸爸,莫非这米就是他种的,他怎么这样的天气跑到城里来?清明时节雨纷纷,他为什么不披上他的蓑衣戴着他的斗笠跟在他的水牛后面立在田野里......
这一顿早饭我差点没吃成,因为我差点立起身,扑上去将那老头押进那幅田园画中。
更让我难以忍受的是我付钱时,老板娘为了有大一些的钱找我,将手伸进了她丈夫
的裤子口袋里,老板娘竟然妖魅地一笑,那老板也笑了.....
我真是不该来的,事实上我喝完甜甜的米稀饭,吃完喷香的油条,就着老板娘亲手腌的咸白菜和亲手煮的茶叶蛋,这样我才有了气力回到家写这样一篇文章!
2008年4月11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