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美术下册第2单元欢乐的交通世界第5课《壮观的高架桥》教案岭南版
- 格式:doc
- 大小:26.52 KB
- 文档页数:2
三年级下美术教案-5、壮观的高架桥-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岭南地区的高架桥建设历史和文化背景;2.了解岭南地区高架桥的类型及特征;3.学习利用线条和色彩表现高架桥的方案创作;4.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讲解岭南地区高架桥的建设历史和文化背景;2.展示岭南地区高架桥的类型和特征,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3.联系自然环境,利用线条和色彩表现高架桥;4.完成一份创意方案。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岭南地区高架桥的文化背景和线条特征,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高架桥;2.教学难点:通过综合教学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把握造型技巧,提高表现水平。
四、教学过程1.引入(15分钟)1.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2.引导学生展示自己对高架桥的认知和感受;3.展示岭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高架桥,让学生对高架桥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2.讲解(25分钟)1.讲解岭南高架桥建设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分析各种高架桥的类型及特征,让学生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通过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线条和色彩对高架桥的重要性。
3.创作(60分钟)1.给学生提供一些线条样本和色彩样本,让学生了解如何选择和运用线条和色彩;2.学生自由创作,利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自己的高架桥创意方案;3.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和评价。
4.总结(10分钟)1.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方案;2.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3.针对学生展示出来的创意方案,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评估1.结合自己的作品和同学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发表意见,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改进;2.对学生的表现、作品和创意方案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建议1.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岭南地区高架桥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在课前浏览和了解;2.建议教师在评估的时候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作品质量,还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意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表现。
5. 壮观的高架桥-岭南2011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高架桥的历史、建造方法和结构特点;2.能够描绘高架桥的形态和特点;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意思维;4.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高架桥的历史、建造方法和结构特点;能够描绘高架桥的形态和特点;2.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意思维;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了解高架桥的历史、建造方法和结构特点;2.观察、描绘高架桥的形态和特点;3.模拟建造高架桥的过程,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方法1.知识讲授法: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高架桥的图片和视频,介绍历史、建造方法和结构特点;2.课件展示法: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高架桥的形态和特点,让学生观察、描绘,培养观察能力和创意思维;3.模拟建造法:学生分组模拟建造高架桥的过程,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美术表现能力。
五、教学过程1. 知识讲授1.通过多媒体展示高架桥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历史、建造方法和结构特点;2.讲解高架桥的形态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3.引导学生描绘高架桥的形态和特点。
2. 课件展示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高架桥的形态和特点,让学生观察、描绘;2.学生在课件展示的基础上,自行描绘高架桥的形态和特点。
3. 模拟建造1.学生分组模拟建造高架桥的过程,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美术表现能力;2.通过模拟建造,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高架桥的建造方法和结构特点;3.在模拟建造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美术表现,让学生将观察和想象转化为美术作品。
六、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了高架桥的历史、建造方法和结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意思维和美术表现能力。
通过模拟建造,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习、成长。
但是,短时间内完成模拟建造,在操作上还存在一些不足。
下一步教学需要进一步完善,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际操作。
《壮观的高架桥》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壮观的高架桥》是岭南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通过欣赏生活中各种高架桥的图片,让学生了解高架桥的功能、形态以及造型特点,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一座高架桥模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对生活中的高架桥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如何设计制作一座高架桥还缺乏经验,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高架桥的功能、形态及造型特点,掌握设计制作高架桥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术现象的关注和热爱,增强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高架桥的功能、形态及造型特点,设计制作一座高架桥模型。
难点:如何运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出具有创意的高架桥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欣赏生活中的高架桥图片,让学生说说高架桥的功能和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高架桥的设计和造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学习(1)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高架桥的了解,包括功能、形态、造型等方面。
(2)教师总结高架桥的特点,并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高架桥图片,让学生欣赏。
(3)引导学生观察高架桥的结构,了解其组成部分,如桥墩、桥面、斜拉索等。
(4)小组讨论:如何设计制作一座高架桥模型?3. 小组合作(1)教师发放制作材料,引导学生运用身边的材料进行设计制作。
(2)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高架桥模型的设计制作。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帮助。
4. 成果展示与评价(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高架桥模型,并介绍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
(2)师生共同评价,从设计创意、制作技巧、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
(3)颁发“最佳设计奖”、“最佳制作奖”等奖项,激励学生。
5. 壮观的高架桥-岭南2011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高架桥的构造和作用;
2.通过绘画感知高架桥的形态和美感;
3.学习运用线条、色彩等手段表现高架桥的特点和风格。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高架桥的构造和作用;
2.掌握表现高架桥的线条和形态;
3.掌握运用色彩表现高架桥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多种高架桥的图片,引导学生对高架桥的了解和认识。
2. 学习
1.讲解高架桥的构造和作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高架桥的特点和美感。
通过绘画实践,让学生感受高架桥富有动感和现代感的形态。
3.引导学生从线条、色彩等角度来表现高架桥的特点和风格。
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各种色彩组合和线条表现。
4.展示学生作品,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3. 巩固和拓展
1.结合其他学科,如数学、语文等,探讨高架桥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2.组织学生实地观察、拍照、记录身边的高架桥,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实验和研究。
四、教学评价
1.通过学生作品和现场表现评价学生绘画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表现能力;
2.通过课堂互动和问答评价学生对高架桥的理解和认识;
3.通过实验研究评价学生的探究和分析能力。
三年级下美术教学设计——壮观的高架桥-岭南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高架桥的结构特点,学习如何运用绘画形式表现壮观的高架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创作,培养学生对线条和色彩的感知能力,提高绘画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建筑美的关注和欣赏,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高架桥的介绍:简要介绍高架桥的定义、功能及其在现代社会交通中的重要性。
2. 观察与分析:带领学生观察真实高架桥的图片或视频,分析其结构特点、线条运用和色彩搭配。
3. 绘画技巧讲解:讲解透视原理,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绘画表现高架桥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4.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创作一幅高架桥绘画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高架桥的结构特点,学会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其立体感和空间感。
难点:透视原理的应用,以及如何在作品中体现高架桥的壮观和美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高架桥图片或视频素材、示范画稿。
2. 学具: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水彩或油画棒。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高架桥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介绍高架桥的基本知识,包括结构、功能等。
3. 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观察高架桥的图片或视频,分析其艺术特点。
4. 绘画技巧示范:教师现场示范,讲解绘画高架桥的步骤和技巧。
5.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实践。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可包括以下内容:- 高架桥的定义与功能- 高架桥的结构特点- 绘画高架桥的步骤- 透视原理的应用作业设计学生课后完成一幅高架桥的绘画作品,要求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注意透视和色彩的运用。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主要围绕教学效果、学生反馈和改进措施进行,包括:-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是否掌握了高架桥的绘画技巧。
-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学生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三年级下美术教学设计-5:壮观的高架桥-岭南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高架桥的基本结构,运用绘画技巧表现高架桥的壮观景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能够掌握描绘高架桥的方法,提高绘画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1. 高架桥的结构特点:介绍高架桥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桥墩、梁体、支座等。
2. 绘画技巧:教授如何运用线条、色彩和透视表现高架桥的壮观。
3. 岭南风格的应用:引导学生将岭南艺术风格融入高架桥绘画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高架桥的结构描绘和岭南风格的应用。
2. 难点:如何运用透视技巧表现高架桥的深度和立体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高架桥的图片、视频资料,岭南艺术作品。
2. 学具:绘画纸、彩笔、颜料、画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高架桥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高架桥的兴趣。
2. 新授:讲解高架桥的结构特点,演示绘画技巧。
3. 实践:学生动手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5. 总结:回顾课程内容,强调高架桥的绘画技巧和岭南风格的应用。
板书设计1. 壮观的高架桥-岭南版2. 提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作业设计1. 个人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一幅高架桥的绘画作品,要求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和岭南风格。
2. 小组作业:学生分组,每组合作创作一幅大型的高架桥画作。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高架桥绘画技巧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岭南风格的运用能力。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品,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注:本文为教学设计概要,实际教学时需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过程1. 导入- 图片和视频展示:通过多媒体展示国内外著名的高架桥图片和视频,如美国的金门大桥、上海的杨浦大桥等,让学生初步感受高架桥的壮观和建筑之美。
三年级下美术教案—壮观的高架桥-岭南版教学目标1.了解岭南特色的高架桥建筑文化,提高学生美的审美能力。
2.学习、掌握色彩运用和造型技巧,提高学生绘画技能。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创造力,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示范作品、图片、颜色笔、铅笔、橡皮等画画工具。
2.学生需要准备笔、纸、彩色笔、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3.教室中应该安排学生画画的地方,使学生能够自由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向学生展示高架桥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高架桥在交通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了解高架桥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步:艺术特点讲解1.壮观的建筑形态:高架桥的造型独特,线条流畅,层次分明,展现出壮观的视觉效果。
2.绚丽的色彩搭配:高架桥上的灯光布置,用色丰富多彩,亮丽的颜色给人以视觉冲击。
3.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岭南高架桥因为地理差异,也有差异化的建造风格,每个高架桥都融入了当地的文化、民俗,呈现特有的地方民间风情。
第三步:设计草图让学生自由发挥,按照自己对高架桥的理解,尽情发挥创造力,可以发散到不同的文化、风格,进行设计,纸笔记录,思考线条和色彩的运用。
第四步:画画实践艺术创作是不断实践的过程,将之前设计的想法进行实践,通过不断尝试,来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学生可以根据草图,画出自己想象中的壮观高架桥作品,可以使用各种画具,包括色彩、线条、构图等因素。
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实践,并不断改进。
第五步:学生展示让每位学生展示并阐述他们画下的高架桥作品,分享自己的创意与灵感,互相欣赏、评价、交流,作出学生作品的评估和总结。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岭南特有的建筑文化,提升学生的美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更加熟练地运用色彩和线条表达自己的创意,让学生在艺术中收获快乐,准备着步入美术创作的广阔天地。
岭南版美术三年级下册《5. 壮观的高架桥》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5. 壮观的高架桥》是岭南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高架桥的结构、功能和美感,培养学生对城市交通的认识和审美能力。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和作业案例,引导学生了解高架桥的特点,以及如何运用美术手法表现高架桥的壮观。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对城市交通有一定的认识。
但高架桥的结构和功能对他们来说可能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引导,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美术表现手法的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高架桥的结构、功能和美感。
2.培养学生对城市交通的认识和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手法表现高架桥的壮观,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高架桥的结构、功能和美感,培养学生对城市交通的认识和审美能力。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手法表现高架桥的壮观,以及如何处理画面中的空间和比例关系。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了解高架桥的特点和美感。
2.启发引导法:通过提问和示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手法表现高架桥的壮观。
3.互动交流法:学生之间相互展示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图片、案例、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2.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城市交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高架桥,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高架桥吗?它有什么特点和功能?”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高架桥的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了解高架桥的结构、功能和美感。
同时,教师简要讲解高架桥的绘画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对高架桥的认识和感受,进行绘画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鼓励和建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和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5、壮观的高架桥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画高架桥景观,使学生感受到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体现广州城市的建设成就,从而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2、拓宽视野与增长知识,提高绘画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构图突出中心的方法。
高架桥的外观与美感的感受。
教学难点:
学会景物的取舍,突出中心点。
学习画高架桥的构图知识,表现它景色的特点。
作业要求:
根据回忆和想像,用你喜欢的表现手法,画出壮观的高架桥。
教学用具:
1、学生带好自己喜欢的作画工具。
2、教师准备提供高架桥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繁忙的交通导致了城市高架桥的出现。
二、欣赏城市交通的发展。
三、高架桥带给你哪些不同的美感。
通过提问,唤起学生对高架桥的美好联想
四、作画步骤:
确定要画的景色后,抓住中心,画一件事情的一个“镜头”。
1、构思定位:勾出高架桥;
2、勾画主体:添加车辆;
3、添加配景。
五、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作记忆画:《壮观的高架桥》。
六、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