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6例治疗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108.74 KB
- 文档页数: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半个中医小白2年治病心得深静脉血栓西医挂诊血管外科,患者50岁-70岁男性居多,老爸70岁不幸高中此病,期间治病的林林总总,真是一言难尽。
现将我近2年为老爸治病的心得写下来,希望能给看到此文或者有类似病症的朋友一点帮助。
很多人只相信西医,觉得中医效果来得太慢,但慢总归也有慢的好处。
我的观点是:急病可以看西医,西医解决不了的慢性病、痛症、疑难杂症还得靠中医。
就比如深静脉血栓这个病,最明显的是腿又肿又痛,吃了一年的西药最多只能保持不好不坏,但是如果吃上半年的中药,只要对症,病情就会明显好转。
对于癌症、尿毒症等疑难重症的大病,盲目地相信西医,说不定不到一年就挂在墙上了,但如果你相信中医,说不定还能好好活着。
所以衷心希望每个家庭中都有一个懂中医的人,中医能福泽众生,唯愿天下无疾!一、说说县太医识病人食五谷杂粮,咱小百姓得点小病到县医院花上几百上千那是无可厚非。
现在人们的生活在日新月异,五花八门的疾病越来越多,县医院的地盘也越扩越大,房子越修越漂亮,但是那些看病的大家伙—检查用得仪器设备就好像成了世界遗忘的角落,几十年都还是以前的老把式,为了给老爸确认腿肿的毛病,前后2个月内上了4家医院彩超检查:第一家县医院说是第一家县医院说是风湿;第二家县医院直接说腿没毛病,晕!这个病人的脚连走路都走不了还能睁着眼睛说瞎话,简直佩服地五体投地!第三家和第四家倒是省立医院,一个说是静脉一个说是静脉血栓初级,但是无药可治,原因是该医院没有设置血管外科,开不出药;然后最后一家医院说是深静脉血栓形成。
跑了2个月,才尘埃落定。
这时不得不吐槽一下县医院的彩超设备,搞半天连个静脉血栓的病都检查不出来,简直是延误患者的病情!这里顺便讲个病友的彩超笑话。
有个惠水的动脉血栓患者,到某县医院检查,那个彩超医生查半天查不出名堂,现场直接去翻书,花了2个小时最后告知病人:你这个腿可能是得了血栓。
这里我也是要向这位可爱的彩超医生致敬啊!咱不懂不打紧,不懂可以现学嘛!我们那边的县医院的彩超医生那可算是真正的牛×!明明病人走路都是跛的,彩超整下来居然说是腿没毛病,然后县太医告知我老爸:您那个腿啥毛病没有,只是关节老化而已,开点风湿药回家好好休养就行。
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临床体会作者:姜巍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3期【摘要】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由于并发肺栓塞而引起死亡或由于慢性静脉高压导致肢体致残。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7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探讨下肢静脉血栓病因、治疗及预防方法。
方法:单纯抗凝治疗、顺血流方向的局部系统溶栓治疗,配合结扎止血带临床治疗效果良好,且可降低出血等并发症。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结扎止血带选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我科诊治的7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配合止血带结扎,效果较好,报告如下: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我们采用顺血流方向经患足足背浅静脉途径注入尿激酶,为了促使药物到达深静脉血栓局部,应用止血带结扎阻断穿刺平面近侧的浅静脉,使药液从足背静脉网进入深静脉中。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我科诊治的7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男47例,女23例(35岁-84岁),平均59.6岁,70例患者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51例,占73.1%,右下肢深静脉血栓18例占23.9%,双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占1.3%,病程1天至2月不等,临床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少数患肢足背皮肤呈现紫蓝色、腹股沟区疼痛、压痛,所有患者均行静脉超声检查。
1.2治疗方法绝对卧床,抬高患肢呈30°角,至水肿、压痛消失,约为10天至2周,急检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后,结合既往史,无溶栓禁忌症后,局部溶栓联合抗凝治疗,给予尿激酶UK30-50万单位,每日1次,患肢足背静脉进针,30分钟内静滴完毕,注射时于内踝约10厘米处结扎止血带,避免注入肢体远端浅静脉的药物通过浅静脉回流,就能使高浓度的溶栓药物,没经过其他组织情况下,首先经过发生血栓的部位,发挥较大效果,连续用药7天,并给予低分子肝素4100单位/次,每日2次,皮下注射抗凝,此外给予改善循环治疗,血栓通0.5,前列腺素E10.1,每日1次,静点,同时监测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方法对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后,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患肢护理,术后护理等。
结果本组18例患者,均放置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所有病例经介入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
结论术前心理护理及宣教细致,术后病情观察严密,各项措施实施完好,护理上无并发症,确保了最佳治疗效果。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护理体会下肢深静脉血栓(dtv)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多由于年老体弱、久病卧床不起、手术外伤等引起。
主要表现为患肢软组织张力增高、肿胀痛、行走时疼痛加重。
严重时可引起下肢动脉痉挛、肢体缺血甚至坏死及栓子脱落致肺栓塞。
下肢静脉滤器置入可有效预防致命性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我院于2011年1月到2012年10月,共收治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在成功置入深静脉滤器后,进行溶栓治疗,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8例下肢dvt患者均经多普勒超声及下肢深静脉造影证实,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29-72岁,平均51岁。
病变位于右下肢8例,左下肢10例。
2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和鼓励,使患者能倾诉自已的焦虑。
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帮助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饮食护理控制体重减少动特脂肪的摄入、低盐高营养易消化食物、戒烟戒酒。
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患肢皮肢避免受损、外伤。
鞋袜、衣服宽松并注意保暖[1]。
2.1.3患肢护理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侧肢体30度利于静脉回流减轻疼痛,保证患者舒适体位,同时注意皮肤清洁、避免热敷或擦伤,切忌用手按摩患肢,避免频繁的翻身和深呼吸、咳嗽,防止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
严格按照医嘱执行抗凝、溶栓治疗,观察用药的副反应。
每日测量、记录患肢周径的变化,协助判断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