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2《行路难》教案长春版
- 格式:doc
- 大小:132.50 KB
- 文档页数:7
2 行路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准确的朗诵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掌握考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师生合作探究与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体会诗歌中李白的复杂情绪,深入了解李白,感受其人格魅力。
培养学生对诗歌这一艺术瑰宝的热爱之情。
2重点难点准确的朗诵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掌握考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讲课前老师想说几句话,看大家能否从我的描述中猜出我说的是谁?小时候我们曾读他的“床前光,疑是地上霜”长大后,愁闷时我们读他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失意时我们读他的“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这个人是谁?学生齐答:李白请学生简介李白。
(相互补充)一个如此才华横溢,豪放不羁的诗人,在他的人生中产生了什么?(播放第一个幻灯片,背景介绍引出文题)活动2【活动】探索新知教学流程书读百遍、其义自现1.教师范读(同时播放古筝曲琵琶语)提示:把握读音、停顿、重读2.3分钟自由练读诗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3.再听诗歌,把握诗歌感情基调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请从下面选出相应的词语来回答。
苦闷愉快深情愤慨喜悦激越昂扬悲伤分析诗歌1.出示幻灯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写器皿贵重。
写酒馔佳美)“斗十千”、“直万钱”极言宴饮的丰富、奢华。
提示:引导学生思考,如此美酒佳酿,一向嗜酒如命的李白喝下去了么?为什么?出示幻灯片: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难奈之情。
设疑为何茫然?)出示幻灯片: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巨险阻,仕途的艰巨;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
用两则典故借着历史人物忽受重用的事实,暗示古人能有的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表达了自己对重回朝廷任抱有希望。
九年级语文下册2行路难教案长春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语文下册2行路难教案长春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语文下册2行路难教案长春版的全部内容。
2.行路难教学目标:一.(1)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珍惜人尽其才的大好时代ﻫ(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全诗,把握音形义;熟读诗文,理解诗文的内容及蕴涵的情感。
三.背诵这首诗,并能正确解释重点字词四.学习重点:朗读全诗,把握音形义;熟读诗文,理解诗文的内容及蕴涵的情感.五.学习难点:背诵这首诗,并能正确解释重点字词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过程: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李白的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二、介绍李白及写作背景1.李白介绍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生逢大唐帝国的鼎盛时期,夙有“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抱负,渴望得到君王的赏识,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
天宝元年,他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
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因此,李白逗留宫中将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
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这便是《行路难》的写作背景.这是《行路难》三首的第一首,一般认为是天宝三载(744年)诗人退出朝廷之后、离开长安之前的作品。
2行路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的能力, 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成诵并進确默写。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歌中的的重要意象,体会意象中所倾注的诗人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豪边的诗风,体会诗人在逆境中依然口信豁达的胸怀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情感。
重点难点1、感受诗人在诗歌中所体现的思想情感与精神境界。
2、体会了解李白诗歌特有的写作风格。
【教学过程】3」【教学活动】【导入】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而提到诗就一定会想起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李白。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來学习李白的《行路难》。
【活动】检查预习1、课件展示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讲授】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又合称“大李杜”。
【讲授】展示诗歌(指导朗读)•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卩q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吋,直挂云帆/济沧海。
【讲授】写作背景简介生逢大唐帝国的鼎盛时期,夙有“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抱负,渴望得到君王的赏识,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
天宝元年,他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
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
因此,李白逗留宫中将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
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这便是《行路难》的写作背景。
这是《行路难》三首屮的第一首,一般认为是天宝三载(744年)诗人退出朝廷Z后、离开长安之前的作品。
《行路难》教学设计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思想上既不愿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的矛盾。
正是这种无法解决的矛盾所激起的感情波涛使组诗气象非凡。
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又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千古名篇。
【知识与能力目标】1.反复诵读,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3.赏析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一、导入新课寻李白余光中——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而今,果然你失了踪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肝硬化怎杀得死你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二、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1.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行路难》第三节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培养学生提高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2、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
掌握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感情。
一、预习《行路难》二、正课1.朗读《行路难》。
2.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3.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4.赏析。
(1)前四句为全诗奠定了抒情的基调。
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
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然而禀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不能食”“心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
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
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如此呢?(联系背景)(2)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
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后,皇帝却没有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性格的人,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精品【初中语文试题】《行路难》教案教学目的学习这首古诗,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背诵默写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1解题《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
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
2朗读注意字音:金樽zūn 珍馐xiū投箸zhù歧qí路注意通假字:“羞”同“馐”,美味食品。
“直”同“值”,价值。
3理解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
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
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4赏析a叙事开篇,化用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
其情感又有别于《拟行路难》。
b联想而过渡,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
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
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c直接抒情,诗人一向所抱的“辅弼天下”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因此悲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全诗情感迭变:他的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着追求。
d名句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行路难》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的含义。
3.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
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
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回顾,我们学过李白的哪些诗?说出你喜欢的一首。
学生发言。
通过这些诗,李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热情、浪漫、潇洒不羁。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行路难》。
二、解题1.《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的旧题,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的悲伤之意。
2.古风,又称古诗、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指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
五言和七言古诗较多,简称五古、七古。
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
汉魏以来乐府诗配合音乐,有歌、行、曲、辞等。
唐人乐府诗多不合乐。
此外,古绝句在唐时也有作者,都属古体诗范围。
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出现了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体、近体之间的新体诗。
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乃至古体作品中常融入近体句式。
但也有些古体诗作者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来避律。
三、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有“诗仙”之称。
少年抱负宏大。
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
天宝(742年)由友人道士吴筠推荐,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学侍臣,以诗赋为朝廷点缀升平。
因与权贵不和,被迫“赐金放还”;安史之乱起,参加永王李幕府,后受株连,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后病逝于当途。
有《李太白集》。
现存作品有《李太白全集》,收诗九百多首。
四、背景介绍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二行路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诗句的含义。
(2)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方法目标(1)感知诗的意境及李白的精神。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3.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自信、乐观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及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感知诗的意境及李白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1.导语我们沉浸在诗的美丽、深邃的意境中。
可以说,我们的祖国是诗歌的王国,每一块土地都散发着诗歌的馨香。
而诗歌以唐代的成就最高。
李白这位伟大的诗人在唐代诗歌的潮流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李白去膜拜这份伟大。
2.分析(1)你最欣赏李白的哪首诗?采访一下,你为什么喜欢李白的诗?——我们喜欢李白的诗,因为它的语言直率、想象力丰富;我们欣赏李白的诗,因为它清新、俊逸;我们崇拜李白的诗,因为它给我们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感觉。
(2)老师也选了一些大家都非常喜欢的李白诗歌中的名句,请大家欣赏一下,考察一下,他的诗作内容都是关于哪些方面的?(展示李白诗歌中的一些诗句)——有的反映贤士没能得遇伯乐的惆怅,有的描绘自然风光,有的写朋友之间深情厚谊,有的写羁旅思乡。
(3)从这些诗句中李白向我们展现了他怎样的个性特点?——热情、浪漫、潇洒不羁,既有道家的达观,又有忧国忧民的思想。
对于李白,我们也了解不少。
李白虽生活得潇洒,但他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前半生他因政治仕途失意而“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
到了晚年,他怀着消灭叛军,恢复国家统一的心愿加入了永王李幕府。
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因此被流放,遇赦后流落江南。
61岁后,北上从军,半路又因病折回,次年62岁逝世于他从叔的寓所。
李白是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无价的文学瑰宝,尽管散失了很多,但尚存900多首,今天我们先来欣赏其中一首《行路难》。
(4)《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的旧题,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的悲伤之意,下面就让我们饱含感情,大声去朗诵这首诗。
《行路难》教学设计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思想上既不愿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的矛盾。
正是这种无法解决的矛盾所激起的感情波涛使组诗气象非凡。
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又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千古名篇。
【知识与能力目标】1.反复诵读,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3.赏析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一、导入新课寻李白余光中——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而今,果然你失了踪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肝硬化怎杀得死你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二、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1.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乐府题解》云:“《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
”李白此作的题旨也相类,但全诗却悲而不伤,自有豪气英风在。
胡震亨说:“尝谓读太白乐府者有三难:不先明古题辞义源委,不知夺换所自;不参按白身世遭遇之概,不知其因事傅题、借题抒情之本指;不读尽古人书,精读离骚、选赋及历代诸家诗集,无由得其所伐之材与巧铸灵运之作略。
”李白此首《行路难》独特的思想和艺术个性,也必须解“三难”,然后可得其意。
2.写作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
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唐宋诗醇》以为《行路难》三首皆公元744年(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
1.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乐府题解》云:“《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
”李白此作的题旨也相类,但全诗却悲而不伤,自有豪气英风在。
胡震亨说:“尝谓读太白乐府者有三难:不先明古题辞义源委,不知夺换所自;不参按白身世遭遇之概,不知其因事傅题、借题抒情之本指;不读尽古人书,精读离骚、选赋及历代诸家诗集,无由得其所伐之材与巧铸灵运之作略。
”李白此首《行路难》独特的思想和艺术个性,也必须解“三难”,然后可得其意。
三、朗读指导: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范读,听朗读带,全班齐读。
四、整体感知《行路难》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思想上既不愿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的矛盾。
正是这种无法解决的矛盾所激起的感情波涛使组诗气象非凡。
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又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千古名篇。
五、研读赏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前句化用曹植《名都篇》“美酒斗十千”;后句用《北史》“韩晋明好酒纵诞,招饮宾客,一席之费,动至万钱,犹恨俭率”的典故。
可见“巧铸灵运”之妙。
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停下酒杯,投开双箸,猛地腾身而起,拔出寒光闪闪的长剑,前后左右,茫然回顾,内心是无限的寂寥、怅惘——“举杯消愁愁更愁”啊!前四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说明其对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感有何作用。
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难奈之情。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诗人回首往事,展望前程,眼前浮现的是一派艰险可怖的景象。
开元十八年,诗人抱着“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的自信,“西入秦海,一观国风”,可是得到的却是“冷落金张馆,苦雨终南山”、“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鲍照《舞鹤赋》中“冰塞长川,雪满群山”正是李白这两句诗点化脱胎的所在。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两大典故:商朝末年的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之滨垂钓。
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乘舟过日月旁边。
吕尚和伊尹都是诗人的自况。
诗人梦寐以求的就是象两位先贤那样,受命辅弼圣明之君,做一番济世拯物的事业。
5.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久郁诗人胸中的不平,再也压抑不住了,突如洪水出闸,一发而为“行路难”的连声浩叹。
诗人大声疾呼:“多歧路”——那四通八达的青天大道,而今在哪里啊?写到紧要之处,诗句突然由七言转为三言,一语重出,反复咏叹,节奏急切,适应诗情的迅速激化,把思路推向一个豁然开朗的视野。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结句却又使诗境豁然开朗,诗人的心飞向未来,他坚信,总有一天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穿越广阔的海面,向远方驶去……用典:南朝名将宗悫的典故,《宋书》记载:宗悫少时,叔父炳问其志。
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与《行路难》同时之作有《梁园吟》,其末句“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与此诗末句思想感情如同一辙,反映了当时诗人壮志未酬、雄心不泯的自勉。
最后两句诗,诗人的感情陡起,请说说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感情?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1.细节描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难奈之情。
2.象征手法——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仕途的艰难,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
3.用典——暗示古人能有的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表达了自己对重回朝廷任抱有希望。
六、全文小结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美酒佳肴的铺陈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停杯拔剑的苦闷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黄河泰山的设想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吕尚伊尹的比况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艰难的感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云帆沧海的憧憬1、3、5句或写实或比兴,都是侧重客观现实的一面,这是第一条线索。
2、4、6句或直言或用典,都是表现主观思想的一面,这是第二条线索。
七、知识积累【其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zhì)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yèjū)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wěi),拥篲(huì)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yíng)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其三】有耳莫洗颍(yǐng)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行路难(jué)。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yǔn)身。
子胥(xū)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tuō)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lì)讵(jù)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八、布置作业背诵诗歌。
九.板书设计行路难停杯、不食、拔剑、茫然——忧郁悲愤冰塞黄河、雪满太行——应题“行路难”长风破浪、云帆济海——乐观自信(昂扬激越豪迈乐观)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