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军垦博物馆心得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读后感你要是没去过石河子军垦博物馆,那可真是一大损失。
我去了一趟,就像经历了一场超酷的时空穿越之旅。
刚走进博物馆,就感觉一股浓浓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那里面的陈列啊,就像一个个沉默的老兵,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看到那些破旧的农具,你可别小瞧它们。
那可都是当年军垦战士们开拓这片土地的“神器”。
想象一下,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没有什么先进的设备,他们就靠着这些简单的锄头、犁耙,一锄头一锄头地挖,一犁一犁地翻,硬是把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变成了绿洲。
这哪是在种地啊,这简直就是在创造奇迹。
还有那些军垦战士们住的地窝子的复原场景。
我的天呐,那地方小得可怜,又黑又潮。
我站在那儿就在想,这些战士们可真能吃苦。
要是换做我,在那样的环境里,估计待一天就得哭着喊着要回家了。
可是他们呢,不仅住了下来,还干劲十足地建设家园。
他们就是一群超级英雄,只不过没有穿着披风,而是穿着破旧的军装。
那些墙上挂着的老照片也特别吸引人。
照片里的人们虽然脸上满是尘土,但是眼神里却透着坚定和希望。
看着他们的笑容,我就知道,他们心中有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他们那时候可能吃不上什么好东西,穿不上什么漂亮衣服,但是他们有着比这些物质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信念。
在博物馆里走着走着,我心里就充满了敬意。
这些军垦先辈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现在住着宽敞明亮的房子,吃着各种美味佳肴,出门还有各种方便的交通工具,这一切都是他们的功劳。
我从博物馆出来的时候,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以前总是抱怨生活中的小烦恼,比如说今天的奶茶不够甜啦,Wi Fi速度不够快啦。
可是和军垦先辈们经历的那些苦难比起来,这些算得了什么呢?我就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能辜负先辈们的努力。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就像一本生动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坚韧、奉献和希望。
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去看看,去感受一下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懂得感恩,更加努力地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参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有感
军垦博物馆总建筑面积9703平方米,目前展出的物品有5000多件,其中有29件属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采用声、光、电效果,再现进疆人民解放军向荒原开战的大型半景画,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她是展示军垦历史,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在军垦博物馆,我看到了一群当年只有十五六岁的年轻女性长途跋涉来到新疆建设边疆的热血场面;看到了王震将军带领的军垦战士边生产,边戍边,住着地窝子,吃着雪水而乐观生活的场面;看到了当时的兵团政委张忠翰对石河子的宏伟蓝图预见性规划的场面;看到了一块块整齐的条田,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楼房;看到了几十年来兵团各场发生的巨大变化;看到了太多太多的变化……最让我震撼的就是那幅由人工制作的巨大的再现当年大生产场面的巨幅画,一部分是真实的,一部分是油画制作。
初进大厅,我略微感到眩晕。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当灯光熄灭、音乐响起的时候,会有一种很震撼很澎湃的感觉。
画面上生动展现了进驻新疆、建设新疆、保卫新疆的场景。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我从中收获很大,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是老一辈军垦战士艰苦创业、屯垦戍边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们为了戍边卫疆,抛头颅洒热血,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创造出人类崭新的历史。
我们要学习先辈们的英雄气概,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他们为榜样,化激励为动力,开拓进取,切实做好本职工作,发挥青年人朝气激情和青春活力,要继续保持和发扬谦虚谨慎、不骄
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兵团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军垦博物馆观后感军垦博物馆观后感1、引言在参观军垦博物馆的过程中,我对这个展览馆的丰富内容和精心设计深感印象深刻。
我很荣幸能有机会了解军垦事业的光辉历史、英勇壮举和可贵精神。
2、背景介绍军垦博物馆是为了纪念和传承我国军垦事业而建立的专门场所。
作为一个国家级博物馆,它承载着展示历史文化和弘扬军民血脉的重要使命。
博物馆通过各种陈列展览、文物保护、研究教育等方式,生动地展示了军垦精神的伟大和经典。
3、展品介绍军垦博物馆的展品丰富多样,包括照片、文献、实物和多媒体展示等。
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些记录着军垦先驱们艰苦创业和垦荒事迹的照片和文献。
通过这些展品,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在荒芜的土地上艰苦奋斗的场景,感受到他们对祖国母亲的深情厚意。
4、垦荒精神的展示军垦事业代表了我们民族勤劳、奋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种精神在军垦博物馆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示。
从照片和文字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年代里,军垦人们翻山越岭、开疆拓土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
5、附属设施和活动军垦博物馆还提供了一些附属设施和活动,例如购物区、咖啡厅和教育活动等。
这些设施和活动为参观者提供了更为便利和丰富的体验。
我在参观中也充分利用了这些设施,使我的参观过程更加愉快和充实。
6、法律名词及注释在本文档中,涉及到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如下:- 军垦事业:指军队开展农田开垦、农业生产等农村发展工作的事业。
- 博物馆:指为了展示人类文明成果、陈列和保护文物、提供研究和教育服务而设立的特定场所。
7、结论参观军垦博物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展品、文化传承和活动,我更加了解了军垦事业的伟大和艰辛。
我相信,军垦博物馆将继续为我们传承和弘扬军垦精神做出更大的贡献。
8、附件本文档无附件。
9、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已在第6章中进行了解释。
军垦博物馆观后感《军垦博物馆观后感》前几天我去参观了军垦博物馆,那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刚踏入博物馆,那种庄重严肃的氛围就扑面而来。
我看到墙上一幅幅布满历史沧桑感的照片,那些发黄的老照片定格着军垦战士们曾经奋斗的瞬间。
看到这里我感觉自己像是穿越到了过去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展示的军垦战士们用过的简陋工具。
那些粗糙的、手工打造的农具和修理工具,现在看起来是那么的破旧,但当时却是他们开发这片土地最得力的助手。
我看到锈迹斑斑的锄头还有那补了又补的坎土曼,就想着这背后是多少的艰辛劳作啊。
当时我就想到,在那样一望无际的荒原上,没有先进的机械,仅仅靠着这些简单的工具,他们是如何一锄一锄地开垦出那大片的农田呢。
这些战士们远离自己的家乡,扎根在这片近乎荒芜的土地上。
他们住的是简易的地窝子,这是一种在地上挖个坑,上面盖上些茅草就能住人的地方。
当我看到还原的地窝子场景时,那个场景让我心里一阵发酸。
地窝子里昏暗潮湿又狭小拥挤,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军垦战士们却充满干劲,因为他们心中有着建设边疆的坚定信念。
馆中还有一些记录军垦战士们屯垦戍边日常生活的场景。
在艰苦的劳作之余,他们还坚持学习文化知识,简陋的教室,破旧的桌椅,黑板上留下的简单板书,那场景让我认识到他们不只是一群会劳作的垦荒者,更是一群有着智慧和毅力的建设者。
他们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还不忘提升自己,这种精神真的让我特别敬佩。
看完后我明白了,现在我们看到的繁荣的边疆,是军垦人一代又一代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挥洒了无数的汗水,甚至牺牲生命才换来的。
与他们相比,我们如今的生活环境好多了,遇到一点小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也要学习军垦战士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克服困难的勇气,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顽强拼搏。
这次军垦博物馆之旅,真的让我收获满满,也让我对那段伟大的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观后感200字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是一座展示石河子军垦历史的博物馆,展览内容包括石河子军垦的起源、发展历程、军垦人的生活和工作等。
我近日有幸参观了这座博物馆,深受震撼和启发。
以下是我的观后感。
首先,博物馆的馆藏丰富多样,包括石河子军垦的相关资料、图片、文物等。
在展览厅中,我看到了很多展品,这些展品见证了石河子军垦的历史,让我更加直观地了解了石河子军垦的发展过程。
同时,博物馆还用各种声光电等多种展示手段,将历史资料进行生动再现,让参观者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历史场景中,非常有感染力。
其次,博物馆的解说员也是非常专业的。
在参观过程中,我得到了专业的解说员的讲解,他们深入浅出地向我们介绍了石河子军垦的独特风貌和特色。
通过解说员的讲解,我对石河子军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军垦人的艰辛和奉献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种亲身感受和专业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我对石河子军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最后,博物馆的布局和设计也是非常用心的。
整个展览馆的设计非常大气、现代。
展览品的排列整齐,干净整洁,给人一种宁静和肃穆的感觉。
同时,博物馆还采用了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如多媒体展示、互动展示等,使整个参观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这种展览方式既增加了参观者的参与感,也提升了参观体验。
总的来说,参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博物馆丰富的馆藏、专业的讲解员和现代化的展览方式都让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石河子军垦的发展历程更加感兴趣。
我相信,这次参观一定会对我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也让我更加热爱祖国,更加热爱这片辽阔而美丽的土地。
参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观后感参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观后感四篇军垦,亦称为军垦农场,指派军队开垦荒地和生产。
引证解释指部队开荒搞生产。
以下是作者收集整理的参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观后感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参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观后感10月24日,我随团委全体成员参观了石河子市的军垦博物馆,了解了兵团的历史,并且内心有很大的感触。
首先,我特别佩服兵团人的能力。
通过讲解员的讲述,我了解了兵团人开拓新疆这片土地的艰难历程。
从曾经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到如今充满绿意、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现状,这是兵团人奋斗的成果。
没有他们超人般的能力,就没有我现在所看到的一切。
其次,兵团人身上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拼搏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我颇为震撼。
在开垦这片广袤大地的过程中,条件再艰苦,环境再恶劣,他们始终能够乐观的面对,或许这就是兵团人独有的精神风貌吧!最另我印象深刻的是兵团精神那简简单单的十六个字:“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
这十六个字不仅仅是兵团人的标志,更是兵团人永远不变的信仰与坚守!感谢每一位兵团人的辛勤付出!我会继承发扬兵团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不怕苦累,用实际行动践行兵团精神,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合格兵团人!【篇2】参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观后感五一,我们一家人参观了军垦博物馆。
馆内数千件展品、老一辈兵团人史诗般的英雄事迹,让我对石河子这座军垦新城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和新的认识。
石河子,街道宽阔整洁,绿树成荫,高楼林立,是全疆闻名的花园都市,被联合国誉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谁又能想到这里曾是一片荒无人烟、芦苇丛生的戈壁荒滩?沿着1#米的展线,凯歌进疆、艰苦创业、激情燃烧、三个队的作用、再铸辉煌和千古之策6个部分构成了整个展厅,展示了兵团广大军垦儿女艰苦创业的光辉历程。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
”数十万的解放军官兵在王震、陶峙岳将军的率领下,遵照党的指示,脱下军装,铸剑为犁,创建了比共和国仅小一岁的石河子新城。
参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的观后感500字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是一座展示新疆军垦精神和历史的专题性博物馆,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
我有幸来到这里参观,博物馆中的展品和陈列向我展示了军垦精神的伟大和辉煌,让我对新疆军垦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博物馆外观雄伟壮观,建筑设计独特,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庄严肃穆的氛围。
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浮雕,上面刻画了军垦者艰苦奋斗的场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着,我来到了第一个展厅,展厅的设计非常用心,通过文物、图片和文字的结合,生动地展示了新疆军垦的历史和现状。
在展厅里,我看到了大量的历史文物,比如当时使用的农具、生活用品等等。
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当时的生产生活场景,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军垦者们艰苦创业、勤俭持家的精神。
从这些文物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军垦者们在艰苦环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开垦了这片土地,创造了新疆的繁荣和稳定。
此外,展厅中还陈列了大量的历史图片和文字资料。
这些图片生动地展示了新疆军垦的历史过程,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当时的风雨风霜。
文字资料介绍了军垦精神的内涵和价值,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军垦精神对于新疆的重要意义。
通过这些展品和资料,我对新疆军垦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军垦者们的伟大精神充满了敬意。
除了展厅,博物馆还设有多媒体展示区和互动体验区。
多媒体展示区通过影像资料和声音资料,将新疆军垦的历史和现状展示得更加生动形象。
互动体验区则让游客可以参与到展示中去,深入感受军垦的艰辛和美好。
这些设计给参观者带来了全方位的体验,让人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新疆军垦的历史和精神内涵。
参观完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军垦精神的伟大和辉煌。
军垦者们顽强拼搏的精神,为新疆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军垦博物馆则通过展品和陈列生动地展示了军垦的历史和现状,让人对新疆军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在军垦精神的激励下,新疆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
新疆石河子市军垦博物馆观后感《新疆石河子市军垦博物馆观后感》去新疆石河子市军垦博物馆参观,就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
一进博物馆,那种厚重的历史感就扑面而来。
看到那些陈旧的农具、简陋的生活用品,我感觉就像触摸到了当年军垦战士们艰苦的生活。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那些补了又补的衣服,粗布上面满是补丁,其实就几块布拼接缝补而成。
当时我就想到,在那么艰苦的岁月里,军垦战士们都是怎样度过这漫长的每一天的呢?他们就是穿着这样打着补丁的衣服,在漫天黄沙的荒地中劳作,用双手去开垦、去建设。
往前走,还有一些模拟当年军垦生活场景的蜡像。
看到那些军垦战士们在破旧的茅屋下,围坐在一起商量开垦计划。
蜡像栩栩如生,我仿佛能听见他们在谈论如何克服水源缺乏、如何在盐碱地上种出粮食等问题。
那一刻,我对他们肃然起敬。
在那样恶劣的条件下,他们没有退缩,依然坚定地执行使命。
最让我震撼的是展示粮食丰收成果的部分。
看着那些饱满的麦穗和各种农作物,我明白了这背后是军垦战士们无数的汗水和心血。
在一片荒芜之地,要想种出粮食,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啊。
他们可能无数次面临作物绝收的打击,但却始终坚持不懈。
对了还记得那段介绍说,有的战士为了寻找合适的水源,跋涉很远的路程,很多人皮肤晒伤、脚底磨破,但他们依然没有放弃。
看完整个博物馆,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我体会到了军垦精神的内涵,那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精神。
这种精神不仅是当年军垦战士们建设新疆的动力源泉,在现今的时代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它提醒着我们,无论面对多么艰苦的环境,只要坚定信念,用双手去努力奋斗,就一定可以创造出美好幸福的生活。
同时,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我们现在拥有的基础设施、舒适的居住环境和丰富的物质都是先辈们用血汗换来的。
与他们相比,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小困难时,更不应该轻易放弃。
关于军垦博物馆的游记穿越历史的尘埃——军垦博物馆之旅新疆,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不仅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
今天,我有幸踏入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开启了一段穿越历史的旅程。
一踏入博物馆的大门,一座巨大的浮雕映入眼帘。
战士们挥舞着农具,仿佛正在从战争的硝烟中走出来,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新疆的建设中。
这一刻,我仿佛能感受到那种“铸剑为犁,掘地为穴”的豪情壮志,以及兵团精神代代相传的坚韧与执着。
走进展厅,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一件件展品,无论是农具、衣物还是照片,都承载着那个时代的记忆。
我看到了那些身穿粗布衣裳、手持农具的拓荒者,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用自己的双手,开垦出一片片沃土,为新疆的繁荣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这里,我听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有一位老兵,在战争中失去了亲人,但他没有沉溺于悲痛之中,而是选择了投身到新疆的建设中。
他说:“我要用我自己的双手,为这片土地带来希望。
”这些故事,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军垦人的坚韧和无私。
在博物馆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那种“十万大军进天山,铸剑为犁谱新篇”的豪情。
那些曾经的艰难困苦,如今已成为宝贵的财富。
这里,不仅是新疆兵团精神的发源地,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体现。
离开博物馆时,夕阳已经洒满了大地。
我回首望去,那座巨大的浮雕在夕阳的映衬下更加熠熠生辉。
我深深地为那些军垦人感到骄傲和敬佩。
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热血,书写了一段段不朽的历史篇章。
这次旅行,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它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一座历史的丰碑,一个精神的圣地。
在这里,我们可以深刻领略到那种“白雪罩祁连,乌云盖山巅。
草原秋风狂,凯歌进新疆”的豪情壮志,也可以深刻感受到那种“铸剑为犁,掘地为穴”的坚韧与执着。
此次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之旅,让我收获颇丰。
我不仅了解了新疆的历史和文化,更深刻理解了军垦人的伟大精神和无私奉献。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观后感范文三篇【篇一】石河子军垦博物馆观后感2012年3月17日,在我院社团的组织下,我们各社团的40多位同学有幸参观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馆中展出的数千件文物图片,都是兵团儿女的真实写照,它们那么亲切,似曾相识,却又那么平凡,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有幸的请到了大三的导游师哥和师姐,在他们的讲解下,我大概了解到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着陈列着的是军垦事业辉煌的历史。
其中有百余件军垦战士垦荒时用过的农具,穿过的衣物及生活日用品,其向人们展示着军垦战士的垦荒史、创业史,倾诉着军垦新城石河子如何从一个戈壁荒滩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园林城市的过程。
其中第三展厅陈列着垦荒时期军垦战士劳动、生活的照片。
1950年2月,王震将军率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石河子,拉动了军垦第一犁,创建了比共和国仅小一岁的石河子新城。
为了建设这座军垦新城,第一代军垦人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冬夜宿苇棚子,汗水浸透的棉衣结成坚硬的冰壳;在烈日炎炎的盛夏,为躲避蚊虫叮咬,他们用黑泥涂满赤裸的躯体。
经费紧张,没有蔬菜,建设者们连续几个月用盐水和辣椒面下饭,没有碾子和石磨,部队只好煮麦粒和玉米充饥。
正是他们的不辞艰辛、孜孜不倦精神,才撑起了石河子城市的骨架,如今的石河子以是到处干净、整洁、花团锦簇,特别是开发区,道路宽敞、高楼鳞次,市政府庄严肃立。
市政府前的市民广场清秀、优雅,更是令人耳目一新。
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归功于老辈军垦们的勤劳,艰辛。
进入第一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巨大的图画,上面是各级领导人来新疆视察的图片。
大厅一侧的墙壁上悬挂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个师的简介,另一侧是占了一面墙的巨型浮雕,是军委屯垦戍边的命令。
再上二楼参观就会看见那生产用的工具、那房子、那拖拉机、那树,那上课的场面、那马灯,它们象被历史尘封的画卷依次摊摆在我们面前,诉说着兵团儿女不朽的传说。
辛勤劳作、艰苦创业的军垦儿女用自己年轻的身躯铺就了兵团辉煌的业绩,伟大的生产建设兵团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结晶,尤其那幅雕刻军垦第一犁已成为兵团精神、军垦精神的象征??不由得,我的心又凉了起来,又想起了高中时参观农一师阿拉尔市的359旅军垦博物馆,她并不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悠久,但其中同样记载着老辈军垦们的生活事迹以及用过的生活用品,她们所盛放着的都是老辈军垦们辛劳的见证,曾今他们用这简陋而笨拙的工具开拓了着我们的园地,如今我们安然的生活在了这片土地上,我们该有所思,我们该有所悟,再艰辛的环境也无法挡住我们兵团人的激情。
参观军垦博物馆之感想
2011年6月11日上午10点,我们在机关事务管理局党委书记的带领下,来到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参观,接受教育。
军垦博物馆展示了石河子从古到今的发展足迹,特别是近四十年广大军垦儿女艰苦创业的辉煌历程。
1988年兵团农八师决定在这里建造全国第一家反映军垦历史的博物馆,1995年10月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开馆。
2004年10月经再次投资扩建,并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
军垦博物馆新馆占地面积9703平方米,陈列面积2000余平方米。
分三个展厅,六个展室,共展出实物800余件,图片300余幅,展示了石河子从古到今的发展足迹,特别是近五十年广大军垦儿女艰苦创业的辉煌历程。
当年的老兵团青年,用枪蘸着青春的热血,书写了捍卫祖国神圣领土的凯歌,用锄头蘸着无数的汗水,书写出了建设边疆的颂歌,用与延安精神一脉相传的兵团精神书写出了悠长高亢的西部赞歌,这些歌将激励我们这些兵团新一代,在这块充满歌声的热土上学习、工作、奋斗和奉献。
我做为兵团第二代,我要把老一代兵团人开创的屯垦戍边事业发扬广大,为建设美好幸福的兵团家园而努力上进,为建设和保卫边疆而勤勉工作,为开发建设祖国的西北边塞而贡献我们的青春,让我们兵团的明天更加美好。
“我到过很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她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瀚海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她的一草一木,都是血汗凝成”。
这就是艾青笔下的戈壁明珠--石河子。
我们兵团后代依然会用自己的青春与生命去谱写家乡美丽的画卷。